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之父

合集下载

专题:美国

专题:美国

专题:美国一、政治方面✧(≖◡≖✿)(一)美国的政治体制1、美国政治体制的建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1)背景:○11776 美国独立○2邦联的弊端(征税权、关税权、外交权、军事权→恶性竞争)○31787 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2)原则【宪法颁布于1789年】○1联邦制原则○2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3人民民主原则(总统与议员的选举)3)评价积极—○1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标志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3创立了联邦制政体,促进经济发展消极—○1仍保留黑奴制度○2妇女没有选举权○3本质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2、发展1)形成○1标志:1787宪法○2特点:A、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政权仍属于联邦政府B、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2)巩固南北战争(1861-1865)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决了土地问题。

○2巩固和加强了联邦政府的统一,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使美国的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等国。

○3局限性:种族歧视至今仍是美国的社会问题。

3、完善1)形成:华盛顿之后(19c20-50),两党制成为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发展:○119c中民主党(驴)—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象)—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西部农场主○2南北战争后,各自基础都发生了变化3)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总统制和共和制相结合;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二)美国与中国1、《望厦条约》(1844):1)、内容:○1协定关税○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2、《天津条约》(与英、法、俄)1858年1)、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3外国人可在内地经商、游历、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5赔款3、八国联军侵华(1900)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内容详见笔记_(:зゝ∠)_)4、太平洋战争(1941.12-1945)5、1972 尼克松访华1978.12 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1.1 正式建交(三)冷战1、兴起1)、原因:①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②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苏联希望扩大影响,双方矛盾激化③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根本)2)、序幕:1946 丘吉尔“铁幕演说”3)、表现:政治—美:1947 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苏: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美:1948 马歇尔计划(详见笔记(ノω<。

美国历届总统的简介

美国历届总统的简介

1.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1797)美国开国元勋,领导美国人民赢得独立,制订宪法,创建国家,担任首任总统,公众尊称他为“国父”、“摩西第二”。

2.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97—1801)极力赞成13州宣布独立,并积极参与起草和领导辩论而通过独立宣言,公众尊称他为“独立擎天柱”、“革命建筑师”。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801—1809)他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当选总统之后,坚信个人权力和自由,把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一大步,公众尊称他为“革命斗士”、“民主巨擘”。

4.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1809—1817)他对宪法制定、通过、批准尽力最多,公众尊称他为“宪法之父”。

5.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1817—1825)他是革命战争年代最后一位任总统的人,人们尊称他为“革命先贤最后一人”。

6.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1825—1829)他是一个道德和生活都很严谨的人,人们称其为“清教徒”。

7.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1829—1837)他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新奥尔良之役打败英军,成为举国闻名的英雄,当选总统后,具有领袖魅力,深受人民爱戴,被公众尊称为“老英雄”和“人民的总统”。

8.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1837—1841)他从当纽约州长到协助杰克逊当选总统并出任国务卿,进而当副总统、总统,人称“小大人物”(身高1.67米左右)、“老练政客”。

9.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 Harrison (1841)1811年,他在印第安纳州打败肖尼印第安人,人称“提帕卡农英雄”。

他不久即患肺炎,在他宣誓就职后1个月即告去世10.约翰·泰勒John Tyler (1841—1845)11. 詹姆斯·K·波尔克James K. Polk (1845—1849)他是美国政治历史上第一匹“黑马”总统候选人,任职期间孜孜不倦,人称“黑马波尔克”、“辛苦工作的波尔克”。

