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28醇对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改善作用

王 涛 ,刘 亚静 ,刘雁 勇 ,杨 楠 ,纪超 ,陈彪 ,左 萍萍
【 要l 目的 摘
检测 2 醇对 6羟基 多巴胺 (. D 致 帕金森病(D) 鼠模型 的作Βιβλιοθήκη 。方法 8 . 6OH A) P 大
将大 鼠分 为假手 术组 (= 5、模 n 1)
型组(= 5 、低剂量组(= 2 、中剂量组(= 2和高剂 量组 (= 2。将 6O A注人大 鼠右侧纹状体制备 P n l) n 1) n 1) n 1) - HD D模 型 ,治疗组分别 以2 8 醇 1 .mg g 5 /g 0 /g 胃。给药 2 后行阿扑 吗啡诱 导旋转实验 、Mor 水迷宫 、平衡 杆实验。结果 中高剂量组 75 / 、3 k 、7 k 灌 k mg mg 周 rs i 3 n内旋转 圈数少 于模 型组(< . ) 0 mi 尸 O 5 ,寻台时 间短于模型组 (< .5;各治疗 组潜伏期 和过杆时间 明显 短于模型组( < .1。结 0 P 00 ) 尸0 ) 0 论 2 醇可 以提 高P 8 D模型大 鼠的四肢协调及运动能力 、运动始动性 和运动平衡能力 ,有效对抗多 巴胺神经损伤造成 的行为障碍 。
运动通过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抑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兴奋性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运动通过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抑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兴奋性毒作用的实验研究林湘明;刘晓莉;时凯旋;张凌韬;张文津【摘要】目的:试图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Bs)对纹状体突触Glu兴奋性毒性的调节作用人手,进一步阐释运动调控PD模型大鼠行为功能紊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运动组、PD组、PD运动组,每组18只,共72只.6-OHDA于右内侧前脑束注射制备单侧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于相同位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恢复1周对大鼠进行强度11m/min,时间30 min/d,每周5天,为期4周运动干预.在建模后7天于颈部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实验评价PD模型可靠性,并结合平衡木试验评价大鼠运动整合能力和平衡能力.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纹状体神经细胞外Glu浓度;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技术检测纹状体CB1受体及RGS4蛋白表达.结果:运动干预第3、4周,与PD组相比,PD运动组大鼠穿越平衡木的潜伏期和总时间显著性减少(P<0.05),纹状体神经细胞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纹状体CB1受体、RGS4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动通过调节纹状体RGS4、CB1表达,降低纹状体胞外Glu增高的趋势,并改善了PD模型大鼠运动整合能力和平衡能力.eCBs参与运动对皮层-纹状体Glu突触兴奋性毒作用的调节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运动重塑皮层-纹状体Glu能突触eCBs介导的长时程抑制(eCB-LTD)有关.【期刊名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8页(P261-268)【关键词】帕金森病;大鼠;运动干预;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作者】林湘明;刘晓莉;时凯旋;张凌韬;张文津【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北京10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减少而引发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
天麻提取物抗帕金森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天麻提取物抗帕金森病作用的实验研究作者:陈子方沈凡艺李江蕊苟向薇郭沛鑫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天麻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采用两点法于中脑腹侧被盖部和黑质致密部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复制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灌胃给予天麻提取物,每日1次,连续21 d。
以盐酸去水吗啡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旋转,观察注射5min后30min内大鼠恒定向健侧旋转的转圈数;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PT%)和停留时间百分比(T%),共同评价天麻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的改善作用。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麻提取物低剂量组(5 g生药/kg)、中剂量组(10 g生药/kg)和高剂量组(20 g生药/kg)有降低去水吗啡所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转圈数的趋势(P>0.05);天麻提取物高剂量组(20 g生药/kg)在水迷宫的平台象限距离百分比(PT%)和停留时间百分比(T%)明显增加(P【关键词】天麻提取物;帕金森病;神经行为学障碍;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020-04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ti-Parkinson’s Effect of Gastrodia ExtractCHEN Zifang Shen Fanyi LI Jiangrui GOU Xiangwei GUO Peixin*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Gastrodia extract on the anti-parkinson’s effect.Methods A two-point method was used to inject 6-hydroxydopamine (6-OHDA) into 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 and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c)of rats to