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创新(1)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1)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1)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农村金融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所扮演的信贷融通角色越来越重要,不过随

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正在推进的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农

村金融改革滞后、资金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

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

存有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几经调整、改革,逐渐形成了今天以合作金融(农村信

用合作社)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金融(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现阶段我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

的机构,包括正规性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性金融机构。正规性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

银行和邮政储蓄等;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包括私人借贷、地下钱庄、合会

等形式(如图)。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有的问题

2.1正规农村金融体系存有缺陷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因为受

到成本收益的约束以及农业资金运作的高风险、低回报和周期长等特点,农业贷款呈现出高成本和低收益,这与商业银行所追求的安全性、流动性恰好相反,导致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撤销和合并机构,收回贷

款权限,大大弱化了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其战略重点也从农村转向城市。其次,金融资源的“非农化”问题十分突出。因为农村金融市场

的固有特征以及投资环境不完善,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增加,致使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上存资金、信贷、购买国债的等形式将从

农村吸收的资金投向盈利性高、风险相对低的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

造成大量农村资金外流,使农村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的增加和农业投

入严重不足同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作为服务于农业为目的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

2.2非正规金融机构无合法地位

非正规金融其主要内涵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随着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大量撤并,非正规金融在农村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可以说非正规金融的存有和发展是农民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反映,但也从另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的严重失衡。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多样化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垄断局面的消除,但是非正规金融一直缺乏合法的地位,长期游离于法律保护之外,容易导致债务纠纷。因为缺少金融管理机构的积极引导和监管约束,组织制度缺乏规范性,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在实际操作中容易滋生高利贷行为,从而增加了债务负担以及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削弱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得农村金融环境恶化,防碍农村经济发展。

2.3利率的管制造成低效率

政府对农村金融管制的一个表现就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不能反映金融资本的供求状况,导致高利贷等民间金融盛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还要接受政府统一管理,要在政府规定的低利率水平下运行,因此,金融部门只能在政府控制下以“配给”方式提供信贷。一方面低利率借贷因为有“租”可寻,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另一方面贷款不按商业原则运作,不讲效益,不仅浪费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而且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互相抑制的恶性循环。

2.4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

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生产活动,生产周期长、抵抗灾害的能力低。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农业保险是一个必要的补充,是

保障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一项有力措施。不过目前

我国农业保险,仍然是以商业保险作为主体。考虑到农业保险回报率低,我国农民目前收入状况不佳,在商业化经营模式之下,保险公司

业务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农村保险业务日趋萎缩。在农业保险逐步削弱,甚至缺位的情况之下,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风险水准的评

估逐渐提升,进而直接导致银行对农民“惜贷”,由此以来进一步防

碍到农业的发展。

3创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1)适度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样化。

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

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鼓励各种经济主体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

服务金融组织。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允

许外资金融机构介入农村金融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培育民营

银行,加大民营经济在金融业中的比重,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

将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民间借贷组织在一

定的法律框架内开展金融服务等等。此外,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客观需求,还应逐步建立起能够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不同类型金融服务的农

村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农村租赁公司、农村抵

押担保公司等。

(2)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和保护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

健康发展。

事实上,民间金融存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一定水准上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格局,通过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

竞争来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持续深化改革,改进服务质量,使农村

金融市场真正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至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有和发

展问题,关键还在于政府部门为其提供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确立公

正有效的竞争规则和市场约束机制,并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选择权利

和发展空间,而非亲自去组织或直接干预民间金融机构的组建。

(3)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竞争、合作与互补。

在现有金融政策约束下,正规金融的利率水平是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这不仅导致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动员资金能力的不足,也导致正

规金融的信贷配给从而对农民和农业企业资金供给的不足;非正规金融

的自发性,使其利率更为市场化,更接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为此,

放松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

同一政策环境下竞争:一方面,将改变非正规金融的金融抑制状况,

提升正规金融的效率,改善农户和农业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金

融支持的状况,也将缩小非正规金融因为体制性原因形成的存有空间;

