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藏书目》的目录学价值

合集下载

基原考证方法

基原考证方法

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方法与示例张卫王家伦杨洪军张瑞贤通信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稳步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好保障,2018年4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是由中医药专家经过反复论证遴选出的100首源于古代、沿用至今、疗效确切、且具有特色的经典古方。

但随着年代更迭,组成这些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和药用部位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因此,为了确保古方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经典名方中药物品种和药用部位就显得非常关键,这就涉及到一门学问——中药基原考证。

01 什么是中药基原考证中药基原包括中药的品种以及其入药部位。

中药基原考证是澄清中药材品种、入药部位混乱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能从复杂的异物同名品种中区分出哪个是经手过长期历史考验的传统的药用品种,为确定药材正品提供文献依据。

02 本草考证的方法中药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长期的历史考验是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可靠保证,而这些重要的药物使用信息被记录在历代的医药文献之中。

因此,要从历史文献入手去查找中药使用品种和药用部位的相关信息。

2.1 如何获得研究所需文献2.1.1查找文献查阅文献的目的是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查阅文献要尽量做到竭泽而渔。

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到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录学知识在文献查阅中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早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目录书籍,以后历代均有目录学专著,重要的如史书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官修、私藏目录《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通志·校雠略》《校雠通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

中医文献学总结

中医文献学总结

概论1.1984年4月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或方式。

3.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医文献。

4.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中医文献的著录、考订与整理,以目录、版本、校勘为核心内容。

5.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式:①善本影印: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

②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

③从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的总名。

6.P4第一章中医文献的载体于形制1.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2.甲骨文:是在殷商时代用坚硬的契刀凿刻于龟甲或兽甲上的,故甲骨文又称为“契”、“契文”、“殷契”、“殷文”等。

3.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4.金文多铸于乐器钟、礼器鼎,故又称“钟鼎文”。

其中大多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刻)”;也有一些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5.缣——细绢。

帛——丝织品的总称。

6.简牍:简是狭长的竹片。

牍是比简更宽大的木片,二者经过加工后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7.卷轴是纸张(纸卷、卷子)发明至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和书籍形式。

8.书籍制度: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

9.根据中医文献的具体历史情况,古医籍的装订制度可分为简策、卷轴、册叶三种。

10.简策制度是将竹木简牍用编绳串联成策,予以保存的制度。

11.卷轴制度是将帛书或纸叶用书轴卷成卷子,予以保存的制度。

12.册叶制度是将纸卷、写叶或印叶用各种方法装订为整册,予以保存的制度。

13.册叶分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第二章中医文献的目录1.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的工具。

明清私家目录医籍著录分类及特点初探

明清私家目录医籍著录分类及特点初探

明清私家目录医籍著录分类及特点初探张晓丽内容提要明清时期医学与目录学发达,医学目录有一定发展。

明清私家目录数童多,水平高,在医学文献著录等方面有很高成就,著录丰富,分类合理,提要翔实,反映明清时期的医学目录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

关键词明清私家目录医学文缺明清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恢复发展,科学技术有较大进步,目录学、考据学兴盛,医学文献比较发达,考证学盛行,目录学比较繁荣,成为学者倡导的治学门径,目录学在清代成为显学,大量不同层次类型的目录书出现,目录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尤其章学诚《校雠通义》,对古典目录学作精辟的总结。

明清时期目录学取得很多成就,对医学专科目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明清私家藏书目录概况我国历史私人藏书历史悠久,最早编写私人藏书目录的是梁朝的任昉,唐宋以来雕版印刷发明,书籍易得,私人藏书编目风气日盛,出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等知名私家目录。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重视图书文献的整理,图书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录学比较兴盛,目录学专著很多,官修目录规模大,成就较高。

明代官修《文渊阁书目》是影响很大的官修目录,大学士杨士奇编目,不分经史子集以藏书的千字文排序,分20号,50橱,著录书7297种,虽然疏陋,是明代现存的国家目录,对于了解考校明代图书状况与保留佚书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明代官修目录有马愉《秘阁书目》2卷,张萓《新定内阁藏书目录》8卷,《内府经厂书目》2卷,《国子监书目》1卷,《御书楼藏书目》1卷,《都察院书目》不分卷,《宁献王书目》1卷,《行人司书目》2卷等,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如《内阁藏书目录》于经史子集外增设类录、金石、图经、勒律、送学、传记、技艺、杂部等,分类有特色,是明代重要的官修目录。

