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血常规检测分析

广东省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血常规检测分析
广东省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血常规检测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目(WBC)成人 4.0-10.0x109/L 儿童 5.0-12.0 x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新生儿15.0-20.0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0-70.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20.0-40.0%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3.0-12.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 0.5-5.0%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0-1.0% 中性粒细胞数(NEUT#) 2.00-7.00 x109/L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0.80-4.00 x109/L 单核细胞数目(MONO#) 0.12-1.20 x109/L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0.02-0.50 x109/L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0.00-0.10 x109/L 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 4.0-5.5x1012/L 女性 3.5-5.0x1012/L 新生儿 6.0-7.0x1012/L 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PCV) 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MCHC)11.0-16.0%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35.0-56.0 fL 血小板数目(PLT) 100-300 x109/L 平均血小析体积(MPV) 6.5-12.0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0-17.0 血小板压积(PCT)0.108-0.28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分析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分析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摔跤项目属于重竞技体育项目,要求运动员动作连贯、勇猛顽强,并且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个性心理特征又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摔跤运动员个性特征问题的研究,近些年从未间断。尤其是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体校学生,在对其进行摔跤训练时,能够加强对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该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实践意义: 摔跤运动员的选材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和某些指标选出适合这一项目所需要的后备人材。无论什么运动项目,成功的选材意味着运动训练成功的一半,可见选材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摔跤项目的科学选材与其它项目的选材一样,是有科学依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特征的分析,为青少年摔跤运动员选材工作提供帮助,也让青少年摔跤教练员能够明确与之有关的运动员选材要点。 二、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研究方向的动态: 孙景阳的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快速发展,训练方法相对于以往有了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说科学选材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再加上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多个方面因素组成,如遗传特征(先天性)和后天训练,科学选材就是选拔最有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使其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效果,提高运动员质量。该文则以辽宁省摔跤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有关科学选材的建议,以供参考。 盛江的研究表明,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与提高摔跤运动水平密切相关。根据摔跤运动员的特点,在选材时应从摔跤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神经类型,心理素质,思想品质,遗传因素等几方面加以重视。 王韵博的研究根据长春市青少年摔跤、柔道选材测试的结果,通过分析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指标,得出相应结论,并根据具体数据提出青少年摔跤、柔道运动员选材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对青少年摔跤、柔道的选材工作提供借鉴和帮

2019年市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竞赛规程【模板】

2019年市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竞赛规程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9年__月31-__月__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 二、参赛单位 __区、__管理区、__县、__县、__县。 三、竞赛项目 1.甲组:男子自由、古典组别:___、___、___、___、___以上级 女子自由式组别:___、___、 2.乙组:男子自由、古典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级 女子自由式组别:___、___、___、___、___以上级 3.丙组:男子自由、古典组别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级 女子自由式组别:___、___、___、___、___以上级 四、参赛办法 (一)报名人数: 1.各单位可报领队__名、教练员可报__名。 2.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相应级别的比赛,各年龄组每单位允许每个级别可报__名运动员参赛。(注明:每个级别体重浮动幅度2公斤)。 (二)年龄规定 甲组:2002年__月__日至2003年___月___日出生。 乙组:2004年__月__日至2005年___月___日出生。 丙组:2006年__月__日至2008年___月___日出生。 (三)运动员资格: 1.参赛运动员必须持有______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备资格审查,否则不予参赛。 2.区体校、区优秀运动队集训、试训和已招收入队的运动员,

