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复习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能力,并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高三同学着重关注的大问题。

同学们普遍认为化学知识点多、繁杂琐碎,与数学、物理相比这是事实。一方面源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物质是形形色色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某些同学本身没有把零碎的知识提升为规律。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化学学习,某些同学觉得基本知识点已学会,则忽视基础,热衷于钻偏题、难题。其实,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规律。也就是说学习化学重在掌握规律。例如: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则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水化物—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地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进入高三阶段的学习后,某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往往抛开课本,热衷于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是专家、学者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的科学思想、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在高考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持的重要作用。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差、相对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文化水平其关系,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事实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偏、难、怪题也不可能顺利解决,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题再多也难以解决新的问题。

化学教材中出现例题的地方只有几处,而数学、物理教材中出现的例题要多得多,同学的感觉似乎化学是文科,是死记硬背的,如何还化学理科的面目呢?同学要与老师紧密配合。经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理念已开始从片面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变,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讲,教师经过精心备课,课堂上选编的例题,具有代表性和包容性,包括的内容是主干和本质知识,思考的问题也是由浅至深,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通过课堂师生的共同努力,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化学学习中注入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

在高三的学习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

高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能力,并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高三同学着重关注的大问题。

同学们普遍认为化学知识点多、繁杂琐碎,与数学、物理相比这是事实。一方面源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物质是形形色色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某些同学本身没有把零碎的知识提升为规律。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化学学习,某些同学觉得基本知识点已学会,则忽视基础,热衷于钻偏题、难题。其实,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规律。也就是说学习化学重在掌握规律。例如: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则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水化物—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地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进入高三阶段的学习后,某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往往抛开课本,热衷于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是专家、学者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

订,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的科学思想、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在高考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持的重要作用。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差、相对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文化水平其关系,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事实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偏、难、怪题也不可能顺利解决,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题再多也难以解决新的问题。

化学教材中出现例题的地方只有几处,而数学、物理教材中出现的例题要多得多,同学的感觉似乎化学是文科,是死记硬背的,如何还化学理科的面目呢?同学要与老师紧密配合。经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老师的教学理念已开始从片面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变,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讲,教师经过精心备课,课堂上选编的例题,具有代表性和包容性,包括的内容是主干和本质知识,思考的问题也是由浅至深,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通过课堂师生的共同努力,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化学学习中注入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

