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特征
《一桶白葡萄酒》——心灵式恐怖的哥特小说

《一桶白葡萄酒》——心灵式恐怖的哥特小说
《一桶白葡萄酒》——心灵式恐怖的哥特小说摘要:爱伦坡的短篇故事《一桶白葡萄酒》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小说,营造了心灵式恐怖。
其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哥特式主题、恶魔式人物与恐怖气氛。
作者运用哥特手法,通过描写一次精心策划的复仇谋杀过程与刻画一个虚伪、狡诈、残忍的人物蒙特里梭,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体现了善恶冲突,从而揭露和批判了美国早期社会制度的阴暗面。
关键词: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特征;恐怖
哥特小说起源于欧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特式小说的鼻祖是贺拉斯.瓦尔普(Horace Walpole),他的《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4)成了哥特式小说的开山之作。
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强奸、复仇、乱伦,甚至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1]自贺拉斯瓦尔普之后,哥特式小说在英国开始发展,并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德国与美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早期作家中深受英国哥特小说影响的主要有查尔斯布朗、华盛顿欧文、爱伦坡(以下简称坡)、纳撒尼尔霍桑、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威廉福克纳等人,他们的一些作品中采用了哥特式手法;无疑,他们都促进了哥特式小说的发展。
其中尤以坡的影响最为显著,他的哥特小说成就了他在美国哥特小说发展中的地位。
《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艺术手法

《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艺术手法探究摘要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界最具才华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在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现代恐怖小说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后世很多的作家。
而他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效果说”,更成为众多后世作家的主要创作理念。
《一桶白葡萄酒》是爱伦·坡哥特式恐怖小说当中的一部,作者利用阴森的故事氛围和紧张的情节架构,针对主人公心理的探索,揭示了善恶道德矛盾和人性的邪恶,体现了哥特小说独特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心理探析人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源于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的哥特小说,因其紧张的情节和恐怖的氛围,数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尤其是在18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作家们对这种阴森的文学形式甚为追捧。
而这种文学类型的题材范围也主要集中在矛盾冲突最为复杂的爱情生活和家族仇恨故事中,着力展现矛盾冲突的隐秘性和恐怖性。
当然,这种文学类型也带有哥特式建筑的那种严肃自然的特征。
一哥特小说类型概述哥特小说最早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坛。
当时,由于英国宗教文化复兴,哥特式建筑再次成为上流社会的新宠。
贵族国会议员贺拉斯·华尔浦尔便是这些人群中的一个,由于私人的爱好,他独立出资修建了一座哥特式城堡并以此为基地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所,之后又于1764 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由于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血腥复仇和暴力冲突,不同于18世纪的主流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因此被后世看作是文学界第一部哥特小说。
随后,文坛创作效仿者比比皆是,哥特小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新作不断出现。
如最为典型的《尤道弗的神秘踪迹》、《僧人》、《修道士》等。
哥特小说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展,文学形式也逐渐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恐怖式的哥特小说,加之病态的人性扭曲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另一种则是感伤型的哥特小说,摒弃了紧张的故事氛围和血腥的冲突情节,加强了对人类矛盾的反思。
