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构词法对比语言学综述

英汉构词法对比语言学综述
构词的主要方法,通过去掉名词词 汇中被误认为的后缀的方式来构成新的动词。比如: Editor(编辑人)—to edit(编辑) Peddler(小贩)—peddle(叫卖)


Beggar(乞丐)—to beg(乞讨)
二.汉语中特有的构词法
重叠法是汉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法之一,在汉语中,各类 的实词都可以被重叠起来使用,在表达中一般外表说话 人的某种情感意义,主要起到了描写的作用。除此之外, 叠音的使用还可以使音韵更和谐,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其中词汇的重叠分为部分重叠和完全重叠,其重叠 的类型也分为AA型,比如:慢慢、爸爸。ABB型,比如: 笑嘻嘻,阴森森等。AAB型,比如:毛毛雨、悄悄话。 ABAC型,比如:慌里慌张、傻里傻气等。AABB型,比如: 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在汉语中,形容词的词性虽未改变,但它确实可以充当名词的角色,作 句子的主语。比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谦受益


(3)穷则独善其身
四、缩合法

缩合法是把词或词组缩短,去掉词的某一部分来构成新词的构词法, 缩合后的词的含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英语中常见的缩合形式为词 头字母的缩合,一般情况下,用大写形式。比如: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在汉语中,这种构词形式被称为“补充式”合成词。比 如: 打开、推翻、改正、降低、完成、看透、推翻、淋湿 等
5.noun+adjective:worldwide,taxfree,waterproof,airtight,fire proof, bulletproof, airsick,

二、合成法

四、缩合法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对比分析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对比分析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对比分析作者:王恺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10期语音、词汇和语法为语言三大基本要素。

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引导学生以比较巩固的母语知识为基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词汇。

英语构词法母语知识语义对比一种语言必须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基本要素,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有意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离不开对词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本文从构词法、语义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和语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帮助教师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规律,以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一、英汉词的构成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与“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字”是书写单位,也是发音单位。

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来说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就其形体来讲,构成一个汉字的因素有笔划(点、竖、撤、捺、折、钩及其变型)、笔顺、偏旁和偏旁部首。

“词”是指一个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的最小单位。

汉语中,一个字可能就是一个词,如“天”“地”“大”“小”,也可能只是一个词的一部分,如“真理”“条件”二词中的“真”“理”“条”“件”。

英语属表音文字,只有字母和词而无“字”这一概念,其字母相当于汉语中构字的笔划,用各种不同字母组合起来的word相当于汉语中的词。

明白了汉语中“字”“词”与英语中“word”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词”与“word”的构成因素。

如果不考虑能不能独立运用这一点,词还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单位是词素(morpheme),此点英汉两种语言相同。

汉语中的一个词,英语中一的个word,可以只有一个词素,也可以由若干词素构成。

如“书”只有一个词素,“学习”有两个词素,“现代化”则由三个词素构成。

英语也一样,“book”“cat”分别由一个词素构成,“bookish”“impossible”“unfriendly”则由两个或三个词素构成了。

英汉构词差异教学文稿

英汉构词差异教学文稿

英汉构词差异英汉构词差异内容摘要: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进行研究,通过比对两种语言构词法的异同,从而分析研究两种语言的词汇结构异同,使学习者能够更好掌握两种语言。

关键词:英语;汉语;构词法;差异一、英汉构词法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汉在构词法上有许多相似点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一些旧词的过时意味着需要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而新的词的产生,大抵服从语法的法则,有其规律可循。

语言的这种"弃旧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一种规律--构词法。

1. 加缀法英语词缀的功能:改变词义、改变词性英语通过词缀的添加形成层级、向外辐射,构词能力非常强汉语词缀的特点:附加意义不明显例:老天、老虎、老婆、老哥、老乡、老外、老鹰、豆芽儿、头发丝丝、酸溜溜、闹哄哄、火辣辣、冷飕飕2. 复合法:英语:复合名词:daylight, daydream, outbreak hot line, driving license, self-control, pain killer复合动词:lipread, babysit, house keep复合形容词:planteating, heartbroken, dutyfree复合介词:into, throughout, without英语复合词的特点:词序排列主要受词的形态变化的因制约,尽量让后一词,来体现复合词的词性汉语:复合词词序主要受因果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的制。