不得参加此次比赛。 3.参赛者必须签署自愿参赛者声明,必须持有人身意外保险证明以及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的健康证明(包括脑电图、心电图检查),报到时交大会,否则不能参赛。一旦出现重大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组委会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但不承担法律责任,一切治疗费用将由参加单位负责。 五、参赛办法 1.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摔跤竞赛规则》。 2.统一在比赛前一天进行称体重(__月___日下午17点在市体校)。 3.每级别六人以上按单位单败全复活赛制;少于六人按单循环赛制;不足两人可上调一个级别或下调一个级别以及弃权。 4.每场比赛二局,每局净摔__分钟,局间休息30秒。 5.重竞技项目运动员不得兼项比赛。 6.运动员上场比赛必须穿摔跤服、摔跤鞋,不符合要求取消参赛资格。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各组各项分别录取前__名予以奖励,少于__人不安排比赛。__人(含__人)以下减一录取。 七、报名和报到 (一)各单位报名表一式三份于赛前10天(以寄出快件邮戳日期为准)寄到市体育局竞技科,同时报名表电子版发至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报名后不得更改。 (二)各单位必须如实填写报名表每项内容,凡漏填、少填、不用电脑打印报名、逾期报名均按不参赛论。 (三)运动队于赛前1天报到,同时交验身份证。 八、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范围按国家体育总局《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裁判员安排另行通知。

摔跤训练总结

摔跤训练总结 【文章导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还是存在着,因为这种精神早就镶在了人们心中!以下关于摔跤训练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摔跤训练总结 本年度,我校摔跤队通过自己训练的体会,以及本学期带队的实践,我发现“快、先、稳、准、狠”的指导思想,不仅与目前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也完全适合于中小学摔跤运动的训练工作。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主要做到: 一、改变固定的训练模式,达到多样化 固定模式的训练不仅会使运动员失去训练的兴趣,而且易形成固定思维,对新的训练和技能学习带来困难,兴趣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在因素,失去了兴趣也就等于失去了训练的动机。长期固定模式的训练会降低对该项目的兴趣,从而势必会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相反,训练的多样化则会增强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使他们在累、苦中得到快乐,从而调整了他们训练,学习的动机,促

进了训练的效果 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运动员及时准确地对训练状况的反馈和教师及时地对训练 方案,教学教法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运动员及时地对自己的训练情况,技术的掌握情况,身体的疲劳情况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则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做出适宜的调整,适时地增加或减少训练强度,训练量,增加或减少力量练习组数次数,增加或减少休息的时间等。这些具体问题都将会对运动员的训练产生较大的影响,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极点”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训练中要及时处理好反馈与调整的关系,及时地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调整。 三、教师的激励与关爱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运动员的训练产生影响,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希望得到肯定,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训练方法加以指正,在技术的强

摔跤教练的训练总结

摔跤教练的训练总结 【文章导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还是存在着,因为这种精神早就镶在了人们心中!以下关于摔跤训练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摔跤训练总结 本人担任华兴小学摔跤队教练已有一段时间,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了解到了解,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总结,摸索。 自从摔跤队建队以来碰到种种困难,场地的限制、运动员的选材难、家长不怎么支持、学校资金短缺。组建这支摔跤队离不开刘校长的重视,场地没有他狠下心把平时搞演出的大礼堂腾出来、并且器材、垫子和盖单花的钱也不菲,就这样一个像模像样的摔跤馆给搞起来了。然而摔跤馆有了,但是选材却遇到难题,因为比赛的年龄段是在12—15周岁,而我们小学只有六年级能参加比赛,另外,由于学校资金不足,参加比赛时还需要队员支付一部分生活费,校方承担交通费。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这样,好多同学只来训练,不参加比赛。后来通过和家长进行勾通、交

流,部分家长同意了,学生也有了信心。前期工作做好了,作为教练也没有后患之忧了。本人在工作上也积极多了,在摔跤训练中训练好运动员也信心百倍了。校长一再嘱咐我搞好摔跤训练的同时,一定要与每位运动员的家长沟通好,做好思想工作。 摔跤队前期工作的确很艰辛,但是通过本人的认真指导训练和运动员刻苦训练下,我校摔跤队在参加2013年冬季青少年(摔跤)比赛中,取得了多个个人第一,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对教练来讲,就是最大的欣慰和回报。表面上看我校摔跤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但是也看了很多不足之多。比如,这次比赛我们有好几个队员有机会可以赢,最终却输了比赛,这就是缺少比赛经验的原因;还有在比赛中我校运动员出现受伤现象,这也离不开教练员在训练中没有正确地指导运动员怎样做好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以上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求队员每堂训练课必须努力认真,积极开动脑筋,多了解比赛的一些规则和多看摔跤比赛录像,以取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比赛经验。 对于我校新建的摔跤队几次参赛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无影

