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青岛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青岛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焦作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焦作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摘要】: 本文完成了焦作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需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配置方案。 【关键词】:水资源分区;水质评价;变化趋势 [ Abstract ]: This paper completed the Jiaozuo city 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prediction of water demand, water balanc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layout and configuration scheme. [ Key words ]: water resources zoning;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change trend 1 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2°34′~113°47′,北纬34°53′~35°28′。全市面积4001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和季风影响,气候季节差异性较大。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焦作市地处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北部为太行山区,地形陡峭,山峰连绵;南部为平原区,地形平坦。 2 水资源分区 根据焦作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分布将焦作市水资源划分为:漳卫河山区、漳卫河平原区、沁丹河区、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表1)。 焦作市水资源评价流域分区 3 地表水资源量 3.1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焦作市山丘区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根据各水资源分区的气象及下垫面条件,综合考虑气象、水文站点的分布,采用代表站法,推求分区径流量。 以降雨量修正的面积权重推求规划区河川径流量公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案21

6、地表的变化 【教材分析】 《地表的变化》一课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是在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火山与地震现象、卵石与化石的形成、地球上的矿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使地表形态改变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的影响的双重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报刊、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地貌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两大问题,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2、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进行大胆想象。 3、在资料的收集筛选过程中,提出个人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搜集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做到能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描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 难点: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种方法开展一节资料汇报课6、《地表的变化》(板书),我相信在本节课中大家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有信心么?好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新课导入。 活动一: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请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师:老师发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看来这节课真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这么多问题我们不可能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都解决,我们利用课堂中的时间选取2个问题先来解决,其余的问题放在课后,使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继续研究,可以吗?师板书: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里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二:做出猜想、获取证据进而得出结论。 1、认识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1)学生汇报收集的地表是怎样形成的有关资料。 师: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你觉得地表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请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前人们作何猜想,又得出了哪些结论?交流之前老师出示一个温馨提示:1、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共同交流。2、按前人们的猜想——提出个人观点——得出结论这样的顺序进行交流。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概括。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小组中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同时使资料更加完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猜想,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019年青岛市水资源公报

2019年青岛市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1、降水量 201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21.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7.57亿立方米,比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41.6毫米偏少43.1%,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91.6毫米偏少39.0%。 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差异较大。崂山区大部和城阳区东部年降水量大于550.0mm,即墨区西北部和胶州市大部年降水量小于350.0mm,其它地区年降水量在350.0~550.0mm之间;青岛市最大点雨量952.6毫米(北九水),最小点雨量278.4毫米(山角底)。 降水量在行政分区上的分布也不均匀。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崂山区,年降水量为562.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34.8%,较上年偏少38.0%。降水量最低值出现在胶州市,年降水量为334.7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51.4%,较上年偏少53.5%。其他区市降水量在370.0~460.0毫米之间。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全市6~9月平均降水量为2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3%。汛期降水量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崂山区汛期降水量最大,为358.1毫米,最大点雨量649.5毫米(北九水);其次为黄岛区、莱西市、平度市,在300.0~310.0毫米之间,低值区位于市内三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降水量小于260.0毫米,最小点雨量156.0毫米(胶县)。 2019年区域代表雨量站南村、青岛、即墨站,南村站降水359.2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46.5%;青岛站降水472.8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33.3%;即墨站降水393.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7%。 2、地表水资源量 201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555亿立方米,相应年径流深为24.0毫米,比上年径流量偏少75.9%,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偏少83.4%。白沙河区、墨水河区、周疃河区、北胶莱河区、南胶莱河区、大沽河区、洋河区、风河区、白马河区地表径流量分别为:0.7315亿立方米、0.1835亿立方米、0.2740亿立方米、0.2935亿立方米、0.0537亿立方米、0.6522亿立方米、0.0857亿立方米、0.1880亿立方米、0.0925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相比分别偏少66.9%、74.9 %、73.6%、81.4%、94.8%、86.6%、92.1%、90.2%、90.3%。

