无机化学2教学笔记

无机化学2教学笔记
无机化学2教学笔记

无机化学(Ⅱ)教案

《无机化学》Ⅱ授课内容

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卤素

第三章氧族元素

第四章氮族元素

第五章碳族元素

第六章硼族元素

第七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第九章铜、锌付族

第十章过渡元素

第十一章镧系、锕系元素

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育教学目标: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以有电子转移区别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它的平衡属氧化还原平衡,不同于前面介绍过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以及后面将介绍的配合平衡。

本章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有关理论,学习其基本概念及其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在介绍原电池的基础上引入电极电势的概念,它是衡量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定量标准,也是氧化还原理论中最重要的物理量。

二、讲课思路: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①氧化数

②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

③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和歧化反应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φ)

①原电池

②电极电势

③标准电极电势φφ

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①柰斯特方程

②氧化还原的有关计算

5、氧化还原平衡及平衡常数

6、元素的标准电势图

三、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化数概念

②φ及其应用

③柰斯特方程

难点:①电极电势的产生

②氧化还原的有关计算

四、采取的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和课堂讲授法相结合,注重与中学化学的区别与联系。

五、作业

课本P119-122 1、2 3、4 5、6、9 20、21

六、备课时参考的文献资料

孟庆珍《无机化学》P636

杨德壬《无机化学》P422

第二章 卤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卤素元素的概况,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歧化现象及卤化氢和氢卤酸的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的变化,掌握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酸化、氧化性、热稳定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卤素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卤单质的发现及性质讲解,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于性质,掌握物质的特殊化。

3、思想目标: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化学发展史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过去与现在。

二、讲课思路

1、卤单质的性质及制备

2、HX的性质

3、HF的特殊化

4、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5、拟卤素化合物

三、重点、难点

重点:○1卤单质的性质

○2卤素含氧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难点:○1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2R-O-H规律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自学指导法为辅。

五、作业

课本P258-260 1、5、10、13、18、19

六、本章小结(在多媒体课件中)

七、备课所选用的参考书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无机化学》第四版

2、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

——杨德壬——

卤素小结

一、卤素原子价电子层为ns2np5,在获得电子成为-1氧化态的强烈倾向,表现出强氧化性,反之,x-1具有弱还原性,从x-1(F-1→I-1)还原性递增,x2活泼性递减。

二、F原子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表现出特殊性,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2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不被化学试剂氧化。在自然办中卤素以化合态存在,F2只能用电解法制取,其它单质可用氧化剂氧化法制取。

三、卤素-1氧化态的化合物主要存HX,它们的热稳定性、还原性,水溶液的酸性存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卤素在含氧酸及其盐中可明显地表现出+1、+3、+5、+7氧化态,它们都是较强的氧化剂,其稳定性、氧化性,

酸性呈明显的变化规律,尤以氯的化合物最为突出,而F通常只有-1氧化态,HF表现出许多特殊化。

以氯为例,各主要氧化态向转化关系如下:

OH

OH—

H+

2

O

KCIO4

CI2

CI2

NaCI

HCIO

HCIO3

浓H2SO4浓H2SO4

第三章氧族元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O

2、O3和H2O2的结构,氧化性,H2O2具有不稳定性和弱酸性,了解硫的同素异形体,H2S的还原性,弱酸性和硫化物的不同溶解性,掌握H2SO4、H2S2O7及其盐的氧化性,Na2S2O3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氧单质,O3和其成键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结构分析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际生活与化学的关系。

3、思想目标: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只有重视结构,认识内部结构的不同,才能真正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讲课思路

1、氧族元素的通性

2、O2、O

3、H2O2的结构及性质

3、S、H2S的结构及性质

4、硫的含氧化合物

○1SO2、SO3

○2H2S2O4、H2SO3、Na2S2O3、H2S2O8

5、氧族元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对比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氧的成键特征

○2H2SO4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1O3的结构

○2H2S2O8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与中学、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采取提问深化。

五、作业

课本P304-307 1、2、3、4、7、9、16

第四章氮族元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N

2、P4及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As、Sb、Bi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介绍,重点掌握NH3的结构性质,制法和铵盐的性质,掌握P4、P4O6 、P4O10和H3PO4的性质,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注重与同周期VIA族对应元素性质的对比,认识N、P两元素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产生的原因。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化学对生命和在国民经济中和重要意义。

二、讲课思路

1、氮族的通性

2、氮及其化合物

3、磷及其化合物

4、砷、锑、铋性质递变规律

三、重点、难点

重点:○1N2的结构及NH3的性质

P 4的结构及H 3PO 4的性质

难点:○

1HNO 3的结构和HNO 2性质 ○

2惰性电子对效应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自学指导法为辅 五、作业

P304-307 10——30题

本 章 小 结

1、氮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 2np 3,呈半充满状态,易形成共价化合物,主要氧化态为-3、+3和+5,除氮和铋外,其它元素的单质都存同素异形体。

2、氮原子在本族中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易形成复键,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而N 2却很稳定,只存高温才能和H 2、O 2、X 2及许多金属反应,最重要的化合物是氮化物氨和磷酸及其盐。

NH 3具存弱碱性、配合性、还原性,可生成许多衍生物,铵盐易溶于水、易水解、受热铁分解。

3、磷原子的半径较大,不易成P-P π复键,但存空的3d轨道,可形成d-P π键,P 4活泼,有剧毒,最重要的化合物是H 3PO 4及其盐。

4、砷分族次外层为18电子构型、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显著,其中砷、锑更为相似,铋较为特殊。