第二讲美国的公民教育

第二讲美国的公民教育

二)促进民主主义
杜威的公民教育观 1、民主共同体,主要因素包括: ★ 交流 ★ 参与 ★ 合作 ★ 反思 2、理想的公民 ★ 有效的交流者 ★ 有个性的交流者 ★ 有改造能力的参与者 3、公民教育方式 ★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 ★塑造学校的民主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二、社会研究课程 一)社会研究的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即掌握公民参与所需 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社会学、文化学、 政治科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 地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法 律、公民与政府、民主等方面的知识和 问题等。
3、树立共同体意识
如普利茅斯学院在2006年 如普利茅斯学院在2006年《我们的方 2006 略》第一个目标就是注重培育校园共 同体意识。 同体意识。
4、发展领导能力
如迈阿密大学所追求的目标是: 如迈阿密大学所追求的目标是:“我 们要为我们国家和世界努力培养未来 的领导者。” 的领导者。
5、强调全球性
1.伦理讨论的发起 2.伦理讨论的开展 (1)伦理讨论开展的步骤 第一步进行伦理案例讨论 第二步开展与家长的伦理对话 第三步实施“正确从错误中来”的论坛活 动 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伦理对话与讨论,学 校还邀请嘉宾作伦理方面的讲座。
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伦理对话与讨论,学校还邀请嘉 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伦理对话与讨论, 宾作伦理方面的讲座。 宾作伦理方面的讲座。
社会研究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 1.环境拓展法。即从孩子熟悉的环境开始, 拓展到较远的环境。 2.核心知识法:这一方法是在环境拓展法 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方法。 3.设计课程法。这种方法包括四个关键部 分:是什么、为什么、何时以及怎样。
三)社会研究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为 为 。 讲 、 学 教学
1. 务学习 让学 过公 资格 实践 识 应 实际 景 ,从 学 习 则。 2. 拟教学 拟 门 动, 、议会 动,让学 过角 , 学习内 运 实际 景 。

美国历史名人

美国历史名人

美国历史名⼈1亚伯拉罕·林肯?他挽救了联邦,解放了奴⾪,重建了美国。

2乔治·华盛顿?他不仅打败了⼀个国王,⾃⼰也拒绝成为⼀个国王式的总统,由此成就了今⽇之美国。

3托马斯·杰斐逊?他写下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六个字“⼈⼈⽣⽽平等”。

4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动证明了他那句⼴为⼈知的话“惟⼀值得我们害怕的就是害怕本⾝”。

5亚历⼭⼤·汉密尔顿?战⼠、银⾏家和政治学者。

是他带领美国⾛上了从农业国到⼯业强国的道路。

6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所有领域的先驱—科学、印刷、写作、外交、发明等等。

像美国⼀样,他容纳了⼴阔的事物。

7约翰·马歇尔?是他明确了⾸席⼤法官的职责,是他使最⾼法院和⽴法、执法部门平起平坐。

8⼩马丁·路德·⾦实现种族平等的梦仍然困难重重,只有他使这个梦朝现实迈出了最⼤的⼀步。

9托马斯·爱迪⽣他发明的不⽌是电灯泡,门洛帕克的奇才是美国历史上最多产的发明家。

10伍德罗·威尔逊他⽤美国的⼲预⽽不是民主使世界更安全了。

11约翰·D·洛克菲勒美孚⽯油公司的洛克菲勒为商业巨头设⽴了模式——先赚钱,然后捐赠。

12尤利塞斯·S·格兰特他是差劲的总统,但他是林肯的得⼒将军。

他写出了美国史上最好的政治回忆录。

13詹姆斯·麦迪逊他是宪法之⽗并起草了《权利法案》。

14亨利·福特他⾸创了流⽔⽣产线和T型车,激起了美国⼈对汽车的酷爱。

15西奥多·罗斯福不论是反托拉斯还是修运河,他都体现了⼀种“勤奋的⽣活”,给⼆⼗世纪的美国开了⼀个好头。

16马克·吐温美国史诗的作者,美国⽣活最冷静的观察者。

17罗纳德·⾥根保守派回归和冷战结束的和蔼的倡导者。

18安德鲁·杰克逊第⼀个伟⼤的平民主义者,他在这个共和制国家实⾏了民主政治。

再次燃起的宪法寻根热忱

再次燃起的宪法寻根热忱

再次燃起的宪法寻根热忱作者:尹宣来源:《读书》2008年第04期有人说:历史像个小姑娘,看你怎么打扮。

有人说:“史无真言”,史官形格势禁,要为“贤者隐”,要编造一时被污为“坏人”者的“劣迹”。

同一题材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说的并不是他们自己当初说过的真话,而是编剧、导演甚至演员为他们杜撰的话语,体现编者为自己设计的符合某种需要的主题,塑造导演和演员心目中想要塑造的形象。

过了一两代人的时间,旧剧重拍,一些过去的幽魂,重现舞台,依然说着需要的话语。

一九八七年,我参加了《民治政府》(中译本为《美国式民主》,谭君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的翻译。

次年一月,到了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读书,买研究生课本时,在学校书店里,发现书架上大量陈列这本书。

“政府论”,是美国大学政治学系一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其他系各年级学生的选修课。

