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 O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

B.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 A-v O=v B-v A=v C-v B=v D-v C相同

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

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2=2ax可知,通过CBAO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故C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

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2-):(-):(-1):1;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逆向法的正确应用,同时注意匀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的直接应用.

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C.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1=2m;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3=8m,则有:

23162x x m at -== ;

23at m = ;

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

2215x x at m =+= ,

故C 正确;

B.但由于闪光时间末知,故无法求出加速度,故B 错误;

AD.由于时间及加速度无法求出,则初速度及第一次闪光的速度也无法求出,故AD 错误;

3.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

C .4:12:9

D .2: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 ,则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211

(2)22

x a a ==,第2个2s 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 a a a =

-=,第5s 内的位移为223119

(5)(4)222

x a a a =-=,故123::4:12:9x x x =,C 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4.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 s 滴下一滴,第1滴落地时第6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728 m 、1.344 m 、0.960 m .假定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2滴雨滴下落的速度和屋檐高度各为 ( ) A .7.5 m/s ,4.5 m B .7.7 m/s ,4.8m C .7.8 m/s ,4.9 m D .8.0 m/s ,5.0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关系可知第二点的速度等于一、三点间的平均速度,由位移公式即可求出屋檐高度. 【详解】

由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关系可知第二点的速度等于一、三点间的平均速度.即:

12232 1.728

1.344

/7.7/20.4

s s v m s m s t ++=

=≈,由题意,第1滴落下时第6滴恰欲滴下,则功有5个间隔,则雨滴下落的总时间550.2 1.0T t s ==?=,由2x at ?=可得:

2

2

1.728 1.3449.6/0.2a m s -=

=,屋檐高度22119.610 4.822

h aT m ==??=.,B 正确.

5.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L 1,BC =L 2,且物体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求得CD 的距离

B .可以求得OA 的距离

C .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D .可以求得从A 到B 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从A 到B 的时间为t ,由2x at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为:21

22

L L x a t t -?==,由于平均速度公式可得212B L L x v t t

+?=

=,根据速度位移22

02v v ax -=可得OB 的距离为2

21221()28()B OB

v L L x a L L +==-,解得OA 的距离212121()8()

OA L L x L L L +=--,因为不知道AB 、BC 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因为不知道CD 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得CD 的距离,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时间为t ,即可表示出B 点的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2x at ?=,结合21

2B L L x v t t

+?==求出B 点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出OA 的距离.

6.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水球足够!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

B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C .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

D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 和4d,根据x=

2

12

at 知,所用时间之比为1:2:3: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冲量的定义:I=Ft ,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故C 正确;

D. 根据动能定理:△E K =W=Fd ,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位移相同,所以子弹受到的阻力对子弹做的功相等,所以子弹在毎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故D 正确. 故选BCD 【点睛】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决此题;根据冲量的定义判断冲量的变化;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

7.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 、B 、C 三点。已知 AB=6m ,BC=10m ,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s ,则小球经过 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 .2 m/s ,3 m/s ,4 m/s

B .2 m/s ,4 m/s ,6 m/s

C .1m/s 2

D .2m/s 2

【答案】BC 【解析】 【详解】

根据△x=at 2得加速度为:22

2106

1/2

BC AB a m s t --=

==,故C 正确,D 错误;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为:610

4/222

B AB B

C v m s t ++=

==?,则C 点的速度为;v C =v B +at=4+1×2m/s=6m/s ,A 点的速度为:v A =v B -at=4-1×2m/s=2m/s ,故B 正确,A 错误。故选BC 。

8.一列火车有n 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 .在连续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3∶5∶7∶…∶(2n -1)

C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1)∶)∶…∶

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通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v/n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 、设每节车厢的长度为L ,由22v as =得第一节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为1v =

,以

此类推可知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A 错误; B 、通过相同时间的位移之比为1:3:5:7:(21)n ?-可知,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故B 正确; C 、根据运动学公式2

12

s at =

,则有当列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通过相同位移所

需时间之比1:1):::?,则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

间之比是1:1):::?,故C 正确; D 、整个列车通过观察者的平均速度为022

v v

+=,故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末速度之比为?第t 时间内、第2t 时间内、……、第nt 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21)n ?-,通过前s 、前2s 、前

3s……、前ns 内所需时间之比1:1):::?.

