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恒天西塘祥符荡文化艺术创意项目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构思

1.总体构思-SHARE的理念

本项目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突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先进性和人性化,尊重西塘历史和自然环境,共同分享历史文化自然遗传,刻画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文化产业-国际当代人文艺术村,江南新创美学体验园。

SHARE包含了S-空间(SPACE);H-历史(HISTORY);A-建筑(ARCHITECTURE);R-人居(RESIDENCE)和E-环境(ENVIROMENT)。手法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设计理念:

-西塘古镇文化精髓的延长

尊重历史,强调文脉,借助独特的文化解读视野和结构编织高度,融汇了古镇风情,时尚文化和青少年娱乐、体验式文化休闲,发扬古镇文化精神、依托沪杭区域,面向地狱文化未来,体现了

一个城市品牌的延续和希望。 园区规划环抱水面,一环三周,通过尺度刻画古镇传统街巷空间的独特文化氛围,通过标志性设施迎接文化遗产繁荣的到来。

-文化娱乐度假价值的整合

以匠之道-文化探险参与、士之道-文化创新度假和丁之道-文化感知体验的要素,提供一流的度假管理,形成亲切的竞争力和号召力。以现代古镇文化探险为核心,带动文化产业、教育、时尚、度假、培训等多个板块。提供充足空间,促进人与自然、文化内涵的交流,其无缝连接象征彼此的融合和互动、充足的交流空间和平台。

-- 面向未来文化展现的舞台

娱乐、文化、媒体、教育与度假形态渗透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多层面的构成模式。整体规划将开放空间和体验平台,以及不同设施之间的视线关系,五大主题空间和梦之环、梦之岛的时空隧道作为园区主线。将文化体验与度假的用户终端价值、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达形成可视、

可感、可体验的动感平台。

总平面图

2.项目概况

西塘祥符荡文化产业园项目位于长三角嘉善市西塘镇,距上海1.5小时车程,距嘉善西塘古镇仅3公里,且有观光水路与古镇相通,地理位置优越。西侧距离用地1.5km为年接待游客量达到600万人次的西塘古镇。将这些庞大的游客资源吸引至本项目需打造出与西塘古镇不同的主题和魅力。用地南侧和北侧均为水面,环境优美。用地现状场地原为水塘,后被改建为高尔夫球场;现状植被覆盖率较高,内部水系较多,环境清幽。

用地竖向关系相对复杂,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用地南侧水面标高为0.8米,场地内现状标高-1.0米低于周边水位标高。周边道路现状标高2.9米。

基地南侧处于湖滨路,祥符荡水域(设通往西塘游艇码头及水上运动中心),北侧处于规划开元路,鲇鱼口水域; 东西侧现状为农田。根据上位规划,日后周边开发将围绕本项目进行文化主题开发,打造呼应西塘的文化产业园区,与古镇形成互动格局。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609183平方米,其中可规划用地面积496075平方米,代征道路绿化113108平方米。

用地现状图

项目用地围绕湿地包括7块规划用地,24-30块地块。其中24号地块和25号地块是住宅用地,其余地块是商业用地,以及146041平方米广场用地

用地分析图

3.设计内容以及分区

文化产业园总体洄游流线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匠之道-文化探险参与、士之道-文化创新度假和丁之道-文化感知体验。通过织梦体验的洄游流线将不同区域编织在一起,形成独特氛围的西塘文化体验园区。园区分为收费区和免费区,以及居住区。不同区域的范围相对独立。

24地块

24地块属于住宅用地,南侧邻接26号用地,西侧邻接25号用地,包括低层住宅和中高层板式住宅,两个区域相对独立,分别设置独立出入口。用地入口设置在北侧和东侧。

地块南侧布置3层高的低层住宅,减少日照影响,减轻对湿地、以及26地块的压迫感。低层住宅各栋地下空间分别布置专用停车场。地块北侧布置9层高的中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的地下一层集中布置停车场和自行车场。

主要车辆通过地下空间进入各户住宅。地块东侧分别设置低层住宅和中高层住宅2

个出入口,

约64.37公顷

车流动线明确,合理有效、相互贯通。

25地块

25地块属于住宅用地,西侧邻接30号用地,东侧邻接24号用地,包括低层住宅和中高层板式住宅,两个区域相对独立,分别设置独立出入口。用地入口设置在北侧。

地块南侧布置3层高的低层住宅,减少日照影响,减轻对湿地的压迫感。低层住宅各栋地下空间分别布置专用停车场。地块北侧布置9层高的中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的地下一层集中布置停车场。

主要车辆通过地下空间进入各户住宅。地块北侧设置两个双向汽车坡道,车流动线明确,合理有效、相互贯通。

天际线上注意和两侧地块的统一和连续。

26地块

26地块属于商业用地,包括入口设施、商业设施和书院。园区入口设置在26地块南侧,包括售票设施、接待设施、旅游展示设施、商业设施、餐饮设施、民宿入住手续办理设施。用地西侧设立公共停车场,可以停靠大型车辆。

用地面向南侧设立开放广场,面对祥符荡水面水上巴士等,形成开放空间,易于人流疏散。

建筑形式遵从西塘古镇元素,又具有开展的气势,具有标志性。面向内部湿地形成入口格局,为往来人员提供舒适的空间。

入口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地下空间设立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管理用房。西塘祥符荡商业主题区域空间围绕匠之道展开。建筑分为两层,采用内街和外街的方式。

27地块

27地块属于商业用地,包括国际顶级酒店设施、文化设施、户外娱乐设施和会议设施等。用地东邻26地块,西邻29号地块,东北面对湖中岛28地块。

酒店位于27地块南侧,用地相对独立,靠近入口,包括酒店客房、娱乐设施、会议设施、接待设施、旅游展示设施、商业设施、餐饮设施等,是园区重要建筑。设置独立地下停车场。酒店服务入口设置在用地北侧。

用地西侧设立相对独立出入口,作为连接东侧和园区的主要流线,便于人流进入。

建筑形式遵从西塘古镇元素,又具有开展的气势,具有标志性。

会议中心和文化设施设置在酒店北侧,设置独立出入口。

28地块

28地块属于商业用地,用地位于湖中岛,相对独立,通过西侧桥和27地块连接。位于园区中央,是水面最丰富的区域。其中布置体验公园以及配套设施。

29地块

29地块属于商业用地。建筑形式遵从西塘古镇元素,又具有开展的韵律,具有特色。体现亲水空间特色。

30地块

30地块属于商业用地,包括度假型酒店、艺术工坊和大师工作室等。用地东邻25地块,西邻29地块,南侧面对28地块。

度假型酒店在30地块北侧,用地相对独立,靠近北侧入口,设置独立地下停车场。建筑高度不高于30米。酒店东侧布置大师工作室,南侧布置2层的艺术工坊。建筑形式遵从西塘古镇元素,又具有开展的气势,具有标志性。大师工作室、艺术工坊、西塘艺术之舟工作室均为商业用途建筑。

用地入口设置在北侧,共设置两处入口,其中一个出入口与25号地块共用,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停车场设置在地下,同时设置电动车充电桩。

恒天西塘祥符荡文化艺术创意项目(29#地块)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 概况及规划理念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背景

本项目位于长三角嘉善市西塘镇,距上海1.5小时车程,距嘉善西塘古筝仅3公里,且有观光水路与古镇相通,地理位置优越,西侧距离用地1.5KM为年接待游客量达到600万人次的西塘古镇。

2.基地现状

基地竖向关系相对复杂,根据规划道路标高及现状条件来看,用地东侧临河道标高为-2.5M,西侧规划道路平均为3.1M,平均高差在5.4M左右。

基地东侧临水,环境优美,且景观视野极佳。

3.用地性质

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通的(B1),用地面积:58866.1 m2(88.29915亩)[其中公共通道675.2m2(1.0128亩),容积率不超过1.2,建筑密度不大于45%,绿化率不小于15%,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嘉善县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善政发[2015]143 号文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

