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例题讲解

第四章 消 费 者 行 为 理 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要。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3)消费者剩余:就是某商品价值与其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根据自己对商品效用的评价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的差额。正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可以获得消费者剩余。 (4)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或两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无差异曲线也叫效用等高线。 (5)收入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6)价格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7)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8)收入效应:指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例2某消费者消费X 、Y 两种消费品的效用函数为:U=XY ,X 、Y 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 (1)求消费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 (2)若X 的价格上升为9,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 (3)X 价格上升为9后,若要维持当初的效用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最少应达到多少? (4)求X 价格上升为9后,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1)预算约束式为4X+4Y=144 将Y=36-X 代入效用函数得:U=X (36-X )=-X 2+36X 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2X+36=0,故X=18 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18,代入效用函数得:U=324 (2)X 价格上升为9后,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144 简化后得:Y=36-2.25X ,代入效用函数得 U=X (36-2.25X )=-2.25X 2+36X 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4.5X+36=0,故X=8 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8,代入效用函数得:U=144 (3)假设X 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要的收入为I ,那么其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I 所有的已知条件为:9X+4Y=I 与 XY=324 整理后得:I=9X+X X X 129693244+=?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知识点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重点: 经济人假设的含义。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难点: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递减规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知识点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 2、效用的定义。一种商品或劳务能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主管心理平均。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4、边际效用 (1)MU=△TU/△Q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MU>0:总效用以递减速度增加; MU=0: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MU<0:总效递减。 (二)无差异曲线 1、含义: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曲线 2、偏好的基本假设: (1)完备性; (2)可传递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非少。 3、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3、商品边际替代率 (1)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X2/△X1) 如:消费者放弃6个单位衣服换取一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6。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得到以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知识点二:预算约束 (一)预算预算线 1、含义: 预算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预算线外的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选择。 2、斜率=-P1/P2:预算线的斜率为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填空 1、个人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是一种心理感觉。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在增加。 3、一个人从增加1单位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4、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经济分析中假设个人选择的消费量是要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6、如果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预算线说明了在收入与价格及定势,家庭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量。 8、如果用横轴表示A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B商品的数量,A商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外(右方)移动。 9、无差异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意味着该商品的消费量减少,而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11、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居民收入越高,对所有正常商品的消费量越多,这就是所说的收入效应。 12、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鼓励减少闲暇,收入效应鼓励增加闲暇。 二、判断 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T) 2、一种商品的效用代表了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F ) 3、从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所得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T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F ) 5、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T ) 6、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T ) 7、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X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消费就要增加。( F ) 8、效用无法观察也无法衡量这一事实使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是无用的。( F )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知识讲解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 分析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推导需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2.效用的定义(掌握)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4.边际效用理论(掌握) 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例题·单选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效用是否客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加总。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掌握) 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例题·多选题】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假设有()。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平均性 E.无差异性

第4讲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第四讲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一、单选题 1、以下()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E.以上都不对 2、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E.以上都不对 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4、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5、若X的价格变化,X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E.无法确定 6. 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包含() A.少数几条无差异曲线B.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C.无数的无差异曲线 7.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中级经济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精选试题)

中级经济基础-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2、基数效用理论运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成本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无差异曲线 D.边际效用论 3、在序数效用理论中,()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A.无差异曲线 B.平均成本线 C.预算约束线 D.等产量线 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

好的()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5、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决定的。 A.消费者收入 B.风险厌恶程度 C.消费者偏好 D.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 6、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y/dx=-2,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1/2 B.1 C.3/2 D.2 7、对预算线的斜率说法错误的是()。 A.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B.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C.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需求量比率的负值 D.预算线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8、甲商品和乙商品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则预算线()。 A.不变 B.发生旋转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9、某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收入不变,导致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均衡点移动,那么连接这些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需求曲线 B.恩格尔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0、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称为

