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索尼CD_WALKMAN随身听发展史
磁带录音机的一生

磁带录音机的导入期
上世纪80年代初,录音机开始在我国兴起.马路上常 见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拎着录音机的"新青年",他 们是当时的时尚先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追 星族".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音机成为家用 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是除电视机外,人们接触音乐的又一 来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音像放映电器市场的快 速发展,除了各类录音机外,录像机以及VCD,DVD等播 放设备应运而生.
产品生命周期
——磁带录音机的一生
录音机历史
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十九世纪末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录音机. 他原本是想把这种圆筒式录音机作为听写机来推广,结果这个计划遭到了所 有那些靠记录老板讲话吃饭的秘书们的一致反对,不幸夭折了.但录音机却 在音乐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人们只要买一个录音圆筒,就可以从家里的录 音机上欣赏到各类音乐. 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Valdemar Poulsen,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 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1930年代钢线录 音机的前身.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Poulsen展出了他的录话机, 1900 Poulsen 德国人尝到甜头后,开始对磁性录音展开研究,1927年Fritz Pfleumer成 功的以粉状磁性物质涂布在纸带或胶带上进行录音,希望能取代当时的钢线 录音机.当时英国BBC广播公司使用由录话机改良的巨型Blattnerphone钢带 录音机. 1932年著名的BASF成功开发出可大量生产的录音带,他们与德国最大 的电机制造商AEG合作,希望在1934年的柏林无线电展览中推出 「Magnetophon」磁音机,BASF并先行制造了五万公尺的录音带,在塑料 材料还未普遍运用前,这是个很惊人的成就.
稀有古董Walkman

稀有古董Walkman嘿,你看过《银河护卫队》了吗?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无所不在的怀旧金曲,以及主角Star Lord(星爵)珍爱的那台老式索尼卡带Walkman?恐怕已经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Star Lord对于这部旧科技产品的偏执了,特别是那些随着QQ音乐长大的小观众们。
在前年,BBC曾经说服了13岁的英国少年斯科特·坎贝尔把他的iPod换成一部卡带Walkman并听上一周,那是一台让斯科特大吃一惊的旧货:“老爸曾经告诉我Walkman很大,但我没想到他说的是那么大。
大得都赶上一本书了。
”接下来更糟糕。
斯科特在皮带上扣着这么一个三十岁高龄的旧家伙,在路人的注视和大声嘲笑之下感到难为情。
而其他的问题还包括没有“随机播放模式”(他通过按下倒带键再随机放开的方法,自创了临时的随机播放功能),超短的电池寿命(只有3小时),音质(我们不同意——即便是卡带也比普通的MP3音质要好),容量(口袋里只有12首曲子)。
斯科特还有其他操作烦恼:“我花了三天时间才发现磁带还有反面。
”最终极的侮辱来自最后一句话:“我老爸真的曾经以为这是一款科技产品吗?”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已经没什么人还有机会像Star Lord和13岁的斯科特一样,可以再次把一部三十岁的随身听别在腰间,它们已经停产许久,能找到的仅有的几台也是价钱惊人。
但是如果你往下读,没准就可以从“唯物论”这儿免费得到一台《银河护卫队》同款古董Walkman,这个型号在市面上已经极其罕见了。
以下这篇小文献给所有曾在随身听时代用铅笔卷过卡带的朋友们,我们整理回顾了从1979年第一台Walkman(也就是片中那台)开始的黄金时代,历数了21台我们认为最经典,最值得纪念的卡带随身听型号。
虽然今天iPhone和MP3已经统治世界,但是有些有关旧科技、旧美学与旧情感的回忆,仍让人时不时地要拿出来纪念一下。
(Star Lord本人便是一个好例子)如果你愿意读完并分享这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卡带记忆,“唯物论”乐于将两部珍藏的原代收藏级古董Walkman送给你作为奖励!这会是一件让你终身为傲的二十世纪纪念品。
随身听的发展史