析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

种 单一 的预 期效 果 。 ” ( 洁 ,1 ) 陶 0
一
、
主题 表达
纳 多 的不 幸 ,死 亡 即将 到 来 了 。当 蒙特 利瑟 与 弗 图纳 多走 在 地窖 中时 ,蒙 特利 瑟 数 次假 意 劝弗 图纳 多回 去 , “ 咱们 回去 吧 ,你 的
爱 伦 ・ 短 篇 小 说 最常 见 的主 题 是 恐怖 与死 亡 , 《 桶 白葡 身 体 要紧 。…… 大家 都 惦 记着 你 。 …… 咱们 回 去 吧 ,你害 病 ,我 坡 一 1— 5 萄 酒 》 的 故 事 也 围 绕 这 一 主 题 开 展 。小 说 以意 大 利 为 背 景 ,故 可 担 待不 起 。 ” ( 3 1 )然 而 弗 图纳 多却 执 意前 行 ,最 终 陷入 事 发 生在 叙 事 主 人公 蒙特 利瑟 ( o t e o )家 的古 堡 中 。 因为 了 自己 的 “ 穴 ” 。 反 讽在 此 处 的 运用 既表 现 了 蒙特 利 瑟欲 擒 Mnrsr 墓 日常 受到 弗 图 纳 多 ( o t n t ) F r u a o 的傲 慢 侮 辱 , 蒙特 利 瑟 决计 要 报 故 纵 的心计 ,更 凸 显 了弗 图纳 多的 愚蠢 。 复 。存 狂欢 节 期 间 的一天 ,弗 图纳 多 畅饮 后大 醉 , 化妆 如 小丑 般 二 、悲 剧根 源 穿行 于 游行 队伍 之 中 。蒙特 利 瑟利 用 这一 机会 , 以品酒 为 名诱 使 爱 伦 ・ 的短 篇 小 说有 ~个 共 同的特 点 :通 过 恐 怖 的故 事 场 坡 一 弗 图纳 多 来到 自家洒 窖 , 引至 酒窖 最 深处 时 ,将 其 绑在 事 先准 备 景 去暗示 人性 的残 缺 、 阴 暗 ,从而 启 发读 者 去思考 并 反思 ,这 一
《一桶白葡萄酒》的讽刺艺术分析

《一桶白葡萄酒》的讽刺艺术分析龙源期刊网 /doc/f616893858.html,《一桶白葡萄酒》的讽刺艺术分析作者:罗德琼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1期摘要:爱伦·坡是世界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他的最大成就当属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他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颇有建树,而且给世界文学留下了不少短篇传世佳作。
《一桶白葡萄酒》就是爱伦·坡最完美的短篇小说范例。
小说里每一句、每一行、每一注释成就了爱伦·坡的效果统一论,也符合他“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
虽然它们看似简单,但讽刺无处不在。
因此,此文分析《一桶白葡萄酒》的多种讽刺艺术:结构讽刺、言语讽刺、戏剧性讽刺。
关键词: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讽刺;分析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他同欧文、库柏、霍桑等大家各领风骚,而爱伦·坡最大的成就当属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他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颇有建树,而且给世界文学留下了不少短篇传世佳作。
《一桶白葡萄酒》就是爱伦·坡最完美的短篇小说范例。
故事以意大利为背景,情节相当简单,也只有两个人物,第一人称讲述者蒙特雷索向受害者福图纳多报复的故事。
他声称福图纳多一再伤害他、侮辱他,他忍无可忍,发誓要报复福图纳多。
因此,在一个狂欢夜,人们在举行兴高采烈的庆祝活动时,蒙特雷索想方设法设下陷阱,残忍而疯狂地报复不幸的福图纳多,却没人发现。
整个故事严丝密缝、浑然一体,从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到氛围营造、情节发展,无不围绕整体效果展开,淋漓尽致地铺陈出阴森诡谲恐怖的效果,令读者感到巨大的惊讶。
小说里每一句、每一行、每一注释成就了爱伦·坡的效果统一论,也符合他“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
虽然它们看似简单,但讽刺无处不在,贯穿在整个故事中。
讽刺是一种微妙的幽默矛盾看法,赋予一个看似简单的陈述或事件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
爱伦_坡的哥特小说_从写作手法剖析

怪人、安尼·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等 中的重复手法和文本意义。
灵的完全变形和扭曲因“重复”而表现
等。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
《厄榭府的倒塌》被公认为是文坛 得淋漓尽致。这种人性分裂、爱的自我
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 最杰出的小说之一,此文中也多处用 毁灭过程,也唤醒读者内心的恐惧感。
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 到重复,也就是在细小处,句子、词汇 小说的哥特式效果也层层深入,恐怖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 “初初一瞥,一种无法排解的阴郁就在 也有着重复。两只黑猫不但有着相同
涌现,哥特文学不仅是对人类自身阴 我心底蔓延开来!”