明代史志目录当推焦斌撰写的《国史经籍志》,注重分类,分为制书类、经、史、子、集,每类有类序,分子目,收罗宏富,整齐有法,为清代学人称道。

明代私人藏书风兴盛,藏书家大多编有藏书目录,产生诸多的私家目录,总数四、五十种,“明人得书之易超过宋元,私人藏书目录得到蓬勃发展,现存主要有十三家”,[1](p205)主要有高儒撰《百川书志》20卷,徐勃《红雨楼书目》4卷,朱睦挈著《万卷堂书目》,明祁承璞撰,《澹生堂藏书目》,明赵琦美撰《脉望馆书目》,明陈第撰《世善堂藏书目录》,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3卷,常熟赵用贤《赵定宇书目》,叶盛《菉竹堂书目》,范钦《天一阁藏书目》,钱谦益《牧斋书目》、《绛云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数量多,收录范围广泛,得到有关明代艺文图书方面的宝贵资料。

国学与中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国学与中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国学与中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1.“强”字的形符是“弓”。

()答案:错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的特色和独创。

()答案:对3.“待字闺中”与“十年不字”中“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答案:对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自《素问》。

()答案:错5.《医藏书目》作为现存我国第一部医学目录。

()答案:对6.1900年,住在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的当家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在16号的洞窟中发现了从西晋到北宋的5万多件经卷、文书、绘画,这个洞就被称为藏经洞。

()答案:对7.洛书的歌诀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

()答案:对8.古代星图中的“三垣“是()。

答案:天市垣###紫微垣###太微垣9.《系辞传》概括《周易》的应用包括()答案:占###象###辞###变10.“三礼”是指()。

答案:《周礼》###《仪礼》###《礼记》11.易学有三派,分别是()答案:象数派###义理派###图书派12.佛教主要思想包括()。

答案:八正道###缘起性起###十二因缘###四圣谛13.《汉书·艺文志》中的“方技略”分为以下4类()。

答案:房中###医经###经方14.以下关于著名道观所在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杭州玄妙观###苏州抱朴道院15.目录的种类包括()答案:私家目录###史志目录###官修目录16.通过学习《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成为史学家、文献学家的是()答案:陈垣17.道教内丹“南宗”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张伯端18.给古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

答案:句读19.最早的诗文选集是()。

答案:《文选》20.“瓜”字的造字法是()。

答案:象形21.先天八卦的特点是()。

答案:乾坤相对22.《左传》属于()史书。

答案:编年体23.()是竹简与木版的合称,是严格意义上真正的书籍()。

答案:简牍24.“江”字的造字法是()。

《目录学概论》教学大纲

《目录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书目控制思想的起源
二、书目控制的经验积累
三、书目控制的深刻变革
四、UBC的产生与发展
五、UBCIM与网络环境下的书目控制
第二节书目工作的标准
一、文献著录与编目标准
二、分类标引标准
三、文献数据库标准
四、文献生产与代码标准
五、信息处理与交换标准
六、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
第三节文献范围与控制
一、微观控制
二、宏观控制
一、孔子及其文献整理
二、《七志》、《七录》、《七林》与《古今书录》
三、《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与《直斋书录解题》
四、元明清私藏目录概述
第四节专科目录与特种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专科目录的产生
二、佛经的翻译传播与《汉录》
三、《综理众经目录》与《出三藏记集》
四、《大隋众经录目》等佛经目录
五、《三洞经书目录》等道藏目录
一、我国目录学研究
二、国外目录学研究
三、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与目录学
第六节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一、关于目录学理论基础的认识过程
二、目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官修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官方文献整理
二、《别录》与《七略》
三、从《中经》到《隋大业正御书目录》
四、《群书四部录》及其他唐代官目
五、书目整体设计与辅助索引
第二节文摘编纂法
一、文摘的特点与类型
二、文摘款目与摘要短文
三、文摘选题与文献搜集
四、文摘款目制作
五、文摘编排与辅助索引
六、各类文献的文摘
七、文摘的文体与评价
第三节索引编纂法
一、索引的理论基础
二、索引类型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目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目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目作者:苑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10期目录,是指一书的篇章或群书经过整理,登记之书名。

