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范围的骨膜剥离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
2 58 ・
第 1 5卷
第 3期
医 学 研 究生 学 报
J u n lo d c lP s r d ae o r a fMe ia o t a u ts g
V0 _1 No 3 l 5 .
20 0 2年 6月
Jn 2 0 u .0 2
i g a a o ia e ucin . n n tm c lr d t s o
Ke r s: F mo a r cu e; I tr a x to F a t e un o y wo d e r fa t r n e n f a in; l l i r cur i n;
关 键 词 : 股 骨 干 骨 折 ; 内 固定 ; 骨 折 愈 合 ; 骨 膜 剥 离 中 图分 类 号 : R 8 .2 6 3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19 20 )30 5 -3 0 88 9 (0 2 0 -2 80
E et f t p igdf rn a g f e otu 0 eu ino mo a sat r cu e f c o r pn ie e t n eo r s m nt no f e r l h f fa trs s s i r oi e h f
Naf g2 0 0 J n s , hn ) n n 10 2, i gu C ia i a Abta t O jci s T u yt f c f tp ig iee ta g f eis u nte no fe src : bet e :os d eef to r pn f rn rn e r t m o i o fm— v t h es s i df op oe hu n
P ro tu srp i g e i se m t p n i
股骨干骨折PPT演示课件

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患者关于疼痛、功能恢复、心理状况等方面的 信息,以评估生活质量。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体检、影像学等手段,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 恢复程度等。
量表评估
采用专门的量表,如SF-36健康调查量表等,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全 面、客观的评估。
提高生活质量策略探讨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 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
06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骨折类型
粉碎性骨折、斜行骨折等不同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其预后效果及 恢复时间存在差异。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具 有重要影响。
患者年龄与身体状况
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恢复时间更长。
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介绍
骨折分类与特点
螺旋形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状。
简单骨折
骨折端无明显粉碎。
骨折分类与特点
粉碎性骨折
骨折端有多个碎块。
单纯性股骨干骨折
不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
复杂性股骨干骨折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其他部位的损伤。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及症状
肿胀
骨折部位明显肿胀 ,可有皮下淤血。
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非关节部 位出现不正常的活 动。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内固定术
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后,使用钢板、髓 内钉等内固定物将骨折端固定。适用 于移位明显、不稳定的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 的优点。
外固定架固定术
在骨折部位安装外固定架,通过钢针 穿过皮肤固定骨折端。适用于严重开 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复杂 情况。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的优点。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原因及治疗分析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原因及治疗分析资料与方法1997年1月~2007 年12月收住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58岁,平均32岁。
发生部位:股骨中段6例,中上段3例,中下段14例,一侧股骨反复2次2例,发生于原骨折处13例,螺丝钉孔处6例,钢板边缘4例。
发生时间:取出内固定物4个月内13例,4个月以上4例,骨折愈合还未取出内固定物6例。
首次固定方法:螺丝钉+钢丝+石膏外固定2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20例,“v”形髓内钉内固定1例,再骨折中有5例伴有钢板断裂或折弯,螺丝钉拔出。
再骨折原因:外伤8例,过早负重活动14例,1例钢板螺丝钉电解反应,骨锈蚀严重。
再治疗方法:①单纯线状骨折无移位,以髋人字石膏固定4例;②切开复位,断端修整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5例;③切开复位,断端修整记忆合金环抱式钢板内固定1例;④第2项加上取髂骨植骨10例;⑤切开取原内固定物自锁髓内钉固定、自体骨泥、植骨3例。
结果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为预防再次发生骨折,除儿童患者为避免影响生长发育而选择1年取内固定物外,余者均在二次术后2年方取出内固定物。
重复2次同一肢体骨折患儿身高低于同龄儿,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患者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僵硬、屈膝活动受限,除1例手术股四头肌腱粘连松解外,余均行锻炼恢复正常。
讨论生理、解剖因素: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股骨是偏心负荷,人体股骨解剖轴与力学轴间呈6°~9°的夹角,骨皮质上应力是不平衡的,人体站立负重时,内侧皮质承受压力比外侧张力大,尤以股骨干中下1/3处为最重。
本组14例取内固定物术后患者再骨折即发生于此处,且由于创伤、手术、制动因素造成骨丢失可在数周内出现,并于数月后相当明显,再骨折发生率增大。
原发损伤与医源性因素:严重创伤、手术内固定及取出内固定,均可造成骨质缺损,使骨质强度受到极大削弱,骨缺损易于产生,骨内应力分布均差,造成骨缺损处应力很高,受力后应力集中,小的负荷也可产生骨折。
骨盆及股骨干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

骨盆及股骨干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关键词:法医学;交通事故;股骨头坏死: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1案例1.1简要案情蔡某,男,60岁。