在众多供学生选择的“政府论”课本中,这本书排名第一。

我参与翻译的是一九八四年的第八版,一九八八年,书架上陈列的已经是第十版。

后来,又在书店里见到第十二版。

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美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演绎美国政府的结构,两百年来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是一本极好的美国宪法入门书。

一九九七年,我在美国居住的第十年,已经在一家报纸担任编译数年了,我发现了马克斯·法兰德。

这是一个对美国宪法制作过程寻根的人。

他发现:一、制宪会议秘书的记录残缺不全;二、制宪会议的多数真相,藏在麦迪逊的记录里;三、麦迪逊晚年对这些笔记做了部分修改,由于时间已经过了几十年,麦迪逊有时把正确的记录反而改成错误的;四、美国政府编辑出版麦迪逊会议记录时,“也没少独出心裁”。

法兰德坚持认为:只有原始手稿可信,最可信的是会议期间写于当时当地的手稿。

事后的发言,由于形势已对宪法做出肯定,发言者的说法可能改口。

事后的回忆录,由于时隔有年,记忆模糊,常常不再客观。

时间隔得越久,记忆模糊对真实性的损害越大。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法兰德走遍美国各地,找到各种出版物的手稿,终于按原始手稿编出《一七八七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

乔治华盛顿美国之父的伟大人生

乔治华盛顿美国之父的伟大人生

乔治华盛顿美国之父的伟大人生乔治·华盛顿:美国之父的伟大人生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美国之父。

他的独特魅力和卓越领导力为美国独立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新国家的第一任总统。

本文将介绍乔治·华盛顿的生平事迹,并探讨他如何成为了伟大的美国之父。

一、早年生活乔治·华盛顿于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英属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朗姆尼克庄园。

他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长子,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主家庭。

尽管华盛顿的家庭并不是非常富有,但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二、青年时期在华盛顿的少年时期,他受到了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极其繁荣的影响。

他的兄弟努力经营家族的种植园,而华盛顿则充满雄心壮志地立志在政府和军队中做出贡献。

176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弗吉尼亚殖民地第一次大陆会议的代表。

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初露头角,这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开始。

三、独立战争华盛顿真正的崛起是在独立战争期间。

1775年,他被任命为大陆军的总司令,负责指挥抵抗英国殖民者的战斗。

尽管美国军队人数不足,缺乏训练,但华盛顿用他的智慧和决心打击了强大的英国军队。

1776年,华盛顿带领大陆军攻占了英国殖民地的首都纽约,并在独立宣言签署后的几年里带领军队进行一系列战役。

他的军事策略和出色的指挥使他赢得了许多重要战役的胜利,最终导致了英国的投降。

四、建国之父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成为全国英雄。

他被选为独立宪法草拟会议的主席,并负责起草并签署了美国宪法。

宪法的制定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政治基础,确保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1789年,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他的两个任期充满了挑战,包括国内纷争和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尽管政治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华盛顿坚持了他的价值观和原则,并努力确保国家的团结和繁荣。

五、晚年和遗产1797年,华盛顿拒绝连任,退休回到他在弗吉尼亚的庄园。

他度过了相对宁静的晚年生活,但仍然保持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美国的1787年宪法

美国的1787年宪法

追求美国梦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 问题探究一:大家阅读本目内容及资料回 放,结合出示的情景材料分析美国1787年 宪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1781,约克镇英军投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景一
2 美国独立战争 4
5
1775,第二届 大陆会议
1777萨拉托加战役
3
1783,英国承 1775,来克星顿枪声
背景1、认前美国提独条立件:美国摆脱
了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美
利坚合众国。 6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
1
《独立宣言》
情景2:结合教材知识并观看漫画思考: 邦联制有哪些弊端?
要 么 联 合 , 要 么 死 亡 。 这邦是联富制兰克—林—在一独种立松战散争时的期联画盟的,一各幅成卡员通画拥,有流独传 很立广的,内并政在外不交同权时力期被,人没们有赋全予国了统不一同的的含宪意法。、在军邦队联与时 期财政,,它政意味府着集:中如行果使不的联权合起力来极组为成有联限邦。,就面临死亡。
❖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总统 (行政权)
分权与制衡
国会 (立法权)
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可以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
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国会确认
联邦法院 (司法权)
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运作
游戏中思考
问题:这一设计是否合理?
总结: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及三大原则
1787
①联邦制度: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 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 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 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 有九名,由总统提 名,参议院批准, 除非犯罪,终身任 职。

