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

(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
(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及其意义;

2.学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解不等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写出其解集。

(1)23x x >??≥? (2)12.5x x >??≤? (3)1213

x x >

[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取法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__.???????

同大取。同小取。左大右小取。

4左小右大__________。 三.基础巩固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写出其解集。

(1)32x x >??>? (2)21x x -??<-? (4)10x x >??

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2841x x x x >+??

+>-? (2)240320

x x +>??-≥? (3)5123x x -?

(4)25031x x ->??-<-? (5)1123431

x x x >-≥????? (6)112789x x x +>-

(5)2(2)53(2)+82x x x x +<+??->? (6)203060x x x +>??->??-

3.某数的3倍大于2,它的23

不大于1,设某数为x ,列出不等式组为_______________。 4.x 同时满足不等式23020x x +>-<与,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5.不等式组2223x x --?

的正整数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1.求不等式组2378x <-<的解集

2.关于x 的不等式组2123

x a x b -

->?的解集为了11x -<<,则,a b 的值是多少?

五.当堂诊断 344(9)3322

x x x x +>-???+>-??

看电视word导学案

5 看电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 、“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 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 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 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 让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 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 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 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

《平方根和立方根》导学案

导学案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 姓名 组名 201 年 月 日 编号 课题: 第六章《实数》小结 课型设置: 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一、引入: 本章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开立方运算,认识了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 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随着数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开立方运算.本节课我们一起对本章 的知识作系统整理和回顾. 【板块一】基本概念回顾 【学习指导】自研教材P60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问题1:绘制本章知识结构图. 问题2:数的概念是怎样从正数逐步发展到实数的?随着数的不断扩充,数的运算有什么发展?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 始终保持不变吗? 问题3:回顾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乘方运算与开方运算有什么关系? 问题4: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5:实数由哪些数组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板块二】专题综合突破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下列各数中,3.14159,38-,0.131131113…,-π25,17 -,无理数有( ) A 、1个 B 、 2个 C 、3个 D 、4个 与绝对值有关的化简: 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2 2a a c b c a - +-+-

《第二节导学案》word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主备:刘波涛备课(教研)组长:审核:授课教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 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②.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②.赞赏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对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问题导学】 (请大家复习原电池原理,完成以下三个小题) 1、原电池是一种将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1) (2) (3) (4) 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正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 (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极流向极,电流从极流 向极。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42-44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完成练习册P24发展中 的化学电源部分) 2.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动

