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海宁泛半导体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海宁泛半导体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海宁泛半导体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付帅来源:《国际公关》2023年第18期摘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海宁大力扶持泛半导体、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具有自身辨识度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泛半导体产业集群培育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力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打造了县域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但同时也遇到了产业发展起步慢、规模体量偏小、主导企业数量少、市场融资乏力、相关人才欠缺、人才招引难等瓶颈。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引育龙头企业、打造企业集群、创新金融工具、提供精准服务、引进培育并重、优化人才生态等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协同发展路径。

关键词:泛半导体产业;人才集聚;协同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的必然举措。

[1]近年来,海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培育泛半导体、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在泛半导体产业上实现由“拓荒”到“领跑”,形成了以泛半导体产业核心元器件、基础材料和集成电路关键装备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集群,给海宁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海宁泛半导体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海宁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活跃,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良好。

海宁传统的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产业拥有产业规模大、市场份额占比大的优势,具有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但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比较大,进入21世纪,原先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以及“低、小、散”的产业格局遭遇严峻挑战,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发展瓶颈。

2016年,面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塑造产业的新优势,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海宁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出产业扶持培育“组合拳”,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用真金白银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服务,推动泛半导体产业乘势而上,在行业内已经打响了海宁泛半导体的品牌。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
Ab t a t I h sp p ra n e y tm nt e e e t ftln g r g t ni sa l h d a dt etln g r g t ne e t s r c :nt i a e ni d x s s e o h f c ae t ge ai se tb i e n h a e ta ge a o f c o a o s i o h n ’ r ema ua t r g b s si e au td h e u t h w a e ea e s nfc t i e e c sa n i e n fC i a S e n f cu i a e v l ae .T e rs l s o st tt r r i i a f r n e mo g ct so h t n s h h g i n d i
Ev l to o he Efe to l n g e a i n i i s a u a t r n s s a ua i n n t f c fTa e tAg r g to n Ch ne e M n f c u i g Ba e
— —
An C mp r t e S u y B s d o h e n f c u i g B s s O a ai t d a e n T re Ma u a t r a e v n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 目 ( 7 J Z 4 0BG0 ) 作者简介: 同全(9 5一) 男 , 张 16 , 山东临朐人 , 山东工商学 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 , 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 向: 人力资源管理。
① 制造业人才定义为 : 制造业所需 的经营管理 、 研发、 设计 、 生产方面的人才 。包括 : 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 产品研发人员 、 产品

2024年度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年度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年度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掌握全县服务业发展现状,促进我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园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经过不断整合、发展、提升,行业结构日趋合理,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县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对GDP的贡献率也逐年加大,2022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3.9%,较2018年增加11.56亿元,年均增长5.4%。

从增长速度看,由2019年的增长2.4%逐年提高到2022年的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

今年以来,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4.53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GDP增幅0.6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分别比一、二产业高出3.7、3.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从服务业的增加值行业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5.5%;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8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3.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1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4.4%;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7.7%;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2.3%;其他服务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1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16.5%,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37.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通过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建议,为地方政府或部门的决策制定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标签: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一些主要国家在应对这场危机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同时,它对知识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着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管理创新的同时,要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产业涉及范围广、发展态势良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

199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为2511.6亿元,到了2011年已超过10万亿元,2011年全国88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595亿元,工业总产值104931亿元,工业增加值27432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1105.6亿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9050.8亿美元,增长了8倍多。

由于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部分产业相互重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2.新兴产业初现规模,产业链体系不断延伸中央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致力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

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作者:秦宁生来源:《唯实》2012年第01期作者简介:秦宁生(1955- ),男,江苏沭阳人,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

摘要:主导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层转换和升级的主要载体与通道,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淮安市拟着力培育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我们剖析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并从战略选择与保障控制措施两方面提出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淮安;工业;主导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62-03主导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层转换和升级的主要载体与通道,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淮安经济的重要支撑。

尽快培育并做大做强淮安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是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打造苏北新兴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选择,更是将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对于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2008年4月,淮安市委五届七次会议提出,全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IT、特钢和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

从各类产业无序发展到重点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从传统工业化路径转入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农业大市发展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出台,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淮安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构想在一步步深入推进。

三年来,淮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淮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

1.人才匮乏。

特别是企业家、高层次研发人才稀缺,是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制约因素。

2.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在研发投入、研发能力、研发人才、成果转化、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最终版)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 smart earth智慧地球"概念,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

2009 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希望物联网能帮助提升欧洲的竞争力,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09年9月,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产业条件和科技进步基础上,它直接面向社会产业。

高等职业教育应首先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生产、服务一线使用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人才需求调研非常重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行业(企业)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研究信息技术类人才面对社会、面对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把握行业(企业)对专业的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二)基本思路行业企业调研→明确职业岗位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任务→整理学习领域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三)调研方法1.调研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现场调研、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参观座谈等;同时还辅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专题讨论、商谈项目合作时现场交流等方式。

2.调研范围:主要限定在本省地区,对象包括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同类学校、人才市场、职业资格鉴定部门、优秀毕业生等。

企业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IT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校调研:旨在了解一流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现状。

人才市场: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能力要求。

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调研:旨在了解与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及鉴定情况。

优秀毕业生:旨在了解其就业单位、岗位工作情况、职业能力要求、就业压力、升职空间等。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一)行业发展社会背景与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5个大类,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xx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市委宣传部与xx市统计局组成课题组,开展xx 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本次调查采用统计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专题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其中抽样调查2695家文化企业,占全市文化产业调查单位的39.68%,对全市文化产业10个类别100家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92份,对500名文化产业人才进行抽样调查,收回调查表478份,并深入15家有代表性文化企业进行调研。

