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_青皮中4种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_邱蓉丽

陈皮_青皮中4种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_邱蓉丽
陈皮_青皮中4种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_邱蓉丽

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综述

白芍总苷研究进展的综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 (2) 1.2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 1.3 鞣质类 (2) 1.4 多糖 (3) 二、提取工艺 2.1 回流提取法 (3) 2.2 煎煮法 (4) 2.3 超声提取法 (4) 三、精制工艺 3.1 大孔树脂纯化法 (5) 3.2 联合技术纯化 (6) 四、检识 4.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6) 4.2 薄层色谱检识 (7) 4.3 指纹图谱检识 (7) 五、含量测定的方法 5.1 高效液相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5.2 其他方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六、药理作用 6.1 TGP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9) 6.2 TGP对神经系统作用 (9)

6.3 TGP对内分泌代谢系统作用 (9) 6.4 TGP对消化系统作用 (9) 6.5 TGP对泌尿生殖系统作用 (10) 6.6 TGP对皮肤及骨骼系统作用 (10) 七、展望 (10) 八、参考文献 (10)

【摘要】: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近年来由于提取工艺以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等研究作综述。 【关键词】:白芍总苷,提取,纯化,含量测定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的干燥根, 别名金芍药,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白芍性微寒, 味微苦、酸, 归肝、脾经,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白芍中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 TGP) [1] ,也是白芍的有效部位, 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因 此对于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的研究很有必要性。 【 abstract 】: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dry root, including paeoniflorin,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method,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orough, in this pape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ntent and research review. 【 key words 】: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dry root, alias gold peony, mainly produced in zhejiang, anhui, sichuan, etc.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sex small cold, taste slightly bitter, acid to the liver, spleen, liver pain with flat, keep blood to regulate the menstrual function, gathered Yin hidroschesis effect and so on. The mai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contain peony glucoside,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TGP) [1], is also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effective parts, have composed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gulation effect. So fo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the research is a necessity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 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陈皮的作用 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陈皮煎剂副作用极小,动物多次试验均未见急性中毒。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注意事项 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另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

陈皮

第七章理气类 以调理气机,使气运通畅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气机的升降出入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气机不畅则主要表现为气滞和气逆两种情况。气滞多可见闷、胀、痛,气逆则多见恶逆、恶呕、喘息。归结于脏腑,则肺主一身之气,肝主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凡七情、六淫、饮食、痰湿、瘀血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以上脏腑气机,而发生肺失宣降、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失司等脏腑气机紊乱证候,表现出多种临床证候。 但本类药物多具行散走窜之性,气味大多辛燥,容易耗气伤阴,对气虚、阴虚者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药物或配伍。 陈皮《本经》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原植物多生于丘陵、低山地带、湖泊河岸或平原,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稍耐荫,以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临床用名有陈皮、炒陈皮、姜陈皮。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胸中瘕热,逆气,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药性论》:臣,味苦,辛。能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日华子本草》:苦,微毒。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桔皮,暖,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癖。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下气,止呕吐,除膀胱留热,下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药性赋》:味辛、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其用有二:留白者补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气。 《汤液本草》:气温,味微苦。辛而苦,味厚,阴也,无毒。 《象》云: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肺气,须去白。 《心》云:导胸中滞气,除客气。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然勿多用也。 《珍》云: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 《本草》云:主胸中痰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泻,去寸白虫。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酒毒,葛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汤。手太阴气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顺之。陈皮、白檀为之使。 《本草发挥》:洁古云:红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可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白。《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辛,气薄味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三:去胸中寒邪,破滞气,少用;同白术则益脾胃,多用;独用则损脾胃。又云:益肺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 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 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TGP,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TGP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A: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1.2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

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结果 2.1白芍的化学成分[1] 2.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1963年Shibatas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2.1.2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995年,Ikuta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8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28位连有羧基。 2.1.3 黄酮及其化合物:1997年,Kamiya从白芍中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5位,4’位羧基,在3,7位可成苷。 2.1.4 鞣质类:Nishizawa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2.1.5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32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Mn、Fe、Cu、Cd、Ph及17种氨基酸。 2.2白芍的药理作用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生活小常识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在生活中,有着很多事物都是需要注意,尤其是对自身身体,更是需要进行很好保养,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常见就是消化不良,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所以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陈皮是一个很常见的,它对治疗疾病,也是有着很好帮助,那陈皮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陈皮的功效 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

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陈皮的作用 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

