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占筮书
卜筮正宗全书

卜筮正宗全书卜筮正宗全书《卜筮正宗全书》,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十四册一函全。
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
书页宽大,左右双边,版心单鱼尾。
作者王维德,字洪绪,号林屋山人。
自幼精研易理,后参师于新安杨广含先生,得到悉心培养,并获得杨广含先生数册占验必录。
从二十六岁,卖卜于市,直至终年,因一生卖卜,故尔占卜经验十分丰富。
此书即是在杨广含先生所授之基础上,增益删杂,编辑而成。
《卜筮正宗全书》是易学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著作,对后世占卜影响深远。
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占卜法,特别应提到的是,著者于书中驳斥了泥于神煞、古法、定例的谬误,强调六爻占卜术应该以“阴阳、动静、生克制化之理而圆神活变”,从而使六爻占卜法在千余年过程中的种种迷误,一一澄清,使得理论更加精深,更加完备。
正真起到了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作用。
再加上阐述和实例的结合,点睛式的解说,使得此书犹为珍贵,在存世的同类著作中脱颖而出,首屈一指。
今查中国国永图书馆中最早版本为1644年,有三套。
另有1662年文富堂的刻本一套。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的刻本二套。
1875年善成堂刻本一套。
光绪二年(1876年)刻本一套。
木刻本共五种八套。
余者,还有1900年上海书局石印本四卷四册。
1905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十四卷一册等几种石印本。
本人收藏的此套《卜筮正宗全书》,开篇只有一篇康熙四十八年的自序,没有其他人的序跋附之于书前后。
原书主用朱笔圈点过正文,又用墨圈点注解,在各处用标准的馆阁体留有少许补充,仅从字体上看,绝非一步江湖术士,但从其所注内容上看,绝对深谙此道。
书中留有“高毓麟印”、“臣毓麟印”、“守书斋”等数枚印信,呵护极好。
此书到吾手中时,仅书口裂缺,略点补书口,装配函套。
其书经数百年之时光未遭鼠啃虫蚀,火燎水浸之厄,幸是哉,宝之也。
卜筮正宗凡例一.卜筮一道导愚解惑教人趋吉避凶六爻既立变化斯呈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世人胸无成见不能推究精微祗以惑世诬民深可哀也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後学因名之曰正宗二.自鬼谷以钱代蓍而易之道一变其所重者用神原神忌神仇神飞伏神追退神反吟伏吟及旨空月破等类皆为卦内之纲领不容草草忽过余故定为一十八论升堂入室无出范围读者幸细参之三.古书论飞伏神有乾坤来往换之语易林补遗更有爻爻有伏有飞之说讹以承讹习而不察余于是书逐卦分别为飞伏定例庶学者一目了然疑团自释矣四.卜筮之书如天玄赋易林补遗易隐易冒增删卜易诸刻虽各有搜精标异然其间非执偏见即自相矛盾读者不无遗憾惟黄金策为刘诚意所著洵足阐先天之秘旨作後学之津梁而千金赋总论一篇尤包蕴宏深惜姚际隆之注纰缪甚多反失庐山面目余于此颇费苦心细加订正知我罪我亦听之而已五.余幼研易理历有年所後遇新安杨广含先生因得以悉其所学是书十三、十四卷有十八问皆吾师所授及余所占验学者熟此始知启蒙节要之法与十八调及辟诸书之谬一理融贯天地间秘密深藏尽洩于是矣六.余垂帘市肆酬应纷如拟异日返故山结庐林屋尽谢人事聿著成书藏之石室不欲向外人道也奈从游目至因相与讲论之馀手定是编蠡测管窥之讥或所不免四方高明君子倘不弃而教之余则幸甚卜筮正宗目录卷一卜筮格言启蒙节要六十花甲纳音歌十天干所属十二地支所属天干地支八卦方位图五行相生相克六亲相生相克天干相合地支相合相冲五行次序八卦象例八宫所属以钱代蓍法六十四卦名纳甲装卦歌安世应诀六兽歌六兽起例安月卦身诀三合会局歌长生掌诀禄马羊刃歌贵人歌诀三刑六害歌八宫诸物八卦诸身定间爻歌年上起月法日上起时法定寅时法通玄赋碎金赋诸爻持世诀世应生克空亡动静诀卦身喜忌诀飞伏生克吉凶歌断易勿泥神煞歌六爻安静歌六爻乱动歌忌神歌原神歌用神不上卦诀神用空亡诀用神发动诀日辰诀六亲发动诀六亲变化歌六兽歌断日月建传符八卦相配六甲旬空起例月破定例卷二卦爻呈象并飞伏神卦身例卷三十八论用神分类定例第一世应论用神第二用神问答第三原忌仇神论第四飞神正论第五伏神正传第六六兽评论第七四生逐位论第八月破论第九旬空论第十反吟卦定例第十一伏吟卦定例第十二旺相休囚论第十三合中带克论第十四合处逢冲冲中逢合论第十五绝处逢生克处逢生论第十六变出进退神论第十七卦有验不验论第十八辟增删卜易之谬辟易林补遗伏神之谬辟易林补遗养衰病之谬辟卜筮全书世