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2

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2
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作者:朱亦墨

学校:南开电大

专业:金融本科

年级:10春

学号:101201200641

指导教师:孙莹

2012年4月

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目录

一、什么是网银——————————————————————————————— 1页

二、网银特点———————————————————————————————— 1页(一)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 1页(二)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1页(三)经营成本低廉——————————————————————————— 1页(四)简单易用————————————————————————————— 1页三、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1页(一)挑战传统银行理念——————————————————————————— 1页(二)网上银行将极大的降低银行服务的成本—————————————————— 1页

1.降低银行服务成本————————————————————————————— 1页

2.降低银行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1页

3.降低客户成本———————————————————————————————————1页

(三)可以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1页(四)网上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1页(五)网上银行将会使传统的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1页四、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 1页(一)操作风险——————————————————————————————— 1页(二)法律风险——————————————————————————————— 2页(三)声誉风险——————————————————————————————— 2页(四)流动性风险—————————————————————————————— 2页(五)市场信号风险————————————————————————————— 2页(六)数据传输风险————————————————————————————— 2页五、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急待解决的问题——————————————————— 3页(一)对网上银行监管意识上的滞后性————————————————————— 3页(二)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3页(三)网上银行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于加强—————————————————— 3页六、网上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3页(一)相关法律实施和安全保障上的国际经验—————————————————— 4页(二)监管方式上的国际经验————————————————————————— 4页(三)监管内容上的国际经验————————————————————————— 4页(四)监管模式上的国际经验————————————————————————— 4页七、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的对策——————————————————— 4页(一)加强网上银行监管的对策措施—————————————————————— 4页1.加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5页

2.完善网上银行准入制度——————————————————————————— 5页

3.加强网上银行的立法建设,以利于金融监管的要求——————————————— 5页

4.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建立有效安全认证体系——————————————— 5页

5.加强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6页

6.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彻底解决科技人才的瓶颈问题———————————— 6页(二)加强个人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 6页

1.密码————————————————————————————————— 6页

2.文件数字证书————————————————————————————— 6页

3.动态口令卡—————————————————————————————— 6页

4.动态手机口令————————————————————————————— 6页

5.移动口令牌—————————————————————————————— 7页

6.移动数字证书————————————————————————————— 7页

八、结论—————————————————————————————————— 7页

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网上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业务品种,它具有更为快捷、便利、低成本、高效益等优势,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型的法律风险,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针对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网银;风险安全防范

一、什么是网银

网上银行也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利用因特网及相关技术处理传统的银行业务及支持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新型银行。1995年10月,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之后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相继发展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的种类也不断丰富起来。

二、网银特点

(一)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

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有的纸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原有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进行传送。

(二)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通过网络银行,用户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全方位服务。任何需要的时候使用网络银行的服务,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即实现3A服务(Anywhere, Anyhow, Anytime)。

(三)经营成本低廉

由于网络银行采用了虚拟现实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银行可以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营业点的数量。

(四)简单易用

网上E-mail通信方式也非常灵活方便,便于客户与银行之间以及银行内部的沟通。

三、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一)挑战传统银行理念

首先,网上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7×24全天候运营,使银行更加贴近客户,更加方便顾客。网上银行将改变传统银行经营理念。

其次,网上银行将改变传统的银行营销方式和经营战略。

(二)网上银行将极大的降低银行服务的成本

1.降低银行服务成本

2.降低银行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3.降低客户成本

(三)可以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

(四)网上银行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五)网上银行将会使传统的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四、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操作风险

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系统中存在不利于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

缺陷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网上银行的许多风险都可以归纳为操作风险,它与技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破坏网络的信息系统;

二是利用网络实施金融诈骗;

三是非法盗用客户账号,窃取商业机密;

四是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带来的风险;

五是客户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因此,操作风险来源于网络系统在可靠性和完整性方面的重大缺陷。