鸭 趾 草

鸭趾草 【异名】(宣汉县俗称:竹叶菜,因叶似竹叶,并可作菜吃而故名) 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啼草、竹叶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来源】 为鸭跖草种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鸭跖草一年生草本。 科名:鸭跖草科 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细纹。 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至2厘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3、4朵,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长约2厘米,摺叠状,端

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前3枚发育;蜂蕊1,柱头头状。 蒴果椭圆形,压扁状,成熟时裂开。 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暗褐色,有皱纹而具窝点,长2~3毫米。 花期夏季。 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西藏地区使用的鸭跖草,为同属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 【采集】 6~7月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花瓣含鸭跖黄酮甙,系一种黄色的色素。 鸭跖草变种Commelina communis var.hortensis的花瓣含鸭跖蓝素-一种含镁的蓝色的花色甙,可能系由四个分子的p-香豆酰飞燕草甙围绕一个镁原子所组成。 飞燕草甙是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性味】 甘,寒。 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360docs.net/doc/b18443970.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_李岩

·综述· 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李岩LI Yan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 摘要: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而酸,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也是自身免疫病、肝炎及肝硬化治疗中重要的组方之一。白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近年来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者就其对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白芍;白芍总苷;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15)15-2153-04 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LI Yan Cangzhou Peo ple's Hospital ,Hebei ,061000,China Abstract:Radix paeoniae alba is the dry root of peony which belongs to ranunculaceae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it shows the slight cool character ,bitter and sour in taste ,into the collateral channels of liver and spleen ,and has the efficiency of nourishing the blood ,convergence Yin ,acesodyne and stabilizing liver Yang.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headache ,vertigo ,rib pain and celiodynia ,limbs spasm pain ,irregular menses and sweating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clude monoterpenes and its glycosides ,triterpene ,flavonoids ,tannins ,polysaccharides and volatile oil.In recent years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s gained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he author reviews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n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adix paeoniae alba.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基金项目:沧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31302102)作者简介:李岩,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工作。 白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有效部位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 )被开发为胶囊制剂,商品名为帕夫林,作为抗炎免疫调节药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就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提供依据。1 白芍的化学成分 白芍含多种化学成分,高小荣等对白芍的化学成分按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和汇总,主要有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以单萜及其苷类 成分发现最多,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paeoniflorigenoe、β-10-蒎烯基-β-巢菜苷、白芍苷R1、lactifloin、lactinolide、paeonilactinone、6-O-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等20多种,其中多个化合物的结构都与芍药苷有关。此外尚有氧化芍药苷、乙酰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和4-0-乙基芍药苷、1-0-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等。现今分离得到的三萜类成分多达10余种,主要有常春藤皂苷元、30-降常春藤皂苷元、白桦酸、23-羟基白桦酸、齐墩果酸、11α,12α-epoxy-3β,23-dihydroxyolean-28,13β-olid e等。目前报的黄酮成分仅有山奈酚-3-0-β-D-葡萄糖基(kaempferol-3-0-β-D-glucoside)和kaempferol-3,7-di-0-β-D-glucoside[1]。白芍中还含有 DOI:10.13329/https://www.360docs.net/doc/b18443970.html,ki.zyyjk.2015.0749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总的来说,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对于陈皮,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是橘子皮晒干后的产物,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好,能发挥出的功效与作用也就越好。那么对于陈皮的功效与作用,怎么食用?大家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认为中药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关于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绍如下: 陈皮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陈皮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陈皮食用方法指导: 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多与苍术、厚朴、甘草配伍,以燥湿健脾和胃。 痰湿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胀闷者,多与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湿化痰止咳。 脾虚水湿不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到骼,以健脾利水。 陈皮食用注意事项: 1. 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 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3 陈皮食物相克: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以后吃橘子的时候,可以把橘子皮存放起来,那可是好东西呢。 陈皮的作用与食用方法 陈皮简介: 1. 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 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鲜橘皮与陈皮的区别 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橘皮浴能怡情养性。将晒干的橘皮装入布袋,放在洗浴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洗浴,可使浴水清香诱人,出浴后心情舒畅,精神倍增,皮肤也有滑润、舒适感。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综述