9.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5s 内的位移比第 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加速度为 0.4m/s 2 B .小球第15s 内的位移为2.9m

C .小球第14s 内的初速度为2.6m/s

D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出14s 的初速度;根据第15s 末的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 【详解】

A. 根据△x=aT 2

得,a=△x/T 2

=0.2/12m/s 2

=0.2m/s 2

,故A 错误; B. 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x 15=

2215141122at at -=1

2

×0.2×(225?196)m=2.9m ,故B 正确; C. 小球在第14s 初的速度v=at 13=0.2×13m/s=2.6m/s,故C 正确; D. 第15s 末的速度v 15=at 15=0.2×15m/s=3m/s,则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

153

/22

v v m s =

==1.5m/s ,故D 错误。 故选:BC.

10.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 .小球在位置“5”的速度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若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而题中,1、2、3、4、5…间的位移之比为,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

B、由于相邻两点间位移之差等于d,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得:加速度,故C错误;

D. 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等于3、5间的平均速度,则有,小球在位置“5”

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根据,判断小球运动的性质,并求出加速度,根据一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3s,此物体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为:

v1:v2:v3;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v1:v2:v3=1:3:5

B.v1:v2:v3=1:2:3

C.x1:x2:x3=1:3:5

D.x1:x2:x3=1:4:9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B、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可得:它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故B正确,A错误;

CD、根据得:它在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为:,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点睛】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根据

即可比较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

1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这连续三个1s 的初速度之比为3:2:1

B .这连续三个1s 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

C .这连续三个1s 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

D .这连续三个1s 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at 知,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则这连续三个1s 的初速度之比为3:2:1,故A 错误; BC.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

12

x at =

知,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连续三个1s 内的位移之比为5:3:1,连续三个1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故B 错误,C 正确; D.根据△v =at 知,在连续三个1s 内的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1:1,故D 正确。

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

B ∶v

C ∶v

D ∶v

E =1∶2∶3∶4 B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E =2t B 2t C =3

D C .物体从A 到

E 的平均速度v =v B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 -v A =v C -v B =v D -v C =v

E -v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根据运动学公式v 2-v 02=2ax 得: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所以v 2=2ax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v B :v C :v D :v E =1232,

故A 错误;

B.根据运动学公式x =v 0t +

12

at 2

得: 2x t a

=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t B :t C :t D :t E =1:2

t E =2t B t C =

D 故B 正确;

C.由于v E =2v B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

02

E

B v v v +=

= 故C 正确; D.由于

v B :v C :v D :v E =12

故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 错误。

14.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1=3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2=2m ,又经过位移S 3,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m/s 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 C .位移S 3的大小为1m

D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结合平均速度公式求出1s 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S 3的大小。 【详解】

根据△S=aT 2得:222231/1

S a m s T --===,即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第1s 末速度为:12132/ 2.5/221

S S v m s m s T ++?=

==;物体的初速度为:v 0=v 1-aT=2.5-(-1)×1m/s=3.5m/s,A 错误,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减速的总位移为:

2

2035 6.1252()12v x m m a

--?-.===;匀减速的总时间为:0 3.5 3.51v t s s a ---===;故有:

S 3=x-S 1-S 2=1.125m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为:3 1.125

/0.75/2 3.52

S v m s m s t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BD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推论公式△x=aT 2,求解加速度较为方便,要记牢。

1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 的位移是 2m,第 2s 的位移是 6m,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2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C.第 3s 末的速度是 10m/s

D.第 3s 的位移是 10m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求的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判断;

【详解】

A、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可得,解得

在第一秒内由,解得,故A错误,B正确;

C、3s末的速度为,故C错误;

D、第3s内的位移为,故D正确。【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等,关键是抓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的应用。

