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藻类控制

合集下载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

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菌藻共生系统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胁迫响应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类污染物成为了水体和土壤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这些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去除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菌藻共生系统是指一种由细菌和藻类组成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互利共生的特点。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菌藻共生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

这主要归功于菌藻共生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成员:细菌和藻类。

细菌在菌藻共生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菌藻共生系统中的细菌具有多样的降解代谢途径,可以降解多种抗生素类污染物。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分泌酶类降解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从而达到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目的。

其次,细菌可以利用抗生素类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细菌还可以与藻类形成复合颗粒,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

因此,细菌在菌藻共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另一个关键成员是藻类。

藻类在菌藻共生系统中充当着“气泡增效器”的角色。

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供给细菌进行降解代谢的需氧反应,从而增强了细菌的代谢活性和抗生素去除能力。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附和固定有机物,包括抗生素类污染物,进而实现去除目标物的效果。

菌藻共生系统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去除还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

研究发现,环境胁迫可以刺激菌藻共生系统中的细菌和藻类产生抗逆性。

这种抗逆性可以帮助细菌和藻类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抗生素去除的效果。

例如,温度胁迫和pH变化可以调节菌藻共生系统中各成员的代谢途径和活性,进而影响抗生素去除效果。

总的来说,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可以削减抗生素类污染物。

通过发挥细菌和藻类的共生作用,菌藻共生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并在受到环境胁迫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去除能力。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菌藻共生系统的机理,并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应用技术,以实现对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综上所述,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抗生素类污染物。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过程
单细胞生物是指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虽然它们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的生命过程却非常复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单细胞生物的生命过程。

1. 营养摄取
单细胞生物的营养摄取方式多种多样。

细菌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如氮、磷、硫等元素。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原生动物则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营养。

2. 呼吸作用
单细胞生物的呼吸作用与多细胞生物类似,都是将有机物质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细菌和藻类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而原生动物则通过细胞膜上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3. 生长和繁殖
单细胞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细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每次分裂可以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藻类则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通过裂体、分裂、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4. 代谢调节
单细胞生物的代谢调节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平衡调节。

细菌和藻类通过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过程。

原生动物则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酶来调节代谢过程。

5. 适应环境
单细胞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如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

细菌和藻类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组成和酶的活性来适应环境。

原生动物则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离子泵的活性来适应环境。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它们的生命过程却非常复杂。

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营养、进行呼吸、生长繁殖、调节代谢和适应环境,展现出了生命的神奇和多样性。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依靠生物处理工艺,如厌氧消化、好氧生物处理等。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高以及产生二次污染物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且能够同时降解多种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二、菌藻共生系统的介绍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利用藻类和细菌之间的协作关系来处理污水的新型生物法。

藻类对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氧气极其敏感,而细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有氧呼吸,二者之间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并能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菌藻共生系统的建立依赖于一种被称为“转门效应”的现象,即有机污染物通过藻类和细菌的协同作用,使得污水的有机物质降解效率更高,同时还可降低处理过程中耗能。

三、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1. 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对光敏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可以提供丰富的能量,使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得以繁殖和生长。

2. 细菌的降解作用细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和生存。

菌藻共生系统中,细菌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将其转化为藻类利用的无机盐,如氨氮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盐。

3. 菌藻共生的协同作用藻类通过产生氧气满足细菌的需氧呼吸,而细菌则通过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所需的无机盐。

菌藻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闭环,实现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四、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菌藻共生系统在处理罐和人工湿地等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这种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成本较低,对能源的消耗也较少。

然而,目前菌藻共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选择适合的微生物种类是关键。

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特点进行选择。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

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环境细菌和藻类污染的测定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理化监测分析手段相比,生物监测具有直观、宏观、综合和历史可溯源性的特点。

水质污染会直接影响到栖息于水体中的生物。

有些生物对污染很敏感,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能存在于污水中。

因此,根据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等反应,可判断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

这种利用水生生物来监测水体污染的方法就是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一.细菌监测水体污染用微生物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是单细胞生物,分裂时间短,对环境的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而且种类繁多,能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生长。

