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步行试验与心脏彩超评价养心通脉饮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导致全身各器官血液供应不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有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是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和患者功能状态的常用方法。
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50名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
他们均接受过基本的标准药物治疗,但未接受过综合护理干预。
2.研究设计采用单组前后设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先进行6MWT测量,然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4周后再次进行6MWT测量。
3.数据收集使用标准化的6MWT测量程序,记录患者两次6MWT的步行距离、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相关信息。
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他们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断剂等。
2.营养指导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结构指导,控制钠盐摄入,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
3.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康复锻炼。
4.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情绪波动。
5.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包括疾病的认识、自我管理技能等内容。
三、研究结果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6MWT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平均增加了50米。
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也呈现了良好的变化,证明其心功能和体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一般症状如气促、乏力等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心理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得到了缓解。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MWT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采取了多种干预手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6min步行试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效果

行距离 ,3 0m者 6例 ,0 <0 30m~ 0 1者 2 ,0 一 5 4 01 1 O例 4 0m 4 0m者
1例。 O
1 入 选标准 . 2
根 据 患 者 E常 生 活 活 动 情 况 进 行 选 择 , t
N HA分级在 Ⅱ一Ⅲ级 ,心脏 超声 测 L E Y V F值在 1%~ 5 5 4 %之
剂) 。
【 关键词 】6mi n步行试验
治 疗
评价
慢性心 力衰竭
常规
6rn步 行 试 验 (- n tw lig e ,MWT 是 一 种安 全 、 i a 6 mi e a n s 6 u k tt )
3 6例患 者均行祛 除诱 因及 l 2周 的常规
简便 、 易行 , 日常生活接 近的具有 重复性 、 与 可靠性的评价心功 能的方法 , 已被众多医师所接受 , 渐在 临床 中应用【 逐 l J 。本文 旨 在探讨 6 MWT在基层 医院用 于评 价慢性心力衰竭 的常规 治疗
国烧伤创疡杂志 ,0 7 1 ( )3 3 34 20 ,94 : — 0 . 0 【] 胡 勇平 . 润烧伤膏治疗不 同年 龄烧 伤创面 的疗效 观察『. 4 湿 J 中国烧 ]
伤创疡杂志 ,0 0 2 ( )10 1 5 2 1 ,2 3 :8 — 8 . ( 收稿 日期 :0 0 1— 1 2 1— 0 1 )
效果 。
1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 地高辛 、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 、 血 利尿剂 、 B受体 阻滞 1 疗效判定 . 5 显效 : 功能改善 2级 ; 心 有效 : 心功能改
善 1 ; 效 : 功能无改善 ; 化 : 力衰竭症状加重 , 级 无 心 恶 心 如端 坐
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判定标准

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判定标准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方法。
其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1. 如果6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表明患者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2. 如果6分钟步行距离在150~425米,表明患者为中度心功能不全。
3. 如果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425米,属于轻度心功能不全。
此外,这个测试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通常说明治疗方案有效。
如果距离明显缩小或减少,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时,患者应在清晨或午后进行测试前可少许进食,并穿着舒适、适合行走的鞋。
同时,应避免在测试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活动。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胸痛、不能耐受的喘憋、下肢痉挛、步态不稳、大汗、面色苍白等情况,应考虑中止试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疗效判定。
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功能)

6分钟步行试验
姓名:年龄:性别:
门诊/住院号:科室:
6分钟内步行距离<150m 轻度心衰
6分钟内步行距离150m~425m 中度心衰
6分钟内步行距离426m~550m 重度心衰
具有方法简便、易行、价廉、安全,且能客观反应患者日常实际活动量等特点,临床还成为评估COPD患者运动能力,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工具.6MWT的适应性主要是由于接近于患者日常活动,容易被接受,对于病情更具说服力,而且对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因此,6MWT 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的一种方法而日益受到重视.
方法简单易行: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 30。
5 米( 100 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
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
在旁监测的人员每 2 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
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 6 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
6分钟步行试验绝对禁忌:(1)不稳定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1)静息状态心率大于120次/分;(2)高血压大于180/100mmHg;(3)平时需要持续吸氧者。
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开题报告

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起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全身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严重负担。
传统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良反应。
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芪苈强心胶囊是中国传统草药组方,具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改善心肌代谢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证实了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和病死率。
但是,目前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治疗机制尚未得到系统评价。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为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以下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①左室射血分数≤40%;②近3个月存在心力衰竭症状,并已稳定用药;③年龄在18-80岁之间;④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3. 研究指标主要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的行走距离和心率变化。
次要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最大呼吸量等)、临床症状分级评价(如心功能分级、疲劳感、呼吸困难感等)、生活质量评价问卷(如SF-36问卷等)、不良反应记录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和P值,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卡方检验对不同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评价出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气促、心悸和体力下降。
为了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使用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来检查患者的步行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6MWT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经历不断的病情恶化和复发,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产生负面影响。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治疗非常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旨在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再发风险。
在6MWT中,患者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远地走动,以评估其步行能力和运动耐受性。
通过观察患者在6MWT前后的步行距离、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病情变化。
在进行6MW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应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
运动康复是提高患者运动耐受性和心肺功能的关键措施,通过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整体体力。
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也是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不良和抑郁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这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其对6MWT 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和运动耐受性会得到显著改善。
步行距离、心率恢复时间和运动后乳酸水平等生理指标均得到改善,同时患者的自我感觉和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综合护理干预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降低再发风险。
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张霞