青少年摔跤运动教学训练的思考

青少年摔跤运动教学训练的思考摔跤运动作为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对于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结合自己从事摔跤运动训练教学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将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任务之一。 摔跤运动作为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在我国的文化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正确引导青少年投身摔跤训练,对于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锻炼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青少年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意志,使青少年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现根据青少年摔跤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从事摔跤运动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浅要的探讨。 一、摔跤运动员的选材 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一个摔跤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良好身体素质,体魄健壮,能吃苦耐劳等基本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敏捷。因此,我在摔跤运动员的选拔过程中,

重视观察队员的反映意识,在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选材条件,注重观察运动员的“摔劲”,关键看运动员的头脑反映意识,观察运动员是否能跟上摔跤运动瞬间动作变化的动作需要,及时准确地判断摔跤对手的动作变化,果断出手,强占“制高点”,力争以“快、准、狠、整”的动作要领完成摔跤运动的全过程,最终得胜。此外我还在选材中尽可能考虑速度反映快,骨骼发育健壮,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较强,耐力较好等因素,合理选拔具有发展前途,品德优良的青少年作为自己的摔跤队员,为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 加强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摔跤运动技术的 关键所在。对队员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包括,速度、耐力、柔韧、反应、灵敏等方面的科学、系统训练是培养运动员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从培养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入手,逐项逐级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意志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是摔跤队员克敌制胜的法宝。在训练中,我首先从培养队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质入手,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意志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摔跤运动在青少年身体发育中的作用,明确摔跤运动在竞技运动中的地位,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五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 RBC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 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 (HCT)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浅析男子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

