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合集下载

妊娠期并发症PPT课件

妊娠期并发症PPT课件

孕妇并发脏器功能损伤,BP130-139/80-89mmHg
降压平稳,波动不可过大。为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BP不低于130/80mmHg
完整版课件
11
➢ 妊娠期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常用降压药
拉贝洛尔、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硝酸甘油
•硫酸镁
子痫治疗的一线药,也是重度子痫前期预防子痫发作的预防用药。
部充血、口吐白 或妊娠前有蛋白 周后首次诊断
沫、深昏迷;全 身高张阵挛惊厥、 肌肉收缩和紧张
尿进一步加重、 血压升高、PLT
高血压并持续 到产后12周后
持续1-1.5min, 减少
7.低蛋白血症伴胸腹腔积液 期间患者无呼吸。
8.PLT持续下降、血LDH升高、 抽搐停止,呼吸
血管内溶血、贫血
恢复,昏迷倒恢
妊娠前或妊娠 后
20周前/20周后
≧140/90
≥0.3g/24h
1.血压持续升高
发展快,前驱症 妊娠期前无蛋白 妊娠期血压无
2.尿蛋白 3.持续头痛或视觉障碍 4.持续上腹部疼痛:肝包膜 下血肿或肝破裂
5.ALT/AST升高 6.少尿或血肌酐>106umol/L
状短,抽搐、面 尿,妊娠后出现; 明显加重或20
•高危因素 年龄≥40岁;抗磷脂抗体阳性;初次产检BMI≥35㎏/㎡;子痫前期家族史; 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者子痫前期病史,本次妊娠未多胎、首 次妊娠、妊娠间隔10年及以上及孕早期BP≥130/80mmHg等。 •病因 1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 2炎症免疫过度激活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4遗传因素 5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缺乏 6胰岛素抵抗
•镇静药物
1地西泮: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小;口服2.5-5mg睡前或Tid;预防子痫发作:10mg肌注或 iv缓推>2分钟。>30mg/h可发生呼吸抑制,24h不超过100mg。

妊娠合并甲亢病例讨论

妊娠合并甲亢病例讨论
• 患者因“停经36周,下腹阵痛60分钟”于0:50 入二级医院。
• 患者既往月经周期60-90天,LMP:2012-1-15, EDC:2012-10-22.孕期有不定期产检,一直有多 汗、怕热、食欲亢进、易激动等症状,甲功四项 一直偏高(具体不祥),孕期未服药治疗,0: 00出现下腹规则疼痛,无阴道流血流水,遂入二 级医院。
易激动 • 体征:手颤、心率快、突眼、甲状腺肿大 • 辅助检查:甲功七项、心肌酶谱、心电图。胸片,
必要时性甲状腺B超,心脏彩超 • 请内分泌科及心内科会诊 • 术前麻醉科会诊评估麻醉方式及麻醉耐受性
医学ppt
12
处理不当,加重病情
• 重度子痫前期未完全控制,甲状腺功能未 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剖宫产术(1小时15分), 手术创伤、精神紧张、术中大出血,药物 治疗不规范,同时监测不到位,是诱发甲 亢危象,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 、重度子痫前期;

4、胎儿生长受限?
医学ppt
2
• 入院后行相关检查:HB104g/l,尿蛋白3+,血清总蛋白 47.7g/l,白蛋白26.4g/l,生化大致正常,未查甲状腺功能。 予镇静解痉等处理,于3:30行剖宫产+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分娩一2.1KG女婴。术中出血约1200ml,予欣母沛针 250ug宫体注射,常规缝合子宫。术后血压 130/75mmhg,P105次/分,予镇静、解痉、抗感染等处理, 复查血常规HB81g/l,输红细胞2U。
• 入院时心率95-120,普萘洛尔(心得安)控制心率,但要 注意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 要意识到危险,妊娠期甲亢容易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入 院当天6日上午9点出现心力衰竭,并气管插管后,之后肺 部感染并肺水肿,第二天气管切开。

第十章妊娠合并症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十章妊娠合并症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