余嘉锡《目录学发挥》称:“目谓篇目,录则合篇目及叙言也”。

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专科目录的产生,先于系统目录。

最早的专科目录,除公元前二世纪杨朴《兵录》外,就是医学文献发展专科目录了。

如:《隋志》著录的《四时采药及会目录》,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录》著录的《医经目录》,《大宋本草目》,明•《李嵩诸医书目录》,清•王宏朝的《古今医籍考》,余鸿业的《医林书目》,董恂的《古今医籍备考》,邹澍的《医经书目》等。

但这些书目,均已亡佚。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就是明末殷仲春的《医藏书目录》。

又名《医藏目录》。

殷仲春,字方权,号东皋子,浙江秀水(嘉兴)人。

生平主要活动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博学多闻,尤精于医。

省疾治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危重之疾,每能应手而愈。

尝训子孙曰:“医为司命,药若用兵,宁以儒贫,勿以医贱”。

据《秀水县志》载:“殷仲春工歧黄,隐居教授,茅屋葭墙,不蔽风雨。

生平落落寡合,惟与禾中高士高松声、姚士舜、王淑民、释智舷相过从,载酒问奇,刻烛分韵。

著有《医藏目录》,《栖老堂集》,《疹子心法》”等,是一位精通医术,超凡脱俗的儒雅之士。

殷仲春之所以编撰《医藏书目》,他在自序中写道:“平生嗜医家书,恨不多见。

仆在宁国,日暇无事,而江西朱纯宇先生处久识宁国诸医家并仕宦家。

以饶道尊命,挟一刺借观,然后知医书之浩瀚也。

今列为十数函,标为纲目,使仁人求其书,而广济于群生也……。

按医藏录者,取诸如来法藏,权立其名,以救困厄”。

全书目收书449种,分二十函,每函均以佛教用语命名,并于每函之前冠以小序,简明该类书划分之依据。

计分:无上函—内、难类18部,正法函伤寒39部,法流函—各科14部,结集函—各科36部,旁通函—各科28部,散圣函—各科34部,玄通函—各科6部,理窟函—脉学13部,机在函—眼科9部,秘密函—医学杂书13部,菩提函—本草30部,印证函—各科32部,诵法函—各科12部,声闻函—各科27部,化生函—妇产19部,杨肘浸假函—外科17部,妙窍函—针灸17部,慈保函—儿科59部,指归函—医学基础10部,法真函养生16部。