历年中考物理易错题汇编-质量和密度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 332.710kg/m ρ=?铝,338.910kg/m ρ=?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B .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C .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D .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 V ρ= 铜铜 可知,因为ρρ铜铝<,两种 材料的体积关系为V V 铜铝>,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C 。 2.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 .4∶1 B .2∶1 C .1∶2 D .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知道两物体的质量相同,和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m V ρ=求解。 【详解】 质量相同,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根据m V ρ= 可得,密度之比为 111 122 m v m v m m v v ρρ==?=?=甲 甲甲甲乙乙乙 乙甲乙 故选C 。 【点睛】 重点是密度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3.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密度,并用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 A .30g 0.8g/cm 3 B .75g lg/cm 3 C .75g 0.8g/cm 3 D .30g lg/cm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筒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为量筒的质量: m =30g , 由图可知,当体积为100cm 3时,液体质量为 110g ﹣30g =80g , 则液体的密度: ρ= 380g 100cm m V = =0.8g/cm 3. 故选A . 4.小明测量某种液体密度ρ液的主要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为G 1;②将该烧杯加满水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水的总重为G 2;③将该烧杯加满被测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重为G 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液体密度ρ液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2 3G G ρρ= 液水 B .3 2G G ρρ= 液水 C .21 31G G G G ρρ-= -液水 D .31 21G G G G ρρ-= -液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题目中所给方法测液体密度,遇到的关键困难是要解决如何测液体的体积,这里是借助了水来进行等效替代,因此按照这一思路结合密度的公式可完成本实验。 【详解】 由m V ρ= 可知,水的体积: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易错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易错题(含答案) 1.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的对角线AC的中点D.若矩形OABC的面积为8,则k的值为() A.2 B.2C.D.2 2.已知点P(m,n),Q(a,b)都在反比例函数y=﹣上,且m<0<a,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n+b<0B.n+b>0C.n<b D.n>b 3.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交BC于点E,若AB=4,CE=2BE,,则k的值为() A.3 B.2C.6 D.12 4.如图,直线y=x﹣a﹣2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则当线段AB的长度最小时,a的值() A.0B.﹣1C.﹣2D.2

5.若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个点(﹣1,y1),(﹣,y2),(,y3),则y1,y2,y3必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3<y2<y1C.y3<y1<y2D.y2<y1<y3 6.如图,矩形AOBC的面积为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则k的值是() A.4B.2C.1D. 7.如图,点A(m,1),B(2,n)在双曲线y=(k≠0),连接OA,OB.若S△ABO=8,则k的值是() A.﹣12B.﹣8C.﹣6D.﹣4 8.已知双曲线y=经过点矩形ABCD的顶点A、B,矩形边AB:BC=3:2,且矩形的顶点C在x轴上,点A的纵坐标是点B的纵坐标2倍,BD∥x轴,点D的横坐标是,则k的值为() A.6B.12C.18D.24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第二象限和第一象限,AB与x轴平行,∠AOB=90°,OA=3,OB=4,函数y=(x<0)和y=(x>0)的图象分别经过点AB,则的值为() A.B.﹣C.D.﹣ 10.如图,已知点A(0,4),B(1,4),点B在双曲线y=(k>0)上,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过C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D,交x轴正半轴于点E,且CD=DE,则线段CE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A.4≤CE<4B.4≤CE<2C.2<CE<4D.4<CE<2 1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1=和y2=(k1<k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直线AB∥x轴,并分别交两条曲于 A、B两点,若S△AOB=3,则k2﹣k1的值是() A.8B.6C.4D.2 1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2和y=(m≠0)的图象大致是()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 碰撞与动量守恒 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 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9..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1.83cm B.1.833cm C.1.76cm D.1.759cm 10.用拉长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A 偏大 B 一样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1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12.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盐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 水银 B 水 C 煤油 D酒精

