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合集下载

六味地黄丸(汤)拆方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汤)拆方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汤)拆方研究进展王颖颖;郭凯波【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4页(P349-352)【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拆方研究;综述【作者】王颖颖;郭凯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方剂的疗效之所以优于单味药,是由于配伍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正如清·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所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因此,配伍理论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药经典验方,始出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去辛温之桂枝、附子,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

“三补三泻”的配伍理论被历代多数医家奉为经典,现代拆方研究也多从此进行。

关于六味地黄丸(汤)的组成与用量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中记载,分别为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

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补阴精。

臣以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双补脾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

君臣相佐,补肝脾肾,即所谓“三阴并补”。

但熟地黄用量独重,而以滋补肾之阴精为主。

凡补肾精之法,必当泻其“浊”,方可存其清,而使阴精得补。

且肾为水火之宅,肾虚则水泛,阴虚而火动。

故佐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配山药补脾而助健运。

此三药合用,即所谓“三泻”,泻湿浊而降相火。

全方六药合用,补泻兼施,泻浊有利于生精,降火有利于养阴,诸药滋补肾之阴精而降相火。

2.1 泌尿、生殖系统及遗传肾藏精,主生殖之精,开窍于二阴,因此六味地黄丸(汤)在泌尿、生殖以及遗传方面有独特的影响。

六味地黄丸质量状况的抽样实验调查的开题报告

六味地黄丸质量状况的抽样实验调查的开题报告

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六味地黄丸质量状况的抽样实验调查选题类型课题来源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姓名年级09级学号研究课题的目的:1.了解五个厂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状况2.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丹皮酚的含量3.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丹皮酚的溶出度4.测定丸剂的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5.分析五个厂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状况6.分析造成五个厂家六味地黄丸质量差异的原因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它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

因由六位中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再加山茱萸(制)、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五味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现在已经成为中成药中运用最频繁的药,年轻人追求补肾会选用它,中年男性人更是把它当作补肾壮阳的保健品长年服用,甚至于现在很多女性认为它有美容养颜的作用也是大量使用,,而且价格便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为人们所熟知而常用的中成药。

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1]。

还有一些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对治疗汤料减少血糖有效率高[2],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的减少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3] ,慢性咽炎患者服用后声音嘶哑、语声低沉不扬症状基本消失[4] ,对治疗黄褐斑(属肾阴虚者)有效率达95%[5] ,更有主治慢性肾炎、高血压、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更年期综合症以及肾阴不足之效[6]。

拥有如此多的功效能为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六味地黄丸的市场一路走强,产销量一路飙升。

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及广大农村,从发达的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各种品牌的六味地黄丸在全国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全国生产该品种的厂家有100多家[7] , 越是如此深受人们欢迎的产品我们就越是要保证它的质量,要让产家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

它的制法主要是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来制的为了让大家能用到真实品质,服用到更加优质的六味地黄丸,为了给大家带来跟多的利益,本文通过对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进行比较来阐述六味地黄丸的差异问题,反应厂家对该药品的质量标准的控制[8],真实的呈现药品的质量,进而探究提高它的质量的措施,更好的完善药品标准,指导企业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况六味地黄丸系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通补开合、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方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 由张仲景金匮肾气丸中所载八味减去桂、附而成, 根据补泻同时进行的原则,配伍上三补三泻,以补为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功效,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报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1]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应用。

本文就近年来的关于六味地黄制剂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研究作一综述。

1药理研究进展1.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六味地黄制剂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表现在:(1)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姜延良等[2]报道,经亚硝酸胺诱瘤小鼠,使用六味地黄丸能够促进骨髓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刘叙义等[3]报道,六味地黄方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并有提高体液免疫作用。

郑家驹等[4]证明,六味地黄汤能明显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环形成,抑制白细胞游走及促进脾细胞抗体生成反应,提示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母安雄等[5]以水提醇沉淀法制备六味地黄丸药液,处理乳牛外周血和吞噬细胞,然后测试六味地黄丸对乳牛多行核白细胞(PMNLS)的杀菌功能和超氧基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能显著促进外周血及乳中多行核白细胞的杀菌能力,显著提高血液和乳中吞噬细胞超氧基的释放水平;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六味地黄丸对多行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起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杨胜等[6]报道六味地黄汤的活性部位3A对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与调节T、B细胞的比例或改善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2)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贾泰元[7]将鼠巨噬细胞J744细胞株与六味地黄丸水提液一起培养,发现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增强。

