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如湖泊、水库、储水池等,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会增殖剧烈,因此,消除藻类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影响,关键

要限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一、库区采取的措施。

①物控制是绿色的控藻技术。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通过在东湖放养鲢、鳙鱼,使其14年未再爆发水华。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病原菌、藻类病毒以致藻类繁殖。②清除底是彻底的去除内源性营养盐的方法,但也具有风险,因为底泥中的污染

物会重新进入水体,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③解层技术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即人为地使水体水层混合,消除热分层及由此引起的利于藻类繁殖的条件。英国在一些面积大于1Km2和水深大于10m的水库中应用暴气或推流系统来防止水库热的分层,但对水深小于10m的水库,则因水浅

而难于使用曝气系统。

投加硫酸铜是应用最多的化学方法,但是硫酸铜的投加量较大,须保证浓度1.0mg/L以上才能有效控制藻类生长,会使水中铜盐浓度上升。铝盐、铁盐、钙盐都是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它们可以沉淀水体中的氮和磷,在美国许多湖泊水库的应用中,成功地去除了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改变水体的pH值,向水中投加石灰提高pH值,有助于抑致藻类的生长。

美国有一种产品称为Aquamats,具有很强的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将此产品置于水体中,它们抢先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之后可产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藻类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其生长受到限制,其作用相当于

一人工湿地。

在取水口种植芦苇等植物,拦截藻类进入水厂。

二、水厂采取的措施。

当水中藻类随取水进入水厂,则需在水厂采取杀藻除藻措施。

预氧化杀藻是常用的一项除藻技术。常用的预氧化剂有氯、二氧

由于ClO2氧化时向ClO2ˉ和ClO3ˉ的转化率为70%,所以ClO2投加量不宜超过1mg/L,这个投加量对含藻量高的水是不够的,所以限制了二氧化氯用作预氧化剂的使用。(在欧美有一些国家严格控制投加量。)

高锰酸钾预氧化杀藻,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弱,杀藻效果不如前几种预氧化剂。但是,上述几种氧化剂杀藻时会导致藻细胞的破坏,使水中臭味物质以及藻毒素含量增大,造成二次污染。高锰酸钾杀藻时藻细胞内溶物基本不外泄。此外,高锰酸钾预氧化迄今尚未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氧化副产物,所以是比氯、臭氧和二氧化氯更安全的杀藻剂。高锰酸盐复合剂(PPC)由于主、辅剂的相互协同效应,使

其杀藻效果显著提高。

混凝是城市水厂净水工艺不可缺少的主要单元,也是除藻的主要方法,由于藻类

细胞一般都带负电,在水中投加混凝剂以中和藻类表面的负电,使之脱稳而沉淀。对于低浊度的含藻水,由于水中泥沙颗粒较少,混凝生成的絮体密度较低,故沉速较慢。为了加快固液分离,可以采用污泥回流的方法,以强化絮凝反应,生成更粗大更密实的絮体;还可以向水中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提高絮凝沉淀效果;还可以向水中投加细砂、黏土、氯化钙等,以加大絮体密度,提高絮体沉淀速度,

等等。

采用气浮的方法,使微细气泡黏附在絮体表面,借助气泡上浮的作用,使絮体快速上浮而分离除去,所以气浮是一种高效处理含藻水的技术。但是,气浮产生的

浮渣的处理比较难,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微滤机是一种物理除藻方法。用极细孔径的网筛过滤含藻水,可将水中部分藻类

去除截留。微滤机除藻在我国很少使用。

膜滤除藻也是一种物理除藻方法。使水通过微滤膜超滤膜,可将水中藻类几乎全

部除去,但要防止藻对滤膜的污染。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PPC)即是预氧化杀藻剂,也是助凝剂和助滤剂,能显著提高混凝除藻效果。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除藻实验结果与生产上预氯化的藻类去除滤比较,对于相同的原水水质,用预氯化方法,PAC的投加量90mg/L,加氯量14mg/L,沉后水除藻率达到70%左右;而投加PPC1mg/L和PAC40mg/L时,即能