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个体微小,种类的鉴定和计数较为困难,需要专门的技术且比较费时。

(1)细菌总数法天然水体的细菌性污染,主要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和粪便等污染引起的。

有研究表明,当河水BOD升高时,水中的异养细菌数量急剧增加,在BOD 为5mg/L以下特别显著。

所以细菌总数可作为判断水体受有机污染的敏感指标。

细菌数量测定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显微镜下测定包括死菌在内的全部菌数;二是根据培养方法测定活菌数。

我国采用的细菌总数的定义是指1mL水样在普通琼脂培养基经过37°C培养24h后,所生长的细菌总数。

具体方法是取1mL水样(或经过适当稀释后的水样)于灭菌平皿中,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置37°C培养24h后取出,计算平皿内菌落数目。

测定细菌总数,要注意全部过程无菌操作,采样瓶要事先灭菌;样品中含有余氯时应加入脱氯剂,样品中铜锌等重金属含量很高时,应加入螯合剂EDT A;水样在采样后2h内检验,低温保存不超过6h。

因为大肠菌通常是栖息在人畜的肠道中,所以它可作为水体受到人畜粪便污染的可靠指标,也可以作为该水体可能或者已经被消化系统的病原菌污染的间接指标。

另外,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存活时间较长,容易鉴定,所以是常用的水质卫生学上的监测指标。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

冷却塔杀菌灭藻方案冷却塔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用于降低水温,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水质问题,冷却塔容易受到细菌和藻类的侵袭,影响其正常运行。

因此,冷却塔的杀菌灭藻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却塔的杀菌灭藻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冷却塔杀菌灭藻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如添加氧化剂、消毒剂和生物杀菌剂等。

然而,这些化学方法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环保、安全的方法进行杀菌灭藻。

二、环保杀菌灭藻方法1. 紫外线灭菌技术:紫外线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在冷却塔中安装紫外线灯管,通过照射水流中的微生物,实现杀菌灭藻的效果。

2. 高频电解氧技术:通过电解水生成活性氧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可以有效灭菌、除藻。

高频电解氧技术无化学残留,安全可靠。

3. 生物滤池净水技术: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利用,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消除有机物和氨氮对细菌和藻类的营养,从而控制水质。

同时,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也可以对水中的细菌和藻类进行竞争和吞噬,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

4. 生物酶灭藻技术:利用特定的生物酶,能够降解水中的藻类,迅速清除冷却塔中的藻类问题。

生物酶灭藻技术无残留物,对环境友好。

5. 高效过滤技术:采用高效过滤器对冷却塔中的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保持水质清洁。

高效过滤技术可以有效阻隔水中的微生物,减少冷却塔中的杀菌灭藻压力。

三、综合应用杀菌灭藻方案综合以上环保杀菌灭藻技术,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方案,实现冷却塔的杀菌灭藻目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定期清洗冷却塔:定期清洗冷却塔水箱、水管和填料,避免水质污染和藻类滋生。

2. 安装紫外线灭菌设备:在冷却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处安装紫外线灭菌设备,通过紫外线照射水流,杀菌灭藻。

3. 使用高频电解氧技术:在冷却塔中投加高频电解氧设备,将电解氧生成的活性氧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释放到水中,实现杀菌灭藻的效果。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工业循环水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循环使用的水源。

由于循环水长时间暴露于环境中,并且在循环过程中会受到细菌、藻类等生物的污染,导致循环水质量下降。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循环水进行杀菌除藻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1.氯气消毒法:氯气消毒法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通过向循环水中注入氯气,可以迅速消灭细菌、藻类等生物,达到循环水杀菌的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性,操作时应谨慎。

2.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卓越的杀菌、除藻效果。

通过向循环水中注入臭氧气体,可以迅速将水中的细菌、藻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杀菌除藻的效果。

臭氧还具有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的能力,可以改善水质。

3.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的工业循环水杀菌方法。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和藻类的细胞核酸,从而杀灭其生物活性。

