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_何文贞

汉字音、 形、 义实验 , 成语逐字出现 ,
2)
每字呈现时间为 300 m s , 字间隔为 750m s , 成语出现之前有一红 色 X 字 , 提示受试者成语即将出现, 结束有绿色的 Y 字, 提示 此成语显示完毕。 脑电生理学记录: 采用日本 M EB-9104K 诱
[7]
1) 与对照组比较 , 经 LSD 检验 , P < 0 01 ; 2) 与治 疗前比较 , 经 LSD 检验 , P < 0 05
(x s)
2
应用 SPSS 11 0 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
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而两两比
较用 LSD 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
2 结果
2 . 1 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间 N 400 和 HAM D 评分的比较 PSD 组治疗前 N400 的潜伏期时间和平均波幅与对照组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t= 15 79 , P < 0 01 ; t = 11 22 , P < 0 01) 。其治疗 后 N400 的潜伏期和平均波幅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发生明显变 化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17 95 , P < 0 01; t = 11 63, P < 0 01), 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PSD 患者治疗前 HAMD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19 22, P < 0 01); 经氟西汀治疗后 3 个月, H AM D 评分 ) 较治疗 前明显下降 ( t = 2 47, P < 0 0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 t= 1 58, P > 0 05) 。见表 1 。 2 . 2 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间血小板 5-HT 浓度的比较 研 究组治疗前患者血小板 5-H T 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 , 组间差异亦 有统计学意义 ( t = - 18 77 , P < 0 01)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血小 板 5-H T 的浓度与治疗前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3 17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

【 y wo d 】 lp n io m l r c n Sr k e r sin I tre t n Ke r s F u e t l ei a e ; t ed p eso ; n ev n i x t o o
sr k e r si n h s a g o n i e r s a tef c ,n s c n e i n , a o i i e e f c s a d c n p o t h e o e f t e d p e so a o d a t p e s n f t d i o v n e t h s tx c sd fe t , n a r mo e t e r c v r o o d e a y p s— t k e r s i n p o t mp o e n n n u o o ia u c i n sg i c n l mp o e h u l y o r so a in s o t sr e d p e s o , r moe i r v me ti e r l g c lf n t , i n f a t i r v s t e q a i fl e fp t t . o o i y t i e
21 0 0年 8月 第 l 7卷 第 2 4期
药物 与临床
氟 哌噻吨 美利 曲辛对首发脑 卒 中患 者 卒 中后抑郁 的干预治疗
王 宽 红
( 河南 省 长垣 县人 民医 院神 经 内科 , 南 长垣 河
4 30 ) 5 4 0
【 摘要]目的 : 探讨 氟 哌噻 吨美 利 曲辛 对首 发脑 卒 中患 者 卒 中后抑 郁 的 干预 治疗 效果 。方0年 21
C ia hn )
【 sr c】 jcie T v sg t f p nio m lrcns r n t k ai t o h tre t no ots o ed — Ab ta t Obet : oi et a u e t l ei ae t t gi s o ep t ns ntei evni f s t k e v n i el x t ai n r e n o p —r
脑梗死后抑郁与S100B蛋白浓度变化

P< .5 0 0 。轻度抑郁组与对照组 比较 t 2 5 , = .3 P<00 。H . 1 AMD评 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r O 9 3 = .4 7
表2
梗死部位 与梗死后抑郁者血清 S0 B浓度的关系 ( , LJ 10 i±
注 : 测 值 与右 侧 值 比较 采 用 t 验 左 检
中度抑郁 ,I3 > 5分为重度抑郁 。
12 方 法 .
注: 抑郁组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F=1 .6 P< . 5 重度 与中 2 7 , 0 0 ,
度抑郁组比较 t 7 9 , = .9 P< .5 中度与轻度抑郁组 比较 t 6 2 00 , = .,
12 1 标本采集 ..