的毛发、相同的独眼,并且第二只黑猫
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
那年秋季的某一天,整天乏味、幽 的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形状像套索
维模式的一种挑战。到了 20 世纪的 70 暗、寂静、云层抑抑,低浮在天空,我骑 的斑纹。“我”对待两只猫的态度都是
坡不遗余力地创造美,又无情地摧毁 它,并将这种重复着创造和毁灭的过 程视为一种另类的美。这是一种常人
不能理解的美,但放之到爱伦·坡的哥 特小说中,却又如此生动。
一 哥特的来源和意义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意 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 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 的阴暗情调从历史的墓穴中挖掘出 来。“哥特”(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 多种解释,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 一个历史术语,还是用于建筑和艺术 方面的专门用语。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 风景线。 文 学 上 的 哥 特 ,指 向 恐 怖 、黑 暗 、 怪诞、野蛮,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就 包含在内。从 18 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 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影响。
哥特式文学强调恐怖、神秘和心理诡计,为坡打开了一扇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大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离奇和恐怖的氛围。
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将从恐怖氛围、奇异事件和人物心理描写三个方面,对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进行浅谈。
爱伦·坡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恐怖氛围,这是哥特式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通过描绘阴暗的场景和恐怖的事件,打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在《厄舍府上的谋杀案》中,坡刻画了一个昏暗、恐怖的废弃大厦作为故事的背景,衬托出谋杀案的可怖性。
在《红屋》中,他描绘了一个笼罩在恶劣天气中的孤立屋,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恐怖化的描写。
这些场景的描写帮助坡营造了恐怖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恐惧。
爱伦·坡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奇异事件也是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
哥特式文学常常描绘一些超自然的、不可思议的事件,让读者感到不安和离奇。
坡充分利用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如《黑猫》中的幽灵猫、《金田家的毁灭》中的幽灵声音等。
这些奇异事件的描写让读者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迷失在离奇和恐怖之中,充分体现了哥特式创作的特点。
爱伦·坡的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也是哥特式创作手法的重要体现。
哥特式文学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诡计,通过深入描写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营造出恐怖和离奇的氛围。
坡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挣扎和痛苦,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和痛苦。
在《马氏的幽灵》中,坡通过对主人公身心受折磨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心理恐怖的境地,让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是19世纪初期哥特式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恐怖氛围,而且还融入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
哥特式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文学,依靠恐怖、神秘和惊悚等元素来创造紧张的氛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震撼。
本文旨在分析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
一、独特的叙事方式爱伦·坡的小说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人公的口述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经历和情感。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爱伦·坡的小说中还常常采用回顾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或思考来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和连贯。
二、虚构的故事背景哥特式文学中的故事背景往往是虚构的、神秘的和恐怖的。
爱伦·坡的小说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他创造了许多惊悚的场景,如布满蜘蛛网的城堡、黑暗的地下室和神秘的森林等。
这些场景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感,而且还提醒读者小说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世界,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小说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三、恐怖的元素哥特式文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恐怖的元素。
