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材个体特性与炮制方法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特征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则是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药材所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首先,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例如,地黄经过蒸制后,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会发生分解和转化,生成具有滋阴补血作用更强的熟地。

又如,何首乌生用具有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而经过黑豆汁拌蒸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而调整其药性和药效,是炮制工艺的重要作用之一。

炮制还能够降低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川乌、草乌中的乌头碱,若直接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过长时间的水浸、加热等炮制方法,可以使毒性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降低药材的毒性。

例如,川乌经过煮制后,乌头碱的含量显著降低,毒性减小,而其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效得以保留。

此外,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比如,延胡索生用止痛效果不明显,经过醋制后,其生物碱成分与醋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提高了有效成分在煎液中的溶出率,从而增强了止痛的效果。

再如,杜仲生用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经过盐制后,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炮制也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药材的作用趋向和适用范围。

例如,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火,经过酒制后,可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黄柏苦寒,主入下焦,盐制后则增强入肾泻火的作用。

在炮制工艺中,净制是最基本的环节。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是中医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

中药饮片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导致药性和药效的差异。

对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药炮制方法中,不同的炮制方式会对药材的活性成分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改变,影响药品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

炮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着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炮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以及药材的性质和配伍关系来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炮制方法,以获取最佳的疗效。

对炮制方法的研究可以为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1.2 研究意义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药剂形式,其制备过程中的炮制方法对于药效和药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中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研究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炮制方法对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作用。

研究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提升中药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正文2.1 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是中药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效效果,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

炮制方法的不同会导致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

有些炮制方法可以增加某些成分的含量,从而增强药效;而有些炮制方法则可能导致某些成分的损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标签:中药炮制;中药药性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与辨证施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原》中指出:”凡药必须雷公炮炙入药。

”由此可见对中药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炮制。

对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提高药物的疗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具有一定的“偏性”,通过加工炮制,也就是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不至“大过”或“不及”。

克服药物的偏性而达到“适中”,利于发挥药物疗效。

现浅谈以下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1 炮制对中药“四气”的影响“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性使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

寒与凉;热与温性质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又所差别。

寒凉属阴,寒性、凉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属阳,温性、热性的药物大多具有祛寒、温中、助阳的作用。

根据病情对药物的需要四气经炮制可以转化:寒性可以变成温性,温性可以变成平性,而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生地性寒凉血,经制成熟地后,其性偏温,则用于补血,又如黄连大寒,主入血分,可泻心经火邪,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减低了大寒之性并增入气分,和胃止呕,多用于肺热呕吐症。

2 炮制对“五味”的影响“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辛、甘属阳,酸、苦属阴。

辛:一般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甘:一般具有补益、和中、缓急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酸:一般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

苦:一般具有泄降、燥湿等作用。

咸:一般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作用。

不同的味道,其作用也迥异。

中药的五味经过加工炮制可以发生变化,而功用主治也随之转化。

例如:麻黄味辛,能发汗解表,经蜜炙后味辛甘,善于利肺平喘。

扁豆味甘,能健脾化湿,炒焦后其味甘微苦涩,善于和脾止泄。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中药炮制产生的年代较为久远,是我国前人的智慧结晶,总结了我国历代医学家临床用药和制药的实践经验,因此,是中国医药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篇一【关键词】中药炮制;解毒机理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

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探索,证明中药炮制能消除或降低部分中药的毒性,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系数,扩大中药资源。

中药炮制解毒机理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研究课题之一,现笔者就中药炮制解毒的一些机理试行分析。

1 加热解毒加热需要火,而“火”与中药炮制关系密切,如煮、蒸、炒、焙、炙、炮、煅、炼等炮制方法都与火有关,绝大部分中药都需经“火”炮制。

现代科学证明,加热能使中药所含的某些毒性成分解破坏、凝固变性、升华散失或部分减少,以达到解毒的作用。

1.1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分解破坏中医认为马钱子有大毒,临床服用前必须炮制,以减少有毒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经过高温砂炒后,士的宁部分分解破坏,砂烫后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降为1.85%左右,毒性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1]。