(二)法律风险

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实质上就是指没有任何法律调整,或者运用不明确的现有法律指导和监控超前的网上银行业务操作所造成的风险。我们知道,在开展一项业务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一套明确的法律规则,对事情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而目前有关的银行法律法规虽然给了交易各方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都可以以这些法律为基本的参考依据。但是,网上银行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原有的平衡,许多领域都是全新的,现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能在出现争执之后谁也说服不了谁,解决不了问题。同时,网上银行还面临着洗钱、客户隐私权、网络交易等其它方面的法律风险。

(三)声誉风险

同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相比较,网上银行面临的声誉风险显得尤为严重。从广义上讲,任何现实发生了的、给银行带来了较大损失的风险都可能成为引发银行声誉风险的导火索。在传统业务中,最常见的声誉风险表现为一家银行出现了财务问题以后,可能导致大量的储户挤兑。而网上银行产生声誉风险的原因同传统业务有时一样,有时则不同,主要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网上银行可能由于技术设备的故障或者系统的缺陷,导致客户对该银行失去信心,使网上银行产生声誉风险。由于当前网上银行的业务处在发展初期,客户对安全存在潜在的不信任,因而声誉风险的出现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影响尤为重大。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对网上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只要网上银行某一时刻无法以合理的方式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需要,就会引起客户的不满,导致流动性风险。

(五)市场信号风险

市场信号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的业务风险。例如: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地位;在虚拟金融服务市场上,网上客户由于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情况,而导致客户将会按照他们对网上银行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的购买价格,这个价格将低于提供高质量服务网上银行能够接受的价格,其结果有可能导致保护低质量银行而将高质量的银行挤出网上市场。

(六)数据传输风险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又是物理存在的。网络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服务器和众多的PC机以及联机中,这些服务器和PC机及其它通讯设施物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眼看到,用手触摸到。资料正是通过这些物理介质进行传输和存储。进行存储的介质,如硬盘、软盘和磁带

若遭受物理损失,如盗窃、损伤或者火灾等,损失的将不仅仅是这些设施,更严重的是存储于这些设施中的电子资料。

五、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降低网上银行风险,必须加强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力度,但由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网上银行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实践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对网上银行监管意识上的滞后性

在传统的金融范畴中,由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开放的阶段性,我国的银行监管存在着滞后性,主要以事后调节为主,计划性、强制性的指导为主,真正带有前瞻性的宏观调控不是很强,特别是面临网络化发展的时期,其监管意识还是相对滞后。网络的发展可以使一些监管人员足不出户,但这绝不意味着监管工作的简单化,相反,新时期的监管将是一种全方位、灵活性、高技术条件下的复杂化监管。如果主观上没有重视,没有在发展的初期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将使我们的银行进入一个混乱无序的网络竞争时代。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意识的僵化将使一些监管措施不但难以保障网上银行安全运行,反而会束缚和妨碍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监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网上银行的活动虽然涉及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但都是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密切相联。按机构和业务划分的传统监管模式,很难适应网上银行业务“无缝”运行的特点。不同部门在监管思路、重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对同一网上银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与风险判断的不同。同时,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使得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难以形成一套全面的监管制度。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监管模式很难适应网上银行发展与风险控制的需要。

(三)网上银行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于加强

在日常监管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规章,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业务知识,检查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在市场准入方面,实际监管效果也不理想,不少银行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并没有经过人民银行的审批,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着未按《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提交安全评估报告的现象。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注重对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的控制,忽视了对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监控。对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的监管又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处置手段,而流于形式。

六、网上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银行高科技和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各国监管当局面临着重要抉择,即迅速适应这一变化的市场,建立新的监管标准,调整监管的结构和更新技术,改变传统的银行监管方式,建立全方位和系统性监管更强调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管的框架。由于网上银行正在发展之中,对于网上银行的监管及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国际经验。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就网上银行的监管制度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网上银行监管制度。许多国家的监管当局对网上银行监管都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本国银行业的创新、竞争力与监管之间的协调问题。另外,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

及时跟踪、监测包括网上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业的发展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并同时制定一些新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从目前情况来看,网上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主要涉及到法律上的定义和分类、相关法律实施和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监管层次以及监管模式等几个方面,认识网上银行国际监管对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法律实施和安全保障上的国际经验