另一方面,非正规金融也因其拥有独特的交易成本优势而能够继续保

持一定的竞争性,促进利率市场化。于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将形

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竞争与合作乃至互补的关系,大大改善农村

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状况。

(4)完善农业经济风险分担机制。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鉴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情况,建议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包括通过财政、

税收、再保险等经济手段,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其他技术及金融

支持来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考虑组建由国家出资或

控股的农业保险公司,贯彻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

险基金,为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风险保障,充当最后保险人的角色。为

了减少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在农业保险投保方式上

应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作

物实施强制保险,其他农产品则实行自愿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

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其次,要尽快发展完善

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努力培

育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同时抓紧制定《期货交易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参与主体、规范期货交易秩序提供基本法律依据。通过完善期货市场来实现期货市场独特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同时借助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有效提升和增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管理。

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大量的研究和事实经验告诉我们,良好而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反,自身存在诸多缺陷且并不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但不会拉动经济发展,还将会对农村经济产生负面的作用。面对“三农”问题已然成为当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所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的客观事实,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无疑将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个突破口。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机构观”来看具有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三元架构”的完整体系,但从“功能观”来看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对我国特有的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正是我们对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主体和现实出发点。文章首先对相关的概念和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的“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这一模式的特点,逐一分析了构成这一模式的三要素——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历程与功能特点,同时认为“三元架构”模式形成的原因理论上源自金融服务需要分工,农业供给本身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农村金融服务中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中源自一方面“三元架构”体系中三种元素具有各自不可弥补的缺陷,需要相互协调补充;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三种要素的功能有不同的需求。 在对“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理论剖析之后,我们又对这一模式的各组成部分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政策性金融当前业务覆盖面低,基本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都不能很好发挥的情况下,没有起到诱导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增加对农业投入的作用;农村商业性金融离农现象明显,自身也存在不良贷款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农村合作性金融在三者中支农业务覆盖面是最高的,但效率极低,目前存在商业化趋势,对农村业务不积极,自身扭曲的治理结构阻碍其发展,同时,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三元架构”体系整体效率低下,功能发挥不全,重视单个金融机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协调配合,重视组织形式改革,忽视了功能的提升。同时,为了用数据更直观的反映这一体系的运行效率现状,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的总体效率和区域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效率分析中的格兰杰因果检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在服务“三农”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面对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无论是内在管理还是服务手段,都相对滞后于其它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一站式”、“零距离”服务更无与伦比。服务观念难转,创新意识不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一线基层行社背负沉重压力。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无论监管部门,还是行业管理部门——省联社及其办事处,都在围绕加强和改进基层行社文明规范服务方面着力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县级统一法人改造力度,加快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步伐,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目标和实现科学管理,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流程;另一方面,加快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行、社结算“瓶颈”障碍,逐步实现了全省、全国范围通存通兑,极大提高了与同行业竞争能力,服务上得到社会认知。 从2008年开始,安徽省联社以合规建设为抓手,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了“标准基层行、社”创建工作,推动基层行社在组织管理、文明服务、会计基础、信贷基础和

