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上颌窦开放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6例临床体会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6例临床体会作者:历茂刚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6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残留病变及复发。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对径路留置适宜大小的窦口,避免窦口周围重要结构发生损伤。
【关键词】上颌窦囊肿;鼻内镜;临床体会上颌窦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采用柯陆式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鼻内镜在鼻窦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可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该方法创伤小,恢复期短,术后反应小,具有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诊治单纯上颌窦囊肿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13-72岁之间,平均年龄34.2岁,单侧发病29例,占80.5%,双侧发病5例,占13.9%。
有头痛、面颊部闷胀感、鼻腔流黄水样液21例,无症状15例。
1.2方法术前均行常规手术前进行耳鼻喉常规检查,同时对鼻窦进行CT详细检查,利于对病变准确位置进行确定以排除鼻部其他合并疾病。
实施全身查体及血生化、血常规、心电等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平卧,进行心电常规监护,采用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强化麻醉,应用鼻窦窥镜监视系统进行监控,采用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棉片对下鼻甲及鼻道黏膜实施表面麻醉,每次5分钟,共进行3次,再将1%利多卡因注射于下鼻道外侧壁起到局部浸润麻醉作用。
将上颌窦套管针在距下甲前端1.5厘米处下鼻道外侧壁斜向外、上方向穿刺,将骨壁穿透进入上颌窦腔,针芯抽出后,观察伸进的鼻窥镜自套管,确定囊肿位置,再将套管取出,用咬骨钳在窥镜下将开窗口扩大到1.0*1.5厘米左右,根据囊肿位置,选取适宜角度的鼻窦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从开窗口进入,将囊肿病变全部钳除,注意不要造成窦腔黏膜损伤。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处理

“ W a e i 2 la J v ”n 1 e dECG a re faueic e aa dterc 1 samak ro c t sh mi n h i e.
1 2lrb ss AC 2 0 3 8 7 u a a i.P E, 0 7, 0: 1 .
5张开滋 , 盂庆华 , 白英烈 , 猝死诊 断防治 学. 等. 北京: 科学技 术文
鼻 内镜手术治疗中
采用功能性鼻 内镜手术治疗 非侵袭性真菌性
上颌 窦 炎 , 效 满 意 。现 已在 临 床 广 泛 开 展 。手 疗 术 成 功是 保 证 疗 效 的根 本 , 理 的 术 后 处 理 对 保 合 证 疗 效很 重 要 。作 者 自 20 0 4年 9月 至 2 0 0 9年 9
门诊 复查 约 6个 月 ~ 3年 。
12 术 后处 理 .
1 6 8— 5岁 , 均 4 平 1岁 。病 程 3个 月 ~3年 。全 部
病例均单侧发病 , 中左侧 2 其 9例 , 右侧 l 例 。多 4 以涕 中带 血 、 脓 涕 、 痛 或 单 侧 鼻 塞 、 颊 部 胀 流 头 面 痛等为主诉 。前鼻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可见 中道 息肉、 褐色团块或豆渣样分泌物 , 鼻腔粘膜充血或
12 1 术 后 第 一周 ..
住 院处 理 。 ( ) 后 用 药 : 1术
①头孢类药物或克林霉素抗感染 6— d 7 。②止血
药物如止血敏 3 d左右 。③ 口服盐酸 西替利嗪片
lm / , O g次 1次/ , 用 1d d连 0 。④ 口服 吉诺 通胶 囊
30 g次 , 次/ , 0 m / 2 d 连用 2周。⑤非侵袭性真菌性
献 出 版 社 .9 8 8~38 19 . .