病例组采血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入院后第 3 d清晨空
梗死后 S0 B升高显著 , 10 见表 2 。
表1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患 者 血 清 S 0 B 水 平 比 较 ( S 10 i4 ) -
列要求 : ①近 1 月无任何脑供血不足发作 的症状 。②无严 重 的肝、 肾疾病 。③近期无重大手术 。 1 12 诊断标准 .. 1 13 检查量 表 .. 脑梗 死诊 断符合全 国第 四次脑血管 病会 抑 郁 障碍 的测 查采 用汉 密 顿抑郁 量 表
21 0 0电化学发光 免疫 分析 仪 ,10 S0 B试 剂盒 均购 自 R C O HE 公司, 操作按试剂说明书。正常参考值 ( 0 0 8 L 0~ .9 ) 。
.. xe 0 3完成 , 2 数 程度的相关性和不 同梗死部位对患者血清 S0 B水 平进行分 12 3 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分 析采用 E cl 0 10 析, 以评价脑梗死后 SO B水平在抑郁中的意义。 IO 据 以 ± 表示 , s 多样本均数 比较进行方差 分析 ( F检验 ) 多 ,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脑梗死患者在躯体致残的同时,心理残疾也十分严重。
国外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40.1%。
抑郁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恢复。
本文旨在探讨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健康教育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组标准:(1)首次发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2)意识清楚,无明显意识理解障碍;(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4)排除病前精神障碍和痴呆患者,以及有严重心、肺、肝、肾病变者。
按此标准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32例,病例均来源与门诊病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4—70岁。
随机分为常规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0一70岁;给予一般护理。
干预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3—70岁;给予健康教育和早期心理干预。
1.2方法1.2.1评分自专人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定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1.2.2一般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凝、溶栓、扩容、血液稀释、降压及脱水治疗,并做好躯体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
1.2.3健康教育心理干预(1)收集资料:治疗过程中介绍的同时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结合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体格检查,查阅病历等收集资料,并进行量表评定。
同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找出有可能影响其疗效的健康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
(2)制定干预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然后逐步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的资料,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增补教育内容或调整计划。
1.2.4干预计划实施(1)集中讲解:定期组织干预组患者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包括心理教育、基础知识等群体教育活动。
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0年12月护理学报December,2020第27卷第23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7No.23【循证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谭静1,韩江全2,胡春婷3,廉民学4,罗红波2,李妍5,刘宁1(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41;2.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珠海519100; 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4;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61;5.英国国王学院南丁格尔护理学院,英国伦敦WC2R2LS)[摘要]目的检索并获取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管理者及患者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知网、BMJ、最佳实践信息册、PubMed、美国指南网、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direct、中国指南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7月涉及到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系统评价,纳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
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6篇证据总结。
最终从5个方面总结出24条最佳证据。
结论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以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循证证据。
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更系统、科学的方法管理脑卒中后抑郁,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脑卒中后抑郁;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23.042Best Evidence Summary for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TAN Jing1,HAN Jiang-quan2,HU Chun-ting3,LIAN Min-xue4,LUO Hong-bo2,LI Yan5,LIU Ning1(1.Zhuhai Campus,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519041,China;2.Dept.of Neurology,the Fifth Affiliated(Zhuhai)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519100,China;3.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4, China;4.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5.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King’s College,London WC2R2LS,England)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and obtain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dical staffs to manage post-stroke depression.Methods We conducted research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inical Excellence(N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BMJ,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BPIS),PubMed,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Embase,Wanfang database, Science direct,Chinese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and 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Construction from the inception until July2019 involving guidelines,expert consensus,evidence summa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management.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evidence extraction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 were conducted by two researchers.Results A total of17 articles were selected,including3guidelines,2expert consensus,6systematic evaluations and6evidence summaries.Finally,24 pieces of best evidence were summarized from5aspects.Conclusion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bes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provided evidence-based evidence for nursing staff.The best evidence is helpful to manage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n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way.Key words:stroke;depression;post-stroke depres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1]。
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探讨

关键 词 : 卒 中 ; 郁 症 ; 脑 抑 事件 相 关 电位
中 图 分 类 号 : 7 3 3 R 4.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4 ( 0 7 1 —2 20 17 -3 8 20 )31 4—2