在高三的学习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方程式八种配平方法技巧和经典习题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八种方法 【摘要】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反应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方程可用不同方法,要熟能生巧,就要多加练习。 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法 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对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SO,(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关键词】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对即在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 一、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配平Al + Fe3O4→ Fe + Al2O3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Fe + 4Al2O3 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 8Al + 3Fe3O4→ 9Fe + 4Al2O3 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 + 3Fe3O4高温9Fe + 4Al2O3 1、 Al + O2—— Al2O3 2、Al + Fe3O4—— Fe + Al2O3 3、 Fe + O2—— Fe3O4 4、Al + MnO2—— Mn + Al2O3 5、 N2 + H2—— NH3 6、Al + H2SO4 —— Al2(SO4)3 + H2 二、观察法 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观察: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Fe2O3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 思维妙用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 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1.92g 64g/mol ×2 = V(O2) 22.4L/mol ×4 解之, 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A.64g B.94g C.70g D.140g 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得K6Al4S9~~~~9S 6309×32 X 32g 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 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 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 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14T14:02:4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宋娜[导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河北武邑中学(053400)宋娜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用他们传授的“经验”进行解题。学生也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化学书本很容易学。书本上的概念很少,内容也不多,要识记的概念很少,要识记的笔记却有很多。对于解题,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 1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 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紧紧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心理障碍。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老师可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也使学生清楚掌握每个概念的关键之处。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 化学概念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 对高中学生而言,从注意特征来说,有意注意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但又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学科局限、学习环境、个人好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脆弱的心理因素,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胶体、原子轨道、杂化等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核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或“不一致事件”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概念。创设情景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这样的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个人认识。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提出,如萃取、反应热、沉淀溶解平衡等,甚至在课题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在分析感性材料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现象与物质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换句话说,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验直观、语言直观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注意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注意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不断深化和发展概念。 最后,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①灵活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知识;②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③前后衔接,温故知新,实现概念同化;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⑤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⑥横向联系,纵向梳理,建立概念知识网络;⑦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化学计算与技巧专题 考点1 守恒法 守恒法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 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化合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方法点击 化学计算中,“守恒”无处不在,运用守恒法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又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所以只要看到化学计算,就想到守恒。例: 1.质量守恒法 例: mol 某烃与1 mol 过量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固体增重15 g ,从Na 2O 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 L 。求烃的化学式。 解析:设烃的化学式为C x H y ,摩尔质量为a g·mol -1,因为最后逸出的气体不仅包括反应剩余的O 2,也包括烃燃烧产物CO 2和水蒸气与Na 2O 2反应放出的O 2。 烃的质量+m(O 2)=Na 2O 2的增重+m(逸出气体) mol×a g·mol -1+32 g·mol -1×1 mol=15 g+32 g·mol -1×16.8 L/22.4 L·mol -1 解得a=70,烃的式量为70, 1270=5余10,烃的化学式为C 5H 10。 2.原子(或离子)守恒 例:用含 mol NaOH 的溶液吸收 mol CO 2,所得溶液中的-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 ∶1 C.2∶3 ∶2 解析:设生成Na 2CO 3、NaHCO 3物质的量为x 、y ,由反应前后C 原子和Na +守恒可知,可得方程组: [???=+=+mol y x mol y x 8.028.0 解得???==mol y mol x 6.02.0 即所得溶液中-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电子守恒 例:在一定条件下,PbO 2与Cr 3+反应,产物为-272O Cr 和Pb 2+,则与 mol Cr 3+反应所需的PbO 2物质的量 为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mol×(6-3)=x×(4-2),得x= mol 。 4.电荷守恒 例如:在硫酸铝和硫酸钾、明矾的混合物中,若c(-24SO )= mol·L -1,当加入等体积的 mol· L -1 KOH 溶液时,生成的沉淀又恰好溶解为止,则原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是( ) A.0.2 B.0.25 C. 