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张霞发布时间:2023-07-05T13:41:29.44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张霞[导读] 目的对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从我院心内科患者中选取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且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112例。
根据时间分为,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的52例患者在护理中额外加入六分钟步行训练。
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六分钟行走距离、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能够起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高坪区第五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对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从我院心内科患者中选取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且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112例。
根据时间分为,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的52例患者在护理中额外加入六分钟步行训练。
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六分钟行走距离、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分钟步行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能够起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关键词:六分钟步行训练;慢性心衰;护理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本身心脏结构或由功能性疾病而导致了正常心肌收缩力的减弱,从而使心脏射血能力减弱,输出的循环血量降低,其在临床上常表现出的症状一般与体循环、肺循环淤堵或心脏排除血量降低相关,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
慢性心衰的病人常常因为心脏功能差,较少或无法承担日常的生命活动,而是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缺乏日常的锻炼[2]。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是一种既可以评价重度心肺疾病患者行动状态,又可以对治疗进行一定干预的重点临床测试观察指标[3]。
强心通脉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强心通脉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宫丽鸿;张艳【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Qiangxintongmai Granul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2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Qiangxintongmai Granules. Indices in 2 groups were observ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uch as the heart failure score(Lee 's ),the cardiac function EF determination, the 6 minute walk test and the TCM symptoms score changes. 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heart failure,the heart function test, the scoring a 6 minutes walking test and the effect of TCM symptom scor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hision: Qiangxintortgmai Granules can obviously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目的观察中医药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颗粒.观察治疗前后心衰积分(采用lee氏)、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试验及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衰积分、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试验、中医证候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强心通脉颗粒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05【总页数】2页(P691,748)【关键词】强心通脉颗粒;慢性心衰;气虚血瘀水停【作者】宫丽鸿;张艳【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心排血量减少,并导致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病理综合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分钟步行试验与心脏彩超评价养心通脉饮治疗慢性心衰
的临床观察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中心卫生院江西吉安331509)【摘要】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2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饮。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按照chf指南规定,对每个患者采用规范的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肌缺血。
具体药物包括以下几类①利尿剂:速尿片;②扩血管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片;③acei制剂:培哚普利;④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2.2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脉饮(由红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玉竹、丹参、赤芍、木香、炙甘草等组成的免煎制剂(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一剂,分二次冲服,疗程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3.1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分级评估。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关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有效:症状、体征好转,心功能进步1个级别;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心功能进步不足1个级别,或病情恶化。
3.2 左室射
血分数(lvef) 于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 ie 33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s5-1探头)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3.3 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进行6-mwt,记录步行距离。
6-mwt按照bittner [3,4]等报道的方法进行,选择病区内环境安静的30m长走廊,嘱受试者尽力行走6min,若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及不能耐受则中止试验。
步行前后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生产的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全部患者走完6分钟,5例患者在实验过程中休息20—50s,8例患者运动后有胸闷,呼吸急促,疲劳,休息后缓解。
实验过程中监测心电图,未见终止实验的恶性心律失常。
3.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土标准差形式。
4 治疗结果4.1 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7.5%,对照组为7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2 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
2组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表2
2组病人治疗后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变化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组相比△<0.055讨论近10余年来,我国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呈加速上升趋势,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对慢性心衰的疗效评价除了心功能评级及lvef等指标外还应引入反映患者运动耐量的指标。
许多研究[5]表明,6mwt的步行距离与运动峰耗氧量密切相关,可预测和提供与运动峰耗氧量相似的预后信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运动耐量试验可代替运动峰耗氧量。
bitter等[3]通过研究指出,6mwt是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率和住院率的强大且独立的预测因素,其评估价值超过了lvef和nyha分级等传统的预测指标。
已成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工具。
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潜在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了相当的进展。
中医并无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归属于中医的“心衰病”、心悸、“水肿”、“喘证”、“胸痹”等范畴,关于心衰的病因病机,李锡光教授认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渐衰,加之广西地处岭南,气候湿热,病机多以气虚、气阴两虚居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标实, 血瘀水停为标、心脉阻滞为其主要病机。
研究表明[6],辨证为心气虚的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无心气虚者,而补心气可以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养心通脉饮”
是全国名老中医李锡光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经临床证实有改善心衰作用。
方中红参大补元气,黃芪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共为主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
属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峰充盈率,使左
心室构型改善[7],麦冬、玉竹、五味子滋阴润肺、宁心安神;丹参活血袪瘀,养血安神;赤芍清热凉血,袪瘀止痛,全方功能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本研究观察到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而l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证实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确实、可信的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2002:79-85[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3]何新兵,李忠业,杨清华等.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衰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7):932.956[4]周丽,黄立武,刘雪玲.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7(12): 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