通过将循环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照射,可以高效地杀灭细菌和藻类,达到杀菌除藻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法操作简单、操作费用低廉,但需要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

4.化学药剂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次氯酸钠、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这些药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迅速杀灭循环水中的细菌、藻类等生物。

化学药剂消毒法不仅能高效杀菌,还能很好地除藻,但需要注意药剂浓度和投药量的控制,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生物性杀菌除藻法:生物性杀菌除藻法是一种生物技术杀菌除藻的方法。

通过利用特定菌种的生物功能,如产生抗菌物质、破坏藻细胞结构等,达到杀菌除藻的效果。

常见的生物性杀菌除藻方法包括生物滤池法、生物杀菌剂等。

生物性杀菌除藻法具有环保、无毒、高效等特点,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工业循环水杀菌除藻方法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水体都被污染,其中尤以水华产生的危害广为人知。

那么细菌能否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我假设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以此展开实验。

一、实验材料供试藻种选用铜绿微囊藻FACHB-905、普通小球藻FACHB-8、斜生栅藻FACHB-416。

藻种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保藏中心赠予。

藻种经活化后,采用BG11培养基,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

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培养7天后达到稳定期即可使用。

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来自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细菌转接于LB 培养基后,在温度37℃、大约200rpm 的摇床中培养一夜即可。

二、实验过程将三种藻从锥形瓶中分装入15支试管中,每种藻5支试管,每管用移液枪在超净台中吸取10ml 藻液。

将铜绿微囊藻分为A1至A5,小球藻分为B1至B5,斜生栅藻分为C1至C5。

1.样品处理(“+”为添加,“-”为不添加,添加的量均为1ml,如表1所示)将15支试管全部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2000至2500lux、光暗比14h:10h 条件下培养。

每天人工摇动3至5次。

7天后将其全部拿出,以丙酮为参比液,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定待测液对663nm 光的吸收值。

2.结果分析测完后将废液和离心管全部处理掉,并将各试管重新放回恒温箱中。

得到的数据如文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饶师瑞A1铜绿微囊藻----A2铜绿微囊藻-+--A3铜绿微囊藻+---A4铜绿微囊藻--+-A5铜绿微囊藻---+B1小球藻----B2小球藻-+--B3小球藻+---B4小球藻--+-B5小球藻---+C1斜生栅藻----C2斜生栅藻-+--C3斜生栅藻+---C4斜生栅藻--+-C5斜生栅藻---+铜绿假单胞杆菌液大肠杆菌灭菌液铜绿假单胞杆菌灭菌液编号藻类大肠杆菌液细菌能抑制藻类生长吗表1发明与创新·中学生b 加入大肠杆菌灭菌液的栅藻表2所示。

不同Ca 2+水平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藻类和细菌总量控制的研究

不同Ca 2+水平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藻类和细菌总量控制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第 7期 20 0 6年 3月