2009年10月4日因交通事故受伤,致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左侧股骨干骨折,行手术治疗后股骨干骨折愈合不佳。
2016年1月13日X线片示“左侧股骨干骨折植骨、内固定术后改变,骨折大部分愈合,左侧股骨头坏死表现”。
2016年1月25日蔡某要求本所就其左侧股骨头目前病变与本次交通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
1.2病史摘要2009年10月4日至11月18日入住某人民医院。
主诉:车祸伤致髋部、左大腿肿痛活动受限2h。
查体:左大腿以及双侧髋部明显肿胀、压痛阳性,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纵向叩痛阳性,可及骨擦感。
10月4日X线及CT片示:骨盆骨折,左侧股骨干骨折。
治疗经过:入院后于10月7日行“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等治疗。
2010年10月29日至11月23日入住某人民医院。
主诉:髋部及左大腿外伤术后13个月,要求拆内固定。
查体:左髋活动明显受限,以内收、屈曲受限明显。
治疗经过:人院后于11月3日行骨盆骨折术后骨愈合拆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取髂骨植骨术等治疗。
出院时情况及建议: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骨折愈合后再行髋关节功能训练。
1.3法医学鉴定1.3.1体格检查2016年1月25日进行法医学检验自诉左髋部疼痛,左下肢行走活动不利,左股骨下一直不愈合,医生不让拆钢板。
否认除此次交通事顿以外的其他外伤史。
神清语明,拄单拐缓慢跛行,查体合作。
下腹部双侧腹股沟间、左大腿遗留皮肤瘢痕。
左髋部压痛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
左下肢较右下肢长2.5cm(脐经髌骨中点至内踝尖间)。
1.3.2阅片所见2009年10月4日骨盆正位、左股骨千正位X线摄片示:左侧耻骨上支骨折、断端临近左髋白关节面,右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伴移位,右耻骨上支骨折近耻骨联合;左侧股骨头完整、未见炎症影像、未见明显退变;左侧股骨干骨折、断端错位,见细小碎骨片游离。
股骨干骨折

临床路径股骨干骨折[3T药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传子下2-5厘米起至股骨髁上2-4厘米止之间的股骨骨折。
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但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的趋势,男多于女。
中医古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对此有详细描述。
现代中医学亦称之为“股骨干骨折”。
诊断一、诊断依据(一)病史:具有明确的外伤史;若因轻微暴力引起骨折,儿童要考虑佝偻病所致;青壮年要充分考虑到骨病的可能。
(二)症状:患肢伤后剧烈疼痛、肿胀严重、下肢功能障碍,有异常活动或肢体短缩。
小儿青枝骨折或裂纹骨折疼痛较轻,站立行走困难。
(三)体征:患肢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
骨折有移位时,患肢出现缩短、成角畸形。
(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时,应包括股骨全长的正、侧位片,以协助诊断并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临床,股骨干骨折的骨折愈合分为三期,即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按骨折部位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和下1/3骨折。
按骨折开放与否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按骨折移位与否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
按骨折类型分为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青枝骨折。
按损伤机制分为暴力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三、鉴别诊断股骨干骨折需要同股骨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相鉴别,股骨干上段骨折应同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1、股骨干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牵拉伤,扭伤,撕裂伤等,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抗阻力试验阳性,下肢活动稍受限,无纵轴叩击痛,无骨擦音或大腿部的异常活动。
2、股骨粗隆间骨折:本型骨折见于股骨大小转子之间,易于鉴别。
四、常见并发症早期并发症: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
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提示:如果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没有变形,那么观察的第一天就是临床愈合日期。
以上是临床的骨折愈合标准,但要确认骨折是否愈合,尽量不要自测,以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附: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
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
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
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
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
股骨干骨折钢板断裂23例的原因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 , 观察组在止泻和缩短病程方面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08 1 , P< .0 ) 在改善腹泻患儿 的营养丢失方面 同对照组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o ) 有利于避免或缩 .5 , 短腹泻后的生长停滞期 , 保证患儿 发育 , 在治疗 中未发 现不 且
股 骨干 骨 折 钢 板 断 裂2 3例 的 原 因 分 析
唐玉萍 韦 明
( 广西骨伤 医院 , 南宁市 5 0 1 ) 30 2
【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 钢板螺丝钉; 再次骨折 【 中图分类号】 '634 R 8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5- 0 (08 1- 2 - 23 34 20 )21 3 2 4 9 0
良反应 。因此, 笔者认为应用, J 复 方氨基 酸治疗秋季腹泻具 ' L b
有止泻迅速 , 安全可靠 的明显优势 , 值得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 邓佑玲. 1 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5 例疗效观察[ ] 广西 医 8 J.