例:古今、早晚、压缩、冷凝、美丑、中外、长短、私营、国有、打球、健身、黑发、高楼、开发、展开3.缩略法英语: ad, champ, chute, copter, flu, fridge, nark, per, WTO, NBA, MLA, TMD, USSR, UNESCO, NATO, SALT汉语:知青 = 知识青年,自刹厂 = 自贡刹车厂,上吊 = 上海吊车厂,四化=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4.叠音构词和词的重叠(1)叠音词英语:see-saw,ack-ack,yo-yo,flip-flop,lardy-dardy,fiddle-faddle,goo-goo,wishy-washy汉语:慢慢滔滔娓娓弯弯(的)红红(的)侃侃懒洋洋笑嘻嘻冷飕飕热烘烘气呼呼直勾勾毛毛雨哈哈笑聊聊天消消气慌里慌张傻里傻气邋里邋遢叠音词的特点:a. 一般都具有某种情感,起描写作用。

英汉复合名词的构词对比研究

英汉复合名词的构词对比研究

的创造能力 , 促进语 言的发展 。因此 , 对复合 名词 的研究具有
重 要 的意 义 。


研 究 的 目的 和 意义
复合词 占英汉语 总词汇量的大部分 , 且 以复合名词 的比 例最大 。本文试 图从构词法角度 出发 , 探讨英汉 复合名词是
如何构词 的 , 解释两者在 内部结 构和语义关 系上的共性和差 异, 进而探究其结构 和语义特 点 , 把握其词 义 , 以便促进英语
词汇教学 。 二、 英 汉 复 合 名 词 的研 究现 状
途 。例如 : 汉 语 中的潜水服 、 舞台; 英语 中的p l a y t h i n g 、 d i v i n g
bo a r d、 s l e e p i n g c a l " 。
4 . 主补关系 : 汉英结构形式上都是 “ 形容词+ 名词 ” 。组成 部分 的语义关 系为主补关 系 ,前词 对后 词有说 明和修饰 作
【 关 键 词】对 比; 复合名词 ; 构词法
中图分 类号 : H 1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 9 - 0 0 2 3 — 0 1
复合词 , 尤其是 复合名词 , 在英汉语词汇中与 日俱增 。复
合名 词结构形 式简洁 清晰 , 但语义关 系甚 为复杂 , 它 能及 时 反 映变化 的语 言事实 , 展 现语言 的原始组合 能力 , 增 强语 言
分 的语 义 关 系 不 同 。
6 . 动状 关 系 : 汉 英组成 成分 的语义 关 系都是 “ 动词 和状
语” 的关系 。汉语是动词+ 形容词 , 例如“ 提高” 、 “ 放下 ” ; 英语 英汉复合名词 种类 繁多 , 语义关 系复杂 , 综合归类 , 可 分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相关推荐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构成方式。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分析英汉词语来源,比较和归纳出英汉构词法的异同,对扩充词汇量、理解词意、进行英汉语言研究、创造新译词以及进行英汉翻译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词;英汉构词法;比较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从词组或句子里分析出来的,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词汇是语言的体现。

正如安图尔特·蔡斯(StuartChase)在《词汇的力量》一书中所述:“是词汇将社会融合在一起”。

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Winkins)(1972)还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现状传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对于汉语词汇与英语单词之间的意义对比研究非常之多,而将汉字和英语构词进行比较的文章数量则相对较少,很少有对于研究英汉语构词法的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分析汉语与英语词汇构造特点着手,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两者在构词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有效而准确地利用母语优势学好英语和对进一步英汉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英汉词汇对比1)词汇系统的形态特征比较语言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孤立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汉语是孤立语。

而英语不是孤立语,而是典型的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而且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

2)词汇中的思维方式西方习惯于直线思维方式,即就是表达出中心思想,即英语所说的层层推演,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英汉对比研究教案模板范文

英汉对比研究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2. 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二、讲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1. 语音: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音节、声调、发音方式等。