爱伦·坡在其小说中也注重恐怖元素的运用,包括死亡、暴力、怪物、鬼魂等等。
例如《黑猫》中的主人公就通过杀害自己的宠物猫展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恶毒和邪恶。
这种恐怖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读者的紧张感和惊悚感,而且还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四、诗一般的语言哥特式文学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通常采用华丽繁复、诗一般的语言来展现故事情节。
爱伦·坡的小说同样采用了这种华丽的语言风格,通过音韵、节奏和韵律等手法来创造小说中特有的艺术感。
此外,爱伦·坡的小说中还经常采用视觉形象进行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恐怖和神秘感。
以上四点就是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
埃德加爱伦坡在一桶啊忙提拉多白葡萄酒中哥特风格的体现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Gothicism in Edgar Allen Poe’sThe Cask of Amontillado哥特主义在埃德加爱伦坡《一桶阿芒提拉多白葡萄酒》中的体现学生姓名:郭婷婷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10级A5班指导教师:李姣二〇一四年五月AbstractAs one of the typical writers of Gothic fictions in 19th century, Edgar Allen Poe has a wide-spread influence and occupies a special posi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Poe’s works and his creative ideas have made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literary arena or even the world literature. The glamour of horr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 Compared to other Gothic writers, Poe deepens the connotation of Gothicism by exploring the themes of death, guilt, revenge, incest and morbid psyche in his tales. Poe’s Gothic fictions win him the eternal position in the literary world of all ages and his works have influence numerous of writers internationally.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provides a general account of Poe’s life story, his famous short fiction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and the evaluations about Poe and his work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gives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 of Gothicism and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it.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reflection of Gothic style in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and how Poe creates a grotesque and horrible world for his readers.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Poe’s influenc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American or even the world literary arena.Key words:Gothicism; grotesquery; horror摘要作为19世纪哥特小说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埃德加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且占有无人能及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摘要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提出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并应用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之中。
他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表现善恶冲突,从而将哥特小说的创作技法推进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其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和情节构造、人物形象、气氛营造三个方面。
在这篇小说中,爱伦·坡运用哥特手法,揭示了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暴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关键词: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小说哥特式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哥特小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广为流行的小说形式,以表现神秘、恐怖为主要特征,题材多以中世纪爱情生活及家族纷争为主。