第五章 碳族元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全面讨论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掌握CO、CO 2的性质,H 2CO 3的酸性以及盐的水解和热稳定性。掌握SiO 2的结构和性质,H 2SiO 3、Na 2SiO 3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价态变化规律和重点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与相关元素的比较,对比学习法。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向前人,科学家们学习,尊重实验事实,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和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二、讲课思路

1、碳族的通性

2、碳及其化合物

3、硅及其化合物

4、锗、锡、铅及其化合物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碳、硅的重要化合物

○2C、Si高、低氧化态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难点:○1反极化作用

○2Sn、Pb的氧化还原性

四、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存些内容让学生上讲台讲

五、作业

课本P352-354 1、3、5、6、7、8、9、14、19、21

本 章 小 结

1、碳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构型为ns2np

2、易成+2和+4共价化合物,从C →Pb,随原子半径增大,电负性减小,成键能力减弱,ns2电子对稳定增加。因此+2氧化态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加。

2、碳在本族中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 ,易成P-Pπ键。有很强的自链能力,能形成大量有机化合物,其成键数总是4。碳的无机化合物最重

要的是CO、CO

2

和碳酸盐,碳酸盐最突出的性质是它们的水溶性,水解热和热稳定性随金属离子性质的不同而存较大差异。

3、单晶硅为类金刚石型结构的优良半导体,化学活泼性差,常温下仅与5HF和强碱作用,硅的自链能力差,Si-H键不太强,仅存少数硅烷且不稳定。可溶性硅酸与盐酸作用可得硅酸,它是二元极弱酸,很易缩合成多硅酸,形成硅胶,分子筛是一种铝硅酸盐,具有很强的选择吸附能力。

4、锗的性质类似于硅。

第六章 硼族元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本章以硼为中心,通过对硼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结

构的剖析来掌握缺电子性。掌握H

3BO

3

、硼砂、乙硼烷和三氟化硼的结构、

性质,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AlCl

3

的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硼、铝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充分认识结构决定于性质的结论,掌握缺电子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和桥键的形成。

3、思想目标:培养具有辩证唯物之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现问题。

二、讲课思路

1、硼族元素的通性。

2、硼及其化合物。

3、铝及其化合物。

4、铝、硼、硅性质比较——对角线规则

三、重点、难点

重点:○1硼的缺电子性

○2H

3BO

3

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1缺电子键

2路易斯酸的酸性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自学指导法为辅 五、作业

课本P353 7——21题

第六章 小结

1、硼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s 2

np 1

,从B到A1性质突跃很大,B形成+3氧化态共价化合物,而其它元素可形成M 3+

离子和+3的极性共价键。

2、硼在本族中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易成+3氧化态化合物,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与Si相似。但B为缺电子原子,在B 2H 6中有缺电子多中心键。

3、铝是导电性很强的轻金属,与氧的亲合力很大,常温下在空气、水、冷浓HNO 3中都很稳定。Al 2O 3和A1(OH)3也是两性物质,存多种变体。

4、AlX 3是缺电子化合物,易水解,加合。在升华点附近形成双聚分了,具有氯桥键。在更高的温度可以单分子存在。

第七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系统学习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研究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单质的结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掌握盐类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性质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两族元素性质、结构的对比讨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从现象分析结构的方法,认识物质碱性和土性的差别。

3、思想目标:破除迷信,用科学解释、改造自然。 二、讲课思路

1、金属元素概述

2、碱金属

3、碱土金属

4、铍的和锂的特殊性

5、硬水的软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差异。

②锂的特殊性。

难点: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碱性差异。

②Na、K盐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通过日常现象的解释,引出结构的不同,让学生通过自学,分析实验现象,讨论这两族元素的差异。

五、作业 课本P371-372 1、6、11、16、24、

第七章 小结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活泼、有强还原性、分别呈现+1和+2氧化态,无变价。

二、它们的性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总趋势是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活泼性增强。

三、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相比,前者更活泼

四、本族元素存在着对角线规则

五、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间可相互转化。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配位化合物是组成复杂,应用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它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关配位化合物组成命名

等基本概念,掌握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及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应用及有关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训练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掌握配合物形成前后的性质变化,正确地区别配合物和复盐。

3、思想目标:正确理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

二、讲课思路: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3、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4、配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平衡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配合物的组成、命名

②配合平衡的计算

难点:①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②配合平衡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自学指导法为辅

五、作业 课本 P229-231 1、2、3、4、5、6、7、9、10、12、14、15、

16、18、21、

六、本章小结(在多媒体课件中)

七、备课所选用的参考书

1、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原理史实》 ——朱裕贞——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 ——邹京——

第九章 铜、锌付族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本族元素在性质上某些方面和过渡元素相似,某些方面又和过渡后的主族元素相似、学习铜、锌付族就是要掌握结构特点,从而掌握铜、银、锌、汞单质和各类主要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和重要反应。

2、能力目标:由于本族元素性质与过渡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有许多相似和相异之处,通过抓住几个对比,让学生学会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法学习。

3、思想目标:加强环保意识,治理环境减少污染。

二、讲课思路:

1、铜族元素的通性

2、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锌族元素的通性

4、铜、锌族元素的对比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铜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化合物的性质