第四章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教案

课题: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课时:6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3秋商务、14春商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网民特征及上网条件 2、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3、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4、知道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5、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意识和学习热情。通过问题讨论、自我阅读、师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构成 2、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网络营销工具、网络消费者 二、导入新课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是制定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的前提、基础。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动机,才能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才能有针对地制定出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互联网络环境分析 1、互联网在中国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2、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受到资金持续追捧。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达30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数为1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约为3.78亿美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约为2225万美金。 3、云计算近两年在国内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投入。 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便利和优势不必多说。创业公司人才、资金短缺,都将会成为创业路途中主要的问题。云服务的面世和普及恰恰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克服这些问题。创业公司可以在付出较少成本后,就可以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云服务。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定义 经济人假设:在研究人、物、事某种行为、规律时,所需要的假定就是经济人假设。 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 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 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直接度量,存在绝对的效用量大小,可以用1 ,2 ,3 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大小(是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这些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的效用(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若干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中,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按照基数效用理论)。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333333铝合金金钱偌有组合曲线。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点的偏好程度无差异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必须许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预算约束: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 预算线:如果全部收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1,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m/P1 如果全部收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2,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m/P2 “横坐标(商品1)、纵坐标(商品2)购买数量两点连接线” 预算约束线:指当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连接起来就叫预算约束线。 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表示不改变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负值”因增加一种 商品消费量就要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消费者均衡:也叫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两种 商品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注: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的规律:递减规律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对应教材第五章及第五章附录)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要研究消费者的资源配置行为,即消费者如何用有限的收入购买到适当的消费品以获得最大的满足。通俗地讲,所谓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对下面2个问题作出回答,即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来决定购买何种消费品,每一种买多少?消费者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用经济学术语说,即达到消费者均衡)? 第一节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经济学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在商品消费中感到快乐,则效用为正;反之,如果消费者感到痛苦,则效用为负。 商品所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人们消费某种商品,实际上是在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在对商品有用性的使用中获得一定的效用。因此,使用价值是效用的物质基础。效用与使用价值密切相关,但又截然不同: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费欲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 二、效用的三大特征 效用是商品对欲望的满足,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效用具有主观性、非伦理性和差异性三大特征。 1、主观性(主观感受)(如隐形眼镜):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有无,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的主观感受。例如,一支香烟对吸烟者来说可能有很大的效用,而对不吸烟者来说,则可能毫无效用,甚至为负效用。 2、非伦理性(中)性: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欲望是中性的,商品满足的欲望,可以是求知、求美等有益的欲望,也可以是吸烟、酗酒等不良的欲望,甚至还可以是背离道德、违

市场营销学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 练习题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社会角色动机知觉态度消费者市场 习惯性购买行为复杂型购买行为协调型购买行为变换型购买行为 文化:文化是区分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的主要因素,是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区别于其他群体行为特征的集合。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规范。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个人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群体、组织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动机:动机是一种驱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知觉:知觉是指感觉器官与大脑对刺激做出解释、分析和整合的创造性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却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态。 态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评价、感受和由此导致的行动倾向。 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习惯性购买行为:它是一种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不需花时间进行挑选,也不进行信息收集、产品评价就进行购买的最为简单的购买行为类型。复杂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面对品牌差异大的产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慎重选择,仔细比较后才购买,以求降低风险的购买行为类型。 协调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面对品牌差异小而购买风险大的产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购选,购后有出现不满意、不平衡的心里,为寻求协调平衡而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搜 集产品信息的购买行为类型。 变换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品牌的购买行为类型。 二、单选题 1、家庭属于( A )