性较强的金属作为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为极。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即: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的活动性作为正极材料的金属。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订正部分答案)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小组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 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设计多种电池,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等。 原电池中,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从理论上分析,任何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完成练习册P24探究讨论2) 2.现有铜棒、碳棒、银棒、硝酸银溶液。请根据原电池原理,设 计一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标出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方向,写出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老师最后给出答案并比较小组讨论结果) 【当堂检测】 教材 P45 3.5 练习册 P25 4.5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导学案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目标 :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组的解的概念; 3.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例 2 较为复杂,几乎包含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全部步骤. 学习过程 自主预学 : x 2 y3, 1.解方程组 3x 8 y13; 2.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解,叫做的解. 3.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内容后回答: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些区别? (2)所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都会有解吗? 课堂导学 : 一、知识梳理 1.由几个含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组叫做. 2.归纳常见的不等式组解: a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x a x b 二、例题学习 例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x 2 x 1 x ≤2 3 思考: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对本例题如何处理呢? 3 5x x (2 x 1) 例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x 2 x 4 2.5 2 思考:本例题与例 1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何处理呢? 分层助学: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哪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 ) x 2 B. x 2 x 2 x 2 A. 1 x 1 C. D. x 1 x x 1 2.不等式组 x 2x 4 x 的正整数解有( ) 2 4x 1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3.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1) 2x 1 1 (2) x 2 0 x 2≤ 3 x 5 ≤ 3x 7 二、拓展提高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阅读电视word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1、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让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 2、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把字连成词。 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正音): 本课易错的字音有: 全、精、关 ⑵出示词语: 开火车朗读。 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 精彩、没完没了 ⑶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认记。 5、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家”: 读字音。 分析字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北师大版)精品导学案【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一节不等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增强学生的符号感,发展其数学化的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猜想、独立思考的过程感受不等式这个重要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成的式子叫做。 注意:用符号“≠”连接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列不等式:列不等式类似于列方程,列方程依据的是等量关系,列不等式依据的是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大于用符号表示,小于用符号表示;不大于用符号表示,不小于用符号表示。 3.阅读教材:第一节不等关系 二.教材精读 4.例题: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 (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圆的面积是π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 “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做一做: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 归纳小结: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实践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既不是等式也不是不等式。 ①x+y ② 3x>y ③ 3+2=5 ④ x2≥5 ⑤2x-3y=1 ⑥-1<0. 解:不等式有;既不是等式也不是不等式的有;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 实数 6.2 立方根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 实数 6.2 立方根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求立方根时,要求同学们掌握被开方数的任意性,理解 立方根的唯一性。 2、会用计算器求某数的立方根;通过增减被开方数的数位, 借助计算器估算近似值。 【重点】:被开方数的范围。 【难点】:借助计算器估算立方根。 时间 分配 合作交流展示20分、纠错讲析总结5分、检测15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 一、知识回顾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 (也叫做数a的)。 2、换句话说,如果 ,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记 作:。读作“”,其中a是,3是, 且根指数3 省略(填能或不能),避免与平方根混淆。 3、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正如与平方互 为逆运算一样,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二、预习新知 1、-39= ,39 -= ,那么-3939 -;即3a - -3a。 2、3 8 1 = ,327= ,364= ;38 -= ,3125 -= ;30= ; 31= ;31 -= ;以上可说明开立方时,被开方数的范围是, 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被开方数具有性,立方根具有 性。 3、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7 64 , 2)-216, 3)33+35(提示:每小组1人讲述步骤过程,小组内 或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三、合作探究 1、用计算器计算…,3000216 .0,3216 .0,3216,估算3216000≈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组内讨论形成一致结果,通过展示组间互质) 结论:被开方数倍,则立方根就倍。 四、达标检测 1、判断正误: (1)、25的立方根是 5 ;()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3)、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立方根相同,则这个数是1;() 一【知识回顾】: 巩固加新知预设, 以便于更好地导 入下一节新课。 二【预习新知】: 主要将本节所学 内容以填空形式 显现,主要考查学 生对教材的自学 驾驭能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 三【合作探究】: 以练习题的形 式承载本节课 所学的新知,让 学生在题中归 纳,生生互质, 组内同质,达成 一致,形成结 论。 四【达标检测】: 在规定时间完 成,目的在于检 阅学生掌握程 度。

word导学案

第6课设计页面 教师寄语:在word2000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的纸张类型,掌握设置页面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页面的基本设置,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设置等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计版面 1、常用的纸张类型,并举例A4大小_________,16开大小___________,A3与A4关系。 2、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doc” 3、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详见教材P26 图6-1。 [加油站]:页面设置影响整个文档的板式,一般来说应当在开始编排一篇文章之前就进行页面设置,以使该文档符合实际要求。 二、用图片美化封面 1、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并合理布局,详见教材。 2、探究嵌入式与其环绕方式的区别。 三、用艺术字设计标题 1、用艺术字设计标题,详见教材。 2、用艺术字设计刊号、时间、出版社等杂志元素。 3、思考艺术字设计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模仿教材设计封面。 2、提高要求:自已设计封面。