手术记录:上颌窦开放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术后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鼻内镜辅助,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进行清除,并进行上颌窦口的扩大和清理,以恢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麻醉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麻醉生效后,使用鼻内镜和相关手术器械,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
进行观察和清理。
3.清理完成后,使用专门的工具对上颌窦口进行扩大,并进行病变组织的清理。
4.清理完成后,进行上颌窦口的检查和修整,保证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5.检查无明显出血和异物残留后,结束手术,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并进行鼻腔止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鼻腔冲洗,以减轻鼻腔和上颌窦的炎症反应。
2.根据医生指导,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和清理,以保证鼻腔和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
能。
3.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出血和肿胀的风险。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和粉尘,以减少鼻腔和上颌窦的刺激。
5.如有发热、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鼻内窥镜手术中对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手术中对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疗效观察
邓海燕;宋文光;张心浩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6(12)5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时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与否对其疗效的影响程度.方法8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清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照组40例术中切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的同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分别为92.5%和75%,治疗组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7 3%,两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中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上颌窦自然开口如无明显狭窄不必扩大.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邓海燕;宋文光;张心浩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04+1;R765.25;R765.4+1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手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J], 田广永;张毅;赵艳梅;孙滨滨
2.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体会 [J], 欧召喜;刘建军
3.鼻内窥镜手术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体会 [J], 喻国东;周定刚;马乙心;张田;罗香梅;王俊喜
4.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临床体会 [J], 韩玲
5.鼻内窥镜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J], 庄立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

方法 : 采用鼻 内镜 扩 大上颌 窦 自然开 口,
彻底清除鼻腔 、 窦病 变组 织, 鼻 必要 时行 下鼻道开 窗, 径路 清除 病灶 。结果 :O 双 2
例 患 者 , 访 3个 月 ~ 年 除 1例 复 发 , 随 2
真菌性鼻窦炎形 成。如治疗不及时 , 使鼻 窦炎迁延 , 症状越来越来 严重。
鼻窦 C T扫 描检 查 有助 于 鼻腔 鼻 窦 解剖异常取获取 充分 的 了解 。真菌性 上 颌窦炎的主要 C T特征 : 病变 仅发生 于 ①
一
其余全部治愈。结论 : 内镜手术 治疗真 鼻
菌性上颌 窦炎创伤 小, 不损 害鼻腔正 常生
理 功 能 , 于 术后 复 查 与 随 访 , 愈 率 高 , 便 治
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侧上颌 窦 , 较少累及其 他窦腔的不 均匀
密度 高影 ; ②与窦腔骨壁无关 的团块 或线
样钙化斑 ; ③部 分上颌 窦壁 骨质 吸收 、
关键词
01. 7 19
真菌
鼻 内镜
上颌窦炎
di1 . 9 9j i n 10 —64 . 0 2 o:0 36 /.s . 07 s 1x 2 1 .
术创伤也较 大, 患者痛苦严 重。术后 面部
