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发表时间:2010-08-25T14:17:27.65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鹤新 [导读]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 赵鹤新 河南鹤壁鹤煤公司总医院 (河南 458000) 【摘要】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其他兼证花裁加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疗效满意。【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活血祛痛汤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9)10-008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愈后常见的后遗症状,临床治疗颇为困难。笔者采用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1个月以上仍有明显的后遗神经痛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23~68岁,平均46.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3.6岁。治疗组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泡性损害伴有神经痛,疱疹结痂脱落后皮肿疼痛,并有烧灼及似虫咬感,经一般治疗疼痛不止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基本处方:黄芪30 g、当归12 g、赤芍30 g、川芎12 g、桃仁15 g、红花10 g、丹参30 g、泽兰12 g、玉金12 g、玄胡15 g、枣仁15 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直至症状全部消失。辨证加减:热毒炽盛见皮肤红肿伴渗出,丘疱疹及干痂和小粟粒状水疱,自觉灼热剧痛,伴咽口苦、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加连翘、荆芥、龙胆草各10g;湿热壅滞见:明显黄白水泡,可见成簇疱疹、溃破渗出、疱液浑浊、皮肤欣红或糜烂,患处灼热剧痛、腹胀纳差、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而数。加苍术15g,白术、茯苓、10g; 1天1剂,水煎分3次服。视其疼痛部位不同而加引经药,头面部加荆芥、防风、川芎、地龙、川楝各10g,细辛3g;胸胁背部加龙胆草、元胡、川芎、五灵脂(包)各10g,郁金、制乳没各8g;腰腹背部加羌活、独活、川芎、五灵脂(包)10g,金银花、防风、荆芥、香附、牛膝、杜仲各12g,制乳没各8g;四肢者加荆芥、连翘、防风、元胡、丹参、赤芍、羌活、龙胆草、伸筋草各10g,鸡血藤20g。 对照组口服病毒灵1次0.2g,1天3次;维生素B 1 1次 20mg,1天3次;维生素B 121次25μg,1天3次;去痛片1次0.5g,1天3次;阿昔洛韦1次0.2g,1天5次,连服2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 [1] 疗效标准。显效:疱疹干涸结痂,无新疹出现,疼痛及自觉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神经痛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疱疹干涸结痂,红肿渗出灼痛消除,无新疹出现,自觉症状及神经疼痛基本消失;无效:皮损未改善,疼痛未减。 3.2 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1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平均病程16.4天。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6%,平均病程18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病程均优于对照组(P<0.05)。 4 病案举例 病人,女,62岁,左头额部患带状疱疹3月余,现皮疹已完全消退,遗留带状疱疹分布的色素减退斑,自感皮肤针刺样疼痛,头晕,疲乏无力,口干,舌暗苔白脉弦,用上述拟方加减治疗,15天后疼痛缓解,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5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医宗金鉴》云:“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疮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指出本病因为风、湿、热,其发病与心、肝、脾、肺诸脏有关。? 《证治准绳?疡医》“缠腰火丹”条目云:“或间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说明带状疱疹乃湿热毒邪循肝经而发,病因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血虚肝旺,湿热毒盛而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属于邪毒阻滞,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内伤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皮肤,故疼痛难忍。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 [3] 。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根据经络分布,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辨证论治,加减用药。方中黄芪量大,配以当归,重在益气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佐泽兰、玉金、玄胡以理气止痛,以助活血之功。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之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白彦平,宋佩华等,活血化瘀法在带状疮疹初期治疗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5):71 72 [2]程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7, 12:69 70 [3]秦淑华,田谣等,中药治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9例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7,23:95 96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疗效对比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 疗效对比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本病前期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结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程长,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旧法治疗方法有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止痛剂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0.1g,1日3次)、甲腈咪胍等。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维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应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主要成分为干扰素,目前临床上也逐渐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现通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新老二种治疗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更好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岁。