②Cu+、Hg

2

难点:①银化合物的反应

2+化合物的反应

②Cu+和Hg

2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比较 讨论相结合

五、作业

课本P392-394 1、3、7、8、15、22

第九章 铜、锌付族小结

1、IB、ⅡB族元素虽然是外层电子数分别和IA、ⅡA族相同,但由于次外层电子数不同,使得它们不仅金属活泼性较差,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共价性,而且性质变化规律与相应主族相反。

2、由于它们的(n-1)d、ns、np轨边能量相近,且存在有空轨边,

易形成配合物。

3、IB族单质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ⅡB族单质具有熔、沸点较低的性质与最外层S电子对的稳定性增强有关,铜分族的活泼性稍逊于锌分族,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与锌分族M2+离子具有较大的水合能及M 具有较小升华热有关。

4、铜、锌族元素不稳定,均可加热脱水形成氧化物,而CuOH、AgOH、

Hg(OH)

2几乎不存在Zn(OH)

2

两性明显。

5、Cu(I)和Hg(I)均可变化,但Hg

2

2+能较稳定地存在于溶液中。

6、Zn2+、Cu+ 、 Ca2+ 、Hg2+配合物不显颜色。

第十章 过渡元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过渡元素的递变规律,特别是与主族规律的区别,掌握过渡元素电子层结构及其通性,并能与主族的规律进行对比,掌握主要的过渡元素Ti、N、Cr、Mo、W、Mn、Fe、Co、Ni、Pt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意掌握有关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素材,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对问题认真进行探索,注重事实的作风。

二、讲课思路:

1、过渡元素的通性

2、钛

3、钒

4、铬、铜、钨

5、锰

6、铁系元素

7、铂系元素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过渡元素的价电子结构

②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③铁系元素

难点:①过渡元素的颜色和配合物

②锰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态

③铁系的递变规律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自学指导法为辅

五、作业 课本

P414-416 1、2、3、4、5、7、11、13、14、15、17、18、29、24、六、备课所用的参考书

《无机化学》第四版

第十章 小结

一、过渡金属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是d轨边未充满,彼此之间的区别是d电子数目不同,这种次外层电子数的不同,使得它们半径接近,化学性质相差不多。

二、过渡金属一般有变价。这是因为它不仅有S电子参与成键,而且有部分甚至全部d电子参与成键。

三、过渡元素虽然都是金属,但由于d电子屏蔽作用小,最外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较大,因此它们的金属活动性远不如IA和IIA族。

四、同族中,性质的变化规律和主族相反,是自上而下金属活动性减弱,可以归结为有效核电荷的增大成为影响元素性质的主要方面。

五、过渡元素离子常常是有颜色(d0、d10)除外。据晶体场理论解释,是发生了d-d跃迁。

六、过渡元素易形成配合物,这与d轨道参与成键有关。

七、由子镧系收缩,使得第二、三过渡系列同族元素之间性质极为相似。

八、第一系列金属都是较活泼的金属。可与稀酸反应,但有些金属易“钝化”而不溶于冷的氧化性酸。

九、它们的低价氧化物及其水合物以碱性为主,而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较强。

十、它们的强酸盐。如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易溶于水,能形成复盐,易含结晶水,而弱酸盐和碳酸盐、草酸盐、硫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第十一章 镧系、锕系元系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本章内容侧重介绍镧系元素的通性及锕系与镧系的对比,使学生对这两系有个概括认识,掌握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掌握镧系收缩的实质和其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稀土的了解及对其结构的推测,认识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学会从镧系对比了解锕系元素特性。

3、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对稀土的了解更有实际意义。

二、讲深思路

1、镧系元素

2、稀土元素

3、镧系收缩的原因和结果

4、锕系元素

三、重点、难点

重点:○1镧系元素的结构特征

○2镧系收缩的结果

难点:○1稀土元素的性质

○2镧系、锕系收缩

四、教学方法

课堂指导法

五、作业 课本P430 1、2、3、9

六、备课所用参考书

1、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

——曹锡章——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

——第四版——

第十一章 小 结

一、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属于f组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锕系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化学性质研究较少。

二、由于过渡元素中,电子是逐渐地有规律地填充到外数第三层的f 轨道,并且保持最外两个电子层结构相似,因此镧系元素的性质彼此非常相似。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呈现有规律的收缩。

三、Ln系属于活泼金属,次于碱土金属。化合物一般表现为稳定的+3价,这与形成f轨迹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有关。

四、镧系收缩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现象。镧系收缩使同族中第二系列过渡元素与第三系列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很接近,使得它们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如Zr和Hf,甚至影响到Ⅷ族轻铂系元素的性质也很接近。

中山大学1999—2000考研《无机化学》真题含答案

中山大学1999—2000考研《无机化学》真题(含答案)