消费者行为分析练习题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一前提称为()。 A、社会人假设 B、经济人假设 C、基数效用论 D、序数效用论 2、关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数效用论用绝对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B、基数效用论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C、序数效用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消费者行为 D、序数效用论无法用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3、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2/3,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1/2 B、3/2 C、1 D、3 4、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变动。 A、反方向,正方向 B、正方向,反方向 C、反方向,反方向 D、正方向,正方向 5、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好的()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6、为维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平,要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因此()。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B、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 D、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偏好程度越高 7、在序数效用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A、预算约束线 B、平均成本线 C、无差异曲线 D、等产量线 8、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A、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B、商品边际替代率大于商品价格之比 C、商品边际替代率小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D、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9、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会使预算线()。 A、向上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右平移 D、向左平移 10、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商品的价格 B、消费偏好 C、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D、无差异曲线的走势 11、按照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可以区分为()。 A、总效用和基数效用 B、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C、基数效用和边际效用 D、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2、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所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此时边际效用为()。 A、零 B、正数 C、负数 D、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效用理论,即()。 A、总效用论 B、基数效用论 C、序数效用论 D、边际效用论 E、平均效用论 2、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 A、公平性 B、无差异性 C、完备性 D、可传递性 E、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3、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为前提的。 A、成本不变 B、偏好不变 C、弹性不变

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讯消费者行为分析.doc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移动通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黏度是移动通讯企业一直的目标。消费行为分析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分析都是借助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的,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项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既能拥有大量的信息,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从而发现潜在信息的技术。对客户进行细分能够帮助企业从更加深入全面的角度洞察客户、 了解客户价值取向,基于这种洞察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合适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做 的产品套餐。基于此背景提出了该课题。 如何从大量的消费者消费记录中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移动通讯企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以数据进行驱 动,对移动通讯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了相关分析,基于已处理的数据,进行消费者细分。通过 K-Means、Two-Step 和 Kohonen 聚类方法,分别进行聚类,最终选择了 K-Means 的细分结果作为消费者细分准则,得到五类消费者,即重要保持客户、重要发展客户、重要挽留客户、 一般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本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并对消费者行为分析 进行分析,第二章阐述了数据挖掘理论,介绍了数据挖掘的特点和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以及数据挖掘的特点。第三章进行了消费者行为分析,包括客户关系的管理、CRM流程、消费者行为分析和消费者细分的方法,以及移动通讯企业的消费者细分问题。第四章描述了移动通讯消费者细分的案例,进行了数据预处理消费者聚类,以及细分客户消费行为分析。第五章进行了移动通讯消费者的相关性分析,包括消费者购买的相关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 析,在第六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在移动通讯消费者购买倾向上共进行了CART算 法、 CHAID算法和 C5.0 算法,这三种算法进行处理,最终的二道重要保持客户和年龄关系较大, 重要挽留客户和消费频率关系较大,重要发展客户则和最近一次消费时间相关性高,一般价值客户和消费频率与消费金额有关,低价值客户则和性别有一定关系。针对此,在展开营销策划时,可以针对性进行营销。j6j7f6o1k3 。 关键词: RFM、客户细分、数据挖掘、CART算法、消费者行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填空 1、个人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是一种心理 感觉。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在增加。 3、一个人从增加 1 单位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4、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经济分析中假设个人选择的消费量是要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6、如果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预算线说明了在收入与价格及定势,家庭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量。 8、如果用横轴表示 A 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 B商品的数量, A 商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外(右方)移动。 9、无差异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意味着该商品的消费量减少,而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商品, 收入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11、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居民收入越高,对所有正常商品的消费量越多,这就是所说的收入效应。 12、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鼓励减少闲暇,收入效应鼓励增加闲暇。 二、判断 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T ) 2、一种商品的效用代表了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F ) 3、从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所得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T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F ) 5、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T )

6、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T ) 7、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 X 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消费就要增加。( F ) 8、效用无法观察也无法衡量这一事实使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是无用的。( F )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2.效用的定义(掌握) 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4.边际效用理论(掌握) 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效用是否客观 『正确答案』B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掌握) 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地表达出来。 (2)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 【例题·多选题】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假设有( )。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平均性 E.无差异性 『正确答案』ABC 2.无差异曲线 定义: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差异、偏好无差异。 掌握无差异曲线的形状:2012年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掌握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低。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偏好的可传递性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 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 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 那么: 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 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 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 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 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 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 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 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 令:()Q 3= f...()12 f. f,()12 8= 2= f,()9 TU=,()5 f 1= 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 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

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3)