美国1787年宪法5

美国1787年宪法5

谈到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都会记起他: 华盛顿。 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创立了共和国;他主持了制宪 会议,为美国宪政体制奠定了基本结构和框架。
1.1787年制宪会议:联邦宪法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2.特点:三权分立 ,制约与平衡 经乔治.W.布什任命,罗伯茨宣 誓就职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总统签署对日作战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调整原有的统治秩 序,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正迅速地临近无政府和混乱的边 缘。”“上层建筑摇摇欲坠,……将把我们埋入它的 废墟。” ——华盛顿
请结合华盛顿的话谈谈邦联的弊端。
提示:
经济: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政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 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比较
体制
不同点
①君主统而不治,权力受议会限制。首 相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 ②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 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③国家元首世袭终身。 ①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领军队;决定 内外政策;不对议会负责。 ②行政和立法机关独立,权力制约。 ③总统由选举产生。
联邦政府
国会
(立法) 参议院 众议院
总统
(行政) 内阁 其他机构
联邦法院
(司法) 最高法院
总统
总统任命法官需经参院通过
国会
解释宪法权
最高法院
麦迪逊重申“如果总统企图颠覆宪法,他就应该受到弹劾”
3.宪法体现原则?
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立 法权归议会。一个权力在各州之上的最高法院。各州 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 相制约,中央与地方分权。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姆斯·麦迪逊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他是弗吉尼亚人,生于1751年,比同州人乔治·华盛顿小19岁,比帕特里克·亨利小15岁,比托马斯·杰斐逊小8岁。

他在学校中是一名爱国主义分子,接受了当时流行的革命思想。

特别是他在1776年左右认识了杰斐逊,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历史上罕见的一对政治合作者,达半个世纪之久。

因此,麦迪逊的思想离不开当时的革命思想和杰斐逊思想。

他本人很难说有什么思想方面的建树,他的了不起在于他是一名伟大的务实主义者,他集各派美国思想,调和各种利益,对美国宪法的制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国宪法是美国革命胜利的产物。

革命靠的是人,所以要了解美国宪法首先要了解英国的美洲殖民地(为了方便,以下简称十三州或美国)居民的素质,也就是觉悟程度。

现在我们引用一位1759年定居美国的法国绅士克里维可夫的话:“欧洲人来后,开始有一种形同复活的感觉:以前好像并没有活过,度的是麻木无生气的日子;现在他感到自己是个人,因为大家把他当人;他本国的法律把他看成虫蚁;这儿的法律把他当作主人……他不由自主地心花怒放,意气高扬,从而孕育出美洲人才有的那些新思想。

”也就是说,十三州的人本来已享有自由,因此,美国革命的口号是反对英国的奴役,保卫自由。

革命是一场权力对自由(Power v. Liberty)的斗争。

革命的胜利当然摆脱了英国的权力,但在建立新国家时,人们发现权力对自由的矛盾仍未解决,因为政府本身就是权力,仍然存在着权力对自由的摆法问题。

建国也必须解决权力对自由的问题。

被称为“美国独立之父”的托马斯·佩因说,“社会,不论是啥样的,都是一种善;但政府,即使是最好样的,也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恶。

”被称为“美国政治科学之父”的约翰·亚当斯则说,“我们在决定什么形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之前,必须先考虑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所有的理论政治家都会同意,政府的目的是社会的幸福,正如同所有的神学学者和伦理哲学家都会同意个人的目的就是个人的幸福。

由这一原则可以得出以下推理:凡能给最大多数的人以最大程度的幸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除了共和就没有好的政府。