科技对随身听发展的决定作用摘要:随身听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从磁带随身听到CD随身听再到MP3播放器,随身听越来越人性化,从中我体会到了音乐与科技的关系,音乐只有依托于科技才能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传播,也只有科技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方便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
关键词:随身听、播放器、发展历程正文:一、引言人们最初听音乐,都是要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去才可以,这个时候音乐是高雅的享受,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把音乐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享受音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解随身听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科技在现代音乐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随身听的始祖——磁带式随身听如果说红白机伴随我们走过了儿童时代,那么磁带式随身听就是那段中学岁月的最好佐证,相信很多人都还会想起使用随身听听歌、学英语的那段时光。
那种随身听就是磁带式随身听。
索尼在1979年发布了全球首款磁带随身听TPS-L2,它在当年7月1日在日本上市,随后被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其它地区。
索尼表示,截止到2010年三月,他们已经在全球售出了4亿台随身听,其中200,020,000台是磁带式机型。
那么磁带机有什么优缺点呢?那得先从其原理说起。
话筒是一个传感器,作用是把声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强弱跟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磁头是按照强弱变化的电信号,改变其线圈特性,从而磁化磁带上的磁性物质,而且根据电信号不同,磁化后的物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记录了声音信号。
有的录音机在写入磁头前有一个抹音磁头,其作用是把磁带上的磁性物质作一致排列,就跟格式化一样。
“话筒把声音变成音频电流,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
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
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
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
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
CD发展历程

CD发展历程CD(Compact Disc)是一种数字音频光盘,是一种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物。
它由荷兰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联合推出,现在已成为最常见的音频媒体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CD的发展历程。
CD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当时,磁带音乐已经成为主流,但其存在诸多问题,如音质受限、便携性差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探索新的音频存储解决方案,以改善音质和便携性。
于是,飞利浦和索尼这两个电子技术巨头开始研发CD技术。
他们希望能够推出一种新型音频光盘,以取代磁带。
1979年,CD的标准规范完成。
然而,由于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出实际产品一度被推迟。
直到1982年,CD终于问世了。
这一产品引起了轰动效应,并很快成为音频市场的主流。
CD光盘具有优异的音质和长久的寿命,相比起磁带等媒介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仅如此,CD还具有丰富的储存容量,能够存储多首音乐曲目。
CD的成功使得音频媒体开始了数字化的时代。
CD之后,数字音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90年代,CD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并且与个人电脑结合起来。
人们可以通过将CD插入电脑或者通过其他设备来播放音乐。
这增加了音乐的便携性,人们不再受限于带着笨重的磁带和唱片。
2000年代的CD市场遇到了一些挑战。
随着数字化音频文件的兴起,人们开始将音乐从CD转移到电脑和移动设备上。
网上音乐下载和流媒体服务的出现,对CD销售产生了冲击。
此外,随着数字音频文件压缩编码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将大量音乐存储在相对较小的存储设备上,这进一步降低了CD的需求。