Re e r h ofe e s r l td p t ntas t niilp s- to e r s i s a c v nt e ae on
维普资讯
1 42 2
重庆 医学 20 0 7年 7月 第 3 6卷 第 1 3期
・
论
著・
首 发脑 卒 中后抑 郁 的 事件 相 关 电位 研 究 探讨
周志强, 郑永 玲 , 金 涛 ( 庆 市第三人 民 医院神 经 内科 重
摘
4 0 4 01)
要: 目的 通 过 对 脑 卒 中后 抑 郁 患 者 的 事件 相 关 电位 ( R s研 究 , 讨 脑 卒 中后 抑 郁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认 知 及 肢 体 功 能 E P) 探
的影 响和 相 关性 。方 法 用 听 觉 o d a 刺 激 序 列 E dbl l RP检 测 6 4例 脑 卒 中患 者 , 中脑 梗 死 3 其 8例 , 出 血 1 脑 6例 。均 经 汉 密 尔 顿
p t n s Me h d S x y f u to e p t n s 8 o n a c i n a d 1 f c r b a e r h g , r s e s d b u i r d b l ai t. t o s e i t - o r s r k a i t ,3 f i f r t n 6 o e e r lh mo r a e we e a s s e y a d t y o d a l e o o s i u U O e o e e e t ea e o e t l . lc s s we e t s e v H AM D ,S t m 1 S t v k v n s r lt d p t n i s A1 a e r e t d b a DS。M M S n e v u c i n ld f i Re u t E a d n r e f n t a e i t o c . sl s Po ts r k e r s i n p te t r o a e t h a i n s wih u e r s i n t e sg i c n i e e c s f u d i a e t s — to e d p e so a in swe e c mp r d wi t e p t t t o t d p e so , h i n f a td f r n e wa o n n l t n h e i f p ro n mp iu e o 3 0 ( e id a d a l d fP 0 P< O 0 ) C n lso Th i n f a tr lt n h p e it e we n o c r e c fp s— t o ed p e — t . 1 . o cu i n e sg i c n e a i s i xs s b t e c u r n e o o ts r k e r s i o s n a d c g iie a d l u c i n i t o e p te t . i n o n t n i f n t s r k a i n s ERP e tmi h mp o e t e r c g i o O d p e so n u c i n ld f i o v mb o n s t s g ti r v h e o n t n t e r s i n a d f n t a e i t i o c o o ts r k . fp s — to e Ke r s r k ; e r s in; v n s r lt d p t n il y wo d: t o e d p e so e e t ea e o e tas
脑梗身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脑梗身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邓建中齐进兴赵彦玲范仲鹏牛德旺陈品【摘要】目的探讨脑梗身后抑郁焦虑病症的阻碍因素。
方式采纳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400 例患者进行评分测定,对脑梗身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脑梗身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同病变部位、病程、婚姻状况、有无伴发疾病、脑梗死次数、家族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病症常见, 且受多种因素阻碍,严峻阻碍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能力的恢复,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焦虑;阻碍因素依照国内外资料,抑郁的发生率占卒中患者的23%~76%[1],在最初3个月发病率为25%[2]。
本研究共搜集脑梗死病例400例,采纳自评抑郁量表(SDS) [3]、自评焦虑量表(SAS)[3]对患者进行评定,对阻碍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表1 脑梗身后抑郁、焦虑相关因素分析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 400例均系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入组标准: (1)CT或MRI 检查证明;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2)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无明显失语或严峻认知障碍,能配合进行自评抑郁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3]、自评焦虑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acale ,SAS)[3]评定。
(3)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
符合此标准的患者400例,男205例,女195例,年龄42~78岁;右边偏瘫236例,左侧偏瘫124例,双侧瘫40例。
评定方式 (1)采纳SDS、SAS及自编社会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脑梗死次数、有无伴发病等10项)对患者进行测评。
(2)SDS、SAS按量表分计算。
(3)SDS 标准分≥53 分为抑郁。
(4)SAS标准分≥50 分为焦虑。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胡会婷;王敏忠【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 Sciplan on the neural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82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it was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 41 cases ) and control group ( 41 cases )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drug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patients taking escitalopram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cebo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12 weeks. The depress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erve functi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AMD score,NIHSS score,MMSE score and FI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the HAMD scores, NIHSS scores, MMSE scores and FI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the use of escitalopram can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as well as improve depression and viability of patients.%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安慰剂,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NIHSS 评分、MMSE 评分及 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同时也能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生活能力.【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4页(P325-328)【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脑卒中;抑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作者】胡会婷;王敏忠【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济南 250021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菏泽 274000;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济南 250021【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在我国有着高发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
方法选
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指数≥0.5判定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分析PSD与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性质的关系。
结果左侧病灶、前部病灶、皮质病灶、多病灶脑梗死患者并发PSD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与脑卒中性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stroke posi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detected as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with SDS inde x≥0.5 according to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stroke position and stroke natur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SD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the left lesion,the anterior lesion,the cortical lesion,and multifocal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SD and stroke nature(P>0.05). Conclusion PSD is related to the stroke position.