(3)增强诱生干扰素作用。

石晓宏等[8]报道,六味地黄丸对新城鸡瘟病毒(NDV)诱生人扁桃体细胞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同时也能直接促进扁桃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并初步证明其性质的A2干扰素,认为该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干扰素诱生或协同增强诱生有关。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以上三个方面为六味地黄丸的经典方剂提供了基础的概述,它们可以在PPT中用来作为 主要内容,让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方剂的发展历程、应用特点和治疗效果等。为了让内 容更具可读性和专业性,在描述时可以使用相关的中医术语和专业词汇。
六味地黄丸的历史背景
中医经典文献中的记载
Records in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2023/5/19
目录
01 02 03
六味地黄丸的起源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经典名方,起源于明代,最初由明代医学巨匠张景岳所著的著名医书《金匮要略》中记载。 根据古籍记载和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补血的功效,广泛应用于肾虚所致的不同病症,例 如遗精、早泄、肾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乏力等。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六味地黄丸不断经历了临床应用与理 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方剂之一。
药理学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种种疾病,如肾亏引发的头晕、腰膝酸软、阳痿早泄 等等。同时,六味地黄丸还可用于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 的指导,也促进了六味地黄丸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药理学研究是近现代六味地黄丸的重要发展途径之一。通过深入的药理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六味地黄丸的 药效、药理机制和应用范围,为其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有山药、杜仲、熟地、枸杞子、丹皮和龟板。其中,山药能够滋阴养胃、益气生津;杜仲 有助于补肝肾、强筋骨;熟地则具有益精补血、滋阴清热的作用;枸杞子可以明目、补肾;丹皮能够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龟板则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发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具有多种功效。首先,它能够滋阴补肾,具有明显的补肾功效,特别适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头 晕耳鸣等症状。其次,它能够益精填髓,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六味 地黄丸还能够明目、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选择,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

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

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六味地黄丸实验报告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精、山药、山茱萸、杜仲、牡丹皮和花粉等六种药材组成。

它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

为了验证六味地黄丸的药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批实验对象,他们都是中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肾阴虚症状。

我们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六味地黄丸,另一组服用安慰剂。

实验持续了一个月,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在实验期间,我们对实验对象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我们发现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实验组在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他们的腰膝酸软感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相比之下,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一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六味地黄丸的药效,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

我们测定了实验对象的肾功能指标、血液指标和尿液指标,并与实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实验组在肾功能方面有所改善,血液指标也呈现出正常化的趋势。

这些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六味地黄丸的药效。

除了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体外实验,以进一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我们使用了一些细胞和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细胞的影响和动物的生理指标变化,来探究其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可以促进肾脏细胞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肾阴虚症状。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一定的滋阴补肾功效,可以有效治疗肾阴虚引起的症状。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六味地黄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肾阳虚症状的患者可能无效甚至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虽然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现代医学中,它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1)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1)

步伐的加快及中药制药企业规模化的发展,原料药材的生产及供应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实际情况是,中药材生产及供应的混乱与中药材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这次非典疫情中,此情表现得十分突出。

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某些中药材资源枯竭,得不到满足,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无法控制等等,成为制约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中药企业建立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势在必行。

此外,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可以实现中药企业生产第一车间的前移,将中药材的粗加工、仓储、炮制及中成药生产原料的前处理等,转移到中药材产地,做到净料进厂,逐步实现中药企业传统低技术含量及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剂型和产品向原料产地转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又可确保原料不受外界供求关系影响,自如应付突发事件发生,还可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

中药材基地的建设,使原料质量得到了保证,无疑将会为产品的促销提供一条令人信服的理由,其不仅增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维护了企业品牌形象,而且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为保障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对这一利国、利民、利企的事业,必将引起每个中药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为之争先恐后,从事如流。