其名称来源与哥特式建筑有关:18世纪后半叶,英国哥特式建筑复兴,当时的贵族国会议员贺拉斯·华尔浦尔(horace walpole)在伦敦附近建一哥特式城堡,并在此自办印刷所,出版作品。
1764年,他出版了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奥特朗托城堡》,讲述了12、13世纪时期曼弗雷德霸占奥特朗托城堡后遭报应的故事。
因其创作出版的此类小说即在其哥特式城堡内,加之此类小说又与中世纪野蛮、血腥行为有关,所以此类小说被称为哥特小说,而《奥特朗托城堡》则被视为此类小说的第一部。
随后,安娜·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的《尤道弗的神秘踪迹》(1974)和《意大利人》(1979),以及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1796)三部流行小说统治文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并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哥特小说通常以旧时(往往是中世纪)偏僻、破败的城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极力表现的是那些场所里发生的离奇故事给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充斥着暴力、凶杀、复仇、强奸、乱伦以及阴郁、恐怖和神秘的气氛,并且时常还有鬼怪精灵或奇异的超自然现象穿插其中,令人毛骨悚然。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发展和繁荣,并日趋内在化、心理化。
而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就是爱伦·坡。
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在19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与同时代的小说家相比,爱伦·坡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是:他既拥有自己较为系统的创作理论,又能够将其理论付诸于创作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按照坡的理论,小说应着力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格中以往被忽视的病态或者阴暗的一面,而且叙事要简洁明了,力争使故事以较快的节奏发展到高潮,以便产生某种单一的预期效果。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是他所有短篇小说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为短篇小说做出的一个独特贡献。
他注重情景的营造和心理描写的拓展和挖掘,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了哥特小说的发展。
本文将从主题和情节构造、人物形象、气氛营造三个方面来分析坡的著名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
一哥特式的主题和情节构造哥特式主题之一,即死亡和恐怖,也是坡惯于描写的主题。
坡认为,故事的首要目的是要在情感上扣住读者的心弦,产生最激动人心的效果。
而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就是惧怕,人们最惧怕的是什么呢?死亡——这是显而易见的回答。
以死亡为主题来制造恐怖的气氛,能够给读者的心灵造成极大的震撼,最大限度地在情感上扣住读者的心弦,达到预定的效果。
坡对死亡主题的选择还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幼年时父母双亡;爱妻因无钱医治疾病,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始终为生活的贫困所缠绕。
因此,恐怖、复仇、死亡等消极主题占据了坡的多部作品。
《一桶白葡萄酒》描写了一个意大利人恶毒的复仇。
小说开篇,蒙特里梭因受到福吐纳托的侮辱而怀恨在心,他发誓要报复福吐纳托。
狂欢节期间的一天,福吐纳托畅饮后酩酊大醉。
蒙特里梭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声称自己购得一大桶产自西班牙蒙蒂利亚的优质白葡萄酒——亚蒙蒂拉多酒,但却不知道是真是假,福吐纳托听后,执意要去鉴别酒的真伪。
蒙特里梭佯装推托不过,便将以美酒鉴定家自居的福吐纳托引到蒙特里梭家祖传的地窖。
蒙特里梭早已在地窖里布好机关,将福吐纳托牢牢地束缚在石龛里,一边往上砌墙,一边嘲弄死者。
至此,蒙特里梭得以报复福吐纳托,而且神不知鬼不觉,从中获得了报复的极大快感。
在情节构造上,《一桶白葡萄酒》属于哥特模式。
小说中充满了死亡、复仇、变态和暴力。
坡认为,短篇小说是作者以唤起读者心中某一特定效果为目的,精心挑选材料、精心安排情节构造的结果,情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坡在《一桶白葡萄酒》中,追求一种篇幅短小而节奏很快的叙事风格,从而使故事迅速到达高潮。
为此,坡使用了许多巧妙而有效的方法:首先是削减背景信息,全篇只有开头的一句话交代背景:蒙特里梭声言福吐纳托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过他,他出于无奈只能默默地忍受,但是却发誓要寻找机会报复。
显然,他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筹划和等待的过程。
至于人物的年龄、身材、容貌、职业、家庭状况等等,都只字未提。
可以说,这部小说语言凝练,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没有一句是冗言,没有一个情节是可有可无的。
整个故事围绕复仇和死亡展开,通篇短小紧凑,结构严谨,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整体效果十分突出,体现了坡哥特小说神秘、紧张、恐怖的艺术效果。
二病态的人物塑造在坡充满悬念与激情的故事里,恐怖常常会在你毫无防备之时倏然而过,使读者产生一种由于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的兴奋。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他总是精心选择故事的主角和叙事人,把读者一步步带入故事之中,带入恐怖之中。
《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明显地表现在对病态人物的塑造上。
仅有的两个人物都存在人格上的缺陷,只是蒙特里梭的缺陷是隐藏的而福吐纳托的缺陷呈现在明处,而坡刻画这种区别的意图在于强化故事结尾的高潮到来时应有的恐怖效果。