安全保卫方面有了规范可依。通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形象得到树立,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无不折射出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效应,发挥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广大员工适应社会、参与竞争、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面临现状与不足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经50多年风雨历程,历史积淀和传统 观念影响疾固深深,其劣根性造就了服务意识上与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上的差距。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行社服务面临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服务意识淡薄。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和“重业务,轻服务”思想影响,在一些基层行、社服务观念转变一定程度滞后于业务发展观念上的转变,导致一些基层网点对服务认识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也导致一些员工只图索取,不求奉献,养成等客上门的“官商衙门”作风严重。对客 户的需求漠不关心,岗位服务优劣不闻不问,主动性和最基本服务意识缺乏。 2、服务态度冷漠。一些基层行、社临柜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尽职服务,经常串位脱岗,相互聊天,看与业务无关报刊杂志,甚至在营业间用餐或吃零食等,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视而不见,动作迟缓,接待顾客不主动热情,对开展“三声、四问”和使用文明服务“十字”用语不适应,从而在临柜服务用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差异大、抵押担保物缺乏等特点,早在2010年7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2010年下发的《指导意见》是对2008年创新试点意见的发展和深化,不仅在农村金融创新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更全面,而且指向性更明确。 创新工作的突出特点。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和当地“三农”金融需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套。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合理分散金融风险,科学防范法律风险,坚决严控道德风险,有效防控操作风险。 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满足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需求作为创新重点。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和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二是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和分散农业风险。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有效分散和管理农业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充分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政策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拓宽涉农信贷资金来源。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实施鼓励创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发挥财政性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效。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推进,具有各地特色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信贷支持得到扩展,集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5试题及答案(100分)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答案:A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二步是()。 A.减量化消费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C.债转股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答案:B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企业在债转股后获得的好处有()。 A.负债率下降 B.共担风险 C.共享收益 D.高市场占有率 答案:ABC 2.融合型消费主要是将()融合在一起。 A.资源 B.商品 C.市场 D.服务 答案:BD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供给侧指的是生产制造。 对错 答案:错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我们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各项发展的坚实的经济运行背景和经济运行基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等收入阶段 C.改革攻坚期 D.“十三五”开局之年 答案:B 2.减量化消费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A.正向 B.反向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A.结构僵化 B.产能过剩 C.供不应求 D.库存累加 答案:BD 2.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要想降低杠杆率,客观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两类业务的发展,包括()。 A.债务融资业务 B.股权式融资业务 C.产权式融资业务 D.融资租赁业务 答案:BC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金融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对错 答案:对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一、安全性非信贷资产 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依照账面价值法直接认定为正 常类。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 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一)专项央行票据 根据风险分类法,确定“专项央行票据”风险类别为: 1、在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认定为正常类。 2、在延长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认定为关注类 (二)同业债权 “同业债权”包括:拆放同业(含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和调出调剂资金)、存放同业款项(含存放联社款项)和买入返售资产等。其均采用风险分类法进行质量分类。 GAGGAGAGGAFFFFAFAF

1、“拆放同业” (1)正常类是指拆借人(或交易对手,下同)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拆借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拆借人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能正常足额偿还所负债务。 ②拆借未到期。 ③本笔拆借能按期支付利息。 ④如有担保,担保应合法、有效、足值。 (2)关注类是指尽管拆借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拆借本息,但存在影响债务偿还的不利因素。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拆借人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②拆借人改制(如合并、分立等)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③拆借人还款意愿差,不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合作。 GAGGAGAGGAFFFFAFAF

④拆借人完全依*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但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债务。 ⑤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债务归还。 ⑥拆借款项逾期不超过90天(含)。 ⑦欠息不超过90天(含)。 (3)次级类是指拆借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拆借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②拆借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 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足额收回债权。 ③因拆借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拆借合同的还款条款作出较大调整。 ④拆借款项逾期90天以上至180天(含)。 ⑤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 (4) GAGGAGAGGAFFFFAFAF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农业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来说,它的资金使用有这样的特点:资金规模较大,资金周转周期长,资本回报率低。也就是说,农业是一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部门。目前,在中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并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弱化了农村金融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标签:农业;金融业务;“三农”建设 1引言 所谓的“三农”也就是指农民、农业和农村。银行业作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产业部门和职能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农业在一国产业中又有其特殊的地位,是一国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在近期出现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更证实了农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了金融业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时,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使资金流向农业而不是追随着利润高的产业,忽视农业。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失分析 2.1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缺失 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看,机构形式单一,数量不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错位。由于国家的金融机构定位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形式单一且机构的覆盖率较低,业务服务不到位。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品种匾乏,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的购销储活动范围,支农力度不足;中国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业务定位转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势单力薄,难以支撑整个“三农”的金融需求;邮政储蓄又不断从农村吸储资金但又不能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正规金融的缺位,使得内生于农村经济的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挤入农村金融市场,尽管有其非合法性,但在有的地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是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 2.2制度供给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弱化 从金融制度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确实存在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有效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大等特点,但仍属于制度供给缺失所致。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存在着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所说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陷入“双抑制”怪圈。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体制的变革都是沿袭自上而

