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相关受体γ功能调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雌激素、雌激素受体、miR-21:致病作用和调控作用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雌激素、雌激素受体、miR-21:致病作用和调控作用

子宫腺肌病(AM )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到正常的子宫肌层,同时伴有周围子宫肌层细胞的肥大、增生和纤维化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1],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和进行性痛经,并对女性的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

AM 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2,3]。

AM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AM 为一种雌激素(E2)依赖性疾病,伴随病灶局部E2表达明显升高,局部增多的E2一方面通过E2受体(ER )-β使内膜增殖和修复,另一方面能够通过ER-α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过强,长期慢性的异常子宫收缩和过强蠕动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微损伤[4-6];“在位内膜决定论”认为在位内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决定因素,由于在位内膜干细胞、免疫因素、分子基因等机制异常引起内膜向肌层浸润而诱导疾病发生[7,8]。

亦有研究发现,由于局部分子生物机制的影响,子宫平滑肌Estrogen,estrogen receptor and miR-21in adenomyosis:their pathogenic roles and regulatory interactionsZENG Yuyan 1,JIA Jinjin 2,LU Jie 1,ZENG Cheng 2,GENG Hongling 1,CHEN Yi 1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摘要:目的探讨miR-21、雌激素(E2)及其受体(ER )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

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

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

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随着我们对生理和疾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欲望和健康这两个主题在我们的关注下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提到雌激素和它的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

1. 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定义和作用雌激素是生物体中影响性发育和生殖的重要激素之一,雌激素在女性生理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随着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在经期、更年期等生理特征和疾病方面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变化。

因此,研究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成为了极为重要的领域。

雌激素信号通路作为一种复杂的信号调控机制,在不同的生命期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调控和表达在性发育、卵巢基质膜形成、性周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雌激素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众所周知,基因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基因的表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雌激素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的关系是研究雌激素作用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多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技术手段和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和其对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影响。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调节因子(TFs)和共激活子(recruited co-activators)是至关重要的中间途径,它们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同时也是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机制。

3. 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雌激素信号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在雌激素信号通路中,ER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较大进展是证明有多个ER剪接形式存在,并可通过选择性偏振激动剂进行选择性激活。

在这种调控中,可以先将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转录成书信型分子,随后在蛋白质translation中传递信号,这种调控措施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药物研究和疾病调控中。

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糖类和脂质代谢也会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细胞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雌性激素受体甲基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雌性激素受体甲基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19:39:5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1027.1530.006雌性激素受体甲基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刘 宏1,黄 杨2,温 薇1,赵 莉2,杨 婧1,高冰清3,代巧妹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基础医学院、2.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3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doi:10.12360/CPB202203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11-2012-06中国图书分类号:R392 11;R394 2;R743 3;R745 7;R749 42摘要:DNA甲基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

雌激素受体在中枢及外周均有分布,而雌激素受体甲基化异常会影响表达,并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体内雌激素受体甲基化过程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甲基化;中枢神经系统;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帕金森病;抑郁症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收稿日期:2023-02-25,修回日期:2023-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20742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81403288);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QC2015102,QC20151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No2016M591565,2015M581496)作者简介:刘 宏(1978-),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对脑老化的防治,E mail:eyllh@163 com;代巧妹(1975-),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对神经疾病的防治,通信作者,E mail:qq2075@yahoo.com.cn 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激素,在体内各生理系统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蛋白所介导的雌激素受体发挥生理功能[1]。

雌激素及其受体α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及其受体α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及其受体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王婷,王绪明(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56)摘要:研究证实,雌激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男性生理性低浓度雌激素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而女性生理性高 浓度雌激素则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因此推测,雌激素对胃癌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 受体ct(E R ct)发挥作用,故E R c t与胃癌的发生亦存在相关性。

E R c t有3种亚型,即E R c^6、E R a46、E R a-36,三者 均能通过相应的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本文就近年雌激素及E R c t与胃癌生 物学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胃癌;雌激素;雌激素受体doi:10. 3969/j.issn. 1002-266X.2017. 36. 035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7)36^)0103-04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亚洲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

临床研究发 现,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高达95%,但早期胃癌确诊 率仅10%左右,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不足20%[2]。

流 行病学调查发现,男性胃癌的发病率比绝经前女性 高2 ~3倍,但与绝经后女性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多次生育女性较无生育女性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降 低;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女性胃癌 的发病率,而卵巢切除女性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前列腺癌患者雌激素治疗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 未用雌激素治疗者[3]。

以上研究表明,雌激素与胃 癌的发生有关。

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a (ERa)发挥生物学功能,故E R a与胃癌的发生亦存 在相关性。

本文结合文献就雌激素及E R a与胃癌 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雌激素及E R a的功能内源性雌激素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 激素,主要包括雌酮(E i)、17P-雌二醇(E2)和雌三 醇(E3)等,以E2的生物活性最强[4]。