三、设计理念

1.设计愿景

塑造一个对西塘传统文化有传承的、一个即符合现代商业逻辑将人流引入并有文化创意类工作室的综合文化艺术基地。

2.设计目标

项目地块所处的位置周边环境和区位优势明显,是即具有一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本项包含2F-4F的低层商业、4F的酒店。以此来打造一个项目丰富的艺术创意业态,并传承西塘本地文化的建筑内核,成为西塘有一个旅游休闲目的地。

第二章 总体规划设计

一、 规划设计理念

1.传承本地历史文化

我们传承西塘的建筑的传统特色,错落随机的屋顶、白墙黑瓦的现代手法演绎以及空间上的围合,包括自然生长的肌理,都是的西塘的江南文化得到完美传承。

2.符合现代商业逻辑

我们打造一条“疏而不漏”的内街,使得人既能安心在商业街内游荡,又能有空间上旁支的流线拓展,但是通过街道的主次对比将人流的心理流线留在主街上。

3.引入基地自然景观

利用东侧的河水景观,利用一系列通往河边的支弄将河水景观引入,能够给商业提供更好的景观视野。

4.整体性与丰富性

我们打造了类似于随机及自然生长的肌理来保证项目的丰富性,但是又将建筑形式统一在一种接近的语言及材料内,使得整体建筑有一定的整体性,整体性与丰富性的结合才符合人的审美逻辑。

二、 总图设计方案要点

1.总图设计依据

A.建筑退界:红线退界5M。

B.建筑间距:多层建筑间距为6M,当建筑之间为防火墙时间距可以不限。

2.整体布局理念

本项目规划理念以商业街及组团型支弄为主,传承西塘水街的肌理及动线模式。

3.道路交通系统

地块内的道路以步行为主,消防车道横贯南北。

4.竖向设计

地块整体标高为3.153M左右,沿河部分为-2.247M左右。

三、 建筑设计

1.建筑风格

A、传承西塘本地建筑特色,白墙黑瓦为主基调,辅以廊棚来丰富空间形态。

B、本项目多采用涂料、砖贴面,以及金属,使得传统建筑风格得到现代化的提炼。

2.建筑细部

细部提炼西塘传统的柱子、檐口及屋顶。

3.无障碍设计

A.无障碍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考虑无障碍设计。

B.道路、公共绿地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具体做法详景观设计。

4.人流分析

恒西路西北侧6#与7#楼之间及恒西路1#楼西南侧作为主要人行出入口。人行主要沿着主商街进行活动,通过支弄的通到西侧恒西路及东侧水岸。

5.车流分析

由于地面为主要商街,保证地面为步行街,但在紧急情况下步行街可通行消防车。

6.功能分析

2-2#楼为酒店功能,其余楼栋皆为商铺。 四、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项目为29#地块,包括酒店、商业等,为低、多层公共建筑。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场地类别 IV类。

2、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2.1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

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

6.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1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3.钢结构高强螺栓连结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CJ82-91

14.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15.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的规范、规程和规定。

3、自然条件

3.1. 风雪荷载

3.2 场地类别根据《恒天西塘祥符荡文化艺术创意项目30#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按 IV 类考虑;

3.3 本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重力加速度为0.10g。

3.4 本工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4、建筑分类等级

4.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

=1.0;

4.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丙类)。

4.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本工程均采用框架结构,1#楼酒店抗震等级采用二级,其他单体框架抗震等级采用三级。

4.4 建筑防火分类等级: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5.1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5.2 混凝土耐久性分类

处于二b类环境部分:土壤直接接触的构件、水池等;其余部分处于一类环境。

5.3 钢材:钢筋: HRB400钢筋(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段)纵向钢筋必须采用带“E”的抗震钢筋)

型钢、钢板等:Q235B钢,Q345B钢。

5.4 砌体:

(1)室外地坪以下墙体采用Mu10.0水泥实心砖,M7.5水泥砂浆;

(2)室外地坪以上墙体(除卫生间)采用A5.0加气混凝土砌块,M7.5专用砂浆;容重不大于8KN/M3。卫生间采用MU10页岩烧结多孔砖,M7.5水泥砂浆;容重不大于12KN/M3。

6、荷载

6.1 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7、结构选型

7.1 结构体系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型式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单体与连廊之间设置伸缩缝,缝宽满足抗震缝要求。

7.2 结构分析

本工程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YJK-A(1.8.2.0)版进行上部结构分析和基础计算。

7.3 基础选型

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本工程选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第四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12、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3、浙江省有关标准、规范

14、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15、建设单位及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建筑用地红线内各单体建筑的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2、建筑用地红线内室外给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设计。

三.生活给水系统

1、给水水源

区块内所有的生活、消防用水均以城市自来水管作为水源,分别自地块周围接入两根市政DN200的给水总管,并于区块内形成供水环管。市政供水压力按0.28MPa计。

2、用水量计算

本次设计范围为29#地块,其主要生活用水量如下:

(1)生活用水量:

注:故本工程给水设计最高日用水量为612.2m3/d。 (2)、消防用水量:详见消防设计专篇。 3、给水方式

(1)生活给水系统:本地块建筑最高为4F。1~4层用水为直供。各层入户支管水压超过0.35Mpa 的分别设置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水,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各建筑内每个楼均设水表单独计量,各水表埋地设置。生活给水管网布置见室外给水总平面图。

(2)消防给水系统:见消防设计专篇。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见消防设计专篇。 四.热水系统

有热水需求的建筑按嘉善县有关规定做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生活用水热水量

五.排水系统

1、排水量按日用水量100%计,最高日排水量:612.2m3/d。

2、各建筑内排水系统均设计为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分流。

3、建筑内的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厨房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4、地下室排水经潜水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5、空调冷凝水采用有组织排水,经收集后排入雨水系统。

6、各建筑的屋面、地面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放。雨量计算采用嘉善暴雨强度公式,查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嘉善暴雨强度公式为:

877

.0)102.28+(lg 378.29+663.34=

t P

i

建筑屋面雨水经87型雨水斗收集后排入落水管,雨水斗根据雨水量和雨水斗泄流量及屋面形式设置。

雨水经小区室外雨水干管汇总后,最终排放入市政雨水管网或湖泊。 7、雨污水管道布置见室外排水总平面图。 六.管材及接口 1、生活给水管:

室外埋地给水管DN≥100采用球墨铸铁管及管件,橡胶圈密封连接;DN<100采用钢塑复合管。

室内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小于等于65mm丝接,大于65mm卡箍连接;室内给水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热水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接或卡箍连接,室内支管采用热水用PP-R管,热熔连接。

2、排水、雨水管:

室外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橡胶圈密封连接。

室内生活排水管及空调冷凝水管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

雨水落水管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粘接。

室内有压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3、阀门:

给水管DN<50mm的采用铜制截止阀,100>DN>50的采用铜制闸阀,DN>=100的采用铸铁闸阀。有压排水管采用铁壳铜芯闸阀。

4、管道保温:

室外明露的给水管,采用30mm厚橡塑棉保温,外包铝泊层保护。

第五章 电气设计说明

强电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详见建筑专业说明

二、设计依据

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11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4

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15 建筑工种提供的平面及相关工种提供的用电资料。

16 业主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及审批要求;

三、设计范围及内容

1. 10/0.4/0.23 KV 电业变电所设计,建筑红线外线路工程及红线内开关站、变配电房(10KV/0.4KV)由当地供电部门负责设计施工到位。

2. 照明配电系统

3. 动力配电系统

4. 防雷及接地系统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四、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1. 负荷等级

本工程含Ⅰ类汽车库,消防设备(含消防控制中心内的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水泵、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等)、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等为一级负荷;

非消防负荷包括:

(1)一级负荷:Ⅰ类汽车库的排污泵。

(2)二级负荷:宴会厅、餐厅、厨房、康乐设施、门厅及高级客房、主要通道等场所的用电,厨房、排污泵、生活水泵、主要客体用电,计算机、电话、电声和录像设备、新闻摄影用电,及汽车库照明;各层疏散楼梯,通道等公共照明;应急照明、消防泵及消防电梯等消防用电负荷。