然而,CD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它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市场份额。
CD依然是许多音乐发烧友和收藏家的选择,因为它能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此外,一些艺术家和唱片公司依然选择发布实体CD,以满足传统音乐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CD的发展历程是数字音频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从研发开始,逐渐成为音频市场的主流,为音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索尼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索尼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索尼是日本的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
我们就看看这样一个公司用什么样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Walkman随身听walkman是索尼公司生产的一种个人随身音乐播放器的通称,随着walkman的普及,walkman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索尼在1979年7月开始,推出了Walkman,盛田昭夫将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场,并且强调年轻活力与时尚,并创造了耳机文化,1980年2月开始在全世界开始做销售,并在1980年11月开始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日式英文为品牌,到1998年为止,“Walkman”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2亿5000万台。
PlayStation游戏机PlayStation,是索尼公司旗下的索尼电脑娱乐SCEI家用电视游戏机,现已成为最出名的家游产品之一。
1993年开始,索尼旗下的“日本索尼音乐”成立索尼电脑娱乐(SCEI),并计划代号“PS-X”开发新一代的游戏主机,全力对抗任天堂所主导的游戏市场。
1994年SCEI推出了PlayStation(PS),2000推出PS2,2004年推出PSP,2006年推出PS3,2011年推出PSVITA,2013年推出PS4。
至2012年3月31日止,PlayStation系列电视游戏机销售量超过4亿2300万台,PlayStation成为继Walkman后,索尼又推出的全球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微单相机“微单”相机具有便携性、专业性与时尚相结合的特点,“微单”相机所针对的客户群主要是那些一方面想获得非常好的画面表现力,另一方面又想获得紧凑型数码相机的轻便性的目标客户群。
2010年6月,索尼首款“微单”相机NEX-5。
这是索尼首次推出介于数码单反相机和卡片机之间的跨界产品。
2011年索尼发布了数码微单相机旗舰机型NEX-7。
玩转随身听(二)——SONY磁带随身听的大家族

维普资讯
(旅 行 )两 种 互 相 独 立 并 存 的 模式 。两种模 式都 能EFM; ̄I :]AM 两 个 波 段 中 自动 寻 台井 预 设 九 个 频 道 ,故 总 共 可预 设 36个 电 台 。
该 机 的放 音 部 分 有 一个 突 破 它 利 用 先进 的 微 电脑 把 大 型 卡 座 上 常 见 的 快 速 选 曲功 能 移 植 到 体 内 在 如此 狭 小 的 空 间 里 ,你 依 然 可 以 享 受到 大 型 音晌 所 有 的 便 利 。
某 一 段 内容 在 首 尾 上 做标 记 .需 要 时 在 这 两 个标 记 之 间 反复 重 播 .直 到 听 得 你 头 昏 眼 花 为 止 .这 点 对学 外 语 的 朋 友 来 的 外 形也 很 独 特 被 称 为 泪 珠 形 耳 机 独 有 的 泪 珠 嵌 入 式 设 计 使耳 塞 全 面 吻 合 耳朵 的构 造 ,不 仅 佩 带更 为 舒 适 ,而 且 能 有 效 防 止 漏 音 加 上 该 机 配 备 的 DonblyB降 噪 系 统 和 SONY独 有 的 Mega Bass(重 低 音 )电路 ,使 该 机 的 音 质 相 当不 俗 。
2.收 音 播 放 机
在 收 音 播 放 系 列 中 ,SONY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机 型 是 Fx 该 系 列 不仅 品种 齐 全 ,而 且 拥 有 多 项SONY的 专 羊I技 术 .成 为 新 一 代 高级 walkman的 代 表 作 。如 图 1。
我 们 以 目前 国 内市 场 上 常 见 的FX877为 例 ,他 的 收音 部 分 使 用 了双 重 数 字调 谐 器 双重 是 } ̄HOME(家 居 )和 TRAEL
在 收 录 放 三 项 功 能 中 ,录 音 是 很 重 要 的 一 项 .如 果 一 部 三 用 机 录 音 性 能 不 佳 ,就 等 于 是 残 废 SONY的 这 款 机 子 在 录 音 方 面 有 三 大 特 点 :