雌激素受体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贵春山;沈建华;罗小民;朱维良;沈旭;蒋华良【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年(卷),期】2005(015)005【摘要】雌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的重要药物作用靶标.已知的雌激素受体有α和β两种亚型,它们由两个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一类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对雌激素受体发挥不同调节作用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等.对近年来有关这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总页数】8页(P313-320)【作者】贵春山;沈建华;罗小民;朱维良;沈旭;蒋华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相关文献】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骨关节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肖亚平;戴慕巍;田发明;张柳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吴洁;刘忠厚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郭里;周经委(综述);姚兵(审校)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AD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任晓倩;唐苏苏;洪浩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AD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任晓倩; 唐苏苏; 洪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机制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机制

▪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1.雌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通过与雌激素结合 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转录。 2.雌激素受体的激活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其他转录因子 、共调节蛋白和表观遗传修饰等。 3.深入研究雌激素受体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其在生理 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与未来展望
▪ 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1.雌激素受体在特定情况下可诱导细胞凋亡,以维持组织内环 境稳定。 2.雌激素受体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过 程。 3.深入了解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凋亡的机制,有望为癌症治疗提 供新思路。
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增殖
雌激素受体在细胞增殖中的差异性调 节
1.在不同类型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可能 存在差异。 2.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如发育、妊娠等,其调节作 用也会有所改变。 3.研究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细胞和生理状态下的调节作用,有助 于提高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1.雌激素受体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包括乳腺、子宫、卵巢 、骨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 2.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受到雌激素的调节,同时也可 能受到其他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影响。 3.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雌激素受体概述
▪ 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的结合
雌激素受体与疾病关系
乳腺癌
1.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乳腺 癌的70%左右。 2.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 关,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3.针对雌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 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骨质疏松
1.雌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受体缺陷或功能异常可 导致骨质疏松。 2.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增 加。 3.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高骨 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黄颖,周艳华,崔海峰,冯淑怡,孙明杰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5期[摘要] 雌激素通过与体内受体结合,在许多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本文就雌激素多通路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雌激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07-03雌激素受体(ER)为细胞内受体,有α,β两种亚型,除生殖器官外,广泛分布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细胞、下丘脑内侧核细胞等。

雌激素通过与其受体作用,不仅影响卵巢、子宫和乳腺等生殖系统器官的生长、分化及功能,对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所涉及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疾病具有一定优势,许多中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但是目前对于疗效的相关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

本文就雌激素多通路调节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为进一步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1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雌激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广泛分布,研究发现双侧卵巢切除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雌激素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绝经后这种保护不再存在,雌激素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 调节血脂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绝经后血脂紊乱主要表现在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

雌激素可促使肝脏LDL 转化,使富含胆固醇的LDL加快转移,显著减少总胆固醇和TG,增加HDL,从而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1]。

1.2抗氧化过氧化物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NO的活性减弱,亦可使脂质过氧化而间接损害血管内皮,而一些体外实验发现雌激素有抗氧化性能。

雌二醇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聚集及在心肌组织中的浸润,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患者的相关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患者的相关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患者的相关研究》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特定疾病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临床表征与治疗方法上,更多的是向分子水平及遗传因素的研究发展。

其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针对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亚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这一病症发病的新线索及潜在的治疗方向。

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概述雌激素受体基因(ER)是调控雌激素作用的关键基因,其多态性主要指基因序列的变异,导致不同个体间对雌激素的敏感度及反应差异。

这些多态性不仅影响个体对激素的响应,还可能影响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及病程。

三、APACG概述及女性患者特点APACG是一种以胆道疾病为诱因的胰腺炎,其发病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密切相关。

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患者,因激素水平、生理特点等因素,在APACG的发病及病程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雌激素在女性患者中的角色及其与APACG的关联更是研究的关键。

四、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APACG的相关性研究(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女性APACG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基因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探究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APACG发病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1. 选取一定数量的女性APACG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2. 采集参与者外周血样本,提取DNA;3. 对雌激素受体基因进行分型,分析多态性;4. 统计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的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患者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