63例均符合《皮肤与性病学》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局部皮肤初起为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数片成群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损害集群存在,常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数日后水疱内浑浊化脓或部分糜烂,最后干燥结痂)[2]。重型皮损30例,轻型皮损33例,病程均小于7天。15例曾有呼吸道感染史而服用过抗生素及抗感冒药。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一日四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加抗组胺药雷他定片,口服10mg,一日一次。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 对照组31例给予阿昔洛韦凝胶外用,一日六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10mg,一日一次。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疼痛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50mg,一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天后80%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且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7天后60%—79%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疼痛基本消失;无效:7天后少量皮损消退小于60%,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重型带状疱疹无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xxx有限公司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各150例的临床观察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各150例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10T16:15:0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何文辉 [导读] 两组观察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种药物毒性较低,均比较安全。 何文辉(湖南道县道江镇卫生院皮肤性病科 4253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140-02【摘要】目的比较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34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成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组。泛昔洛韦组174例,每日服用泛昔洛韦1.5 g,分3次口服,5天为一个疗程。阿昔洛韦组174例,每日服用阿昔洛韦1.0 g,分5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 5 天后,泛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为90.8%(158/174),阿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为54.6%(95/1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效好且安全。 【关键词】带状疱疹泛昔洛韦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门诊患者。入选标准:(1)具有带状疱疹的典型体征及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无对伐昔洛韦、阿昔洛韦过敏或不耐受者,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且无肝肾功能不全者。(3)起病3天后就诊。(4)1周内未系统用抗病毒药物,未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5)无免疫低下或全衰竭者。随机将34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泛昔洛韦组174例(男92例,女82例),平均年龄(49.18±10.64)岁。阿昔洛韦组174例(男90例,女84例),平均年龄(50.6±9.87)岁,病程>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泛昔洛韦组174例,每日服用泛昔洛韦1.5g,分3次口服,5天为一个疗程。阿昔洛韦组174例,每日服用阿昔洛韦1.0g,分5次口服,疗程同上。另外两组均予以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日3次,两组均予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常规剂量口服.疼痛难以忍受者予以芬必得止痛。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疼痛明显减退。好转:皮损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局部疼痛减轻,无效:皮损仅少量消退,仍有新的皮损发生,局部疼痛无减轻,病情加重。痊愈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数合计为有效率。 2 结果 阿昔洛韦组:痊愈42例,痊愈率为24.14%,显效53例,显效率为30.45%,好转77例,好转率为44.25%,无效2例,无效率为1.14%。总有效率为54.59%。泛昔洛韦组组:痊愈86例,痊愈率为49.43%,显效72例,显效率为41.38%,好转16例,好转率为9.2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0.8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具有自愈性,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为3-4周。由于受累神经发生变性坏死而产生神经痛,老年患者疼痛较剧烈,神经痛一般在皮疹完全消退后或一个月内消失,但也有人疼痛可超过一个月以上。治疗时选用有效抗病毒药在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中起关键作用。阿昔洛韦是核苷类化合物,是鸟苷的开糖环衍生物,1977年合成,特异性的抑制疱疹类病毒,动物体内研究外用、口服或注射都有效,且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优点。1982年被批准为第一个对疱疹病毒有选择性的、多途径的抗疱疹病毒药物,1990年批准用于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性脑炎作为第一线特效药,多年来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因口服0.2g吸收利用度差,仅为10%-20%,每日5次血药浓度达不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且多年应用临床上已发生对阿昔洛韦的耐药。本次观察阿昔洛韦组病例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低 (分别为24.14%及44.25%)低考虑与阿昔洛韦的口服吸收效果差和耐药及疗程短有关。