产品生命周期索尼CD机-文档资料

D-50
1984年~20世纪80年代末在D-50推出之后,SONY就不遗余力的把精力放在了改进DISCMAN的生产技 术上。1985年11月21日,SONY发布了两款改进型DISCMAN,这就是D-50MK2和D-700。D-700是第 一款车载随身听。这是一台功能齐全的DISCMAN,并具有一个FM收音头,是车载CD播放系统的始祖之 一。D-50MK2标价49800日圆,重量比起D-50降低到了510g,主要是厚度大大减小了,电池盒也做成了 底座的形式,便携性得到L了很大提高。此外,此型号DISCMAN成为此后4年时间里大部分DISCMAN的 原形机。1986年4月1日,SONY在D5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功能减少功耗,以57800日圆的价格推出了 D-55T。其收音功能相当齐全,4-12频道电视伴音、FM76-108 MHz( TV1-3 频道)以及 525-1605 kHz 的AM收音。D-55T有一个可以使用8节电池的电池盒底座,使用这个电池盒的时候CD使用时间大约 3 小 时,收音大约25小时,虽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D-55T很费电,但是当时已经被看作是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了,因为D-55T第一次把CD播放器的功耗降低到了2.6W。体积125.9 ×31.1 ×131.8 mm,重量570克 。播放功能同D-700。笔者的实际听音体会,D-55T声音粗旷厚重,收音功能极好,几乎媲美低档收音头 。1986年10月21日,发售D-100,以44800的价格发售。1987年2月21日,SONY发售了跟D-50相同尺 寸的D-30。其原价格是39800日圆,连续播放时间被提高到了5个小时。此型号DISCMAN据说是推力最 大的DISCMAN之一,推高阻耳机低频几乎从不破声。一个月之后,价格高达79800日圆的D-2019发售 。这是一款另类的DISCMAN,内置小功率放大器,可以推动音箱。同年6月21日,SONY发售了D-600 ,1988 年 1 月 21 日,SONY发售了D-150。是年9月21日发售的D-20是SONY的第一台走平民路线的 DISCMAN,价格降低到了27800日圆。D-40是D-30的后继型号,1988年3月1日发售,有白色和黑色 两种。80年代的DISCMAN普遍具备不输给低档CD台式机的音质和强大的耳机输出功率,而在便携性和 省电性能上的缺陷则是致命的。目前在各地的二手货市场里仍然有相当少部分这些超级古董出售,他们 已经成为收藏者猎取的目标和HIFI耳机玩家里学生一族的至爱。当时最薄的机子——索尼D-150的厚度 也达到2厘米。
索尼公司的发展史

要一份索尼公司的发展史!满意答案好评率:100%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和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
公司在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结束的2006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703亿美元。
在公司发展的6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娱乐生活的梦想。
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
索尼在中国以“全球本土化”的运营策略为目标,索尼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了统一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旨在从事中国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索尼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
近年来,索尼集团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截止2007年3月底,索尼在华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员工总人数达34,500名。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总部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强力打造适合本土发展需要的集商品计划、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植根中国、长远发展”是索尼公司对中国的长久承诺和在华业务拓展的宗旨。
在中国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索尼还积极投身教育、文化、艺术、环保等社会公益领域。
几年来,索尼公司已经向中国的公益事业投入了数千万美元,赢得了中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好评。