在相关法律实施上,各国普遍承认了银行对通过网络进行的非法交易进行跟踪调查行为的法律有效性,以及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实施上述行为而应享有的豁免权,并规定了监管当局出于执法或监管的需要,对已加密金融信息的解密权限和范围。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明文规定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从而有利于使当地的虚拟金融服务市场得到一个被法律有效保护的发展空间。另外,对网上银行安全监管的经验主要如下:政策对在国内使用的加密技术的高标准规定,无密钥匙恢复的强制要求,以及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关于电子记录的数码签名法律框架等。

(二)监管方式上的国际经验

总的来看,各国对网上银行的监管方式主要仍以原有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范围的划分为主,但加大了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国内国际监管上的协调主要是对网上银行自然的跨洲、跨国界的业务和客户延伸所引发的监管规则冲突的协商与调整。

(三)监管内容上的国际经验

目前各国政府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内容主要有市场准入、业务扩展的管制和日常检查与信息报告。大多数国家都对设立网上银行有明确的要求,需要申报批准。主要包括:注册资本或银行规模;技术协议安全审查报告;办公场所与网络设备标准;风险揭示与处置规划;业务范围与计划;交易纪录保存方式与期限;责任界定与处置措施等。业务扩展的监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范围。除了基本的支付业务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网上银行经营存贷款、保险、证券、信托投资以及非金融业务、联合经营等业务;所采用的竞争方式等,二是对纯网上银行是否允许其建立分支或代理机构等。监管当局一般都要求网上银行接受日常检查,除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以外,还包括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检查,并要求网上银行建立相关信息资料,独立评估报告的报告备案制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网上银行监管实践达成的共识。网上银行的破产、合同执行的情况、市场信誉、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和反欺诈行为等方面,政府制定的网上银行法或管制条例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效的网络信息市场上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将各种可能诉诸法律的事件降到相当低的水平。

(四)监管模式上的国际经验

国外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美国监管当局对网上银行采取了审慎宽松的政策,基本上通过补充新的法律、法规使原有的监管规则适应网络电子环境。因而,在监管政策、执照申请、消费保护等方面,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要求比较相似。欧洲对网上银行的监管,采取的办法较新,其监管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提供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二是坚持适度审慎和保护消费者的原则。欧洲中央银行要求其成员国采取一致性的监管原则,欧盟各国国内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统一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成员国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保持

一致,承担认可电子交易合同的义务,并将建立在“注册国和业务发生国”基础上的监管规则,替换为“起始国”规则,以达到增强监管合作、提高监管效率和适时监控网上银行风险的目的。

七、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网上银行监管的对策措施

监管和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理顺社会行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监管和调控也应自觉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对于网上银行的相关风险识别和宏观调控却没有一个有法律效力或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因此,必须强化重视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呼唤监管规则的转变,加强部门监管。

1.加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监管机构可适当地增加若干对口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率。对网上银行的对口监管模式,不但可以更好的适应网上银行业务无缝运行的特点,而且可以避免因不同部门在监管思路、重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同一网上银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与风险判断的不同。消除了多头监管中协调的困难,有利于形成全面的监管制度。

2.完善网上银行准入制度

对于我国现有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本文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将技术设施条件纳入市场准入的条件来要求。因为,网上银行业务不仅需要银行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备,而且还需要有关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防止篡改交易信息以及防止信息泄露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次,制定关于交易操作规程是否完善的规定。完善的银行操作规程,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电子交易的风险。因此,网上银行应对客户申请开立账户、客户授权的声明、一般交易程序的要求等拟定细则。第三,制定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网上银行业务的无纸化特点,使得交易的安全与合法更有赖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许多违法交易及侵害网上银行交易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来自银行内部管理上的疏忽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配合。因此,对网上银行的内控制度作出要求非常必要。最后,制定区分网络金融服务种类的规定。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有必要对服务种类进行区分,并对从事网络业务的金融机构,实行按网络业务能力和银行资信能力进行分级来对各种业务的开展加以限制和许可。

