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炼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炼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炼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南通高三考试]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这表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科学精神]党内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党内政治生态②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的能动反映③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山西太原名校高三考试]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2020湖南四校高三摸底调研]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的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诗的时代光环。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砥砺前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优秀的诗歌( )

①对人的心灵具有塑造作用②用精练的语言反映时代精神,是对传统的否定③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山东烟台高三期中检测]“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中央宣传部每次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时代楷模”先进事迹都会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9河南滑县高三第二次联考]随着首批国内外运营商启动5G部署,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多个万亿规模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也将随之崛起。这表明

( ) ①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向更高水平发展④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9重庆七校高三联考]有学者在谈及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体会时说,他会把读到的精彩段落用电脑打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段话阐述一下,马克思写300字,他可以写500字。久而久之,他就可以将马克思的文字、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会开始学会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这表明( )

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都是人们主动学习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③只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8.[新材料](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19年6月11日,中宣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阻,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长征。记者们深入长征沿途省份,从感人的故事、历史的遗址、英雄的遗物中真切地感受当年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危急,感悟当年战士们英勇无私的付出,更加深入地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记者们扎进苏区深处,探访苏区人民70年来在长征精神鼓舞下从贫苦走向富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将新时代长征内容与长征革命故事联系起来,将革命年代的精神品质与当前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赋予长征精神更新、更具体的内涵。此次活动既是一次系统的党史学习,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记者们将此次活动中采集到的故事向社会传播,全国人民跟着新闻工作者的足迹和镜头,重温长征壮烈历程和伟大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意义重大。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是如何影响人的。

一、选择题

1.[2020河南郑州一测]在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冠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她们在赛场上展现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表明( ) ①人们在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同时也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女排精神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强大物质驱动力④女排精神的感召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四川南充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近年来,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与之相应,“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所在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非遗热”给人们的启示有( )

①要立足实践,探索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

②非遗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各国共同保护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保护非遗创造了条件

④挖掘非遗的商业价值是保护非遗的关键之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送教下乡、百部优秀电影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开展这些文化活动是

因为(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电视剧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更是凭借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中国电视剧60多年走过的历程更像简缩版的中国现代简史,电视剧作为快速反映生活的影视形式,不曾缺位。这充分反映出( )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0江西五校高三考试]生活一刻不停地推着我们向前走/但是故乡告诉我们/嘿,你可以回到我这里休息一下……在故乡的街头巷尾走一走/遇到三五好友,只消相视一笑/道一声,好久不见!/便知道,我们回家了。这首短诗告诉我们( )

①积淀在内心的乡愁是人们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内心的乡情文化是漂泊异乡的人们的心灵寄托和归宿

③渐行渐远的乡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内心的情愫

④故乡的味道让人们在强制中受到乡情文化的感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江苏南通高三考试]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打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长卷,通过讲述那些与五星红旗紧紧相连的高光时刻与动人故事,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带来一堂恰逢其时的“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的播出旨在( )

A.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B.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C.发挥大众传媒在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方面的强大功能

D.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培育时代新人

7.[2020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2019年9月23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开幕。本次成就展

按照年代线性逻辑展示了70年的发展脉络,像走进“时光隧道”一样,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唤起记忆深处的共鸣。该成就展能

通过( ) ①优秀文化的展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②传播方式的创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③一定的物质载体展现发展的光辉历程

④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创造国家辉煌传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9年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全国展开,一个个先进事迹的涌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四川北川羌族自

治县原副县长兰辉用生命谱写务实清廉赞歌,“人民楷模”朱彦夫身残志坚带领乡亲奔小康,青海玉树治多县

县委原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

人民的承诺。下列对“初心”的认识正确

的是( )

A.“初心”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指引广大党员前进的方向

B.“初心”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成为广大党员奋斗的源泉

C.只有牢记“初心”,才能为广大党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D.只要牢记“初心”,就能保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9.[2020河北唐山一中考试]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历史。由此可知

( )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③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原创预测]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农业是根本,农业使人专心于种植,对经济兴盛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兴修水利、改进农具等,农业发展成就斐然。这说明( )

①传统儒家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推动农业发展

②传统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可以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应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9年,我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国产影片占8部。由此可见( ) ①电影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④中国文化优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2.经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②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③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社会实践影响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9分)

13.[2020河北唐山高三摸底](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国家层面组织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等15项重大行动。

近年来,“跑步”已然成为一个标签,跑者则是一个新立的城市群像。在用脚步丈量世界、自我修行的同时,世界的目光也投射在每个跑者的身上。传递乐跑精神本质(即跑出健康、跑出快乐、跑出友谊)的“跑步文化”逐渐成为“全民健身行动”的重要部分。跑步不仅能强身健体,使跑者远离疾病,还能锻炼跑者的意志品质、升

