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目录学课程课件(史部)

目录学课程课件(史部)

第三節 二十四史輔助書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清錢大昕撰。
讀書劄記彙編,重在對個別文字、史實的校勘。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清王鳴盛撰。
一是詮解典章制度,一是考校史文脫佚。
《陔餘叢考》四十三卷,清趙翼撰。 《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補遺》一卷, 清趙翼撰。


多就正史紀、傳、表、志中參互勘校,摘取以供訂正。
《後漢書》


《後漢書》—120卷,南宋范曄撰,唐 李賢注。
劉珍等官修《東觀漢記》140卷、三国吴謝承《後漢書》130卷、 西晋薛瑩《後漢紀》100卷、司馬彪《續漢書》等。
范曄的《後漢書》只有紀傳90卷,後人 將西晉司馬彪所寫的《續漢書》中的志 30卷合入而成120卷。 清惠棟《後漢書補注》24卷。 清王先謙《後漢書集解》120卷。

明清人的著作: 《宋元資治通鑑》157卷,明薛應旂撰 《資治通鑑後編》184卷,清徐乾學撰 《續資治通鑑》220卷,清畢沅撰 《明紀》60卷,清陳鶴撰 《明通鑑》100卷,清夏燮撰 《國榷》108卷,清談遷撰
《南史》 《北史》
0卷,唐李延壽撰。 十本紀、七十列傳。 綜合加工《宋書》、《南齊書》、《梁書》 和《陳書》而成,無志。 《北史》—100卷,唐李延壽撰。 十二本紀、八十八列傳。 綜合加工《魏書》、《北齊書》、《周書》 和《隋書》而成,無志。 修此兩史時,除用了上述八史的文字,還參 閱其它雜史一千餘卷的史料,精心編入其中。
《二十五史補編》等

《二十五史補編》,精裝六大冊,二十五史 刊行委員會編。 所收著作計《史記》8種,《漢書》28種、 《後漢書》27種,《三國志》20種、《晉書》 45種、《宋書》9種,《南齊書》4種,《梁 書》3種,《陳書》3種,《魏書》12,《北 齊書》3種、《周書》3種,《隋書》7種, 《南北史》7種,兩《唐書》14種,兩《五代 史》16種,《宋史》7種,《遼史》9種, 《宋》《遼》《金》《元》曰史部分三種, 《明史》6種,附錄一種。

高三数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数学知识点目录

高三数学知识点目录一、函数与方程1.1 一元一次方程1.2 一元二次方程1.3 二元一次方程组1.4 函数的概念1.5 函数的性质二、三角函数2.1 正弦函数2.2 余弦函数2.3 正切函数2.4 倒数关系2.5 三角函数的图像三、平面向量3.1 向量的概念3.2 向量的运算3.3 向量的坐标表示3.4 向量的共线与垂直3.5 平面向量的应用四、立体几何4.1 空间直线与平面4.2 空间坐标系4.3 空间向量4.4 空间图形的投影4.5 空间图形的旋转与镜像五、导数与微分5.1 导数的定义5.2 导数的运算法则5.3 高阶导数5.4 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导数5.5 微分的定义与应用六、不等式与极限6.1 不等式的性质6.2 不等式的解析法6.3 极限的概念6.4 极限的性质6.5 极限的计算方法七、概率与统计7.1 随机事件的概念7.2 概率的计算7.3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7.4 概率分布函数7.5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八、数列与数学归纳法8.1 数列的概念8.2 等差数列8.3 等比数列8.4 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8.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九、平面解析几何9.1 点、直线、平面的坐标表示9.2 直线的性质与方程9.3 圆的方程与性质9.4 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9.5 解析几何的应用十、立体几何10.1 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10.2 正方体、长方体、正方锥的体积与表面积10.3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10.4 圆柱、圆锥、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10.5 立体几何的应用十一、复数11.1 复数的定义与运算11.2 复数平面与复数表示11.3 复数的模与幅角11.4 复数方程与不等式11.5 复数的应用总结:高三数学知识点目录包括了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导数与微分、不等式与极限、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复数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全面提升数学素养,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九年级数学目录与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目录与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目录与知识点
一、整体情况
九年级数学包含了多个章节的内容,下面将会逐一列出。