目录学在中医药古籍校勘中的作用

目录学在中医药古籍校勘中的作用

叶 的 医 书 22 8 8部 ,对 每 种 医 籍 依 次 列 出 作 者 姓 名 、
书名 、出处 、卷 数 、存 佚 、原 书序 言 、跋 语 、作 者 小
版本 学 、校 勘 学 等 历 来 被 学 者 视 作 做 学 问 的 基 础 学
问 。由于 目录 学 是 一 条 能 收 事 半 功 倍 之 效 的 治 学 之 道 ,故受 到历 代学 者 的重 视 。到 了清 代 , 随着 当 时考 据 、校勘 学 的兴 旺 和 一 批 著 名 学 者 如 王 鸣 盛 、姚 振 宗 、朱一 新 等 的倡 导 , 目录学 一度成 为 “ 显学 ” 。
革 情况 ,并 可据 以考证 医学 流 派 的发展 、历代 医家 的 基 本学术 观 点等 。 26 《 中国 6 . 新 0年 中 医 图书 目录 》 :此 书 由裘 俭 主
编 ,2 1 0 0年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出 版 。 该 书 目收 载 1 4 99 年  ̄2 0 0 8年 问 全 国 各 地 正 式 出 版 的 中 医 药 图 书 3 5 2 7 7
种 ,是 至今 为 止 反 映新 中 国 6 0年 来 中 医 药 图 书 出版 情 况 比较完 备 的一部 书 目。其 中绝 大部 分 系 当代 人 的
新 作 ,但也 不 乏 对 中 医 药 古籍 加 工整 理 之 后 的 校勘 、
句 点 、释译 、类 编后 的现 代读 本 。 27 《 . 中国 医籍 续考 》 :由刘 时觉 编撰 ,2 I 0 1年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出版 。该 书 目虽 系 补充 和 增订 《 中国 医籍 考 》的续作 ,但 所 收古 医籍 品种 远 超 前者 。作 者 刘 时 觉倾 2 O年 之 力 ,上 接 《 国 医籍 考 》下 限 ,收 录 自 中 道 光元 年至 清末 医籍 3 6 0 8种 ,其 中过 眼 者竞 达 2 8 55 种 。编撰 体 例与方 法沿 承前 者 ,故资料 详尽 。 3 书 目在 中 医药 古籍 校勘 工作 中的应 用 3 1 选 书— — 确 定校 勘 品种 : . 中医药 古籍 的 整理 是一 项 长期 的 战略 任 务 , 照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护 、 按 保 抢

《世善堂藏书目录》评略

《世善堂藏书目录》评略

《世善堂藏书⽬录》评略2019-10-19[摘要]明朝末年的陈第,是我国⾮常著名的⼀位⾳韵学家。

《世善堂藏书⽬录》是其晚年整理藏书的成果。

在介绍陈第的⽣平、世善堂藏书的源流和《世善堂藏书⽬录》的版本的基础上,以《知不⾜斋丛书》所收录的《世善堂藏书⽬录》为本,详细重点地分析它的著录⽅式、类⽬名称、分类⽅法及其缺点。

《世善堂藏书⽬录》在⽬录学、⽂献学、分类法、版本学等⽅⾯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陈第《世善堂藏书宥录》评价[分类号]Z842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同时藏书事业也随之兴盛起来,⾄明清之际⽽达到⿍盛。

⼤部分藏书家收藏图书,或为了供⾃⼰做学问之⽤。

或是兴趣使然。

他们⼤都学识渊博,兼有校雠、版本、⽬录之学,对⾃⼰的藏书基本上也都撰有⽬录。

但其中兼有⽂武之才的却屈指可数,⽽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陈第即其⼀,称得上是⼀代名将、循吏、硕儒。

《世善堂藏书⽬录》是陈第晚年整理其藏书的成果,具有⼀定的学术价值。

⽂章主要就其著录⽅式、类⽬名称、分类⽅法、缺点及其学术价值等进⾏评价。

1 陈第其⼈陈第,⽣于明嘉靖⼆⼗年(1541年),卒于明万历四⼗五年(1617年)(民国《连江县志·儒林传》和《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作万历四⼗⼋年(1620年)卒,有误),字季⽴,号⼀斋,晚号温⿇⼭农,⼜号⼦野⼦,别署五岳游⼈,福建连江龙西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韵学家,也是⼀位著名的藏书家、旅⾏家、军事家。

