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龙眼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周琼花;黎入荧;青增济;吕龙祥;黄锁义【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3(000)009【摘要】对龙眼叶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
以95%乙醇为溶剂,水浴回流提取龙眼叶中的黄酮;采用比色法测定龙眼叶黄酮对DPPH·、O2-·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
龙眼叶黄酮对三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为DPPH·>·OH>O2-·;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清除率与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当黄酮浓度为0.07 mg/L时,其清除率O2-·为16.5%,DPPH·为58.8%,·OH为52.5%;还原Fe3+能力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总页数】4页(P16-18,59)【作者】周琼花;黎入荧;青增济;吕龙祥;黄锁义【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龙眼壳黄酮的微波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刘焕云;王海燕;梁燕2.蔓三七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涂招秀;谢欣;胡居吾;黄斌华3.蔓三七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涂招秀;谢欣;胡居吾;黄斌华;4.铁皮石斛茎、叶、花中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芳;魏云;陈艳杰5.同时测定山楂叶总黄酮中6种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J], 邓婷;秦涛;徐颖;孙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初步研究

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初步研究胡珏;黄光强;梁洁;柳贤福;曹玉嫔;陈奎奎;李耀华;安施佳;梁晶春【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22(33)21【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龙眼叶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以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大鼠灌胃龙眼叶乙醇提取物33.8 g/kg(以提取物计)后0~72 h的粪便和0~48 h的尿液,以及大鼠灌胃生理盐水(空白对照)后对应时段的粪便和尿液作为检测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
收集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量、分子式及碎片信息,通过与仪器自带数据库、谱库进行匹配,以及与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对化合物进行推测和鉴定。
结果在大鼠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出了8个化合物,包括2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
从大鼠粪便样品中鉴定出了3个化合物,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2个原型成分以及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1个代谢产物;从大鼠尿液样品中鉴定出了5个化合物(均为代谢产物),涉及槲皮素、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的类型主要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氧化产物。
结论龙眼叶乙醇提取物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主要经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等途径代谢,鉴定出的化合物多为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代谢产物。
【总页数】6页(P2572-2577)【作者】胡珏;黄光强;梁洁;柳贤福;曹玉嫔;陈奎奎;李耀华;安施佳;梁晶春【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高校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R284【相关文献】1.UPLC-Q-TOF/MS法分析鉴定对叶百部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2.正-丁苯酞在大鼠和人体内、外代谢产物的初步鉴定及与肝CYP450同工酶的相互作用3.桑叶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含量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4.基于UPLC-Q-Extractive Orbitrap MS鉴定姜黄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眼叶不同提取物降血糖的实验研究

组: 模型组( 等容 积 蒸 馏 水 ) ; 阳性 对 照 组 ( 二 甲双 胍 0 . 7 5 g・
1 . 1 动物 昆明种小 鼠, 体质 量 ( 2 2±2 ) g , 雌雄 兼用 , S P F级 , 由
。 ‘ ) ; 石油醚提取物 高 、 低剂量 组 ( 分 别为 1 6, 8 g生 药 ・k g ) ; 广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实 验 动 物 中 心 提 供 ( 桂 医动 字第 1 1 0 0 5号 ) 。 本 乙酸 乙酯提取 物高 、 低剂量组 ( 分别 为 1 6 , 8 g生药 ・ ) ; 正 丁 实验 所 有 动 物 饲 养 条 件 一 致 , 实 验 前 3 天 置 同一 实 验 室 观 察 饲 醇提取物高 、 低剂量组 ( 分别 为 1 6 , 8 g生药 ・ k g ) ; 9 5 % 乙醇 提 养, 自 由摄 食 与 饮 水 , 各 组 饲 料 与 饮 用 水 完全 相 同 。
关键 词 : 龙眼叶; 提取物; 降血糖作用 D O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8 . 1 l 4
中图分 类 号 : R 2 8 5 . 5
文献标 识 码 : A
2 0 1 1 0 5 0 6; 四氧 嘧 啶 , 美国 S i g m a公 司 , 批号 : B C B B 6 5 5 T V; 葡 萄 糖
模型及正常 小鼠, 观察龙眼叶的降血糖 活性 。结 果 龙 眼叶的正丁醇和 9 5 % 乙醇部位均能不 同程度 降低 上述不 同糖尿 病 动物模型的 空腹血糖 , 而对正常 小鼠空腹血糖 无明显影响 。结论 龙 眼叶具有 明显 的降血糖 活性 , 尤 以正 丁醇和 9 5 %乙
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五种常见的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包括丹参、黄芪、银杏、桑叶和菊花。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法,分别对其主要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实验室活性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具有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同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负面作用。
针对这些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成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丹参、黄芪、银杏、桑叶、菊花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药用植物是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许多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这些成分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恢复健康,还可以用于新药开发和创新产品的研制。
因此,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丹参、黄芪、银杏、桑叶和菊花这五种药用植物都是我国常见的传统中药,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每种药用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了大量有关这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方面的信息。
2. 实验研究: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这五种药用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活性测试,如抗氧化、抗炎、血液循环等。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1. 丹参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调节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等生物活性。
同时,丹参也有可能引起肝脏损伤等副作用。
2. 黄芪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降血压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某些不良反应。
3. 银杏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力和降低血脂等生物活性,已广泛用于抗老化和增强认知功能的保健品和药物。
龙眼叶化学成分预试研究

和油脂 的鉴别检 查 ,其余滤液置表 面皿上 挥干,残 留物进
行 甾 体或 三 萜类 的鉴 别 检 查 。
2 2 实验结果 分别对广 西产龙眼叶水提取液 、乙醇提取 .