copy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Gastrodia extract was given by gavage,once per day,continuously for 21 days.The rat rotation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0.5mg/kg apomorphine hydrochloride (APO),and the numbers of constant rotation to the healthy side were observed within 30 min after 5 min of injection.Morris water maze experiment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ercentage of distance (PT%) and the percentage of time (T%) that rats stay in the quadrant where the platform is located.To jointly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Gastrodia extract on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rat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low-dose group (5 g crude drug / kg),medium-dose group (10 g crude drug / kg),and high-dose group (20 g crude drug / kg) of Gastrodia extract reduced the number of rotation induced by APO(P>0.05).The high-dose group of Gastrodia extract(20 g crude drug / k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T% and T%(PKeywords:Gastrodia Extract;Parkinson’s Disease;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Experimental Study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1]。
海马Warburg效应介导硫化氢对帕金森病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及其抑郁样行为的调控作用

海马Warburg效应介导硫化氢对帕金森病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及其抑郁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抑郁症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对于PD抑郁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
我们以往发现H2S具有改善抑郁的作用、且能上调PD大鼠海马Warburg效应。
有研究表明,Warburg效应具有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而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此,本课题将探讨H2S对P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拮抗作用,并从调控海马Warburg效应-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H2S抗P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
【方法】1.采用鱼藤酮(rotenone,ROT)颈背部皮下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2.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用于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用于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自发活动量;3.免疫荧光(Immunofluore sce nce,IF)技术检测Iba1的平均荧光强度;4.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on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精氨酸酶-1I(Arginase-1,Arg-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3-like3,Ym-1)的表达;5.Griess试剂检测NO含量;6.ELISA kits检测IL-1β、TGF-β1、IL-4含量。
【结果】1.H2S改善ROT诱导的PD大鼠抑郁样行为在新环境进食抑制试验中,NaHS(30,100μmol/kg,i.p.,4w)能显著缩短ROT诱导的PD大鼠的进食潜伏期,30min内食物总消耗量无显著差异;在强迫游泳试验中,NaHS(30,100μmol/kg,i.p.,4w)能有效缩短ROT诱导的PD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在悬尾实验中NaHS(100μmol/kg,i.p.,4w)能明显降低ROT诱导的PD大鼠的不动时间。
一体化病证结合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研究

( 海 中 医药 大 学 基 础 医学 院 , 海 上 上 2 10 ) 0 2 3
【 要】 目的 摘
探讨 6O D - H A帕金森病( D) P 大鼠模 型的中医证候属性 。方法
采用经典 的 6羟基 多巴胺损 一
毁注射法制作 P D模 型 , 随机 分 为模 型 组 和 药 物 治疗 组 , 分 别 采 用 天 麻 钩 藤 饮 、 红 四 物 汤 和 涤 痰 汤 进 行 反 证 治 并 桃 疗 , 时 设 立 正 常 对 照 组 、 手术 组 。分 别 观察 各组 动 物 的神 经 行 为 学 、 象 、 化 应 激 、 核 苷 酸 、 管 活性 物 质 同 假 舌 氧 环 血 等 的变 化 , 症 状 ( 为 学 和舌 象 ) 药 物 治 疗 反 证 、 观 检 测 指 标 等 方 面 对 6羟 基 多 巴胺 制 作 的 P 模 型 进 行 综 合 从 行 、 客 - D
含量下降 ( P<00 ) 天麻 钩 藤 饮 可 明 显 降低 MD c MP E 、 X 2 P < .5或 P< . 1 , 高 S D、 S G H .1 ; A、A 、 T T B ( 0 0 00 ) 升 O G H、 S -
P 、G P、-e —G 1( 0 O ) 桃 红 四 物 汤 组 、 痰 汤 可 升 高 S D、 S G H P ( x c M 6k t P F P< . 1 , o 涤 O G H、 S —x P<00 , P<00 ) 降 低 .5 或 .1 ,
21 0 1年 l 月 2
中 国 实 验动 物 学 报
AC ABORAT0RI TA L UM AN1 MAL S S I NTI S NI I C E A I CA
De e e , 01 c mb r 2 1 V0 . 9 NO 6 1 1 .