(3)三级负荷:酒店除一二级负荷之外的用电负荷。

一级负荷要求双重电源供电,应急照明、消防设备末端自投,酒店酒店的经营及设备管理用计算机系统供电采用不间断电源。

(4)负荷统计表

2. 电源

本工程设置开闭所一座,该开闭所分别从地区不同35KV及以上变电站引入二路独立10kV高压供电电源。一路主用,一路备用,备用高压电源能满足一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使用。

3.变、配电站:

1)本工程地下室设置一座开闭所,变压器总容量9800kVA,其中常用安装容量8200kVA,其中冷备用1600kVA。

2)本工程设3座专用变配电所,1#专用变配电所选用3*1600kVA干式变压器,2台为常用,1台冷备用;2#专用变配电所选用2*1250kVA干式变压器,2台,均为常用变压器;3#专用变配电所选用2*1250kVA干式变压器,均为常用变压器。变配电所位于地下室,均应做好排水,防潮,防渗水等措施。

4. 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此部分属电力设计院内容):

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进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保护,联络采用过流、速断保护,出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保护,变压器设置高温报警、超高温跳闸保护。

5. 低压配电系统

1)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及放射式供电形式。

2) 本工程地下车库各防火分区、商业区域均设置低压配电间,由就近电业 变电所、配电间分别引入多路 220/380V 低压电源。公灯照明,电梯等计量表设 于配电间内配电柜上。

3)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 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该建筑 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

4)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等的供电, 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6. 计量

用户变电所设置计量电柜,高供高量,低压动照划度计费;低压供电单体 建筑物、地下车库用电计量,由设于各单体低压配电室内的电度表计量。

7. 无功功率补偿

用户变电所采用在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补偿的方式,补偿后用电高峰时段功 率因数大于 0.95。

五、线缆选型及线路敷设方式(除图中已注明外)

1.本工程电线电缆使用场所为一级,阻燃级别不低于 B 级。

2.本工程低压一般电缆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WDZA-YJY-0.6/1KV,由地 下室通过主干桥架敷设方式引至各配电间;消防电缆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NG-A(BTLY)0.6/1KV 且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双电源供电时中间加分隔板),消 防动照分支线路采用耐火线 WDZBN-BYJ-450/750V。

4.由变电所引出的电缆均采用加盖电缆桥架敷设。所有金属桥架均做热镀 锌处理。低压电线穿钢管沿墙、顶、地暗敷,暗敷时应敷设在非燃体结构内,其保 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 ;一般设备配线选用铜芯绝缘电线,穿钢管沿墙、顶、 地暗敷设。

8.配电柜落地安装,配电箱明装或嵌墙暗装。底边距地板 1.5 米;电表箱为挂墙明装,住户配电箱为嵌墙暗装,底边距地 1.8 米。照明跷板开关暗装,

底边距地 1.3 米;插座无特殊要求均暗装,底边距地 0.3 米。室外敷设的高低压配电线路均采用穿钢管埋地方式敷设。线路穿管转接处加电缆井以方便穿线。

六、照明系统

1. 本工程包括以下照明种类:正常工作照明、应急照明等。

2. 照度标准及功率密度值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实施,主要 场所照度及功率密度值标准设计为:

商业 300Lx/ LPD≤9W/㎡; 酒店客房 -/ LPD≤ 6W/㎡;

走道、楼梯间 50Lx/ LPD≤2W/㎡;

变电所 200Lx/ LPD≤7W/㎡; 电梯前厅 75Lx/ LPD≤3W/㎡;

汽车库 30Lx/ LPD≤1.8W/㎡; 配电间 200Lx/ LPD≤7W/㎡;

主控制室 500Lx/ LPD≤13.5W/㎡; 风机房,泵房 100Lx/ LPD≤3.5W/㎡。

3. 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设置疏散照明。

2)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满符合以下规定: 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 1L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 应低于 3.0 Lx;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 5Lx。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 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3) 本工程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符合以下规定:

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应设置在疏 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1.0M 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 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 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 10M;在走道转角区, 不应大于 1.0M。

4)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控制点亮全部应急照 明灯。

5)消防工作区域的备用照明设置可进行浮充电带蓄电池的灯具,其最少持 续供电时间≥180min ;其他疏散照明灯内设可进行浮充电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其最少持续供电时间≥30min。

4. 灯具选型

1) 配套用房等场所选用高光效荧光灯或高效节能灯光源。

2) 走廊、电梯前室采用节能高光效荧光灯;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灯具。

3) 卫生间采用防水吸顶灯,内装节能荧光灯管。

4) 水泵房防水防尘荧光灯、空调机房、变电所采用荧光灯照明

5. 其它

(1)公共建筑公共部位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与电源。

(2)地下室、设备机房、门厅、电梯厅、电梯轿厢的一般照明不采用自熄 开关控制,其他公共部位一般照明采用自熄开关控制。

(3)各单体建筑物照明采用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地下车库 照明分区集中控制。 (4)室外及屋面预留泛光灯及庭园灯照明电源。

(5)设计中所选用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光源,并配以高品质起辉器和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

电气保护与接地措施

1.本工程电力主干线由地上变电所穿楼板经地下汽车库沿电缆桥架引入各 单体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制式为 TN-S 制。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联 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2.双电源切换箱的切换开关均采用四极开关。

3.插座配电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漏电电流整定值为 30mA。

4.凡安装高度低于 2.4m 的灯具外壳均须与接地线可靠连接;所有 I 类灯 具均接地。

5.本工程各建筑物均设置联合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防雷接 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设备等电位联结接地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接地合用 同一接地体,即利用各建筑物基础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6.在每层设备竖井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及等电位联结线,并与防雷引下 线可靠连结,各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管道(包括电气设备外壳、电缆 的金属外皮、风管、水管等)均须与等电位联结线可靠相连;楼内金属构件如: 金属扶手、卷帘、防火门及吊顶龙骨等均须作等电位连接。

7.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物体,在其底部与顶端与防雷装置作可 靠连接。

8.本工程各建筑物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等电位安装参见《等电位联结安装》 图集(15D502)。 9.带淋浴的卫生间等潮湿部位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

10.室外各景观灯具金属外壳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须小于 10 欧姆。水池 设局部等电位联结,以确保安全。所有室外灯具、局部照明变压器的导电部分 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2 兆欧,防护水平均应在 IP65 以上。埋地灯、水下灯 具防护水平应为 IP68。

八、防雷

1.本工程电力主干线由地上变电所穿楼板经地下汽车库沿电缆桥架引入各 单体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制式为 TN-S 制。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联 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2.双电源切换箱的切换开关均采用四极开关。

3.插座配电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漏电电流整定值为 30mA。

4.凡安装高度低于 2.4m 的灯具外壳均须与接地线可靠连接;所有 I 类灯 具均接地。

5.本工程各建筑物均设置联合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防雷接 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设备等电位联结接地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即利用各建筑物基础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6.在每层设备竖井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及等电位联结线,并与防雷引下 线可靠连结,各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管道(包括电气设备外壳、电缆 的金属外皮、风管、水管等)均须与等电位联结线可靠相连;楼内金属构件如: 金属扶手、卷帘、防火门及吊顶龙骨等均须作等电位连接。

7.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物体,在其底部与顶端与防雷装置作可 靠连接。

8.本工程各建筑物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等电位安装参见《等电位联结安装》 图集(15D502)。 9.带淋浴的卫生间等潮湿部位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

10.室外各景观灯具金属外壳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须小于 10 欧姆。水池 设局部等电位联结,以确保安全。所有室外灯具、局部照明变压器的导电部分 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2 兆欧,防护水平均应在 IP65 以上。埋地灯、水下灯 具防护水平应为 IP68。

1.本工程各建筑物均为二类防雷建筑。在屋面女儿墙上装设不大于 10X10 或 12X8 米接闪网网格防直击雷。预埋热镀锌扁钢 150X150X6 作防雷测试点。 防雷引下线间距不大于 18 米。

