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工作室

名中医工作室
名中医工作室

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

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于三年前开始酝酿,于2012年4月30日正式成立。医院成立了有张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医、药、护、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室成员。工作成员是:赵学印、曹培行、蒋明芹、薛书奎、徐吟佳、穆象山、吴成胜、亓勇、吕翠霞、杜丽英、赵娟、李妍、赵晓丽、李桂勇、赵振、李杨。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9人,初级2人。

现在本工作室已建成1、装有单项玻璃的门诊示教诊室,2、独立的、能容纳6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的资料室,现资料室内已存放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和赵学印老中医的前期典型处方、病例等资料。3、配备了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0人的示教观摩室,能进行名老中医门诊诊疗观摩及进行病理讨论和学术交流。

确立了工作室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作室为平台,以理论方法创新和技术革新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出新成果,不断应用新技术,丰富全员专业知识,提高全员技术素质,促进专业型、技术型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推动肝病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制订了工作制度:

一、成员要求是:

1.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具备不怕困难、敢于解决问题的探索精

神。

3.工作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具有全局思想,不计较个人得失。

4.具有合作精神和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是:

1.根据肝病诊疗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从事研究活动,不断推出创新

成果。

2.搭建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网络平台,并链接到“泰安市中医医院网站”,以扩大影响和辐射,打造肝病中心赵学印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品牌。

3.工作室在工作期内,主持2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

4.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人2篇以上。

5.工作室成员实行月例会制,每月举行一次活动,各成员要按时参加,同时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请相关专家参加。

6.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邀请肝病专家来科讲学,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现在正开展赵学印温阳通络法及外治法的相关研究。

三、工作要求

1.工作室人员要以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开展工作,不得敷衍和弄虚作假。

2.成员要服从工作室负责人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集体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及时向工作室负责人汇报发现的新问题,汇报自己分担工作的进展情况。

4.对工作室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员,将其调整出

工作室,并根据需要增补人员。

5.定期对“优秀室员”进行表彰奖励,以调动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纪律

1.工作室内不准闲聊,不准大声喧哗。

2.不准将技术成果私自泄露出工作室。

五、现在工作状况

对赵学印老中医以前的经典处方及典型病例和发表的论文、论著进行整理收集。并正开展赵学印温阳通络法及外治法的相关研究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关心下,在医院领导的直接带领下,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有信心把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建成一流的工作室。

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发展规划专科未来三年的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作室为平台,以理论方法创新和技术革新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出新成果,不断应用新技术,丰富全员专业知识,提高全员技术素质,促进专业型、技术型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推动肝病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一年工作计划:

1、完成赵学印老中医典型病例80份,并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病例留存研究。所选病例能充分体现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

2、及时收集赵学印老中医的临床心得,及论文、论著,进行存档。

3、收集赵学印老中医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的影像资料、日常生活资料,进行存档。

4对原有的赵学印老中医擅长治疗的肝着、肝癖、积聚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整理。

5完成一个新的院内制剂的研发。把目前肝病科常用的赵学印老中医的自组的肝病一号方做成院内制剂。

6在现有基础上,对老师从阳治肝病的理论进行系统地的研究;完成赵学印老中医乙肝外治法的系统研究。

第二年工作计划:

1、完成赵学印老中医典型病例60份,并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病例留存研究。所选病例能充分体现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

2、及时收集赵学印老中医的临床心得,及论文、论著,进行存档。

3、收集赵学印老中医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的影像资料、日常生活资料,进行存档

4、对原有的赵学印老中医擅长治疗的肝着、肝癖、积聚三个病的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整理,争取在本市推广应用。

5、完成一个新的院内制剂的研发。把赵学印老中医的自组的治疗肝硬化的补肾通络方做成院内制剂。对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完成赵学印老中医临证经验集的初稿。

6、完成赵学印老中医成才之路的初稿。在省级立项1项,研究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对老师温阳通络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进行结题。

第三年工作计划:

1、完成赵学印老中医典型病例60份,并录入电脑形成电子病例留存研究。所选病例能充分体现老中医的诊疗经验。

2、及时收集赵学印老中医的临床心得,及论文、论著,进行存档。

3、收集赵学印老中医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的影像资料、日常生活资料,进行存档

4、对原有的赵学印老中医擅长治疗的肝着、肝癖、积聚三个病的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整理,力争在省内推广应用

