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_林均岐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_林均岐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_林均岐

第25卷第2期

2005年4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RTHQUAKE ENG I NEER I NG AND ENG I NEER I NG V IBRAT I ON V o.l 25,N o .2A pr .2005收稿日期:2005-02-15; 修订日期:2005-03-05

作者简介:林均岐(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生命线工程抗震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5)02-0030-0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林均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

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啸;地震;灾害;考察

中图分类号:P315.052 文献标识码:A

Fiel d i nvestigation on Indonesia disaster due to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ber 26,2004

L i n Junq i

(Insti tute of Eng i neeri ng M echan ics ,Ch i na Eart hqueke Adm i n i strati on,H arbin 150080,Ch i na)

Abst ract :The d isaster o f Indonesi a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 ber 26,2004is serous .I n this pa -per ,t h e d isaster o f Indonesi a is introduced ,i n cluding the da m age to buildi n gs ,to life li n e eng ineeri n g ,especially to bri d ges and road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ber 26,2004.So m e suggestions are m ade .K ey w ords :tsuna m ;i earthquake ;disaster ;i n vesti g ation

引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7时58分55秒,在印度洋苏门达腊岛西北部的近海发生了里氏9.0级(根据U.S .Geo log ical Survey)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298b ,东经95.779b ,苏门答腊岛西160km ,震源在印度洋海底下10km 深处。这次地震的地理范围很大,出现了超过1000km 的地质断层。主震发生后的当天发生了多次的余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余震达16次,最大余震震级为7.1级。

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浪高度达到了10余米。巨浪越过海岸线,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尔代夫等国近海岸的城市和乡村。那些留在港口、码头和海边的人们被吞噬,建筑物被毁坏,那些被压埋于碎石瓦砾中的人们,也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死。海啸所过之处一片废墟,惨不忍睹。罹难人数近三十万,有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是从1960年以来印度洋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海啸。

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向灾区提供了物资、资金、设备并派出了救援队和医疗卫生队。为了考察灾区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了解灾区重建的具体需求,协助受灾国做好重建规划工作,尽快帮助灾区恢复供电、通讯,修复桥梁、道路、码头,重建学校、医院、住宅等,由我国商务部牵头组成了/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组0。考察组由来自商务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湖北省民政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路桥集团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等单位的十二位专家组成,于2005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对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进行了现场灾害调

查工作。

作者作为考察组成员参与了考察工作,对印度尼西亚在地震海啸中的受灾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工作。本文概述现场调查的情况和一些体会。

1 印度尼西亚的受灾情况

这次地震海啸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西北部的近海,距离班达亚齐(Band A ceh )250km,距美兰波(M eulaboh)约80km (图1),如此近的距离和强大的海啸,给印度尼西亚带来巨大灾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西海岸一线的亚齐省和苏北省部分地区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受灾地区涉及亚齐省的美仑县、东亚齐、北亚齐、班达亚齐、络司马威、比帝县、查雅亚齐、中亚齐、西默鲁、西亚齐、西南亚齐、纳岸拉亚12个县市和苏北省的尼亚斯,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亚齐省北起班达亚齐市南至美兰波(M eulaboh)沿海岸线长约200km 宽约1~10km 的区域,房屋倒塌路桥冲毁,村庄被夷为平地,近乎成为无人区,受灾范围如图2所示。印度尼西亚国家减灾协调局宣布印尼在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害中死亡和失踪者已达到234271人。其中死亡者达到119349人,失踪者为114922

人。

这次地震海啸给印度尼西亚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根据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计划署的统计数据,共有约1000个村庄及社区受到影响,造成127000间房屋完全被毁;另有约152000间房屋损毁严重。由于房屋损毁,已造成603518人无家可归。估计房屋损失达14亿美元。

班达亚齐市损失惨重,地震和海啸导致房屋倒塌,桥梁被毁,电力供应和电话网络被切断。班达亚齐市被海啸毁了一大半,只有东面还有部分基本保持完好。大半座城市已经成为废墟,淤泥遍地约深30c m 。

班达亚齐市至扎郎一线的村镇(包括西海岸线唯一陆路通道的干线公路大部分路段)大都依山临海或在河流冲积扇上修建,地势较低。自海岸线向岛内约1km 范围内,有17个村庄已完全消失,房屋破坏非常严重。

海啸还使基础设施严重毁坏,交通设施的损失约高达5.2亿美元。共有316km 的国道及省级道路在灾害中受损,121座桥梁被毁,316座桥梁受损,在灾害中受损或破坏的地方道路总长估计达到1000多k m 。灾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大部分被毁或被泥砂杂物掩埋,陆路运输中断,所以从班达亚齐市至扎郎一带运送救援物资主要依靠空中运输。亚齐省和苏北省各有5座及9座港口受损。机场基础设施损害相对较小。发电设备基本未造成明显破坏。班达亚齐市仅部分民用配电线路遭受一定损坏,受损严重的是西海岸输变电设施。供水设施基本被破坏。海啸过后灾区处于停水、停电状态。