达到沉后水藻类去除率97%的效果。

藻类的数量与水体的富营养密切相关,所以藻类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源

头抓起。

对水体中藻类的正确认识与 合理科学利用

对水体中藻类的正确认识及合理科学利用 总述:正确认识藻类: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是水体中物质循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水体生产力的体现,明确藻类生长繁殖的生态意义。控藻是要让藻类在水体中生长繁殖,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更高一级来消化生长繁殖的藻类;通过精准地对于目标水域进行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控制来调整水体水生动物生物种群数量与群落总量,准确地控制水体中藻类的总量。这对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藻类的认识 平常我们一提到藻类,首先想到的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想到的是“蓝藻”的爆发,“水华”的发生,“藻毒素”对于人体的危害等等。这实际上是我们对藻类的一个很偏面认识,而事实上: 1、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是水体生产力的体现。 浮游藻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体内具有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等将CO2、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机物转变为葡萄糖等有机物,供其他次级消费者利用,这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浮游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开端,是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的承接者,对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提供氧气、提供饵料、物质转化。 浮游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依靠藻类的存在。 2、藻类是自然界物质循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藻类的分子式近似地为C106H263O110N16P(藻类原生质)可以看出,自然界的碳、氮、磷的循环都得依靠藻类来完成,藻类在自然界中是很重要的一类物质。“8种科学的末日预言”中的第四条预言就是关于藻类的:藻类危机(有某一日,地球上的硅藻不利用太阳能将水形成氧气与氢气而是变种不能利用水分子或者其他的替代物,它有可能转化为利用盐为原料时,结果释放出氯气,没多少年就足以毁掉整个地球。),这足见藻类在自然界的重要性。 3、了解藻类生长的关联因素。 温度、水体的PH值、水体中的氮、水体中的磷、光照等等都对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关联。其中的温度、水体的PH值、光照等等都是自然界的因素,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水体中的氮磷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水体中的氮磷的含量高低不是决定水体藻类爆发的直接因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只是提供了一个“后缓支持”而已。控制水体中的营

如何控制水族箱中藻类的生长

如何控制水族箱中藻类的生长水族箱的藻类有很多种,有些藻类如果数量较少的话,还能帮助维持水族箱的生态平衡,但如果过量出现的话,就会破坏水族箱内的生态环境,不但会降低水族箱的观赏价值,还会影响其他水生物的成长。 罗汉鱼(详情介绍) 一、藻类形成的常见原因 1、鱼缸中的藻类滋生主要是由於水中过盛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 2、当营养物质、氮、磷和有机碳是过盛造成的,这些过省养物质超过了水体和过滤系统的自净能力,同时为藻类生长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环境。 3、特别是在光照充足合理的情况下,藻类生物会繁殖生长的更为旺盛和频繁。鱼缸中最为常见的藻类生物有,绿水、膜状藻、丝状藻、青苔、黑毛藻、矽藻等等。 4、绿水主要是水中累积有过量硝酸盐及磷酸盐而快速的生长繁殖。 5、膜状藻常出现在新缸或者频繁换水的水族箱中,它会抑制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水草生长不良。青苔在未优养化至高度优养化的水质中均能生长。 6、有趣的是,藻类的量多或量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水族缸所设立的环境条件,有时我们的环境适合水草或鱼类生存,自然

藻类就少一点,或少到肉眼看不到。相反的,如果因为疏于照顾或设立条件不正确所经营的环境,这时藻类正好占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大量增生,一般我们所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这种“藻类共和国”泛滥的水族缸。所以藻类要多要少完全是操之在我们的手中,而不是藻类自己随便长出来的。即是黑毛藻(或称刷状藻)也不是随随便便会长在一个光合作用旺盛,繁花似锦的水草缸中。 罗汉鱼(详情介绍) 二、如何控制鱼缸藻类的方法 1、藻类能在水中迅速繁殖生长,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水质环境中的pH值迅速上升,大量的死亡藻类会消耗掉鱼缸水环境中的大量氧气,从而破坏鱼缸的水质环境,影响水族类生物的成长。 2、当鱼缸出现大量的藻类时,养殖者可以调节好水的硬度、调节水温、稳定池水的pH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3、常在水中有足够余氯的情况下,藻类繁殖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可以选择专用的除藻剂结晶硫酸铜,去合适的量,然後让其溶於水中,等待水呈现蓝色。这种专业的药剂极易溶於水,并且除藻的效果非常的好。 4、当发现鱼缸大量的繁殖藻类生物是,养殖者有必要为鱼缸更换新水,并且清洗鱼缸,将鱼缸壁上的藻类生活清除乾净,以此方法来清除水草。 5、同时,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还要定期的做好水质清洁工作,有必要定期的进行除藻,减小鱼缸出现大量藻类繁殖的机率。 藻类的出现一般都说明了你在护理水族箱的过程中是有问题