浅析男子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9T16:41:12.1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2期作者:安晔楠 [导读] 对摔跤运动的力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专项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山东省禹城市教育局普教科251200 摘要:力量训练是摔跤运动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的训练水平,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的基础上,对摔跤运动的力量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专项的特点提出相关的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专项特点 摔跤技术动作的完成是在抗阻力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要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技术是很难的。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也会看到,力量的大小对技术的完成、技术完成的质量、技术的发展提高、技术使用的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肌肉力量在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力量训练作为摔跤系统训练的重要环节,和其他竞技项目相比,摔跤的力量特点有着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想抓好摔跤的力量训练,必须对比赛的用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制定长期计划和训练方法。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1.研究对象:各地市、学院运动队的训练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询有关摔跤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有关资料。(2)观察法,(3)讨论法。 二、分析与讨论 1.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特点。谈到摔跤,人们都想到是一种技术和力量的运动,因此,摔跤运动员的力量大小和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光有好的技术而没有一定的力量是空架子,力量是提高攻防的基础。 摔跤运动员需要的力量素质其特征较为复杂,从参与完成“搂抱”、“转移”、“转体”、“提抱”、“抱摔”、“锁拿”、“反攻”等技术动作的肌肉数量来讲,需要全身90%以上的运动肌肉参与活动。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根据场上形势瞬间做出进攻和防守、控制与反控制的变化,肌肉收缩的形式随时会表现出向心、离心、等长收缩的特点,从力量能力的构成来分析:摔跤运动员需要反映其竞技实力的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突然发力制服对手的快速力量,也许要与对手相互对峙,甚至僵持到比赛最后的力量耐力;从肌肉运动的供能方式分析:在比赛的5分钟里,肌肉能量代谢时常处于有氧与无氧代谢混合交替工作状态之中,由于技术动作结构复杂,关节的运动轨迹有时是直线形式的、有时是弧线形式的、有时是直弧结合,这就要求摔跤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范围,不止限于一维额状面或矢状面的运动,而是多维相面的运动,摔跤运动员所要求的专项力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角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对抗下体现爆发用力以及在无氧代谢状态下发挥极大力量等。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参与完成摔跤技术动作的主要肌肉有哪些,从完成摔跤主要技术动作的工作肌群分析,其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手指、手腕、上臂、前臂、肩带、腰背和腿部肌群的训练上。 2.力量素质及组成。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用力或抗阻力的能力。它由三种因素组成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按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我们在研究力量训练时,按体育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相对力量。最大力量是指排除体重因素、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而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是指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而这几种力量在运动中又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 3.摔跤的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要保证完成主要技术动作所需的肌肉群得到充分的训练,同时,所采用的练习在动作结构及用力方式上要尽可能与摔跤技术相接近,为此我们选择了两种专门的力量训练手段。 (1)对准所需练习的肌肉,只有对准某肌肉群给以阻力,该肌肉群才能增强。根据上述分析参与完成技术动作的主要肌群制定器械训练方法如下:上肢力量:卧推、坐推、直腿拉、杠铃平推、哑铃“飞鸟”等;下肢力量:负重半、全蹲;全身:高翻、弓身起。 (2)训练中我们分析了摔跤技术的结构、发力特点和供能特点,制定了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如下:①用布人做抱腿摔、夹背摔、过胸摔、潜入揣等练习;②用布人做滚桥、反抱大腿、抱提、搭扣颈背摔等。练习次数、重量(布人)要根据运动员的级别和力量的大小安排。为了使力量练习手段的组织做到合理有序,在一次力量课中,通常要将相关的练习手段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一次课的练习内容。 4.摔跤力量训练的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其目的通过一系列练习形式的完成,产生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练习方法的运用则是为了能够保证这些符合刺激得到有效的实施,练习方法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由前面分析我们知道,摔跤运动力量能力的组成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针对不同性质的力量能力训练其训练方法也分别不同,具体点讲就是力量训练是负荷阻力、重复次数、练习组数、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搭配有所不同。 (1)摔跤运动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最大力量是人的神经—肌肉系统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出最高力值的能力。一般以人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标准。一般来讲发展最大力量就是增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待肌肉的体积增大后再进行改善肌肉协调性的练习,从而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方法如下:①负荷阻力:釆用本人的最大负重60-80%之间的阻力,这里指的最大负重是指本人用尽全力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如,卧推时,一个人用尽全力只能推起80公斤的重量,那么,80公斤就是他本人的最大负荷。②重复次数与练习组数:训练时安排4—6项练习,每项练习5—8组,每组重复练习1—3次,这种训练每周不超过两次。③持续时间:为发展肌肉的体积,每个动作的练习速度应放慢一些,一组练习时间30—60秒,这样可保证较多的肌纤维参与活动。④间隙时间:一般为1—3分钟,确定间歇时间长短的原则是要保证上一组练习产生的疲劳基本上得到消除。 (2)摔跤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快速力量是指在最短时间里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快速力量具有力量和速度的综合特征,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 方法:从理论上分析,采用本人最大负重30—50%的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既能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肌肉收缩的输出动率达到最大,在运动实践中也常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快速力量。①负荷阻力:30—50%本人最大负重;②次数、组数:5—10次/组,共做3—5组; ③持续时间:每个练习动作尽可能快的完成,持续时间不宜过长;④间隙时间:3分钟左右,若间隙时间过长,则练习者的兴奋性下降,练