312期林均岐: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班达亚齐市的固定通信设施基本破坏,但移动通信设施基本未破坏。班达亚齐市人口分散,只有10个基站提供信号覆盖,在海边一带人口较为集中,此处受灾严重,基本无移动信号提供,或虽有信号但仅限于收发短信而不能通话。自班达亚齐市至扎郎沿西海岸一带,城市人口依海岸线分布,自海岸线向岛内1km 范围内,受灾非常严重,基站设施以及通信线路完全被毁。

重灾区班达亚齐市城区房屋毁坏严重,残垣断壁,景象凄惨,其中有地震造成的,但最重要的破坏是由海啸造成的。图3和图4所示是班达亚齐市由地震造成的房屋破坏,图5~图8是海啸造成的房屋破坏,图9~图12给出了道路、

桥梁的破坏。

32 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 25卷

2 结语

这次地震和海啸给印度尼西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们发出了警示:

(1)虽然地震震级高达9度,但地震造成的破坏,要远远小于海啸造成的破坏。因此对海啸造成的工程结构的破坏机制应深入研究,对可能发生海啸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以减小可能造成的灾害。

(2)由于这次灾害巨大,特别是灾区道路和桥梁的大量破坏,使得救灾工作非常困难,救援队和救援物资只能通过直升机空中运输,由于运力的不足,很多物资在机场耽搁上月的时间,甚至腐烂变质。可见在灾后的紧急救援期间生命线系统的重要性。

(3)当地政府官员有50%死亡或失踪,使得政府无法行使正常的组织和管理职能,无法及时收集到准确可靠的灾情数据,同时没有组织有效的自救互救活动。因此,加强政府在救灾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这次灾害也引起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地震海啸预警系统的重视。开展区域间的合作研究,建立印度洋区域的地震海啸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小地震海啸。

参考文献:

[1] 赴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评估与灾后重建考察组.印度尼西亚12.26苏门达腊岛地震海啸灾害考察报告及经济援助项目的建议

[R ].2005.2.

[2] 林均岐.印尼12.26地震海啸考察[R ].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332期林均岐: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年日本海啸调查报告 2011 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由于日本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此外,海啸对日本核电站也造成了巨大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影响最为严重,6个机组中的4个受到影响。1号机组:12日,确认反应堆堆芯燃料开始熔化,工作人员采取释放反应堆容器内蒸汽并灌入海水的方法以减压降温,当日下午发生氢气爆炸,但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本身并未在爆炸中损坏,当晚,燃料棒熔毁初步得到遏制。2号机组:12日,工作人员开始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14日,反应堆失去冷却能力,工作人员开始向堆内灌入海水降压,但燃料棒仍在一段时间内完全露出水面,周边

放射线剂量上升,堆芯可能已经出现部分熔毁;15日上午传出爆炸声,分析认为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容器可能出现损坏。3号机组:13日,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开始排气注水;14日发生与1号机组情况类似的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损坏的可能性很小;15日,反应堆建筑上方出现白色蒸汽,机组附近辐射量最高达每小时400毫西弗。4号机组:12日,丧失冷却功能。 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地震后,仙台新港等太平洋沿岸各地出现了10米高的大海啸。 海啸数值模拟是开展海啸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于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内对此次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介绍了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此次海啸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并针对我国海啸

东南亚海啸分析

题目:东南亚海啸分析 摘要: 海啸是一种人力无法改变的大灾难,它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不计其数。东南亚也是海啸的多发地带,研究东南亚海啸的目的就是认清东南亚海啸。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和个例分析法来分析海啸的产后,发展和带来的结果。并分析和得出建立建全海啸防豫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除此之外,根据海啸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普及认知海啸的能力,和如何在海啸中自救和救他用的能力 关键词:东南亚海啸应急措施损失印度洋 引言:通过研究南海等区域,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方法来关注其它的地区,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现有的陆地地震监测站可用来为海啸提供预警。现有的海啸预报系统,比如深海评估与海啸报告(DART)浮筒,在海啸监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代价昂贵,不易维护。此次研究的发现可作为现有系统的有益补充,且成本较低。研究海啸,就是要提高预测能力,减少损失。 正文: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这次惨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也让全世界的人民,关注起海啸来?何为海啸?海啸是如何产生的?海啸可以避免吗?海啸的危害有多大?海啸是否可以提前预知?……人们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问号。身在岛屿海南,关注海啸,成了了一个精典话题。 那什么是海啸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海啸发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而后海水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涌向滨海陆地,而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这些海浪通过能量的释放而向外排水。在能源附近,海啸的波浪可长于300英里并可持续一小时之久。通常,波长和周期的增加与海水的深度成正比。周期是两个海浪之间的时间。由于海浪的长度很长,海啸形成海浪波浅,提示海水的深度与海浪长度之间的比率是很小的。在深海里,海啸能高速行进。海啸的加速是重力加速度乘以海水的深度。海啸在太平洋能够快速推进达每小时450 英里,超过声速的一半。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