考试科目:无机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研究方向:以上各专业所有方向 (考生注意:全部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簿)上,写在试题上无效,答案要注明题号,不用抄题。) 一.选择题(共10分)。(请标明题次,并把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写在答卷纸上) 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是 A.HAc,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在相同温度下, 2H2(g)+S2(g)=2H2S(g) KP1 2Br2(g)+2H2S(g)=4HBr(g)+S2(g) KP2 H2(g)+Br2(g)=2HBr(g) KP3 则KP2= A.KP1*KP3 B.2KP3*KP1 C.KP1/(KP3)2 D(KP3)2/KP1 3. 下列电对中Φθ,最小的是 A.Ag+/Ag; B.AgBr/Ag; C.Ag(NH3)2+/Ag; D.Ag(CN)2-/Ag 4. 某反应速度常数K的量纲为dm3.mol-1.s-1,该反应是 A.一级反应; B. 三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1/2级反应 5. 下列卤化物中,共价性最强的是 A. LiI; B. BeI2 C.LiCl D.MgI2 6. 单键键能正确的大小顺序是 A.O-----O>S-S>Se-Se B.O-O>S-S>Se-Se C. O-O>S-S>Se-Se D. O-O>S-S>Se-Se 7 以Cr2O3为原料制备铬酸盐,应选的试剂是 A.Cl2; B.H2O2; C.KOH和KClO D.浓HNO3 8. 下列盐中,属于正盐的是 A.NaH2PO2 B.NaH2PO3 C.Na2HPO4 D.NaH2PO4 9. 既能溶于Na2S溶液,又能溶于Na2S2溶液的硫化物是 A.ZnS B.As2S3 C.CuS D.HgS 10. 下列含氧酸Ka1变化顺序不正确的是 A. HBrO4>HClO3>HClO B. H3SO4>H2P2O7>H3AsO4 C. H2SO4>H2SeO4>H6TeH6 D. HClO3>HIO3>H5IO6 二、填空题(共28分)(请按空格上的序号在答卷纸上写出相应的答案)

大学本科无机化学笔记

第四章配合物 (一)配合物AYZ的价层电子对数计算: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配位原子数n电荷数 2 注:(1)配位原子为H或卤素原子,则n1;配位原子为O,S,则n0;配位原子为N,则n1。价层电子对数 (2)电荷数:带正电时减去,带负电时加上。 (二)配合物的命名: (1)系统命名时,配体与中心原子名称间要加“合”字,简称时“合”字可以省略;系统命名时,要给出配体的个数,简称时可省略;配合物为阴离子或与之配对的阳离子为H时,需加“酸”结尾,若单独存在,称“酸根”。(2)当配合物形成体与多种配体配合时,有顺序: ①先无机后有机,如[Pt(en)Cl2] [Co(en)2Cl2]ClK[Co(en)Cl4] ②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如[Pt(NH3)2Cl2] K[Pt(NH3)Cl3] 二氯一(乙二胺)合铂氯化二氯二(乙二胺)合钴四氯一(乙二胺)合钴酸钾二氯二氨合铂三氯一氨合铂酸钾 (三)磁矩的计算:n(n2)BM,其中n为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数。 适用条件:不适用于第四周期后元素的磁矩计算。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基本公式: ①溶解度 m溶质 100g/100g(溶剂)m溶剂 n溶质m溶剂 ②质量摩尔浓度③质量分数 m溶质m溶液 ④物质的量分数 n1 ,(其中n1n2n总)n总 ⑤溶液的蒸气压P PB*B,(PB*为纯溶剂的蒸气压,B为溶剂摩尔分数) (二)等温等容:QV rUm 等温等压:QP rHm 而W nRT,rHm rUm nRT rUm W

(三)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rGm rHm T rSm 对于任意温度T下,均有rGm(T)rHm(298K)T rSm(298K)范特霍夫等温方程:rGm(T)rGm(T)RTlnK (四)物质在热力学标态下达到分解温度时,rGm0,而rGm0。 求分解温度的最低温度: ①隐藏已知条件rG(mT)0,则有rGm(T)RTlnK. ②情况一: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均与大气压P相等(达到平衡),则K1,rGm(T)0. 情况二:反应后,系统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不等于大气压P,则有rGm(T)RTlnKp. ③再有rGm(T)rHm(298K)T rSm(298K),联合②中的式,即可求出温度T. (五)rSm[BSm(B)]Sm(生成物)Sm(反应物) rHm[B fHm(B)]fHm(生成物)fHm(反应物)同理rGm也可以这样计算。 注:对于稳定单质,fH(T)0kJ/mol.m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一)平衡状态时,rGm RTlnK (二)平衡常数的注意点: 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②平衡常数是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的。同一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平衡常数 的数值不同。 (三)浓度平衡常数Kc与分压平衡常数Kp的关系: Kp K(RT)cK K(pp 1 )Kp (四)偶联反应的平衡常数:若rG(1)rG(2)rG(3),则 K1K2K3mmm (298K)11lnK1rHm (五)() lnK2RT2T1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9-11

第九章 1.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试用分子运动论说明分子的几种依数性? 答 2.利用溶液的依数性设计一个测定溶质分子量的方法。 答 3.溶液与化合物有什么不同?溶液与普通混合物又有什么不同? 答 4.试述溶质、溶剂、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含意。答 为溶质。 体 系叫溶液。 5.什么叫做溶液的浓度?浓度和溶解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固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浓度有 哪些表示方法?比较各种浓度表示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优缺点。 答 6.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比较KNO3、NaCl和NaSO4的溶解度曲线,说明为什么着三条 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斜率)不一样? 答以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所做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KNO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aCl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几乎不变;NaSO4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 7.为什么NaOH溶解于水时,所得的碱液是热的,而NH4NO3溶解与水时,所得溶液是 冷的? 答 8.把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水中,问所得溶液的沸点、凝固点、蒸汽压 和渗透压相同否?为什么?如果把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甘油溶于100g水中,结果又怎样?说明之。 答 9.回答下列问题: (a)提高水的沸点可采用什么方法?(b)为什么海水鱼不能生活在淡水中?(c)气体压强和溶液渗透压有何差别?(d)为什么临床常用质量分数为0.9%生理食盐水和用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作输液?(e)为什么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其中含盐极少?(f)试述亨利(Henry)定律和拉乌尔(Raoult)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答(a)增大水的蒸气压;(b)因为渗透压不同;(c) =CRT 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同理想气体方程式一致。(d)在一定条件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e)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固态物质溶于弱极性溶剂而难溶于强极性溶剂。(f)亨利(Henry)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中等强度;拉乌尔(Raoult)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任何强度。 10.采用何种简便的办法可得到223K的低温? 答 11.10.00cm3NaCl饱和溶液重12.003g,将其蒸干后得NaCl3.173g,试计算: (a)NaCl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分数。(c)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d)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e)盐的摩尔分数。(f)水的摩尔分数。 解