2.屋面设置接闪网,屋面上所有金属物件与接闪带可靠连接。

3.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二根主钢筋(≥φ16),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桩 基及承台内主钢筋; 4.本工程雷电防护等级为 C 级。为防电磁脉冲,按 C 级标准设置三级过电 压保护装置,确保信息系统及用电设备安全。在变电所低压侧设置雷击冲击电 流 Iimp≥12.5kA(10/350?S)的 SPD ;在楼层负荷侧设置标称放电电流 In≥20kA(8/20?S)的 SPD;在末端负荷侧设置标称放电电流 In ≥3kA(8/20?S)的 SPD; 突出屋面( LPZ0B 区)的设备配电回路设置雷击冲击电流 Iimp ≥ 12.5kA (10/350?S)的 SPD。弱电系统进线处设置相应浪涌保护器。同时各弱电系统 信号回路均要求设置信号类过电压保护装置。

5.弱电机房、消防控制室等重要机房配电箱处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以确保重要负荷的供电安全

九、抗震设计要求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 规范》(GB50981-2014)相关条例,为防止地震时电力系统失效、短路及起火 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重力超过 1.8kN 的设备;内径大于等于 DN60mm 的电气配管;15Kg/m 或以上的电缆桥架、 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 通过 FM 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抗震支吊 架的设置原则为:

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 12m;非刚性电力线管侧向

支撑最大间距为 6m,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 24m,非刚性电力线管纵 向支撑最大间距为 12m(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 300mm 的吊 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 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 段确定。

2. 所有产 品需满足 《建筑机 电设备抗 震支吊架 通用 技 术 条件》

CJ/T476-2015.

3.各种强弱电机房均避开对抗震不利的位置,变压器、蓄电池、配电箱柜、 通信设备等按照规范要求安装设计; 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 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分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导体选择和线 路敷设需满足规范要求。

弱电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详见建筑专业说明

二、设计依据

1 投资方与设计单位关于项目设计的协商意见

2 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纸

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200-94

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0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以下各系统:

智能化系统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表 7.0.2,17.0.2 的规定配置。

1.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

2.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

3.信息设施系统(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导引与发 布系统)

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5.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6.机房工程(信息接入机房、有线电视前端机房消、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 机房、智能化总控室、消防控制室、安放监控中心、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

四、信息化应用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 业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系统配置。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具体设计由专业 公司深化,并必须由设计院审核认可。

五、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 现集成,以形成具体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六、信息设施系统

1. 信息接入系统 本工程于地下一层设置弱电机房,满足区域内各类通讯接入的需求,包括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有线电视运营商。

2. 布线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非屏蔽对绞电缆、光缆及同轴电缆;建筑物之间采用 光缆布线,以组成整个布线系统,主要用于语音、数据、视频及控制信号的传 输。

2)本系统采用分级星型拓扑结构,组成部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 统、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管理系 统。

3.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为了确保区域室内区域、地下室区域手机信号畅通,设置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该系统需由建设单位、智能化专业公司协调当地移动通信运营商接入。该系统主机设置于地下一层的弱电机房。

4. 无线对讲系统

1) 无线对讲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以放射式的双频双向自动重复方式通讯系 统,解决因使用通讯范围或建筑结构等因素引起的通讯信号无法覆盖,便于内 部管理,有效提高保安、工程、操作及服务的人员工作效率。

2)该系统主机分别设置于区域内一层的安防控制室。

5. 信息网络系统 本工程信息网络系统采用分级星型拓扑结构。网络系统主干采用千兆以太

网技术。在弱电机房内设置 1000M 核心层交换机,构成小区 1000M 主干网。弱 电井内设置 100M/1000M 汇聚层网络交换机及 10M/100M 接入层交换机。从而构 成 1000M 到楼、100M 到各单元、10/100M 到用户的信息网络系统。

6. 有线电视系统

1)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与市政有线电视直接联网,不单独设置共用天线系 统。市政有线电视电缆引入地下一层有线电视机房放大分配后通过弱电金属线 槽引至各单体的弱电竖井内安装电视分支分配器箱。

2)采用 860MHZ 或全频段(1000MHZ)双向网络传输技术,电视信号传输干线 电缆采用 SYWLY-75-9 同轴电缆,分干线电缆采用 SYWV-75-7 同轴电缆,至用户 终端的传输电缆采用 SYWV-75-5 同轴电缆。

7. 公共广播系统

1)在地下汽车库车道等公共区域均设置公共广播系统,与火灾应急广播共 用一套平面线路及扬声器。

2)本工程广播系统采用分区管理,各分区间的消防广播联动由火灾报警系 统配合完成。

火灾应急广播主机设备和背景音乐广播主机设备设于消防控制室内。 4)火灾应急广播和背景音乐广播共用一套平面线路和扬声器.采用 100V 定 电压传输。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设置 3W 吸顶式扬声器,在地下车库等场所

设置 5W 壁挂式扬声器。

5)广播系统在平时可同时播放多路不同的背景音乐或语音提示信息,当发 生紧急情况时,自动切换到消防广播,以达到疏散人员的目的。系统采用定电 压输出方式,传输电压采用 70V~100V。频率特性为 100~6000HZ±3db。火灾 预报警时,消防广播按本层着火层,相邻防火分区及上下层防火分区自动作提 示性预报警。在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启动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并也可以同时 停止。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消防应急广播向全楼进行广播。消 防应急广播和普通广播合用时,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同时应急照明 需要强制点亮。

8.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该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频信号、图片和文字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显示终端。业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系统配置情况。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的具体设计由专业公司深化,并必须由设 计院审核认可。

9. 无障碍求助呼叫系统 本项目设置有残疾人卫生间,并配置无障碍求助呼叫系统。系统由主机、呼叫按钮、复位按钮、声光报警器等组成。系统采用 RS485 总线控制技术,按 下呼叫按钮,安防中心主机屏幕将显示报警信息、地点,同时对应区域的声光 报警器报警。值班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救助,解除报警通过现场复位按钮操作。

七、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建筑能效监管系统。系统主机 设于消防兼安防控制室内。

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为提高对机电设备运行情况的监察、控制及管理,达到节能、舒适、控制 方便的目的,本工程设置高质量楼宇设备控制管理系统。系统采用集散控制、 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由中央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直接数字控制器,各类 传感器及电动阀等组成控制程序可根据不同要求、不同季节调整监控对象;所 有报警点在报警时均有记录;所取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 定时、定日、定月记录。

2.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根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条文及措施设置本系统,同时考虑建筑内不同使用方 对其所应承担的能源消耗量应有一个较准确的数据,将结合各设备专业所设置 的具远程信息传输

的计量表具的划分与统计,系统通过设置数字采集设备对水、 暖、电的能耗进行实时计量,并通过管理软件的配置形成报表供各方参照,同 时可将分类能源消耗数据信息向上级部门上传。

八、公共安全系统

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主机设置在一层的消防兼安防控制室。安防系统点位设置满足当地公安局 技术防范办公室的相关规定。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主出入口、地下汽车库出入口、自行车库出入口、周边重要部位等处设置 监控摄像机;摄像机供电的低压电源由安防控制室集中供电。 视频监控系统应由摄像、传输、显示、控制及存储五部分组成,由安防控

制室统一控制,并实现与其它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门禁系统 等)的联动要求。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 求:1.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 4 分;2.相对应 4 分 图像质量的随机信噪比为 36dB(彩色电视系统);3.图像水平清晰度彩色电视 系统不应低于 270 线;4.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 8 级;

5.系统的各路视频信 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为 1Vp-p±3Db VBS;

6.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应达到可用图像,其系统信噪比不得低于 25dB。

保安监控 系统视频 信号线采 用 SYKV-75-5 同轴电缆,控 制线采用 RVVP-2x1.0 屏蔽导线,报警信号线采用 RVVP-4x1.0 屏蔽导线。所有线路均采 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系统采用分区管理,系统采用微机矩阵主机操控,该主机可通过操作键盘 对输入信号进行任意分组切换、点切及时序切换。也可对云台、变焦镜头进行 各种姿态的遥控。图像纪录由硬盘录像机完成,硬盘录像机同时也具有画面分 割功能,以便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录像。重要的图象资料的可由硬盘录像 机通过局域网络来实现共享。录像保存时间大于 30 天。