2. 词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构词法、词义、固定搭配等。

3. 语法: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

4. 修辞: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差异。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对比分析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英汉对比研究的报告。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报告,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二、对比分析方法的应用1. 教师讲解对比分析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2.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分析一个具体的英汉对比案例。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 教师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差异、理解对方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浅谈英汉构词法对比

浅谈英汉构词法对比
而V OA在 汉 语 中 是 “ 国之 音 ” 不 是 转化法 , 合成法 , 略法 , 缩 重叠法 , 外来 词, 创造法 , 代用词 , 习语 、 谚语 、 歇后语 , 短语搭配和转移 , 等等 。此外 , 汉语造 字法的“ 书” —象形 、 事 、 六 — 指 会意 、 形声 、 假借 、 转注等 同样也
同的理解 , 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他们。 两种语言的词汇量都可 以说是浩如 烟海 , 但英语里的常用词和汉语 里的常用词都 只有约 30 0 0到 5 0 0 0个 。
掌 握 两 种 语 言 中 的 常 用 词 后 用 这 两 种 语 言 进 行 一 般 交 流 是 绝 对 游 刃 有
的关系看 , 英汉复合词都有 以下几类 : 偏正 、 宾 、 动 主渭 。但汉语 中还 有 联合型和补充型 , 这在英语 中是没有 的, 因为英 语的词汇和词缀相对 汉
语 更 为 丰 富 , 令 人 厌 恶 ( i u t g do s b mn be 、 长 ( nt— 如 ds sn/ iu/ o ia l)延 g i o a 1g e h
余的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物质基础 , 汉语 最低限度 的字 , 比英语基本 要 的常用词少 , 因此 , 掌握英语的构 同法更为重要 。下 面谈 一下英语 和汉 语中分别都有哪些构词法 。 英语构词法多 种多样 , 常见的 主要有 :1 派生法 , () 在词根上 加词缀 构成一个新词 ;2 转化法, () 零派生 , 不改 变词形 , 只在词性 或 / 和含 义上 变成一个新 词; 3 合成法, () 复合法 , 两个或以上 的词 合成一个新 词 ;4 () 缩略法, 含略写 、 苜字母缩略 、 截头缩 略 、 并合等 ;5 重叠法 , () 重复阔或词
科技信息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孔筱燕杨廷君摘要:语言有三大系统: 语法、语音和词汇。

其中,语法和语音相对稳定,而词汇则比较活跃。

网络流行语是词汇中比较活跃的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与网络有关或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的新词热语应运而生。

网络新词以其简单独特、诙谐幽默和富有时代性的特点,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本研究从构词法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大量英汉网络新词的分析和分类,发现两者相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类比构词、缩略构词、谐音构词、借词等;而英语网络新词通常使用的融合构词和创造新词的方式,在汉语中极少出现,这是由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关键词: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产生原因共性与个性一、引言网络新词是指与现实社会所发生的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紧密相关,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迅速蹿红,并广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的热门词语。

本研究所提到的网络新词是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在网络生活中创造的新词,也包括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而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的社会热点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具有构词独特,新鲜有趣,感情鲜明的特点,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语言及流行文化的动态变化。