无定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无定河输沙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引起无定河输沙量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呢?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无定河流域 位于黄土高原上,因此输沙量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研究。无定河的 输沙量变化对陕西地区的人民影响非常大的,输沙量变化会造成河流径流量也发 生变化。泥沙也会给河道和水库造成淤积,不仅会给水利工程带来很大困扰,而 且给人们的工业、农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输沙量的研究是非常 必要的。 关键词:无定河;输沙量变化;输沙量变化原因分析 引言 当今社会上,由于气候的多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很多个国家都临着 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水沙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受各方 面的因素影响,例如:气候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论文中主要阐述的是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无定河流域的变化以及引起无定河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河流的输沙量对于河流来说很重要,河流输沙量对生态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人 们应该保护好生态环境,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人们应该在各个方面来保 护好生态环境,对河流的生态保护也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一、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无定河,在古代称为生水、朔水、奢延水。因为流域内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水时而浑浊时而清澈,因此就有了恍惚都河、黄糊涂河和 无定河之名。这就是无定河名字的来历。无定河流域是陕西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无定河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因为河流经靖边县新桥后称为 无定河,无定河经过米脂、绥德到清涧县川口以南20公里处注入黄河。全长491.0公里,流域覆盖面积30260平方公里,陕西境内河长442.8公里,流域面积21049.3平方公里。 无定河流域各河道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无定河流域水系分布十分不均匀,基 本为一风倒树状水系。无定河多年平均流量15.3亿立米,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流量628亿立米的2..4%,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面积的4.2%,因此该河的径流量相 对来说比较贫乏的。无定河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量的变化非常大,使径流年变 化也相当大,年径流变差系数介于0.16-0.40之间,最大年与最小年平均流量的比值为1.8-2.1。无定河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7mm,由东南到西北递减;降 雨量虽然分布不均匀但是暴雨却非常集中而且降雨量很大,暴雨覆盖面积相对来 说比较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无定河流域的河流泥沙的年际变化比较大, 河流泥沙的动态与河流径流变化是一致的,是有水大沙大、水小沙小的特点。无 定河从上游到下游,由沙漠地区流经黄土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河流含沙量 由小变大。无定河输沙量平均输沙量是1.71亿吨,大部分都是黄土区,黄土区占了94%,风沙区只占了6%。每年的最大的输沙量和最小的输沙量相差非常大。 这就是无定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二、无定河输沙量的变化及影响 对于无定河流域输沙量的变化,本文中选取了白家川、赵石窑这两个水文站点。无定河流域的这两个水文站点的年输沙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流量显示从年 输沙量来看白家川和赵石窑两个水文站点的年输沙量是呈下降的态势。无定河流 域在我国陕西地区覆盖面积比较广泛,然后现如今我国陕西地区水土流失、沙化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3114987.html,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 作者:侯慧敏严维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2期 Changing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Hou Huimin;Yan Wei (①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 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①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Lanzhou 730050,China; ②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College,Lanzhou 730050,China) 摘要: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和特点是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不大,多 年补给基本稳定;垂直及水平呈梯度分布;多年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地下水多年动态 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Abstract: Changing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 of Shiyang river basin include that annual runoff distribution is uneven; annual change is little and supply is basic stability;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how gradient distribution; and the obvious change is cyclical for years. Years’ dynamic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water is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persistent decline.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 Key words: Shiyang 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changing trend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317-01 1流域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东部,处于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 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

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18÷2)×(24×2)= (18×2)×(24÷2)= 105×45=(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 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9页4、5。

2021年春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四年级下册 15.《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15 《地表的变化》 【教材分析】 《地表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地球和地表》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火山与地震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地表形态改变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的双重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展示了一个问题: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它过去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学生课前搜集黄土高原地貌的演变过程,为课上探究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水流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教科书先通过两幅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对地表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模拟自然状态下水流对地表的冲击,得出结论: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活动二:教科书出示了风蚀地貌、岩浆侵蚀的地貌和阅读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化。活动三: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教科书通过呈现采石、建水坝、采矿坑的情景图,提示学生思考人类的活动具有两面性。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提出保护地表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以家乡地表变化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地表曾经发生的变化。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引导学生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青岛市城市功能调查报告

青岛市城市功能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城市管理142 作者:组长:柴纪云(撰稿) 组员:栾晓姣(收集照片、数据资料)孟晓瑜(收集照片、数据资料) 耿淑芳(撰稿)