中山大学医学院——1、无机化学(上)期中考试试卷

中山大学 无机化学(上)期中考查试卷 化学、材料化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2006年11月27日 姓名: 班别: 学号: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各小题前的( )内。(共15分) ( ) 1. NH4NO3固体溶解于水中,溶液变冷,该过程的?G、?H、?S的符号依次为 A. +,-,- ; B. -,+,+ ; C. +,+,- ; D. -,+,- ( ) 2. 关于“物质的量”,不正确的表述是 A. 0.60 mol O2 ; B. 2.63 mol Fe0.91S ; C. 2.0 mol 硫酸铜; D. 3.7 ? 10-4 mol Hg2Cl2 ( ) 3. 对于任意循环过程,不正确的表述是 A. ?G = 0, ?H = 0, ?S = 0; B. ?U = 0, ?G = 0, ?S = 0 ; C. ?G < 0, ?S = 0, ?H = 0; D. ?S = 0, ?H = 0, W = -Q ( ) 4. (1) 2 H2(g) + S2(g) = 2 H2S(g)K1 (2) 2 Br2(g) + 2 H2S(g) = 4 HBr(g) + S2(g)K2 (3) H2(g) + Br2(g) = 2 HBr(g)K3 同一温度,上述各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A. K3= K1× K2; B. K3= K1/ K2; C. K3= (K1×K2)2; D. K3= (K1 ×K2)1/2 ( ) 5. 任何温度下均自发的过程是 A. ?H < 0, ?S > 0 ; B. ?H > 0, ?S > 0 ; C. ?H < 0, ?S < 0 ; D. ?H > 0, ?S < 0 ( ) 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NH3, NH4+ ; B. HAc, H2Ac+ ; C. H3O+, OH- ; D. H2PO4-, HPO42- ( ) 7. 欲配制pH = 3.70的缓冲溶液, 最好选取下列哪一种酸及其钠盐(共轭碱) A. H3PO4, K a1 = 7.5 ? 10-3 ; B. H2CO3, K a1 = 4.3 ? 10-7 ; C. HCOOH, K a= 1.8 ? 10-4 ; D. HAc, K a= 1.8 ? 10-5 ( ) 8. H2CO3(aq)在298 K的K a1 = 4.3 ? 10-7, K a2= 5.6 ? 10-11. 该温度下饱和H2CO3(aq)中[CO32-]r约等于 A. 0.10 ; B. 0.050 ; C. 5.6 ?10-11 ; D. 4.3 ?10-7 ( ) 9. 已知298 K,H2CO3(aq)的K a2 = 5.6 ? 10-11, 则0.10 mol?dm-3 Na2CO3溶液的pH = A. 2.22; B. 9.50; C. 10.32; D. 11.78 ( ) 10.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量纲是s-1, 该反应属于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 11. 已知: C(石墨) + O2(g) = CO2(g), ?H1 ?= -393.5 kJ?mol-1, CO(g) + 1/2 O2(g) = CO2(g) , ?H2 ?= -283.0 kJ?mol-1;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f区元素)

18.1 复习笔记 一、f区元素概述 f区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近年来人们根据光谱实验结果,认为镧系元素应是57号元素La至70号元素Yb,锕系元素应是89号元素Ac至102号元素No。71号元素Lu和103号元素Lr则应分别是第5周期和第6周期的第一个d区元素,即ⅢB族元素。f区元素又称内过渡元素。 二、镧系元素 1.镧系元素的通性 (1)镧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可以表示为4f0~145d0-16s2。镧系元素的特征氧化值是+3。 (2)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总的递变趋势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缓慢地减小(镧系收缩)。 (3)镧系元素的水合离子大多是有颜色的,这是由于产生f-f跃迁而引起的。几乎所有镧系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有顺磁性。 (4)镧系元素都是活泼金属,是较强的还原剂。由于镧系元素的离子半径很相近,其化合物的性质非常相似,所以它们在自然界中总是共生在一起,因此分离比较困难。 2.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Ln的氧化物多数是白色的。Ln(OH)3大多是难溶的碱,碱性随Ln3+半径的减小逐渐减弱,胶状的Ln(OH)3能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镧系元素的草酸盐