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

不 少 学 者认 为 , 颌 窦 真 菌病 的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发病 上 其
机理 与鼻腔 一鼻窦机械性 阻塞 、 全身抵抗力下降 、 环境污染 、 药 物( 长期应用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 、 免疫 抑制剂等 ) 有关『 。笔者 1 ’ 观察到 , 上颌窦真菌病在耳鼻喉科并不少 见, 本组病例 中多数患 者并无明确 的广谱抗 生素 、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史 。
泌物 , 上颌窦冲洗液清洁 , 无一例复发者 。
加做柯 一陆氏手术 , 取得较好效果 , 现报道如下。
3 讨 论
31 上颌 窦真 茵病 的 发病 原 因 .
1 材料与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 5 中男 2 例 , 2 0例 7 女 3例 ; 龄 l 7 年 8— 0岁 , 均 3 岁 。 史 平 5 病
维普资讯
・
临床 研究 ・
20 0 7年 1 月第 4 1 5卷第 l 9期
鼻内 术治 颌窦 病 镜手 疗t 真菌
杨华晖 陈 健 巨亚 敏
( 湖北省荆 门市石化医院耳鼻咽喉科 , 湖北荆 门 4 8 0 ) 4 0 2 【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上颌 窦真菌病的微创 、 有效方法 。 方法 以鼻 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 5 0例 。 结果 随访 6个月 6年 , 本组病例症状均消失 , 上颌窦开 1 3开放 良好 , 窦腔粘膜上皮化 , 无异常分泌物, 上颌 窦冲洗液清洁, 无一例复发者。 结论
1 手 术 方 法 . 2
() 1不少病例无特征 性的临床 表现 : 本组病例 中不少没有涕 中带血 、 中混杂有污秽的痂皮碎 屑或干 酪样物等典型症状 , 涕 应 引起重视。( ) 2 鼻窦 C T扫描对上颌窦真菌病有重要 的诊断及鉴 别诊断意义。 特征性 的 C T表现为上颌窦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 影; 常伴有沙粒状 、 条片状 、 小 团块状 的钙化; 单侧上颌窦发病 , 少 累及其 他鼻窦; 局限性骨质增生和破坏; 增强扫描软组织影呈轻 度不均匀的强化I】 3 对于单侧的上颌 窦病变 , 2。( ) , 3 即使 C T无特征 性 的改变 , 也要注意上颌窦真菌病之可能 , 同时要注意与细菌性 鼻窦炎 、 出血坏死性息肉 、 恶性肿瘤 、 内翻性乳头状瘤相鉴别。本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分析

月鼻 内镜 下手术 治疗上颌 窦囊肿 患者 4 5例的 临床 资料 。结果 患者手 术均获 成功 , 鼻腔 内并无 出血、 连、 染等 症 黏 感 状。经术后 l 的检 查, 周 发现开 窗处也较 为宽畅 , 无明显分 泌物及结痂 。所 有 患者均随访 1年 , 无囊肿 复发。结论 鼻
内镜 下 手 术 治 疗 上 颌 窦 囊肿 疗 效 明显 。 得 临床 推 广运 用 。 值
【 关键词 】 上颌 窦囊肿
鼻 内镜
手 术治疗
鼻窦囊肿为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病症 , 鼻窦囊肿 中 4 5例患者 手术 均获 成 功 , 察 患 者术 后 情 形 , 腔 观 鼻 以黏 膜囊肿 较 为多 见且 多发 于上 颌 窦 , 多位 于 上颌 窦 的 内并无 出血 、 黏连 、 染 等症 状 。经 术后 I 的检 查 , 感 周 发 内壁和底部 , 一般较小 , 如无症状可 以不予处理; 但若囊 现开 窗处也 较 为宽 畅 , 明显 分泌 物及 结 痂 。常 见 的并 无
・
l4 ・ 54
Jun lfCii l n xeietl dc eV11 o ra l c dE pr na in o 0,No 1 o naa m Me i .9
.
Oc. 01 t2 1
鼻 内镜 下 手 术 治 疗 上 颌 窦 囊 肿 的 临床 分 析
赵咏 梅 ( 川矿务 局 中心 医院耳 鼻喉 科 陕 西 铜 川 7 7 0 ) 铜 2 0 0
关 并发 症也 较 多 , 比如 牙齿 麻痛 、 面部 肿胀 、 腔 纤维 化 术 生长 、 上颌 窦 自然 口闭 锁 等 j 。相 比较 而 言 , 内镜 上 鼻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

上 颌 窦 良性 病 变 在 临 床 上 是 比较 常 见 的 …, 治 疗 的方法 以手 术 为主 , 病 变 的性 质 和 范 围可 以选 视 择 不 同 的手 术 方 式 。 较 经 典 的上 颌 窦 根 治 术 , 即 C lw l L c术 式 . G og ad el 19 a e—u d l 由 e reC lw l 于 3年 首 8
除干净 . 改用 E L N WD切 除 上颌 窦 病 变 。 上颌 窦 2例 囊 肿 是术 中发 现囊 壁 增厚 , 腔 中见 咖 啡 色 的油 泥 囊
样 物 , 上颌 窦 不 能将 囊 壁 切 除 干净 , 从 改行 E L N WD 术 , 他 的手 术 一 开始 全 部行 E L 其 N WD。 1 . 手术 方 法 首 先 切 除鼻 腔 肿瘤 , .3 2 开放 受 累的 其 他 鼻窦 , 处 理 上颌 窦 。沿 下鼻 甲前 缘 自上 而 下 冉
复 发 , 面部 麻 木 、 泪 等 并 发 症 结 论 : 内镜 下 外 侧 壁 切 开 入 路 治 疗 上 颌 寞 痛 变视 野 宽 , 变切 除 彻 底 , 无 溢 鼻 病 保 留 鼻 腔 外侧 壁 结 构 , 腔 功 能 恢 复 快 , 效 满 意 鼻 疗
关键 词
鼻 窦疾病 ; 内窥镜检 查 : 上颌 窭; 鼻 泪管
1 , 次 以后 按 常规 门诊 随访 1 。 年 13 疗 效 判 定 按 19 . 9 7年 海 i 议 内窥 镜 鼻 窦 会
(n ocpc aa l ea a i et n E L e d so i n sla r lds s o , N WD) 入 t w l s i 进
122 术 式 选 择 ..