关于青岛市四大城市功能的调查报告 前言 青岛,被誉为琴岛和岛城,位于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西接广阔腹地,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青岛也因名牌企业众多,而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隅,黄海之滨。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市。是1994年4月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时成立的新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3.7公里。崂山区创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智基地”和青岛市首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崂山区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崂山区水资源 区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411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其中,白沙河区域(崂山水库上游)为3216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8.5%;崂山东部区域为2469万立方米,占14.2%;汉河区域为2000万立方米,占11.5%。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750立方米,高于青岛市、山东省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 崂山区矿产资源 明代《崂山志》记载的崂山矿藏资源有试金石、绿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县志》则记有高山石、錾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马蹄石等;《崂山县志》载有白尘土、氟矿、锰铁矿、硅矿、石棉、沙金等矿藏,但资源量甚微。2000年,区内探明的矿藏资源有花岗岩、建筑砂、玉石、砖瓦粘土、锆石、萤石、云母、矿泉水等8种,矿床、矿点63处。崂山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山区,储藏量为343.58万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蚀,可用作建筑及雕琢制品。 崂山区生物资源 崂山区素有“山东植物王国”之称。《崂山植物志》载,已查明的有2838种。其中,真菌资源70种,动物资源1346种,植物资源1422种。 同时,崂山区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崂山区实现生产总值(简称GDP)439.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_任宗萍

第5期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第32卷第5期 2012年10月Vol.32No.5Oct .,2012 收稿日期:2011-08-23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2009SD-6) 作者简介:任宗萍(1982-),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 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E-mail:renzong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b13114987.html, 通讯作者:张光辉(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E-mail:gh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b13114987.html, 河流系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系统,水沙变化是该系统最为活跃的部分。河流水沙变化研究为土壤侵蚀和河道泥沙沉积提供了重要信息,是河流系统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乃至黄河流域水沙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1-3]。 延河流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严重[4],其水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沙变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以前减少近50%,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60年代减少81.8%[5-6]。许多学者对黄河水沙减少原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所用资料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前,受数据序列长度的影响很难反应近期的水沙变化情况[7-9]。延河流域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水土保持试验工作,70年代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初见成效,1997以来国家又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因此,可以系统研究延河流域从60年代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的水文泥沙数据,研究了近 50年延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定量分 析了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本研究不仅对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分析黄土高原水沙锐减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研究区概况 延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是黄 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周山,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三市县,于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延河全长286.9km ,流域总面积7725km 2,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蟠龙川和南川等。该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年降水量514mm ,年平均气温约9.3℃。流域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形为主,沟壑平均密度为4.75km/km 2,占流域面积的90%,土壤类型以抗蚀性较差的黄绵土为主,植被属于森林灌丛草原。根据近50年的实测资料,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5×108m 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0.411×108t 。 2 资料与方法 2.1 基础数据 数据资料采用1961~2008年安塞、延安、志丹、延 摘 要:利用Mann-Kendall 秩相关分析确定了1961~2008年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 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延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在 1974年和1997年均发生了突变。以1961~1973年为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基准年,比对1974~1996年和1997~200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径流量分别减少0.17×108m 3和0.86×108m 3,年均输沙量减少0.17×108t 和0.41×108t 。双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延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水沙特征;人类活动;降水因素;延河流域中图分类号:S157;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2)05-0081-06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任宗萍1,张光辉1,2,杨勤科3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壹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4.3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探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真是动了脑筋,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题齐读一遍。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积的变化与谁有关?变化规律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老师把你们提出的问题和课本例题进行整理,就是这节课的的自探提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5分钟) 1、出示自探提示:(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58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第二个因数怎样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第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2、在学生自探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例4、观察下面的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6×2=12 6×20=120 6×200=1200 第二组:20×4=80 10×4=40 5×4=20 3、根据自探提示,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8分钟) 1、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一题,总结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一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 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学生汇报自探提示第二题,总结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第二组口算题目,演示对比这一组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两个数 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3、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得出结论:(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 要乘(或除以)几。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汇报时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4、验证你发现的规律 ①(课件出示)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检验一下。 8×50 = 400 16×50 =( 800 ) 32×50 =( 1600 ) 8×25 =( 200 ) ②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每位学生各写一组算式,每组2个,看一看积随一个因 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四、质疑再探:(5分钟) 预设中的问题,看得到解决没有? 大家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吧! (预设:1、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乘几,积怎样变化? 2、 2、两个因数相乘,两个因数同时除以几,积怎样变化? 3、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 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提出问题,找学生来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五、运用拓展(15分钟)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岛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也日渐突出。面对新一轮的用水危机,青岛经济社会想要稳定发展,必须结合目前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资源。而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厉行节约用水、根治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不仅是青岛市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青岛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解决;水资源短缺;有效途径 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 青岛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亿m3),水资源总量22.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9.3亿m3,重复计算量3.2亿m3。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m3,亩均占有量306m3,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m3的绝对缺水标准,是全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根据城市水源供水能力及需水分析,2015年青岛市日供水缺口将达到55.7万吨,这不但会影响青岛市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而且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将带来诸多不便。根据青岛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占有的经济地位和重大影响,为了保证青岛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稳步进行,保障城市安全用水、保证城市供水能力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根治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是解决青岛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2.青岛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青岛市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如果没有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将会造成过度消耗水资源,恶化水环境,根据目前青岛市的发展形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力求比以往更加完善。 2.2水资源管理较目前发展形势相比,还需要加强 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可以继续加强。尽管青岛市在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方面一向抓得较严,但是为了适应青岛市的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以防止“先上车,后买票”现象的发生,对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取水许可把关也要比以往更加严格,以防止对取水许可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不到位以及人情水、关系水现象的发生,根据目前青岛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只有实行比以往更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正常的取用水管理秩序,因此,就目前而言,青岛市的水资源管理还需继续加强。 2.3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可以继续完善 青岛市自从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在管理方面向来抓得很严,能够保证水资源调度令的严肃性,但是随着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水资源调度管理基础设施也需要逐渐完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想保证水资源调度具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就需要在原有的设施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 2.4管理职责履行需要加强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_吴保生