血常规检查报告解读

2、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NEU)是抵抗感染最关键的细胞,所以计算它的绝对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机体抗感染的情况。在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要维持在1000/ul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化疗药物起不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现在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已经帮家长计算出了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化验单上只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已按下列方式计算: 中性粒细胞(NEU)=白细胞数 X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有S,也要一起加上) 例如:血常规化验单报告为:WBC 2.0X109/L,NEU 25%,S5%。 中性粒细胞(NEU)= 2.0 X 30% = 0.6X109/L(即600个/ul)即是我们口头语上说的:中性粒细胞是600个。 接下来有更全面的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 血沉正常值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 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 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约8.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 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 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 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摔跤吧,爸爸简介与评价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影片获得第62届印度电影观众奖 剧情简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最终大女儿们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 影片评价 女性的提升仍然是一个未实现的男性梦想的表现,男教练是真正的英雄,而不是女人。(南非半岛电视台记者、《TheDailyVox》创始人Azad Essa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影片对于女性意识的关注,在“直男癌”问题严重的宝莱坞可谓是另辟蹊径,达到了不俗的社会轰动效应,直接催生出傲人的票房成绩。(网易网、人民网评)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励志喜剧电影,在励志的同时又不乏温情,用一个简单的体育题材,揭开了印度社会的一副壮美油画。由于女权色彩及时效性,激发了更多的女性认真考虑将摔跤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而且该电影的配乐很朴实,使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搜狐网、电影网、闽南网评) 《摔跤吧!爸爸》是属于看了开头基本就能猜到结尾,甚至都能精准预测催泪点会在何时到来的类型片,但演员演技在线、故事细节到位、情感真实动人,再加上这部电影之于印度女性乃至全世界女性的现实意义,它的大爆也并不算意外。在印度的语境中,《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非常女权的电影。父亲的确希望女儿们继承自己的梦想,但要考虑到一个事实:在印度,继承梦想本身是一种特权,只赋予给儿子,女儿只是到时需要出嫁还得花一大笔嫁妆的、“别人家的”人。电影在剧作上用心良苦,安排了一场女儿们在同学婚礼上的觉醒仪式,一场大女儿打败父亲的“弑父”仪式,最终大女儿拿金牌的比赛上,父亲也是缺席的。这一切都表明,女性在这部电影里具有了自主意识。(新浪网评) 精彩影评 印度爸爸的“坏”榜样作者:胧月夜(来自豆瓣) 阿米尔·汗如今在中国可是名符其实的男神,不仅靠颜值,还靠才华圈住了大票 粉丝。被众多大陆观众认识,源于那部笑中带泪的《Three Idiots》。阿米尔·汗 在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几乎让所有观看本片的影迷为之倾倒。《Dangal》是 由阿米尔·汗参演的励志类体育题材电影,根据印度女摔跤手马哈维亚·辛 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传统的叙事结构,商业化的拍摄手法,颠覆性的故事