秉承以技术贡献社会的发展理念,索尼将继续为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而不懈努力,为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长久的贡献。
索尼大事记:1946 年 5 月资金为 19 万日元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索尼前身)在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设立;1950 年 7 月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 G 型”机上市;1955 年 8 月日本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 TR -55 ”上市;1958 年 1 月公司更名为 Sony 公司(索尼公司);1960 年 2 月在美国成立索尼公司美国分公司;1960 年 5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电视机“ TV8 - 301 ”上市;1963 年 7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小型磁带录音机“ PV - 100 ”上市;1965 年 8 月世界第一代家用磁带录像机“ CV - 200 ”上市1968 年 3 月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资(索尼公司出资 50% )成立 CBS •索尼唱片公司;1968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KV - 1310 ”上市;1979 年 7 月世界第一代立体声随身听“ WALKMAN ”( TPS - L2 )上市;1982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 CD 播放机“ CDP - 101 ”上市;1982 年 11 月广播电视用 1/2 英寸摄录一体型磁带录像机“ BETACAM ”( BVW - 1 )上市;1985 年 1 月世界第一代摄录一体型 8 毫米录像机“ CCD - V8 ”上市;1988 年 1 月购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唱片公司( 1991 年 1 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公司);1989 年 11 月购买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娱乐公司( 1991 年 8 月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1990 年 12 月世界第一代高清晰度家用 36 英寸“ HD 特丽珑”彩电上市;1991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配备超级特丽珑彩色显像管的彩电系列上市;1992 年 11 月世界第一代 MD 产品 "ZS-M1" 上市;1993 年 10 月广播用数字分量录像机“数字BETACAM ”系统上市;1993 年 11 月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成立;1995 年 6 月开发出新型等离子平面显示器“ Plasmatron ”;1995 年 9 月 Digital Handycam ,第一代家用数字摄录一体机“ DCR-VX1000 / DCR-VX700 ”上市;1995 年 12 月为新一代高密度光盘命名为“ DVD ”,并就其规格达成最终协议;1996 年 10 月索尼数码相机 Cyber - shot “ DSC-F1 ”上市;1996 年 12 月世界第一代超级纯平特丽珑彩电“ KV-28SF5 ”上市;1997 年索尼笔记本电脑 VAIO 上市;1998 年 9 月“ Memory Stick ”记忆棒产品“ MSA-4A/8A ”问世;1999 年世界第一代娱乐型机器人 AIBO 上市;2000 年 Sony 游戏机 PlayStation 2 上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经典--索尼CD_WALKMAN随身听发展史重温是去的经典!索尼CD WALKMAN随身听发展史_蛤蟆呱呱滴数码空间_百度空间用户名: 密码: 登录注册蛤蟆呱呱滴数码空间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重温是去的经典!索尼CD WALKMAN随身听发展史2010-01-3114:22谈起CD随身听,大家可能就会联想到不错的音质,没错,这也是它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今年音乐播放器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谁胜谁负还要由市场来决定。
新年的开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种经典产品所走过的历史吧。
由于SONY的产品型号最多其中不乏经典产品,且文章篇幅有限,所以我们的介绍以SONY为主,另会介绍菲利普和天龙的某些机型。
第一章拯救了CD格式的英雄爱迪生发明电声技术之后的100多年里,唱片技术每隔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术革新。