反比例函数易错题难题

反比例函数易错题、较难题训练 1、若y=(a+2)x a2 +2a-1 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a= 。 2、已知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图象上有两点),(11y x A 、),(22y x B 且21x x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1y 与2y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函数8 y x = ,若-4≤x<-2,则( ) A 、2≤y<4 B 、-4≤y<-2 C 、-2≤y<4 D 、-4的图象上,斜边 1OA 、12A A 都在轴上,则点2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6.已知n 是正整数,n P (n x ,n y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的一列点,其中1x 1=,2x 2=,…,n x n =,记211y x T =,322y x T =,…,1099y x T =;若1T 1=,则921T T T ??????的值是________. 7、如右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x k y 1 =,x k y 2=,x k y 3=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1k 、2k 、3k 的大小关系为( ) A. 321k k k >> B. 123k k k >> C. 132k k k >> D. 213k k k >> 8、如右图,△OPQ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P ,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含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含解析)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娱乐节目中,一质量为m=60 kg的选手以v0=7 m/s的水平速度抓住竖直绳下端的抓手开始摆动,当绳摆到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时,选手放开抓手,松手后的上升过程中选手水平速度保持不变,运动到水平传送带左端A时速度刚好水平,并在传送带上滑行,传送带以v=2 m/s匀速向右运动.已知绳子的悬挂点到抓手的距离为L=6 m,传送带两端点A、B间的距离s=7 m,选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若把选手看成质点,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选手放开抓手时的速度大小; (2)选手在传送带上从A运动到B的时间; (3)选手在传送带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5 m/s (2)3 s (3)360 J 【解析】 试题分析:(1)设选手放开抓手时的速度为v1,则-mg(L-Lcosθ)=mv12-mv02, v1=5m/s (2)设选手放开抓手时的水平速度为v2,v2=v1cosθ① 选手在传送带上减速过程中 a=-μg② v=v2+at1③④ 匀速运动的时间t2,s-x1=vt2⑤ 选手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t1+t2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得:t=3s (3)由动能定理得W f=mv2-mv22,解得:W f=-360J 故克服摩擦力做功为360J.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2.如图所示,小滑块(视为质点)的质量m= 1kg;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AB的倾角 =37°、长s=1m,点A和斜面最低点B之间铺了一层均质特殊材料,其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可在0≤μ≤1.5之间调节。点B与水平光滑地面平滑相连,地面上有一根自然状态下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恰好在B点。认为滑块通过点B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sin37° =0.6,cos37° =0.8,不计空气阻力。(1)若设置μ=0,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从点A运动到点B所用的时间。(2)若滑块在A点以v0=l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下滑,最终停止于B点,求μ的取值范围。

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湖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深 B.物体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所以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C。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 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 故选AD。 3.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增大物距,像距缩短,像变小;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即增大物距,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该透镜的焦距满足8cm < f <15cm C.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初中物理典型易错题分析与解答

初中物理典型易错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一部分力学 (2)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 (2) 二、质量和密度 (6) 三、力力和运动 (15) 四、压力和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19) 五、浮力 (25) 六、简单机械机械能 (36) 第二部分声现象光学热学 (43) 一、声现象 (43) 二、光学 (45) 三、热学 (55) 第三部分电学 (62) 一、电路电流 (62) 二、电压电阻 (67) 三、欧姆定律 (71) 四、电功电功率 (77) 五、电和电磁 (89) 第四部分物理实验设计开放题 (94) 第五部分其他开放题 (112) 一、跨学科开放题 (112) 二、社会热点开放题 (123) 三、图像开放题 (131) 说明:该开放题文档的答案部分的一些下标并不规范,省略了一些公式,但不影响试题使用,敬请谅解。

第一部分力学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 【习题1】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O℃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条件开放)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A。 【习题2】想测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要甩什么器材?(策略开放) 【分析】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 【答案】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习题3】要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你能设计几种测量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本题可利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测量解答。 【答案】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某点作一记号,从这一点起沿直线的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2)取一条弹性不大的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习题4】如图1—2 a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条件开放) 【分析】利用液体的形状可改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图 a),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瓶底的面积为S,酒的体积为V,则: 故酒瓶的容积为:V'=V+L2s=V+L2×V/L1

反比例函数易错题训练

反比例函数易错题 1、若y=(a+2)x a2 +2a-1 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a= 。 2、已知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图象上有两点),(11y x A 、),(22y x B 且21x x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1y 与2y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函数8 y x = ,若-4≤x<-2,则( ) A 、2≤y<4 B 、-4≤y<-2 C 、-2≤y<4 D 、-4的图象上,斜边1OA 、12A A 都在轴上,则点2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6.已知n 是正整数,n P (n x ,n y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的一列点,其中1x 1=,2x 2=,…,n x n =,记211y x T =,322y x T =,…,1099y x T =;若1T 1=,则9 21T T T ??????的值是_____ ____. 7、如右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x k y 1 =,x k y 2=,x k y 3=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1k 、 2k 、3k 的大小关系为( ) A. 321k k k >> B. 123k k k >> C. 132k k k >> D. 213k k k >> 8、如右图,△OPQ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用长为L =0.8m 的轻质细绳将一质量为1kg 的小球悬挂在距离水平面高为H =2.05m 的O 点,将细绳拉直至水平状态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小球摆动至细绳处于竖直位置时细绳恰好断裂,小球落在距离O 点水平距离为2m 的水平面上的B 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求: (1)绳子断裂后小球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的速度的大小; (3)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答案】(1)0.5s(2)6.4m/s(3)30N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细绳断裂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则竖直方向有2 12 AB h gt =,解得 2(2.050.8) s 0.5s 10 t ?-= = (2)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有 02m/s 4m/s 0.5x v t = == 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5m/s y v gt == 则 22 22045m/s=41m/s 6.4m/s y v v v =+=+≈ (3)在A 点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2 v T mg m L -= 代入数据解得 2 4(1101)N=30N 0.8 T =?+?

