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翻译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学、
经学、法学、伦理学、
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翻译成就

将翻译和国家真正地联系起来。 1897 年,他在《论译书》中说: “ 处今日之 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

译作:《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敬业与乐业》 《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 章传》《曾国藩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十五小豪杰》《渣阿 亚》《哀希腊》
翻译成就

最初他在《新小说》杂志发表小说译作,后任《月月 小说》译述编辑,专事西方小说翻译,以西方侦探小 说译介最勤,最早输入并确立 “ 侦探小说 ” 一词,又首创 以白话直译西方小说,并注重儿童读物译介。 译著有《毒蛇圈》、《八宝匣》、《失舟得舟》、 《左右敌》、《海底沉珠》、《红痣案》、《含冤花》 等多部小说。《一千零一夜》的欧洲译本是在上世纪 初被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的译者就是周桂笙。
文,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小仲马,俄国的托尔斯泰,
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主要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伊索 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现身说法》、《贼史》、《凯 撒遗事》、《玉楼花劫》、《海外轩渠录》等。
周桂笙

生平简介:周桂笙(1873-1936), 近代文学翻译家、小 说家。名树奎,字佳经,又字辛庵、新庵、惺庵、新 厂,号知新子等。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幼年入 广方言馆学外语,上海中法学堂专攻法语,兼学英语。 他在近代中国翻译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称是他 最早将西洋文学介绍到中国来,也是他最早使用白话 直译西洋文学,他在 1906 年组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翻译工作者的社团 “译书交通公会 ” ,并为之撰写了《宣 言》,申明了该会的宗旨,阐述了译书的重要性,提 出译者应该遵守的原则。

背景: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逐步采取屈 服政策,当时的礼部和理藩院已不能胜任和外国侵略者交涉
的任务

翻译活动:官方 翻译主体:政府机关 “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 门、总署或译署,是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总机构


翻译影响:参译人员多为政府官方译员,在政府外交活动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再议与俄国签订的条约,为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译特点
▲ ▲ ▲
林纾不懂外文,他人口述,其译之 采用文言文,有传统古文的流风遗韵
翻译速度快,质量高 “耳受手追,声已笔止”
林纾贡献

林译小说开启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先河,纠正了对 外国文学的误解,开辟国人视野 林译小说推动了中国新文学的革新,促使了“ 五四 ” 新文 学运动萌芽 开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滋养了一大批作家。

翻译策略:政治为先,应时而变的意译 小说翻译采用释译即意译之法 “ 豪杰译 ” ,有意增减或改变原文,使之中国化, 使译文能够起到社会改良作用。


马建忠、梁启超二人为中国近代翻译史建立了理论和政治基础
严复

严复(1854.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 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
《四洲志》与《海国图志》

《四洲志》
是林则徐叫袁德辉根据 1836 年伦敦出版的 Cyclopaedia
of Geography( 《世界地理大全》 ) 翻译的,是当时中国
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海国图志》 林则徐和魏源将《四洲志》和其他译本汇编为《海国 图志》,张之洞称之为中国知西政之始。此书对日本
社会的变革有巨大影响,对日本了解世界起到了启蒙
作用。
林则徐译书活动的意义

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为后期清朝外事机构翻译活动奠定了基础 促进西学东进,将向西方学习看作是拯救中国的一剂 良药



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 看世界,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事机构和翻译活动
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 ” 。。简言之,译者在翻
译时应做到内容与风格的高度统一。
梁启超

生平简介:梁启超( 1873 年 2 月 23 日 — 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
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 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 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目排外、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对西方世界一无
所知。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的开风气者,在赴广州主持禁烟和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
到自己的西方知识匮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急于
改变 “ 沿海文武大员并不暗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 不知来历 ”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 书书籍进行翻译,带领手下译员设立译馆、翻译西书,以求 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对“西洋”的了解。


翻译成就

林纾一生翻译了 180 余种外国作品,其中出版有 163 种。这 些作品包含了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西班牙、比
利时、瑞士、希腊、挪威等是一个国家 98 个作家的作品,
270多册,共计 1200万字。其中一流作家有美国的莎士比亚、 狄更斯、斯威夫特、司格特、笛福、斯托夫人、华盛顿 . 欧
中国近代翻译史的三个阶段
近代翻译上起鸦片战争,下迄五四运动 前 , 内容以西学 翻译为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 ▲
初始阶段:林则徐时期翻译 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事机构和翻译活动 全盛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
初始阶段:林则徐时期翻译

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政治上的盲
二十世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
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 《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
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他还是韩国国旗的
设计者,也是中国“烟草税第一人”
翻译成就

首先关于翻译的重要性,他说: “ 余也蒿目时艰,窃为中国急宜创立
主要翻译活动
林则徐组织人一方面翻译外国书报以解敌情;另一方 面翻译了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
设立译馆,译员既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又有很强的业务
能力,班子成员主要有:亚孟、袁德辉、林阿适、梁进 德 主要译作:《澳门月报》、《澳门新闻报》、《各国律 例》、《对话鸦片贸易罪过论;试论大不列颠人被摈除 与哪个帝国有利无限制贸易的主要原因之发展》、《给 英女皇照会的翻译》、《世界地理大全》等。
翻译成就

“严译八大名著”: 赫胥黎的《天演论》 亚当 . 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 《群学肆言》 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 克斯《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 耶芳斯的《名

学浅说》

翻译理论: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 “ 信、达、 雅 ” 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 很大。
林纾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画家。字琴南, 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 (今福州市)人。晚称蠡 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 楼等。 早年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 , 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 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 (1882年)举人,官教 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 (1900 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 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 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 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多种,偏重于自然科学。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
学、地质学和医学方面出版过一些有影响的书籍。对 社会科学的书译的不多,占总译书的五分之一。

翻译特点:译员都是科学家,以科技翻译为特色
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
马建忠

生平简介:

马建忠(1845.2.9-1900.8.14),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 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
翻译书院,爱不惜笔墨,既屡陈译书之难易得失于右,复将书院条目
与书院课程胪陈于左倘士大夫有志世道者,见而心许,采择而行之, 则中国幸甚。

他还提出了“ 善译”的翻译标准。他说“ 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
旨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 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是阅

鲁迅
▲ ▲
生平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 年 9 月 25 日 — 1936 年 10 月 19 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 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 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 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 600 万字,其中着作约 500 万字,辑校和书信约 100 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 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 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 言。


毕利于《法国律例》、《拿破仑法典》(首部中译本)、《化学指南》、 《化学阐原》(最早的化学教科书)

王凤藻:《新加坡律例》等。 翻译特点:译员主要是官员与学生,译作多为政治和法律方面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1865 年,李鸿章奏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其翻译馆的 译书活动主要是 19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共出书 160

翻译成就

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 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 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 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 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 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 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 200 多种作品。 主要译作有:《一个青年人的梦》、《工人绥惠略 夫》、《桃色的云》、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表》、《表》、《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
争回部分领土主权。
全盛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西学翻译主要有两个渠道:
一是官方的洋务机构,二是在华的教会机构(墨海书馆)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是输入 外国工业,制船造炮,镇压革命,兼御外辱;二是改
革教育,办新学堂,培养外事翻译人员。其副产品便
是刊译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书籍。
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
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 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
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
绍到中国,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 重要启蒙译著。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
世长辞,终年69岁。
北京同文馆

同治元年( 1862 )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 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朝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 出版的机构。开始只有英语馆,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馆。

同文馆师生所译之书据说有二百余种,常见于记载者: 丁韪良译《万国公法》、《陆地战役新选》、《西学考略》、《格物入门》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