泳池藻类的去除方法

绿藻又称青苔,常出现在游泳池的池水、池壁、池底中,导致水质变色混浊,卫生不达标。 水的营养化是造成绿藻泛滥的原因。 池水中过多的绿藻导致底层的绿藻因阳光被阻隔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死亡,变成污 泥而衍生出厌氧性细菌,更加速水质恶化。 游泳池中长绿藻对管理者而言是最头痛的问题,下面针对游泳池水中藻类的生长特性介绍 一些去除的方法: 游泳池中经常出现的藻类: 1、绿藻 这是比较常见的藻类,常出现浮游在水中而使水色呈绿色,适应力较弱,只要对游泳池水作超氯消毒 (uper chlornation)(加大消毒剂用量)即可杀死。 2、黄藻 这种藻好生于池壁,大多数是由较浅的地方开始长,会在池壁上产生微黄的颜色,对化学药品容易有抗药性,所以除藻一次就要成功,否则就须更换杀藻剂种类,例如使用清水 清60杀藻剂或是5升无泡沫型除藻剂。 通常传统硫酸铜在pH=7.0时对此类藻会有效。 3、粉红藻 它是由一种名叫Methyloacterium的细菌族群(含有 Pseudomonas Bacillus Flavobacterium等菌种组合而成)组成,外观与藻类很相似,这种生物好生于池面的水位线上, 常于游泳池水面的池壁,有色痕迹,由于是介于水与空气之间,使用药剂杀藻效果不佳, 以人工方式,如刷子刷除是比较好的方法。 4、蓝绿藻或称黑藻 这是比较难缠的藻类,好生于池砖缝,呈堆叠状,对氯的抵抗可达40ppm,相当顽强。在尝试各种杀藻剂无效后,酸洗是唯一的选择。 游泳池中藻类的生长条件: 藻类除了呼吸与光合作用所需阳光、水、二氧化碳、氧气之外,还需要氮、磷、钾、锌等。其中除了雨水、风、打雷、落尘等自然现象所带来丰富的肥料外,泳客的汗水、油脂、皮肤代谢物更是绿色植物喜欢的有机氮肥来源。在这种适宜的条件下,游泳池内藻类的生 长是当然的,惟有靠消毒杀菌剂的事先防范与事后的除藻灭藻剂的补救才能免除藻类的灾难。事实上在有效的消毒杀菌条件下,足以把藻类孢子给破坏或抑制,游泳池内若有藻类 的产生,那代表消毒杀菌不完全,或消毒杀菌过程有瑕疵,而此时再消除藻类只是亡羊补牢,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水质管理观念。 消除藻类的方法: 1、移除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论文作者:彭海清1,谭章荣2,高乃云1,孟长再3摘要: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关键词:除藻氧化澄清气浮 1 混凝除藻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 NTU 时所需的量。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 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 采用混 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1.2 mg/L增加到3.0 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 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95%~97%(预氯化),并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96%(无预氯化)和99%(预氯化),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大小。采用均质砂滤池或双层滤料滤池进行直接过滤的工艺,藻类去除率约为15%~75%。若进行预氯化并在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白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滤速<3 m/h),则藻类的最优去除率约为95%。但是当原水中藻量>1000个/mL、白煤粒径为0.9 mm或藻类数量>2500个/mL、白煤粒径为1.5 mm时,过滤周期明显缩短。昆明五水厂原水藻类数量平均为30 500个/mL,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除藻(双层滤料:陶粒粒径为2.0~2.5 mm、高为700 mm,石英砂粒径为0.6~1.2 m m、高为500 mm,滤速为6~10 m/h),其去除率平均为96.4%。[!--empirenews.page--] 将马德里的西班牙河水作为原水进行的半生产性试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双层滤料滤池的藻类去除率为63%~98%,其中以同时投加10 mg/L的硫酸铝和0.5 mg/L的活化硅酸时效果最好,但因原水中藻类数量>2500个/mL,致使滤池的工作周期仅为6 h 3 沉淀或过滤除藻向反应沉淀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助凝剂(可有效去除泥土气味),可以强化反应、沉淀效果,特别是在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法可作为应急措施。1995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供水部门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开始投加PAC(投量约为2.4 mg/L);当水中出现甲基—异冰片(MIB)时(7月中旬),将PAC的投量逐渐增加到11 mg/L;夏季过后,PAC的投加量随MIB浓度的减小而减少,当PAC的投量减到1.2 mg/L时再持续投加1个月,在此期间若MIB浓度降到5μg/L 则可停止投加PAC。日本的高桥和孝等人对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全年的进、出水进行监测,得出蓝藻6月—10月数量多、硅藻9月—转年4月数量多。同时证明,只要藻类的数量不太多,常规处理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2美国的Pakmer 教授研究了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当藻类数量<500个/mL时,不会引起滤池堵塞;当藻类数量为500~1000个/mL时,滤池有稍许堵塞;当藻类数量为1000~2000个/mL时,有明显堵塞现象;当藻类数量>2000个/mL时,会出现严重堵塞。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