解析:方法1:原混合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K +、Al 3+,阴离子是-24SO ,加入KOH 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Al 3++4OH -====-2AlO +2H 2O ,所以原溶液中c(Al 3+)=c(K +)=4 1× mol·L -1= mol·L -1 方法2:根据电荷守恒有:3c(Al 3+)+c(K +)=2c(-24SO ) 推出:c(K +)=2c(-24SO )-3c(Al 3+)= mol·L -1 考点2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发生的变化,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练习跟踪考试题.doc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跟踪考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题) 1.将6g某些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 可能是( ) A、镁、铝 B、铜、锌 C、锌、铁 D、钠、镁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2.有 CaCO3和MgCO3的混合物9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可能是() A、3.8g B、4.4g C、4.8g D、5.2g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将 4.9g氯酸钾与1.6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约是() A、1.62g B、2.98g C、4.60g D、6.52g 【答案】提示:很显然,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总质量减去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此题不必急于计算,很容易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介于1.62g和6.52g之间,故而排出了A、D,剩余的B、C再来选择: 2KClO3 —— 3O2 24596 4.9M M=96×4.9/245很显然M<4.9/2 = 2.45g 剩余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98g(6.52-2.45>2.98)。 难度:中等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4.天平两端各放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98g,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两端溶液中加入哪组金属() A、1gMg、1gZn B、3gMg、3gZn C、5gMg、5gZn D、7gMg、7gZn 【答案】解析: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虑两边实际增重之外还需要考虑金属与酸的反应,酸不足或者足量放出氢气多少,都会影响两边实际增重的变化。此题选择:D。 难度:偏难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5.在托盘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盐酸(左边)和稀硫酸(右边),在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左边)和镁(右边)充分反应后,锌完全反应而镁有剩余,则天平的指针有可能() A、偏向左 B、偏向右 C、不动 D、都有可能 【答案】解析:(1)假设两种酸的质量均为9.8g,两种金属的质量均为6.5g,平衡。 (2)假设两种酸的质量均为9.8g,Zn、Mg的质量均为8.7g,指针偏向镁端,向右偏。 (3)假设两种酸的质量均为9.8g,Zn、Mg的质量均为2.5g,指针偏向锌端,向左偏。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难点2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两电极都不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通到电极上的燃料和氧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有难度。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2 3 ?→ ?4CO2+4e- 正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案例探究 [例题]某原电池中盛有KOH浓溶液,若分别向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通入可燃性气体,向________极通入O2,则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试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知识依托: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错解分析:忽视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误以为负极能放出酸性气体。 解题思路: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到较高价态:氢元素将被氧化到最高价:+1价,在碱性溶液中产物不是H+,而是H2O——H +与OH-结合的产物。 H2S中硫元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将被氧化到+4价,而+4价的硫(或+4价的碳) 又不能单独存在,在其常见形式SO2和SO-2 3 (或CO2和CO-2 3 )中,因周围环境显碱性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不可能的,产物应为SO-2 3 (或CO-2 3 ),O2-由谁来提供?显然是OH-,提供O2- 后裸离的H+怎么办?与别的OH-结合生成H2O。若燃料中含有+1价的氢元素,则它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都是+1价),氢元素反应前在含碳燃料中,反应后在生成物水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可根据电荷守恒而配平。 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O2得电子被还原,成为O2-。 O2-4e-====2O2- O2-被H2O分子俘获变为OH-: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 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 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 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 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专题28 差值法 差值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 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如果能找出造成差量的原因,并掌握其运算范围,既使题目形式多变,也能迅速作出答案。 差量法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理,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等比定理,可表过为:a:b=c:d=(a-c):(b-d) a:b=c:d=e:f=(a+c-e):(b+d-f)…………… 一、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 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 A、 1.92g B、 2.4g C、 6.4g D、 0.8g 思考:此题若将0.24g的增量认为是Fe和CuSO4反应产生的差量,折算成CuO的质量为2.4g,故选出发答案B, 你认为正确否?若不正确,0.24g与哪两个量有关?如何找到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还有其它解法吗? 例题2 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 质量为多少克?产生氢气多少克? 思考:稀硫酸和铁块发生化学反应吗?方程式如何写?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100g-94.6 g=5.4g是否就是放入的铁块的质量?若不是,哪么5.4g质量差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求放入的铁块的质量? 例题3 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现有Na2CO3和NaHCO3的 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思考:减少的31g不单纯是CO2的质量,还有水蒸气的质量。此题用“和量”法较为简单,原理同“差量”法。 解: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84 18 44 95g-x 31g 2×84 : 62 = (95g-x) : 31g 解得:x=11g 答: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11g。 二、知识能力训练 1、实验室用8gKMnO4分解制氧气,反应后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则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K2MnO4 C、KMnO4 D、KMnO4、K2MnO4和MnO2 2、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 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 A、11 : 4 B、20 : 4 C、44 : 25 D、16 : 25 3、在试管中有ag氧化铜,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并称量试管中的固 体物质为b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 A、a-bg B、b-ag C、(a-b)/8g D、(b-a)/8g 4、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20.4g,求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 多少克?(24.5g) 5、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物质26g,若求氯酸钾的分解 率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请补充条件后,再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 6、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取一定量的此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