Ln2(C2O4),溶解度小。镧系元素的氢氧化物、草酸盐或硝酸盐受热分解可以得到 Ln2O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比d区元素少,稳定性较差。 镧系元素氟化物难溶于水,其溶度积由LaF3到YbF3逐渐增大。 镧系元素与硫酸、硝酸、盐酸形成的盐都易溶解于水,结晶盐含有结晶水。硫酸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镧系元素的配合物 与d区元素相比,镧系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种类和数量较少,且稳定性较差。 三、锕系元素 1.锕系元素的通性 (1)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其中铀后面的元素是以人工核反应合成的,称为超铀元素。 (2)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锕系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中,89~93号和96号元素有6d电子。锕系元素中,从Ac到Am具有多种氧化值并达到高氧化值,Cm以后的元素易呈低氧化值,稳定的氧化值多为+3,唯有No在水溶液中最稳定的氧化态为+2。 (3)锕系元素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锕系元素相同氧化值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缓慢地减小,称为锕系收缩。 (4)锕系元素的离子和单质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复习总结 无机化学复习不完全攻略(原创,有不足,请指点)5 j5 K# N. x2 r) 转载自free kao yan6 n! Z+ E9 T; _) m/ U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复习考有机专业的,因为接触无机比较早,也看过一些无机的教材,对无机的知识点略有了解,同时应版主要求,把版中无机的讨论带动起来,故介绍一下个人学的无机的心得,供大家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 B$ {0 `1 t3 h7 ~ 无机的东西比较杂,并且比较松散,主要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元素化合物部分! V% q* h7 C' G+ O 理论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结构和四大平衡,以及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和溶液 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晶体结构 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如果你考物化的话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就不用看了,物化讲的比这个透彻得多,平衡的总纲以及溶液部分在物化里面也是讲的很详细; 如果你分析化学学得好的话,四大平衡也可以少看很多,因为分析化学就是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上的(仪器分析不算,呵呵); 5 `2 f: h; A$ f/ f+ F5 k 而结构化学里面所涉及到的结构问题又比无机的四大结构深多了,同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比较强,那四大结构又省了很多事. 但是如果每门掌握的都不透彻怎么办呢?不要担心,无机的理论部分

仅仅是是一个大纲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总结性的概括.所以每种理论都有,但是每种理论要求都比较简单,按照四大结构-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初步-溶液的顺序自己仔细地过一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起码我感觉比自学有机容易多了,呵呵 如果你的化学基础比较扎实,也不要在旁边偷偷笑,正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无机尽管理论比较简单,但是其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理论解释大量的现象和物质性质,在你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把它们运用到平时见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解释.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无机的理论. 总的来说无机的理论部分重点在运用. s5 V [. M$ }# E) Z 而无机化学的重点则元素部分,这个也是无机主要讲的东西以及无机的特点., Y2 A. _0 I, {& Q3 Y4 ^" z- G" a 首先建议周期表最好是背过,认识并且会写除f区以外的元素,镧系最好能背过,一些重要的比如说La Ce也要知道的.* ~8 E+ ?2 e3 m$ G2 @ 个人感觉主族元素里面比较重要的是B,P,S,Sn,Pb,As,Bi,4 W' N: X5 ?8 h 副族里Hg,Co,Cr,Mn,Ti,V,Cu等比较重要,下面分主族和副族元素分开介绍:, I* Q6 y8 _- _' l' b, U7 Y w 第一主族里面要注意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的结构和生成条件,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包括碱土金属和少量过渡金属的都要知道),以及碱金属的不溶盐;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上册)第5章习题答案汇总

第5章 溶液与电离平衡 习题答案 原子量取四位有效数字,计算过程采用“四舍六入五成双”取舍,热力学数据除题目给出外均引用自书后附录以及兰氏手册。 1. 实验室某些常用的试剂百分浓度及密度分别是: (1)浓盐酸:含HCl 37.0%,密度1.19 g ?cm -3;加至3位有效数字 (2)浓硫酸:含H 2SO 4 98.0%,密度1.98 g ?cm -3; (3)浓硝酸:含HNO 3 70.0%,密度1.42 g ?cm -3; (4)浓氨水:含NH 3 28.0%,密度0.900 g ?cm -3。 试分别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 -33-3-13 1.19g cm 1000cm 37.0% 12.0mol dm 36.5g mol 1.0dm n c V ???===??? (2)19.8 mol·dm -3 (3)15.8 mol·dm -3 (4)14.8 mol·dm -3 2. 是非题 (1) 0.10 mol .dm -3 HAc 溶液中c (H +) = 1.3?10-3 mol .dm -3,故0.050 mol .dm -3 HAc 溶液中c (H +) = 0.65?10-3 mol .dm -3; (2)向浓度均为0.10 mol .dm -3的NH 3? H 2O- NH 4Cl 的缓冲溶液中,加入HCl 使c (HCl) = 0.099 mol .dm -3,则由于溶液的缓冲作用,pH 不变; (3)Na 2CO 3溶液中通入适量CO 2气体,便可得到一种缓冲溶液; (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如Na 3PO 4),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5)将浓度均为0.10 mol .dm -3的HAc 和NaAc 混合溶液冲稀至浓度均为0.05 mol .dm -3,则由于HAc 电离度增大,混合溶液的酸度降低; (6)在一定的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不变; (7)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 (8)NH 4Ac 为一元弱酸碱盐,水解程度很大,故其水溶液的酸碱性很大。 解:(1)错误,因为乙酸不是强酸,在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会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应略高于0.65X10-3mol/dm -3。 (2)错误,缓冲溶液只能在一定程度下减弱外来酸碱对pH 的影响,本题中HCl 已使(NH 4+)/(NH 3·H 2O )明显上升,所以pH 会有变化。 (3)正确,通入适量的CO 2可以形成(HCO 3-—CO 32-)缓冲体系。 (4)正确,因为第一步水解产生的OH -会强烈地抑制第二步的水解。 (5)错误,因为在稀释过程中,c (HAc)和c (Ac -)同等程度变小,据公式 r O a r H p p lg( )c =K c -酸 盐 ,因为r r r r ( )( )c c c c =酸 酸 盐 盐 稀释前稀释后,所以溶液的酸度不变。 (6)正确,水的离子积是只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下是常数。 (7 )正确,ini c α≈ =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i i RT RT p p n n V V =∑=∑=i u A B u u A B u u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 (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的结果; (5)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常把蒸气压大的物质称为易挥发的物质,蒸气压小的物质称为难挥发的物质。 对同一液体来说,若温度高,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多,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多些,蒸气压就高;若温度低,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少,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少些,蒸气压就低。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nsius-Clapeyron)方程 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气化在整个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在低于该温度时气化仅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称之为液体的沸腾。三氯甲烷、乙醇、水和醋酸的正常沸点依次分别为61.3℃, 78.4℃, 100℃和118.5℃。减压蒸馏的方法正是利用减压时液体沸点会降低的这一特征去实现分离和提纯物质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提纯沸点较高的物质以及那些在正常沸点易分解或易被空气氧化的物质。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2-17