泛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L-氨酸酯,阿昔洛韦的前药,在细胞内或体内水解成阿昔洛韦,活性和作用原理与阿昔洛韦相同,但水溶性好,为阿昔洛韦的100倍,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自1995年批准泛昔洛韦生产为口服抗疱疹病毒类药物以来,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药动学及作用机制是在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经历疱疹病毒胸苷激酚单磷酸化,细胞酚磷酸化和三磷酸化过程,形成的三磷酸泛昔洛韦后与病毒DNA聚合酶竞争性结合,达到抗病毒作用,再由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和细胞激酶进一步转化为喷昔洛韦,这些决定了泛昔洛韦对病毒的高选择性,生物利用度好,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本次观察中泛昔洛韦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分别为49.43%和90.80%)。两组观察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种药物毒性较低,均比较安全。 本次观察表明:泛昔洛韦效果好,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昔洛韦,能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并且服药次数较少,病人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病学皮肤性病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依谆.药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童燕芳,倪荣中.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第5期. [4]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组,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5.7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昔洛韦相比,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更明显,症状缓解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医院常见的皮肤病,属于群集性水疱。患者皮疹位置处常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治疗效果较佳,临床疗效较高,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我院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分两组给予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治疗,其中泛昔洛韦的疗效更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45.17±8.49)岁;病程0.5-15d,平均(6.11±1.62)d;皮损位置:下肢1例,上肢13例,臀部1例,胸背部8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9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3岁,平均(46.20±7.93)岁;病程0.5-14d,平均(6.07±1.57)d;皮损位置:下肢2例,上肢11例,臀部1例,胸背部7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于皮损部位涂上适量的炉甘石洗剂,同时应用维生素B12与B1。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泛昔洛韦片,即选择泛昔洛韦片(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制造)0.25g,温水送服,每日2次,需持续服用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83例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42例)和西药组(41例)。西药组只用单纯的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西药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0.73%,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阿昔洛韦;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于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痛苦[1]。因此,对此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带状疱疹主要是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前,采用中药按照特有的中医理论对此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本院门诊皮肤科治疗的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42例)和西药组(41例)。中西药结合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8.11±8.61)岁,平均病程(5.21±1.31)d;西药组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11±8.61)岁,平均病程(5.31±1.4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治疗:①阿昔洛韦片,0.4 g,3次/d,口服;维生素B 1片,20 mg,3次/d,口服;②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2次/d。中西药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处方组成:柴胡10 g,川楝子10 g,甘草10 g,红花15 g,鸡血藤15 g,桃仁15 g,菊花15 g,水煎服,1剂/d,2次/d。疗程1~3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3 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疱疹全部消退,局部的疼痛消失,皮损恢复正常;②显效:带状疱疹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在皮损区还有暗红色的斑块;③好转:带状疱疹大多数消退,疼痛有一定的减轻;④无效:带状疱疹消退很少,疼痛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采取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够减少患者后遗性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带状疱疹是一种发疹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Z)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红斑和水泡为主。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是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多呈带状分布,属于祖国医学之“蛇串疮”的范畴。发病以成年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及潮湿天气更易发生。临床上本病治疗的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45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4 2.3岁。病程最短2 d,最长9 d。