5、完成一个新的院内制剂的研发。把赵学印老中医的自组的治疗肝硬化的疏肝散做成院内制剂。完成出版赵学印老中医临证经验集

6、出版完成赵学印老中医成才之路一书。把老师黄芪补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行立项研究。

中医医院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

**中医医院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7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2017年1月获批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周期为3年。 名老中医**简介:主任医师,从医36年。擅长治疗应用传统针灸、火针以中医经络,温通理论为指导,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运用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面瘫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应。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传承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及项目启动、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示诊室位于医院3号楼二楼东侧,用房面积20平米,已重新装修完毕,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加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示教室新购置文件柜用于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等原始

资料。增配电脑、复印打印机一体机、投影仪、视频传输系统、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手写输入系统等。 经费使用情况:1、房屋装修,内部装饰,大约用费用2万元。2、添置书柜、桌椅,添置神灯20个、电针仪10台大约用费用2万元。3、各类示教教材一套、各类经典医籍共计8千元。 2、任务计划书完成情况 (1)条件建设: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诊室、示教室已建设完成。 (2)传承建设: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 (3)人才培养:定期举行学术经验推广会,系统地研究并推广的学术思想尤其是经验方、诊疗方案、诊疗技术。洛河镇卫生医院建立名中医工作站2018年启动建设。每两个月到卫生院、卫生室进行巡诊,并考核继承人,帮助解决其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医案和指导资料,继承人笔记心得体会,交名中医学术经验展览室(资料室)存档。 (4)制度建设:根据《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已制定工作室建设计划,建立相关制度,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评报告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全国名老中医赵化南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于2014年0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正式启动,由市中医院肾病科承建,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局审批,是连云港市首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一、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赵化南工作室负责人陈波主任中医师,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高层人才培养对象,连云港市名中医,连云港市临床医学重点人才,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连云港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学会主任委员、连云港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赵化南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人包括陈波主任中医师和齐洪朝副主任中医师,其工作室传承团队成员数为11人,重点培养副高及以上中医药人员4人,重点培养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5人。 (一)工作室条件建设成果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30 m2,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观摩室面积40m2,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面积40m2。工作室收集书籍、杂志、报刊、各种资料共计一千余份。 (二)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成果 通过跟师查房、跟师出诊、集中授课等方式,采用笔录及现代化声像采集系统对赵化南名老中医的医案、查房、会诊记录进行系统学习整理,深入发掘总结赵化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将其

整理成论文、论着及宝贵的声像资料,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共享,将其学术思想系统继承、光大发扬。 名老中医学术具体传承方法 1、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轮流按计划每周跟随名老中医门诊,采集临床第一手资料,学习并分析名老中医的理法方药、四诊心得,加以整理,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 2、每周统一跟随名老中医病房查房,尤其是内科疑难杂症,系统学习记录名老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将典型病例资料整理收集,加以研究分析,争取申报科研或知识产权。 3、建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载体,网络为传播途径,实现学术经验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形成推广应用平台,实现快捷、广泛、有效的传播。 4、传承工作室成员在名老中医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精读中医经典,以《内经》、《温病》、《伤寒》、《金匮》为主,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医籍的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传承成果

附1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5人) 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5人) 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 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6人) 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 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 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 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 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省(6人)

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 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 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 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 辽宁省(8人) 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 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 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 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 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 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 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吴铁白城中医院 黑龙江省(6人) 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 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5人) 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 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 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 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 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 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 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 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1、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学 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切实把思想 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医德,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精通和严格掌握各项工作室的工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有关法律、工作室的布局结构和工作人员结构,不断提高白身素质和处理工作室各项事务的能力。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流程合理。 3、工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常规。接待好各方面人士的来访,处理好对改进工作室工作的各种意见。 4、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的健康,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医疗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5、加强工作室的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建立传染病的病情首诊报告制度。 6、医疗工作应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辩证论治为指导,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要 建立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特色的病历,并把病历书写作为中医技 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根据中医特点,建立健全医疗统计 制度。工作室人员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为发展中医药学做出贡献。 8、提高工作室医生的医疗诊断技术水平、医生的书