身之谬辟天医星之谬辟妄论本命之谬辨卜筮全书神煞之谬辨贵人禄马之谬辨易林补遗应为他人之谬辟易林补遗月破旬空之谬辨互卦辟易林补终身大小限之谬辟易林补遗家宅之谬辟易林补遗婚姻嫁娶之谬辨六爻诸占之谬卷四黄金策总断千金赋直解刘诚意撰王洪绪注卷五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天时年时国朝征战身命卷六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婚姻产育附占老娘乳母进人口卷七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病症病体医药鬼神掷钱之要诀成卦爻式排定六十四卦中三百八十四爻所动变之象月解日解天医天赦喝散神皇恩天敝内解鳏寡杀咸池杀墓门开杀丧车杀天哭杀白虎杀卷八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种作蚕桑六畜求名仕宦卷九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求财家宅新增家宅搜精分别六爻断法卷十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坟墓求师学馆词讼卷十一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避乱逃亡失脱新增痘症卷十二黄金策刘诚意撰王洪绪注出行行人舟船娼家船家宅何知章妖孽赋搜鬼论卷十三十八问答第一问三传克用计答占验五卦第二问何以谓之回头克计答占验十六卦第二问生用神者为原神计答占验四卦第四问三合八卦成局计答占验十二卦第五问反吟之凶有轻重分别乎计答占验五卦第六问伏吟之凶有轻重分别乎计答占验四卦第七问爻遇旬空计答占验十四卦第八问月破之爻计答占验七卦第九问用神不现计答占验六卦卷十四十八问答第十问进退神计答占验五卦第十一问冲中逢合合处逢冲计答占验八卦第十二问四生墓绝计答占验十三卦第十三问六冲六合计答占验十一卦第十四问三刑六害计答占验四卦第十五问独静独发计答占验七卦第十六问卦得尽静尽发计答占验四卦第十七问用神多现计答占验五卦第十八问卜者诚心断者精明亦有不验何也计答占验六卦。
经学书目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经部【易类】易经一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增补郑氏周易陆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周易举正易经二易数钩隐图周易口义温公易说横渠易说东坡易传伊川易传易学辨惑了斋易说吴园周易解周易新讲义紫岩易传读易详说易小传汉上易集传卦图从说易经三周易窥馀易璇玑易变体义周易经传集解易原周易古占法古周易章句外编周易本义附重刻周易本义郭氏传家易说周易义海撮要南轩易说复斋易说杨氏易传周易玩辞赵氏易说诚斋易传大易粹言易图说古周易易传灯易裨传厚斋易学童溪易传102周易总义西溪易说丙子学易编易通周易卦爻经传训解易象意言周易要义易翼传文公易说易学启蒙小传周易辑闻用易详解淙山读周易周易传义附录易学启蒙通释三易备遗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象义易图通变易筮通便易经四读易私言易附录纂注周易启蒙翼传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奥义周易原旨周易程朱传义折衷周易衍义易学滥觞大易缉说周易本义通释周易本义集成大易象数钩深图学易记周易集传读易考原易精蕴大义易学变通周易会通周易图说103周易爻变易縕周易参义周易文诠易经五周易大全易经蒙引读易馀言易学启蒙意见易经存疑周易辩录易像钞周易象旨决录易象钩解周易集注读易纪闻八白易传洗心斋读易述像象管见周易劄记周易易简说易义古象通周易像象述易用易象正儿易内仪以儿易外仪卦变考略古周易订诂周易玩辞困学记易经六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御纂周易折中御纂周易述义读易大旨周易稗疏易酌田间易学易学象数论周易象辞寻门馀论图书辨惑图学辩惑周易筮述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易俟读易日钞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浅述易原就正大易通解易经衷论易图明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周易传注周易札记周易传义合订周易玩辞集解惠氏易说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易笺楚蒙山房周易解周易孔义集说易翼述信周易浅释周易洗心丰川易说周易述易汉学易例易象大意存解大易择言周易辨画周易图书质疑周易章句证异附录乾坤