华人格;资深跑者还需要运动鞋、运动衣、遮阳帽、运动耳机、智能手环、计步器、水壶、腰包等,“跑步经济”风生水起,预计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生活角度,简要概述“跑步文化”的作用。

14.(9分)近年来,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再度弥漫。其实,中国“和平崛起论”能有力地回击这两

种荒诞言论。“和平”是应对“中国威胁论”,“崛起”是应对“中国崩溃论”,二者一体两面。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平基因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以防御战略思维一以贯之,只是因国势的强弱消长而分别采取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两种战略。今天的中国正由消极防御转向积极防御,其本质还是防御,而非国强则扩张、侵略、称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对印度、对越南自卫反击战速胜后很快就撤回自己的领土,而绝不占领对方领土。

当中华文明中根深蒂固的防御战略思维在学理上被解释清楚后,我们自己就更有战略定力,也能使国际

社会、大国、周边真正理解、信服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消除他们的疑虑、担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释“和平崛起论”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防御战略思维”的积极作用。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1.A 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这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不选。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错误。材料未体现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D

不选。

2.C 本题以党内政治文化为素材,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知识。党内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党内政治生

活中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的反映,②符合题意;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

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不涉及经济,④不选。

3.D 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②错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受思想文化的影响,④中“决定于”说法错误。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的观点肯定了文化对社会发展、对国家进步的重要作用,①③正确。

4.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的诗歌为读者提供了砥砺前行的精神食粮,说明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④入选。②中“对传统的否定”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③排除。

5.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宣部宣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能够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体现了文化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但是文化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6.C 运营商启动5G部署,车联网等多个万亿规模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①正确;题干反映了5G部署对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未反映国家间的竞争,②不符合题

意;5G技术属于重大技术创新,推动多个万亿规模产业发展,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且题干未反映文化传播,④排除。

7.D ①错误,任何文化都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人们主动学习的产物;该学者主动、自觉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体现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也体现了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故②④正确;③错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前者强调影响过程,后者强调影响效果,不能把前者当作后者的条件。

8.【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能让今天的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领会长征精神。(3分)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将革命年代的长征精神与当前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分)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能加深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使人们在无形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2分)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能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可以分别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等角度作答。

1.A 中国女排夺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让人们感受到女排姑娘的精神风貌,表明人们在创造和发展

文化的同时也获得和享用文化,①正确;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展现的精神面貌,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女排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驱动力,排除③;④夸大了女排精神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排除。

2.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发展等知识。“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说明要立足实践,探索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①正确。“非遗热”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所在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保护非

遗创造了条件,③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非遗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各国共同保护,该观点本身正确,但题中并不是在强调对非遗的保护,而是强调非遗的创新发展,②排除。对待文化遗产关键是保护而不是挖掘非遗的商业价值,④错误。

3.A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不少地方开展送教下乡、百部优秀电影进乡村等文化活动,这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符合题意;开展这些文化活动,有利于发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进而促进乡村的发展,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④不选。

4.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电视剧作为快速反映生活的影视形式,不曾缺位,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④排除。

5.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乡情的依恋,积淀在内心的乡愁是人们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留存于内心的乡情文化是游子们的心灵寄托和归宿,①②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没有体现乡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内心的情愫,③排除。乡情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强制的,④说法错误。

6.A 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带来一堂恰逢其时的“开学第一课”,其目的是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A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B不符合题意。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但不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C说法错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D说法错误。

7.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该成就展按照年代线性逻辑向人们展示70年发展脉络,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①正确。通过展览中的展品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成就,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入选。材料没有体现传播方式的创新,而且该成就展并没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②排除。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展现国家辉煌传奇而非创造国家辉煌传奇,④错误。

8.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通过典型事例向我们展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积极为民谋利,坚持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谱写人生精彩华章。C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说法错误。“初心”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B错误。D中“只要……就能……”说法错误。

9.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盛唐时代与大唐盛极而衰时的诗词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总会真实地反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了诗词是对时代的反映,没有强调诗词文化对人的影响,④排除。

10.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农业是根本,在这一思想的

影响下,我国重视农业的发展,说明传统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正确;以农为本的传统

儒家思想促使人们兴修水利、改进农具等,表明文化可以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④入选。材料未体现传统儒家思想能够与时俱进,①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表述错误。

11.A 2019年,我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这说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

出,②符合题意;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国产影片占8部,说明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③符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说法错误。

12.D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①错在没有看到文化作用的双重性;“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

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体现了④;材料没有体现思维方式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②排除;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