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摔跤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对手展现自身能力的强弱,要通过自身在技术运用中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耐力等综合素质的发挥去战胜对手,而这些综合素质都要结合本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比赛的需要,去选择适宜本项目的各种训练手段,并加以系统的训练,经过不断严格的要求,达到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摔跤运动员应具备力量素质能力、动作速度的运用能力,专项能力、柔韧性、耐力意志品质、灵活性和协调性素质能力。为了更清晰,现分门别类的将训练的方法归纳和分析: 1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摔跤是两人直接对抗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力量的大小,是竞技能力的大小的重要因素。我们可采取杠铃器械的训练方法。 1.1 杠铃练习方法 高翻、弯举、高拉、卧推、深蹲、硬拉、弓拉、平推、卧拉、两臂捧杠铃蹲起、肩扛杠铃弓身、肩扛杠铃转体、肩扛杠铃跳八扇、杠铃一头沉左右摇涮等等。 以上种种方法,基本上都是发展大肌肉群,结合摔跤项目技术特点的具体要求,应以弯举、卧推、弓拉、杠铃一头沉左右摇涮、深蹲为主要内容,其它的为辅助内容。 1.2 壶铃练习方法 壶铃上举(可坐、可站、可双手齐举、可单手依次上举)壶铃上翻下蹲起同时上举,壶铃左右侧提拉,健身球上推(左右推)壶铃、平衡垫上上举壶铃、凳上壶铃弓身提拉,桥推壶铃等。 以上是训练臂力,腰力和腿力的较好方法,因其重量相对较大,在完成中还需对其方向进行有效的控制,可根据所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或某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提高个人的核心力量。 1.3 哑铃练习方法 哑铃弯举,哑铃平推,哑铃上举、哑铃胸前小绕环,哑铃胸前左右大绕环,哑铃侧平举,哑铃颈后弯举等。 以上方法以发展小肌肉群为目的,训练中因伤不能参加大强度训练采用的手段,但哑铃胸前绕环是增加运动员抢夺把位时臂力的重要方法。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常规报告单分析 一、相关项目 1. RBC、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红细胞压积)、MCH(平均RBC 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RDW(RBC体积分布宽度); 2. WBC、DC(LY、MO、GR)绝对值; 3. PLT、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 板体积) 二、各主要参数的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1.RBC及Hb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上限。一 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60g/L,女性RBC>5.5×1012/L,Hb>150g/L时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①相对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RBC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增多,临床上称为RBC增多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者即真红。 2.RBC及Hb减少: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参考值,通常称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人男性Hb<120g/L,成人女性Hb<110g/L,皆可认为是贫血。临床上还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Hb<90g/L;中度:Hb:90-60g/L;重度:Hb:60-30g/L; 极重度:Hb<30g/L。引起减少原因包括两类:①生理性减少: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15岁以前的儿童;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低,均可导致RBC、Hb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②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第29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9月 Vol. 29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7 ────────── 收稿日期:2007-03-12 作者简介:周波(1974-),男,江苏南京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 116 - 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周 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从摔跤运动专项力量特点出发,对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选择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摔跤;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5-0116-03 1 前言 摔跤是两人徒手在直接接触中较量的运动项目。它的特点是两人徒手在直接接触中的较量,把对方摔倒,并达到迫使其双肩着地的目的。因此,专项力量的大小是运动员在场上技术动作的成功使用和赢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现代摔跤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规则的不断修改,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针对现代摔跤运动在力量对抗上所体现出的特点,从科学和实战的角度出发,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制定,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是训练实践中需要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2 摔跤运动的专项力量特点 良好的一般力量是构成专项力量的基础。一般力量是指人体克服外界力量和阻力的身体能力。而专项力量则同比赛时采用的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运动员在使用各种技术动作时,大约需要全身90%左右的肌肉参与活动。而且随着摔跤比赛时双方重心的不断改变和姿势的不断变化,肌肉的收缩形式也随着产生相应变化。同时,由于摔跤的技术动作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各运动关节的运动轨迹也经常处于多维的运动中。因此,摔跤运动的专项力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2.1 全面性和多元性 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运动员需要随时对抗来自对方的各种阻力,并动用相应的肌群来参与对抗,这就需要运动员的全身各肌群都要具备强大的力量。同时由于运动员在比赛的对抗中主要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进攻和防守、保持自己重心稳定的同时破坏对手重心稳定和平衡的特点,随着场上对抗形势的不断变化,肌肉的收缩形式随时会表现出向心和离心、等长和等张等特点。 2.2 无氧供能状态下发挥出最大力量 摔跤是以无氧代谢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在5~8分钟的比赛时间中运动员的机体主要处于无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的工作状态中,特别是在比赛的前3分钟内,运动员需要尽可能快地动用体内的ATP 和CP 来进行供能,而随着肌蛋白含量的下降,肌肉内血乳酸的不断堆积,“氧债”的出现,运动员需要在肌肉缺氧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对抗,并且继续发挥其最大力量,这也是摔跤运动所体现出的专项力量特点之一。 2.3 对抗相持状态下体现出的瞬间最大爆发力 在摔跤比赛中,往往是通过运动员在相互对抗状态下,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在对方的身体重心被突然破坏失去平衡和使用技术动作出现失误的瞬间突然发力,使用有效的技术动作得分并最终控制对手,在比赛的对抗和相持阶段,运动员的相互抢夺把位,控制与反控制,进攻与防守是一个复杂并且相对较长的过程。而在技术动作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则是一个相对非常短暂的瞬间。 2.4 与其它因素相互补偿 摔跤是一项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技术、战术、心理和意志品质等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竞技对抗项目。而力量素质与其它各素质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偿的关系。运动员强大的力量可以弥补在技术速度方面的欠缺,而运动员在速度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正确的战术也可以弥补运动员在力量方面的劣势。但是作为一名高水平的运动员,应该在以上各个身体和心理素质上都具备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其它身体素质训练应结合专项技术动作特点和战术训练来进行,才能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战斗力和竞技水平。 3 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主要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