一、妊娠、分娩、产褥各期对心血管系 统的影晌
• 产褥期 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较重。
子宫缩复→血液进入体循环 循环血量↑→心负担↑
组织间液→体循环
一、妊娠、分娩、产褥各期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晌
• 妊娠期:前负荷(血容量)增多是主要因素 • 分娩期:前后负荷均增加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 产褥期:前负荷(组织间液回流)增多 •
作业
• 3、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多见的是 ( )
一、妊娠、分娩、产褥各期对心血 管系统的影晌
综上可见,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最 危险时期:
妊娠32~34周 分娩期
产后3日内
√ 尤其是产后
24小时
二、心脏病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合并心脏中,以先心病最常
见,其次是风心病、妊娠高血压疾 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心肌 炎等。
二、心脏病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
四、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 心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静 脉栓塞和肺栓塞,均为心脏病孕产 妇的死亡原因。
【五、诊断】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正常妊娠可有轻度心悸、气短及浮肿症状,并出现心 尖搏动向左上移位,心浊音界轻度扩大、心动过速、 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等体征-增加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 诊断难度。
钳、胎头吸引助产,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 3)第三产程 • 胎儿娩出后,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而
诱发心衰。可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防静脉压增高。 • 产后出血过多者,应适当输血、输液,但输液 速度不可过快。
(三)分娩期
• 分娩方式的选择 • 2、剖宫产 • 适应证: • 有产科指征(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 • 心功能在III级及III级以上者,均应择期剖宫

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等

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等

南召XXXXXX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对所有的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二、高危孕产妇概念:1. 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

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 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专职人员:XXXX 副主任医师XXXX 主治医师四、职责:1.科室人员负责按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写“鄂尔多斯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

XXXXX2018年01月16日高危孕产妇首诊制度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建档管理专人负责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村级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评分在30分以上者报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县级医疗机构定期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

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妇幼保健院负责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乡妇幼保健人员定期下村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产后访视由乡镇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1.按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筛查出动态高危因素﹥10分的孕妇应立即转至上级产科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监护,对筛查出固定高危因素﹥10分以上的孕妇,应于孕24周后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定期检查。

妇产科护理学 妊娠合并症

妇产科护理学 妊娠合并症

胎儿
母婴传播
1、甲肝:不通过胎盘,经粪-口途径传播,分娩 时接触母血或受粪便污染也可使新生儿感染。 2、乙肝:母婴传播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宫内传播:机制不清,可能是胎盘屏障受 损或通透性增强而引起。 (2)产时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占40%~60%。
母婴传播
3、丙肝:母婴垂直传播率4%~7%,仅当母血 清中检测到较高滴度的HCV-RNA时,才发生母 婴传播。 4、丁肝:母婴传播少见。 5、戊肝:已有母婴间传播的报道,孕晚期急性感 染母亲的死亡率可达15%~25%。
有下列情况时应避孕 已怀孕者应早期终止
●Ⅲ~Ⅳ,经治疗不见好转
●曾经Ⅲ~Ⅳ经治疗后好转而又复发者 ●有心衰史 ●近期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活动性风湿热 ●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 ●风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慢性房颤、 Ⅲ 度房室传 导阻滞 ●先心病有明显发绀或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分娩时易发生主动脉夹层动 脉瘤或脑瘤破裂的危险
怀孕后该怎么办?
• 轻型肝炎的处理原则与非孕期同, 注意休 息,加强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 足量 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防止便秘。积 极进行保肝治疗。 • 有黄疸者立即住院,按重症肝炎处理
重症肝炎的处理要点
( 1 )预防及治疗肝昏迷:应限制蛋白质饮食, 每日应 <0.5g/kg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素 的吸收。口服新霉素抑制大肠杆菌等保肝降氨 治疗。 (2)预防及治疗DIC:重症肝炎是妊娠期的主要 死因,特别在妊娠晚期,应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若有异常应补充凝血因子。
妊娠期护理
1、加强孕期保健,防止心衰 2、指导孕妇及家属掌握自我监护的技巧:
心率、呼吸、体重、出入量、胎动
分娩期护理