3.加强网上银行的立法建设,以利于金融监管的要求

要想确保网上银行健康高效的发展,必须创造出适合网上银行发展的土壤,这种土壤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帮助网上银行反黑客袭击,打击对网上银行进行的非正常干扰和破坏;另一部分用于监督监管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发展。而目前,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处罚的条款仅仅散见于《刑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不够系统、集中,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鉴于未来网络违法犯罪的趋势,有必要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条文,对利用计算机在网上银行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进行严惩,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当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的联系和磋商,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以确保我国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

4.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建立有效安全认证体系

安全性问题是网上银行最关键的问题。安全性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系统安全,即

整个系统不受侵害,二是信息安全,即在网上传输的信息不受侵害。为了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CA安全认证中心,只有全国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其次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加强电子化应用环境风险防范。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投入,严格中心机房的管理。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另外灾难备份中心的建立将能保证网络系统在遭受到不可抗拒力侵害、软硬件故障或资料丢失等故障后的及时恢复。

5.加强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就网上银行的监管而言,信息披露更应当成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网上银行的诸多特性(包括网上银行无纸化操作的特性以及网络交易记录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加以修改的客观情况等)加大了监管当局对其进行稽核审查的难度,并会导致监管资料不能准确地反映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效的网络信息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将各种可能诉诸于法律的事件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平。它便于银行客户与投资者充分地了解银行的运作状况,从而避免他们可能遭受的损失;它能够使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它还有利于促进银行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下进行审慎经营。因此,应当为网上银行制订较之与传统银行更为严格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则。这主要包括,要求网上银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定期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关于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公允信息。

6.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彻底解决科技人才的瓶颈问题

网上银行是技术的产物,而科技人才则是建立、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必要保证,它需要众多的人员去操作,因此,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妥进行,一是要引进、稳定专门的技术人才,为网上银行提供专门的技术保障;二是要通过诸如举办专门的技术讲座,要求员工参加业务的研讨会、工作小组的培训等工作,跟踪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以培养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业务实务和金融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除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外,还应该对客户进行教育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银行的设备,出现问题怎么办,并通过培训向客户披露有关的信息,以减少相应的法律风险。

(二)加强个人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

在此举例简单说明几种个人在风险防范方法上的对比:

1.密码

密码是每一个网上银行必备有认证介质,一定要使用安全好记的密码。但是密码非常容易被木马盗取或被他人偷窥。

安全系数:30%

便捷系数:100%

2.文件数字证书

文件数字证书是存放在电脑中的数字证书,每次交易时都需用到。已安装文件数字证书的用户只需输密码即可。未安装文件数字证书的用户安装证书需要验证大量的信息,相对比较安全。但是文件数字证书不可移动,对经常换电脑使用的用户来说不方便(支付宝等虚拟的验证手机,而网上银行一般要去银行办理);而且文件数字证书有可能被盗取,所以不是绝对安全的。

安全系数:70%

便捷系数:100%(家庭用户)30%(网吧用户)

3.动态口令卡

动态口令卡是一种类似游戏的密保卡样子的卡。卡面上有一个表格,表格内有几十个数字。

当进行网上交易时,会随机询问你某行某列的数字,如果能正确地输入对应格内的数字便可以成功交易;反之不能。动态口令卡可以随身携带,轻便,不需驱动,使用方便,但是如果木马长期在你的电脑中,可以渐渐地获取你的口令卡上的很多数字,当获知的数字达到一定数量时,你的资金便不再安全,而且如果在外使用,也容易被人拍照。

安全系数:50%

便捷系数:80%

4.动态手机口令

当你尝试进行网上交易时,银行会向你的手机发送短信,如果你能正确地输入收到的短信则可以成功付款,反之不能。不需安装驱动,只需随身带手机即可,不怕偷窥,不怕木马。相对安全。但是必须随身带手机,如果手机处在停机、关机、丢失的状态则无法使用。而且有时由于通信运营商原因导致短信迟迟没到,影响效率。

安全系数:80%~90%

便捷系数:80%(手机随身,话费充足,信号良好)