我国青少年学习能力失衡严重(日常表现)

我国青少年学习能力失衡严重(日常表现) 据介绍,具有学习效果差,同时伴随着不成熟、注意力散漫、顽皮多动、情绪问题等特点的一类儿童被称为“ 学习障碍儿童”。研究表明,近年来,这类儿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学习能力困难的发生率在中小学中约为20%—30%。在中国,80%的学习障碍学生出现阅读方面困难。在带孩子进行咨询的家长中有97.5%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张雨青认为,调查显示,平均大约一成半的小学生在语言能力、视知觉能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理解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同龄孩子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专家呼吁,全社会要采取措施,提高学能失衡儿童的各项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新闻背景:学习能力失衡的日常行为表

现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翟伟胡涛涛)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九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的专家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习能力失衡往往通过以下日常行为表现出来。一、感觉——动作感觉——动作(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力不足的特征:1、跑步姿势怪异,动作不协调;2、好动,但是运动技巧却不佳;3、走路姿势难看,常常摔跤;4、容易打翻东西,弄脏或损坏衣物、作业本等;5、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辨别困难;6、握笔姿势怪异或错误;7、精力不足,不爱参加集体任何活动;8、写字太小,不易分辨;9、阅读或写字时常会前后颠倒;10、写字像画画一样。二、听觉——语言听觉——语言能力差的特征:1、上课听讲质量差;2、对指令或交代的事情听而不闻;3、说话缺乏组织能力,句型简单逻辑性差;4、写作文感到困难,不知如何组织文字表达。三、视知觉能力不足的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血常规病例分析