2)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在周边围墙上设置多对红外双速对射式探测器以检测来自外界的非法侵入,探测距离从 30 米到 100 米不等,并设有电子围栏,当有人翻越围墙企图进入时 会自动报警,并将报警信号传递至安防控制室。

3)电子巡查系统 在各区域的观察点及重要部位设置巡逻开关,保安人员携带便携式巡逻记 录棒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沿点巡逻、用便携式巡逻棒,读取无线电子巡逻开关 的信息记录,保安人员回到安防控制室,将便携式巡逻棒记录的信息输入电脑,

便于管理和日后察实。

4)停车库管理系统: 本工程设置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进车库时,将感应卡在进口处自动门闸机 前的读卡器前晃动,确认有效后开启车闸,汽车经过门闸后,地埋线圈输出信 号将门闸自动关闭;出车库时,在出口处设读卡器,其余过程同进入时相同。 在车库出入口设置读卡器、自动门闸机及出票机。

第六章 暖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6)《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

7)《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8)《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标准) DB33/1036-2007

10)其它相关国家规范、标准及当地的相关设计标准

1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建筑专业条件图。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内容

本工程地上由酒店、商业等#单体楼组成,均为多、低层公共建筑,具体指标详见建筑说明。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有地下汽车库及各设备房间的机械通风、公共卫生间的排风设计以及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排烟设计,及内走道等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部位的机械排烟系统设计;商业、酒店用房等空调系统设计;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等。

三 、主要设计室内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嘉善市)

2)室内空调设计参数

3)室内主要设计参数

四、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

1.对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按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划分为若干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机械排风系统(兼作火灾时的排烟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 h确定,排烟量按汽车库规范要求计算选取,排风机选用消防高温排烟风机,车库进风主要利用车库汽车坡道,对无自然进风条件的防火分区设置机械送风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1/2。地下汽车库的排风(烟)均出地面排放。

2.对其它设备用房均设置机械送排风。对变电所按设备发热量热平衡计算确定通风量,设计温度不超过40℃。

3、厨房均由建筑专业预留竖向排风井道,油烟经油烟净化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

4、公共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

5、屋顶电梯机房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温控),由分体空调机排除机房余热。

五、空调设计

1.本工程均为小体量的分散建筑、对商业、酒店空调均采用VRF变频多联机空调,室外机分层布置于每层的室外阳台或布置于屋顶露台。设计冷负荷暂按150w/m2,暖负荷100W/m2;待施工图阶段进行逐时冷、热负荷计算。

对部分如消控机房等房间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组,分体空调能源效率等级不应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并预留位置及空调电源,设备由业主自理,分体空调管道采用不燃橡塑材料保温,保温厚度不小于25毫米。

2.变频多联机的冷媒配管长度不宜过长,制冷量修正系数控制在0.80以内。

3、新风系统采用全热新风换热机组,全热交换器冬夏季热回收效率分别不低于60%、55%。以节约能源消耗。

4、空调风管采用不燃橡塑材料保温,空调风管最小热阻大于0.81k.m^2/w。。

5、分体空调面对布置时出风百叶间距不小于5米,空调室外机位通风百叶叶片角度不宜大于15°,百叶有效面积不宜小于80%。

六.防火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详消防专篇。

七、环保与节能专篇

1、空调通风系统均按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设置消声等措施。

2、所有空调及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声高效型设备。

3、所有通风设备均采用隔音减振措施,管路系统设置橡胶软接头及减振支、吊架。

4、风管及设备处均设有消声器、软接头,排烟风机均设有防火软接头。

5、设计采用的空调设备(家用分体空调)能效比应不小于国家二级能效标准,多联机空调能效比高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IPLV值16%以上。

6、风量大于10000m3/h的通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小于0.27w/(m3/h),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地下汽车库平时通风采用CO浓度控制风机运行,以节约能源。

7、新风系统采用全热新风换热机组,全热交换器冬夏季热回收效率分别不低于60%、55%。以节约能源消耗。

8、空调风管采用不燃橡塑材料保温,空调风管最小热阻大于0.81k.m^2/w。

八、自动控制

1、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关闭通风系统电源。

2、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开启排烟口,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及排烟补风机,当烟气温度达280℃时,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动作,联动关闭风机。

3、火灾时,手动或自动开启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的正压送风口,并联动开启正压送风机。

九、抗震设计

1、管道穿过抗震缝时,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均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2、当风管穿越抗震缝时,在抗震缝两侧各装一个柔性软接头。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均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

4、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均采用抗震支吊架。

十、燃气设计

生活用燃气由城市煤气管网提供,直接送至小区集中调压站,燃气设计由专业单位设计。

第七章 消防设计专篇

建筑部分:

1.总体设计

尽最大可能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日常运作时,机动车进入用地后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确保地面道路以人行系统为主,仅保留临时车行道,供消防,急救车或少数访客临时使用。停车系统主要为地下停车,地下空间非车库部分有效划分,人性化的设计,以人的活动行为主导的空间设计。

29地块属于商业用地,包括酒店、商铺等,均为多低层建筑。

本地块设置4米宽的消防车道环通,同时满足消防车的转弯半径及坡度要求。

消防车道距最远的消防出入口不超过60米。

防火间距按多层与多层6米的防火间距来控制。

2.安全疏散

各单体建筑物间防火间距大于6米,均满足要求,各建筑物内疏散均匀,疏散宽度满足要求。安全疏散距离:位于两个外部出口的房间门到楼梯的距离均小于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到楼梯间的距离小于27.5米(设自动喷淋),楼梯间一层有安全门直通室外。

3.防火分区

各单体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用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在设自动喷淋的情况下,地下室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4000平方米,地下储藏间或库房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每部疏散楼梯的宽度大于1.1米,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大于60米。

给排水部分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6)、《消防给水级消火栓给水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2.设计范围

(1)、建筑用地红线内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喷淋系统设计。

(2)、建筑用地红线内室外消防系统设计。

3、消防水源

本工程区块内所有的生活、消防用水由地块周围市政道路分别引入两路DN200的给水总管,每路引入管分别设生活总表,小区内成环状管网供应消防和生活用水。

4、消防给排水

(1)、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的消防给水由室外消火栓给水、室内消火栓给水和自动喷淋给水系统三部分组成。本工程单体最高为4层,建筑消防给水按多层公共建筑考虑: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计消防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计消防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自动喷淋给水系统的设计消防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在酒店、商业、宿舍、地下车库等内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在酒店、商业、地下车库等内设置自动喷淋给水系统。

(2)、消火栓给水系统

本工程的室外给水管网上设室外消火栓,保证消防水泵接合器40米范围内有室外消火栓,所有室外消防给水直接利用小区道路的室外消火栓。小区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本工程的室内消火栓给水采用区域加压给水的临时高压系统。其给水系统由地下消防专用水池、地下消火栓水泵组、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室内消火栓和屋顶高位消防水箱组成,室内消火栓口动压大于0.50Mpa的采用减压型消火栓。在室外设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专用水池、地下消防水泵组设置在地下室内。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酒店、地下车库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地下室水泵房内设置若干组湿式报警阀,各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均不超过800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Ⅱ级计,设计消防流量为30L/S。其给水系统由地下消防专用水池、地下自动喷淋水泵组、自动喷淋水泵接合器、消防给水管网、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喷头和屋顶高位消防水箱等组成。在各配水管入口压力超过0.4Mpa处设减压孔板减压,在室外设地上式喷淋水泵接合器,喷头动作温度68℃。

(4)、消防水池和屋顶消防水箱

整个消防给水系统的地下专用消防水池的水量考虑一次扑救2小时的室内消火栓给水量和1小时的自动喷淋给水量,合计为252m3,从市政给水管直接补水。

屋顶消防水箱设在该地块最高楼的屋顶上,储存火灾初期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系统的水量,容积为18.0m3。