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周易乾凿度易纬通卦验易纬乾元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书类】尚书注疏洪范口义书传尚书全解禹贡指南禹贡论尚书讲义夏氏尚书详解禹贡说断增修东莱书说尚书说106五诰解絜斋家塾书钞书经集传尚书精义陈氏尚书详解融堂书解洪范统一尚书要义书集传或问胡氏尚书详解尚书表注书纂言书集传纂疏读书丛说书传辑录纂注尚书通考书蔡氏传旁通读书管见书义断法尚书纂传尚书句解书传会选书经大全图说尚书考异尚书疑义尚书日记尚书砭蔡编尚书注考尚书疏衍洪范明义日讲书经解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尚书稗疏尚书古文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尚书广听录尚书埤传禹贡长笺107禹贡长笺禹贡锥指洪范正论尚书七篇解义书经衷论尚书地理今释禹贡会笺附录尚书大传书义矜式【诗类】诗序毛诗注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氏诗疏广要毛诗指说诗本义苏氏诗集传毛诗名物解毛诗李黄集解诗补传诗总闻诗经集传慈湖诗传吕氏家塾读诗记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毛诗讲义诗童子问段氏毛诗集解诗缉诗传遗说诗考诗地理考诗集传名物钞诗传通释108诗传通释诗传旁通诗经疏义会通诗经疑问诗缵绪诗演义诗解颐诗传大全诗说解颐读诗私记诗故六家诗名物疏重订诗经疑问诗经世本古义待轩诗记读诗略记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御纂诗义折中田间诗学诗经稗疏诗经通义毛诗稽古编诗所109毛诗写官记诗札诗传诗说驳义续诗传鸟名卷诗识名解诗传名物集览诗说诗经札记读诗质疑毛诗类释诗疑辨证三家诗拾遗诗沈诗序补义虞东学诗附录韩诗外传【礼类一、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周官新义周礼详解周礼复古编礼经会元太平经国书周官总义周礼订义鬳斋考工记解周礼句解周礼集说周官集传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110周礼传周礼图说周礼翼传周礼全经释原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周官义疏周礼述注周礼纂训周官集注礼说周官禄田考周礼疑义举要【礼类二、仪礼之属】仪礼注疏仪礼识误仪礼集释仪礼释宫仪礼图仪礼要义仪礼逸经仪礼集说经礼补逸钦定仪礼义疏111钦定仪礼义疏仪礼郑注句读仪礼商仪礼述注仪礼析疑仪礼章句补飨礼礼经本义宫室考天子肆献祼馈食礼仪礼释宫增注仪礼小疏仪礼集编附录内外服制通释读礼通考【礼类三、礼记之属】礼记注疏月令解礼记集说112礼记集说礼记纂言陈氏礼记集说礼记大全月令明义表记集传坊记集传缁衣集传儒行集传日讲礼记解义钦定礼记义疏113钦定礼记义疏深衣考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礼记述注礼记析疑檀弓疑问礼记训义择言深衣考误附录大戴礼记夏小正戴氏传【礼类四、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三礼图学礼质疑读礼志疑郊社禘祫问参读礼志疑【礼类五、通礼之属】礼书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通解续礼书纲目五礼通考114五礼通考【礼类六、杂礼书之属】书仪家礼泰泉乡礼朱子礼纂辨定祭礼通俗谱【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春秋三解传述人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115春秋谷梁传注疏箴膏肓春秋释例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微旨春秋集传辨疑春秋名号归一图春秋年表春秋尊王发微春秋皇纲论春秋通义春秋权衡刘氏春秋传刘氏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孙氏春秋经解苏氏春秋集解春秋辨疑崔氏春秋经解春秋本例春秋五礼例宗春秋通训叶氏春秋传春秋考春秋三传谳吕氏春秋集解胡氏春秋传高氏春秋集注春秋后传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左氏博议春秋比事春秋左传要义春秋分记春秋讲义春秋集义张氏春秋集注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春秋通说洪氏春秋说春秋经筌116春秋经筌吕氏春秋或问春秋集传详说读春秋编春秋集传释义大成春秋纂言春秋提纲春