运用统计方法对全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思考对策,为加快xx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xx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古玩和艺术品产业、演艺娱乐业、新闻出版和印刷复制业等传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持续稳步发展;影视产业、动漫产业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聚集发展的态势。

厦门已逐步形成包括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印刷复制、图书发行、影视制作、动漫网游、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艺术品产业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010年,xx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24.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06%,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xx市文化人才队伍调查概况本次调研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文化产业领域工作,并在本职工作岗位作出贡献的人。

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41653人,其中人才数数为562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9.7%。

人才结构如下:(一)人才行业分布情况本次人才调查统计按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业三大类进行统计,其中,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生产的文化人才24042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42.78%;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销售的文化人才3127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 5.56%;从事文化及相关服务业的文化人才29031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51.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1 三大产业人才集聚

现状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基本状况近几年来,我区围绕“三大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借助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各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实现了人才在产业和专业上的自我整合。另一方面,突出我区科技信息业、商贸商务和文化旅游这三大重点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区IT人才市场,并依托省市人才市场及“”等南京地区的市场资源,组织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吸引人才。同时我区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并在今年出台了《区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这些工作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人才集聚和---------------------------------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2 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集聚的要求更高,“科技信息、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在南京地区、“”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作为一地一国经济发展的热门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而我区受所在区域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甚大,总体上看,人才集聚与三大产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一是现有人才资源存量较少,层次较低,“领军”人才奇缺。据调查,截止年底,在我区国有企业单位中,经营管理人员总计28人(见附表),从事房地产业的21人,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的7人。本科学历只有5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人,分别从事会计(2人)和政工(1人)工作。在我区国有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有712人,主要集中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以及卫生部门。这三大部门分别为272、202和114人,而信息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只有11、7和45人,租赁---------------------------------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3 和商务服务业只有5人,居民服务业56人。总体看,学历层次有待提升,研究生只有3人,大部分为本科(323人)和专科(280人)。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486人。中级职称1641人,高级职称只有656人。专业类别较为狭窄,主要集中于教学和卫生岗位,而从事工程技术的只有27人,经济人员12人。在我区非公经济部门中,根据区劳动保障局提供的数据,年在我区进行就业备案的人员共计10115人。其中大专学历的有5628人,本科学历的有4222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有265人。据分析,从事三大产业的人员在80%左右,即有8000人,科技信息业约占40%,商贸商务业约占40%,文化旅游约占20%。考虑到现代人才频繁流动的特点,如果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共计有24000人左右。按照管理者和员工1:10的比例,管理者在2400人左右,若平均分布到三大产业,每个行业的精英人物可能在800人左右,而领军人物则更少。二是认识不---------------------------------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4 到位,政策难以落实,工作投入不大。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许多部门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引资”、轻“引智”的现象,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大,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没能因势利导,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在政策上也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人才集聚的现象,吸引人才的政策引力和执行力不够。人才激励政策还不足以吸引高级人才,常常出现与高端人才失之交臂及人才流失的现象。二、人才集聚对于我区发展三大产业的重要意义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过快下滑的危险。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环境和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必须充分认识通过人才集聚推动三大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一)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环境的理性选择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但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巨---------------------------------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5 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已严重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对我区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区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都将受到这些因素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干扰,并在一段时期内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需要我们集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深入研究目前我区所处的经济环境,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使我区三大产业能够实现逆势而上、超常规发展。(二)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现实举措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区已经明确了“”期间要进一步扩大科技信息业发展优势、凸显文化旅游业发展特色、提升商贸商务业发展水平,使三大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区科技信息产业面临着---------------------------------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6 其它城区的激烈竞争,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鼓楼已形成新模范马路、路高科技产业集聚优势,人才和科技资源突出;白下南理工科技园二期已经启动,中小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雨花区目前拥有中兴、华为等一批国内大型高科技企业,为雨花招商形成了巨大品牌影响力。在文化旅游业方面,我区也面临着体制、区域、人才、软环境的多重挑战,面临着鼓楼、秦淮、白下等区的激烈竞争。在商务商贸业方面,我区一直面临鼓楼和白下等核心城区的竞争,一些优势也正在被其它城区赶超。区域经济竞争的规律表明:区域竞争的焦点在产业,产业竞争的焦点在人才!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没有人才支撑的产业,必定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迟早会陷入衰退,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甚至下滑。(三)集聚三大产业人才也是改变目前人才队伍及工作现状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区三大产业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还不能适应三大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集中度与产业---------------------------------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7 集中度相关性不高。“”以来,由于没有深刻把握三大产业发展和当今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规律,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导致我区对高素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到位,使得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没有形成新引进的人才集聚在主要产业的态势。科技、旅游、商务、营销等产业的高端精英人才缺乏,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的领军人才缺乏,已成为三大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在民营科技领域尤为突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较低,而人才供给的层次日益提高,这迫切需要相关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竞争力的核心理念。三、我区三大产业人才集聚的有关建议当前,我区集聚人才发展三大产业既面临诸多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我区应狠抓人---------------------------------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8 才工作不放松,将人才战略作为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把人才集聚作为走特色道路的根本抓手,集聚更多的人才到创业发展。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认为,集聚三大产业人才,应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要实施“用人才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要建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才集聚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一)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所谓“大人才”的集聚观念,就是要全方位集聚人才,不仅要集聚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也要引进培养从事三大产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才,同时还要选聘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是要多类型集聚人才,集聚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营销等各种类型的人才;就是要多层次集聚人才,集聚包括一般技能型、高级管理型、领军人物型的人才。总体说,就是主要吸引集聚专业人才,实现量的扩张;挖掘培育研发人才,实现质的跃升;招募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