日本3.11大地震最新伤亡人数

日本大地震已确认8277人遇难日本警察厅20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另有12722人失踪。日本民众普遍认为,在上周大灾难中罹难的人数可能要高得多。沿海的宫城县在海啸中遭受的破坏最严重,官员们估计仅该县的死亡人数就将达数万人。《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官方数据和真实数字的差距,是大槌町这样的地方造成的。日本政府只有在接到失踪报告后才会认定某人失踪。11日的海啸中,大槌町有很多社区和家庭几乎全被冲走,很多情况下,没人活下来报告失*踪者姓名。在宫城、岩手和福岛等沿海县城的各市镇,这种情形不少见。但随着救援人员努力搜寻,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也开始上升。日本人是怎样统计死亡人数的?《华尔街日报》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女川的一座废墟里,负责搜救的日本消防队员择路而行。发现遗体时,他们首先初步确定死者的性别和大致年龄。他们用蓝色防水塑料布裹住遗体,留在原地,用红色胶条在该地点做了标记。一名消防员说,理想状态下现在就想搬走遗体,但他们没有时间;稍后会有别的救援组来将遗体搬走。最终,这些遗体被送往警察设立的失踪人口中心和陈尸所。陈尸所外贴着一张名单,上面写着尸体的辨认特征,如白发,黑裤子,白色毛衣,头朝东,面朝下躺着,发现时一半身体挂在二层楼的阳台上。警方说,如果有人认为描述符合亲人的特征,就会让他进入等候区准备认尸。女川市城市规划官员柳沼俊明说,对失踪和下落不明的人,不愿视其为已经死亡。因为除中央办公室的一部卫星电话外,所有通讯中断,失踪者可能无法通知乡亲他们是安全的。阪神大地震时,因为受灾人口集中,死者多被埋在坍塌的自家房屋下,因此大多数死者在地震后一年内被发现。尽管如此,最终死亡人数到2005年12月才确定,距地震发生已过去十年。而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整理出*来。因为无法计算的人数众多,难以搜寻。海啸将许多受害者卷入海中,直到他们被冲上岸时,才会被计算为死亡人口。声音我们珍视每一个生命。估计的数据下一页太粗糙,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负责公共关系的日本内阁副官房长官四方敬如是说。日本官员说,他们一直这样统计遇难者人数:非常精确地计算死亡人数,而不是先粗略估计而后再进行更正。

海地、汶川、日本311大地震对比

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2011年12月22日,3月11发日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5,843人死亡、3,469人失踪。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海地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

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伤亡对比:日本大地震震级最高,但是伤亡人数最少。而海地地震震级最小,伤亡人数却最多。主要原因是海地经济不发达,城市规划不合理,房屋建筑抗震不达标,抢救不及时,导致伤亡数增多。而日本经济发达,地震预警及时,人们的防震意识比较高,所以伤亡人数较少。汶川地震则是因为人口密度太大,预警不及时,且房屋建筑抗震多数不达标,导致伤亡较大。

日本海啸

日本海啸 【新闻背景】 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巨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 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 【中考猜题】 1·3月13日日本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吸附沉淀 C.过滤 D.静置沉淀 2.日本强地震后,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一种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3.3月13日日本发生海啸,防疫人员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微粒在不断运动 B.NaClO2是由NaCl和O2构成的 C.NaClO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5.4% D.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4.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5.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大量使用不会引发水华、赤潮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a2CO3 D.Na5P3O10 6.日本强地震和海啸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救灾需要大量的消毒剂。 (1)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

一、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分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式8.7 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 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受 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多人。 材料二:地震震中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示意图。 一、选择题: 1.关于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啸只能由地震引发 B .海啸是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潮汐 C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D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 内、里氏震级8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2.此次地震是由下列板块相互错动引起的: ( ) 00 200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3.此次主要影响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下列关于受灾国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与火山国、该国居民多信仰佛教 B.受海啸影响最严重的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该国居民多信仰印度教 C.加尔各答是印度麻纺织中心,它位于印度西部 D.马尔代夫是珊瑚礁岛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巨大。 4.关于甲海峡叙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最短航线必经之地,是日本“海上生命线” B.近年我国从此海峡运进的主要物资有石油和铁矿石 C.该海峡附近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D.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除地理位置优越外、还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5.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主要是由于:()A.该地劳动力素质高,人才密集B.利用该地海运便利的条件 C.该地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D.该地人口多、市场广阔 6.关于乙工业区说法正确的是:()A.以钢铁、机械为主传统工业区B.以棉纺织工业为主轻纺工业区 C.以麻纺织工业为主轻纺工业区D.以计算机软作为主新兴工业区 7.关于乙所在国家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降水西多东少B.东部主要农作物棉花、甘蔗、水稻 C.西部主要农作物是黄麻、茶叶D.发展农业主要不利条件是水旱灾害频繁8.下列不属于甲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D.热带企业化种植园经济 9.下列不属于甲所在区域的农矿产品的是:()A.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B.石油和锡等矿产 C.稻谷、甘蔗D.小麦和玉米 10.这次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下列有关人类应对这种突