2例 血 坏 死 性 息 肉 开 始 是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声锐
病变分类 慢性鼻窦炎(均含上颌窦病变)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鼻窦黏液囊肿 真菌病变(霉菌球) 上颌窦脓囊肿
例数 40 36 4 6 3 1
手术经验总结(讨论)
• • • • • • 1.高度重视OMC区域CT扫描. 2.避免损伤上颌窦口黏膜. 3.合理的上颌窦开窗术. 4.影响上颌窦窦口开放的主要因素. 5.中鼻道粘连的主要因素. 6.防止医源性鼻窦黏液再循环.
• 判断经中鼻道开窗的难易程度
• 额隐窝引流向中鼻道
避免损伤上颌窦口黏膜
1. 2. 3. 4. 5. 6. 窦口纤毛数量; 窦腔黏膜淋巴回流; 窦口与窦腔NO水平的关系; 非窦口阻塞性上颌窦炎; 医源性鼻窦黏液再循环; 窦口向其正常生理大小生长的趋势. 避免不必要的上颌窦窦口扩大开放术.
钩突
影响上颌窦窦口开放的主要因素
• • • • • • • • • 窦口骨性狭窄 黏膜内翻或撕脱 中鼻道术腔清理不及时 窦腔病变处理不彻底或窦内黏膜长期水肿 窦口黏膜的环性切除 中鼻甲漂移和粘连 筛窦术后瘢痕形成和回缩 钩突残留 息肉复发…
高度重视OMC区域CT扫描
• 判断经中鼻道开窗的难易程度; • 区别上颌窦上隐窝和扩大的筛气房; • 额上颌窦炎者,如额隐窝引流向中鼻道,对同 侧上颌窦炎的处理应更积极; • 鉴别上颌窦炎性钙化和真菌性钙化.
• M:中鼻甲, U:钩突, E:筛泡, A:钩突角度, a: 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 b:钩突上缘与筛泡 下缘间距, c: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d:筛 漏斗宽度 图2 常用解剖径线举例
构成中鼻道外 侧壁的最前部
上缘--半月裂
尾端--参与构成 鼻囟门和自然口
3.1 钩突切除术
• 钩突头尾两个融合点的处理 • 钩突与鼻泪管的关系 • 妥善处理钩突暴露不佳病例
• ①对钩突头尾两个融合点的处理是手术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中,临床观察到钩突后下与下鼻甲骨筛突连接处多骨质 肥厚,钩突常常在此岔开或变宽;而后上与腭骨垂直板连 接处常被忽略而容易残留。只有断开这两处骨连接,上颌 窦口才能暴露充分。②钩突与鼻泪管之间的裂隙是术中钩 突切除起始处。部分镰状型钩突与鼻泪管后缘贴得较近, 术中损伤鼻泪管的危险性较大。③对部分钩突暴露欠佳的 病例可以使用钩突拉钩。在切除钩突前将拉钩探入筛漏斗, 将钩突自其根部向前钩起使之骨折,使其与鼻腔外侧壁垂 直后,再从其根部切开,可避免刀尖过于向外和过深而损 伤眶纸板。
钩突解剖变异:
钩突内偏、肥大
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
3.2 定位上颌窦自然口
• 常用定位方法; • 窦口处理方式; • 上颌窦窦口在修正性鼻窦手术中的意义.
• 几种定位方法:①对应中鼻甲前、下1/3交 接处的鼻腔外侧壁;②可以沿钩突切缘外 侧筛漏斗形成的沟槽自前上向后下滑行; ③沿下鼻甲前上和鼻腔外侧壁结合处的上 方,向外下轻压,寻找鼻囟门黏膜。④钩 突切除后,在70°鼻内窥镜直视下寻找钩 突残缘和其后上的粘膜(即半月裂),由 此定位;⑤可于钩突残缘后1/3处,用弯形 镰状刀向外下探查,寻找落空感;⑥前筛 手术后沿眼眶内壁和上颌窦顶壁的光滑融 合处寻找。
合理的开窗术
• • • • 钩突切除 上颌窦自然口的定位 窦口开窗的大小和范围 窦口开放的手术分类
3.பைடு நூலகம் 开窗的范围和大小
• 推荐的窦口开放大小标准; • 对标准的灵活掌握; • 如何获得更大的开窗口.
3.4窦口开放手术分类
• • • • • • 膜性切除 鼻囟门的切除 骨窗扩大术 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 中下鼻道融合开窗术 上颌窦内侧壁的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