第十二章 1.卤素中哪些元素最活泼为什么有氟至氯活泼性变化有一个突变 答:单质的活泼性次序为:F2>>Cl2>Br2>I2 从F2到Cl2活泼性突变,其原因归结为F原子和F—离子的半径特别小。 F Cl Br I F—Cl—Br—I— r/pm 64 99 114 133 136 181 195 216 (1)由于F的原子半径非常小,F—F原子间的斥力和非键电子对的斥力较大,使F2的 解离能(155KJ/mol)远小于Cl2的解离能(240KJ/mol)。 (2)由于F-离子半径特别小,因此在形成化合物时,氟化物的离子键更强,键能或晶格 能更大。 由于F-离子半径特别小,F-的水合放热比其他卤素离子多。 2.【 3.举例说明卤素单质氧化性和卤离子X-还原性递变规律,并说明原因。 答:氧化性顺序为:F2 >Cl2 >Br2>I2 ;还原性顺序为:I- >Br->Cl->F-. 尽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但最强的氧化剂却是氟 卤素单质是很强的氧化剂,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卤素的氧化能力依次减弱。尽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但最强的氧化剂却是氟。一种氧化剂在常温下,在水溶液中氧化能 ?值的大小和下列过程有关(见课本P524) 力的强弱,可用其标准电极电势值来表示,θ 4.写出氯气与钛、铝、氢、水和碳酸钾作用的反应式,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答:(1)2Cl2+Ti =TiCl4加热,干燥 (2)3Cl2+2Al =2AlCl3 加热,干燥 (3)Cl2+H2 =2HCl 点燃 (4)3Cl2+2P(过量)=2PCl3 干燥 ! 5Cl2(过量)+2P=2PCl5干燥 (5)Cl2+H2O=HClO +HCl (6) Cl2+2K2CO3+H2O=KCl+KClO+2KHCO3 5.试解释下列现象: (1)I2溶解在CCl4中得到紫色溶液,而I2在乙醚中却是红棕色。 (2)I2难溶于水却易溶于KI中。 答:(1)CCl4为非极性溶剂,I2溶在CCl4中后仍为分子状态,显示出I2单质在蒸气时的紫颜色。 而乙醚为极性溶剂,I2溶于乙醚时与溶剂间有溶剂合作用,形成的溶剂合物不再呈其 单质蒸气的颜色,而呈红棕色。 (2)I2以分子状态存在,在水中歧化部分很少,按相似相溶的原则,非极性的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I2在KI溶液中与I-相互作用生成I3—离子,I3—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 此,I2易溶于KI溶液。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010)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 02141071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基础化学实验》第一版,刘汉标、石建新、邹小勇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中山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无机化学实验补充教材》,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小组编著,2009年 学时学分:总学时 90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0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一、四学期 适用专业化学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可同时开课)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与相应的理论课——《无机化学》——有紧密的联系。它具有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课程按照下述指导思想进行改革:压缩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基

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增加综合与设计实验。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与基本操作)、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含学生自带课题)。在后两个层次的实验中,融入了我校化学院教师具有特色的科研项目,目的是通过完成这些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使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 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2. 规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纯化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3. 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能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独立撰写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6. 能掌握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的测试原理与应用范围,并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7. 对基地班及逸仙班的同学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科研能力,每人能独立撰写1~2篇研究性小论文。 8. 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或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i i RT RT p p n n V V =∑=∑=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 或1212= = +++ i i i i 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 ∑ i u A B u u A B u u 2 2()()an p V nb nRT V +-=2()()m m a p V b RT V +-=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及参考书目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考研范围 及参考书目 1.参考书目 (1)657化学(A)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有机化学》古练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一版; ③《高分子科学基础》梁晖,卢江主编,化学工业版社,2006,或国内高等学校通用教材。 (2)861化学(B)科目考研参考书目: ①《分析化学》(上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仪器分析》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物理化学》刘冠昆,车冠全,陈六平,童叶翔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⑤《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四版。 2、核心考点解析 化学A 《有机化学》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础 第二章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三章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第四章含杂原子官能团化合物和有机酸碱理论 第五章分子的手性与旋光异构 第六章色谱和波普 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问题 第八章sp3杂化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九章消去反应 第十章不饱和碳-碳键的加成反应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芳环的亲电取代、亲核取代反应及芳环取代基的反应 第十三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和亲和取代反应 第十四章羰基化合物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第十五章分子骨架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第十六章多步骤有机合成 第十七章酯类 《无机化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第三章原子结构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五章氢和稀有气体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九章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卤素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第十五章碳族元素 第十六章硼族元素 第十七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十八章铜、锌副族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第二十章过渡金属(Ⅰ) 第二十一章过渡金属(Ⅱ) 第二十二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碳族元素学习笔记——无机化学