从圆筒方式进入圆盘唱片,到电气式唱盘的登场,再进入LP唱片,再从单音进入立体声。
在第100年里,数字音频技术产生了。
1982年8月31日傍晚,日本各大媒体都争相报导“引发音频之梦的数字Player终于上市”、“数字音频时代开幕”等消息。
原来,当天SONY(CBS,SONY(荷兰飞利浦与POLYGRAM四家公司共同举办了CD这个数字录音格式的发布会,并决定从秋季起开始在日本发售。
直径仅仅12cm,利用数字信号录音,只要一个按钮就可执行选曲,能够半永久的使用,CD实现了许多乐迷的梦想。
是年10月1日,SONY推出了第一台CD机CDP-101。
16万8,000日圆的价格,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不过只要想到里面的技术与开发时间,能做成商品的确是一个奇迹。
进入1983年后,其它公司的CD机也相继上市,销售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接下来的一年里CD市场却陷于停滞状态。
原来,当时购买CD系统的人是以Hi-Fi发烧友为主,大部分的人依旧偏好已融入生活的LP。
为了拯救这种颓势,SONY公司通用音响事业部的大曾根幸三(OOSONEKOUZO),拿了一个边长13.4cm的四方型、约4张CD盒厚度的木盒对属下说:“接下来就尝试做这种CDPlayer吧。
”每个人听到大曾根的目标后,都不禁的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不过他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因此没有人感觉到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对于SONY的产品开发人员来说,这个木盒就代表着使用者的需求,就象他们自己说的,“将技术汇总起来后,不知道可不可以做成这种尺寸,看来是不行的。
不过只有这个尺寸,才是能让每个人都欣喜的产品”。
为了让CD达到普及化阶段,SONY 公司订定出了这样的方针:“价格不可超过5万日圆,最初虽然会出现赤字,不过日后一定会赚钱的。
”这样的价格是CDP-101那16万8,000日圆的1/3左右。
实际上,5万日圆的价格,赤字率高达200,。
1984年11月1日D-50终于发售了。
自打推出,在一路低迷的CD播放机市场上它的销售状况就超乎预料的好。
D-50和SONY有源音箱的搭配居然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小型CD播放器材组合。
与此同时,SONY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功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始赢利。
因为有了价格相对低廉的D-50,各家厂商也纷纷降低CDPlayer的价格,再加上CD软件的进一步普及,CD录音格式终于进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
D-50的之后的小型CD播放机被定位在同于随身听的等级,因此便将它命名为“Discman”,目前称之为CD Walkman。
D-50的体积是127*36.9*132.5MM,耳机插口输出功率大约在30MW左右,颜色有红、黑两种,有一个硕大无朋的电池盒供电。
早期的DISCMAN由于体积太大,配有专用的背带以外出时携带,自D-50开始沿用了5-6年时间。
第一款CD随身听 SONY D-50第二章 80年代的辉煌(85-88)在D-50推出之后,SONY就不遗余力的把精力放在了改进DISCMAN的生产技术上。
1985年11月21日,SONY发布了两款改进型DISCMAN,这就是D-50MK2和D-700。
D-50MK2标价49800日圆,重量比起D-50降低到了510g,主要是厚度大大减小了,电池盒也做成了底座的形式,便携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此外,此型号DISCMAN成为此后4年时间里大部分DISCMAN的原形机。
第一台车载DISCMAN——D-700。
这是一台功能齐全的DISCMAN,也是车载CD播放系统的始祖之一。
除拥有最大16曲RMS、一曲重播、区间重播、随即播放等台式CD机的大部分功能外,而且还内置一个FM收音头。
体积130MM*48.7*193MM,重量1.6KG。
这两个型号的机器由于发售时间太早,笔者也没有亲自聆听过,这里就不对其音质品头论足了。
不过笔者曾经解剖过D-50MK2的“尸体”,用料的确不俗,不是普通低档CD机所比的了的。
1986年4月1日,SONY在D5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功能减少功耗,以57800日圆的价格推出了D-55T。
其收音功能相当齐全,4-12频道电视伴音、FM76-108 MHz( TV1-3 频道)以及 525-1605kHz的AM收音。
D-55T有一个可以使用8节电池的电池盒底座,使用这个电池盒的时候CD使用时间大约 3小时,收音大约25小时,虽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D-55T很费电,但是当时已经被看作是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了,因为D-55T第一次把CD播放器的功耗降低到了2.6W。