所有患者的皮肤损伤呈现出局限性的特点,发病部位:腰背部21例,胸肋部19例,头颈部3例,其他部位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拟定:(1)皮肤损伤之前常先有局部的刺痛及灼烧感;(2)皮损多呈绿豆大小的水泡,簇集成群,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皮损严重者常呈壞疽性或出血性;(3)自觉疼痛难忍,或皮疹消退后可后遗神经痛。 1.3治疗方法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方剂:龙胆草9 g,连翘15 g,生地15 g,泽泻6 g,车前子(包)12 g,黄芩9 g,栀子9 g,丹皮9 g,木通9 g,生甘草9 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丹参、郁金、乳香、没药;内有食滞、湿滞者加枳壳;皮损潮红疼痛明显者加大黄。外用:用冰硫地痢酊外涂。处方:冰片10 g,硫磺10 g,痢特灵10片,地塞米松10片,碾细成末后加到70%的乙醇50 ml中。用法:用双氧水消毒后,在用无菌棉签蘸取冰硫地痢酊溶液涂擦于患处,并超过病变部位2 cm以上。3 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疗效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依据进行评价。(1)显效:患者的疱疹均结痂或者消退,无疼痛感;(2)有效:患者的疱疹大致消退,存在轻度疼痛感,伴有较少的新发疱疹;(3)无效: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疱疹情况以及疼痛感未发生明显变化[2]。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从45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中药复方加减并冰硫地痢酊外涂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其中显效31例(68.89%),有效12例(26.67%),无效2例(4.44%),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 3讨论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以成年人多发。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潜伏于神经细胞里的病毒就会再次繁殖生长,侵袭到皮肤的相应区域而发病,具有神经阶段性及单侧性的分部特点,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中医学认为带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 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昔洛韦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各3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7.9%)明显低于对照组(15.8%)(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治愈时间短,复发率低。 标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由单纯疱疹性病毒(HSV)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是眼科临床难治性的眼病之一[1]。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眼科住院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6例(80眼),其中,男46例(49眼),女30例(31眼),年龄22~72岁,平均(48.7±2.4)岁。病程1 d~4年。其中上皮型36例(38眼),浅基质层型24例(26眼),深基质层型16例(16眼)。将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妥布霉素15 mg、地塞米松5 mg)滴眼液,4次/d,其他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10 g/L阿昔洛韦滴眼液与贝复舒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滴眼,每日6~8次,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每日3~4次,复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并随访6个月。 1.3 疗效标准

阿昔洛韦两种给药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212结果 万乃洛韦组:止疱时间215?115天,结痂时间418? 115天,止痛时间517?114天,均明显短于聚肌胞组(316 ?118天,715?213天,1015?216天)(P<0105,P<0101, P<01001)。万乃洛韦组痊愈3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聚肌胞组分别为7例,5例,3例,7例。前者总显效率9117%,后者为541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101)。其中万乃洛韦组有1例72岁患恶性淋巴瘤者,其右肩至右手背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伴针刺样剧痛,夜不能寐。予万乃洛韦013g口服,每日2次,当晚疼痛减轻,睡眠改善,次日止疱,皮损处胀痛缓解,第6天水疱干涸,开始结痂。 聚肌胞组有2例发生后遗神经痛,万乃洛韦组无1例,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万乃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口服吸收后在体内迅速而彻底地转化为阿昔洛韦,其生物利用度为阿昔洛韦的3~ 5倍。通过临床应用,我们认为万乃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有以下优点:(1)疗效高。万乃洛韦组总显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聚肌胞组(5415%),(P<0101);(2)止痛快。万乃洛韦组最短止痛时间仅为1天;(3)疗程短; (4)服药次数少,患者易接受。 说明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佳。 综合疗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30例 刘随(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441300) 中图分类号:R751105;R752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310(2003)01-0023-01 头面部带状疱疹疼痛剧烈并发症多。我科自1993年至今收住30例患者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1一般情况年龄:14~65岁,平均4812岁,病程:5 ~14天,平均518天,男18例,女12例,伴高血压者9例。112临床表现均诊断为头面部带状疱疹,均伴有同侧角(结)膜炎,均伴同侧耳后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 2治疗方法 211全身用药病毒唑015g、Vi tC310、先锋霉素V3-4g、地塞米松715-10mg(逐渐减量)静滴;肌注:VitB1100mg、VitB12500mg、每日一次、丙种球蛋白:300mg三天一次,高血压者给予心痛定10mg日一次口服。 212局部用药庆大霉素32万U加生理盐水500ml混合持续湿敷,皮疹结痂后给新氢松膏外用,日二次,无环鸟苷眼水点眼,二小时一次。 3结果2例后遗神经痛达到2月,其余28例皮疹、疼痛在1月内消退。 4讨论头面部带状疱疹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所致。由于解剖关系易产生全眼球炎至失明、脑膜炎、脑炎、kamsay -Hunt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病。