农村金融体系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中央1号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金融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新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村金融体系面临很多问题,如金融支农不足,金融产品单一,特别是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比起来,最具体的表现还是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那么造成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服务功能不强、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尤其是贷款难、结算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深入剖析这些现象,其实质是资金、人员和科技手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资金供给能力不足,涉农资金投入受限。 一是农业为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导致农村资金先天性匮乏。二是金融机构商业化取向和乡镇财政的普遍困难,导致农村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由于农村基层金融机构赢利能力低于城镇,尤其是小额农贷管理成本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在乡村,导致资金背农化倾向较为明显,影响了涉农资金的有效投入。四是由于结算功能、行业品牌的影响,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 (二)服务人员力量薄弱,金融覆盖明显缺失。 由于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经营成本偏高,银行企业本质决定了其将服务的重心向城镇转移,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向城镇转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也在不断整合,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呈下降趋势,覆盖范围逐步缩小,服务人群不断减少。农村合作机构虽然人熟、地熟、情况熟,但员工平均服务农户数太多,加之农村金融服务额小、面广,服务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其服务常常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妨碍了支农作用的发挥。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重视不够,加之科技力量薄弱,导致服务手段落后,产品更新滞后,服务功能残缺。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把市场研发的力量倾注于城市,对农村最基层客户需求关注不多,甚至不愿意把科技人才和新的硬件设施配置到农村网点,进而导致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适应能力不强。三是农村金融先天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新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 新 2015年12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将贫困人员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保证“三农”贷款持续投放并不断增长,力求脱贫攻坚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金融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把“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贫困地区与人员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大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山西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十三五”扶贫方案中,重点提出对全省的贫困地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9月15日,山西省正式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全面深入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新道路。

2016年7月,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加快落实关于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金融机构的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富民脱贫工程的实施。2017年5月,为解决合作社中农户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山西省林业厅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正式就林业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达成合作,使得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成为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为贫困农户提供林业扶贫贷款的农村商业化金融机构,同时这也达到了以生态扶贫来带动精准扶贫的目的,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了有效的结合。2017年6月,山西省正式启动精准扶贫“绿箭”行动,涉及到科技扶贫,新能源项目投资扶贫,金融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八方面的内容。以上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关键策略。 山西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发展的盲区,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过程中来,创新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只有探索出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改?M才能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字 .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义 (2)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2) 1、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2) 2、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状况 (3) 3、小型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 (3)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障碍 (4)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障碍 (4) (1)农村信用环境差 (4)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4) (3)政府监管不到位,监管难度大 (5)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障碍 (5) (1)资金来源有限 (5) (2)金融产品单一 (5) (3)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5) (4)盈利能力相对较差 (6) (5)多种风险问题突出 (6) 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相应策略 (6) 1、解决外部障碍的相应对策 (6) (1)完善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6)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 (3)加强政府监管 (8) 2、解决内部障碍的相应对策 (8)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8) (2)注重金融服务创新 (8) (3)引进与培养金融人才 (9) (4)制定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提升盈利水平 (9) (5)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经济系公理(1)班学生:师少楠 指导老师:刘放 摘要:自2006年国家鼓励设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进行增量改革以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后续资金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的困扰,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政策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随着我国农村新政策的推广不断加深,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找到了适合的生存土壤,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并逐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仍然存在着资金规模有限、缺乏技术支撑、风险隐患突出、监管力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扶持对策和方向。 关键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 Abstract:Since 2006, the State encourag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typ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incremental reform,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obtain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but met follow-up insufficient funds, low social recognition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a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olicy is expected to realize the goal, development planning difficult to implement. With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new rural policy unceasing deepening,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a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some even have found a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soil, to alleviate the inadequate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and gradually realize scale expansion. But in som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till limited capital scal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risk, supervision and lack of prominent,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supporting strategy and direction. Keywords: the new type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blem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探索》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探索》 一、前言 粤港澳大湾区的农村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是中国农村工业化最早也最富庶的农村地区。区别于传统内地的农村,大湾区县市、村镇利用集体土地招商,形成了“三来一补”企业的加工基地,吸引了大量加工制造业涌入,成为“世界工厂”。本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研究,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及需求,从而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二、村集体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大湾区有其地理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内的农村采用工业化模式,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外来资本,以此获得土地租金收入或物业收入。具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集体土地的租金收入,或土地上修建物业的物业收入;另一部分来自于村集体自主创办的村办企业经济实体。因此,村办产业经营、物业及土地租赁成为湾区村集体经济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部分收入属于村集体,一般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村集体成员,村民通常每年分红金额少则2万元,高的每人达10万元。除了分红收入外,当地村民还可以靠出租住房给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租金收入,加上自身经营收入来源,生活相当富裕,有些村民的生活水准甚至已远远超过城市居民。部分城中村被改组为集体所有制的商贸公司,人口就地消化,就业就地解决,土地产权性质不变,仍归集体所有。对需要占用的土地,采用土地入股或出租的方式,保证当地村民年年有收入。单在广州,类似的城中村