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体现了③。

13.【答案】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跑步文化”使“跑步经济”风生水起;(3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跑步跑出友谊,促进了人们交往;(3分)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跑步使人们身心更加健康。(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设问规定的知识是“文化与生活”(即必修3

第一单元),由设问关键词“作用”可知,本题应结合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来回答。教材中关于文化作用的知识包括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两个方面,故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材料。具体分析如下:

14.【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防御战略思维”

有助于中国正确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分)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

维方式。“和平崛起论”能有力回击“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荒诞言论,使国际社会、大国、周边真正理解、信服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3分)③“和平崛起论”汲取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有助于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3分)

【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设问中涉及的两个对象,一是“和平崛起论”,二是“防御战略思维”,应围绕这两个对象仔细审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确定答题应调动和运用的知识点。由材料“‘和平崛起论’能有力地回击这两种荒诞言论”,可联系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由材料“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快就撤回自己

的领土,而绝不占领对方领土”,可联系文化的力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由材料“当……消除他们的疑虑、担心”,可联系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由材料“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和平基因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可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习题(3)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 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二、非选择题 5.(08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07宁夏卷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8.(07广东卷39)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2020版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综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世界阅读日”系列活动让公众对读书话题的关注热情不 断升温。“世界阅读日”的文化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②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全民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符合题意;教育是一项百 年树人的基础工程,②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表述不科学。 2.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日、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 ) ①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③相互吸收,成 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④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①正确;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 的特色,②正确;中华文化不只是西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认为这些民族文化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③排除;题干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项。 3.(2018·山东济宁二模)《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在国外的接触度和理解度大幅提升,拼音和汉字“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比如饺子、八卦、孟子等都直接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是因为( ) 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吸收借鉴外来 文化优秀成果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 快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会使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所以“文化自信增强”是结果,不是原因,①不选;题目并未涉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②不选;③④符合题意。 4.《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 明( ) A.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B.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1.(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写尽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叹大唐盛极而衰。这说明文学作品A.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 C.内容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 D.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A 【解析】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这说明文学作品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文学作品是反映,不体现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B与题意不符。C:文学作品内容源于客观现实,而不是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C错误。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一模)艺术丰富了城市景观,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不过百余米长的玉林四巷,一侧墙绘满小猪佩奇、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等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手绘墙 ①使传统文化全面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②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 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④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焕发生机,①错误。②:手绘墙一侧墙绘满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这是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②符合题意。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并未创新文化传播途径,③错误。④:“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体现了手绘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一模)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

高考政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文化生活》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关键字】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关键字】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关键字】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关键字】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关键字】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项文化生活专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 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 考点: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历史……地方特色的剧种……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这反映了①、④、③;题干反映了戏曲文化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发展,没有反映出时尚流行,②不符合题意。 4(2011高考江苏卷22)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相关答题模板--是什幺?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幺办?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河南省南阳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河南省南阳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 1. (15分)(2016·河东模拟) 材料一:“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材料二: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要让一些原有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废旧立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一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 2. (10分)(2016·石家庄模拟)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专家表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城市工作留“基因”、续“文脉”,对于保护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做好中国城市工作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集约发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文化的活动: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一定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四川省德阳市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文化与生活

四川省德阳市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文化与生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6高二下·信阳期中) 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③愉悦靖神④积极问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分)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只需要朗读自己心仪的诗词,便能秒速听到自己的声音用“歌星同款”唱腔演绎经典歌曲。《经典咏流传》节目采用“读诗成曲”这一技术,使人人都可以传唱诗词传播经典。这说明() A . 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B .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 .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创造的功能 3. (2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4. (2分) (2017高二上·清流期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网络剧、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网络视听文艺蓬勃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部分节目为追求高点击率,将低俗元素作为制胜法宝,一些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直播污染了网络空间,败坏了社会风气。这说明() ①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和人具有不同的影响 ②文化发展应摒弃经济利益而体现公益性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应当把法制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5. (2分) (2017高二上·四川期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家书屋、24小时书店的建立,崭新图书馆的落成,一批批“漂流书亭”的陆续上线,浙江全民阅读全面推进,“书香浙江”已成为了浙江新的社会风尚。这说明() A . 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无休止的 B . 文化通过物质载体产生强大精神力量 C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D . 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活动 6. (2分) (2017高二上·陆川期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考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考点1 文化及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文化的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从形式上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正是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2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方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我国要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点3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高考政治第八章走进文化生活专题1