妊娠合并症PPT课件

妊娠合并症PPT课件

3、鉴别诊断 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又称妊娠特发性 黄疸。以全身瘙痒、黄疸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 查可鉴别。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胃肠症状不 明显,多伴有高血压、浮肿、蛋白尿,妊娠终止 后迅速恢复。 3)妊娠呕吐 4)药物性肝损害 5)妊娠急性脂肪肝:肝活检可确诊
六、预防 除了与非孕时期相同以外,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预 防要点为: 1、患病期避孕,痊愈后半年-2年怀孕 2、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 3、 HBsAg 或 HBeAg 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采取 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相结合的方法,以阻断母婴垂 直传播。 4、 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原则上不哺乳,但如 肝功能正常,在阻断措施和联合免疫条件下,可以 哺乳。
可继续妊娠者 ● 加强孕期保健,孕早期定期产前检查 ●预防心衰、感染 3、分娩期 1)心功能Ⅰ-Ⅱ级、无产科异常,阴道分娩,第一 产程适当使用镇静剂,尽量让产妇减少屏气用力,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可给予镇静剂,加砂 袋防心衰。若出血多可用催产素防产后出血。 2)心功能Ⅲ以上、产科条件欠佳,择期剖腹 4、产褥期 1)产后3天特别是24h内,加强监测 2)自临产开始至产后一周用抗生素,无感染停药 3)不宜妊娠者,建议产后一周行绝育术
病毒性肝炎的母婴传播,因病毒的类型不同而有所 不同 1、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胎盘 垂直传播;分娩时通过软产道接触母血或羊水传 播;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哺乳传播。 孕早期10%胎儿发生感染;孕中期为25%;孕晚 期约80%~90%;围生期感染的婴儿85%~90% 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孕妇HBsAg阳性,其新生 儿约半数为阳性;孕妇HBeAg阳性,胎儿多数受 感染。 2、丙型(HCV)、丁型(HDV) 与HBV相比,经 上两种母婴传播少见,性传播相对重要 3、甲型(HAV)、戊型(HEV)均主要经粪-口 途径传播,不通过胎盘或其它途径传给胎儿。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 5.心脏手术指征
• 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脏储备能力下降,影响心脏手术后的恢复, 加之术中用药及体外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不主张在妊娠期手术, 尽可能在幼年、妊娠前或延至分娩后再行心脏手术。若妊娠早期出现 循环障碍症状,心脏瓣膜病孕妇不愿做人工流产,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可在妊娠期行瓣膜置换术和瓣膜切开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应 用抗凝剂,在妊娠早期最好选用肝素而不用华法林,华法林能通过胎 盘并进入母乳,有引起胎儿畸形及胎儿、新生儿出血的危险。
• (1)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亦 无其他并发征者可以妊娠。
• (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 有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 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等,妊娠期极易发 生心力衰竭,不宜妊娠。年龄在35岁以上,心脏病病程较长者,发生 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极大,不宜妊娠。
心脏病孕妇心功能分级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依患者生活能力状况,将心脏病孕妇心功能分为4级: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活动后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 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
• 2.妊娠期
• (1)决定能否继续妊娠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治疗 性人工流产。
• 妊娠超过12周时,终止妊娠需行比较复杂的手术,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 娠和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积极防治心力衰竭,使之度过妊娠与分娩期。对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减轻心脏负荷,应与内科医师配合,在严密监护下 行剖宫取胎术。
• 2)饮食要限制过度加强营养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以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0.5kg,整 个妊娠期不超过12kg为宜。保证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20周后预防 性应用铁剂防止贫血。适当限制食盐量,一般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二十二、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其患病率为1%~4%,病死率为%。

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高居第二位。

风湿性心脏病是以往妊娠合并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但近年来由于风湿热得到积极和彻底的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已退居第二位。

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心脏手术的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女性生存至育龄且妊娠者逐渐增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首位。

此外,妊高征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心肌炎、贫血性心脏病及各种心律失常等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均可因心脏负担加重而发生心力衰竭。

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是非直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才能降低孕妇死亡率。

1、病因(1)妊娠早期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加大,显著加重了心脏负担。

血容量增加始于妊娠第六周,至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及心排血量增加。

妊娠早期是以心排血量增加为主,妊娠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

至分娩前1~2个月,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10次,使心脏负担加重。

此外,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而致心脏的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2)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在第一产程,子宫收缩能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血压稍升高,幅度为5~10mmHg。

每次宫缩有250~500ml血液从子宫中被挤出,中心静脉压升高。

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产妇出现用力屏气,腹壁肌及骨骼肌同时工作,使周围循环阻力及肺循环阻力均增加;同时增加腹压能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有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可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房压力增高而转变为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