体积125.9×31.1 ×131.8 mm,重量570克。
播放功能同D-700。
笔者的实际听音体会,D-55T声音粗旷厚重,收音功能极好,几乎媲美低档收音头。
1986年10月21日,D-100以44800的价格发售了。
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D-100的体积(125.18 × 19.8 ×132.8 mm)也无论如何算不上大,尤其是厚度,很多新潮CDWALKMAN是要输掉的。
D-100附属的专用充电电池底座非常非常薄的扣在底部。
D-100的播放功能也非常齐全,1 曲,全曲,区间重播,21曲RMS。
笔者目前使用的听音器材就是D-100,比起之后的大部分DISCMAN,D-100的声音极其中性少染色,作为一台DISCMAN来说几无可挑剔,推力一如既往的巨大,比起很多耳机放大器毫不逊色。
D-100也是SONY第一次搭配了遥控器的DISCMAN。
13个月后,D-100的收音型号D-T100诞生,价格竟然高到了58000日圆。
1987年2月21日,SONY发售了跟D-50相同尺寸的D-30。
其原价格是39800日圆,连续播放时间被提高到了5个小时。
此型号DISCMAN据说是推力最大的DISCMAN之一,推高阻耳机低频几乎从不破声。
一个月之后,价格高达79800日圆的D-2001发售。
这是一款另类的DISCMAN,内置小功率放大器,可以推动音箱。
同年6月21日,SONY发售了D-600,一款普及型号的车载DISCMAN。
圆头圆脑的外形,硕大的体积,输出功率更是大的惊人,只可惜略微粗声了一些。
打开D-600的外壳你会发现,其内部竟然是彻头彻尾的台式CD构造。
1988 年 1 月 21日,SONY发售了D-150。
49,800日圆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作为一款厚度20.8MM却第一次把电池仓做到了DISCMAN内部的型号,这是个价格却绝对算不上高。
相对于D-100,D-150的声音质量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不失为一款靓声DISCMAN,而且推力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大。
是年9月21日发售的D-20是SONY的第一台走平民路线的DISCMAN,价格降低到了27800日圆,说实话声音不是太好,大概卖点在6小时的播放时间吧。
D-40是D-30的后继型号,1988年3月1日发售,有白色和黑色两种。
这一年SONY还有一个奇特的创造,那就是可以播放8厘米CD的DISCMAN D-88和D-82。
值得一提的是D-82由于只能播放8厘米CD而被成为CD WALKMAN的祖先。
80年代的DISCMAN普遍具备不输给低档CD台式机的音质和强大的耳机输出功率,而在便携性和省电性能上的缺陷则是致命的。
目前在各地的二手货市场里仍然有相当少部分这些超级古董出售,他们已经成为收藏者猎取的目标和HIFI耳机玩家里学生一族的至爱。
第三章年代之交的全盛时期(89-93)89年是SONY公司在DISCMAN技术上不懈努力的一年,这一年里推出了将近10种DISCMAN,其中不乏经典型号。
1989年1月21日以42800日圆的价格发售的D-250是最后一台以D-50为蓝本设计的DISCMAN。
作为SONY大量生产的成熟机种,从似曾相识的外观(甚至厚度都是一样的20.8MM)明显能看出是脱胎于D-150,但是D-250的声音相比D-150又有所退步,声底变冷了许多,中频加入了一些刻意美化的声染色。
换句话说,D-250的声音是典型的冷硬日本声。
当然,我对D-250声音如此评价是在跟同时代以及更早时期的顶级DISCMAN比较以后得到的结论,如果跟现在的新潮CD WALKMAN比的话,D-250无疑是大大的胜出。
D-250发售的整整一个月以后,SONY就推出了价格为37800日圆的D-90。
这是SONY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实现DISCMAN专用电池和5号电池通用的机型,也是第一个使用了D.B.B音效技术的SONYDISCMAN。
实际上,D-90也是SONY第一款耳机输出功率降低到8MW左右的机型,从D-90起,搞定大部分发烧大耳机的SONYDISCMAN一去不复返了,SONY DISCMAN的发展走向了多功能化,此后推出的几乎每款机器上都多了音效控制等更多的玩法。
1989年8月21日发售的D-350是体现DISCMAN设计新理念的第一个顶级型号。
体积为127.5×25.2×137mm的D-350是一款很好玩的DISCMAN,它的液晶显示屏非常大,而且位置第一次被挪到了上盖上。
机体内置电子钟,由一节纽扣电池提供持久的电力,这样D-350就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播放功能。
D-350还是SONY 第一款提供数字输出的DISCMAN,可以外接DAC解码器以及同MD对录。
说到声音D-350也是与众不同的,它是SONY的DISCMAN里难得的一款柔和耐听的机器,每次听D-350都不禁让我想起了不列颠的音响工业。
是年9月21日SONY还推出了第三款车载DISCMAN——D-800K。
这是一款推力非常大的机种,和早期机型不相上下。
一月后发售的D-810是D-800K的非车载型号,省却了车用CD的常用配件,性能一样。
相对与它的价格36000/800K,27500/810,它那中性耐听的声音和强大的输出功率是非常超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