临床治疗应积极主动,以止痛、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缩短病程为原则。头面部带状疱疹112若无明显禁忌症,应早期内用皮质激素。激素可减轻受累神经根及皮肤炎症阻止病毒对受累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破坏作用,可减轻疼痛防止后遗症。丙种球蛋白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由于被动免疫使病毒受到抑制。头面部带状疱疹由于疱疹密集,甚至出现大疱、面积较大,同时患者免疫较低易继发细菌感染。给予先锋霉素V可治疗或阻止细菌感染。由于甲紫有颜色,患者不愿外用于头面部。同时甲紫易产生痂下积脓不利皮疹愈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持续湿敷可减轻灼痛、促进疱疹吸收、对疱疹有清洁引流作用,有利皮疹愈合。 参考文献 112杨磊,苏长海.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1J2.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4:211. 收稿日期:2001)06)12 阿昔洛韦两种给药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张录梅(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皮肤科723000) 中图分类号:R97817;R752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310(2003)01-0023-0223 皮肤病与性病2003年第25卷第1期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 一产品基本信息 (一)药学信息 1 产品名称 通用名:阿昔洛韦 英文名:Aciclovir或Acyclovir 商品名:苏维乐,Zovirax;可包,Virless 别名:无环鸟苷 2 产品化学信息 分子式:C8H11N5O3 分子量:225.21 CAS号:59277-89-3 化学名: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 或乙氨基-1,9-二氧-9-(2-羟乙氧基)甲基-6H-鸟嘌呤-6-酮。 结构式: 3 药物类别抗病毒类,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 4 适应症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服用于生殖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注射剂用于免疫缺陷者。初发和复发性粘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 2.带状疱疹:口服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带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病例的治疗。注射剂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疱疹病人的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4.局部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早期生殖疱疹感染和免疫缺陷者自限性粘膜皮肤单纯疱疹的初治和复发病例。 5.用其钠盐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用于治疗: ①单纯疱疹性角膜炎;②单疱疹;③带疱疹;④用其钠盐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浅、深层角膜炎。 5 剂型规格 阿昔洛韦片:200mg,400mg,800mg; 阿昔洛韦分散片:100mg,200mg; 阿昔洛韦咀嚼片:400mg,800mg; 阿昔洛韦缓释片:200mg,400mg; 阿昔洛韦胶囊:200mg; 阿昔洛韦滴眼液:8ml:8mg, 5ml:5mg; 阿昔洛韦软膏:3%; 阿昔洛韦乳膏:3%,5%;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我刚学医时也曾数次应用过,效果也并不理想。后来见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郭按,干则再涂)《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 我自从得此方,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88年12月,我在福洞,患者常xx,女,43岁。93年10月4日八家子丛xx,女,50岁。葛xx,男,15岁,症状更重,前胸,后背,上臂几处同时大片疱疹,火灼样疼痛,当时我都用此方治愈。95年至96年,我在皮防站,共治疗近二十名带状疱疹,其中数例症状都很重,用此药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应用来看,如果在刚起的阶段就快用此药,基本上可以不必配用其他药物,但对治疗不及时,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疱疹和溃疡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比如西医的常规疗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方可以称得上是药简效宏的一个好处方,使用时用香油调涂也可以,但我的经验不如用凉开水,因为用水涂上干的快,有利于快点结疤,且不宜弄脏衣服。 至于用香油还是用凉开水来调药,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刚开始,皮肤没有化脓,用凉开水调药,结疤快,好的也快。但如果皮肤已经化脓,用凉开水调药往往在皮肤上结成一层厚疤,就会形成疤下化脓更加厉害,所以在头几天应该用香油调药,待炎证消退后,脓液渐清,再用凉开水调药,效果才好。治疗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其它情况,我也不能一一预料,相信大家会随证处理的,我就不多说了。 二○○一年八月六日,我到书店闲玩,偶翻邹孟成老中医所箸《三十年临床探研录》一书,见书中论及治疗此证之内服验方一首,乃是遵照孙一奎《医旨绪余》一书中治胁痛(此案乃典型的带状疱疹)的验方,并说自得此方后,治带状疱疹几无不验者,无论患者症状有多严重,都在三天左右即愈,并节录《医旨绪余》一书原案以证明之。余归家后急检四库全书光盘,果见此案,今也录之于下,以资参考。 胁痛: 余弟於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疹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郭按:百数,是用百做单位来数,不是一百个,显然有点夸张)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郭按,审矣,在这里是对的意思)制药定方则末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磊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痛转增剧。水泡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传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即死矣,可惧之甚。 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思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也尽敛矣,后也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於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以上是孙氏原案,(按:以上医案在续名医类案一书中也有转载,我也看过数遍,也知道是现代的带状疱疹,但因为没有重复验证的医案,所以我在临床上一直没有用过)。

阿昔洛韦注射液说明书