写病历记录病情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医师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法律意识,学习一般的法律知识。 9、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爱护工作室内配备设备及设施,实施定期保养。 10、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加强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收集有 效单方、验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医案、医话,经过临 床验证,推广应用。有条件的要设实验室,进行中医药基础理 论的研究。要逐步总结制订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 12、工作室导师保证每周门诊2-4次,每2周查房1 次,每次查2-3人,每月举办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并参 与院内疑难杂病会诊,定期批阅继承人的学习笔记和医案医话。 13、继承人保证每周跟师门诊1次,每2周随师查房1 次,每月参加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每次随诊 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每年书写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 室建设项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4.传承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传承团队的建设。制定传承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不少于2名副高以上、不少于5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

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附件 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专家名单 北京市(4人) 于增瑞平谷区中医医院 王珂通州区中医医院 崔德成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王明福密云县中医医院 天津市(4人) 陈宝贵武清区中医医院 任仲传和平区中医医院 高克俭北辰区中医医院 张润民北辰区中医医院 河北省(8人) 武小妮井陉县中医院 张洪洲馆陶县中医医院 刘建设魏县中医医院 赵瑞起饶阳县中医院 刘金女霸州市中医院 黄明迁安市中医医院 李孝华玉田县中医医院 梁树俊清河县中医院

山西省(8人) 田雨河孝义市中医院 王金亮平遥县中医院 宋开夏介休市中医院 张伯刚翼城县中医院 曹华维垣曲县中医院 刘康宏洪洞县中医院 任洪胜安泽县中医院 何绍文繁峙县中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6人) 金广辉阿鲁科尔沁旗中医医院包音牧仁达茂旗蒙医医院 巴雅尔图西乌旗蒙医医院 胡云峰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医医院许建邦乌拉特前旗中蒙医院 梁高娃库伦旗蒙医医院 辽宁省(6人) 朱海峰建昌县中医院 苏继承海城市正骨医院 谢东复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申明第彰武县中医医院 周克义庄河市中医院

吴克贤义县中医院 吉林省(6人) 刘琛敦化市中医医院 崔国强洮南市中医医院 米金铎前郭县中医院 魏春光靖宇县中医院 刘财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王孝林通化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8人) 张景惠依兰县中医医院 朱明朗龙江县中医医院 颜淑娥富锦市中医院 张丽君杜蒙县中医医院 彭淑华饶河县中医医院 马广会鸡东县中医医院 胡淑坤萝北县中医院 董良杰肇东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4人) 周锦明金山区中医医院 王扣珍青浦区中医医院 陈建华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黄兆政奉贤区中医医院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由信息科完成安装单向玻璃,音像录制和同步传送系统。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 —1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各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可供5—1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 (二)开展名老中医研究性继承工作 1、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由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工作室成员完成,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著等。 2、开展课题研究由院科教科督促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完成,以名老中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结合名老中医药专 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平时擅长治疗 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 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3、推广科研成果:在工作周期内,名老中医应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一定数量的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或制作专题纪 录片,开展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 4、培养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名老中医传承

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 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 科研能力。 (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 (四)建立工作室团队 1、工作室负责人:(1)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副高职称以上,与指导老师专业一致,并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由导师推荐。 (2)熟悉并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保证有80%的时间在工作室工作。 2、工作室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工作是工作。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科研培养方案。 (3)负责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学术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按要求完成学术论文及开展高水平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或专题学术讲座。 3、工作室成员:(1)有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和临床及科研管理人员12人组成。 (2)年龄、专业、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结构合理。 (3)热爱中医药继承工作,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 (4)具有一定的蒙中医药学术水平,在中医临床、中药技能工作中勤有努力。 4、工作室成员的职责:(1)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2)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工作,促进学科发展。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 (一)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由信息科完成安装单向玻璃,音 像录制和同步传送系统。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 —1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各 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可供5—1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 (二)开展名老中医研究性继承工作 1、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由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工作室成员完成, 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著等。 2、开展课题研究由院科教科督促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完成,以名老中 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3、推广科研成果:在工作周期内,名老中医应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 一定数量的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和论坛或制作专题纪