秋诸国统纪春秋本义程氏春秋或问三传辨疑春秋谳义春秋会通春秋阙疑春秋集传春秋师说春秋左氏传补注春秋金锁匙春秋属辞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春秋春王正月考春秋书法钩元春秋大全春秋经传辨疑春秋正传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春秋明志录117春秋明志录春秋正旨春秋辑传春秋亿春秋事义全考春秋左传属事春秋胡传考误左氏释春秋质疑春秋孔义春秋辩义读春秋略记春秋四传质左传杜林合注春秋提要日讲春秋解义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御纂春秋直解左传杜解补正春秋稗疏春秋四传纠正春秋平义读左日钞左传事纬春秋毛氏传春秋简书刊误春秋属辞比事记春秋地名考略春秋管窥三传折诸118三传折诸左传折诸公羊折诸谷梁折诸春秋阙如编春秋宗朱辨义春秋通论春秋世族谱春秋长历惠氏春秋说春秋大事表春秋识小录惠氏春秋左传补注春秋左传小疏春秋地理考实三正考春秋究遗春秋随笔附录春秋繁露【孝经类】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注疏孝经指解孝经刊误孝经大义孝经定本孝经述注孝经集传御定孝经注御纂孝经集注孝经问经部五经总义类驳五经异义郑志经典释文公是七经小传程氏经说六经图六经正误九经三传沿革例融堂四书管见四如讲稿六经奥论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五经说十一经问对五经蠡测简端录五经稽疑经典稽疑119钦定翻译五经四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九经误字经问十三经义疑九经古义经稗十三经注疏正字朱子五经语类群经补义经咫九经辨字渎蒙古经解钩沉附录古微书【四书类】孟子注疏论语集解义疏论语注疏论语笔解孟子音义论语拾遗孟子解论语全解孟子传尊孟辨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中庸辑略石鼓论语答问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癸巳孟子说蒙斋中庸讲义四书集编120孟子集疏论语集说中庸指归四书纂疏大学疏义论孟集注考证四书集义精要四书辨疑读四书丛说四书通四书通证四书疑节四书经疑贯通四书纂笺四书通旨四书管窥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因问问辨录论语类考孟子杂记学庸正说论语商论语学案四书留书日讲四书解义四书近指孟子师说大学翼真四书讲义困勉录121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榕村四书说论语稽求篇四书剩言大学证文四书释地四书札记此木轩四书说四书逸笺乡党图考经部乐类皇祐新乐图记乐书律吕新书瑟谱韶舞九成乐补律吕成书苑洛志乐钟律通考乐律全书御制律吕正义御制律吕正义后编钦定诗经乐谱全书古乐经传古乐书圣谕乐本解说皇言定声录竟山乐录李氏学乐录乐律表微律吕新论律吕阐微琴旨【小学类一、训诂之属】122尔雅注疏附考证尔雅注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释名广雅匡谬正俗群经音辨埤雅尔雅翼骈雅字诂续方言别雅【小学类二、字书之属】急就篇说文解字说文系传说文系传考异说文解字篆韵谱重修玉篇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汗简佩觿古文四声韵类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复古编班马字类汉隶字源六书故字通龙龛手鉴六书统周秦刻石释音字鉴说文字原六书正讹汉隶分韵六书本义奇字韵古音骈字俗书刊误字孪御定康熙字典御制增订清文鉴123御制增订清文鉴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钦定西域同文志隶辨篆隶考异【小学类三、韵书之属】原本广韵重修广韵集韵切韵指掌图韵补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九经补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四声全形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洪武正韵古音丛目古音略例转注古音略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御定音韵阐微钦定同文韵统钦定叶韵汇辑钦定音韵述微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韵补正古今通韵易韵孙氏唐韵考古韵标准附录六艺纲目。
聚讼纷纭论易筮_关于_左传_国语_筮例的评说