液和 石 油 醚 提 取 液 进 行 化 学 鉴 别 实验 ,实 验 结 果 见表 1 、表
[] 江苏新 医学 院. 2 中药大辞 典 ( 版 ) ( 第2 上册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 术出
版 社 . 0 6 89 20: 7.
[ ] 福 建省医药研 究所.《 3 福建中药 志》 ( 第一册 ). 建:福建人 民出版 福
社 . 9 9 2 6 17: 9.
分 , 为 龙 眼 叶 活 性 成 分 的 提 取 、 分 离 、纯 化 和 筛 选 研 究 提 供 了科 学 依 据 。
【 关键 词 】 : 龙眼 叶 ;化 学 成分 :预 试 验
【 中图分类号】R 8 . 2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7 (0 0 4 12 2 0 7 8 1 2 1)0 4 —
龙 眼叶 药 材 为龙 眼 (io a p s o g n L u . 的 叶 或 D m c r u ln a or )
黄 酮 、蒽 醌 、 酚 、 苷 、香 豆 素 、 内 酯 、 萜类 、 强 心 苷 、甾
的报道 所 以本实验 首次对龙跟 叶的化 学成分进行 了预试
验 , 初 步 确 定 了龙 眼 叶 中 可 能 存 在 的化 学 成 分 ,为 龙 眼 叶 今 后 的 研 究和 开 发 利用 提 供 科 学 依据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民 族 医 菊
天然抗氧化植物化学物的研究进展_陆奕娜

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在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平衡的。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过多,或者体内防护、清除和修复能力下降,体内就会出现氧自由基代谢的失衡,就会导致自由基损伤,引起疾病的发生。
大量研究发现,膳食中富含一些植物化学物,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抵抗疾病。
据文献[1]报道大约90%的癌症都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1/3死于癌症的美国人实际上可通过改变膳食习惯而加以避免。
正因为这些研究的发现,使功能性食品和天然健康食品迅速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1抗氧化活性的评估现在已经建立了许多对抗氧化活性评估的体外评估和体内检测模型。
1.1光化学发光(Photochemiluminescence ,PCL )法光化学发光(PCL )法是使用具有光化学激发作用的光敏剂(photoscnsitizer ,发光氨)激发反应分子,使之在紫外灯的作用下以比正常条件下快1000倍的速度发生氧化反应,迅速生成自由基。
自由基与样品中的抗氧化剂发生反应后,用专门的检测仪器———超快速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全自动分析仪对剩余的自由基进行测定,从而检测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
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直接、全面地测定基质中的综合抗氧化能力。
Tsao [2]等选取几种多酚类抗氧化剂以及植物提取物作为研究对象,用PCL 法检测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PCL 法确实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能够通过信号图直观地看出几种物质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异。
由于光化学发光法中所用到的分析仪器价格昂贵,在国内应用此法对抗氧化剂的研究鲜有报道。
天然抗氧化植物化学物的研究进展陆奕娜(汕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汕头515031)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许多水果、蔬菜和中草药中富含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植物化学物,它们能够保护机体,抵抗各种各样的疾病。
因此,含有这些植物化学物的食品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开发的热点。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摘要: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
从龙眼叶当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物质,比如说黄酮,属于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本文对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2 方法2.1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清洗药材,并且进行烘干处理,称取其中的640g,通过6倍量95%,50%乙醇进行加热回流处理,每次处理的时间控制在2h,并且对获得的滤液进行合并,最后获得总提取8.56g,剩余的滤液通过回收乙醇后添加一定的纯水,接着加入乙酸乙酷、石油醚、正丁醇等完成萃取的工作,石油醚当中萃取获得5.28g墨绿色浸膏,乙酸乙酷萃取获得22.52g淡黄色粉末,正丁醇萃取获得27.72g橙黄色粉末,水部位萃取获得30.78g橘黄色胶质,另外获得药材粗粉lOg,经过浓缩挥干后获取水煎液提取物。
2.2龙眼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2.2.1 FRAP法测定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总抗氧化能力对FeS04·7H20标准品的进行配置,保证及浓度符合要求,并且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依照总抗压能力测试和当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试,并且利用酶标仪在593纳米位置对吸光度值进行读取,并且对各样本的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2.2.2含药血清的制备对大鼠进行4天的适应性喂养之后,对10只大鼠进行分类,分为两组,一组为EFD给药组,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每组设置5只大鼠,依照相关试验要求对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的EDF进行筛选,并且做出后续的实验操作,对EDF进行称量,获得4克EFD并且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大鼠灌胃液。