2.火车以速率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 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做匀减速运动,该加速度大小为a ,则要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的关系为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12 v v t a -= ,此时后面火车的位移为:22 12 12v v x a -= 前面火车的位移为:2 12222v v v x v t a -==,由12x x s =+解得:2 12()2v v a s -=,所以加速 度大小满足的条件是:2 12()2v v a s -≥,故选项D 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速度相等前,两者距离逐渐减小,若不能追上,速度相等后,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可知只能在速度相等前或相等时追上.临界情况为速度相等时恰好相碰. 3.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轴O 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在最低点时给它一初速度,使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且刚好能到达最高点P ,重力加速度为g 。关于此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gL B .小球在最高点时对杆的作用力为零 C .若减小小球的初速度,则小球仍然能够到达最高点P D .若增大小球的初速度,则在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可能向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初中物理光学易错题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2.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纸看到的现象是( ) A 白纸比较亮 B 平面镜比较亮 C 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D、迎着月交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积水人站在竖直放 4.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一定变化的是_________. 5.水中的筷子从上面看似乎向上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___中进入____中时发生___的缘故. 6.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β, 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 ) A)β'<β γ'< γ B)β'=β γ'=γC)β'<β γ'>γ D)β'>β γ'>γ 7.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 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 A凸镜B凹镜C凸透镜D凹透镜 10.有位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用书将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则在光屏上得_____(填能或不能)到完正的像. 11.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2.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是( ) A太阳的影子B太阳的实像C树叶的影子D树叶的实像

完整word版初三物理中考易错题汇总

初三物理中考易错题汇总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流表示数突然减小但不为零。用电压表检测,当电压表接a、b两点时,电压表有示数;接b、c两点时,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是 () A.开关S接触不良B.ac导线断路 D.R断路.CR断路2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以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的指针明显偏转,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且均为电源电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电流表烧坏B.灯泡被短路 D.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C.灯泡处开路3.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灯L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了一会儿,灯不亮,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A.L断路B.L短路C.R断路D.R短路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压表有明显偏转,电流表没有明显偏转,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第1页(共9页)

R发生了断路R发生了断路B.A.21C.R发生了短路发生了短路.RD12.小刚晚上做作业时,把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台灯开关后,他家所有的照明灯都突5)然熄灭,检查发现总开关已跳闸,故障可能是( .台灯灯座处出现了短路A.台灯插头处出现了短路B.插座处出现了短路DC.台灯开关内短路 处,氖管发光,则发生的故障可能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S后灯L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是 ( d之间某处断路BA.火线与零线短路.a、的灯丝烧断C.b、c之间某处断路.灯LD均发光,再闭合、L闭合时,灯泡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L211)S时,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开关S时,两灯仍发光。则再闭合开关22 .两灯都变亮BA.两灯都变暗变亮变暗,灯变亮,灯C.灯LL变暗.灯LLD2211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将滑片pS8.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是( 92第页(共页) L将会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A.灯泡L的功率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B.灯泡.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将变大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乘积将变大D伏的电220L两个灯泡串联在L和“220V60W”的9.如图所示,将标有“220V40W”的21)路中,闭合开关则

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 (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 (2)2 (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 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 即a的值为6± ; (4)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D(3,4)代入y=﹣(x﹣a)2+9得﹣(3﹣a)2+9=4,解得a=3﹣或a=3+ ; 把E(12,1)代入y=﹣(x﹣a)2+9得﹣(12﹣a)2+9=1,解得a=12﹣2 或a=12+2 ; ∵G1与G2有两个交点, ∴3+ ≤a≤12﹣2 ,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px+q,