J OURNAL HAOXI OF S NG UNⅣ ERS Ⅱ
Vo . 6 1 2 No. 7 Ma . O 6 r2 O
不 同 C 2 水 平对 三 角帆 蚌 养 殖 水 体 a+ 藻 类 和 细 菌 总 量 控 制 的研 究
调节使 p H与 Cz a 浓度相对应 , 实验结果发现 :c [ d ] 86 mgL p =8 .5 / ,H=8 o .5的条件下 , 藻类生 长最佳 , 细菌 总量 则维持 而
在低水平 , 同时 对 三 角 帆 蚌 生 长 较 为有 利 . 验 的应 用 价 值 有 利 于 三 角 帆 蚌 快 速 生 长 , 少 三 角 帆 蚌 病 害 发 生 和 死 亡 . 试 减 关 键 词 :E p 三 角 帆 蚌 ; 类 ; 菌 c ;H; 藻 细 中 图 分 类 号 :96 2 l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X 20 )7 06 4 10 —23 (060 —03 —0
在 三角 帆 蚌 ( yi s u igi H r pi cm n i o a )养殖 水体 中 , 河蚌 、 类 、 菌之 间构成 了主 要 的食 物 链 , P C 成 藻 细 N、 、 a 为这 一 系统 的输 入 因子 , 藻类 的数量 决定 着 河蚌 的生长 和发 育 , 藻类 的大 量死 亡则 为 细菌 提供 了充足 的 而 营养 源 、 导致 细 菌大 量 生长 而对 三角 帆蚌 构 成疾 病 威胁 . 二种 力 量对 比集 中体 现在 藻 类 的数 量 波 动 上 , 如
3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解石
水垢控制
水是抗磁性物质,具有极性分子结构。 因此,水会对磁场和电场都有反应,例如永磁,电磁和静电。 使用电磁波处理,不同波段的频率会对水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 红外线能够被分子簇吸收,也会影响水中的 OHˉ,微波会对水分子产生扭转的力,无线电波会影响水分子的氢键和水中其它离子性质。 使用亚音频系统处理,会加强水的氢键,形大较大的水分子团,把溶解的固体包裹起来,即使在高温情况下, 也不会沉淀出来,提高了处理水的溶解能力。 这也说明,水中的碳酸钙的溶解能力会增强,从而不会形成碳酸 钙硬垢。 这与化学方法使用磷酸盐来溶解一些离子类似。
水垢控制
在冷却水系统中常见的水垢类型如下:。 碳酸钙– 方解石 镁盐 硫酸钙 硅石 磷酸钙 氧化铁
所有的水垢当中,碳酸钙水垢是最常见的。因为碳酸钙的反向溶解性,它在比较高的热传导表面,比如说热 交换器管壁表面,通常都会形成水垢。对于未处理或是使用化学处理的水,所形成的碳酸钙水垢属于低位能 的方解石硬垢。
水分子, 氢键和水分子团源自CO2水分子团包含着溶解的离子和气体分子等
报道显示,水分子团会导 致不规则密度的最大化
低密度像冰一样的颗粒
高密度的液体矩阵
低密度的窗格形的水团
水团中缝隙加了一个分子
电场和磁场对水分子团和氢键的作用
事实表明 :
1)水是抗磁性体,这就意味着它能够受外部磁场的作用,但是不能维持磁力。 2)水是可受外部电磁场的作用,当一个外部电磁场如微波加入时,水分子会对交流微波产生反应。 当 水分子旋转并且“互擦”时产生热量能够使水沸腾。 实际上,水会对不同的频率包括红外频率的电磁 波产生反应。 3)当用超过10T的静磁强度来处理水时,氢键被弱化,且水分子团会变得更小。而在一定的电磁场强度 下,氢键却会加强,且大分子团的数量会增加。 4)当水通过SRF亚音频电磁波处理后,氢键会加强而且会带来水的以下物理性质的变化: • 比重的减小。 • 表面张力的改变。 • 溶解度的增加。 • 水的PH值也会有所改变,pH值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有所上升;而不像温度对 pH值的影响,pH 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比较直排和多次循环系统,在多次循环系统中水可以重复处理,因此所处理的效果较直排好。相对一定量的水, 达到同等的处理效果,多次循环的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比直排要少些。
Low SRF energy
High SRF energy
水垢控制