30%~80%(手机不随身,经常停机,信号差,有时还会弄丢手机)

5.移动口令牌

一定时间换一次号码。付款时只需按移动口令牌上的键,这时就会出现当前的代码。一分钟内在网上银行付款时可以用凭这个编码付款。如果无法获得该编码,则无法成功付款。不需要驱动,不需要安装,只要随身带就行,不怕偷窥,不怕木马。口令牌的编码一旦使用过就立即失效。

安全系数:80%~90%

便捷系数:80%

6.移动数字证书

移动数字证书(工行:U盾;农行:K宝;建行:网银盾;光大银行:阳光网盾;支付宝:支付盾),它存放着你个人的数字证书,并不可读取。同样,银行也记录着你的数字证书。当你

尝试进行网上交易时,银行会向你发送由时间字串,地址字串,交易信息字串,防重放攻击字串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密后得到的字串A,你的U盾将根据你的个人证书对字串A进行不可逆运算得到字串B,并将字串B发送给银行,银行端也同时进行该不可逆运算,如果银行运算结果和你的运算结果一致便认为你合法,交易便可以完成,如果不一致便认为你不合法,交易便会失败。理论上,不同的字串A不会得出相同的字串B,即一个字串A对应一个唯一的字串B;但是字串B和字串A无法得出你的数字证书,而且U盾具有不可读取性,所以任何人都无法获行你的数字证书。并且银行每次都会发不同的防重放字串(随机字串)和时间字串,所以当一次交易完成后,刚发出的B字串便不再有效。综上所述,理论上U盾是绝对安全的。

安全系数:95%

便捷系数:50%(持有需要驱动的移动数字证书的网吧用户)

80%(持有免驱的移动数字证书的网吧用户或家庭用户)

八、结论

网上银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电子化、信息化的产物,它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它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拓展了业务范围,风险安全问题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必须要解决的特殊问题,网上银行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各种复杂多变的安全问题,如应对各种网上攻击、交易过程中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等。只有给用户提供安全,便利,高效的服务,网上银行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高速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康、肖静化,《网络银行》,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

2、李德,《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金融参考》,2001年第6期

3、谷立日,《网上银行的发展及对我国网上银行业监管的思考》,《金融论坛》,2001年第9期

4、洪铮、李珍,《网上银行的动态发展分析》,《网络科学》,2005年第3期

5、邓超、侯建明,《对网络银行中操作风险及其约束机制的探讨》,《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4期

6、张晓燕,《网络银行中的操作风险分析与控制》,《网络电子化研究》,2004年第3期

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论文题目: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目录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及其现状 二、网上银行风险的类型 1、法律风险 2、技术风险 3、监管风险 4、信用风险 三、网上银行风险的成因 3.1系统本身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3.2网上银行的虚拟性 3.3网上银行的服务方式易受攻击 3.4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四、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一)从银行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二)从金融监管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三)从网银用户角度阐述风险防范对策 五、结语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网购成为购物主流势不可挡。同时网上银行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给客户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银行体系和客户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根据巴塞尔行业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与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产品与服务.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防范网络银行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网上银行内涵及其现状 1、网上银行内涵 网上银行(Online Bank),又可称网络银行(NetBank或Internet

Bank),是指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向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和有关金融服务。我们从上述网上银行的定义中可以归纳网上银行的三个特征:1.将客户的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作为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前台,具有自助的特征;2.以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作为网上银行业务信息交换载体,具有网络化特征;3.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为网上银行的载体,具有传统银行业务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网上银行的基本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网上银行发展带来的新风险,另一类是网上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网上银行因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网上银行高速发展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557.3 万亿元,网上银行用户数已经达到3.017亿。网上银行已成为各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三方支付的使用也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得到用户更多的关注;个人网银用户比例稳步攀升,活跃用户的比例以及网银的使用频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网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1、在行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 险的管理丄作。2、拟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经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检讨和修订,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业务单位制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指引进行检查,对其中不符合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规定的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修订。 3、制定、跟踪并完善全行性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信贷决 策规则和流程,拟订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4、负责全行信贷产品管理的调研、审批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5>负责对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考核与业务指导,负责对分(支)行信 贷业务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负责对分(支)行放款审核中心的管理丄作,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查和管理匸作。6、负责对总行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处及风险经理在整体职责履行方面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参与授信管理处负责人及风险经理的选聘工作。 7、负责对信贷审批工作的后评价。 8、编制、汇总各类风险管理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向行长办公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提供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及其他单位所要求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负责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预警委员会安排的日常工作。 9、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包括测量组合的风险;对行业、目标客户、现有客户等进行研究,编制研究报告,拟定我行信贷组合战略方案;分析信贷组合绩效。