学 ,0 3 2 ( ) 1 4 2 0 ,5 9 : 9—17 0 7 5 。
1 0 —1 2 9 9.
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的起 源 , 得运用 营养 物质来 稳定 肠道 黏 使 膜 屏障 , 变炎症介质 的平衡 , 核因子一b的过 渡激 活等 改 减少 K
成 为可能r 引。
[ ] 包兴儿 , 君. 5 沈威 轮状 病毒肠 炎的肠道外表现 [ ]实用 儿科 I J. 临 床杂志 , 0 ,76 :4 66 2 21 ()65— 4. 0 [] 黄 6 瑛 , 肖梅. 邵 免疫营养素与新生儿 感染 [] 国外医学 ・ J. 儿科 ( 收稿 日期:08 0 — 5 修回 E期 : 0 — 8 1) 20 — 7 1 l 2 8 0 — 1 0
21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

2 治 疗 方 法 与 结 果
本组病例 中, 2例梅花针成角畸形经硬外麻手法矫正并 有 行 长腿石 膏 固定 3个 月而 治愈 。余 1 9例均 再次 手术 治疗 , 出 取 原有 内 固定 物 , 理 骨折 端 , 清 9例行 带 锁 髓 内针 内固 定 ,0例 行 1 宽厚 形 8孔 以上钢 板 内 固定 , 行 髂 骨 植 骨 于 骨折 端 。术 后 恢 并 复顺 利 , 折 愈合 良好 , 节功 能无 严 重受 限 。 骨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
2016-01-27T15:26:54.58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作者: 赵士好 左炳光 张娟
[导读] 沧州市人民医院 股骨起始于髋关节,止于膝关节,是人体骨骼中最长、最强和最重的骨骼,可以抵御一定的应力,但受到较强应力
易发生骨折。
(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方法 调查14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析其骨折愈合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
因素。结果
有118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未愈合,未愈合率为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过早负重、内
固定材料不匹配、感染等是影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
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时,要注意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过早
负重、内固定材料不匹配、感染等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不愈合 影响因素
股骨起始于髋关节,止于膝关节,是人体骨骼中最长、最强和最重的骨骼,可以抵御一定的应力,但受到较强应力易发生骨折。近年
来,由于锻炼不足和交通事故频发,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多为高能量创伤
[1]。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发生率约
为
8%~10%[2]。目前,内固定材料质量逐渐提高,治疗骨折的技术日渐成熟、方法多元化,但骨折不愈合仍然不能避免。因此,了解导
致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2005年1月-2013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股骨干骨折不愈
合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治疗骨折不愈合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
年1月-2013年12月,搜集整理在我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共计1400例,男876例,女524例,年龄18~65
岁,平均
41.3±3.5岁。骨折原因:跌伤435例,交通事故伤764例,砸伤201例。骨折部位:中上1/3者546例,中下1/3者539例,中1/2者
315
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978例,闭合性骨折422例。固定方式:普通钢板867例,锁定钢板423例,髓内针固定110例。
1.2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标准
内固定术后,至少8个月以上患肢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或)伴有假关节活动。X线片示骨折线清晰或增宽,骨折间隙存在,
骨折端硬化或骨质疏松,两断端闭塞,没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断端
[3,4]。
1.3
调查内容
所有患者进行1 年随访,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致伤部位、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复位质量
以及是否过早负重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14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有118 例患者存在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为8.4%。男76例,女42例,年
龄
18~65岁,平均41.3±3.5岁。年龄≥50岁64例,占54.2%。过早负重有83例,占70.3%。内固定材料不匹配有96例,占81.4%。感染有8
例,占
6.78%。中上1/3者23例,中下1/3者76例,中1/2者19例。开放性骨折78例,闭合性骨折40例。
2.2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愈合为因变量(不愈合=1,愈合=2),以年龄、性别、手术时机、致伤部位、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固定方式、复
位质量以及是否过早负重等为自变量,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过早负重、内固定材料不匹配、感
染等是影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见下表。