日本3.11地震海啸影响分析

或有近忧,但无远虑 ——日本3.11地震海啸影响分析报告要点 地震影响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主 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北部临太平洋地区的破坏则大得多。受灾各县占日本GDP的12.81%。而在产业布局上,东北受灾较重的青森、宫城和福岛各县以农、林、渔业为主,而北海道和千叶两地也分别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农业主产区。除农业以外,岩手县半导体和通信制造业集聚;能源行业方面,福岛、茨城则集中着大量火电厂与核电厂,千叶则分布着炼油工业;此外,千叶县市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不过受灾程度较轻。 地震后对GDP带来的回补 结合各次地震海啸的情形,财产损失可能占GDP的3%-5%,按照去年日本GDP为4791791亿日元的规模,整个财产损失在143753.7~239589.5亿日元。但从历次地震海啸造成的影响来看,其对于GDP增速的影响时间有限。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就需要增加投资来修复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因此作为流量指标的GDP非但不会受到存量财产、资本损失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因为重建的集中建设而增速上升。我们认为,日本一季度的GDP将会受到影响,而由于临近二季度,所以二季度的GDP也很有可能因此遭到负向冲击,但是在三、四季度,日本的GDP会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获得强劲上升。 重建下对原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口需求增加 历史情况上来看,在观察到震后GDP增速上升的同时,也能够发现受地震打击国家的进口在震后飙升的情况。根据过去几次地震灾害对进口的拉动来看,我们大致计算出本次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进口增加大约为536.5亿美元到853.98亿美元之间。从阪神地震来看,进口急剧增加的产品主要有原材料、机械设备,而进口出现下降的行业包括交运设备、家用设备等。 日元或出现一定时间段的坚挺 从和历史上阪神地震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发生于1月17日的阪神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日元兑美元非但没有出现贬值,反而持续升值,直到4月份才开始贬值。我们认为,一方面震后,日本不仅有资产汇回的需要,阪神地震期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也表明当时资产汇回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将显著抬高银行间拆借资金的紧张程度。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末日本央行对于日元过快升值的态度来看,不排除本次干预日元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尽管日元升值的趋势将会存在,但是本次在持续时间和幅度上可能会相对较小。相关研究 分析师: 李冒余 (8621) 68751605 limy@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240600.html, 执业证书编号:111111111联系人: 杨靖凤 (8621) 68751636 yangjf@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240600.html, 宏观经济海外市场观察 研究报告宏观经济2011-03-13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日本地震和海啸死亡人数或过万 (联合早报网讯)综合媒体报道,日本气象厅今天(3月13日)称,根据分析地震数据,两天前发生的大地震的实际强度为里氏九级。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发生的智利M9.5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M9.2地震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与此同时,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200人,失踪1500人,还有数万人无法确定是否安全。在已经确认死亡的1200人中,宫城县有244人,另外在该县的仙台市和东松台市还各发现了200余具尸体,因为无法靠近现场,所以无法准确统计数字。另外,岩手县和福岛县还分别确认了 302人和208人死亡。 但也有日本媒体称总遇难人数很可能将超过万人。法新社引述NHK报道,宫城县警长Naoto Takeuchi表示,仅在宫城县就可能有超过万人遇难。宫城县属于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 据宫城县当地政府反映,该县临近海岸边的南三陆町遭到海啸的致命打击,整个町几乎完全被毁,町内有居民1.7万人,其中7500人已经确认安全,其他近1万人目前下落不不明。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整个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该町有居民1.5万人,目前只确认了4600人安全,其他人去向不明。岩手县陆前高田市有5000户被埋,已发现很多尸体。 绝大多数遇难者似乎是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夺去生命。 另,据日本新闻网报道,遭受海啸袭击的日本仙台机场的候机楼上,截止到13日,依然有1200名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被困在里面,等待救援。由于候机楼周围还有3米左右深的水,而且垃圾成堆,因此救援部队目前还无法靠近。乘客中已经有多人因为支撑不住而死亡。 救灾和搜救行动目前仍在紧张进行着。 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说,首相菅直人已经下令日本自卫队投入十万人参与救灾工作。这是日本自卫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行动。 各国救援团队,包括中国、瑞士、德国以及匈牙利等的救援人员今天也纷纷抵达日本。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接受中国救援队。 而美军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已经抵达日本东北海岸,将与日本自卫队合作进行救援。 福岛第一核电站可能再次爆炸 日本今天陷入核子紧急事故,政府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核电厂恐怕已经发生双反应炉熔毁事件,造成辐射外泄。据了解,日本福岛遭受核辐射者人数剧增,从4人升至190人。 日本核工业安全局13日宣布,福岛核电站内的3号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进入“紧急状态”。此前,该核电站1号反应堆附近涡轮机房曾因氢气泄漏而发生爆炸。自从本地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失灵而警报频传。政府已经要求电站附近21万居民紧急疏散。 日本政府首席发言人表示,福岛核电厂1座反应炉极有可能已经熔毁,而当局行事方针,是假设另1个反应炉也可能发生熔毁情况。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今天表示,在强震中受创的福岛核电厂1号机和3号机,恐已发生放射性熔毁。 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有熔毁时,枝野幸男表示:「我们行事方针,是假设核电厂1号机有高度可能已发生熔毁。」 枝野幸男表示:「至于3号机,我们则假设有熔毁的可能性。」 枝野幸男也说,工作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冷却位于福岛一号核电站的三号机组反应堆,但无法排除该机组发生氢气爆炸的情况。 不过,枝野幸男在介绍三号机组的潜在危险时,同时也表示三号机组应该可以“抵御”