[Key words] stroke;Post-stroke depression;Stroke position;Relationship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有人认为是脑梗死继发神经功能缺损的心理反应[1],也有人认为是脑梗死的病理性改变继发了PSD,目前对于PSD的致病因素,还没有一致的观点[2]。
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分析了PSD与脑卒中部位、脑卒中性质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12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45.0~85.0岁,平均(65.0±5.0)岁,病程1.0~24.0个月,平均病程(12.0±6.0)月。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各项目进行评分,相加得出SDS总分,计算SDS指数=SDS总分/80。
当SDS指数≥0.5时,判定为PSD[3]。
1.3 脑卒中的检查方法
1.3.1 脑卒中性质通过颅脑CT和MRI检查,记录脑卒中性质(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型脑卒中)[4]。
1.3.2 脑卒中部位的定位方法病灶最前端与额极的最短距离,与总额枕极长度的比值,如果比值0.05)(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PSD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是脑梗死后脑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递质的病理性改变,造成了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人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一种继发于脑梗死,在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心理疾病。
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可能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导致脑梗死后PSD 的发生[6]。
据报道称,与右侧、后部、皮质下、单发病灶相比,左侧、前部、皮质、多发病灶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PSD[7]。
本研究中,左侧病灶、前部病灶、皮质病灶、多病灶的脑梗死患者的PSD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PSD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以及相关通路的破坏,导致这两条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从而诱发PSD。
另外,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经、5-羟色胺能神经元均位于脑干部位,轴突发出后穿过深层皮质,发出分支,终于大脑皮质组织。
而优势大脑半球多位于左侧,所以左侧大脑半球主导着人们的认知功能,如果左侧大脑半球损伤,很容易并发抑郁等精神障碍。
下丘脑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及复杂性情绪状态,边缘系统位于下丘脑上部的网络中枢,与控制思维和认知的额叶大脑皮质相联,另外,边缘系统还与下丘脑共同调节情绪变化,蓝斑核从脑干上部发出,终于大脑皮质,调节机体睡眠、情绪、以及记忆等变化[8]。
上述神经节间的传递都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而左侧、前部、皮层部位损伤时,对神经递质纤维的破坏性较大,这些部位损伤后更容易并发抑郁。
对于多发病灶患者,神经递质通路被多方面阻断,所以,相对于单发病灶,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抑郁。
本研究中,PSD与脑卒中性质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说明不同性质的脑卒中,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
但脑卒中部位并不一定是PSD的唯一致病因素,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邹立,陈现红,黄小让.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11-13.
[2] 陈晓燕,王若丹,郭宇,等.初发急性脑梗死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9-2610.
[3] 龙振钊.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8(22):4593-4594.
[4] 杜贵平.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39-40.
[5] 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等.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3):148-152.
[6] 邓建中,齐进兴.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6-27.
[7] 段红霞,钱红军,王保东.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57-58.
[8] 张长青,方向华,刘红军,等.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3):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