第7课编辑文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字体、段落设置,学会运用符号、首字下沉的美化文档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页面合理布局的能力。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设置文字,编辑段落,图文混排,详见教材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编辑文字.doc” 2、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 3、从班级博客中选择一篇文章,分别用普通粘贴和选择性粘贴完成,比较它们的区别。 4、在一张页面,合理设置文字,设置行距。 5、设计标题,合理布局插图,详见教材第6课。 二、设置项目符号,运用“首字下沉”格式。 1、设置项目符号。 2、设置“首字下沉”格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图文混排中环绕方式的不同效果。 2、小组讨论项目符号应用的范围。 3、提高要求:试一试,将项目符号由文字符号更改为图片类型

(完整word版)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篇一: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 3月5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早上醒的特别早,也有些兴奋,因为很早以前就盼着这么一天。公司八点上班,我七点半就到了。我所实习的公司在江南水都,全名是尚学教育机构。我任职于数学老师。带着些几许敬畏和几缕不安,我踏进了总公司二楼的办公室(教育部)。跟部门经理(李经理)和各位同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下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看经理给我的相关数学的课件。 第一天上班,感觉蛮轻松的,所做的事情就是熟悉教育里的一些工作章程,教育人员的一些职责,整理一些存档的相关客户设计图,大致上熟悉教学的理念。

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 刚走出学校,踏上了工作岗位,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然而新鲜过后却感到非常困惑——公司里要用的东西学校里都没有学过。发现有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面对太多的疑问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我是否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会不会因为太多东西不懂而受到别人的嘲讽”。内心充满了矛盾,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这里有和蔼的领导和友好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最初的一个周里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我获得最多的是鼓励和信任,使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和勇气,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任何挑战。相信自己,我能行的! 3月7日星期三天气:晴 经过了差不多三天的适应期后,我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接下来的时间便开始为正式投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书、

向同事请教等等多种途径在一个周的时间内我补充了大量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然而等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发现自己要准备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我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增强我今后的竞争力,为我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 3月8日星期四天气:晴 这是进入公司的第四天,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激动和盲目到现在能够主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进程,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一些处世的道理。走到了工作岗位,走向了纷杂的社会,好比是从一所大学迈进了另外一所更大的大学。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人的一生好比是一个求学的过程,从一个学校走向另外一个学校,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虚心求教,到最后才能获得一份合格的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老师领进门》word导学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参考案例 学习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恭恭敬敬”等词语的意思。 3、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 4、摘录、感情朗读文中描写“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 师:昨天晚上,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家人都问我找啥。你们说我找啥?能找到吗?还好过了十年,二十年,也搬了很多次家,竟然还能找到我的宝贝。知道是什么吗?都是很早前我和我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学生们的照片、贺卡、信件什么的。看着一张张照片,读着一封封发黄的信,我感觉,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也是《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学生谈感受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不是感觉挺简单易懂的?谁来简单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感受有深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文章,读出自己的感受 来。请你再读读课文,在你脑海里是否会印下几幅难忘的画面呢? 2、你脑海里留下了几幅画面?哪几幅?交流:一幅画面,是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老师上课的情景。另一幅画面,是时隔四十年后的一天,师生相遇的情景。 3、你能给自己描述的(脑海中的)画面取个名字吗?板书上学上课路 遇(敬礼)四、品读第二大段 1、上课画面中的小男孩,也就是作者,当时多大了?六岁。按理说,很多记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忘,甚至完全消失。但是,这四十年前的第一课却还深深地印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难忘的一课,建议你再读课文

教学日志的填写模版(学生版

时间:9月8日1—4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指导老师:陈云萍 实验目的: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实验内容: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物流业务处理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验要求: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物流功能,熟悉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是通过模拟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物流的实验教学。通过学生来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来了解和熟悉实际的当中的物流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性区分,我们设定了四个公司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 实验记录:老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具体内容,学生认真学习和做笔记。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根据自己每次实验的情况进行填写,如果没有就填无。