英国宪法的唯一有价值部分就在于此,因为共和的定义就是…法治,不是人治‟。

由于共和是最好的政府,所以,若能对社会中的各种权力作出特定的安排,或换一句话来说,如果某种形式的政府能最好地保证公正和严格地执行法律,那它就是最好的共和国。

”上述理论也就是麦迪逊所拟的宪法的基本精神。

杰斐逊没有参加制宪,他那时在法国,他的基本态度是支持宪法的,但也提出了两条意见一)必须有一个权利法案或人权法案,(二)总统不能连选连任。

后来他自动放弃第二个要求,但对第一项要求他决不放松,特别是言论和新闻自由(即出版自由)。

梅里尔·彼得森教授写道,“杰斐逊心目中的原则很少具有绝对意义,但新闻自由是一个例外。

”他当总统以后,仍然认为无论报纸如何滥用它们的自由,为保持民主政治,那项自由是不可以限制的。

在言论自由问题上,麦迪逊同杰斐逊观点完全一致。

麦迪逊曾说,“在美国被视为神圣的诸原则中、在被视为构成合众国人民的自由堡垒的诸神圣权利中,其重要性在人民心目中占压倒一切地位的,就是新闻自由。

不错,这一自由时常过了头,它时常沦为放肆,这是令人遗憾的,但人类还未能找到什么补救办法。

或许,这是一种附在善身上的无法拆开的恶。

”他在致拉法叶特侯爵的信中还提到,“没有什么人比杰斐逊先生更看重新闻自由了,他视之为自由政府必不可少的守卫。

”既然麦迪逊被誉为宪法之父,先让我们看一看他前前后后为宪法做了些什么工作。

(1)革命战争结束后,华盛顿解甲归田,隐居于芒特弗农。

由于战争之结束,州与州之间的矛盾开始走上舞台,而邦联条款根本无法解决此类矛盾。

1785年3月,在华盛顿支持下,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各派代表在芒特弗农开会商讨两州间有关商务和航运纠纷问题。

那时,麦迪逊是华盛顿的得力朋友。

华盛顿本人考虑到自己的地位,故意不任代表,而由麦迪逊等人参加谈判。

麦迪逊后来说,制宪会议的苗子“自然地产自芒特弗农会议”。

(2)芒特弗农会议后,华盛顿等人觉得有必要开更大的会议以解决州与州间之矛盾。

乃由麦迪逊出面,在弗吉尼亚州议会内活动,促使州议会通过一项决议,邀请各州在安纳波利斯开会。

虽然13个州中只有5个州派出了代表,会议实际上宣告流产。

但当时与会者有弗吉尼亚的麦迪逊和埃德蒙·伦道夫以及纽约州的汉密尔顿等人,他们想了一个补救办法,决定由与会者向大陆会议提交一份建议书,并由汉密尔顿拟稿。

伦道夫对所拟之稿表示不满,是麦迪逊向刚愎的汉密尔顿提出了劝告,“你最好向这位先生让步,否则弗吉尼亚将表反对”。

这样,汉密尔顿才缓和了稿子的语气,建议各州派代表于1787年“5月的第2个星期一在费城开会,考虑合众国的情况,以便制订一些在他们看来会使联邦政府的宪法能更进一步适应联邦的迫切要求的规章条例”。

大陆会议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它规定会议的职权是对“邦联条款”作出修正。

(3)在制宪会议前夕,华盛顿与麦迪逊曾互相通信,商定制宪的大政方针。

华盛顿在1787年3月31日致麦迪逊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我承认,我现在对公众美德的看法有所改变。

我怀疑是否有任何一种制度,不使用政权的强制力量就可以使中央政府的法令得到应有的贯彻。

而做不到这一点,其他都无从说起。

”麦迪逊于4月16日复信说,“敬悉3月31日华翰,不胜荣幸。

阁下对大会所应追求之改革的见解等于批准了我心中的见解。

……谨不揣冒昧,把在下心中设想的新制度的大纲提供给阁下过目。

鉴于各州的个别独立地位是与它们的合总主权是极端不相容的,而若要把各州并合成一个单一的共和国则又操之过急且无法达到,所以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

”从这一点说来,宪法似乎可以说是华盛顿和麦迪逊的密谋的产物。

(4)制宪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共有七人,华盛顿也是其中之一。

但华盛顿由于某些顾虑,最初不打算亲自出席会议,是麦迪逊用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大义,终于使华盛顿改变了主意。

华盛顿在会上被选为会议主席,他除了主持会议外,基本上一言不发。

是麦迪逊,在会上作了180多次的发言和插话。

(5)按照大陆会议的开会通知,会议目的是修正“邦联条款”。

但弗吉尼亚代表团在5月29日(会议正式议事是从5月25日开始的)突然提出了“弗吉尼亚方案”,一下就推翻了“修正邦联条款”之框框。

反对派一直认为这是一次阴谋。

在会上宣读方案的是埃德蒙·伦道夫,但方案的主要设计师却是麦迪逊。

最后通过的宪法实际上是以弗吉尼亚方案为蓝本的。

麦迪逊曾托身在法国的杰斐逊购买宪法历史书籍,有些历史学家就认为麦迪逊的宪法观点是参考这些书籍而来的。

这种说法是不妥的。

麦迪逊对建国问题早有一套想法,他主要是想从本本中寻找根据来为已定之设计辩护,而并不是求教于本本。

这样说的根据有二:第一,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大量引证本本为已通过之宪法辩护,但他在制宪会议的180多次发言中却没有,或至少很少引经据典;第二,他曾要求其同代人考虑宪法时不要“盲目崇古”,不要相信“习俗”,而应根据“自己的明智、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从自己经验中得来的教益”,因为自己的经验才是“智慧的最后绝佳检验”。