藻类的控制

摘自《沼泽缸之家》 好久沒從德國訂書了, 在忍耐了好一陣子以後, 上個月我終於購買了三本德國的水族圖書, 老實說我出手得有點勉強, 我現在已經習慣閱讀學術研究文獻, 對於休閒嗜好等級的圖書刊物, 早就已經興趣缺缺。 不過能夠藉由書籍來看看目前德國水族界的進展, 也是另一種不錯的管道, 畢竟平面媒體還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這次要探討的, 是德國知名水族網站aquamax 的站長Bernd Kaufmann 先生所發表的專書「水族缸藻類手冊(Algen-Fibel Aquarium)」。 本書可說是Bernd Kaufmann 先生將其網站內有關藻類的文章, 進行了一次彙整並稍做補充, 組成了一本總頁數達96 頁且搭配了約200 幅照片的圖書。 這是很不容易呈現的一個作品, 至少在台灣,

我很難想像一本專談藻類的書能有多大的銷售量, 德國人的閱讀風氣很是令人欣賞。 德國知名水族網站aquamax 站長Bernd Kaufmann 先生。 言歸正傳, 先前為了忠於aquamax 網站的原汁原味, 我在翻譯發表時並未做任何的修飾或評論, 也就是內文的看法並不等於我的想法。 現在我買書回來了, 總算可以從一個讀者的角度, 來探討作者Berned Kaufmann 的論點了。 本書的架構分成了幾個大單元, 分別探討了自然界和水族缸中的藻類與水草、換水、水族缸中最重要的藻類,另外還有藻類、食藻生物和對抗藻類的水草等小圖譜。 不論是在Bernd Kaufmann 的圖書或網頁內, 有關藻類的名稱鑑定和精美的顯微圖片, 學名的正確性是無庸置疑的(或許吧), 而照片的品質也是令人讚嘆的。 至於在水族缸藻類手冊一書中的爆藻論點, 也是維持了和aquamax 原網站相同的看法。 這方面我個人就有不同的意見了。 我們做詳細的調查和觀察,

游泳池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游泳池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除藻—平衡PH值—消毒—澄清 消毒: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等。 一般对泳池的水处理及施药方法为: 1)制止与防止青苔生长 投放除藻剂,用量每1000m3水2~3Kg,每月投放1~2次(或发现小虫或青苔时使用)。天使蓝除藻剂通过破坏虫体内的氧化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妨碍虫体的代谢或与虫体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虫作用。同时,其可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使水体中的有害恶藻如夜光虫、大型矽藻、黑丝藻、青苔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的营养成分而迅速死亡。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络合铜制剂,使用效果不受pH、硬度等因素影响,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是硫酸铜的理想替代品。 硫酸铜是最便宜的杀藻剂(杀藻剂没错,工业水处理中常用,但现在随着国际铜价的上升,硫酸铜的价格已经比氯制剂的价格高出好多了),很多人认为使用蓝色的硫酸铜会使池水变得蓝蓝的,其实不然,硫酸铜杀藻靠的是铜离子,但铜离子在水中会很容易和水中的氢氧根、碳酸根、氧化剂等结合,形成不溶解性或溶解度很低的淡蓝色的氢氧化铜、孔雀绿色的碳酸铜或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进而造成池体的着色,影响美观也失去杀藻功能,特别是在游泳池水含氯的情况下使用,此时氯的氧化力足以将铜离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沉淀,进而让管理员又以为游泳池长黑藻而再加重使用硫酸铜,形成恶性循环。 投放除藻剂2小时以后,进行以下操作: 2)调节PH值(酸碱度),PH值调节药有两种: 碳酸钠(苏打),白色粉末或细粒,易溶于水,呈碱性,PH值偏低时使用此药,PH值约升高1度,1m3水15g。 盐酸,强酸性,在PH值达到8.2以上时,可按每1000m3投放5~10Kg。 当池水的PH值在7.5.~8.0时即为合适. 3)杀菌、消毒(见详细介绍)。 注意:在进行1~3步骤时,应打开循环系统,使药剂均匀地分散于水中,若没有循环系统,应想方设法使其均匀。 游泳池消毒一般采用三氯异氰尿酸TCCA:三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三氯乙氰脲酸;三氯三嗪三酮 英文名: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TCCA) 一、基本理化性质。 分子式:C3Cl3N3O3 分子量:232.41 有效氯含量(%):≥90.0 水分含量(%):≤0.5 外观:白色结晶粉剂、粒剂、块剂(200克片,500克片等) 性状:有刺激性气味 比重:0.95(轻质)/1.20(重质) pH值(1%水溶液):2.7~3.3 溶解度(25℃水):1.2g/100g 溶解度(30℃丙酮):36g/100g 二、性状描述:TCCA的杀菌性能优异,是新一代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漂白剂和防缩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工业循环水、游泳池、餐馆,旅店、公共场所,家庭、医院、禽蛋和防治鱼病变等的消毒杀菌。