诸如“netizen、group-purchase、给力、被就业”等词语不仅仅是年轻群体的宠儿,也逐渐被一些严肃的官方报刊和学术文章所采用,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比较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网络新词之所以能迅速在各种媒体和日常交际中得到广泛使用,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客观动因,主要是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得大量新的事物和社会现象不断产生,而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唯有词汇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张绍全,2010: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 3 2.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 .................................................................................................. 4 2.1. 派生法...................................................................................................... 4 2.2. 转换法...................................................................................................... 6 2.3. 混乘法...................................................................................................... 7 2.4. 合成法...................................................................................................... 7 2.5. 借代法...................................................................................................... 9 2.6. 音译借入 .......................................................................................................... 9 2.6.1. 义译借入 ....................................................................................................... 9 2.6.2. 半音半义................................................................................................... 10 3. 结语.................................................................................................................. 10 摘要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事物和复杂的概念也不断产生,原来有限的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和概念。构词法便是人们按照语言一定规律创造新词的方法。构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即将词分析为最小的结构单位—词素. 语言学家研究单位的性质、语音、意义,以及如何相互组合而构成新词。英汉语在构词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了解这些相似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记住英语单词。这篇论文在现代语言学的指导下,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在派生、转换、混乘、合成和借代五个方面。这篇论文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献回顾,分析了英语词汇学与汉语词汇学以及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包含五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关于派生法。通过在派生法方面的比较,我们知道派生法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主要通过增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来构词,但是在汉语中词缀却比较少。第二个方面主要讲了转换法。由于汉语是一种孤立语,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的形式,因而汉语中的许多词是兼类的,谈不上转化不转化。第三方面关于混乘法,混乘法在汉语和英语中是非常不同的。第四方面关于合成法。不管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复合法都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因此复合词在两种语言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大。第五方面关于借代法。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外来词,并且相互借用。第三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 构词法,对比,英语,汉语,派生法,转换法,混乘法,复合法,借代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ny new things and complicated concepts came up. The original limited wor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people then create some new words to express something new and concept. Word-formation is a method that people created new words based on language rules. The word formation studi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word,that is to say, analyzed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s--morpheme. Linguists studied the properties, phonetics. meaning of the morphemes and how to create now word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and Chinese. Knowing similaritie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English words easily and quickly. This paper makes a full and contras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especially on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and borrowing .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talk about literature review,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predecessors mad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formation.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t contrasts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in detail. It has five parts.First part is about derivation. According to contrast in derivation, we know that der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d formation in English. English people were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add a prefix or suffix to the root, but in Chinese, there are little affixes. Second part talks about conversion. According to study, we realize that because of Chinese was a non-inflectional language and its word-class is not decided by its suffix, conversion is not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in Chinese. Third part is about blending. Blending in Chinese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in English. Forth part compounding is talked. Compounding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but relatively, as the most productive and widely-used word-formation, it has a bigger portion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The last part borrowing is discussed.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borrows words from foreign country, but because of influence by different culture, society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two languages show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number, ability of assimilation and extensiveness. Key words word-formation, contrast, English, Chinese, derivation, conversion, blending, compounding, borrowing.

1. 英汉构词法文献回顾 在西方,公元前400年印度语言学家帕尼尼(Panini)发表了Ashcadhyay一书,详细描述了梵语是如何构成的,他的构词法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词汇学家们,然而在他之后,这一观点却没有得到发展,原因是:首先,尽管在19世纪,形态学占有一席之位,但是构词法还是不受重视;再次,从当时形态学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单词结构,而且在20世纪初研究构词法远没有研究语言学那么受欢迎;最后,早期的转换语法学家认为句子是由语素构成的,单词没有任何意义。自从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就一直影响着现代语言学领域,然而与之相近的词汇学研究却很少被人重视。直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Syntactic Structure,句法在当时就变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然而其他结构学家却继续研究语音学和词素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构词法在西方有了很大的转变。构词法成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1960年Marchand Hans出版了他有影响力的著作The Categories and Types Present-Day English Word-formation,其中他表明了不赞同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来研究字词。乔姆斯基在他的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一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如何用复杂的符号来分析特定的形态学现象。这是转换语法学家首次开始关注形态学和构词法。不久,他就宣称把复杂单词关于派生等的问题当作一个独立于句法的研究对象。他的这个做法导致了转换语法学家内部的分裂,区分了词汇学家和转换语法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开始从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的角度研究构词法。 在中国,构词法的研究可以说开始于《马氏文通》,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对于构词现象没有专门的说明,都是在讲语法的时候附带论述的讲构词。《马氏文通》提出了“骄列”、“加字”或“前加”、“殿字”或“后附”等概念。并且将“骄列”分为“两字同义”、“两字对待”两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马氏文通》研究的对象是文言,没有形成现代的完整构词体系,却不妨碍马建忠成为现代构词法研究的第一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研究者从意义的角度研究汉语的结构,胡一鲁是国内第一个建立汉语构词法完整系统的人。 自《马氏文通》(1898)之后,构词法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列入了各家语法学、词汇学著作之中。纵观这一百多年的构词法研究历史,不难看到一条明晰的发展脉络,即构词法研究从语义分析开始,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到侧重于句法结构形式分析;八十年代以来,构词法研究出现了多元的研究态势,有纯语义的构词法研究,有从语音、韵律角度切入的构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