10、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定价模型,负责CECM系统和个贷系统管理。11、负责统筹对零售授信管理中心和实施正式方案分行的对公授信管理中心的管理。12、负责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信贷人员的准入与资格认证制度。 说明: 1 1、法律合规部已不再作为我部二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其负责全行合规性风险的管理丄作,故以上职责中合规性风险管理(第1条)不再为我部职责。 2、根据行办会相关决议,授信后管理职责山公司部调整到风险管理部,根据新分工以上第6条调整为: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分行的授信后管理工作,负责向银行管理层及时汇报全行授信后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发现的各种问题。 总行风险管理部处室职能划分 综合规划处职责: 负责协助总经理室草拟全部的工作总结及规划,监督全部工作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执行情况;全行风险管理机构的考核和人员的管理;总行风险报告的草拟和意见反馈,全行风险报告体系的管理工作;全行的拨备预算、记帐等相关管理工作;按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存贷款、不良贷款等报告;本部门的行政事务。 风险政策处职责: 依据莆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负责组织草拟及维护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审核各部门提交的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相关文件; 根据风险核准制进行新产品的风险审核;全行操作风险的统筹组织。 风险监控处职责: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X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I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 (1) (一)信贷风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1) (二) 削弱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1)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因素 (2) (二)企业因素 (3) (三)银行因素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分析 (4)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4) (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4) (三)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5) (四)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5)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 (7) (六) 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8)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管理成因分析【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the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is the main obstacle for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r 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so as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of mercial banks. 【Key Words】Credit risk;Non-performing asset;Credit assets;mercial bank management;genetic analysis ;

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外部环境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风险点:社会交往不注意把握分寸,容易造成不良影响。防控措施:提高交友标准,注意时间和场合。 2、风险点: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受“人情关”、“金钱关”的困扰,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违背原则办事。防控措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财富观,正确处理好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抵御市场经济和人为因素冲击。 3、风险点:人情关系复杂,处理人情与权力关系不恰当,可能违反政策规定,造成工作失误。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正确对待工作和人情之间的关系,不循私枉法,不优亲厚友。 4、风险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接受亲朋好友或关系户的说情和吃请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强自律,并自觉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监督。 5、风险点:亲属鼓动违法乱纪,干涉日常工作事务。防控措施: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自觉接受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6、风险点:八小时以外生活情趣随波逐流。防控措施:提高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7、风险点:在公务接待中可能存在铺张浪费的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按照接待标准,不搞特殊化。 思想道德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风险点:不加强学习,不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防控措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风险点: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决议。防控措施:讲政治、顾大局,思想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不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 3、、风险点:以工作忙为借口,不爱加强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防控措施:每天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不因工作忙而忽略。 4、、风险点:遇事退缩,不敢承担责任,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对身边的事不关心,不过问。防控措施:增强责任心,始终保持向上的工作激情,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遇事敢担当,不退缩。 5、风险点: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偏差。防控措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感、自信心和意志力。 6、风险点:忽视党风廉政建设,廉政自律意识不强,出现违规违纪行为风险。防控措施: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廉洁勤政意识,坚守廉政防线。 7、风险点:在工作中可能存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自己、亲属、朋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学习教育,正确行使权力,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定期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8、风险点:工作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容易造成形式主义。防控措施:坚持“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责任在一线落实,效果在一线实现。 9、风险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利索要或收受他人好处,为他人谋取私利。防控措施:认真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制度机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风险点: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些制度订立不够科学严谨,缺乏时效性,没有约束力,不能及时对其修改、补充和完善,可能造成工作中管理偏差。防控措施: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各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行为规范。 2、风险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不够,廉洁自律要求不严。防控措施:提高思想认识,从严要求自己 3、风险点:对规章管理制度执行不力。防控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 4、风险点:对已订立的制度监督检查不够,可能导致制度不能得有到效落实,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控措施: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信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还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从内控以及会计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剖析并研究,落足于我国独有的环境下,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目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 (1)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1..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1.. (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 2.. (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 2..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 (3) (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 3.. (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 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5)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 5. 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 5. 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 5.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5... 2.相应的技术措施缺失......................................................... 5...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 6.. 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6.. 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 6.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 6.. (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 7.. 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 (7) (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 7.. 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 7.. 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 7.. (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 8.. (三)发挥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监管作用.......................................... 8.. (四)加强由体制变动而引发的奖惩机制的建设.................................... 9. (五)加强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管的作用.......................................... 1..0参考文献 . (11)