化学考试技巧

初三化学期末总复习应试技巧 期末考试是同学们本学期的最终一次考试,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考试。经过近几次初三月考及期中考试化学阅卷及寻找收集考后的反馈信息,发觉有很多日常学习绩效相当好的学生,因为在试卷上的应考办法不合适,解题技法不灵活,而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中考中要想获得好成绩,除平时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外,还需求有较好的心理状况,讲究应考策略,注意答题的办法和技法。下边谈谈应考方面的一点技法,期望助同学们一臂之力。 心理准备: 第一,在心理上,要强化必胜的信念。 第二,在态度上,要突出“认真”二字,切勿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力戒盲目乐观、骄傲浮躁。 第三,在答题时,要重视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点。 考试过程: 一、统观全卷,先易后难 考卷发下后,不要急于做题,应先按考试要求在指定位置上填写准考证号。名字、班级等,而后仔细阅览考试解释明白及注意事情的项目,继续大体浏览一下子考卷的页码儿、题数和题型等,做到心里有“卷”,当答题铃声音后,再成竹在胸地集中精神力投入到答题中去。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道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样,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考卷的心情就没有了。二、用心细密审题,各个方面剖析 做题时考生因为审题疏忽,不仔细剖析而造成失分的现象较多。如果是一道儿比较复杂的标题,应审视几遍,弄清题意再做题。对题干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应仔细剖析,要各方面琢磨推敲,切不可以不弄明白题意就急急忙忙答题。三、沉着冷静,答题规范 从历次答卷考生常见错误,答题过程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化学学习方法技巧分享

化学学习方法技巧分享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1 手脑并用勤做笔记 学好高一化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化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化学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 的反映。那么,化学笔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 一、内容提纲。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 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 回顾,整体把握高一化学知识基础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高一化学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 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 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三、归纳总结。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高一化学基础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的化学内容, 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 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2 高中化学并不难,只要肯花时间去学都能学好。学化学也需要按照预习、听课、做题、总结等步骤去学习,每一个过程都要认真去

做,听不懂的地方就要反复去思考和琢磨,直至研究懂了为止。化学难题没有太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千万不能得过且过,否则最终只会害了自己,高三复习做题时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不会题目。如果在高一高二学习时多花些时间,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透了,那么即使慢一点,少做一些题目,心里还是踏实的。 高中化学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方,老师也会拿一些模型来讲课,方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如果大家还是不理解,那么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免费视频来学习,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化学学习时留有问题。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3 不少同学化学学习不好,其实不是不开窍,而是刚开始学化学时没有跟上,一开始就落下了,所以越往后就越不爱学。尤其是在化学公式配平时就很困难,所以导致以后就没有化学学习兴趣,更没有兴趣学化学了。 其实化学学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只要把你认为难的一块突破过去,就像闯关一样,过去以后就会轻松一点。公式配平可以利用一点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不用死记硬背公式了,会简单一点。如果你把学化学当成玩游戏闯关,实打实的学会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走马观花似的学化学,那么化学学习也许见效很慢,但是效率却是最高的,也是最快学好化学的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指导01 关系式法

专题01 关系式法 【母题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称取W g 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 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CO 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 4)2C 2O 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 出草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 2O 2-4 +Ca 2+ =CaC 2O 4↓,过滤出CaC 2O 4后,用稀硫酸溶解:CaC 2O 4+H 2SO 4=H 2C 2O 4 +CaSO 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 0 mL 。取出V 1 mL 用a mol/L 的KMnO 4酸性溶液 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 - 4 +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若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 的KMnO 4 V 2 mL ,计算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2O 2-4 +Ca 2+ =CaC 2O 4↓ CaC 2O 4+H 2SO 4=H 2C 2O 4+CaSO 4 2MnO - 4+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解答】由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5CaCO 3——5Ca 2+——5CaC 2O 4——5H 2C 2O 4——2MnO - 4 5 2 n 1(CaCO 3) aV 2×10-3 mol n 1(CaCO 3) = 2.5 aV 2×10-3 mol 样品中:n (CaCO 3) = 2.5 aV 2×10-3×1 0V V mol 则:ω(CaCO 3) =% 25%100/100)105.2(1 2032 1 WV V aV g W mol g mol aV V V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