(收稿日期:2003-12-17)・文献综述・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福建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350003) 张 艳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250014) 刘西建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药理研究 文献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由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组成,临床应用广泛,药理研究也较为深入,现将近年来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1 调节免疫功能六味地黄汤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杜氏[1]报道,六味地黄汤能拮抗醋酸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引起的脾脏重量减轻,似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相关。

脾脏为中枢免疫器官之一,脾重反映了脾内淋巴细胞数量,间接反映了体内淋巴细胞总体水平。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55-458.
[22]薛耀明,罗仁,朱波,等.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胰腺形态学改 变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127. [23]张金玉。全霞.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中国民间疗
法,2006,14(4):45舶.
[24]He H,Yang X,Zeng.x,et a1.Protective effect of
decoction
via
On
Liuwei
Dihuang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induced by
streptototoein
modulating ET-ROS
axi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ctivity in
rats.J Pharm
[1]杨胜,张永祥,吕晓东,等.六味地黄汤活性部3A的免疫调节作 用机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2):119-122. [2]郑为超,胡顺金,方琦,等.六味地黄丸对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干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儿):
983-985. d。
理与临床,2001,17(5):2-3. [11]刘能保,刘向前,刘少纯,等.生脉饮与六味地黄丸改善慢性应 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
DOI:10.3760/ema.j.issn.1673-4777.2010.10.048 作者单位:523660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药剂科
有学者认为,六味地黄丸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和 内皮素转换酶mRNA表达,下调内皮素1水平以治疗糖尿病 肾病Ⅲ]。此外,江军亮Ⅲ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