二、代数
1. 实数与无理数
2.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
3. 一元二次方程
4.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5. 二元二次方程组
三、几何
1.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3.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4. 三角形的面积与勾股定理的应用
5.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概率
1. 事件与概率
2. 基本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
3. 随机事件与概率
4. 试验、事件与概率
5. 几何概率与统计调查
五、统计与图表
1. 统计调查与数据收集
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
3. 频数分布与统计图
4. 平均数与离散程度
5. 折线图与趋势线的解读
六、函数与图像
1. 变量与函数
2. 线性函数
3. 二次函数
4. 特殊函数
5. 函数关系与应用
七、空间与立体
1. 空间几何体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 空间图形的投影
4. 空间图形的旋转
5. 空间图形的切割
八、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
1.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2. 使用各章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假设与实验
九、复习与综合
1. 九年级数学知识回顾
2. 九年级数学综合练习
3. 解答与评讲
4. 九年级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的目录与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将能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克服困难,取得优异
的成绩。

人教版高二数学知识点目录

人教版高二数学知识点目录

人教版高二数学知识点目录高二数学知识点目录1. 函数与方程1.1 直线与线性函数1.2 二次函数1.3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1.4 对数函数1.5 三角函数1.6 组合函数与反函数1.7 多项式函数1.8 有理函数与分式函数1.9 一次、二次函数综合应用2.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1 三角函数的概念2.2 三角函数的性质2.3 同角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 2.4 解直角三角形2.5 平面坐标系与向量2.6 弧度制与三角函数2.7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换 2.8 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2.9 三角方程与不等式3. 解析几何3.1 平面直角坐标系3.2 直线的方程与位置关系3.3 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3.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 抛物线与椭圆3.6 双曲线与三角形3.7 空间坐标系与方程3.8 空间平面与直线3.9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4. 一元函数微积分初步4.1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4.2 导数与导数应用4.3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4.4 微分方程与微分中值定理 4.5 反函数与参数方程4.6 曲线与曲面积分4.7 微分方程应用4.8 一元函数微积分综合应用5. 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5.2 概率的基本概念5.3 随机事件与概率5.4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5.5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5.6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以上是人教版高二数学的知识点目录,涵盖了各个单元的重要内容。

每个小节都是基于该知识点的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二数学知识。

请根据具体需要自行参考相应知识点,深入学习和复习,以提高数学水平。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目录学

目录学

目录学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由古至今许多学者无一不是利用目录学的知识经过苦心钻研获得成功的。

我国古代目录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典籍繁富的文化氛围之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目录学著作。

远至春秋战国时代,讨论学术分类的著作《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就已出现。

秦汉时期,有《论六家要旨》、《吕氏春秋·序意》、《淮南子·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兵录》等。

我国古代目录学至此已略具雏型。

至刘向领校群书,始作《别录》,成为目录的开山之作。

自《别录》《七略》而后,目录及目录学方兴未艾,有官修的如《崇文总目》《四库总目》等,有私著的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有史志如《汉志》《隋志》等。

目录学著作“据统计,西汉至清,我国古籍目录的编制,数量之多近千部……目前能见到的尚有六、七百部”。

综合各家观点,目录学知识于学术研究之功用可归纳如下:一、读书治学入门之学我国典籍,卷帙浩繁。

要进行某一学问的研究,需要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这些问题是每个初学者都要遇到的,不得其门者,则终身无得,著名学者也不例外。

目录学萌芽于先秦,开创于汉代,到清乾隆时代,目录学始为显学,更为学术界所重视。

目录学的发展更是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研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还因为它是一门读书治学入门的学向,它可以告诉人们,关于某一个向题,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又可提供查找文献的必要线索与方法。

二、了解学术源流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事学术研究,必须了解学术源流,了解其某些图书的基本内容,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古今史学家,在治史,治目录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目录即学术史,学术源流得力于目录学。

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

我国目录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强调从学术史的角度揭示书籍内容,表现它的价值,学术源流,表现作者的学术成就,流派、师承等。

目录学课程课件(经部)

目录学课程课件(经部)
目錄學課程 (經部)
主講 張煥玲
導言
一、目錄學的概念 《論語· 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 己复禮爲仁。請問其目,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动。

黄永年先生《文献学四讲》
目者本來只指羅列的篇名、章名或書名。 至於錄,是指該篇、該章、該書的內容 提要,完整的說,要有書名、篇名並有 其內容提要的,才可以叫目錄。

《儀禮》究竟是誰編撰的
現在仍不清楚。 有人說,它是西周開國之初的周公所作。 (鄭樵的《儀禮辨》) 還有人說,它是孔子編撰的。(清代邵 懿辰《禮經通論》)

梁啓超《古書真僞及年代》有關《儀 禮》成書的一段話較爲公允可信
《《儀禮》的一部分在西周初就有了,
但經過了數百年,在不少人增添删削後, 纔傳到了儒家後學手中成爲儒家經典, 因而它是一部逐漸完成的書。 孔子整理過它,也用它來教育弟子,但 全書不是他編的。 孔子死後還有人对它進行過整理,直到 漢代,纔形成這十七篇的模樣。