近50年历史上大的海啸事件李连杰印尼大海啸事件

近50年历史上大的海啸事件李连杰印尼大海 啸事件 1960年5月22日15时12分,智利中部的太平洋沿岸发生8.6级强烈地震,造成海底下降,从而引起大海啸。海浪高达25米,近乎垂直的水墙冲向岸上,紧接着又退回大海,这样进退反复几次,卷走了沿海地区无数房屋,摧毁了码头,轮船被海浪推到陆地搁浅,1000人死亡。与此同时,海浪以每小时650公里速度横跨太平洋。 菲律宾海啸 1976年8月17日0时13分,菲律宾群岛南部棉兰老岛以南的苏拉威西海中,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由此引起了该岛南部沿海地区猛烈的海啸。5米多高的海浪席卷上岸,冲垮了几百栋建筑物,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海水卷走,死者中有许多是儿童。这次海啸发生一周后,官方宣布在南部的这次地震和海啸中,已证实死亡4000人,失踪4000人,无家可归者达17万人之多,损失小渔船4000只。 希腊塞萨洛尼基海啸 又称萨洛尼卡海啸。1978年6月20日1时5分塞萨洛尼基发生6.8级地震,引起海啸。近6米高的海浪冲击到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岸,把一些渔船卷上海岛,许多房屋被淹,造成几百万

美元的财产损失。海啸波及到地中海东部地区,使得8名黎巴嫩游泳者被海浪卷走而丧生。 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海啸 1992年12月12日5时29分,该地由于发生6.8级强烈地震而引起海啸。高达25米的海浪,侵入陆地达300米远,摧毁了港口和滨海区,沿海岸地区所有村庄全部被冲毁。这次海啸使该岛1584人丧生,500人受伤。与此同时,海啸还袭击了毛梅曾镇海湾的4个岛屿,共有763人被海浪卷走。这些岛屿全遭海水淹没,只有人口最稠密的巴比岛上一间寺庙的顶部露出水面。 日本北海道大海啸 1993年7月12日晚10时17分,北海道西南海岸发生7.8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推进,袭击了北海道及本州岛沿岸,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距北海道本土20公里的奥尻岛。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海啸就在避暑胜地奥尻岛登陆,海浪高达10米,在藻内地区海浪最高竟达30.5米。在该岛南部青苗地区居民,还来不及逃离现场,凶猛的海水越过防波堤扑面而来。据目击者回忆说,海啸形成的巨浪“就像一扇巨大的黑色屏风压了过来”,无情地将人们、房屋和汽车一并吞噬。 海啸退后,近海到处都漂浮着房屋的椽、梁和家具什物。海上巡逻艇在14日晚寻找到13具尸体,其中最远的已漂到距海岸27公里的地方。该岛230多栋民房被海水卷得了无踪影,渔船被

日本大地震海啸作文写作素材

日本大地震海啸作文写作素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日本福田核电站50勇士留守组成最后防线 核电站 该核电站的设计标准仅仅是抗级地震。日本一法院曾提出关闭西部一核电站,遭当时执政党拒绝 核内幕 声音 日本天皇呼吁国民坚强 日本明仁天皇16日经由电视发表告国民书,表示对大地震和海啸造成巨大生命损失感到十分痛心,我祈祷,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得以生还。 形势难以预测,我深感担忧。 谈核泄漏危机 我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元首的慰问电。令我感动的是,各国人民的心与日

本受灾民众在一起。 感谢救援人员 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了明天好好活着。 说共渡难关 日本宫内厅发言人介绍说,这是明仁天皇首次发表这样的电视讲话。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明仁天皇只是以书面形式发表告国民书。 明仁天皇现年77岁,1989年即位。 他们穿白色防护服、背氧气罐,持手电筒,漆黑中行走在设备之间。他们是坚守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50名员工,姓名不为外界所知。多是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工人,已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 从事这一行的人,心里早有觉悟。那就是,一旦遭遇险情,先让家人离开,自己会在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刻。 美国核电站员工迈克尔弗里德兰德感同身受 不知姓名不知归期

当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于15日早晨发生爆炸后,现场附近的辐射强度飙升至日本规定安全值的800倍以上。换句话说,人如果在现场工作1小时,就等于接受了正常情况下800个小时才能积累的辐射量。 核电站外,日本政府要求在距离电站30公里范围内的14万民众不要出门。 而核电站内,50名工人冒着遭受大剂量辐射的危险,用最原始的办法一边向机组内外喷海水降温,一边打开阀门排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氢气,并参与扑灭4号机组大火的行动。 由于被切断了电力供给,抢险队员们只能打着手电筒,在漆黑一片、有如迷宫般的设施中摸索前进。 电力公司没有公布这些人的姓名,没有披露需要他们留守多久。 早已准备慷慨赴死 除了部分志愿加入的核电站骨干力量,这些坚守电站的抢险队员,多是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工人。这些员工多已做