干漆含干漆酚50-60%,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不能生用,焖煅后,干漆酚约减少70%,毒性、刺激性显著降低[2]。

川楝子生用有毒,炒制后毒性蛋白被分解破坏,降低了毒性。

1.2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蜈蚣的毒液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蚁酸、脂肪油及胆固醇等,其中蚁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小蜈蚣咬伤可产生局部刺痛及红肿,大蜈蚣咬伤可引起局部坏死、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发生昏迷及过敏性休克[3]。

加热可使其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所以蜈蚣使用前都要用烘焙法加工炮制,以降低毒性。

白扁豆含有一种植物蛋白质(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素),对人体有害,炒制或炼制后,该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达到降低毒性效果。

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产应用

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产应用

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产应用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应用。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和中药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产应用。

一、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中药材主要由植物和动物两种生物体组成。

植物中药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适应多种环境和气候条件,可在不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和适应。

其中,野生中草药生长在自然环境中,较难种植和管理,但其产生的药物成分更为纯正。

种植中草药时,通过优良的品种选择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中药材。

动物中药材是指采用动物部分或全身的药材,其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强的专性和个体复杂性。

因此,对于动物中药材,采集与质量控制具有很高的要求,并需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饲养和处理,保障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二、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材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难点,因为中药材的药效与其生长、收获、制备等多方面的环节有很大关系。

因此,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十分必要。

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种检测方法。

物理学方法包括浸出率、粗纤维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等;化学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生物学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控制中药材的质量,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三、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是保证中药材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中药材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地力维护、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灌溉、采收等方面。

地力维护是指通过施肥和修复土地的结构,保持良好的土壤肥力,使中药材生长健康。

其中施肥是关键的一环节,必须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

同时,地力维护还需要注意土壤水分管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节。

病虫害防治是指通过防止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中药材在种植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侵害。

中医中药和中药炮制的关系

中医中药和中药炮制的关系

中医中药和中药炮制的关系中医中药和中药炮制的关系一、引言中医中药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传统医药资源。

其中,中药炮制是中医中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药炮制是指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将中药从原材料转变为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形态。

中药的炮制过程主要包括烘干、炒制、蒸制、煅制等步骤,这些步骤不仅能够改变中药的性能特点,还能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中药和中药炮制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中药领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二、中医中药的特点中医中药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综合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调整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中,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中药本身是天然药物。

相比于西药,中药多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矿物和动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2. 中药的药理作用复杂多样。

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并且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协同作用,能够综合调节多个生物通路和靶点。

3. 中药具有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药治疗则是通过整体调节,使人体恢复平衡。

三、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中药的炮制是中药材从采集到最终使用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能得到改善和提升。

中药炮制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中药的稳定性。

中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降低中药的挥发性和易氧化性,延长其保质期和使用时间。

2. 改善中药的药效。

中药炮制过程中,常常会使中药发生化学变化,使中药的药效更加独特和突出。

3. 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有些中药在原材料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副作用,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弱或消除这些毒副作用。