中药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周浩楠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 学号:1246128 摘要: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 关键词:甘草;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综合利用。 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in)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用作矫味剂、烟草添加剂和祛痰药。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成分。但是,自从1969年Chihara[2] 在日本首先发现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的被重视。另外,还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化合物。截至目前,甘草中共分离得到30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60多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15多个多糖类成分[3]。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逐渐深入和广泛。它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业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应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防水土流失及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甘草的应用日益广泛,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有关甘草的研究一直是广大药学工作者所热衷和关注的。本文就其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传统中医用药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文档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 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不小的比例额,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等。它们都具有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之功效,调整脏腑之功能。气病的范围很广泛,今以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为例谈个人浅识。 这四种药材其实是两种植物:橘和枳(橙)。橘产于南方,枳产于北方,确因地至异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陈皮和青皮都是温性的,枳实枳壳凉性的。温者上行、寒者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的作用向下。 陈皮是柑橘成熟的果皮青皮则是未成熟的果皮,所以二者性情大不相同。陈皮药性温和在行气过程中能够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气、咳嗽气喘。其中陈皮又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留白补脾胃,去白理肺气”。所以陈皮虽说作用脏腑广泛但还是以脾肺而脏为主。古方记载“陈皮同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则补肺,独用则泄肺损脾”。 青皮药力迅猛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胀痛、乳痈、疝痛。青皮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川芎、肉桂可以治肋痛。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这说明它能沉入下焦,同时青皮还有发汗的作用这与它药力迅猛有关。尽管小儿消食多用青皮但小儿出汗者不能用青皮。 中药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这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枳实的药力比枳壳要大,而且重在破气,有散结消痞的作用;枳壳的作用主要是行气宽中,兼有祛痰的作用。古书记载:“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性而和缓。”枳实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枳壳用于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临床上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总结: 1 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消胀止呕,祛痰止咳,理气开胃。 1.1消胀止咽 因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用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见苔黄,喜冷饮的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见苔白,喜热饮、喜热敷的,可加茯苓、苍术等。 1.2 祛痰止咳 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产生的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脉滑等症,常以本品配半夏、茯苓、苏子、杏仁、葶苈子、前胡等同用。 1.3 理气开胃 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麦芽、谷芽、神曲、山楂等同用。 2 青皮青皮味苦辛,性温,功能破气消滞,舒郁降逆,并能治疝疼痛。常用于肝气郁结、疝痛。 2.1 肝气郁结 由于肝气郁结而致胸膈胀闷、气逆不食、胁肋痛胀、善怒、气滞胃痛等症。可用青皮破气结,疏肝郁,常与枳壳、苏梗、香附、槟榔、厚朴、陈皮同用。 2.2 疝痛 肝主疝,青皮能破气平肝,引诸药至肝经,配乌药、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橘核等可治疝痛。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摘要: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竹叶兰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 2.50 g/L,上样速率3.0 BV/h,洗脱剂80%乙醇,洗脱速率3.0 BV/h,洗脱剂用量4.0 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竹叶兰总黄酮纯度达81.58%?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叶兰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总黄酮;分离纯化;竹叶兰 Study 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p Abstract: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Arundina graminifolia by AB-8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col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urrent velocity of the original solution was 2.50 g/L and 3.0 BV/h respectively; the eluant was 80% ethanol; the eluting velocity was 3.0 BV/h, and the consumption of eluant was 4BV respectively. The purity of total flavones reached up to 81.58%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p Key wor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 total flavon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rundina graminifolia 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为兰科竹叶兰属植物,又名黄竹参[1],傣药名为纹尚海[2],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傣族解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作用[3-5]?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 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黄酮具有重要意义[7]?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继离子交换树脂后的分离新技术之一?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由于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等诸多优点[8],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富集和中药复方制剂去除杂质等方面[9]? 近年来报道了许多大孔树脂在黄酮?皂甙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10,11]?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竹叶兰中总黄酮工艺进行探讨,以期得到高纯度竹叶兰总黄酮,为竹叶兰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 理作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 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 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着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TGP,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TGP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A: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着作或杂志。 1.2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结果

2.1白芍的化学成分[1] 2.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1963年Shibatas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2.1.2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995年,Ikuta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8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28位连有羧基。 2.1.3 黄酮及其化合物:1997年,Kamiya从白芍中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5位,4’位羧基,在3,7位可成苷。 2.1.4 鞣质类:Nishizawa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2.1.5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32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Mn、Fe、Cu、Cd、Ph及17种氨基酸。 2.2白芍的药理作用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2.2.1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2]:白芍是肝炎及肝硬化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其养血、通络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戴俐明等应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炎动物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白芍总苷连续7天腹腔注射的预防给药可显着改善小鼠肝损伤后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清蛋白下降及肝糖原含量降低,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