上海陈行水库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控制措施

上海陈行水库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控制措施 作者:王绍祥, 申一尘, 屈云芳, 朱宜平, WANG Shao-xiang, SHEN Yi-chen, QU Yun-fang , ZHU Yi-ping 作者单位:王绍祥,申一尘,朱宜平,WANG Shao-xiang,SHEN Yi-chen,ZHU Yi-ping(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200500), 屈云芳,QU Yun-fang(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上海200433) 刊名: 中国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2010,26(12) 参考文献(10条) 1.孙扬才;陈雪初;孔海南长江口边滩水库藻类增殖潜力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7(17) 2.谢平翻阅巢湖的历史--蓝藻、富营养化及地质演化 2009 3.邓春光三峡库区富营养化研究 2007 4.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5(03) 5.刘建康;谢平用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围隔试验和湖泊实践[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3(03) 6.Kasprzak P;Benndorf J;Mehner T Biomanipulation of lake ecosystems:an introduction[外文期刊] 2002(12) 7.Huisman J;Matthijs H C P;Visser P M Harmful Cyanobacteria 2005 8.Xie L Q;Xie P;Li S X The low TN:TP ratio,a cause or a result of microcystis blooms[外文期刊] 2003(09) 9.徐连军长江口边滩水库水动力特性、物质输运及悬沙输移研究 2003 10.张志忠长江口细颗粒泥沙基本特性研究 1996(0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18047054.html,/Periodical_zgjsps201012002.aspx

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

第52卷第4期 2006年8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J.Wuhan Univ.(Nat.Sci.Ed.)Vol.52No.4 Aug.2006,487~491 收稿日期:2006202228 通讯联系人 E 2mail :Huzy @https://www.360docs.net/doc/b18047054.html,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资助(2002AA6010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资助(2002CB412309)作者简介:凌晓欢(19822),男,硕士生,现从事藻类水质净化研究. 文章编号:167128836(2006)0420487205 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 凌晓欢1,2,况琪军1,邱昌恩1,2,胡征宇1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借助人工装置和露天水池,通过分析实验水体中氮、磷元素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一种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露天小型生态系统中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 goclona K ütz ).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绿球藻在高浓度氮和磷的污水中生长良好并维持较高的氮磷去除率,在6天处理期间,人工污水中总溶解性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2%,37.8%,98.4%和79.3%;在对天然湖泊水的处理中,绿球藻对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在第5天为79.2%.室外条件下,该刚毛藻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长代谢,从而降低水体的电导率和改善水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两种被试藻类均可作为污水处理用藻类,其中Chlorococcum sp.适合用于静态水体的修复与改善,Cladop hora oli goclona 适合于流动水体的减负与治理. 关 键 词:绿球藻;刚毛藻;氮;磷;水质;净化中图分类号:X 171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应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1].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 [2] 等.由于微型藻 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如过量藻体不易收获、出水中仍有藻类细胞残留等问题,科学家们随之将研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3]和藻菌生物膜技术.Da Costa [4]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 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吴永红等[5]以高分子材料的人工水草作为藻菌生物膜载体,用于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同样获得较为理想的水质净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和筛选能有效净化污水且藻细胞易于收获的藻种,拓展藻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研究了一种极为耐污的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寡枝刚毛藻 (Cl adop hora oli goclona K ütz )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对二者各自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同时对藻类水质净化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室内实验藻种与培养条件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采自美国亚里桑那州一家污水处理厂,应用微藻分离纯化的方法,用B G11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后保种培养.在无菌条 件下,将琼脂培养基上的单个藻落转接到B G11液体培养基中,置L R H 22502G 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35~40μmol/m -2?s -1,在获得足够生物量后用于污水处理试验. 实验污水分别为人工合成污水和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水.人工合成污水配方为:NaNO 30.425g 、(N H 4)2SO 40.075g 、MgSO 4?7H 2O 0.025g 、Ca (H 2PO 4)20.03g 、Na HCO 30.30g 、FeCl 30.0015g ,用自来水定容至1L.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水采自 武汉东湖茶港湖区,经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去除明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复习过程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 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 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

(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 (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 (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 (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 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 (1)采用物理方法: 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 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藻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的去除

蓝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去除 1研究背景 1.1蓝藻污染的现状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生物,通常数百个蓝藻细胞聚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蓝藻能浮游在水面。浮游在水面的蓝藻群体增值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水化现象。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据报道我国近几年蓝藻污染事件频发,导致大规模水体被污染。其中,滇池、玄武湖、太湖等淡水湖先后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藻的泛滥, 会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蓝藻还会分泌产生藻毒素。 1.2藻毒素的危害 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有数据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务人员曾对蓝藻毒素做过相关的研究, 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 ,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到了32% , 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 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蓝藻大范围的爆发会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