四、中药炮制的常见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

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包括烘干、炒制、蒸制和煅制等。

1. 烘干。

烘干是最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炮制

熟地--滋补精血
饴糖--缓急止痛 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滑脱之证(体虚多 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
乌梅--敛肺止咳
五倍子--涩肠止泻 山茱萸--涩精止遗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 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止带,乌贼 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对应关系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表证、气滞 证、淤血证
如:苏叶--发散风寒 木香--行气除胀 川芎--活血化瘀
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 “辛”,亦称辛香之气。芳香药除有能散、 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 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 作用。用于虚证、痛证、和中 如:人参--大补元气
苦能坚阴,指“泻火存阴”。而泻火与存阴乃属因果关系,故“存阴” 是间接作用,“泻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坚阴与苦能清泄直接 相关
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用于阴虚火旺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便秘、 瘰疬、瘿瘤、痰核等 如:芒硝--泻下通便 海藻、牡蛎--消散瘿瘤 鳖甲--软坚消癥
②如苦杏仁
③如桑螵蛸
6、便于调剂和制剂;
粉碎处理、切成饮片、
7、 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 (一)液体辅料:酒 醋 蜂蜜 黑豆汁 甘草汁 米泔水 1.酒: 有黄酒、白酒之分。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 势,矫味矫臭。 主要成分乙醇是良好的溶酶,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 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炙药多用黄酒,浸药多 用白酒。 食盐水 生姜汁 胆汁

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以后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随着这些化学变化而改变的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物的自身特点,进行一般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药炮制的目的和具体炮制方法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炮制;目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的修制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

1 中药炮制的目的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

在炮制某一具体要务实,有往往有几方面的目的。

总的来说,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例如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

1.2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蜜炙百部、紫苑,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姜汁炙可以加强止呕作用,如姜川连、姜竹茹;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息风止痉作用。

1.3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1.4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诸如地黄、芦根、石斛等许多鲜品药材的疗效,较之干品更佳,然而,由于产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多种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需要干燥处理,才可以贮存、运输。