虞書:堯典、臯陶謨 夏書:禹貢、甘誓 商書:湯誓、盤庚、西伯戡(kān )黎、微子 周書:泰誓、牧誓、洪範、金縢(té ng )、


大誥、康誥、酒誥、梓才、召誥、
洛誥、多士、無逸、君奭(shì )、多方、立政、 顧命、費誓、呂刑、文侯之命、秦誓。
《尚書》的主要價值

《尚書》保留了許多古的資料,要研究 西周、春秋以前的歷史,尚書是最基本 的東西,包括考古、古文字。

八卦簡介


卦像由(—)阳爻和(--)阴爻两个符 號組成。 乾由三陽爻組成,為純陽之卦

一卦有六畫,每畫叫一爻(yá o )。 從下往上數:初九、九二、九三、 九四、九五、上九。

现代青年常用知识目录

现代青年常用知识目录

现代青年常用知识目录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作为现代青年,掌握一定的常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份现代青年常用知识目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科技与互联网知识1、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 等)的使用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2、网络知识熟悉网络的基本概念,如 IP 地址、域名、路由器等。

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知识,如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等。

了解网络通信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3、移动设备知识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包括操作系统的设置、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

掌握移动支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方法。

4、编程与软件开发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 Python、Java、C++等),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二、文化与艺术知识1、文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

培养写作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历史了解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拓宽视野。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培养批判性思维。

3、艺术欣赏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水平。

了解一些著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4、哲学学习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流派,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三、语言与沟通知识1、母语提高母语(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正确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增强文化底蕴。

2、外语掌握一门外语(如英语、日语、法语等),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相关文献。

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3、沟通技巧学会倾听和表达,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掌握演讲和辩论的技巧,提升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4、书面表达能够撰写清晰、准确、有条理的文章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书目控制: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

包括著录控制,规范控制,标引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包括书目情报流控制和书目情报源控制文献报导:将有关各种情报源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通报给学者、专家或读者,以便文献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功能和社会作用1、书目的社会作用:⑴书目的学术价值:登记作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映学术渊源。

⑵书目的情报价值:检索作用;辅助作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⑶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作用,导读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

2、书目的三大功能:揭示:通过著录揭示文献的外形和内容特征;报导:通过书目情报服务传递信息;检索:通过编排系统和索引系统提供线索;3、书目的性质:文献信息交流的工具:信息交流的中介;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4、书目的社会职能: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的基本外形特征和文献中所蕴藏的知识、情报、信息。

二、文献揭示和组织编排的主要方法文献揭示: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提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1.文献揭示的主要方法⑴文献著录法:也称为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文献编目、信息描述,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形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

也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分析、记录的全过程。

⑵文献提要法:概念:在我国古代称为解题、叙录、志、考等,现在也称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是一种简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

类型:古代提要(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现代提要(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考证性提要)⑶文献摘要法/文摘法:概念: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类型:按原始文献是否发表:一次文摘和二次文摘;按文摘加工程度:报导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按文摘的功能: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

⑷文献索引法:把一种或多种文献中的事项或知识单元,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有利于查寻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能够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揭示文献的方法。

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⑸书评或文献评价法:指对图书的评论,是关于图书的思想内容、价值特色、写作技巧、社会影响等方面所作的评述性文章。

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进行介绍与评论的方法。

主要有专书书评和专题图书评论两种类型。

⑹文献综述法:在对某一特定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的关于某学科或某专题的具有报导性(概述性、评价性)和资料性的科学文献。

⑺文献述评法:叙述和评论。

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反映社会热点或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

⑻文献注释法:利用书目注释来揭示文献的内容。

<注:各种文献揭示方法的应用:著录:用于简明目录;提要:用于推荐书目,质量要求较高的书目;摘要:用于报导学术论文,科研动态;书评:用于推荐书目、导读书目、选读书目;索引:用于补充正文编排法或用于扩大检索途径;注释:广泛应用于补充说明;综述、述评:用于报导科研、学科动态。

2.文献编排的主要方法⑴分类编排法:是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的学科专业和特点分门别类组织款目的方法。

⑵主题编排法:是以一种规范化语言作为文献的主题词,然后按主题词的字顺组织款目的方法。

⑶时序编排法:是以文献的写作、发表或出版的时间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又称编年编排法。

⑷地序编排法:又称地区编排法,是以文献中所论述的国家、地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⑸字顺编排法:是以文献的题名、责任者等外形特征的字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字顺法的种类:形序法、音序法和号码法。