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其次暴发的蓝藻多数具有毒性,其释放的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会对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更有报道有动物或人类饮用或接触含藻毒素水而中毒甚至死亡。所以,蓝藻污染控制的技术及藻毒素的去除技术对保证安全用水及人体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蓝藻类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目前蓝藻污染控制单元技术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三种。 2.1物理法 2.1.1微滤机过滤法 对于低浊高藻的湖泊水可用微滤机除藻。微滤是一种简单的物。过滤方法,采用滤网以除去水中大于或等于滤网孔径的浮游动物和藻类。1980~1981年,湖南大学与抚顺自来水公司对大伙房水库水行微滤机除藻试验【1351,使用国产II号网(径100,纬700),微滤机产水量可达30.7~127.2 m3/m2h,藻类去除率平均为61%,浮游动物去除率可达99.7%。虽然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对浊度、色度、CODM。的去除率都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有害藻类的控制与清除方法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 1、青苔的形成原因 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 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 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虾苗游泳时会被缠绕在青苔里面或者弹跳起来搁浅,活活致死。青苔繁殖一段时间之后,大量死亡腐烂,沉入池底变臭变黑,造成水质、底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甚至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鱼虾池中微囊藻是属于蓝藻门,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其主要危害是: 1、大量繁殖后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降低水中溶解氧,与养殖的动物争氧,阴雨天易缺氧。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鱼虾的生长。 2、其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池水pH值大大提高,常达10左右,使鱼虾难生存,此时,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易使鱼体缺乏维生素B1。 3、微囊藻大量繁殖后,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藻体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毒死鱼虾类。 4、会使水中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泳池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泳池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为什么连着下了两天的雨,游泳池的水变绿了,撒了3 斤硫酸铜后,不能使水变蓝变清,怎么办?答:原来,水质稍有变化,只要撒一点硫酸铜,一会就能变清变蓝,为什么下雨后再撒了3 斤硫酸铜后都一天了还没什么反应啊? 2、泳池水的余氯应保持在多少mg/L?PH 值应保持在多少范围内细菌及藻类才不容易生长?答:正常情况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应保持在0.3- 0.5mg/L;PH 值维持在7.4-7.6,这个环境下,细菌及藻类都不容易生长、繁殖。 3、连续下雨后,水的余氯一般会达不到标准,而且水的PH 会降低,这样细菌及藻类就有了生长的空间。而且下雨时空气中的孢子、草坪和泥土的冲刷物进入水体都会带入藻类,那么在夏季游泳池水温较高的情况下(一般在28-30 度),细菌及藻类就会迅速繁殖,使游泳池的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变绿。 答:要解决这个问题,按以下几个步骤操作:①、首先要加入硫酸铜,一般的加入量是平时的1-2 倍,这是因为平时水中的藻类很少,而水发绿后藻类大量存在,因此必须加入足量的杀藻剂(硫酸铜)才能充分杀灭藻类。在加入杀藻剂(硫酸铜)后,应打开循环系统,让药剂在水中尽可能的均匀,从而起到最好的效果;②、约2 小时后,加入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加入量按每1000 立方水加4kg 的标准投加(平时按每1000立方水加2kg),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冲击性处理或超氯处理,以使游泳池的水进行充分的杀菌、消毒; ③、约2 小时后,检测水的PH值,一般经过了下雨及使用了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水的PH 值肯定会偏低,因此只要使用提高PH 值的调节剂(片碱)就能提高水的PH 值,加入量是按每1000 立方水加入10kg 可以提高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藻类的控制与去除 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如湖泊、水库、储水池等,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会增殖剧烈,因此,消除藻类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影响,关键 要限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一、库区采取的措施。 ①物控制是绿色的控藻技术。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通过在东湖放养鲢、鳙鱼,使其14年未再爆发水华。此外,还可利用藻类病原菌、藻类病毒以致藻类繁殖。②清除底是彻底的去除内源性营养盐的方法,但也具有风险,因为底泥中的污染 物会重新进入水体,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③解层技术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即人为地使水体水层混合,消除热分层及由此引起的利于藻类繁殖的条件。英国在一些面积大于1Km2和水深大于10m的水库中应用暴气或推流系统来防止水库热的分层,但对水深小于10m的水库,则因水浅 而难于使用曝气系统。 投加硫酸铜是应用最多的化学方法,但是硫酸铜的投加量较大,须保证浓度1.0mg/L以上才能有效控制藻类生长,会使水中铜盐浓度上升。铝盐、铁盐、钙盐都是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它们可以沉淀水体中的氮和磷,在美国许多湖泊水库的应用中,成功地去除了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 改变水体的pH值,向水中投加石灰提高pH值,有助于抑致藻类的生长。 美国有一种产品称为Aquamats,具有很强的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将此产品置于水体中,它们抢先摄取氮磷等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之后可产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藻类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其生长受到限制,其作用相当于 一人工湿地。 在取水口种植芦苇等植物,拦截藻类进入水厂。 二、水厂采取的措施。 当水中藻类随取水进入水厂,则需在水厂采取杀藻除藻措施。 预氧化杀藻是常用的一项除藻技术。常用的预氧化剂有氯、二氧 由于ClO2氧化时向ClO2ˉ和ClO3ˉ的转化率为70%,所以ClO2投加量不宜超过1mg/L,这个投加量对含藻量高的水是不够的,所以限制了二氧化氯用作预氧化剂的使用。(在欧美有一些国家严格控制投加量。) 高锰酸钾预氧化杀藻,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弱,杀藻效果不如前几种预氧化剂。但是,上述几种氧化剂杀藻时会导致藻细胞的破坏,使水中臭味物质以及藻毒素含量增大,造成二次污染。高锰酸钾杀藻时藻细胞内溶物基本不外泄。此外,高锰酸钾预氧化迄今尚未发现对人体有害的氧化副产物,所以是比氯、臭氧和二氧化氯更安全的杀藻剂。高锰酸盐复合剂(PPC)由于主、辅剂的相互协同效应,使 其杀藻效果显著提高。 混凝是城市水厂净水工艺不可缺少的主要单元,也是除藻的主要方法,由于藻类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彭海清1, 谭章荣2, 高乃云1, 孟长再3 (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镇江自来水公 司,江苏镇江212001; 3.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4000) 摘 要: 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 净水厂; 除藻; 氧化; 澄清; 气浮 中图分类号:TU99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2)02-0029-03 1 混凝除藻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Π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N TU时所需的量。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时才能脱稳。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1.2mgΠL增加到3.0mgΠ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 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 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 直接过滤除藻 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个ΠmL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95%~97%(预氯化),并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96%(无预氯化)和99%(预氯化),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 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大小。采用均质砂滤池或双层滤料滤池进行直接过滤的工艺,藻类去除率约为15%~75%。若进行预氯化并在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白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滤速<3mΠh),则藻类的最优去除率约为95%。但是当原水中藻量>1000个ΠmL、白煤粒径为0.9mm或藻类数量>2500个ΠmL、白煤粒径为1.5mm时,过滤周期明显缩短。 昆明五水厂原水藻类数量平均为30500个ΠmL,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除藻(双层滤料:陶粒粒径为2.0~2.5mm、高为700mm,石英砂粒径为0.6~1.2mm、高为500mm,滤速为6~10mΠh),其去除率平均为96.4%。 将马德里的西班牙河水作为原水进行的半生产 中国给水排水 2002Vol.18 CHINA WA TER&WASTEWA TER No.2