1.5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2 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7月
此应 加强 对剧毒 中草 药 的监 测 , 不符 合 《 典 》 药 或相 关 规定 的 药材 禁止 使用 , 以确保 用 药 的安全 性 。 2 中药调 剂 中应注 意 的问题 2 . 1做好 中药 处方 的审查 :药 房 人员 调 配 药剂 时 首要 注 意处 方 的 审查 , 如果处方 出错 , 极易导致药物调配 出错四 因此若发现有 以 , 下情 况应 立 即向 医生 反应 : 处 方 前 记 书写 不 全 , 要是 年龄 书 ① 主 写 笼统 , 年龄 是药 剂 师 核对 药 物 剂 量 的主 要 依 据 , 此 书写 务 而 因 必要 准确 。 字迹 潦草 , 易准 确分 辨药 名 , 成字 体相 近 的药 ② 不 易造 物相混用 , 轻则影响药效 , 重则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③药名书写不 规范 【包 括 写 成俗 名 、 写 , 出现 错 别 字 , 重影 响 用 药 安全 , 句 , 缩 或 严 易引 发 医药 、 患及 医患 之 间的矛 盾 、 药 纠纷 。 ④脚 注 被省 略 对 于 , 药物 调配 和煎煮 有特 殊要 求 时应 标 注在 药 名 的右 上方 , 以明确 用 法, 若是忽略, 不仅影响药效 , 还易引发安全隐患。⑤药味过多或 重复 , 味 过 多 , 先 应检 查 有 无重 复 , 药 首 多不 表 示疗 效 更 好 , 而 反 易削 减疗 效 , 同时增 加药 物 的反 作用 。⑥ 省 略 计量 单位 或 剂量 超 出常用值 , 单位统一用“ , 克”不能省略 , 也不用其他传统 的表示
4 1
院应有专门的复核药剂师, 认真核对处方及配药。发药的过程是 确保用药有效安全性的又一关键 , 药剂师应向患者详细、 清楚 的 交代所配药品的具体情况 , 包括每味药的名称、 药性及用法等 , 煎 煮 药材 的 顺序 和 注 意点 要 特 别 交代 。首先 药 材 煎 煮前 要充 分 浸 泡,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 其次应特别讲述该先煎 、 后下、 包煎、 另煎、 烊化或冲服的药材 , 另外水量的掌握也应重点讲述 , 如滋补 药 宜多加水 , 而解表药应少加水 , 必要时可为患者书写操作过程 及 注 意点 , 操 作及 确保 用 药安 全 。 以便 综上 所 述 , 好 中 草药 的管 理和 调 剂 , 能 确保 中草药 发 挥 做 既 最佳 疗效 , 能进 一步 提 升 中药 及 中医 在 医学界 的地 位 。中草 药 还 管理 首 要 注重 其 购存 , 是 特 殊 药 物 , 特别 中药 调 剂 的关 键处 方 的 审查 和 调 配 的规 范性 , 另外 还 应 做 好 复核 和发 药 工作 , 这样 必 能 使 中草药 更好 地服 务 于临 床 。
2 . 范 中药 处方 的调 配 : 2规 中药 处 方 的调 配 规 范化 即是 用药 安 , 全的前提 , 也是疗效的保证。首先分剂量, 原则是等量递减 、 逐剂 复戥 , 量 时使 用 克戥 退 称结 合 目测 不能 以手 代之 , 次一 些 称 , 其 药材需要先煎 , 如贝壳类、 矿石类等 ; 后下, 如含挥发性成分或久 煎 易破 坏有 效成 分 的 药材 ; 煎 , 含 有 绒 毛或 黏 液 质 较 多 的药 包 如 材 、 粉及 细粉 类 表 面 积 较 大 的 药 材 ; 煎 , 常贵 重 药 材 宜 另 花 另 通 煎, 以确保其有效成分被更好 的利用 ; 烊化 , 如胶类药 , 煎煮时易 熬焦 , 易粘附于锅底及药渣 , 因此易单独烊化 ; 冲服, 如入水 即化 的药 材 , 硝等 , 宜 煎煮 的药 材 , 丸 等 , 溶 于 水 的贵 重 药 物 芒 不 雷 难 等 , 可研 末 冲服 。这些 药材 调 配 时应 先单 包 , 标注 用 法 , 与 均 并 再 其他药材同包 , 以确保煎煮后的药效充分发挥。 2 _ 3严格 执行 药剂 复核 和发 药 : 调剂 过 程 中 , 中药 复核是 不 容忽 略 的 环节 【, 核 的 内容 包 括处 方 的 内容 及调 配 药 材 的 剂量 、 法 l复 q 用 等 。此法 可 以进 一步 确保 配 药 的准 确性 及 用药 的安全 性 , 因此 医 院 学报 ,08 1( )8. 20 ,0 2 :0 [王军. 4 ] 中药 贮存 经 验 点 滴 【. 国 医院 药 学杂 志 ,0 82 ( ) J中 】 20 ,82 :
【 7 ]左志燕.门诊 中药处方的调 查分析及建议 叨.药物与临床 84 5 5
【] 雷 . 8张 浅论 中 药 处 方调 配 中的 问题 [. 明 中 医 ,0 I2 ( ) J光 ] 2 1 ,6 3 :
1 5 6.
【1J 5:晓梅 . 门诊 处方 分析【 .  ̄ 、 医院 J 中国实 用 医药 ,094 2 :5 . 1 20 ,( )29 【 刘建 荣 . 品 名 称 的使 用 与 管 理 【. 国误 诊 学 杂 志 ,0 33 6 ] 药 J中 ] 20 ,
( 0 :2 . 3 )4 8
参考 文献
【 刘炳周. 1 】 零库存 管理后 中药饮 片的购存与养护【. J 中国中医药, ]
201 5: 4 0, 1 8.
法, 若发现药物剂量超常用值时 , 应认真核对 , 及时反应。⑦出现 【 张书燕. 2 ] 中药饮 片购存销情 况分析【 . J 齐鲁 药事 ,07 2 ( ) 】 20 ,6 8 : 0— 0 配伍禁忌 , 处方应按照“ 、 佐 、 的原则配伍 , 君 臣、 使” 若出现配伍禁 5 5 5 6. 忌 , 仅难 以达 到预 期疗 效 , 不 还会 引发 安全 隐 患 。 【 张立明. 3 】 大型中医院药剂科的中草药网络化管理【. J湖北中医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