时间:9月8日5—8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注册公司并模拟总经理角色 9月15日1—4节课模拟调度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5—8节课模拟仓库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9—12节课模拟运输中心角色实验 9月29日1—8节课老师重新分配角色,进行竞争性模拟实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写) 9月29日9—12节课讨论和实验日志的填写及实验总结的提交 实验目的:学生在老师的角色安排下,注册物流公司并开始进入模拟总经理的角色。 实验内容:熟悉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中,总经理角色是以物流公司决策者的身份存在及工作的。 实验要求:总经理在系统中负责物流所需的相关设备的购买,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操作需要运输的单据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其他角色需使用到的设备与人员的都直接来自总经理。 实验记录: 1、注册信息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公司详细信息,二是公司总经理帐号信息。注册要求根据教师安排选择对应班级和对应的实验进行注册。注册时物流公司的名称和总经理的帐号不能与其他相同。注册完成后进入角色分配页面添加其他角色的用户帐号:其他三个角色帐号分配完成后即完成物流公司的注册,可以使用注册的帐号进行登陆。 2、系统中总理角色的后台管理共包括订单受理、合同管理、线路管理、报价管理、物流设备管理、客户管理、广告管理以及国际货贷等几大主要模块,通过总经理的的这些功能模块,总经理角色可以快捷有效的处理日常运作中遇到的各类事务。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年级数学下册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学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表示. 【学习难点】 区别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上的异同,并正确表示解集.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 识.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答: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 3.试解不等式2-3x 3>1. 解:两边乘以3得2-3x>3,两边减去2得-3x>1,两边除以-3,得x<-13 .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 4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方法指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求解: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有展示 ,有补充、有质疑、有评价穿插其中. 学习笔记: 教会学生整理反思. 范例1: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 B ) ①2x -7≥-3;②1x -x>0;③7<9;④x 2+3x>1;⑤a 2 -2(a +1)≤1;⑥m -n>3.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仿例: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 A .2x -1>0 B .-1<2 C .3x -2y≤-1 D .y 2+3>5 阅读教材P 46-4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范例2: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1)2? ?? ??x +12-1≤-x +9;(2)x -32-1>x -53. 解:(1)去括号,得2x +1-1≤-x +9,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9,两边都除以3,得x≤3; (2)去分母,得3(x -3)-6>2(x -5),去括号,得3x -9-6>2x -10,移项,得3x -2x>-10+9+6,合并同类项,得x>5. 仿例: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1)12x -1≤23x -12;(2)2x -13≤3x +24 -1 解:(1)去分母,得3x -6≤4x-3,移项,得3x -4x≤6-3.合并同类项,得-x≤3,系数化为1,得x≥-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英雄的舞蹈》word导学案

英雄的舞蹈(路翎)1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路翎及其作品和创作风格。 2.领会《英雄的舞蹈》的内容与主旨。 3.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学习重难点:领会小说的主旨,把握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一、知人论世(勾画出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作品以及创作风格) 路翎(1923-1994),男,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两岁时徐家迁至南京。原名徐嗣兴。汉族。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 路翎2岁时生父就病故了,从母姓。路翎的外公家是苏州巨富,童年路翎经常在外公家生活。耳闻目睹舅妗一辈争夺家产,为他日后创作著名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留下了痛切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路翎曾向胡风倾诉:“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绰号叫拖油瓶,我的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度过的。” 路翎少年时代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1935年入江苏省立江宁中学后,常读上海文学杂志和屠格涅夫的作品。但是,路翎的求学道路并不平坦。1937年冬天,路翎随家入川,就读于国立四川中学,但因思想左倾,在高中二年级时,被学校开除。年仅十六岁的路翎就离开了学校。路翎没有完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他读过的文学书籍却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多得多。 1938年,路翎写了一首长诗《妈妈的苦难》,向胡风主编的《七月》投稿,没有发表,但他得到了胡风的鼓励。1939年,路翎的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之后》被胡风采用。发表在1940年的《七月文丛》。这时用“路翎”作笔名。(“路翎”的笔名,是为了纪念初恋对象李露玲。) 胡风称其为“一个疯狂的文学天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崛起的作家中,路翎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批评家曾唐湜这样称赞路翎:“路翎无疑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而又全心充满着火焰似的热情的小说家之一。虽然他的热情像是到处喷射着的,还不够凝练。但也正因为有这一点生涩与未成熟,他的前途也就更不可限量。”李健吾这样形容路翎的风格:“路翎先生让我感到他有一股冲劲儿,长江大河,漩着白浪,可也带着泥沙……他有一股拙劲儿,但是,拙不妨害冲,有时候这两股力量合成一个,形成一个高大气势,在我们的心头盘桓。” …………………………………装……………………………订………………………………线…………………………