风险预防措施

5、本合同项目控制重点、难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5.1对本工程监理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本工程在合同目标控制管理过程中,监理工作应充分考虑下述内容: (1)监理过程中,应重点审查承包人从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措施计划、施工作业指导书,检查和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除建筑物实体的质量控制外,要汲取已建工程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对基础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质量的检查,确保基础质量。 (2)测量工作是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本标段施工复杂、战线长,测量工作尤为重要,一旦失误,损失将无法挽回,所以一进场监理就要抓住首级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以及相邻建筑物施工控制网的衔接,做好复测或联合测量工作。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放样的报验、复核、审查工作,保证准确性和按设计施工。本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大,是投资控制的重点,对原始地形的复测、开挖后地质分界线的测量的真实性是投资控制的关键,所以监理应主导做好各方的联合测量和签证工作。 (3)工期压力相对较大,本工程计划施工工期42个月,而开挖、回填、建筑物混凝土工作量大,建筑物多,所以应该在分段开工和各建筑物开工顺序上科学合理地规划,优先进行涉及防洪度汛建筑物的施工,保证正常度汛。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的审查要保证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对月进度计划的审查要保证进度计划措施的落实和工期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在监理周例会检查落实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纠偏。以周进度保月进度、以月进度保季进度、以季进度保年进度,最后保证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4)做好高地下水位段的方案审查,以及各项排水措施的落实,保证所有施工项目的干场作业。 (5)质量控制任务艰巨。本项目建筑物工程线长、点多、面广,土石方作业、混凝土工程量巨大,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多,监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任重道远。“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工作: 1)深入研究设计图纸,结合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本工程的

东财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展的“瓶颈”。网上银行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在我国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客户对其敬而远之。本文借助一则网上银行纠纷的案例,来探讨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网上银行立法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目录 一、引文----------------------------------------------------------------------------------------------------------

1 二、案例正文----------------------------------------------------------------------------------------------------2 三、案例分析---------------------------------------------------------------------------------------------------2 四、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2 五、网上银行的防范措施------------------------------------------------------------------------------------3 六、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专业金融学 2010年6月1日

摘要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零首付或假首付情况下的断供风险频繁发生;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普遍偏高等问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防范措施 I

Abstract The credit risk is always a banking industry, and even the entire financial industry most main risk form, is the financial organ and the Supervisory department guard and the control main object and the central content. and the credit risk brought by credit operation is always the toughest issue for commercial banks and attracts most attention. Along with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unceasing development, specially in 2008 the American loan crisis's eruption, caus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faced with the bigger service pressure, simultaneously the credit risk also even more increased. The credit operation is the Commercial bank most main asset operation, certainly faces the most main risk is also the credit risk, whether can the very good processing credit risk, relate Commercial bank's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fit and minimize the risk, commercial bank should analyze the credit level and the repaying capability of customers on the basis of customer’s history credit data before lending money. Each commercial bank has tried to find a superior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customer’s credit level instead of traditional manual calculation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result was far from satisfaction. As it can provide commercial bank with an objective, accurat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hange the method of credit risk analysis from qualitative mode to quantitative mode, achieve rigorous control of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raise the credit decision level, the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favorite tool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isk analysis field. This article the reason which from credit risk'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the type and produce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makes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credit risk, and after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credit risk, the establishment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ed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 circumvention, strengthened makes loans fund aspects and so on monitoring to propose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s specific measures, how to will melt the current risk, the guard the risk to have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precautions II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风险的防范措施