阿昔洛韦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昔洛韦注射液 【适应症】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免疫缺陷者初发和复发性粘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 (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状疱疹病人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弥散型带状疱疹的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规格】10ml:0.25g 【用法用量】 仅供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成人常用量 1、重症生殖器疱疹初治,按体重一次5mg/kg(按阿昔洛韦计,下同),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5日。 2、免疫缺陷者皮肤粘摸单纯疱疹或严重带状疱疹,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7~10日。 3、单纯疱疹性脑炎,按体重一次10mg/kg,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 成人一日最高剂量按体重为30mg/kg,或按体表面积为1.5g/m2,每8小时不可超过20mg/kg。 小儿常用量 1、重症生殖器疱疹的初治,婴儿与12岁以下小儿,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2(按阿昔洛韦计,下同),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5日; 2、免疫缺陷者皮肤黏膜单纯疱疹,婴儿与12岁以下小儿,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2,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7日,12岁以上按成人量。 3、单纯疱疹性脑炎,按体重一次10mg/kg,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 4、免疫缺陷者合并水痘,按体重一次10mg/kg或按体表面积一次500mg/m2,一日3次,每隔8小时滴注1次,共10日。 小儿最高剂量为每8小时按体表面积为500mg/m2。 药液的配制:取本品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 配制后的溶液应在12小时内使用。冰箱内放置会产生沉淀。 本品不可用含苯甲醇的稀释液稀释。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用本品静脉滴注,因为滴速过快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不良反应】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该病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 【病因及发病机理】(一)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饮食劳倦,脾胃失健,湿热内生,致使经络郁阻,外攻皮肤所致。 1.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外溢皮肤而发。2. 饮食劳倦,脾失健运,湿邪内生,复感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 3. 年老体弱者,常因气血不足,复因湿热火毒所伤,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瘀阻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 (二)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特性。1. 经呼吸道黏膜初次感染本病毒,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而成为病毒携带者,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水痘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2. 某些诱因(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放疗、外伤、月经期或过度疲劳)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于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发活化,使受累神经节、相应感觉神经及其支配区皮肤出现神经痛及节段性疱疹。 【临床表现】(一)典型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春秋季,潜伏期7~14天。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依次好发于肋间神经、颅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皮损为单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周围绕有红晕,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簇间皮肤正常(图7-2)。前驱期可出现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疹出现。老年患者较为剧烈,甚至影响睡眠。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色素沉着。图7-2带状疱疹本病皮损表现多样,与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①顿挫型:不出现皮疹,仅有神经痛。②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③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④其他类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三)特殊临床表现1. 眼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眼支多见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约20%~70%眼部带状疱疹患者以后可因瘢痕形成而失明,严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2. 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即Ramsey-Hunt综合征。3. 播散性带状疱疹(disseminated herpes zoster)约10%免疫抑制人群(老年人、血液系统肿瘤、AIDS等)可在受累皮节外出现20个以上皮损,和/或内脏累及,可播散至肺、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4. 并发于HIV感染通常病情较重,或表现为深脓疱疮样皮损,易引起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复发。5.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病毒直接从脊神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或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多于发疹时或发疹后3~14天发生,亦可见于发疹前。多见于脑神经或颈、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犯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还可有共济失调、其他小脑症状等。(三)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统称为ZAP。皮损消退4周后神经痛仍持续存在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几率约10%~15%,PHN的严重性和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一般正常。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有助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