July, 2010 No. 4
【 易学道家研究】
聚
讼
纷
纭
黄黎星
论
易
筮
— — —关于《 、 《 左传》 国语 》 筮例的评说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周易》 。《左传 》 、 《国语》 “神奇灵异 ” 《易 》 要 的原貌乃是古代占筮之书 所记载的十六则 的 筮实例, 令后世学
, 《周易 》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始经典 ” 之一 具有 特殊的外部形式与内在蕴涵 。肇始于远古时代的传承渊源 、 奇特玄妙的卦形符号体系 、 简古奇奥的卦爻辞文字 、 天地人 “三才之道” 的丰富蕴涵, 使《周易 》 焕发出恍惚窈冥的象征 , 《周易》 “范围天地之化而 哲理之光华。然而 这部被推崇为
① 的经典著作, 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其原貌乃是古代占筮
《周易》 之书。占筮曾是 卦形符号、 卦爻辞创制成立后最突出 从卜筮之书演成哲 的用途之一。于卜筮之树绽放哲理之花, 《周易》 学经典, 是 所具有的独特性。 因此, 从尊重事实的原 《周易 》 则出发,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 科学严谨的态度, 探析 作 《易》 为占筮之书的原貌, 研究 筮的发展、 流变状况, 对理解把 《周易》 握 的独特性及其实质内蕴大有助益 。 《左传》 “春秋三传” “十 是 之一, 也是被奉为儒家经典的 。《国语 》 , 三经” 之一, 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 是 以国别记载春秋( 包括战国初期) 史事的另一部重要的历史 。《左传 》 、 《国语》 文化典籍 保存了极为丰富、 弥足珍贵的春 秋时期( 包括战国初期)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等多方 面的史料。甚至, 我们可以这么说: 倘若没有此二书, 中国的 《左传 》 、 《国语 》 春秋史将是一片混沌 。在 所保存的丰富、 珍 《易》 《易 》 贵的史料中, 对 学研究极具价值的, 是其中关于 筮 《易》 以及 论的记载, 它们是现今所能看到的文献上最古老的 收稿日期: 2010 —03 —09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一)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一)摘要:《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
关键词:左传;国语;筮数;八Atentativeresearchonthedivinationnumberof“eight”recordedinZuoZhuana ndGuoYuHANHui-ying (CenterforZhouyiandAncientChinese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 50100,China)(Departmentof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AsimportantclassicsrecordinghistoricaleventsoftheSpringperiod,Z uoZhuan(Zuo'sCommentariesontheSpringAnnals)andGuoYu(RemarksofMo narchs)couldexertfunctionswhichcannotbeunderratedforustostudythebasi ccircumstanceinIChinglearningresearchofthepre-Qintimes.Thecharacterof“eight”(八)hasbeenapuzzleleftbyZuoZhuanandGuoYu.Onthebasisofthepredeces sors'achievements,theauthorelucidatedheropiniononthecharacterof“八”,t oinduceotherstocomeforwardwithbetterideas.Keywords:ZuoZhuan;GuoYu;IChinglearning;divination;eight引言《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周易》以筮书的面目出现在书中,并展现了其逐步向哲学演化的步伐,两部书中与《周易》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前人对这些“筮例”多有研究。
春秋《易》文本