蒙特里梭报复心极强,他自始至终都清楚地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他所希望看到的就是福吐纳托的死亡,但他却以虚伪的谦卑盖住了自己的意图。
福吐纳托傲慢、虚荣心极强,而且他的虚荣心从他的语言和行为都得到了体现。
在小说中,坡让杀人犯即蒙特里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整个故事。
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得知,福吐纳托在社会上可能拥有某种地位,所以他有点趾高气扬,尤其是在品酒这一行,他更是不允许别人与他匹敌。
福吐纳托的这种性格特征在对话中得以更充分地体现,如:“怎么?”他说,“亚蒙蒂拉多酒?一大桶?不可能!而且是狂欢节弄到的!”“我不放心,”我答道,“我真笨透了,居然没跟你商量,就按亚蒙蒂拉多酒的价钱全付清了。
找又找不到你,可又生怕错过这笔买卖。
”“亚蒙蒂拉多酒!”“我不放心。
”“亚蒙蒂拉多酒!”“我一定得放下这条心。
”“亚蒙蒂拉多酒!”“瞧你有事,我正想去找卢克雷呢,只有他才能品酒。
他会告诉我——”“卢克雷连亚蒙蒂拉多酒和雪梨酒都分不清。
”“可有些傻瓜硬说他眼力跟你不相上下呢。
”“得啦,咱们走吧。
”……在对话中,一个不可一世、傲慢、趾高气扬的福吐纳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个弱点直接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
在塑造蒙特里梭的性格时,坡在开篇第一段以蒙特里梭自我表白的形式勾勒出其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性格:“福吐纳托对我百般坑害,我都尽量忍在心头,可是一旦他胆敢侮辱我,我就要发誓报仇了,您早就摸熟我生性脾气,总不见得当我说说吓唬人,总有一天我要报仇雪耻;这个主意坚定不移,既然拿定主意不改,就没想到会出危险。
我不仅要给他吃吃苦头,还要干得绝了后患。
报仇的自己得到报应,这笔仇就没有了清。
报仇的不让冤家知道是谁害了他,这笔仇也没有了清”。
“不消说:我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没引起福吐纳托怀疑是存心不良,还是照常对他笑脸相迎,可他没看出如今我是想到要送他命才笑呢!”文章之所以用第一人称就是为了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清晰地了解他的心理,把犯罪动机到凶杀的全过程逼真地写出来,从而达到某种心灵式恐怖的效果。
蒙特里梭在引诱福吐纳托走进酒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时,他的头脑非常清晰,态度镇定而从容,丝毫没有普通人实施犯罪时的那种局促与不安的心态。
蒙特里梭的老谋深算反衬出其人格中更深层次的缺陷。
他比福吐纳托更邪恶、更可怕,没有节制的复仇欲望完全毁坏了他的灵魂。
三恐怖的气氛营造哥特小说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悬念。
坡在他的“创作哲学”中就曾说过:“我喜欢在开篇之前首先考虑作品的效果。
”而哥特式手法所特有的艺术效果——渲染一种恐怖的、死亡的气氛,挖掘人内心深处黑暗的东西正好给坡对效果的追求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
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坡自始至终都成功地营造了恐怖的气氛。
小说一开始,主人公蒙特里梭正寻机报复曾迫害、侮辱他的福吐纳托,他戴着黑绸面具,披着裹身披风,发誓要给敌人吃尽苦头,还要干得没有后患,这种阴森、恐怖的人物描写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最终,在一个暮色苍茫的夜晚,人们正在庆祝狂欢节,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的时候,蒙特里梭成功地将福吐纳托骗到他家族的地窖。
在此,坡精心创造了一个阴森、可怕的故事背景。
蒙特里梭家族的地窖阴暗、寒气逼人,有着成堆的白骨,让人不寒而栗。
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里梭又不时地强调潮湿的地窖、洞壁上闪烁的白色网状物、像苔藓一样挂满墓穴的硝石、污浊的空气以及成排堆着的尸骨,成功地使福吐纳托对地下的环境感到恐怖,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窖的阴暗潮湿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白骨硝石的存在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所要达到的恐怖气氛。
当蒙特里梭封住石龛入口的工作进行到最后的一段时,随着石块一层层地砌上,福吐纳托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地熄灭,读者可以感觉到那种被死亡逐渐笼罩的恐怖。
直到结尾蒙特里梭用最后一块石头将石龛封死时,读者仍然会感到心头一震:砌上最后一块砖时,墓穴里已了无声息,只偶尔还传来一两声小银铃的叮铃声。
完工了,墓道里一片沉寂。
坡的作品既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本身吸引读者,又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叙述者那种时而理智、时而迷狂的变态心理,他既探究和表现了人的理智与迷狂这两个极端,又着力描绘了两个极端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
在那里,理智和迷狂的界线模糊了,清醒与梦境的区别淡漠了,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怖相生相伴,极度的恐惧与极度的快感相辅相成。
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坡以极具感染力、极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异事件与恐怖场面。
从对《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坡大量运用了哥特手法,将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实践当中。
小说以短小的篇幅展现了哥特式的主题与情节构造,刻画了病态的人物形象,营造了恐怖的故事气氛;坡利用哥特式恐怖的特殊力量,揭示了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暴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为推动哥特式小说朝内在方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