养血定颤方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养血定颤方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养血定颤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单点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考察养血定颤方对模型大鼠平均转速、TH阳性细胞数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结果:养血定颤方能显著降低平均转速,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降低MDA水平,提高SOD、GSH水平。
结论:养血定颤方能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保护受损神经元,其机制与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关键词】帕金森病行为学多巴胺能神经元自由基损伤养血定颤方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多巴替代疗法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出现“开—关”现象、运动及精神障碍等副作用,且仍无法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1],因此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养血定颤方系导师张伯礼教授所创新方,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该方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受损神经元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80~320 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证编号SCXK(京)20022003。
药物:6羟基多巴胺、阿朴吗啡、anti TH(Sigma公司),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养血定颤方(自制),MDA、SOD、GSH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仪器:江湾II型立体定位仪(第二军医大学),微量进样器(安亭微量进样器厂),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千屏影像工程公司)。
1. 2 方法模型药物配制:以0. 01%VC溶液配制3 μg/μL 6羟基多巴胺,避光冷藏;模型制备Wistar大鼠45只,禁食12 h,麻醉,消毒,开皮,暴露前囟,固定大鼠,依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2],确定坐标(1. 0 mm,-2. 7 mm, -5. 2 mm)与(1. 0 mm,-2. 7 mm,-6. 0 mm),打孔,每点注射5 μL造模药物,留针10 min,退针,缝合。
洋金花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纹状体组织SOD、GSH-Px影响的研究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E f e c t s o f Ya n g j i n h u a o n
S t r i a t u m Ti s s u e S OD .GS H —Px o f Mo d e l Ra t s wi t h Pa r k i n s o n ’ S Di s e a s e
2 0 1 3年 第 3 0卷 第 2期
Vo 1 .3 0, No . 2, 2 01 3
中
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
信
息
・8 7・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洋 金 花 对 帕金 森 病 大 鼠脑 纹 状 体 组织 S O D、 G S H —P x影 响 的研 究
( G S H) 、 谷胱 甘肽 过 氧化 物酶 ( G S H —P x ) 变化 的 影 响 。结 果 : 给 药 3周后 , 各 治 疗组 纹 状 体 内 MD A含
量均 有 明显 降低 ( P< 0 . 0 1 ) , 以 美 多芭 组 、 洋金 花 高、 中剂 量 组 降低 显 著 , 三 组之 间 比较 无 显 著性 差 别 ( P> 0 . 0 5 ) ; 各 治疗 组纹 状体 内 S O D含 量 均有 明 显增加 ( P< 0 . 0 5 ) , 以 美 多 芭组 、 洋金 花 高剂 量 组 增加 显著 , 两组之 间比较 无显 著 性 差 别 ( P>0 . 0 5 ) ; 各 治 疗组 纹状 体 内 G S H、 G S H —P x均 有 明显 增 加 ( P<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α-突触核蛋白增加

1 0 0 0 5 0 ) ( 中国 医学科学院 药物研 究所, 北京协和 医学院药物研 究所 , 北京
中国图 书分 类号: R 一 3 3 2 ; R 3 2 2 . 8 1 ; R 3 4 1 . 3 1 ; R 7 4 2 . 5 :
a s.c n;
关键词 : 帕金森病 ; 鱼藤酮 ; 一 突触 核蛋 白; 酪 氨酸羟化 酶 ; 旷
场实验 ; 中脑
陈乃宏 ( 1 9 6 1一) , 男, 教授 , 博士生 导师 , 研 究方 向 : 神 经 系统疾患创新药物 开发 及作 用机 制 , 通 讯作 者 , T e l / F a x :
L I Y o n g — w e n , L I N X i n g , Z HA N G S h i - j u n , L I R o n g , J I A N G We i — z h e , H U A N G R e n — b i n
( D e p t 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y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1 , C h i n a )
经 元 数 目减 少 , 该 现 象 可 能 与 大 鼠 中脑 部 位 仅 一 S Y N 蛋 白水 平增加有 关。
作者简介 : 孙建栋( 1 9 8 7一) , 女, 博士生 , 研 究方 向: 神 经 药 理 学 和 神 经生物 学 , T e l : 0 1 0  ̄3 1 6 5 1 8 2 , E - m a i l : s u n j i a n d o n g @i m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作者:倪锡森龙金瑶陈剑浩陈晓婧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要】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等。