六味地黄丸的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的研究进展

关 酶的活性 , 提高身体各部分功能 , 尤其是 内分泌功能 , 从 而达 到 防治 疾 病 的 目的 。
2 临床 应 用 研 究
后发表研究论文 l0 O 0多篇: 从药理 、 药效 、 临床应用等方面 进行 了广泛的探索 ,证实该方是一个具有 多方面作用和用
途 的 良方 。 给该 方 药 物 动 学 研 究提 供 有 关 的 参 考 资料 。 为 故 将 六 味地 黄 丸 研 究 概 况综 述 于 下 。 1 药 理 、 效 学 研 究 药 11 调节 机 体 的免 疫 功 能 . 郑家驹 【 _ 1等通 过 体 外 实 验 证
21 糖 尿病 .
糖 尿病是一种 常见病 和多发病 , 死亡 率居各
种 疾 病 的第 3位 , 次 于 肿瘤 和心 血 管 系 统 疾 病 。 般 采 用 仅 一
降糖药物如优降糖 、 达美康等治疗 。 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孙奇华 等报道六味地黄丸与 达美康治疗 2型糖 尿病 6 2例。与对 照组 6 例相 比较 , 2 2组 均 服用 达 美 康 8 m , 疗 组 6 0g 2次 治 2例 加 服 六 味地 黄丸 , 结
作用 , 同时能够 防止化疗药物对心 、 、 肝 肾的损害。 1 降血脂 、 . 3 血糖的作用 六昧地黄丸用于治疗 消渴病有
悠久历史 , 目前 在 国 内临 床 中被 广 泛 用 于 中老 年 型f Ⅱ型) 糖 尿 病 的治 疗 。 富杭 育报 道 , 味 地 黄 汤 水 提 物 以 24 ・ l1 六 . m一 g
种 因素 的影 响 ,通过 提 高 机 体 的非 特异 性 免 疫 和 特 异 性 免 疫 机 能 可 能 是 六 昧地 黄丸 防治 肿 瘤 的原 因之 一 ,赵 良辅许 继 平 等 研 究 表 明 六 味地 黄 丸对 诱 发 和 自发 性 肿 瘤 具 有 抑 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按药典六味地黄丸处方称取药材, 采用 !""" 年版药典方法分别制成六味地黄丸、 缺味六味地 用 +" -( 甲醇超声提取 黄丸及单味丸, 各称取 + S, (! 次) , 滤过, 合并滤液, 滤液干燥后加入甲 +* -/3
!"#$ % &’( )*+ U2(J7 !""# V9(7 ! N9B # !"#
-""& 年 : 月 第-卷 第&期
收入血后, 其代谢产物量较大, 具有产生药效的可 能性, 或许具有更强的生理活性。从 !、 "、 #、 $ 号峰
的保留时间和 %& 光谱推测可能为丹皮酚的脱甲 氧基代谢物、 葡萄糖醛酸或胆汁酸的结合体。
!"# $
%&’()*"+&, &- ./0 123% (*&-"40 &- ./0 +0*5’ &- *).+ )-.0* &*)4 )6’","+.*)."&, &- ./0 35" 70" 8" 15),# 7),, *)6"9 *0/’),,") #45.",&+)
"#$ %
&’()*+#,’- ’. /01 234& )+’.#51 ’. 46# 71# 8# 26*-$ 7*- *-9 /01 ,1+6( ’. +*/, *./1+ ’+*5 *9(#-#,/+*/#’- ’. /01 9+6$
( L) ( O) % M;1;N1;> 21 -9@ 7#; % M;1;N1;> 21 -:6 7# 2% ND713D$ 0;3I#; P% 0;3I# ND712/7/7( >3I(; N% +I/ .;/ M/ )I27( .27
!!" !"#$ %万方数据 &’( )*+ QI$=% -""& RD$% - CDS &
茱萸和泽泻中所含的物质被代谢后共同产生该成 分。可见, 复方中三种生药对血中同一成分 ! 号 峰有共同贡献, 表明熟地配伍山茱萸和泽泻的必 要性及复方配伍的科学性。 -、 &、 ’、 !" 号峰为山茱萸所含成分直接入血而 形成, 经与标准物质对照表明 ’ 号峰为来源于山 茱萸的马钱素; : 和 !! 号峰为牡丹皮中所含成分 直接入血而形成 (图 9) , 经与标准物质对照表明 !! 号峰为来源于牡丹皮中的丹皮酚; 9、 6、 @、 A 号峰为 丹皮酚的代谢产物 (图 &, 图 ’) 。所以, 血清样品 中丹皮酚峰较体外样品中明显下降。丹皮酚被吸
经与六味地黄丸、 空白血清及单味生药比较 分析确定入血成分的来源为: ! 号峰的归属较为复 杂, 来源于三种生药。首先, 熟地中含有此成分, 此成分在六味地黄丸和熟地中含量均很低, 但是 吸收入血后此成分的相对含量大大提高, 表明复 方配伍后其有较强的血中转移能力 (图 -) ; 其次, 在除去熟地的样品给药后, 血清中仍然出现 ! 号 峰, 表明其他药材在体内对 ! 号峰的产生也有贡 献; 山茱萸和泽泻中虽不含有此成分, 但给药后血 中也能产生该峰 (图略) , 经光谱分析表明与六味 地黄丸血清中的 ! 号峰为同一成分, 所以推测山
扫描; 流 动 相 乙 腈F"%!’8 磷 酸 梯 度 洗 脱: " 5 !""
" K 6" #/7
-%&
!!- 5 @@ !9" 5 :"。 六味地黄丸及其血清中成分的分析
6" K !9" #/7
以及 ’ 批六 取 !" 批六味地黄丸供试品溶液, 味地 黄 丸 血 清 样 品 在 相 同 的 色 谱 条 件 下 进 行 建立 )*+, 色谱图, 并比较分析确定进 )*+, 分析, 入血液的成分。并通过缺味六味地黄丸及单味丸 及其血清样品的分析测定, 对相应的色谱图进行 比较分析, 确定入血成分的来源药物。 ! 结果与讨论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王喜军+! , 张 宁, 孙 晖, 孙文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 +*""#" 【摘 要】 目的: 对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