现已确知的最早的《易》文本,是马王堆出土的帛《易》,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年间的文本。
战国以前的《易》文本情况怎样,目前还是不清楚的。
《左传》和《国语》共记载筮案二十二例二十七条,卦象和卦爻辞出现五十一处,涉卦三十一种,考察这些筮案能对春秋时期《易》文本的情况,作具体地把握。
一、春秋《易》文本的结构1.春秋《易》文本的整体已是六十四卦卦,是已知的各种《易》文本的结构单位。
《左》《国》中各卦的卦象符合,一律是“—/--”符号的六联体。
这种情况表明,各筮案所用之《易》文本,其卦象皆为一卦六爻的形式,由此而内在地规定了春秋《易》文本必已是六十四卦整体。
因为,二元符号的六体排列,总有且只有六十四种排列形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春秋《易》文本采取“—/--”六联体的卦象表达形式,只有在六十四种排列已经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正如干支计时只有在干支整体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一样。
因而春秋《易》文本必然是由六十四个卦单位组成的整体。
筮案也广泛地运用了八卦取象的解卦方法。
即以两个“—/--”三联体相重为一个卦象的“—/--”六联体,对《易》文本的卦象进行解释。
这种方法的运用,也必以六十四卦的存在为前提。
否则,八卦相重的复合解释,立即会则到障碍。
它从另一角度内在地证明,筮案所据《易》文本已是六十四卦的整体。
近年来发现了数量可观的考古筮数,它们多以六个数符一组,为一卦六爻的数符形式。
六个数符按奇、偶性质进行简并,②其结果必然是“—/--”六联体的形式,也必然是以六十四卦为结构整体。
因此,考古筮数以实物证据显示,《易》文本的六十四卦结构可远溯至商殷、先周时期。
而马王堆帛《易》直接就是六十四卦。
这早于或晚于春秋之世的《易》文本皆六十四卦,春秋《易》文本岂能外乎?《周礼·春官》论《连山》、《归藏》、《周易》云:“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指明六十四卦的整体结构是诸《易》文本的一般模式,春秋《易》岂能异乎?2.卦名、卦象和卦爻辞,已是春秋《易》文本的结构要素《左》《国》各例筮案的陈述,都将卦名、卦象和卦爻辞作为内容。
《左传》中的占筮初探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古典丛谈《左传》中的占筮初探⊙吴婷婷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 310018]摘 要:《左传》又原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全书中大量记载了春秋时代人们使用龟卜和筮占的例子,也多次引用《周易》中的卦辞,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鬼神、天人观念的新变化,使我们可以一窥春秋时代人们日趋理性、注重人事、主张“天德合一”的思想文化的面貌。
关键词:《左传》 占筮 《周易》 理性 “天德合一”《左传》全书总共三十五卷,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清代《四库全书》将《左传》一书列在经部,是十三经当中最长的一部书。
《左传》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
其内容主要涵盖东周前期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事件以及重要当事人,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具历史价值且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左传》也是一部文笔非常卓著的文学著作。
“多叙鬼神之事,预言祸福之期”(唐杨士勋《春秋毂梁传序疏》),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左传》记事方式当中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所以《左传》中记载了大量占筮的例子,也多引用《周易》卦辞。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春秋时代人们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绝对的鬼神崇拜变为日趋理性地对待鬼神和人事,越来越重人事而轻鬼神,占筮的实用性占据主导地位;在对待事情成功与否的态度上,从依赖神灵庇佑转化为遵循“天德合一”的观念。