(5)、建筑灭火器配置

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车库等按A类火灾中危险级进行配置,酒店按严重危险级进行配置。灭火器选择ABC类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每个室内消火栓箱下均设手提式灭火器箱,每只消防箱内配置2瓶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

(6)、气体灭火系统

地下室的专变用房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5、管材与阀门:

消火栓和喷淋管道均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小于等于65mm丝接,大于65mm卡箍连接。

电气部分:

1、设计依据

(1)、《2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2、 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本工程负荷等级为一级负荷。

2、供电电源:开闭所不同母线段分别从地区35KV以上变电站各引入1路10kV电源至变电所。

3、 配电设计:消防设备,事故照明,重要机房等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投自复,消防设备及事故照明配电干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穿管敷设。

3、应急照明系统:

疏散走道,变配电室,水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公共场所应急照明一般按正常照明的10~15%设置。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首室,电梯间及其首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照明,要求照度不低于0.5Lx。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配电、并在末端互投;疏散指示照明及应急照明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应急照明系统干线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导线)敷设。支线采用耐火或阻燃导线穿铜管SC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暗敷设于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概括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

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2.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设在建筑物一层,有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口;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为集中报警系统,对小区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

(1)点型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的设置要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的要求。

(2)在本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等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3)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

(4)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加压阀的动作信号。

4.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电梯运行、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空调机组、通风机及其它非消防电源。

(1) 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

消火栓加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稳压泵均可由压力开关自动/手动控制;

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反馈至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

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消火栓加压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加压泵的电源状况;

监视消防水池、水箱的水位。

(2) 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喷水加压泵、喷水稳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监视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

报警阀处压力开关动作直接启动喷水加压泵;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喷水加压泵;

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水加压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水加压泵的电源状况。

(3) 正压送风及排风排烟系统按通风专业要求设置控制功能

(4) 防火卷帘门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控制功能

(5) 电梯的监视和控制

a)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能显示各部电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

b)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除消防电梯保持运行外,其余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并将轿箱门打开;

c)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

d)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控制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

5.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输出功率为3W。火灾应急广播

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

(1)在走道,前室,地下车库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2)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3) 应急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容量不应小于应急广播时最大广播区扬声器容量总和的 1.5倍。

6.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塞孔外,在下

列消防水泵房、配变电室、电梯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

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7.消防电源及系统接地

(1)供电电源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并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仍能保证消防用电。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

本工程部分低压出线回路断路器及各层插接箱内断路器均设有分励脱扣器,当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用来切断相关非消防电源。

(2)系统接地

本系统所有金属外壳设备可靠接地,消防控制室设接地端子,通过柱内两根主筋与基础自然

接地体连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1Ω。

8.消防系统线路的选型及敷设方式

信号传输支线采用NH-RVS-2x1.5,电源支线采用NH-BV-2x1.5,电话线采用ZR-RVVP-2x1.5,广

播线采用ZR-RVS-2x1.5,手动控制线采用NH-KVV 5x1.5。支线采用穿钢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

料管保护暗敷于不然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41—87 第1 章总则第2 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 章建筑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群众活动部分 3.3 学习辅导部分 3.4 专业工作部分 3.5 行政管理部分第4 章防火和疏散第5 章建筑设备 5.1 给水排水 5.2 采暖与通风 5.3 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 1 章总则 第1.0.1 条为保证文化馆建筑设计质量,使文化馆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文化馆建筑设计。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可参照执行。 第1.0.3 条文化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第1.0.4 条文化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 2 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 条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第2.0.2 条文化馆基地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活动的地段; 二、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 第2.0.3 条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三、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第2.0.4 条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第2.0.5 条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2.0.6 条文化馆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 第 3 章建筑设计 3.1 一般规定 第3.1.1 条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各类用房根据不同规模和使用要求可增减或合并。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 《无障碍设计规》<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 《剧场建筑设计规》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14; 《建筑部装修设计防火规》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省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主要特

文化馆设计要点 文化馆应该怎么设计

文化馆设计要点文化馆应该怎么设计 在一个城市进行旅游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注意有哪些自然景观可以玩。然而,人文景观也是很能代表一个城市的。例如城市当中的文化馆,就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了。文化馆的设计非常重要,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展览馆,也要有相应的功能分区, 遵守规范等等。今天装修界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文化馆的设计要点。文化馆设计要

点1文化馆设计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的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同时,内部的分区要明确,游览区和非游览区也要分开。文化馆设计要点2文化馆设计按使用需要,应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建筑。文化馆设计要点3文化馆设计的基地中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文化馆设计要点4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文化馆设计要点5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儿童活动室的设计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装饰活泼,色调明快。窗洞口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以上就是装修界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文化馆设计要点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文化馆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文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0298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文化馆建筑设计质量,使文化馆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文化馆建筑设计。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文化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第1.0.4条文化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第2.0.2条文化馆基地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活动的地段; 二、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 第2.0.3条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三、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第2.0.4条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第2.0.5条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2.0.6条文化馆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各类用房根据不同规模和使用要求可增减或合并。 第3.1.2条文化馆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 第3.1.3条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 第3.1.4条儿童活动室的设计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装饰活泼,色调明快。 第3.1.5条群众活动用房应采用易清洁耐磨的地面;在严寒地区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室应做暖性地面。 第3.1.6条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建筑应设置电梯。 第3.1.7条各类用房的窗洞口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应低于表3.1.7的规定。 注:本表按单层钢侧窗计算,采用其他类型窗应调整窗地比。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XXX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图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电气设计 第七章暖通设计 第八章消防及安全设计第九章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第十章智能化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xxxxx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资料 (1)《规划条件图》 (2)《规划要点通知书》 (3)现状地形图电子版 2、工程设计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6)(11)国家、湖南省、长沙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XXX 四、气象地质条件及场地概况 XXXXX

五、设计理念 1、可持续性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绿色”及“低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单体设计中体现城市及居住的“绿色”“低碳”特点。 2、以人为本,创造便利的交通、购物、居住生活、工作的社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需求不断转变,打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方向。 3、系统整合,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深刻理解场地的特点及价值,充分挖掘整个辉煌国际项目资源的复合效应,使商业、居住、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形成聚合效应。 4、建筑主体在满足后退城市沿街尺度,保证南北向日照间距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在建筑之间不造成互相遮挡的现象,争取最大的日照时间,充分体现对住户生活质量的重视和设计人性化的一面,更进一步提高了小区的品位及级别。在景观创造方面,西侧两列住宅分别向西南、东南偏转角度,最大化利用江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小区景观。 第二章总图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明确组团分区,科学组织流线,为项目分期实施提供可能性。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大楼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暨南大学是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侨校,暨大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 心、教育中心和学习中心,应充分体现出暨大的历史传统,显现出它所承载的暨大精神和文化品质特征。创造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西方进步与东方文明,个性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的侨校图书馆形象。 2、暨大图书馆作为暨大校园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能充分体现校 区总体规划的意图,结合环境使其成为校区中轴线上的亮点,带动周边的建筑群,互成为一个整体,使校园中轴线得以加强和延续。 3、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模式,通过人性化的布 局,体现出开放平面下的共享与交流、高效与便捷;通过具有适应性和互换性的布局,体现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体现出藏书、借阅和网络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4、通过对阳光、空气、景观等自然要素的导入,同时结合通风、采光、 防晒等节能的措施,在生态的层面上创造出适宜于阅读的空间环境。 5、在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对基地内的珍贵树种予以保护,尽量减少 对树种的砍伐。积极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并避免环境污染。 二、总平面设计: 1、图书馆用地位于暨大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并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 北面、东面和西面是一组组学校教学办公建筑群,周边环境优美宁静,能充分显现出图书馆的静谥和恢宏的气势。本工程根据基地的特征,为了强调出其标志性的地位,把建筑总平面沿校园轴线呈工字形对称布局,东面和西面的平面根据基地内保留树种的位置作出局部退让。将主立面朝向南面的中心绿化广场展开。 2、建筑物沿南北向总长约117.10米,沿东西向总长约60米,总平面 呈工字形,主要功能用房沿南北向布置,公共交通部分和中庭位于工字形的中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开口天井。整个布局既能增大自然采光和通风面,又能避免过多的东西晒,并且有效地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基地内原有的珍贵树种。 3、本方案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以及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以平面分流 和立体分流的方式,综合安排各使用功能的流线和出入口。图书馆后勤服务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布置在图书馆北面首层入口,图书馆主入口设在二层的南面,读者由南面的大台阶拾级而上,部分读者人流可由大台阶旁的首层次入口进出。 4、以场地内东西两面两棵保留的树木为环境构成中心,以场地内现有 的树种为基础,结合铺地、草坪、小广场及水池,形成多层次的整体绿化空间,成为图书馆与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之间的延续和过渡。