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子宫向窦内大量血液突然进入全身循环。

同时腹压骤减,血液向内脏倾流,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使功能不良的心脏易在此时发生心力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 ①HBsAg阳性,提示目前感染HBV,见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 者。 ②HBsAb阳性,提示曾感染过HBV。 ③HBeAg阳性,提示大量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血液中,传染性较强。 ④HBeAb阳性,提示HBV感染恢复期,感染性较低。 ⑤HBcAb-IgM 阳性,提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正在进行复制, 为HBV早期。 ⑥HBcAb—IgG阳性,提示为慢性持续肝炎或既往感染。 六、鉴别诊断:妊娠早期应与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相鉴别;妊娠 晚期应与妊高征引起的肝损害、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和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鉴别。
2.继续妊娠 必须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密切观 察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发生心力衰竭: ①充分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②妊娠4个月后,限制食盐摄人; ③预防便秘及防治上呼吸道感染、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④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 (三)分娩期 提前选择好适宜的分娩方式。 1.预防感染:常规给予抗生素。术中术后都要用。 2.防治心力衰竭: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哌替啶、异丙嗪等;给 予氧气吸人;可根据病情使用强心甙类药物, 经阴道 分娩时,应缩短第二产程,以减少产妇 屏气用力; 产后出可肌内注射缩宫素,麦角 麦角 新碱能增加静脉压应避免使用。 新碱能增加静脉压应避免使用。
八、处理: ①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与非孕期病毒性肝炎处理原则相同。注意 休息,加强营养,进行保肝治疗。预防感染,产时严 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给大量宫缩剂,防止产后 出血。 ②重症肝炎的处理要点:保肝治疗、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预防 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衰竭时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③产科处理: a.妊娠期:妊娠早期积极治疗,病情好转行人工流产。妊娠晚 期防治妊高征。 b.分娩期:产前备新鲜血,缩短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立即静注 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重症肝炎应积极控制24小时 后及时行剖宫产。 c.产褥期:选用对肝损害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肝炎 病情恶化。产妇不宜哺乳,回奶口服生麦芽或用芒硝 外敷乳房退奶不用对肝有损害的雌激素。
一)被动免疫法: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新生儿获得即刻免疫使 新生儿不受乙肝病毒感染。 方法:新生儿生后立即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产后1个 月、3个月各再注射0.16ml/kg 。 二)主动免疫法: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 30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再各注射10ug 。 三)联合用药方法:联合用药乙肝疫苗的可以按上述单方法进行, 乙 肝免疫球蛋白改为出生6小时内和生后3-4周 各肌注100U。乙肝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病史、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 巨大胎儿畸形儿、新生儿死亡等分娩史。 二)临床表现:妊娠期有多饮、多尿、多食或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 珠菌感染,伴有羊水过多或胎儿较大者。 三)实验室检查: ①糖筛查:妊娠24—28周进行,若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血糖大于等 于 7.8mmol/L(140mg/d1)者,需查空腹血糖,异常可确诊,正 常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②葡萄糖耐量试验:禁食12小时后,口服75g葡萄糖。测空腹血糖 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正常值为5.6mmol/L、 10.3mmol/l、8.6mmol/L、6.7mmol/l。其中任何两项或两项以上 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确诊。1项高于正常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二)分娩期 第一产程:子宫收缩增加了周围血循环阻力和回心血量。 第二产程:除子宫收缩外,腹肌、骨骼肌收缩,使周围血循环阻 力进一步增加,屏气使肺循环压力和腹压升高,促使 内脏血液涌人心脏,此时心脏负担最重。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子宫迅速缩小,腹腔内压力急速降低, 血液向内脏血管灌注,回心血量骤然减少;胎盘娩出 后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挤入血液循环,以上先 后出现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均可使心脏负担增加。
妊娠合并糖尿病
一、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 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 妊娠期糖尿病 生率为1%一5%。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 妊娠合并糖尿病 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 二、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1)妊娠期: ①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胰岛素相对不足; ②胎盘分泌的激素(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有抗胰岛素 的作用;
七、乙型肝炎的预防: ①加强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预防肝炎发生。 ②加强围生保健:重视孕期检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提高检出 率。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应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 羊水吸人等,减少垂直传播,且不宜哺乳。 ③乙肝免疫预防:对HgsAg或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采取 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相结合的方法,以切断母婴传 播。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新生儿即获得被 动免疫。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使新生儿获得主动免 疫,使其不感染HRV。