其中给药组依照107(生药量)·kg-1ip(1/3MTD)的给药量,连续服用三天,每天服用的次数为两次,空白组也通过相应的给药量进行蒸馏水的供应。
龙眼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龙眼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周凯;胡卓炎;周沫霖;赵雷【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5(031)004【摘要】探讨龙眼核中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并筛选其有效部位.以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龙眼核95%乙醇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并利用ABTS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邻二氮菲 Fe2+氧化法测定评价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比较4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达到(693.51±9.52) mg/g;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萃取物均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弱,但对清除ABTS·+、DPPH·、·OH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龙眼核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层剩余物;除水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外,4种萃取物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由结果可推断乙酸乙酯萃取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167-171)【作者】周凯;胡卓炎;周沫霖;赵雷【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水芫花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J], 徐盛颖;干晶露;张桑桑;闻正顺;曲有乐2.龙眼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J], 邹金美;黄冰晴;韦丽香;王栩;张国广3.新疆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J], 热子亚·麦麦吐逊;努斯热提古丽·安外尔;祖丽皮亚·玉努斯4.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J], 黄涵年5.傣百解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J], 李晓花;段志航;赵彩云;金玲钰;曾绮雯;张丽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09:55:49.8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作者:邓晓秋
[导读] 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
大庆市卫生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龙眼也被叫做是桂圆,龙眼叶指的主要是龙眼树当中的一些嫩芽和叶子,龙眼叶具有发表清热、利湿解毒等一系列功效,可以对感冒发热等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抑制葡萄糖普酶活性。
从龙眼叶当中可以获得很多有效物质,比如说黄酮,属于一种具有较好效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本文对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龙眼叶;抗氧化;活性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2 方法
2.1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清洗药材,并且进行烘干处理,称取其中的640g,通过6倍量95%,50%乙醇进行加热回流处理,每次处理的时间控制在2h,并且对获得的滤液进行合并,最后获得总提取8.56g,剩余的滤液通过回收乙醇后添加一定的纯水,接着加入乙酸乙酷、石油醚、正丁醇等完成萃取的工作,石油醚当中萃取获得5.28g墨绿色浸膏,乙酸乙酷萃取获得22.52g淡黄色粉末,正丁醇萃取获得27.72g橙黄色粉末,水部位萃取获得30.78g橘黄色胶质,另外获得药材粗粉lOg,经过浓缩挥干后获取水煎液提取物。
2.2龙眼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1 FRAP法测定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总抗氧化能力
对FeS04·7H20标准品的进行配置,保证及浓度符合要求,并且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依照总抗压能力测试和当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试,并且利用酶标仪在593纳米位置对吸光度值进行读取,并且对各样本的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2.2.2含药血清的制备
对大鼠进行4天的适应性喂养之后,对10只大鼠进行分类,分为两组,一组为EFD给药组,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每组设置5只大鼠,依照相关试验要求对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的EDF进行筛选,并且做出后续的实验操作,对EDF进行称量,获得4克EFD并且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大鼠灌胃液。
其中给药组依照107(生药量)·kg-1ip(1/3MTD)的给药量,连续服用三天,每天服用的次数为两次,空白组也通过相应的给药量进行蒸馏水的供应。
而后对血清进行混合收集,并且通过微孔滤膜进行过滤,让他们保存在零下20度的环境当中备用。