文化馆设计任务书

文化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初步掌握文化馆建筑设计的要点及其背景知识,并通过设计熟悉规范条例; 2.培养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环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用地: 本设计用地位于某住宅区内,西侧为展览馆预留用地,东侧为文化馆用地。 三、设计总体指标: 1.总建筑面积:1500㎡(允许10﹪的调整幅度) ; 2.建筑层数:二层及以下。 四、建筑主要功能及面积参考指标: 1.大厅100㎡(含管理用房和总服务台) 2.歌舞厅:150㎡ 3.活动室(台球、乒乓球、棋牌、健身房):150㎡ 4.陈列室:150㎡ 5.阅览室(期刊室、图书室、报刊室):100㎡ 6.书库:30㎡ 7.排练室:100㎡ 8.书画室:30×2=60㎡ 9.餐厅:100㎡ 10.小卖部:30㎡ 11.大会议室:150㎡ 12.小会议室:40×2=80㎡ 13.楼梯间、卫生间、交通等面积自定 14.室外停车位:20-30个 五、图纸要求: 1.图纸规格:A1图幅,图框尺寸:594×841㎜,每边各留出10㎜,图标应在图框背面的右下角; 2.总平面图:1﹕500(含场地布置和绿化布置;应标注建筑总尺寸及与场地周边红线的距离); 3.各层平面图:1﹕200—1﹕150(至少标注两道尺寸); 4.立面图:1﹕200—1﹕150(至少两个立面,标注各层标高及总高度尺寸); 5.剖面图:1﹕200—1﹕150(至少两个剖面,应剖到主要功能房间或楼梯间); 6.透视图或模型照片(7寸):应能准确表达设计意图,表现形式不限; 7.设计说明:包括简明扼要的设计和构思说明、场地景观视线、地貌分析图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 六、设计进度安排: 1周:教师讲解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要求; 熟悉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构思方案;

最新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优选

XXX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项目背景: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住宅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河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括: 概况本工程地块北至南湖西路,西至204国道,南至纬一路,东至经一路。地块内土地平整,总用地面积约261.8亩。 三、项目设计理念: 以创造现代、文明、自然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别具特色的单体设计全面提升生活层次,目的是创造出新颖、健康的建筑内外环境。考虑当地实际的消费模式及习惯,结合我们对住宅建筑发展潮流、趋势的研究与判断,总结确立了以下几条设计原则: 1、多样性 在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贯以现代简洁为主线的多样原则。小区品质体现文化多元性;住宅类型多样化;住宅层次多样化;小区功能多样化,包括围绕居住生活的娱乐、休闲、学习等的功能;环境设计多媒体化,包括建筑媒体、绿化媒体、音乐媒体、多媒体等。 2、开放性 现代的社区应该包括开放的内涵,体现在空间、功能等模块的设计上,另如:户外空间,道路的通向开放性的社区活动和人际交往,私人家庭的对外

接纳与交流。 从宏观上在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小区环境生态得到最大的保护、利用。 3、时代性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e生活〔宽带传输、电子商务、SOHO、VOD视频点播等〕不仅是一种时尚,且已上升为必需,小区内按照国标进行智能化配备,为此提供基础。 4、合理性 理性原则体现在对小区功能区块分析,路网的布置设计,对户型的精心调整,对造型时尚的分析和重新创作等诸多方面,对各项感性及理性指标综合进行量化的理解贯彻,有理性途径到达合理性目的。 5、安全性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红外线闯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24小时电子巡更系统,利用先进的保卫系统,做到安全无误。 6、生态性 对自然条件的关注成为在设计中情趣与感性表现的基础。人类的外在环境已不再是过去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系统。自然形态与建成形态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自然要素投入建筑,建筑构成景观的框架。而对自然条件的理解现在已经扩展到对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关注。结合本地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在设计阶段充分体现对小区建设生态性的关注尤为重要。 四、规划设计 1、规划指导思想 本项目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块场地特征与地方文脉的独特品质使小区环境和房型能在较长时期保持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小区业主日益增加的对居住品质提高的要求,创作优雅、生态和私密性的室内外空间,使该小区具有的空间、视觉和生态环境,为小区业主提供一个品质高尚、主题明确、环境雅致的良好居住空间,体现出新世纪充满社区归属感的生活风貌。为倡导健康品位的生活方式,小区遍布室内外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置休闲

文化馆防火设计专篇

文化馆防火设计专篇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南岗区区治文化馆。 2、建筑类别:本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物耐久年限为50年。 3、抗震设防烈度:6度。 4、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结构形式:本工程为砖砌体结构。 6、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与黄河路交汇处。 7、使用功能:公共建筑 8、总用地面积:5200m2,总建筑面积:3400.8m2,主题建筑高度为12.400m, 主体二层,局部三层。 9、建筑密度:68.7%,容积率:1.46,绿化率:30.5% ,机动车停车位:10辆。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3、《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87) 三、防火措施: 1、防火分类: 此文化馆为多层建筑,无分类。 2、耐火等级: 二级

3、消防通道: 区内的道路考虑到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为127m,小于160m,符合消防车道的要求。 4、防火间距: 本文化馆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间距为6m 5、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文化馆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为3h的不燃烧体材料,承重墙采用耐火极限为2.5h的不燃烧体材料,楼梯间墙采用耐火极限为2h的不燃烧体材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为1h的不燃烧体材料,非承重外墙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不燃烧退材料,房间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柱子采用耐火极限为2.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梁采用耐火极限为1.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楼板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疏散楼梯采用耐火极限为1.00的不燃烧体材料,,因为本文化馆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所以其耐火极限不限。 6、防火分区: 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超过2500m2 7、安全疏散: 1)、安全出口数量: 本文化馆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为4个,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2条的规定,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两部疏散楼梯,且最大建筑面积为500m2。 2)、疏散距离: a、楼梯间的首层设置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因为本文化馆层数不超过4层,所以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 b、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为15m,不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3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 出口的最大距离,符合防火要求。 c、文化馆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30m,符合防火要求。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备产品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作业 pc 学号:1500420115 姓名:吴霜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从建立到繁荣昌盛一步一步走来,不断沉积凝练形成的具有一个国家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立足,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于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的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文明是非常强大和兴盛。中国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也唤醒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势下,中国要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设计的创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又是一个创新的渠道,使“中国创造”更具特色、更具民族性在观念、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借鉴和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平面设计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也不例外,浏览和揣摩当代的平面设计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之所以成功,往往是与其恰到好处地运用传统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品,既能体现出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能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充分的继承与创新了传统图形,显示了传统图形与现代平面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传统图形主要是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流传甚广的图式,

它包括了石器、彩陶、青铜器、漆器、雕刻或具有传统意味的其它物体等等。 在传统文化中在现代产品中比 较常见的就是青花瓷 青花瓷介绍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 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 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 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

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 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 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 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 号 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 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项目的概况 2.1.城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 2.2. 建筑性质 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 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3. 地质、气候条件 (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气象条件 (3)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侵蚀性。 2.4. 项目特征 防火类别:多层 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 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 1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