日本地震海啸报道的统计与分析

报纸有关日本地震海啸报道的统计与分析一.统计 目的:研究并学习上海几家主流报刊基于各自定位,对重大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的规模、结构、采编特点等。 研究对象:文汇报2011年3月12日至3月21日10期报纸 文汇报3月12日: 1.日本地震海啸文字报道:总5条5922字 2.新闻图片的总幅数:4幅 3.相关新闻评论的总篇数:12篇6408字 4.报道分布的版面:头版:2篇 第5版:5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第6版:10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5.文字报道中,本报采写报道的字数:6856字 全部文字报道字数:12330字 6.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幅数:0幅 图片报道总量:4幅 7.本天中,本报记者投入的人数(根据挂名统计) 本报记者:叶松亭徐晶卉陈惟任荃陈韵旭陆益峰 本报驻东京记者:刘洪亮 文汇报3月13日: 1.日本地震海啸文字报道:总6条5067字 2.新闻图片的总幅数:3幅 3.相关新闻评论的总篇数:10篇8003字 4.报道分布的版面:头版:2篇 第5版:8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第6版:6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5.文字报道中,本报采写报道的字数:10545字 全部文字报道字数:13070字 6.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幅数:0幅 图片报道总量:3幅 7.本天中,本报记者投入的人数(根据挂名统计) 本报记者:赵博徐晶卉王蔚陈惟任荃 本报驻东京记者:刘洪亮 实习记者:吴宇桢 文汇报3月14日: 1.日本地震海啸文字报道:总2条3742字 2.新闻图片的总幅数:5幅 3.相关新闻评论的总篇数:9篇5519字 4.报道分布的版面:头版:1篇

第8版:8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第7版:2篇(体育新闻版) 5.文字报道中,本报采写报道的字数:6336字 全部文字报道字数:9261字 6.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幅数:0幅 图片报道总量:6幅 7.本天中,本报记者投入的人数(根据挂名统计) 本报记者:江世亮王彦黄宇春 本报驻东京记者:刘洪亮 实习记者:吴宇桢 文汇报3月15日: 1.日本地震海啸文字报道:总9条8734字 2.新闻图片的总幅数:7幅 3.相关新闻评论的总篇数:6篇4946字 4.报道分布的版面:头版:2篇 第6版:2篇(综合新闻/国内新闻) 第7版:1篇(文化新闻) 第9版:6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第10版:2篇(财经新闻) 第12版:3篇(科教文摘) 5.文字报道中,本报采写报道的字数:8700字 全部文字报道字数:13680字 6.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幅数:2幅 图片报道总量:7幅 7.本天中,本报记者投入的人数(根据挂名统计) 本报记者:唐玮婕本报记者:赵维光赵博黄春宇王蔚许琦敏本报驻东京记者:刘洪亮 实习记者:吴宇桢 文汇报3月16日: 1.日本地震海啸文字报道:总7条3908字 2.新闻图片的总幅数:3幅 3.相关新闻评论的总篇数:10篇8386字 4.报道分布的版面:头版:3篇 第3版:4篇(综合新闻) 第6版:8篇(日本史上最强震>特别报道) 第8版:1篇(教科卫新闻) 第9版:1篇(文化新闻) 5.文字报道中,本报采写报道的字数:9389字 全部文字报道字数:12294字 6.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幅数:0幅 图片报道总量:3幅 7.本天中,本报记者投入的人数(根据挂名统计)