从几个例子浅谈血常规的误差分析 例1.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点):患某,呼吸内科,男,发热待查,今日查血常规,PLT 9×109/L,查看仪器见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规,PLT 8.5×109/L,历次医嘱显示昨日已输血小板,并骨穿行细胞学检查。联系临床发现患者并无出血倾向,疑似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低,遂告知临床更换枸橼酸钠(PT管)复查,得PLT 185×109/L。看片要点是重点关注片尾,可见血片的缝隙之间血小板聚集。 例2.冷凝集(严重水浴难以纠正的处理办法,如何判断已经纠正):患某,科别?,诊断?,RBC 1.76×1012/L,HGB 109.8g/L,HCT 0.159,MCV 125fl,水浴后重测,RBC 3.621×1012/L,HGB 112.5g/L,HCT 0.34,MCV 105fl。但遇到严重者水浴半小时以上亦无效,如何处理? 例3.寒冷病(区别于冷凝集):患某,男,27岁,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初诊在急诊科,抽血后立即送检并马上上机发结果,当时WBC 1.46×109/L,PLT 330.6×109/L,次日入院后重抽复查,WBC 335.20×109/L,PLT 1107×109/L,推片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少见,应为减低。考虑到初诊是急诊送检,标本温度尚可,因此将标本经水浴30min后立即上机,结果WBC 1.79×109/L,PLT 10.2×109/L。此结果较为可靠。如何解释此病例? 例4.HCT与HGB不一致(如何向临床解释):患某,男,血液内科,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血常规WBC 423.5×109/L,RBC 1.9×1012/L,HGB 49g/L,HCT 0.31,MCV 159fl。临床来电,疑问HGB与HCT为何不一致,血色素那么低,而压积仅稍低?解释这个问题,要理解这几个指标中哪些是实测,哪些是换算。 写在前面:请抱着怀疑的精神,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以下内容,鉴于水平有限,个中说法如有不妥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论著,同时亦欢迎与本人展开交流。文中述及的主要是误差分析,即假性增高或减低,实际工作中,应注重联系病人的临床特点,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力争发一份准确的报告。 我们先从一张血常规化验单的各项指标说起,谈谈各项指标之间的影响因素。WBC、RBC、PLT的计数是基于库尔特原理进行的,细胞通过计数池时因存在电阻而产生电压,电压高低表现为脉冲大小,反映了细胞大小,其脉冲数则反映细胞数。 (1)在WBC通道发生了什么?在进行血细胞测定前,全血标本必须用稀释液在仪器的外部或内部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一般用1:251的稀释倍数来测量白细胞。在白细胞通道,为了使红细胞全部破裂,再加入一定量的溶血剂(lyse)使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仅留下红细胞膜微小的残余部分。体积>35fl颗粒产生的脉冲归为白细胞计数。此时该通道中存在有白细胞、血小板,因血小板体积比白细胞小得多,故而可以区分。因此,红细胞、血小板在某些情况下能影响WBC。①如严重贫血的病人,骨髓造血系统活跃,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即有核红,溶血剂破坏后仍存在核,因而使WBC偏高,严格来说应予以修正。若镜检100个WBC,见10个有核红,则WBC修正值应为(100/110)×WBC 计数值。②又如红细胞对溶血剂抵抗,见于肝功能受损者(肝硬化、肝癌等)、异常血红蛋白病(地贫等)。③血小板聚集,大型血小板。我们知道,红细胞碎片能影响PLT,使之假性增高,那反过来血小板聚集,巨血小板是否亦影响RBC呢?其实,主要是影响WBC,后面会阐述原因。④寒冷蛋白的沉淀,即例3出现的WBC假性增高的原因,亦在后面阐述。 ⑤前面都是使WBC增高的影响因素,同时亦存在假性减低的因素,如白细胞聚集,可发生于寒冷凝集,抗凝剂相关聚集。较少见,我们在工作中尚未遇到,或因水平有限而忽视。

国际式摔跤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国际式摔跤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 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奥运会前八名。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亚洲锦标赛、亚运会前六名; (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四名; (三)国际摔跤联合会批准的国际A级赛前四名; (四)世界青年锦标赛前六名; (五)全国运动会前八名; (六)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前四名; (七)全国城市运动会决赛、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一名。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运动会第九至十八名; (二)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第五至八名; (三)全国城市运动会决赛、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二至四名。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城市运动会决赛、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五至八名;(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锦标赛前四名。

五、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锦标赛第五至八名;(二)获得市(地、州、盟)体育局主办的锦标赛第一至第五名。 注:上述比赛均须有同级别八人以上参加,方可授予等级称号。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全国体育大会前三名; (二)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第一名; (三)全国农运会、全国民运会决赛第一名; (四)全国大学生比赛第一名; (五)全国俱乐部比赛第一名。 二、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体育大会第四至八名; (二)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第二至六名; (三)全国青年锦标赛前二名; (四)全国农运会、全国民运会决赛第二至三名;(五)全国大学生比赛第二至三名; (六)全国俱乐部比赛第二至三名。 三、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三至五名;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锦标赛前二名;(三)全国大学生比赛第四、五名; (四)全国俱乐部比赛第四、五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