课题名称: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所需课时:6课时本节课时:2课时时间:16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 知识目标: 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二、重点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三、难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生产者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法(启发式、角色扮演、案例等), 目标教学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一)问好 (二)引入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经常买什么东西?为什么?(见附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很多生活事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购买行为模式之一:习惯型及其特点。 设计这个小调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买行为总结出习惯型的特点。 (三)知识点讲解及讨论 1.询问学生:有没有买过什么东西之后就后悔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忆自己的购买行为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冲动型、经济型、不定型的行为购买模式及其特点。最后,引领学生讲出在消费中我们应该进行理智购物及如何才能做到。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不定型、疑虑型、想象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购买行为模式及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饰演顾客,一个饰演工作人员——导购) 2.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衣服、旅游等并提问学生:你们想购买这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后的感受和感觉而得出想象型购物的特点。(你们作为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习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用的购买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从哪几方面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给学生展示才干的平台,指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1、文化因素:围绕“不吉利的“4””这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可结合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讲述,组长记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文化因素包含哪些方面,并要善于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问题。 文化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低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本能支配,人类行为大部分受学习所得而来。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受到家庭、环境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一套基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形成一定的偏好和行为模式。a) 价值观: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b) 风俗习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长期形成,世代相传,成为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信仰、节日、人际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并影响购买行为。c) 审美观: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受社会舆论、思想观念等影响,并制约欲望和需求取向。 亚文化一种文化会因各种因素影响,使价值观、风俗习惯及审美观等表现出不同特征,形成亚文化。亚文化主要表现为:a) 民族亚文化:各个民族在宗教信仰、节日、崇尚爱好、图腾禁忌和生活习惯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并对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b) 宗教亚文化: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对客观生活的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从而影响消费行为。每种宗教都有其主要流行地区和鲜明的特点。c) 地理亚文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爱好,使消费行为带有明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1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概述 1、效用的概念 消费者是在经济中能够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那么,消费的目的是什么? 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不足之感,求足之愿。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马斯洛有关人的五大需求)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10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8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18效用单位。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 欲望 效用幸福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一、重点掌握 1.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是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主观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边际效用的含义; (3)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2.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消费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注意掌握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两个条件)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b.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d.凸向原点。 4.消费可能线 (1)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2)注意消费可能线的形状,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一条消费可能线; (3)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可能线就会发生变动。 5.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用无差异曲线表示偏好,用消费可能线表示收入与价格既定的限制条件,当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3)要求能够用图形说明。 二、一般掌握: 1.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的含义; (2)消费者剩余并不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3)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即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1)需求定理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这样,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下降。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推导需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2.效用的定义(掌握)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4.边际效用理论(掌握) 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例题·单选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效用是否客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加总。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掌握) 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例题·多选题】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的假设有()。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平均性 E.无差异性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三个:(1)完备性;(2)可传递性;(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2.无差异曲线 定义: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差异、偏好无差异。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3)讲课教案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 析(3)

课题名称: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所需课时:6课时本节课时:2课时时间:16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 知识目标: 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二、重点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三、难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生产者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法(启发式、角色扮演、案例等), 目标教学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一)问好 (二)引入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经常买什么东西?为什么?(见附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很多生活事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购买行为模式之一:习惯型及其特点。 设计这个小调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买行为总结出习惯型的特点。(三)知识点讲解及讨论

1.询问学生:有没有买过什么东西之后就后悔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忆自己的购买行为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冲动型、经济型、不定型的行为购买模式及其特点。最后,引领学生讲出在消费中我们应该进行理智购物及如何才能做到。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不定型、疑虑型、想象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购买行为模式及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饰演顾客,一个饰演工作人员——导购) 2.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衣服、旅游等并提问学生:你们想购买这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后的感受和感觉而得出想象型购物的特点。(你们作为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习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用的购买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从哪几方面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给学生展示才干的平台,指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1、文化因素:围绕“不吉利的“4””这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可结合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讲述,组长记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文化因素包含哪些方面,并要善于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问题。 文化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低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本能支配,人类行为大部分受学习所得而来。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受到家庭、环境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