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搜索引擎组织方式;专题指引库组织方式:学科或专题导航;热门站点链接或相关站点推荐;传统分类法的应用;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一、目录学研究的内容体系(1)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关于文献的研究,如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导等。

(3)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如书目索引类型划分的原则、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4)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如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5)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研究,如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

(6)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如国内目录学研究现状、国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介、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

(7)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如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

(8)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如目录学知识数字化、目录学应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数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

二、郑樵、章学诚、姚名达等人的目录学思想和贡献1、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影响:(1)提出求书校书之道:“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

即文献搜集和检索的八种主要途径;(2)提出“泛释无义论”:于疑晦处释之,无疑以类主;主张“取简而易晓”;突破七分法和四分类的束缚,创立十二分法;(3)创立以人类书论:以书名为标目,人随书定;郑樵说:古人编书,以人类书,何尝以书类人哉?其义有二:一是书名与著者,以何为主要标目;二是以著者集中归类还是以图书内容集中归类;(4)提出“通古今之变”的“会通”思想:即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书目著录上提出“记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的通录思想;(5)图书归类思想:一类之书当归集一处,不可有所间;(6)“存书”与“明学”的类例思想:论述学术、图书、类例三者关系时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倒之不分也。

”(7)他明确提出类例的功能有二:其一,存书。

他说:“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

人有存设,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

”其二,明学。

他说:“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

观图谱者,可以知图谱之所始;观名数者,可以知名数之相承。

讥纬之学,盛于东都;音韵之书,传于江左。

传注起于汉魏,义疏成于隋唐。

睹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类例的作用在于剖析学术源流,反映学术发展情况。

2、章学诚(1)代表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主要论述“文史义例,校雠心法”);(2)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著作,在总结我国古代书目工作实践和吸取古代目录学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他对目录学理论和方法的见解;(3)标志着我国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4)代表了我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5)论述了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建设的必要性;(6)认为书目编制应先明“大道(文献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性)”;(7)目录学思想以“道不离器(图书资料)”、“官师合一”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8)深入探讨了校雠与编目工作的关系,四分法代替七分法的必然性,阐述了互著、别裁方法、索引方法及书目工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代表中国古代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融合派的目录学理论:代表人物有容肇祖和姚名达。

3、姚名达(1)中近代目录史上承上启下的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2)研究领域兼容中外,贯通古今,成果丰富;(3)在吸取近代各家各派所长,融贯古今中外目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近代目录学理论体系——原理、方法和历史的构架,影响了后来几十年目录学研究的方向。

4、刘向:《七略》、《别录》的特点(1)《七略》、《别录》开创了我国图书分类法七分体系先河,创立了一系列书目分类原则。

(2)具备了典型的书目记录文献的事项和记录方法,并且记录格式整齐,记录事项的结构有规律。

(3)文献记录事项主要包括基本著录、篇目、叙录和小序等。

(4)基本著录包括书名、篇卷、著者、版本等。

(5)叙录包括两项:“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图书的篇目和提要(介绍异本,略述校雠经过,作者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解释书名,图书内容评价,古书辨伪)。

(6)小序即每类之后辨章学术源流,品评家派得失的论述文字三、我国古代目录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1、先秦我国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殷商时期我国书目工作萌芽;(2)孔子对古籍的整理对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在《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评价说:“孔子在删定、编定和解释‘六经’的时候,创造性的推动了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的发展”;(3)有了成熟的书目方法(孔子在文献整理中使用的书目方法)和成形的目录(一书目录)。

6、元朝目录学发展特点(1)书目工作在四部法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更便于检索的编排法(索引);创立了辑录体提要写法;书目类型和方法有所创新(新书目和新索引出现)。

(2)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学思想非常丰富。

7、清前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总结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官修书目《四库全书》;专科目录体例成熟,出现了《经义考》、《小学考》、《史籍考》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大部头专科目录;私藏目录大量涌现,质量很高;出现辨伪书目、丛书目录等新书目类型;索引发展较快版本目录学发达。

(2)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总结时期目录学理论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校雠通义》形成了一个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体系。

目录学成为社会显学;目录学被广泛应用到读书治学,一时成为“显学”;四、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官修目录和史志目录有哪些官修书目:也称公藏目录,是指我国古代由朝廷委派专门机构和官员对文献进行整理,反映政府藏书的目录。

2、我国古代各时期主要的官修书目西汉:《别录》、《七略》;晋南北朝:《中经》、《晋元帝四部书目》;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隋书·经籍志》、《群书四部录》;宋:《崇文总目》、《中兴馆阁目录》;明:《秘书监志》、《文渊阁书目》、《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古今图书集成》;清:《四库全书总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