把D(3,4),E(12,1)代入得,解得,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 ∵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 ∴M(a,﹣ a+5),N(a,), ∵MN<, ∴﹣ a+5﹣<, 整理得a2﹣13a+36>0,即(a﹣4)(a﹣9)>0, ∴a<4或a>9, ∴a的取值范围为9<a≤12﹣2 . 【解析】【解答】解:(2)当y=0时,﹣x2+9=0,解得x1=﹣3,x2=3,则B(﹣3,0),而D(3,4), 所以BE= =2 . 故答案为2 ; 【分析】(1)把D(3,m)、E(12,m﹣3)代入y= 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E点坐标;(2)先解方程﹣x2+9=0得到B(﹣3,0),而D(3,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的长;(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2),然后把(6,2)代入y=﹣(x ﹣a)2+9得a的值;(4)分别把D点和E点坐标代入y=﹣(x﹣a)2+9得a的值,则利用图象和G1与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 解析式为y=﹣ x+5,则M(a,﹣ a+5),N(a,),于是利用MN<得到﹣ a+5﹣<,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4或a>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 2.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 A.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 C.牛顿第二定律 D.牛顿第三定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3.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经典力学只适用微观、高速、强引力场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7.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6)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图1、2是利用a 、b 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的干涉图样.下列关于a 、b 两束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空中,a 光的频率比较大 B .同一介质中,a 光传播的速度大 C .a 光光子能量比较大 D .同一介质对a 光折射率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 B .红外线遥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化学作用 C .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是因为紫外线比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 D .工业上的金属探伤是利用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5G 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目前通州区是北京市5G 覆盖率最高的区县,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手机信号不好或不稳定的情况,5G 能有效解决信号问题。由于先前的34G G 、等已经将大部分通讯频段占用,留给5G 的频段已经很小了。5G 采用了比4G 更高的频段,5G 网络运用的是毫米波,将网络通讯速度提高百倍以上,但毫米波也有明显缺陷,穿透能力弱,目前解决的办法是缩减基站体积,在城市各个角落建立类似于路灯的微型基站。综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5G 信号不适合长距离传输 B .手机信号不好或不稳定的情况有可能因为多普勒效应或地面楼房钢筋结构对信号一定量的屏蔽 C .5G 信号比4G 信号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 .随着基站数量增多并且越来越密集,可以把基站的功率设计小一些 4.用a .b .c .d 表示4种单色光,若①a.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b 的临界角;②用b .c 和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 .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 能使其发射电子.则可推断a .b .c .d 分别可能是( ) A .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B .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 .紫光.蓝光.橙光.红光 D .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5.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A .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 蓝光折射角较大 C .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 .用同一 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类问题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 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 随身高增高而上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大B.身高越高通过R0流越小 C.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D.体重越大压敏电阻两端电压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压敏电阻R支路的电流,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人的身高变化即滑片移动时,R0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各支路 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由I=U R 可知,通过R0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当身高越高 时,滑片上移,滑片P下方电阻丝的阻值变大,由U=IR可知,滑片P下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正确; C D.当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可 知,R的阻值越大,由I=U R 可知,通过R的电流越小,即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C错误; 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仍等于电源电压,故D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标有“10 Ω 0.4A”字样;R2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可达到0.6A B .电压表的示数不能小于2V C .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4Ω D .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10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定值电阻1R 与电阻箱2R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与电阻箱2R 并联,测电阻箱2R 两端的电压,由题意知允许通过1R 最大电流是0.4A ,允许通过电阻箱2R 的最大电流为1A ,电流表量程为0~0.6A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可得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故A 错误; B .当电阻箱阻值最小,电路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时,定值电阻1R 两端电压最大为 1U 大=1I R ?大=0.4A 10Ω?=4V 电源电压6V ,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可得,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小为 2U =小6V -4V=2V 即电压表的示数不能小于2V ,故B 正确; C D .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小为2V ,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4A ,由I = U R 可得电阻箱2R 的最小阻值 2R 小=2U I 小 大=2V 0.4A =5Ω 电压表量程0~3V ,则电阻箱2R 两端电压最大为3V ,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 I 小=11U R 小=6V 3V 10Ω -=0.3A 电阻箱2R 的最大阻值 2R 大=2U I 大 小=3V 0.3A =10Ω 即电阻箱2R 的阻值范围是5Ω~10Ω,所以不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4Ω,可以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10Ω,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BD 。 3.关于如图所示的课堂小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与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A与B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 A.F B.2F C.3F D.4F 2.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B.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横杆对M弹力增大 D.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3.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A物体重 4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并静止在固定粗糙斜面C上,A、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B物体受到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A物体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D.斜面受到B的压力作用,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5.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 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 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 6.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 A.mg tanθB.2 tan mg θ C. tan mg θ D.2mg tan θ 7.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