高考政治第八章走进文化生活专题1 2020.03 1,2006年5月8日《华南新闻》载文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已不再仅仅只是虚拟世界的代称。网络已是工具,不再是“游戏”人生的地方,更不是无度宣泄情绪的场所。因此 A.政府要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B.网民们要担当起维护社会文明与道德的使命,文明上网 C.网络传媒要采取多种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D.网络媒体要通过市场运作大力追求经济效益 2,2006年“五一”期问,青岛精心组织了五大板块、200余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列文化活动。注重阵地建设,创新精品剧目,本着“城乡文化一体化均衡发展”思路,青岛正稳步实施文化事业和产业工程。这样做 A.能促使各种文化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B.会使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出现多样化 C.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说明大众传媒使文化产品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3,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加深对“八荣八耻”的认识,青岛市文明办、青岛晚报于2006年3月17日特别创作、推出一组主题漫画,以促进广大市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行动,把青岛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水平。这组漫画已分发到了各区市,张贴在社区楼院、广场街道等场所,

倡导广大居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落实为自觉 行 动。这一做法 A.开展了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 B.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 C.铲除了落后、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 D.创新了文化宣传的形式和手段 4,目前,在我国的广告传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广告主、广告公司及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不良广告,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内容格调低下、用语粗俗、滥用成语;某些广告甚至含有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有的背离我国传统社会道德和规范, 过分强调极端个人主义。出现上述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是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你认为应怎样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上题材料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原因是 ①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根深蒂固 ②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不良思想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与生活(练)-专题练习-答案

文化与生活(练) 答案 一.练高考 1~5 AABDA 6.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共10分) 二.练模拟 1~5 DBBAD 6 D 三.练热点 1~5 AACAB 6 B

文化与生活(练) 解析 一.练高考 1.【答案】A 【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项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项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2.【答案】A 3.【答案】B 【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答案为B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题肢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6.

二.练模拟 1.【答案】D 【解析】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A、B、C均与题意不符。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源于时代的智慧”说法错误,A项不选;“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说明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又引导时代的发展,B项正确;优秀文化能影响时代的发展,“创造时代未来”的说法不正确,C项不选;“决定时代的走向”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4.【答案】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故排除;题肢④中的“消除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是错误的,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者是深远持久的观点绝对,故①的观点不科学,法国禁播《哆啦A梦》原因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孩子成长不利,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外延 (1)文化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文学、艺术等); (2)文化活动: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3)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4)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5)文化形态:有古今地域之别; (6)文化性质: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2、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把握文化内涵注意的三个关键: (1)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 (2)全部:强调文化是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并不单指某一种文化现象; (3)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指人们精神领域的一切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 4、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2)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如“学文化”、“文化课”等; (3)本书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5、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2)从动态角度:是指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2019高考政治强化练习:(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

2019高考政治强化练习:(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 1、2017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典礼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板块,每个版块分别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和朗诵等形式,描绘了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原因。 2、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围绕“雷锋精神有没有过时”这一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虽然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但它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善待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且还应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会历久弥新。” 问题: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同学们观点的合理性。 3、首个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于2012年3月5日正式启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启动仪式,全省各地也于当天同步启动“行动月”活动,省道德模范及各行业、各社区志愿者代表、以及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发表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志愿文化,给力幸福广东建设。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东省启动“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具有什么意义?(9分)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7 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问题: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市是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 5、2017年在北非中东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西方媒体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在政治乱局发展过程中,反政府力量往往借助“脸谱”、“推特”、“谷歌”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联络、策动。西方国家也自觉主动利用新兴媒体引导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变化。 2017年8月初,英国发生严重骚乱,其中许多人被控在骚乱期间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通信服务煽动暴乱而被司法部门逮捕。 问题: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 6、五年来,某省有253部文艺作品获各类全国性大奖,“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以及“中国农民歌会”成为富有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市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农村基层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该省在“中国好人榜”的上榜人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道德模范人数跃居全国榜首。 问题: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指出该省繁荣文化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专题检测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高考政治总复习易错题集锦(试题+答案+分析提示):阶段综合--文化生活 1.“心暖经济暖”,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C.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分析提示】 材料强调信心对战胜困难的作用,从文化角度看,表明了优秀文化的力量和作用,B项正 确,A、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项错误。 2.“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动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了“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决定经济的发展 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 C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说明了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项符合题意。 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 D 【分析提示】 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性如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被五色所沾染,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D项强调要以人为镜,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要求。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镌刻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迎春桥头的这副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心灵,“爱”的篝火在如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心接力中越燃越旺。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④人们对文化的影响只能接受不能选择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文化的特点: 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⑵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⑶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注意:对文化特点的理解,要注意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形式 ⑴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⑵动态角度: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四)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科技和教育)。 (五)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⑧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人的丰富精神世界 a.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高考政治大题模板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背得滚瓜烂熟才行 很多同学苦恼,因为政治大题背了课本也拿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大概是因为你们没有熟悉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 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 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 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 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

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 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 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 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 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 领导;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 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