具体而言,某些基因型的女性患者相较于其他基因型患者,其发病风险及病程严重程度均有所差异。

这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在APACG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讨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患者的发病风险及病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这为APACG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和滋养层细胞中离子稳态[6]。与此同时,ERRγ 也 (JNK)信号传导参与大鼠原代肝细胞中2 - AG 对
能调控如肝脏相关因子等不涉及ERRα 和β 的代谢 ERRγ 表达的调节,2 - AG 与CB1 结合并激活JNK,促
过程。
进c - Jun 与ERRγ 启动子上AP - 1 位点的结合诱导
构域(LBD)。和ERRα 和β 一样,ERRγ 的DBD 也结 能调节ERRγ 基因表达[8]。同时,ERRγ 可在肝CB1
合到ERR 响应元件(ERRE)上( ) 。由 TCAAGGTCA [4] 受体下游发挥调节作用。肝CB1 受体的激活可增加
于ERRγ 与ERRα 和β 含有几乎相同的DBD,其一部 肝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基因表达,当
等不同组织中高度表达[3]。
ERRγ 启动子中的CRE 位点结合,上调肝脏ERRγ 表
ERRγ 与核受体家族(Nuclear , )其他 receptor NRs 达。相反,在进食条件下胰岛素通过促进蛋白激酶B
成员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其结构包含参与受体转录调 (PKB)介导的ERRγ 磷酸化以及诱导ERRγ 从细胞核
转录活性受多种因子调控,包括应激、细胞环境、共调节因子和翻译后修饰等,是多种内分泌和代谢信号传导的关键因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ERRγ 在维持肝脏、心脏,骨骼肌等组织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提示ERRγ 可作为多种
疾病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ERRγ 在代谢过程中的调节机理、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
早期研究结果显示,ERRγ 在能量代谢中起着关 其转录[10]。此外,细胞因子受体信号也可诱导ERRγ
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RRγ 亦可参 表达。当受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介素(IL)- 6 与其
与到多种代谢过程中。研究结果提示,ERRγ 可能是 受体结合,激活Janus 激酶2 (JAK2)促进信号转导,并
之后,ERRγ 被鉴别为能与核受体共激活剂———糖皮 ERRγ 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禁食的低葡萄糖浓度期间,
质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GRIP -1)相互作用的蛋 胰高血糖素激活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转录
白[2]。其在胎儿和成人脑,骨骼肌,心脏,肝脏和胎盘 共激活因子2 途径(CREB/ CRTC2),该复合物与
糖尿病、心脏疾病、帕金森症、骨质疏松症、肿瘤等疾病 使转录激活因子3(STAT )与 3 ERRγ 启动子结合,上
的重要发病因素。
调ERRγ 在肝脏中表达[11]。
收稿日期:
20190201
70
天津药学 年第 卷第期 Tianjin Pharmacy 2019 31 3
此外,各种应激也能诱导ERRγ 的表达。例如,缺 结合,负向调节其转录活性。同时,GNL3L 还可竞争性
( ) 。在 NR3B3 [1] ERRγ 被识别之前,ERRα 和β 已被 结构中LBD 的活性构象而具有活性。研究表明,
学界广泛研究。ERRγ 因与II 型Usher 综合征(Usher ERRγ 的表达和活性受到各种膜受体的严格控制。在
syndrome II type)关键区域连接在一起而被鉴定出来。 糖代谢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受体在调节
ERRγ)属于雌激素相关受体家族的孤儿核激素受体。 1 1 ERRγ 的诱导表达 核受体的功能在很大程度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s)是由三个孤儿受体成员组成 上取决于它们的配体。而孤儿核受体都尚未鉴定出适
的,即 ( ), ( )和 ERRα NR3B1 ERRβ NR3B2
ERRγ
合的内源性配体。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ERRγ 因其
氧产生细胞应激,低氧以组织特异性方式改变ERRγ 抑制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SRCs)对ERRγ 的共
的转录活性。在肝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 1 (α HIF - 激活作用[21]。总的来讲节ERRγ,而HIF -1α 在妊娠早期抑制胎盘 子竞争ERRγ 上结合位点来抑制ERRγ 转录。
中ERRγ 的表达,影响胎盘血管形成、激素分泌以及离 1 3 ERRγ 的翻译后修饰 ERRγ 的活性也由翻译后
子转运[12]。与缺氧环境相类似,内质网应激(ER 修饰调节。例如,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PKB / Akt 通
)也会触发 stress
ERRγ
表达。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
过促进ERRγ 中DBD 结构上Ser - 179 的磷酸化,并与
节的N - 末端结构域AF - 1、与共激活因子和共抑制 易位到细胞质来抑制ERRγ 的活性[7]。在内源性大麻
因子相互作用的C - 末端结构域AF - 2、高度保守的 素系统中,由内源性配体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和2 - 花
锌指DNA 结合结构域(DBD)、铰链区以及配体结合结 生四烯酰甘油(2 - AG)激活的大麻素受体1(CB1)也
分转录调节功能与ERRα 和β 类似并重叠。例如, ERRγ 过度表达时肝细胞和小鼠中FGF21 基因的表达
和 ERRγ ERRα 都能促进骨骼肌和心肌的氧化能 和分泌均增加,而敲除ERRγ 后FGF21 基因表达和分
力。 [5] ERRγ 和ERRβ 都能调节心脏,肾脏,胃,骨骼 泌降低[9]。暴露于酒精环境时,c - Jun N 端激酶
为预防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雌激素相关受体γ,代谢调控,相关疾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R977. 1 + 2

10065687 2019 03006905
雌激素相关受体( ,
的表达及活性调控 γ Estrogen - related receptor γ 1 ERRγ
天津药学 年第 卷第期 Tianjin Pharmacy 2019 31 3
69
雌激素相关受体γ 功能调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傅 予,张 岩,王文彤,陶遵威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020)
摘 要 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属于雌激素受体亚家族的孤儿核激素受体,目前尚未鉴定出内源性配体。ERR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