三、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①对母体的影响:妊娠早期合并肝炎使妊娠反应加重,妊娠晚期 妊高征发生率增高。分娩时因肝功能受损,凝 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产后出血率增高。患重 症肝炎常并发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 威胁产妇生命。 ②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早期患肝炎,胎儿畸形率约高2倍。肝炎病 毒经胎盘感染胎儿,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 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
五、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 主要依据为: ①妊娠前有心脏病的病史和风湿热的病史。 ②出现心功能异常的有关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 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 ③发绀、杵状指、持续颈静脉怒张。 ④心脏有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⑤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Ⅲ度房室传 导阻滞、ST段及T波改变等。 ⑥X线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心界明显扩大,心脏结构异常。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一、妊娠时肝的生理变化: ①除肝糖原增加外,肝大小、组织结构、肝血流总量均无明显变化。 ②肝功能试验于妊娠晚期轻度超过正常值,分娩后4-6周恢复正常。 二、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使肝负担加重,并不增加病毒 妊娠使肝负担加重, 妊娠使肝负担加重 性肝炎患病率,易使原病情加重。 性肝炎患病率,易使原病情加重。 易发生重症肝炎。 易发生重症肝炎。 妊娠期易发生重症肝炎的原因是: ①孕妇新陈代谢明显增加,营养消耗较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 不 利于疾病恢复。 ②孕期产生大量雌激素,均需在肝内灭活,影响肝炎治愈。 ③胎儿代谢产物多需在母体肝内解毒。 ④并发妊高征时,常使肝受损,易发生急性肝坏死。 ⑤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加重肝损害。
(四)产褥期 1.分娩结束后,需充分休息,适当延长产房观察时间,产后24 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产后3天内应严密观察心 功能情况,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继续预防感染, 用至术后第7天。 3.心功能Ⅲ~Ⅳ级者不宜哺乳;心功能I一Ⅱ级者可哺乳,但应 避免过度疲劳及乳胀。 4.计划生育病情稳定而需绝育者,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施行输 卵管结扎术,未行绝育手术者应严格避孕。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徐 瑶 Nhomakorabea第一节
重点内容: ①种类;
妊娠合并心脏病
②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③易发生心衰的最危险时期; ④心衰的诊断依据; ⑤心脏病患者不易妊娠的标准; ⑥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原则。
一、疾病概要: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个严重的产科问题,是孕产妇死亡的重 要原因之—。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 2位,而产后出血占第1位。 二、妊娠期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 (一)妊娠期 1.妊娠期孕妇的血容量逐渐增加,一般于妊娠第6周开始, 于妊娠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使每次心 搏出量加大,心率增快。 2.子宫底升高,横膈上升,心脏向左上移位,大血管也有所 扭曲,均机械性地增加了心脏负担。
六、心脏病代偿功能的分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制(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心悸、呼 吸困难),休息后无不适;或过去有心力衰竭史。 Ⅳ级:不能进行任何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 表现。 七、妊娠期早期心衰的诊断: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湿哕音,咳嗽后不消失。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 1、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 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 3)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马方综 合征。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 关闭不全。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心肌炎 四、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流产、早产、死 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后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机会增加。
六、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 ①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既往无心衰 史,也无其他并发症者,妊娠后经适当治疗,估计能 承受妊娠和分娩,很少发生心力衰竭。 ②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级以上,既往有心衰史患 者,有肺动脉高压、发绀型先心病、严重心律失常、 活动性风湿热、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极 易在孕产期发生心衰,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在妊 娠早期终止妊娠。 七、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是心脏 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产褥期 产后3天内,由于子宫收缩,血液继续进入体循环;又因组织内 潴留的液体亦回流入体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高,故心脏负担 仍然甚重。
总之,妊娠32—34周、分娩期和产后最初3天, 总之,妊娠 周 分娩期和产后最初 天 是患心脏病的孕产妇最易发生心力衰 竭的时期,故在治疗、 竭的时期,故在治疗、护理中务必特别 提高警惕。 提高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