2.2.3 Fenton-邻二氮菲法测定EFD及含药血清对·OH的清除率
利用fenton反应获得相应的·OH,依照相关的标准研究发现对于各种不同邻二氮菲-Fe2+体系影响清除·OH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离心管当中进行0.75mmol·L-1、邻二氮菲溶液的滴加,滴加量为一毫升。
然后,滴入一毫升不同浓度的样品,接着滴入一毫升0.75mmol·L-1硫酸亚铁,接着进行震荡,然后进行一小时的75摄氏度水浴温浴,对其吸光度进行检测,通过蒸馏水代替双氧水进行操作,对比试验,获得吸光度A样品。
通过蒸馏水对样品进行代替测得A损伤,并且对·OH的清除率进行分析和研究。
·OH清除率(%)=[(A样品-A损伤)/(A未损伤-A损伤)]x100%
2.2.4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EFD及含药血清对02-·的清除率
对配制的0.5Smol·L-1Tris-HC1缓冲液以及2.5mmolL-1邻苯三酚溶液,在水域环境下进行30分钟的水浴温育。
在干燥试管当中放入一定量的样品以及缓冲液、邻苯三酚溶液的进行摇匀震荡,并且进行5分钟30摄氏度的水浴反应,利用盐酸溶液对其进行调理,对其吸光度A1进行测量,并且通过蒸馏水对邻苯三酚溶液进行替代,通过相同的方式获得吸光度A2。
通过蒸馏水代替原有样本,将A0测算出来,对02-·的清除率进行计算。
O2-·清除率(%)=[1-(A1-A2)/A0]x100%
2.2.5 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实验
对小鼠眼球进行采血,并且通过肝素管对血液进行收集在40000r·min-1离心5分钟,将血浆去除,获取红细胞,通过生理盐水进行洗涤,接着将1毫升红细胞放入到干净的锥形瓶当中,加入一定量的冰生理盐水,获得0.5%的红细胞混悬液,在混悬液当中放入一定量的双氧水进行混匀,接着在75摄氏度的水浴当中进行1小时。
通过离心之后获取上层清液,测算其吸光度A1,并且通过蒸馏水代替样本进行相同方式的操作,获得吸光度A2,对不同样品在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度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
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A0-A1)-(A0-A2)/A0]x100%
3 结果
3.1龙眼叶体外抗氧化能力
3.1.1龙眼叶不同部位总抗氧化能力
绘制不同浓度FeS04·7H20的标准曲线,相比于空白组可以发现龙眼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OD值和VitC的统计差异较为明显,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龙眼叶乙酸乙酷位置EFD相比于其他部位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正丁醇位置、石油醚位置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弱,需要
合理的进行EFD的选择,作为给药部位进行后续的操作。
3.1.2 EFD及含药血清清除·OH的能力
相比于空白组各浓度给药组当中A536进一步增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浓度相同的状态下,EFD组和VitC组在清除率方面更高,具有更强的·OH清除能力,然而含药血清组在清除率方面明显低于EFD组,这就说明含药血清清除能力无法达到EFD的水平。
3.1.3 EFD及含药血清清除O2-·的能力
相比于空白组,空白血清外各浓度给药组当中获得的A1有明显的减少,相比于空白血清组,如果V空白血洁、V含药血洁的比例为1:2的时候,唯一的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如果比例为1:1的时候,A1的差异不明显,这就说明EFD及含药血清可以对O2-·进行清除,其浓度和量效具有一定的关联。
3.1.4 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相比于空白组,给药组A415的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稀释倍数不同的含药血清在抑制率方面没有较大的差距,含药血清组抑制率相比于EFD组较低,这就说明EFD以及含药血清在抑制双氧水诱导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方面能够起到抑制的效果,然而其效果不及EFD。
4 讨论
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利用血清药物化学实验当中使用的大鼠合理的进行给药和采血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收集超过85%药物的含药血清,在收集含药血清的过程中判断是否要灭活,然而灭活并非常规操作,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未灭活血清,大鼠空白血清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了防止空白血清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入空白血清进行对比,血清药理实验的时候与本体较为接近,可以对药物原形的成分在体内吸收、转化、灭活等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获得较为科学、真实的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龙眼叶乙酸乙酷位置获取的提取能够将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够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进行抑制,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说明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已经进行了代谢。
但是因为实验条件有限,只能初步确认少数色谱峰,由于病理模型和健康动物模型在药物代谢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后续可以采用病理模型组动物来检测含药血清的具体效果,并且对龙眼叶抗二型糖尿病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静.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J].西南军医,2015,17(3):324.
[2]梁洁,余靓,柳贤福,等.龙眼叶不同提取物降血糖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