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施行日期:2008年10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文化馆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制定本指标。第二条本指标是编制和审批文化馆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依据;也是编制城乡规划确定文化馆发展用地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标适用于文化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文化馆的规划布局。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参照执行。 第四条文化馆项目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规划、设计,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五条文化馆建设用地,除符合本指标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六条文化馆建设,应综合考虑所在城镇的行政建制及其服务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建设管理方式等特点,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服务半径。 第七条文化馆建设,应纳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第八条文化馆的布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本着服务市民、方便群众活动的原则合理分布。 第九条文化馆的选址,应在城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满足公交便利)、环境优美、适宜开展群众活动的地区;宜结合城镇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综合布置,避免或减少对医院、学校、幼儿园、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建筑的影响。 第十条文化馆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服务功能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第十一条文化馆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减少新增用地;因条件所限无法扩建确需异地新建的,应保留原馆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使用性质不

小区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G5—2001)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二、项目概况 武汉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是武汉东西湖区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东西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从而进一步推动武汉东西湖区经济发展。 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鑫桥产业园金桥三路2号。 总面积约82亩(净地),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万平方米左右。 三、设计思路 简介: 湖北省烟草公司武汉市分公司[简称“武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是武汉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机关,也是武汉地区从事烟草专营批发的大型国有企业。 武汉市烟草专卖局承担武汉烟草市场专卖管理及网络建设、卷烟销售的职责,是武汉市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全国烟草行业网建工作中率先创造了“全面访销、全面配送、专销结合、访送分离”的工作模式,开创了全国烟草行业网络建设新局面。1.设计思路的起点----打开的烟盒 2.设计思路的形成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与烟盒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生产-收纳-发送,烟盒把散烟整齐有序的存放在烟盒中,供给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而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是根据订单的要求,把一条条的烟有序的整合在一起,再供给给不同的销售网点。

3.设计与创意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造型主要采用烟盒的方正形体,在局部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斜线的元素,打破方正形体给人的拘谨与约束,使整个建筑富有活 力。在外立面的的处理上,外墙材料使用钢材。在屋面及部分外墙上运用四 氟乙烯膜结构,既可以满足厂房的采光要求,使厂房工作时拥有明亮的作业 环境,又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将四氟乙烯膜结构运用在建筑造型上这一打 破常规的做法,与传统的工业厂房的做法大相径庭。将四氟乙烯膜结构做成 圆形的形式和卷烟的造型相契合。办公辅助区运用沉稳的黑色与中国特有的 中国红色,表现建筑的时代感和体量感,彰显建筑的大气和稳重。 四、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根据卷烟配送流程进行规划设计。 2.规划结构 主体建筑坐落于基地北侧,南侧设置停车场,临金桥三路设置员工上下班步行、车行出入口。货车出入口设在基地西侧(靠环湖西路的一侧)。在基地东侧设置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一个,方便员工吃饭及午休出入。 停车位包括:大货车停车位33个,小型货车、轿车停车位155个。其中停车场中间部分两两相连的停车位可合并用作大货车停放。 3.功能分区 北侧为主体建筑,南侧为停车场及员工上下班步行、车行出入口,西侧为货车出入口,东侧为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 4.交通消防流线 货车主出入口设在西侧,南面临主干道的一侧设置办公人员车行、人行出入口,东侧为员工上下班步行出入口。在用地范围内沿规划建筑设置环形车道,既可用作车行道路,同时满足厂区消防要求。 5.景观分析 沿南面金桥三路一侧,以空旷的停车场与地面绿化为主。不仅解决停车的需要,同时开敞的空间可以更好的体现主体建筑的体量感和时代感,给过往的行人以视觉的冲击。 办公辅助区设置在面向环湖西路的一侧。辅助区立面用黑色与中国红相搭配,在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冲击的同时,又不失沉稳与大气。 五.建筑单体设计 1.平面功能布置 根据卷烟物流配送流程来布置平面功能分区。办公辅助区设置在主体建筑的西面,既满足使用的要求,又不会影响物流流程,使卷烟物流配送发挥最大的效率。 2.建筑造型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造型主要采用烟盒的方正形体,在局部设计中采用了曲线与斜线的元素,打破方正形体给人的拘谨与约束,使整个建筑富有活力。 3.立面设计 厂房外墙使用彩钢浪板;办公辅助区用黑色花岗岩与中国红涂料。屋面与部分墙体的设计上运用四氟乙烯膜结构,既满足厂房采光要求,同时又环保节能。 4.立面风格 采用现代主义风格,遵循简约、明快的色彩搭配,协调美观且不张扬,并结合环境景观的衬托,力求建筑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美、融洽美。体现企业的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展示武汉烟草锐意改革、奋发拼搏、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形象,打造现代新颖、实用美观、功能齐备的区域标志性建筑。 5.剖面设计 根据各功能分区所需要的净高要求:仓储工房设计高度36米,分拣工房设计高度18米,办公辅助区根据形体造型的美观要求设计高度为21米。

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告创意

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告创意 年级:大三专业:广告学(专升本) 学号:5122612015021 姓名:汪洋 摘要:现如今国内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渲染,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以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国人。如何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有富有新意的广告创意?在世界日益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带有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广告该怎样通过何种方式开创新道路?本文通过对中国广告创意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广告创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告创意,中国,传统文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商家的竞争越来越突显,而广告是在商业营销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好的广告创意,会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感。因而,广告的创意就应该展现出必要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罗列万千,但在当今,怎样运用传统文化设计出经典的广告,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中国也不意外,使得培养出如今的“世界尝尝中国的味道,思念水饺”还有湾仔码头,三元食品,等等很多的食品制造产商。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了这一习俗的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基本都有了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主意也都分外红火。“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黄焖鸡米饭本来是源自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的汉族传统名吃,却广受欢迎,2010年以来,在饮食行业,众多的黄焖鸡米饭店铺的加盟,并且汇集了一大堆的食客流连忘返,真让人惊叹不已。 明朝时期,八大菜系逐渐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渐趋形成[1],对今天饮食文化的影响是颇为巨大的,饮食还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的经

大型文化馆建筑设计——以湖北宜城文化馆设计为例

分类号学号M201372916 学校代码10487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大型文化馆建筑设计 ——以湖北宜城文化馆设计为例 学位申请人:叶笛 学科专业:建筑学 指导教师:李保峰教授 答辩日期:2015.5.26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chitecture A Research of the Large Culture Center ---A Case Study of Culture Center in Yicheng,Hubei Candidate : Ye Di Major : Architecture Supervisor : Professor Li Baofe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March, 201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县级市、区一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区也称群众艺术馆,或者叫文化活动中心。本文结合宜城市文化馆这一建筑设计的案例,调研了湖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两处已投入使用多年的大型文化馆,探讨了如何在当下将文化馆建筑设计与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馆大型建筑设计宜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ultural center is a county-level or 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nonprofit cultural institutions, some area is also called the public art center, or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In this paper, sets the case of the Yicheng culture center design as a example, research representative two large cultural center in Hubei province which have been put into use for many years,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cultural center building and the new demand fo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masses in the new period ,. At la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need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cultural center desig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unction composition, activity zoning,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Keywords: Culture center Large Architecture Design Yicheng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江南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地点:中国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背景: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 项目概况: 江南博物馆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东面为高层建筑,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为新华书店。该地段用地方正,地势平坦。建筑集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储藏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 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级防火建筑,各层及地下车库均设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按防火规范设置。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规范》JBJ50-2001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7)《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9)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 “江南院落”的总体布局——造型以江南传统的院落为母题,由展览区、办公区、报告厅围合而成,既与江南的设计理念吻合,又与方形的基地相协调。 强调市民参与和市民使用的设计理念——摒弃建筑传统的南北轴向关系,由城市出发强调建筑的东西向轴线,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向作为设计的主方向。主入口设计成为视觉通廊,将市民由中心广场直接引进并穿过到达内部庭院。庭院在闭馆后仍然向市民开放,充分强调市民的实用性和参与性。馆前留出一片城市广场,形成开敞的视野。 建筑既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元素,又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受到苏州博物馆的启发,采用延续城市街道空间并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营造市民所用的“城市客厅。” 引入内部庭院,凸显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同时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休息空间以及宜人的景观。建筑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凸显文化馆的特质。 2.空间及功能构成 建筑由北面的展览区、东南面的办公区、西南的报告厅以及地下文物储藏保护区组成,不同使用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