陈第⾃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却不以功名利禄为念。

因此直到嘉靖三⼗⼋年(1559年)才得以“补弟⼦员”(取得秀才资格)。

嘉靖四⼗四年(1565年)⾄万历元年(1573年)间,陈第主要随师潘碧梧讲学于福州、漳州⼀带。

万历元年(1573年)九⽉,他跟随俞⼤猷学习兵法,抗击倭虏(⼀说⾃嘉靖四⼗⼀年(1562年)后,陈第便跟随戚继光、俞⼤猷抗击倭寇。

此说不太确切。

因为据⾦云铭先⽣的考证,陈第只是在嘉靖四⼗⼀年(1562年)⾄四⼗四年(1565年)问向戚继光献了⼏个剿倭的计策,帮助荡平倭患;⽽后的⼏年⾥,基本上都在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
中华医学 图书情报杂志 2 0 1 4年 1 月 第2 3卷第 1 期
C h i n J Me d L i b r I n f S c i , V o 1 . 2 3 N o . 1 J a n u a r y , 2 0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9 8 2 . 2 0 1 4 . 0 1 . 0 1 4
殷仲春 , 字方叔 , 因向往归隐躬耕 的生活 , 遂暗 用陶渊明《 归去来辞》 “ 登东皋 以舒啸 , 临清流而赋 诗” 的诗句, 自号“ 东皋居 士” [ 1 1 3 s o 。一说 因仰 慕唐
( 亦称《 医藏 目录》 ) , 崇祯年刊成 , 为我 国现存 最早
的一部医学专科书目。 2 《 医藏书目》 的内容特色
和重 要 的 目录学 价值 。 1 殷仲 春简介
为时所重 , 陋室如兰, 几不能御风 , 日舷歌卖药 , 澹如
也” [ 1 1 3 5 0 。又说其 “ 隐居城南茅屋 , 短墙不蔽风雨 , 弦歌卖药。喜购古贴残 书, 补葺考校 。生平落落寡
合, 遇显者辄引避” _ 3 j , 著有《 栖老堂集》 等。他喜欢 聚书, 早年曾到过江西宁 国, 结识 收藏医学文献丰富 的朱纯宇 、 饶道尊等人 , 搜集阅读 了大量医籍 。他将 平生所见 医书 , 录其 书名、 卷数 、 著者, 分为 2 0函 ( 类) , 每 函冠 以小序 , 说 明源流 , 编成 《 医藏 书 目》
众生的医药观 : “ 三界众生 , 受病于无始劫 中, 其病根
幽深固结 , 非具正犏知觉者不能悉知其病 , 非发广大
[ 基金项 目] 2 0 1 2 年度广东 图书馆学科研 课题 “ 《 医藏书 目 》 的 目录 学价值探讨 ” ( G D T K 1 2 5 5 ) 成果之一。
p l i e d b y YI N Z h o n g - c h u n ,a w e l l - k n o w n me d i c a l e x p e r t i n t h e Mi n g D y n a s t y, i t s 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 v lu a e w a s e l a b o r a t e d w i t h i t s s h o r t c o mi n g s p o i n t e d o u t .
代王绩的为人 , 遂取相 同名号 东皋子_ 2 J 。生卒年不 详, 浙江秀水( 今嘉兴 ) 人, 明代 ( 明万历年 间) 医学 家。他博学多识 , 医术精湛 , 宁静淡泊 , 不阿权贵 , 喜
与僧人交往。史载其 “ 楷 书骚逼晋唐 , 有葆楮厂 , 赋
僧人智舷为《 医藏书 目》 作序 , 叙述了佛教解救
Me d i c a l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Bi b i l o ra g p h y;Me d i c l a h i s t o y r
历史上佛教与医学一直有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 借医弘法是佛教的一个优 良传统 。殷仲春是一位精 通医术的佛门居士 , 他所编的《 医藏书 目》 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科书 目, 具有浓厚的佛学特色
[ K e y w o r d s ] Y I N Z h o n g - c h u n ; C o l l e c t i o n l i s t o f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 D o c u m e n t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
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 v a l u e o f C o l l e c t i o n l i s t o f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DI NG We i — — g u o
( L i b r a r y o f G u a n g d o n g B a i y u n C o l l e g e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4 5 0,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信 息组 织 与信 息服 务 ・
《 医藏 书 目》 的 目录学价值
丁伟 国
[ 摘要 ] 介绍 了 我 国明朝 医学家殷仲春所编《 医藏书 目》 的主要 内容 、 特 点、 成就 , 论证 了其 目录学价值 , 指 出 了《 医藏 书 目 》 存
在 的 不足 。
[ 关键 词] 殷 仲春 ; 《医藏书 目》; 中医古籍 ; 医学 目录学; 目录 学; 医学史 [ 中图分 类号 】 G 2 5 7 . 3 ; R 2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3 9 8 2 ( 2 0 1 4 ) 0 1 — 0 0 5 6 — 0 4
[ A b s to n t e n t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 C o l l e c t i o n l s i t o f ed m i c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c o n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