碳族元素预习笔记 一、碳族元素通性 1、原子结构性质 ⑴相似性: ?外层电子构型:ns2np2 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2RO3或R(OH)4 ⑵递变性 ?+2价化合物主要氧化态稳定性:由上至下逐渐增强 +4价化合物主要氧化态稳定性: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但铅(Ⅱ)化合物稳定性高于铅(Ⅳ),铅(Ⅳ)本身为强氧化剂。 ?熔沸点降低(锡和铅反常),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由于半径不断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引力变小所致)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举个例子解释:碳酸H2CO3。(HO)2-CO连接一个氧原子,氧原子强吸电子作用导致碳原子电子云密度下降,对应的碳原子同样要从羟基上边多取电子,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羟基氧 原子再把和氢原子公用的电子对拉向自己。那么此时氢原子是缺电子的,就会很容易电离。氢原子 越缺电子越容易电离;那么对应的中心原子越吸电子,氢原子就越缺电子。所以从上到下,元素原 子电负性减弱,吸电子能力减弱,自然氢离子电离能力减弱,酸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第一电离能:由碳至铅逐渐减小(同主族由上至下半径增大,更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特殊:锡<铅?熔沸点:由碳至铅逐渐减小(碳、硅为原子晶体,锗、锡、铅为金属晶体) 二、元素的成键特性 ⒈碳:①共价键(sp:CO sp2:乙烯 sp3:甲烷):碳碳,碳氢,碳氧键键能大,稳定,因此碳氢氧 可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②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2.硅:①硅氧四面体形式存在(石英,硅酸盐矿) ②硅硅,硅氧,硅氢键较弱,可形成有机化合物但数量较少 3.锡铅:①离子键(+2氧化态,SnO、PbO +4氧化态,SnCl4) ②共价键(+4氧化态,SnO、PbO2) 二、碳及其化合物 1.单质(三种同素异形体) ①金刚石:结构:sp3杂化,原子晶体,五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 性质:硬度最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其为空间网状结构),无色透明,不导电,化学惰性,但800°C以上与空气反应成CO2 ②石墨:结构:sp2杂化,层状原子晶体,每层上的碳原子各提供一个含成单电子的p轨道形成大π 键 层与层之间靠分子见作用力结合在一起。 性质: 灰黑色,硬度小,熔沸点低于金刚石; 化学惰性,500°C可被空气氧化成CO2,也可被浓热HClO4氧化成CO2 7C+4HClO4=2H2O+2Cl2↑+7CO2↑ 良好导电性(因为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大π键, π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无机化学课后答案全解(武大吉大第三版)

第一章 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 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 解 3.温度下,将 1.013105Pa的N2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解

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 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

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 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解 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

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 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 解 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N2和1.0dm3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

中山大学医学院——2、无机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

中 山 大 学 无 机 化 学(上)期 末 考 试 试 卷 化学、材料化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 2007年 1月 17日 姓名: 班别: 学号: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 “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 选择题: 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各小题前的( )内。 (共15分) ( ) 1. 某元素多电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具有量子数 (n ,l ,m ,m s )的电子 A. 4,1,+1,+1/2 ; B. 4,2,0,-1/2 ; C. 3,2,+1,+1/2 ; D. 3,2,+2,-1/2 ( ) 2. 下列分子、离子中,呈逆磁性的是 A. NO ; B. O 2 ; C. NO 2 ; D. O 22 ( ) 3. 存在分子内氢键的是 A. HNO 3 ; B. H 2O ; C. NH 3 ; D. CH 3-CH 3 ( ) 4. 下列分子中,电偶极矩为0的是 A. PF 3 ; B. NCl 3; C. BCl 3 ; D. OF 2 ( ) 5. 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大小正确的顺序是 A. He < B < N < O ; B. He > N > O > B; C. He > O > N > B ; D. He > B > N > O

( ) 6. 元素原子第一电子亲合能正确的顺序是 A. F < Cl < Br < I ; B. F < Cl > Br > I ; C. F > Cl > Br > I ; D. F < Cl < Br > I ( ) 7. 键长顺序正确的是 A. O2+ < O2- < O22- < O2 ; B. O22- < O2- b > c; C. a > b < c; D. a < b > c ( ) 11. 金属铜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在单位晶胞内铜原子的数目是 A. 2; B. 1 ; C. 6; D. 4 ( ) 12. 下列配离子中, 磁矩最大的是 A. [Fe(H2O)6]3+ ; B. [Cr(H2O)6]3+ ; C. [Fe(CN)6]3- ; D. [Co(NH3)6]3+ ( ) 13. 按MO法,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级最大的是 A. O2 ; B. O2+ ; C. N2+ ; D. CO ( ) 14. 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是 A. SiO2 > KCl > HF > HCl; B. SiO2 > KCl > HCl > HF ; C. KCl > SiO2 > HCl > HF ; D. KCl > SiO2 > HF > H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