录片,开展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 4、培养中医临床科研人才。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名老中医传承 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 (四)建立工作室团队 1、工作室负责人:(1)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副高职称以上,与指导老师专业一致,并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由导师推荐。 (2)熟悉并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保证有80%的时间在工作室工作。 2、工作室负责人职责:(1)负责组织工作是工作。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科研培养方案。 (3)负责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学术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按要求完成学术论文及开展高水平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或专题学术讲座。

名中医工作室制度

名中医工作室管理制度暂行办法 一、医务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工作室的业务指导工作。 二、各名医工作室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医务科协助联络各工作室交流学习、督促工作室继承人学习工作、协助各工作室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挖掘、建立医案数据库、申请报奖、流派源流探索等系列工作。 三、每一工作室确定一名工作室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协调工作室内部工作。 四、培养对象自进入工作室起,3年内原则上不得中断学习。中断3个月以上或无故脱离本专业临床实践3个月以上者,终止其资格。 五、学生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共同门诊2个半天, 六、每周一次老中医查房,对疑难重症患者提出中医诊疗意见。 七、每月开展老中医学术思想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一次。 八、学习《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门经典课程 九、整理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应用于科室的诊疗工作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病种的体现导师学术思想的中医诊疗体系,三年内完成1---3个。 十、积极开展发挥中医内涵的新技术、新项目。要求3年内开展1---3项。 十一、每位继承人每年完成医案医话6篇,每位中青年医师每年须完成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总结专题论文一篇,三年内出版医案医话集或论文集一册。 十二、每位继承人每年度书写一份关于中医思考内容的文章,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但必须原创。 十三、收集整理导师手迹,包括导师亲笔书写的门诊病史,医案,医话;导师对医案或文章的批改;如要自己保留原件,请上交复印件。每年度至少10份。

十四、每年度各工作室要求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工作室成员人数一半的文章。其中一篇必须为导师经验或中医传承方面的文章。 十五、了解导师的学术渊源或流派传承,草拟一份学术沿革或流派沿革简介。如扶正法沿革,活血化瘀法沿革等 十六、同导师商讨,共同建立导师学术思想经验知识保护名录1--2份。 十七、在整理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三年内积极申报局级课题一项,或成果转化一项,或申请专利一项或,申报成果奖一项。 十八、各工作室常备三本记录本:查房记录,门诊日志,学术研讨记录。各工作室须认真做好记录,作为季度及年终考核的依据。

名老中医工作室

温岭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形成常效机制,特制定《温岭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条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目标是: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和创新名老中医的临诊经验和学术经验;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中医传人群体和新一代不同层次名中医;培育一批我市特色中医学术流派和地区特色中医流派。远期目标是:争取形成一批涵盖中医各学科的中医学术流派,若干个具有全省、全国影响的中医学术流派和建设一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队伍。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三条名老中医工作室以师承的形式开展工作,有合理的人才传承梯队,固定的继承人(传人)群体。 第四条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导师必须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求真务实和奉献精神;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并具形成特色疗法体系趋势。 1

第五条导师必须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累计满30年,并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临床带教任务。 第六条工作室第一、第二继承人(传人)条件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称职,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指导老师与继承人(传人)实行双向选择制。 第三章建设任务 第七条学习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科室中医内涵,弘扬中医特色。 第八条强化中医临床实践。名老中医定期门诊,每周病房查房,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或体系;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高中医治疗水平;拓展中医内涵的新技术新项目;研制开发代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中药自制制剂和经验方。 第九条以多种形式定期进行学术研讨,指导中青年医师学习中医理论与经验,整理和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以医案、论文、考验课题和论著的形式发扬光大,形成学术争鸣,推进中 2