6.2立方根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七年审校者:王金耀执笔:张雪飞课型:新授课 课题:6.2立方根时间:2013年04月13日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 区别 学习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学习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16的平方根是______ -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 一个正数有__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 零的平方根是________,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问题:要做一个体积为8cm3的正方体模型(如图),它的棱长要取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思考:(1)什么数的立方等于-8? (2)如果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5cm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多少?什么才是一个数a的立方根呢? 开立方: 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到现在我们学了几种运算?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7 (2)-27 (3) (4)-0.064 (5) 0 27 1

想一想:正数有立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 负数呢? 零呢? 1.口答 2.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5的平方根是5 (3) -64没有立方根 (4) -4的平方根是 (5) 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讨论:你能归纳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 被开方数 平方根 立方根 正数 负数 零 3.填空: 想一想: 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哪些?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呢? 4. 练习 分别求下列各式的值 探究:先填写下表,再回答问题: a 0.000001 0.001 1 1000 1000000 从上面表格中你发现什么?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 立方根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 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 32 33 【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获得那些知识呢 作业: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从上面你发 现了什么? (1) 32 27 8±的立方根是_____ 8 1 ,81)()1(3 =-∴-= 3 3 125 (1)3008 .0 (2)-3 64 1 (3)01 .0001.0)4(3+.27 1 ,27111的立方根,,求--_____ 125,125)()2(33=∴= 3 a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MicrosoftOffice》导学案

第三章排版与打印 【本章目标】 1、熟练掌握设置字符格式、间距、边框、底纹和中文版式的技巧。 2、能够熟练运用格式刷复制各种样式。 3、熟练掌握设置段落对齐方式和缩进格式的方法。 4、灵活运用设置段落间距和行间距的方法。 5、能够使用格式复制功能快速设置格式。 6、掌握分栏排版的技巧。 7、掌握设置边框与底纹的方法。 8、掌握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的方法。 9、能够熟练打印各种格式的文档。 【本章重点】 1、设置字符格式。 2、设置段落格式。 3、设置页面格式。