藻类调控

养殖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控制杀灭 近年来为追求单位面积更高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养殖户进行高密度养殖,投饵量增加过多的残饵滞留池底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化的发生.其中主要的有害藻类为蓝绿藻,它们的大量繁殖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池塘溶解氧降低或表层溶解氧过饱和,泛塘,气泡病等发生,同时藻类在死亡分解后会产生藻毒素对养殖动物造成毒害作用,所以水中的有害浮游藻类必须出去,目前主要除藻方法有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除藻等方法。 藻类繁殖和运动受光照、温度、风力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条件进行藻类的去除,比如有风的天气可以在下风处进行人工捕捞,晴天高温天气可以进行曝气增加底层溶氧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来抑制有害藻类使水体藻类达到平衡,藻类个体小、表面积大还可以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在生产实践中有时受工具材料的等条件限制,在紧急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民间的土方法,例如在河南某一鲤鱼养殖场,高温天气下蓝绿藻大量暴发,实用氯类杀藻会引起倒藻,他们采取絮凝沉降的方法向池塘中泼洒黄泥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较高端的还可以用超声波除藻法,利用低强度超声(×106数量级)对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按照5分钟/次的处理剂量,每4~5天处理一次的处理频率是最优经济效益的处理参数。低强度超声抑藻过程中破坏了藻胆体的结构功能,干扰了叶绿素的合成途径,从而有效控制了生物量的增长。 物理方法周期较长且耗费人力物力较大。现在水产养殖上还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渔药市场硫酸铜及其衍生物硫酸四氨络合铜、氨基酸螯合铜等应用广泛。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化学除藻方法有化学絮凝法、抑制剂、除藻剂。第一化学絮凝法:聚氯化铝(PAC)和酪蛋白絮凝可以加三氯化铁或精制硫酸铝混凝剂为混凝剂对蓝绿藻去除效果更好。在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时还可以用改性明矾应急除藻。第二抑制剂:一些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抑制剂,在水体中这些物质能促进单胞有害藻类内部O-2的产生、抑制抗氧化酶系与总抗氧化能力,最终表现在藻体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脂质氢过氧化物含量积累的增加,生命力降低。藻类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第三除藻剂:采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可以达到去除水中藻类,降低甚至消除养殖水体腥味的效果,但其用量很难控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泛池特别是高温天气。并且铜的残留也会对养殖动物造成损害。次氯酸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无残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高效广谱灭菌药物,能有效地杀灭引发水华的绿藻、蓝藻和硅藻。相对来说是一种可以推广使用的产品。 生物除藻法:在大面积的养殖水面和水库施药困难且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可以混养一些