3
讨论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后8个月,骨内膜和骨膜无新骨形成或减少,骨折两端仍未愈合,且不经治疗不能发生骨性连接的现象。它是骨
折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随着股骨干骨折发生率的增加,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现象更为常见。故了解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尤
为重要。
本研究14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有118 例患者存在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为8.4%,与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
致
[2]。引起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过早负重、内固定材料规格选择不当、感染、手术操作粗暴、
术中操作失误、适应症选择不当、未植骨、输血、术后外固定不当及外固定时间过短及应力作用等
[5,6,7]。路聊东将其原因归结为生理学
原因、自身原因、医源性因素和应力学原因
4类[8]。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过早负重、内固定材料不匹配、感
染等是影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股骨的弹性和韧性减弱,骨骼变脆,若遇有轻微外力或跌倒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骨骼的再生
能力较差,骨折愈合较为缓慢,不愈合的几率也明显增加。本研究中,年龄
≥50岁有64例发生不愈合,占54.2%,表明年龄是导致股骨干骨
折不愈合的因素之一。
(2)骨折部位 股骨干的血运和营养输送主要由中下1/3处进入骨干,若中下1/3发生骨折,则股骨干的营养输送途径受损导致血运不
佳,进而造成骨折不愈合。本研究中,中下
1/3部位有76例发生不愈合,占64.4%,表明股骨干骨折部位对骨折不愈合也有影响。
(3)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大,周围血管损伤严重,影响骨折血运和营养的供应,不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需
要彻底清创,把坏死组织清理干净,若清创不彻底易造成感染,也影响骨折愈合。若清创去除碎骨片过多,易导致骨缺损,也易发生不愈
合。本研究中,开放性骨折发生不愈合的有
78例,占66.1%,其中软组织损伤过重26例,清创不彻底导致感染37例,骨缺损15例,表明骨
折类型也影响愈合,开放性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较大。
(4)过早负重 早期负重或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但要在没有骨痂形成的时候过早负重可引起内固定物的松动或者折
断,从而造成骨折不愈合。本研究中,过早负重导致骨折不愈合有
83例,占70.3%,表明过早负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5)内固定材料的规格和固定方式 一般来说,普通钢板的不愈合几率较大。而内固定材料的规格不匹配,如钢板、螺钉太短,固定
不平衡,钻头和攻丝不配套,髓内钉太短太细等,都会影响骨折愈合
[9,10]。本研究中,因内固定材料不匹配导致骨折不愈合有96例,占
81.4%
。因此,要注意内固定材料的匹配问题。
(6)感染 感染是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证,手术过程不严谨、清理不彻底、材料不匹配等都能造成感染。感染不直接导致不愈合,但
能产生死骨、肉芽组织等,导致断端骨吸收、异常活动等,从而影响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受到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过早负重、内固定材料不匹配、感染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
中,内固定型号不配至骨折端微动和过早下地活动造成断钉断板再骨折是导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而髓内钉联合锁定板能消除
这两个因素导致的不愈合能够解决该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8~251.
[2]
杨广明.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31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 : 56- 57.
[3]
危伟浪.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2012,21(4):439-440.
[4]All AM
,Burton M,Hashmi M,etal Outcome of complex fractures ofthe tibial plateau treated with a beam-loading ring fixation
system.JBone Joint Surg(Br)
,2003,85(5):691~699.
[5]
张永兴.股骨干骨折骨不愈合21 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 山东医药,2007,47( 17) : 81.
[6]
赵正辉,张福华,刘洪胜,等.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 ,13(5):76-77.
[7]
吴伟,刘玉红,刘新权,等.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手术治疗[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05-107.
[8]
路聊东.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疗[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9]
徐强,小兵,显东.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722-723.
[10]
袁国伟.股骨干骨折不愈合25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