宪法中的主要原则在弗吉尼亚方案中都已具备,如中央与地方分权、政府内部之制衡、民选的代议制等等。

当时的革命人士也大多早就具备这类思想,从被目为激进的佩因到被目为保守的亚当斯都曾写文章论述,麦迪逊仅仅起了综合和集大成的作用。

表现在制宪会议上的,主要是权力分配的争执:即,中央对地方、大州对小州、北部对南部、沿海对内地。

而麦迪逊就成了协调的大师。

(6)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最后阶段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各州在批准宪法时不能由州议会讨论,而应由各州民选出代表组成一个专门的宪法会议来作出决定。

这样,宪法就与人民直接挂上了钩。

在弗吉尼亚的批准会上,反对派头头亨利一开始就痛斥宪法用“我们人民”四字来代替邦联条款的“我们各州”四字是篡权行为。

麦迪逊的建议在法理上确立了宪法与人民的联系,也就是先期回答了亨利之指责。

从整个历史而言,这也创立了宪法应交人民批准的先例。

(7)当时的纽约州是反对宪法的堡垒。

汉密尔顿为了击败他的对手们,联合麦迪逊和杰伊组成一个“三家村”,使用一个笔名,在纽约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共85篇,其中麦迪逊有29篇(这是后人考证出来的数字,不一定完全可靠),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联邦党人文集》。

纽约州几经波折,最后终于以30对27的微弱多数批准了宪法,《联邦党人文集》当然也有一份功劳。

更重要的是,这个文集后来成了美国宪法方面的经典著作。

(8)在麦迪逊的本州弗吉尼亚,宪法也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斗争。

反对派头头亨利在弗吉尼亚有很大的威望,更兼他是一个卓越的演说家和煽动家,他曾扬言,“即使有十二个半州同意宪法,我以男子汉的决心,也将反对到底!”他还利用杰斐逊在私人通讯中说过的一句话,要求再召开一次制宪会议讨论各种修正案。

这使作为杰斐逊密友的麦迪逊陷入了很尴尬的地位。

只有凭他的冷静和毅力,以及华盛顿在会外施展他的个人影响,会议才同意先批准宪法,然后对已成的宪法进行修正。

表决的结果是89对79票,也是一次险胜。

(9)亨利既败于麦迪逊,怀恨不已,乃利用自己的势力,阻挠麦迪逊选入合众国第一届参议院。

所以麦迪逊只能在他家乡以众议员身份选入国会。

不过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麦迪逊后来认为,他当众议员正是得其所哉。

麦迪逊在竞选众议员时就曾向选民许诺,他将力求在宪法内列入修正案。

第一届国会于1791年3月开会,麦迪逊在一开始就要求众院讨论修正宪法问题,而当时人们认为:华盛顿政府开张伊始,千头万绪,不宜在宪法修正问题上兴风作浪。

但麦迪逊顽强不屈,他在6月再次要求讨论修正案,他作了一次长篇发言,论述修正之必要并提出修正之具体建议。

众院最后同意成立一个委员会讨论麦迪逊所提之建议。

麦迪逊之建议主要是采纳了弗吉尼亚州宪法中的权利法案。

众院初次通过之建议共有17条,这17条送交参院进行讨论,参院把它删减或合并,成为14条。

然后两院派代表举行联席会议,14条减至12条。

这12条还应送交各州批准,需3/4多数通过。

结果,获批准者只有10条,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权利法案”或“人权法案”。

其第一条,亦即首要的一条就是:“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剥夺人民的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伸冤之权利。

”(10)麦迪逊之受人尊敬,同他的个人品德也不无关系。

由于他埋头工作,外加机缘不巧,他到43岁才结婚。

一名少爷公子能有此修养,在该时该地实属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