就不少于100个。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活期和定期储蓄已不再是农村居民管理收入的唯一选择,农村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被逐渐培养,从储蓄型单一偏好向多元产品配置转化。此外,大湾区内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城中村”是特别普遍的现象。大量富裕的“城中村”,就像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珊瑚礁”由原村民和外来移民共同创造了一个适合流动性移民临时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生态环境。针对此现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情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xx年广东省统计年鉴》,xx年至xx年,农村消费平均增速9%,比城市高出3.1%。但农村消费者平均月消费支出仅为2177.2元,消费不足是阻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居民保障日益完善促进农村消费。伴随着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投资基金等的兴起与完善,农村居民在人身安全、子女教育、未来养老等方面得到的保障日益完备,可以不必对日后不可预见的支出过度担忧,安心将部分储蓄用于当期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农村信贷引导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农村信贷可极大地减缓居民暂时性收入不足引发的谨慎消费和滞后消费。一方面,农村信贷

银监合[2004]61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部关于印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部关于印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中清产核资 工作指引》的通知 银监合[2004]61号 各银监局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处: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精神,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监发[2003]10号)等相关规定,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银监会合作部制定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中清产核资工作指引》,供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筹备工作小组开展组建工作和银行监管机构审核申请材料时参考。 对组建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你们统一归纳整理,及时与银监会合作部反馈沟通。 请将此文转发辖内银监分局及组建单位。 2004年11月5日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监发[2003]10号)精神,现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如下。 一、组建工作及申报程序 (一)申请筹建的各项工作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县级市、市辖区)农村信用社联社符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条件的,经银监局同意后即可着手筹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筹备工作小组。 3.履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法律程序。召开县联社及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按照规定程序审议通过农村信用社合并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决议,以及通过必要的授权决议。已经统一法人的地方,只需要县联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不需要再通过与合并内容相关的决议。 4.开展清产核资及净资产分配工作。县联社或筹备工作小组(受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委托)聘请有审计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和整体资产评估。筹备工作小组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复查。筹备工作小组、县联社、中介机构三方按整体资产评估结果确认净资产。在此基础上,筹备工作小组提出净资产分配方案。5.验收整改。经银监会授权,银监局组织对组建阶段各项工作,重点是法律程序、清产核资、净资产分配工作进行验收,向筹备工作小组出具《验收意见书》。筹备工作小组针对验收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出具整改报告,银监局复查。银监局根据对组建工作检查验收和复查结果,出具《组建工作验收报告》,对组建工作法律程序有效性、清产核资结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xx 是农业大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改革试点措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保险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缺失、金融机构实力不强,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健全、金融信贷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等诸多瓶颈问题。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创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合理分工、适当交叉的体系,为“三农”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信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利用其“点多面广”和贴近农村的地缘优势,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方针,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支持农村