鼠血清的 :;<= 指纹色谱分析方法; 分析比较六味地黄丸、 缺味处方、 单味生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清样 品, 鉴定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 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口服六味地黄丸后从血中发现 了 ++ 个入血成分, 其中 # 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 其中有一成分虽为 > 个成分为六味地黄丸所含成分的原型, 地黄中所含成分的原型, 但其它两种药材也能代谢产生, 对其体内的量变有共同的贡献。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 及代谢产物将成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其来源生药为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物,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 究, 将有助于阐明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血清药物化学; 代谢产物; 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 ?@A+ B >+, ?@+>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A)*+ (!""#) "#$"!+@$"#
清药物化学研究。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 是 “滋阴补肾” 之首方, 现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疾 病的治疗。目前, 对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及药效研 究较多, 但有关的成分研究大多只限于成分的定 性、 定量的分析, 针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很少; 有关药效的研究也多只集中 在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方 面。六味地黄丸在体内以何种成分、 何种形式发 挥作用以及作用机理如何, 至今少有明确的研究 报道。因此, 有必要对六味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 分进行详细的分析, 阐明其血中移行成分、 代谢产 物及方剂的配伍意义, 从而有的放矢地改善其生 产工艺, 提高制备水平, 提高临床疗效。
9%! 六味地黄丸给药后血中出现了 !! 个移行成 分 (图 !) , 与体外样品比较, 其中七个为体外成分 直接吸收入血, 即 !、 -、 &、 ’、 :、 !"、 !! 号峰为六味地 黄丸中所含的原型成分, 且 ! 号峰转运入血后的 相对含量有较大的提高, 而 !! 号峰却明显下降; 9、 6、 @ 及 A 号峰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
醇定容为 !" #$, 溶液过 "%&’ ! 另 # 微孔滤膜即得; 分别置于 精密称取丹皮酚及马钱素对照品 ! #(,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 !" #$ 容量瓶中, 丹皮 酚 及 马 钱 素 对 照 品 溶 液; 上述各样品液供 )*+, 分析使用。 -%- 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样品的制备 取 ./0123 大 鼠, 禁 食 !- 4 ( 自 由 饮 水) , 按照 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 六味地 !%’ #$ 5 !"" ( 体重, 黄丸、 缺味六味地黄丸及单味丸的甲醇提取物的 混悬液, 给药 6" #/7 后用 !8 戊巴妥钠麻醉, 经肝 门静脉取血 ’ #$, 血液在 9 """ 3 5 #/7 条件下离心 取上清液 ! #$, 加入 "%- #$ :"8 高氯酸, 快 !" #/7, 速摇匀, 条件下离心 , 取上清液 9 """ 3 5 #/7 !" #/7 过 "%&’ ! 备 )*+, 分析。 # 微孔滤膜, -%9 )*+, 分析色谱条件 (9%A ## B .21;3 <=##;13= <4/;$> ?*!@ 色谱柱 ; 柱 !’" ##, ’! #) CDE2F*2G ,!@ HI23>F*2G 保护柱; 温 9" J ; 流速为 ! #$ 5 #/7; 检测波长 -"" K &"" 7#
( D.E’F6 )"" =93EF9((’F, D.E’F6 高效液相色谱仪 D.E’F6 )"" ;2-G, D.E’F6 @@) ;H9E9I/9I’ CFF.J K’E’8$ ; (A7@ -- M +*" E9F) D.E’F LJ--’EFJ LH/’(I =+% 色谱柱 ; *! -) N9O.$;.P =+% Q2.FI$;.P 保护柱; %"$! 型 --, 离心机; :))R= 型 超 声 震 荡 仪; 6P$+ 型 快 速 混 匀 器。 +7! 药品和试剂 对照品 (中国生物制品药品 丹皮酚 ( ;.’939() 检定所提供) ; 马钱素 ( <9S.3/3) 对照品 (南京中医 药大学提供) ; 熟地黄、 山茱萸、 牡 丹 皮、 山 药、 茯 苓、 泽泻 (均购于哈尔滨市人民药店, 经鉴定为正 试剂公司) ; 品) ; 乙腈, 色谱级 (美国迪马 ( K/P-.) 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7A 动 物 健康 D/6E.F 大鼠, 体重为 !"" T !" S, 雌 ) 周龄, 雄不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实验方法 六味地黄丸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传统药物化学方法为 基础, 综合应用多种现代技术, 分析鉴定口服中药 后血清中移行成分, 研究其药效相关性, 确定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的应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