与软化方法把钙离子从水中去除掉不同,亚音频波系统控制水垢并没有把钙离子和TDS拿掉,而是把它们溶解在水中 不沉淀出来。亚音频波系统有两种水垢控制方式。 1) 增大碳酸钙等的溶解能力,不形成结垢。 2) 在溶解能力达到饱和状态下,改变结垢晶型,结垢为文石状软垢。 为了达到第一种控制水垢的方式,不形成文石结垢,对那些高LSI的水质,特别是热交换器表面温度较高的。需要较多 的SRF能量。 通常在考虑到经济运行的情况下,如果热交换器和水循环系统可以承受文石的形成,可以减少亚音频的能量。 通常, 壳式和管式热交换器可以允许有文石形成,但板式换热器等热流密度较大的换热器,如果水流过的间隙小于6mm的则 不允许形成文石软垢。 针对板式换热器等热流密度较大的换热器,要选择亚音频系统较为经济的运行方式,则必须控制 TDS 在 400 ~ 800 ppm以内 (视换热器类型),但此运行模式下所消耗的水较多;如TDS必需控制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则只有加大SRF 的能量。 使用亚音频波系统来控制碳酸钙水垢,考虑水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可能造成的结垢因素进行分类,例如钙硬度、 碱度、TDS、pH和温度, 可通过LSI值来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控制水垢要求来估算SRF能量X保持时间。 在标准的亚音 频SRF选型中,LSI值一般控制在 2.5。如果要控制更高的LSI, 则必须增加SRF能量X保持时间。 所以,在亚音频波系统 选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 系统损失的水 系统的保有水量 SRF能量保持时间 设备运行限制 水质
腐蚀控制
腐蚀控制的一般概念 在化学处理中,用LSI来判断腐蚀是否发生是一个错解观念。在使用LSI指数时,当指数是负的时候,通常称水是“ 腐蚀性的”,而且这个术语经常被曲解。许多人认为这个“腐蚀性的”意味着金属暴露在“腐蚀性的”水中,实 际的腐蚀率将会变高;相反,当指数为正时,通常会误认为没有腐蚀发生,而会认有“结垢”发生。 LSI指数并不是预知水的腐蚀性的方法,在LSI中,术语“腐蚀性的”实际是指在水中碳酸钙的溶解倾向。它不是一 个用来预知水的腐蚀活动或材料腐蚀率的指数。 金属是否会腐蚀,在水中腐蚀的快或慢是根据与以下条件相关: • 金属的类型, • 水的电导率, • 暴露的环境, • 溶解氧的水平, • 其他溶解的气体和固体, • pH值 • 材料的设计和选择, • 任何双金属和它们的几何形状等。 化学处理腐蚀控制原理– 在腐蚀控制中,化学处理方法是通过使用缓蚀剂来控制的,能作用抑制产生阳极的反应的缓蚀剂叫做阳极钝化剂 ; 能作用抑制产生阴极反应的缓蚀剂叫做阴极钝化剂,两者中的任一个抑制反应都减缓腐蚀。典型代表性的化学 药剂有: 铬酸盐 钼酸盐 亚硝酸盐 磷酸盐 硅酸盐
文石 使用亚音频波系统处理水时,在较高的能量状态下,碳酸钙就会形成疏松粉末状水垢,称为文石。如上图所 示的粉末状水垢,它的成分跟方解石是一样,都是CaCO3,但是晶体形状不一样。通常,粉末状水垢会随 着水流动,而被旁滤器过滤掉。要区别是方解石还是文石,只需简单地用手指碰触它们,如果它变成粉末, 那就是粉末状水垢-文石。而坚硬的方解石水垢会紧紧的粘在物体的表面上,要用启子把它凿下来,或者用酸 进行溶解。 区别水中因蒸发而干积的水垢也是很重要的。如冷却塔填料空隙里出现的干积物,当水放干或蒸发时,在水 中的所有TDS就会变成在填料空隙中可以看得到的干积物,这是自然现象,并不表示水处理效果的优劣。
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必须维持水中一定的药剂浓度。类似的,为有效控制水垢,SRF的能量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 平。通常,硬度和TDS越高,所需要的能量越多。
水垢控制
除了SRF输入的能量,还有其它的因素会影响到SRF处理效果的。 温度是在选型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的因素,这是 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水中的氢键重新排列。如果温度很高,所有的氢键将会打破,水会以蒸汽分子的方式跑出来。 因此,在锅炉水处理中,必须输入更多的SRF能量。其它的因素,例如高pH,高碱度等也会促成碳酸钙的形成, 因此需要输入SRF能量也更多,以防止水垢的形成。高TDS含量要求的SRF能量也多。而LSI指标都有考滤以上这 些因素,因此在SRF系统选型时,可以用LSI作为一个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