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存在风险是必然的,风险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无风险、无回报”,这说明,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完全无风险的企业。但不是企业有风险就一定有收益,也并不是风险越高,收益就一定高,企业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风险将变成危险,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做到依法治企 企业市场化后,企业决策层面临很多诸如“怎样防止被侵害”、“怎样避免违法”的选择。我国法制尚不够健全,企业的法律选择空间很大,风险也相应的较多。企业通常遇到的法律事务有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经营纠纷、劳资纠纷、安全质量事故处理、合同纠纷等。这些都与运营过程中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关。笔者认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防范: 一、是设立专门法律事务处理机构,配备专职法律事务管理人员,统一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由专业机构和人员就企业的法律事务进行预测、分析和处理,可以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或者将法律风险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决策、重要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改制改组、制度建设等工作前,企业法律顾问就此事项进行法律论证和审查,往后即使遇到法律风险企业也可把握有利时机,专业地化解风险。 三、是企业最高管理层要增强法律意识,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养成依法管理的工作意识、工作

思路和工作习惯。 四、是关注立法动向,对国家新颁布或即将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学习研究,对照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增、减、删、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2、强化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 内部控制是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有观点认为,内控的过程涵盖了公司所面对的,并在公司内由各级人员所经营的所有的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控制环境 ①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如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待经营风险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对会计报表(如有的企业有对内、对外二种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对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所持有的谨慎和冒进的态度等等。 ②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企业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企业要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并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从事本职工作。 ③管理控制。企业最高管理层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进行直接控制和对整个公司包括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分析预测、报告层次和会计处理方法等实行监督控制。

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作者51毕业论文网 学籍批次200903 学习中心河南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已经展开,但是国内法律法规及金融规章并未对这一新业务进行系统规制。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在我国发展的“瓶颈”。网上银行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在我国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客户对其敬而远之。本文借助一则网上银行纠纷的案例,来探讨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网上银行立法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目录 一、引文----------------------------------------------------------------------------------------------------------1 二、案例正文----------------------------------------------------------------------------------------------------2 三、案例分析---------------------------------------------------------------------------------------------------2 四、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2 五、网上银行的防范措施------------------------------------------------------------------------------------3 六、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 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 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操作风险 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 ②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调查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为了了解行信贷风险情况,近期,我校组成学生调研组,深入各商业银行,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调研活动。我们调查的XX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手段来防范本银行信贷风险,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严格授信审查制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1)强化管理和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永恒主题,严格执行审查制度,有效防范和减少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XX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严格主体资格审查,确保借款人主体资格合法。对从事特殊行业的客户,还要求提供有权部门颁发的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明等。对提供资料不齐全的,及时与客户经理沟通,要求补充合法有效的主体资格类文件,确保借款人主体资格合法。二是严格贷款政策性审查,确保贷款投向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对每一笔用信的用途是否符合国家经济、金融、产业政策进行严格审查,对国家禁止、限制的行业和项目,严禁信贷资金进入。三是严格贷款新规的执行,确保贷款用途的规范。对申请用信用途有关的市场前景调查及分析资料是否全面进行审查,对其用途进行分析,审查其是否合理、真实,申请用信理由是否充分,确保用信用途符合规定。四是严格借款人财务及偿债能力审查,确保第一还款来源有保障。并根据相关财务信息,对客户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认真的测算和分析,对其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予以客观评价,审查其还款来源是否充分。 (2)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执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银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3)完善担保抵押机制和保险机制,规避信贷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