东日本大地震分析结果报告

东日本大地震分析结果 讲座地点: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主讲人:冯德民 主讲内容: 1 地震概况 东日本大地震( 日本政府命名)于2011年3月11日14时46 分发生在日本东北方向,震级为M9.0 级,震源深度为24km,震源地点为日本海三陆冲,北纬38°62',东经142°56',震害波及日本全国,按照日本对地震烈度的划分,分别取震度1,2,3,4,5弱(5-),5强(5+),6 弱( 6-),6强( 6 + ),7 度。地震特点: 1) 此次的地震断层面非常大,450km、宽200km,超过了预想的宫城县冲地震的断层面; 2) 在东日本很大的范围有连续长时间的强震; 3) 周期为 1. 0s 以下的短周期的震动反应强烈;4) 多次发生大规模的余震; 5) 远震地区长周期地震动对长周期建筑的影响较明显; 6) 特大海啸的发生。 2 海啸概况 地震引发的海啸发自于海底的地震,由地震波的动力引起海水剧烈起伏而形成强大的波浪。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的范围位于日本东北站东海岸,海啸的高度( 日本气象厅发布) : 宫古: 8.2m,大船渡: 8.0m,石卷市:7.6m,相马:9.3m,个别地点高很多。 3 地震及海啸灾害 3. 1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造成了下述主要灾害: 1) 产生了巨大的地震动及大海啸; 2) 致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3) 海啸冲走大量建筑物; 4) 由地震直接破坏 的建筑物不多; 5) 非结构构件( 主要是吊顶) 震害突出; 6) 长周期地震动对长周期建筑物有影响; 7) 较大地区发生土壤液化现象。 3. 2 主要震害概况 (截止到 2012 年1月12日,死亡15844人,失踪3450人。相比较,1995 年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死亡5413人,负伤35000人,失踪 7 人 3.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说明文4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说明文4) ①“巴西亚马逊河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3个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了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这个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2004年12月26日‘蝴蝶效应’真的在印度洋里闯下大祸!” ②由于众所周知的地壳板快运动,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约6厘米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挤压过程中所积聚的压力通过板块边界的地震得以消解,这导致爪哇海沟一带地区成为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这次导致海啸的苏门答腊岛地震,在学术上属于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具体来说,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这个长距离的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使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即地层“边冲”),直接导致大地震的出现。 ③地层断层移动时,还会导致断层间出现一处狭长空间;当海水填充这个空间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就像一支巨桨,一下“划”动重量高达数十亿吨的海水,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而且传播的速度很快,海啸向外扩展时速度可达每小时700—800公里。印度洋的范围相对来说又比较小,所以雷霆万钧的海啸袭击东南亚和南亚时,10米高的巨浪席卷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7国,连4500公里外的非洲国家索马里和塞舌尔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④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当于30亿吨TNT炸药的威力。这提示人们:相对较小的地震也会因为引起岩体滑动而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的灾害远远超过科学界以前的认识。 ⑤强烈的海啸,给受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一举改变了亚洲的版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印尼旅游胜地尼亚斯岛附近的几个小岛沉入海中,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西南岸某些小岛屿或许已向西南移动了20米。连地球本身也被“轻轻地推了一下”:地震瞬间的地球质量变化,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妙、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⑥巨大灾难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的讨论。若在这次海啸前,有一个全球性的预警机制,那么。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15.文章用一个比喻句开头有什么效果? 16.说说这篇科技说明文的行文思路。 17.结合文章第②段,具体说说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的“蝴蝶效应”。 18.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最典型的说明方法。 19,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第⑤段中有这样一句:“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你认为句中的“可能”一词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吗? 20、文章的第⑥段删去好吗?为什么?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日本“3·11”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海啸灾害概况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创下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0级地震的记录,是190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在日本东部海域引发了波高达10米的海啸,海啸波深入内陆达数公里。据日本电视新闻网3月14日消息,此次地震以及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以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了3900人;另外,还有超过2万人下落不明。日本媒体称,这些遇难者多数死于海啸。地震海啸中受损或被毁的建筑超过3400栋,此外还造成核电站氢气爆炸、交通瘫痪、电力和通讯传输中断,农田被淹没、堤防损毁等惨重灾情,靠近地震源地的宫城、福岛、岩手三个县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由于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未对我国沿海产生灾害性的影响。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海啸监测信息显示,我省沿海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为55厘米。 二、我省应急响应情况 11日14时20分,我局及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第一份地震海啸信息后,即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展电话会商,密切关注日本地震海啸的最新动态。16时50分,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警报后,我们立即向省政府

及相关部门发出海啸预警专报,这也是我省发出的首份海啸预警专报。 随后,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我局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局领导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的视频会商会议,部署各级海洋与渔业局加强应急值班,实时监测海啸动态,通过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密切关注海上渔船的动态,滚动加密发布海啸预警和渔船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渔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11日20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解除本次海啸警报;11日22时,经请示省政府,我省海啸警报解除。 三、灾害警示 研究显示:全球90%的海底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过去的100年间,全球约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台湾省、南海东部以及周边的硫球群岛均位于该地震带上。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地震海啸活跃期,自2004年以来8.5级以上的强震已经发生了4次,并引发了3次大规模海啸。加强地震海啸灾害预警和防范,建立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已成为当前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省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随着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人口密集度不断提高,而地震海啸造成重大损失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分析,如果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琉球群岛周边海域,海啸波将在2-3小时内抵达我省沿海地区,最大波幅可达2-4.4米(如同时遇到高潮位,海啸波幅将更大),将给我省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度重视海啸等海洋灾害防范工作,加快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_林均岐