自殷商时代开始,占筮就是主要的卜问方式。
“从《洪范》的说明来看,殷商末期应当已有数法的存在……从西周后期到春秋时代,我们在占筮文化本身中,可以明显看到新的有意义的变化……它体现了春秋思想文化本身的变化和发展”a。
解开春秋占筮法(易痴先生)

解开春秋占筮法【艮之八】之谜!易痴先生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
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姜曰:‘亡。
是于《周易》曰:“《随》,无亨利贞,无咎。
”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各也,贞,事之干也。
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
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穆姜是鲁宣公的妻,成公的母亲,她与大夫叔孙侨如通奸,淫乱无德,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穆姜阴谋推翻鲁成公,结果失败,穆姜因此被迁东宫。
这时,她用《周易》占了一卦,问自己的前途,得“《艮》之八”史官说,“是谓《艮》之《随》”,可知“《艮》之八”,就是《艮》卦变《随》卦的意思。
史官说,《随》卦有外出之义,必须速速离开这里!穆姜不同意史官的分析,说,算了!《周易》中《随》卦卦辞说“元鹿利贞,元咎”,接着好一一讲解了“无亨利贞”四字之义:“元,体之长也。
亨,嘉之会也。
利,义之和也。
上事之干也。
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案《国语•晋语》筮例,司空季子说:“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
”《左传•昭公十二年》子服惠伯解卦时,也说:“元,善之长也。
”其解“元”“亨”二字,与穆姜大同小异,由此考之,卦辞“元亨利贞”四字,早在春秋时代,恐已成为“四德”,并有了统一的解释。
穆姜无非在此引述其解而已。
穆姜认为:自己是一个妇人,而以淫乱祸国,是身在下位而行不仁之事,这不能叫“元”,使国家不得安宁,这不能叫“亨”,作乱害了自己,不能叫“利”,放弃自己尊贵的位置,与臣子做姣媚之态,这不能叫“贞”。
有此“四德”的人,方可“《随》而无咎”。
我这四条一条不占,怎么能称《随》呢?是我自己取来的祸害,能够无咎吗?必定死在这里,聘书不去了!在这一卦中,《艮》卦的初六爻,九三爻,六四爻,六五爻及上九爻共五爻皆变,才能得出《随》卦。
春秋易学筮法研究

战国时期袁 春秋易学筮法就受到人们关注遥 西 晋武帝时期袁 汲郡人不准盗发古墓袁 发现大批竹战 国简古书袁 其中有很多有关 叶周易曳 的书遥 有一篇 叶师春曳袁 叶晋书窑束晳曳 云院 野书 叶左传曳 诸卜筮袁 耶师春爷 似是造书者姓名也遥冶 淤 叶师春曳 集疏 叶左 传曳 卜筮袁 不管是为了实际应用袁 还是集录研究以 备参考袁 都说明当时人们对 叶左传曳 卜筮就相当重 视遥邾
清代考据学超越前人袁 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成就 突出袁 学者留意 叶左传曳 叶国语曳 筮例者不少遥 毛 奇龄撰 叶春秋占筮书曳尧 李塨撰 叶周易筮考曳尧 李道 平撰 叶易筮遗占曳 等袁 它们虽均以 野筮冶尧 野占冶 为题袁 但不以研究筮法为主遥 他们主要是整理筮 例袁 依据自己对易例的理解进行疏解袁 并大量掺杂 后世易例遥 这些归纳总结为我们研究春秋易学提供 了方便和参考遥邾
关键词院 叶左传曳曰 叶国语曳曰 筮法曰 占断郅 基金项目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野清人文集 耶经义爷 整理与研究冶 渊17ZDA259冤邾 中图分类号院 B221 文献标识码院 粤 文章编号院 2096原5982 渊圆园19冤 02原0048原07郅
由于早期的易学资料大都散逸袁 叶左传曳 叶国 语曳 22 条 叶易曳 例成为人们考见春秋时期易学所凭 依的少数宝贵资料遥 古今学者不断探究其易学思 想袁 钩沉其筮法袁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遥 但综合 来看袁 特别是筮法研究还缺乏系统的分析袁 需要进 一步深入探讨遥邾
48 社会科学动态
传曳 叶国语曳 在进行筮占时袁 往往结合本卦尧 之卦 的卦象解说卦爻辞袁 这似乎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必 然的联系遥 沈该著 叶易小传曳袁 都絜著 叶易变体曳袁 他们解释卦爻辞时往往参以变得之爻和变得之卦遥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