【学习目标】 1、能够设置字体、字形、字号、文字的颜色、下画线、着重号及其他效果。 2、能够对字符进行缩放,设置字符的间距及动态效果。 3、掌握给字符添加边框和底纹的技巧。 【学习重点】 1、字体、字形、字号和文字颜色的设置。 2、添加边框和底纹。 【学习课时】 6课时。 第一讲设置字体格式 【学法指导】 字符格式就是字符的外观。设置字符格式,可以用格式工具栏操作,可以用右键快捷菜单操作,也可以用菜单栏的命令进行操作。在学习时,我们必须先弄清字体、字形、字号和字符效果的含义,再参照书上的示例,找出适合于自己操作的快捷方法。 【自学交流】 阅读教材第51至53页,思考下列问题: 1、字符包括哪些?字符格式又是指的哪些? 2、输入文本与设置字符格式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怎样的? 3、设置字体格式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操作? 【上机释疑】 打开《陋室铭》,进行如下设置: 1、字体设置:标题为黑体,作者为隶书,诗文为楷体,“简介”二字黑体,简介正文仿宋。 2、字形设置:标题为加粗倾斜,“简介”二字加粗。 3、字号设置:标题为三号,作者为小三号,诗文为四号,简介为小四号。 4、字体颜色设置:标题红色,作者深红色,“简介”二字为蓝色,简介正文为紫罗兰。 5、下划线设置:标题加双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为蓝色;简介中最后一句话“本文通过对自己……思想情趣。”加红色波浪线。 6、着重号设置:“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一句加着重号。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完整版】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复制---- 【范文引语】作者搜集的范文“教学实习日志【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 教学实习日志【一】 今天太阳很好,心情却不好。 《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本身是很感人的,但我却没能带着孩子们完整的体会到文中的情与内心的感。虽然上午的课我上得很投入,也很享受这种情感的美,但下午孩子们去了一趟三楼上课,就变得很躁动,我讲不下去了,也没心情讲了。我竭力想让自己再次进入文本的情感当中,但却突然觉得自己与文本有了隔阂,一时间之前所有因文本而调动起来的情绪都消失了。虽然当时那种感觉是一瞬间的,但的确让我压抑。我想到,那些不能与文本对话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感觉也是这样吧,他们是浮于文本的,不能走进去,更没有任何得的情感上的体验与波动,所以他们享受不到语文课堂的快乐。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没有师生双方情感的共同参与是可悲的,没有情感的投入,孩子的心灵是不可能会有所触动的,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不如不上。所以我对孩子们说,我不要讲了。我选择离开了这个根本不适合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室。 邱季玮说:“老师你应该凶一点,不要那么温柔,凶,你懂吗?”凶,我当然懂,但是凶过之后,我自己会觉得难过的,在我心里会留

下不愉快的印记。课上我扔了钱睿的文具盒,我就很难过了,我不喜欢对儿童凶,不想伤害儿童,甚至是排斥,我能接受的只是偶尔必要的严厉。我所追求的学生对我的尊重、敬畏,不是出于外在的凶和惩罚,而是一种情感的维系,因为喜欢、因为不舍、因为享受语文课堂而尊重我,敬畏我,这才是我不懈的追求,更是我选择做一个语文人的快乐所在。 我相信所有的儿童都是善良的,是有自己的情感的,当看到丁金金为我在课堂上急了、哭了,当看到我桌子上一封封悄悄送来的,写着醒目的“给刘老师”的信,我的内心升腾起一股感动,更想着要认认真真的备课,要好好的给孩子们上课。看着稚嫩的笔迹,我在心里说:谢谢孩子们。 我不知道,《番茄太阳》的作者卫宣利跟明明到底相处了多久,但我知道,我跟这个班的孩子相处只有四个月,转眼间已经只剩下了三个月,日子过得很快,快乐的日子、忙碌的日子更是如此。明明给卫宣利留下了一颗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她的心中,温暖着她的心,我希望在我与这批孩子相别之后,他们也能够记住我,甚至长大了,都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刘老师教过我,愉快的说:“我们有着一段属于我们的故事呢。”如果我真能做到这些,那将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事,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了。 与孩子相处是快乐的,心中有了快乐,就不会感到心累了。 晚安,刘双琴,可爱的孩子们,明天见。 教学实习日志【二】

立方根导学案1234

立方根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能够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类比平方根的方法学习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并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重 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 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1) 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开平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 正数有几个平方根?零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 2、知识准备: (-1)3= 13= 03= 23= (-2)3= 33= (-3)3= 3、导入新课: 传说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里去向神祈求.“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水,是因为你们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的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做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的祭坛,我就会给你们降下雨水.” 同学们,你知道容积为8立方米的祭坛,它的棱长应该是多少吗?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立方根。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 阅读课本第49——50页,解决下列问题.(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这个数就叫做a 的 .(也叫做数a 的 ). 换句话说,如果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记作: .读作“ ”, 其中a 是 ,3是 ,且根指数3 省略(填能或不能),否则与平方根混淆. 2、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 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活动二: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328 ,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278,所以-27 8的立方根是( ). 思考:(1)正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负数的立方根是_____数,0的立方根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