名中医工作室

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 赵学印名中医工作室于三年前开始酝酿,于2012年4月30日正式成立。医院成立了有张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医、药、护、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室成员。工作成员是:赵学印、曹培行、蒋明芹、薛书奎、徐吟佳、穆象山、吴成胜、亓勇、吕翠霞、杜丽英、赵娟、李妍、赵晓丽、李桂勇、赵振、李杨。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9人,初级2人。 现在本工作室已建成1、装有单项玻璃的门诊示教诊室,2、独立的、能容纳6人同时进行计算机检索的资料室,现资料室内已存放本专业的相关书籍和赵学印老中医的前期典型处方、病例等资料。3、配备了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50人的示教观摩室,能进行名老中医门诊诊疗观摩及进行病理讨论和学术交流。 确立了工作室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作室为平台,以理论方法创新和技术革新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出新成果,不断应用新技术,丰富全员专业知识,提高全员技术素质,促进专业型、技术型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推动肝病中心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制订了工作制度: 一、成员要求是: 1.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具备不怕困难、敢于解决问题的探索精 神。 3.工作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具有全局思想,不计较个人得失。 4.具有合作精神和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是: 1.根据肝病诊疗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从事研究活动,不断推出创新 成果。 2.搭建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网络平台,并链接到“泰安市中医医院网站”,以扩大影响和辐射,打造肝病中心赵学印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品牌。 3.工作室在工作期内,主持2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 4.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人2篇以上。 5.工作室成员实行月例会制,每月举行一次活动,各成员要按时参加,同时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必要时请相关专家参加。 6.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邀请肝病专家来科讲学,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现在正开展赵学印温阳通络法及外治法的相关研究。 三、工作要求 1.工作室人员要以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开展工作,不得敷衍和弄虚作假。 2.成员要服从工作室负责人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集体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及时向工作室负责人汇报发现的新问题,汇报自己分担工作的进展情况。 4.对工作室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员,将其调整出 工作室,并根据需要增补人员。 5.定期对“优秀室员”进行表彰奖励,以调动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 浙江中医药网

附件1 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促进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我省将实施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具有本省特色、具有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整理、推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良、传承有绪的新一代名中医队伍,建立全省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体系和共享平台。 二、遴选条件 (一)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依托单位须为本省县(市、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并能给予工作室建设相应的保障条件和配套资金等。 (二)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继承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在专业上需有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相关学科人员,团队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应相对合理,规模

适当。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或选定的一名继承人担任。 (三)申报工作室的名老中医专家须为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在群众中享有盛名并得到同行认可的专家,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以上的省级名中医或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且身体健康,坚持临床实践,能胜任临床、科研、带教任务。 (四)工作室继承人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热爱中医药事业,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 (五)工作室应具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有固定的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和必要的设备。 (六)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不再重复建设。 三、建设任务 (一)经验传承:整理、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3-5个擅长病种,通过系统总结、提炼升华提出相应学术观点,形成相应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整理并开发名老中医经验方。 (二)创新发展: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临床研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运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页脚内容1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进行中) 3、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人才培养 (1)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著等。(进行中) (2)开展课题研究由院科教科督促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完成,以名老中医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进行中) (3)推广科研成果:在工作周期内,名老中医应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开展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讲座活动,每季度一次。(进行中) 页脚内容2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制度 1、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医德,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精通和严格掌握各项工作室的工作程序、各项规章制度、有关法律、工作室的布局结构和工作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处理工作室各项事务的能力。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流程合理。 3、工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常规。接待好各方面人士的来访,处理好对改进工作室工作的各种意见。 4、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的健康,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结合医疗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5、加强工作室的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建立传染病的病情首诊报告制度。 6、医疗工作应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辩证论治为指导,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要建立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特色的病历,并把病历书写作为中医技术考核的一

项重要内容。要根据中医特点,建立健全医疗统计制度。工作室人员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为发展中医药学做出贡献。 8、提高工作室医生的医疗诊断技术水平、医生的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医师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法律意识,学习一般的法律知识。 9、工作室工作人员应爱护工作室内配备设备及设施,实施定期保养。 10、工作室要积极开展加强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收集有效单方、验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医案、医话,经过临床验证,推广应用。有条件的要设实验室,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逐步总结制订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 12、工作室导师保证每周门诊2-4次,每2周查房1次,每次查2-3人,每月举办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并参与院内疑难杂病会诊,定期批阅继承人的学习笔记和医案医话。 13、继承人保证每周跟师门诊1次,每2周随师查房1 次,每月参加1次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或演示教学。每次随诊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每年书写医案医话不少于20篇,并辅助导师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本周期内发表导师学术经验的论文或论著1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