商贸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适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并延伸机构,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巩固和稳定县域分支机构,积极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支农投入。邮储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加快网点改革步伐,努力拓展县域小额信贷服务,引导更多资金回流农村。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扩大涉农服务领域。加快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可操作性强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加快农村营业网点建设步伐,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三、加快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共同发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解决农村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四、加快农业保险体制创新。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险种,有效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通

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分析

摘要 摘要 各行各业、政府部门、法人企业、社会组织、自然人等等都需要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当下的中国银行业更需要探究创新、付诸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洋狼入侵、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只有创新才能在“硝烟弥漫、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赢得优势。事实上,创新是一个市场的活力所在。纵观全球金融业,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国际金融格局看,目前创新已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科技的进步正促使各国政府及监管当局鼓励本国金融市场创新。中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标志着中国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将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很大的一个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因此金融创新是当今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银监会 Abstract All the various trades and occupations need to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is the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progresses of society. Nowadays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needs find out and puts to the innovation. In fact, the innovation is a market vigor is at. Look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pattern that, at present innovated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activity main stream. China comprehensively fulfills to the WTO pledge, symbolized the Chinese economical finance comprehensively will melt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carries on the same foreign capital bank on the identical starting line the steep competition. The big disparity of Chinese and the foreign banking, is the ability of innovates. Therefore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now the objective request of the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y choice for banking industry dodges the risk, effective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and promote banking industry science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Financial innovation ,Bank inspector general committee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金融学 专业年级: 2011级金融双学位 学号:102255003022(162) 学生姓名:陈珠芳 论文题目: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成绩: 指导教师:游碧蓉 2014年 2 月3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农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1) 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问题 (2) 1、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 (2) 2、创新成果难以推广。 (2) 三、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途径 (3) 1、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2、全方位利用农村资源创新。 (3) 4、完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建设。 (3)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4) 课程论文评分表 (5)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陈珠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学院))金融学第二专业2011级 摘要:在央行和银监会的鼓励和支持下,涉农金融机构展开了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这对于拓宽农村资金来源渠道,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地域、资源、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这种由监管层主导下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很好地改善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在较多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14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理清和把握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体系、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面临困境,以有效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深化创新和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创新和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即: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一、农村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随着中央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视,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也取得了一定得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历经商业银行撤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立,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构成。根据“交易成本创新理论”,支持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达到金融机构逐利的动机。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幅员广阔、较为分散,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所以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积极性和力度相对较弱。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分析 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进行理论和数据上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供给分析中主要考虑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涉农贷款的供给方面,首先分析涉农贷款供给的结构,包括农户资金供给结构和农村企业资金供给结构。然后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包括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最后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 标签: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供给;需求;均衡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农业贷款数量。那么作为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求分析的供给方面的分析,笔者选择从涉农贷款的供给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供给两个角度来分析。 1 涉农贷款的供给分析 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需要大量储蓄和贷款支撑。所以说关于农业的资金的供给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提供涉农贷款的机构总的来说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类。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除了农村信用社、原来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后的仍带有一定政策倾向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发挥的作用不大,一般只涉及少数较大农村企业的融资。但是,进行股份制化的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对涉农贷款的供给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指以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为主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它存在于农村且未得到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正式形式认可或直接认可。它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等其他民间借贷组织。 1.1 涉农贷款供给结构 从涉农贷款供给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涉农贷款的供给结构可以分为农户的资金供给结构和农村企业的资金供给结构两个角度,来看一下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来源。通过参阅文献表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大约能够满足这些贷款需求的1/3,剩余部分的资金需求是通过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渠道供给的。但是,我国也致力于改善涉农贷款的结构情况。 (1)农户资金供给结构。 农户金融的特点是大部分仍处于以血缘为纽带的、自发的、散发着淳朴乡土气息的无组织状态。这种状态也决定了农户的资金供给结构:由于其无组织性和习惯性以血缘纽带作为资金来源主要渠道,而正规的金融机构门槛较高,所以其需求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相对的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融资的概率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