文章编号:1005-0930(2006)03-0427-08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07-20;修订日期:2006-08-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CB415206)作者简介:吴保生(1959 )男,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河水沙变化分析 吴保生, 褚明华, 府仁寿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分析了开发较早的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趋势,依据资料为1926 1984年干支流3个代表测站的年水沙量资料,主要讨论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沙 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水库修建给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 响,水库修建往往导致下游测站沙量的急剧减小,并通过干支流一系列水库的共 同作用,可以造成河流来沙量趋势性减少的效果. 关键词:科罗拉多河;水利工程;水沙变化;减水减沙 我国一些大河流如黄河和长江,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一系列大型水库的修建,使得河流主要测站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位于黄河中游的潼关站 [1],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06 3 108m 3,1986 1995年减少为287 1 108m 3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为195 2 108m 3;1961 1985年平均年来沙量为12 4 108,t 1986 1995年减少为8 0 108,t 1996 2001年进一步减少 为5 9 108.t 长江的水沙变化虽然没有黄河剧烈,但沙量的减少趋势也是明显的.例如长江干流的宜昌站[2],1950 1987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58 108m 3,年来沙量为5 26 108;t 1988 2000年平均年来水量为4371 108m 3,来水量变化不大,而平均年来沙量为4 28 108,t 较1950 1987年减少18 5%.汉江是长江中下游的最大支流,位于汉江中游的皇庄站,虽然来水量没有趋势性的变化,但来沙量却急剧减少,1951 1965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 33 108,t 1966 1984年减少为0 33 108,t 1985 2000年进一步减少为0 096 108,t 较1951 1965年减少93%. 对于黄河和长江的水沙变化趋势已有很多研究[2-6],总的来讲对黄河的水沙减少趋势较为一致,但对于长江的来沙减少趋势却看法不同,一方面大面积水土保持的效果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对干支流水库的减沙作用能否持续也存在疑虑.考虑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不断提高;长江上游自1989年起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实施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在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还将在其上游干支流相继修建一系列大型和特大型水库.这些必将对三峡库区的来水来沙条件及下游河道产生长远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14卷3期 2006年9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 OURNAL OF BASI C SC I E NCE AND ENG I N EERI N G Vo.l 14,No .3 S epte mb er 2006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 趋势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贺伟程张象明卢琼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国际组织甚至将中国的水资源供应能力和粮食安全自给能力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据有关部门研究,1997 年,仅华北地区各城市,因缺水造成的工业和农业损失达 2000 亿元,相当于当地当年 GDP 的百分之三。从全国水旱灾害统计来看,1997 年,我国水旱灾害的成灾面积达四亿亩,其中水灾面积约一亿亩,旱灾三亿亩。其它年份我国水旱灾害的情况也类似,旱灾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洪涝灾害。因此,保障社会经济用水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对我国水资源保障和粮食自给等战略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两万八千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从用水量上说,从 1980 年到 1999 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从 4437 亿立方米增加到 5591 亿立方米。但是,不同的行业用水增长趋势不同。农业用水由占总用水的八成下降到七成,而同期工业用水比例由一成上升到两成,生活用水比例由 % 上升到 %。这说明我国用水的结构在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