碉岩缸藻类控制

碉岩缸藻类控制 碉岩爱好者遇到的最头疼问题之一是令人讨厌的藻类。三种主要的问题藻类是褐藻、红泥藻和绿毛藻。针对我经常被问的“怎样控制你缸里的藻类”这个问题,我根据个人控制藻类的经验在下面提一些建议。 褐藻通常是新碉岩爱好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褐藻爆发一般在新活石放进缸中之后很快发生。这种爆发是由于活石处理过程中引入了硅酸盐和营养物。褐色的薄膜很快会覆盖缸里的一切。控制褐藻相对容易。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购买Trochus螺或Astraea螺,它们大量食用褐藻。我个人倾向于Trochus螺,因为它们看上去比Astraea螺更有活力。我从ISPF购买Trochus螺后效果不错。还有一些螺可以清扫玻璃,比如Nerite 和Strombus,但是Trochus螺和Astraea螺在清除褐藻方面是最强的。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是定期换水,除掉多余的营养盐和硅酸盐。第三件要做的事情是使用强力蛋分帮助去除营养物。第四要做的是降低光强或光照时间。最后要做的是使用化学过滤如活性炭或Chemipure。这些方法是按照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排列的。 红泥藻(蓝绿藻)通常发生在底床上。控制这种藻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提高水流,减小底床表面的滞留区。二是接下来将要介绍的营养物控制。 绿毛藻是碉岩缸的真正灾难。这种藻喜欢缸子里的强光和强水流。绿毛藻可以比大多数珊瑚更快地利用多余的营养物。刮掉绿毛藻只是暂时的办法。使用以下的方法,我一年多来成功地控制了毛藻的爆发。 1、确保蛋分工作正常。蛋分每天24小时工作可以去除缸里的废物和营养物。如果文氏管蛋分的文氏管阻塞,或者使用其他设计方案的蛋分遇到别的问题,废物将不能排出缸外,藻类会利用这些废物。我的20加仑的缸子里,CPR BakPak2蛋分的文氏管一直有些堵,于是我加了一个气木,保证有大量气泡在工作。 2、确保蛋分足够大。一直存在过度撇除和是否需要蛋分的争论,但是新缸或者存在藻类问题的缸,蛋分的“块头”会有帮助。对于我的附有29加仑藻缸的50加仑系统,我订购了CPR SR4用在底缸里,它显然比CPR SR2更有力。SR4连续地打出粘液来。50加仑主缸的软硬珊瑚都很旺盛,主缸和底缸里的海绵也在生长,所以我不认为SR4会过度撇除。有些海绵和蠕虫消失了,但我认为SR4帮我保持了我更感兴趣的鱼、珊瑚和甲壳类生物的状态。从我读到的资料看,过度撇除多发生在反冲式蛋分上。使用CPR的文氏管蛋分,我感到很高兴,但我读到一些关于针叶泵蛋分的资料,以后的缸里我会尝试一下。我觉得如果缸子稳定了6个月以上、生物负荷比较小、坚持换水、同时使用了巨藻和化学方法排出营养物的方法,则可以尝试减少甚至停止使用蛋分。 3、减少光照。当我的20加仑缸子遇到毛藻问题时,我把光照从每天8小时降低到每天5小时(2个55W 的PC等,6700K和7100K)。降低光照的另一个方法是在缸子和灯之间加装滤光片。我了解到有些人甚至在遇到藻类问题时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光照。 4、不再添加任何微量元素或添加剂。藻类是非常敏感的,额外的微量元素或添加剂经常会导致爆发性生长。需要重点控制的是铁元素。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列出其成分,不要把它加到缸子里,因为你可能会加入导致藻类大量生长的东西。 5、例行性换水。例行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废物和营养物。换水也补充了那些添加剂中可能不足的微量元素。人们很容易变懒,不注重例行换水。(译注:略掉一部分不重要的细节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