第25卷第2期 2005年4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RTHQUAKE ENG I NEER I NG AND ENG I NEER I NG V IBRAT I ON V o.l 25,N o .2A pr .2005收稿日期:2005-02-15; 修订日期:2005-03-05 作者简介:林均岐(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生命线工程抗震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5)02-0030-0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林均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 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啸;地震;灾害;考察 中图分类号:P315.052 文献标识码:A Fiel d i nvestigation on Indonesia disaster due to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ber 26,2004 L i n Junq i (Insti tute of Eng i neeri ng M echan ics ,Ch i na Eart hqueke Adm i n i strati on,H arbin 150080,Ch i na) Abst ract :The d isaster o f Indonesi a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 ber 26,2004is serous .I n this pa -per ,t h e d isaster o f Indonesi a is introduced ,i n cluding the da m age to buildi n gs ,to life li n e eng ineeri n g ,especially to bri d ges and road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 m i of Dece mber 26,2004.So m e suggestions are m ade .K ey w ords :tsuna m ;i earthquake ;disaster ;i n vesti g ation 引言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7时58分55秒,在印度洋苏门达腊岛西北部的近海发生了里氏9.0级(根据U.S .Geo log ical Survey)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298b ,东经95.779b ,苏门答腊岛西160km ,震源在印度洋海底下10km 深处。这次地震的地理范围很大,出现了超过1000km 的地质断层。主震发生后的当天发生了多次的余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余震达16次,最大余震震级为7.1级。 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浪高度达到了10余米。巨浪越过海岸线,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尔代夫等国近海岸的城市和乡村。那些留在港口、码头和海边的人们被吞噬,建筑物被毁坏,那些被压埋于碎石瓦砾中的人们,也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死。海啸所过之处一片废墟,惨不忍睹。罹难人数近三十万,有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是从1960年以来印度洋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海啸。 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我国政府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向灾区提供了物资、资金、设备并派出了救援队和医疗卫生队。为了考察灾区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了解灾区重建的具体需求,协助受灾国做好重建规划工作,尽快帮助灾区恢复供电、通讯,修复桥梁、道路、码头,重建学校、医院、住宅等,由我国商务部牵头组成了/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组0。考察组由来自商务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湖北省民政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路桥集团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等单位的十二位专家组成,于2005年1月20日至1月30日对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进行了现场灾害调

日本3.11大地震感悟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感悟体会 北京时间20XX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的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日本气象厅此前认定此次地震是日当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接壤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这次的地震让我们惊心动魄,这次的地震是非常厉害的,整个本州岛面目全非,地震引发的大火烧了整个城镇,并且由于本州岛是沿海地区,所以因为地震还引发了10米高的海啸,海啸一直冲到宫廷县德楼,把整个日本本州岛可以说是全部吞没,变成了茫茫的海洋,今天,由于海啸发生,于是引起了漩涡,把东西都卷了进去。地震还引发福岛核电站的屡次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核泄漏,这不仅危害到整个日本,就连周边国家都进入紧张状态。截至21日18时,大地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最终或超18000人。受地震影响避难人数达35万。在这次地震中,好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有些人甚至自己都死了,他们多么可怜呀!自然灾害是无情的,据专家介绍,这次日当地震毁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的毁坏力。这次地震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一次地震,实在是威力巨大!他们知道,失去家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 从世界方面考虑,这不单单是日本受到灾难。而是世界受到了灾难,是地球受到了灾难,更是人类受到了灾难。每一次灾难来临都标

志着危险在向世界靠近,在向地球靠近,在向人类靠近。因此每一次灾难来临,世界各国都应全力去营救,尽力去弥补灾难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只有世界和平、统一人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开展。让世界和平、统一从我做起,从现在的每一件事做起,更要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做起。 各种自然灾害并没有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呈现出逐步增多乃至频繁的倾向。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当代研究生们从各方面积极学习抗震救灾能力,提高本身素质,以求最终更大的开展。这次地震其实也是一个警钟,它在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大量抽取地下能量,这样会导致强烈的大地震,要是沿海地区也要注意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这样也会污染环境。让我们环保起来吧!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漂亮!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当机立断的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灾难面前,小小的博文显得那么渺小。我希望在这渺小的地方,能承载更多的人类灾难,只要因此能减少灾难。祝福每一个日本朋友和在日本的华人华侨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风雨过后是彩虹,灾难过后,幸福宁静。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海啸中的物理知识

海啸中的物理知识 陈 建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这次海啸因其波及面之广、造成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数之众,被联合国称之为“近几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时间海啸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自然现象。本文就海啸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作简要分析。 1.海啸的形成 海啸是大规模的水波运动,在物理学上属于特长的长波能量传递,它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突然迅速位移所造成的。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这次印度洋大地震是在印度洋底部所谓“俯冲带”发生的,这一俯冲带是位于印度洋海面下约10000米深处的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发生上下错位运动构成的。印度板块原来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12月26日,印度板块的大约1000千米长的一块向缅甸板块下方“俯冲”,造成印度洋洋底局部先向下再往上的运动,断层处数百立方千米的岩石陷落,出现一狭长空间;当海水填充这个空间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海浪陡然升到几十米高,结局就是灾难性的大海啸。需要注意的是,海啸不同于风浪和潮汐:微风吹过海洋,泛起波浪,它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啸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潮汐产生的海流能深入海洋底部,这与海啸一样,然而它是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的,而海啸则是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造成的波动。海啸中所含的能量惊人,震源断层倾滑的垂直差异运动越大,相对错动速度越大,面积越大,则海啸所含的能量就越大。 海啸要经历三个部分交叉却又有显著差异的物理过程:由某种搅动水体的力产生海啸,然后海啸从爆发源附近的深海处传到浅海地区,最后以波冲击和水淹没的方式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从能量方面看,海啸是海底地震能量通过地壳和海水等介质向海岸传递的过程。由于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所以这次印度洋地震震中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但距离震中很远的斯里兰卡却受灾最严重,连4500千米外的非洲国家索马里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