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动物实验。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动物行为学实验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行為学;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是以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的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纹状体DA递质减少,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body,LB)形成[1]。
在探究PD的真正治病机理和更多有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动物实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因为造模成功的大鼠行为往往与临床PD患者的特殊行为互相对应,所以实验中往往通过多种行为学方法进行PD大鼠的行为学障碍的检测,来判断造模的成功与否。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PD大鼠模型行为学实验方法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1检测大鼠协调运动能力
APO诱导旋转实验:分别在术后7d、14d、21d给予APO(0.5mg/kg,SC)诱导大鼠旋转,观察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30min内旋转圈数≥210转的大鼠作为成功的PD模型组。
及给药后4周后每组大鼠腹腔注射APO0.15mg/kg,注射5min待大鼠稳定向左侧转圈后计数,以旋转360度为1次,共记录30min,观察各组大鼠30min旋转总圈数,用大鼠旋转圈数差值比(K值)表示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善程度,K值=(干预后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
APO诱发的大鼠旋转实验是目前PD模型主要的评价方法,大鼠给予APO激动D2受体以后会出现向健侧旋转的现象,通过观察大鼠的旋转次数和协调能力的变化帮助评定PD模型的成功与否,旋转次数的增加和协调运动能力的降低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
2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实验:每次实验时把大鼠从其中一个区域面朝池壁放入水池中,由于大鼠的求生本能,大鼠将在水池内游泳直到找到隐藏在水面下的平台为止。
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60s 或120s,找到平台后允许大鼠在平台上滞留5~10s。
如果大鼠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平台,则
实验者帮助其找到平台并在平台上滞留10~30s。
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为30s左右,每只大鼠每天具体的训练次数及总的训练时程并没有统一要求,不同研究者每天训练次数(2~10次)和实验连续进行天数(3~9d)不尽相同。
3检测大鼠焦虑样行为
3.1旷场实验旷场分析箱采用100cm×100cm×40cm(长×宽×高)的木质旷场箱,箱底平均分为25个方格(20cm×20cm),内侧壁涂黑,沿侧壁的格称为外周区域,其余为中央区域。
在旷场箱上方正中央安置摄像头与计算机相连接,将大鼠置于中央格内,对大鼠5min内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大鼠在中央格内的停留时间(即潜伏期)、直立次数和运动总距离。
3.2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plusmaze,EPM)实验在完成旷场实验至少24h后才开始EPM 实验。
将大鼠缓慢放置于中央区并面向开放臂,数码相机记录5min内大鼠进入开放臂和闭合臂的次数和在臂内停留时间。
EPM实验也同样用于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通过计算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这些百分比的降低提示焦虑样行为的出现。
计算公式如下: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开放臂+闭合臂进入次数)×100%;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闭合臂停留时间)×100%。
5检测大鼠抑郁行为
蔗糖偏好实验:将大鼠单笼饲养,双瓶饮1%蔗糖溶液24h,适应后不再给予食物和水
24h,再同时给予水和1%蔗糖溶液各1瓶,自由饮水1h,期间随意交替2瓶位置数次。
1h内的蔗糖消耗量可以看出大鼠的抑郁行为表现,减少的蔗糖消耗量可作为抑郁行为的检测指标。
蔗糖消耗量=[糖水消耗量/(糖水消耗量+水消耗量)]×100%。
6检测大鼠运动起始能力
平衡杆实验:实验选用105cm×4cm×3cm木杆,离地20cm,木杆一端设为起始区(长度20cm),另一端为终点区,终点区连接鼠笼,木杆下铺泡沫垫防止大鼠摔伤。
实验通过摄像机来记录大鼠走杆过程,将大鼠置于起始区后开始计时,记录大鼠走过起始区的时间(潜伏期)和大鼠走过整个平衡杆的时间。
潜伏期最大允许时间为1min,走过横杆最大允许时间为2min,大鼠经过3次走杆训练后开始正式实验。
平衡杆实验潜伏期主要用于评价PD模型大鼠的运动起始能力缺陷,类似临床上PD患者的起始运动不能;总过杆时间检测的是实验动物运动迟缓、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姿态不稳等类似PD行为障碍。
参考文献:
[1]熊珮,陈忻,张楠.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及中药防治帕金森病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05):686-691.
[2]姚庆和,张华,高国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04):26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