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
刘再雄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3)001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以久.本文在分别阐述任意说、象似说的主要观点之后,指出这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并存的.象似说是对任意说的一种补充,二者只是讨论的角度不一样,任意说讨论的是单个符号,而象似说讨论的是符号组合.并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是普遍的,对符号组合来讲,象似性是普遍的.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刘再雄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O
【相关文献】
1.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读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J], 张璇;唐凯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析 [J], 邓颖琪
3.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多元辨析 [J], 林莉莉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与理据--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和皮尔斯的象似性观点解读 [J], 张凤;高航
5.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 --"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 [J], 鲁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语言任意性与像似性之辩

语言任意性与像似性之辩摘要:语言像似论者反对语言任意性,反对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非必然联系。
本文分别从词层面和句层面入手,重新考查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发现像似性不构成对任意性的挑战。
而且,像似论者常犯如下错误:偷换概念,将理据性等同于像似性;扩大能指与所指的外延。
关键词:任意性;像似性;理据;外延一、问题的提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将语言系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独立出来研究,让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而被称为语言学之父。
既然语言系统不再由语言之外的世界决定,语言符号的价值与功能只能由该单位与其它单位的关系所决定,正所谓“关系决定价值,结构决定功能[1]”。
就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而言,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音响形象(sound image)”和“概念(concept)”相结合的产物,分别称作“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
能指与所指分别指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都不直接与外界相连——两者都是心理实体,一体两面——与柏拉图的理(eidea)式(morphee)之分不谋而合。
问题是,能指和所指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索绪尔及其后继者坚持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认为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许多功能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像似性(iconicity),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
二、语言任意观与像似观的交锋认知语言学家王寅教授曾指出,汉语在字层面、词层面和句层面上的像似性情况十分突出[2]。
为了弄清楚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任意性与像似性之间的分歧,本文将分别词层面和句层面上展开讨论。
(一)词层面的交锋像似论者常用拟声词来反驳任意性。
比如,“妈”这一概念在很多语言中都有相似的发音,如汉语“ma”,英语“mom”。
理由是刚出生的孩子常常由妈妈喂养,而孩子一张嘴最容易发的音就是“ma”,所以“妈”这一实体自然就被赋予“ma”这一发音。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互动关系摘要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 ,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 ,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
任意性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性的本体论问题,更是人类文化的本体论问题。
可见,这一论题不但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探索的话题,而且在当代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理论界都是公认的具有极其重要基础性作用的课题。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内涵的界定,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初步探索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 :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一切符号系统的基本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系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①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无不折射出他的影子,但后来的诸多学者对这一原则提出了质疑,象似性便成为争论的焦点。
大部分的学者对语言任意性的理解是基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阐述,而对象似性的理解是基于皮尔斯符号理论中关于象似符(icon)的论述。
索绪尔是符号学(semiology)的创始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虽没有详细阐述符号学以及它的研究方法,但把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来确立的思想已初见端倪,“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管它叫做符号学”,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的现象”,“依我看来,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的问题”。
1.任意性任意性(Arbitrariness)。
任意性原则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惯例派(代表人亚里士多德),但近代对此作出最明确阐述的是索绪尔。
他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或者,说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102.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各种语言间的差异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证明。
这就是说,在各种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概念。
试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2007年9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符号中却有一种现 象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 却有程度的差别: 符 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 证的。”从他所举例子表明 , 词 根显然是任意的, 而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或一个 词根加一个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则并非完全任意的, 而 是有一定理据的。
28
代 同 一 概 念 , 如 : 汉 语 中 的 “天 ”, 在 英 语 中 叫 “sky”, 在 法 语 中 叫 “ciel”, 在 德 语 中 叫 “Himmel”, 在 西 班 牙 语 中 叫“cielo”。这种不 同 的 符 号 形 式 对 应 于 同 一 内 容 的 现 象是无法解释的, 这些最初的符号能指一经产生便经 久不衰, 保持了永远的不可论证性。因此语言中大部分 词是无法论证的, 是没有理据的。所指的任意性表现在 语言中概念不是一一对应这一现象上, 不同的语言对 概念的划分不尽相同, 这种划分是没有理据的, 任意 的。如: 英语可以用uncle表示汉语中的“叔叔”、“舅舅” 等概念, 汉语中的 “山”这一概念 英语却同 时 可 以 用 mountain和hill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 索绪尔的任意 性是绝对的。
性原则的正确性。 另一种意象象似“语音象征”是指相似的发音 往 往
有相似的意义。即某些音或音组虽不足以表示明确的 词义, 但却似乎和某种意义发生模糊的联系, 使我们联 想 到 某 种 意 义 。以 这 种 方 法 造 出 的 词 叫 次 拟 声 词 。如 一 般 认 为gl- 组 合 表 示 与 “发 光 ”有 关 的 意 义 , 如glare、 gleam、glitter、glaze、glance、glimmer、glimpse等等, 但这仅 仅是与gl- 有关的一部分词语, 类似词语如glucose、glo- ry、globe 也 与 gl- 有 关 , 但 并 不 表 达 与 “发 光 ”有 关 的 意 义, 故这种说法有窥斑见豹之嫌。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已 有的声音形式心理的、主观的感受, 显然夸大 了音义之 间的对应关系。因此, 我们也不能以此来否定语言符号 的任意性。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作者:白宝焱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6期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受到了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的挑战。
可以说,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时有争论,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及二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
本文综述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辩和讨论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辩证关系一、引言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观点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中受到了有益启发,但后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的观点登上历史舞台,许多学者如许国璋、王寅等对任意性的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有关二者的争论便成为焦点。
二、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争辩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重要概念。
他把任意性称作语言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即任意性原则,具体来说,语言符号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完全任意的。
所谓任意,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与语言符号的意义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的理据。
后来他又将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和相对任意两类用以区分简单语言符号内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和复杂语言符号内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一原则自问世后就受到了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此外,索绪尔还认识到这项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在事实上来说的话,一个社会它所能够接受的任何的一种表达手段,其实原则上都是,以集体的习惯又或者还可以这样说,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1]。
为了更好地解释任意性,索绪尔以法语为例,“姊妹”的观念在法语里同用来做它的能指的S一6一r(soeur)这一串声音之间没有任何内在关系,因为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表示。
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种类的存在都是最好的证明。
正是在任意性这一点上,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与象征不同,因为后者永远也不会是完全任意的。
但是,索绪尔认为,尽管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能由个人随心所欲自行决定,他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得到时间的检验因而得到固定。
象似性辩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

象似性辩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一、概述在语言学领域中,关于语言符号的本质和特性,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争议和探讨。
象似性辩证说与任意性支配说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各自拥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解释力。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支持象似性辩证说,认为其相较于任意性支配说具有更为优越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任意性支配说,作为传统语言学的一种核心观点,主张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代的概念或事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这一观点在解释语言的某些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充分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认知理据和规律。
象似性辩证说则强调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代的概念或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象似性。
这种象似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符号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上。
象似性辩证说认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
语言符号与所指代的概念或事物之间存在一种可论证的、有理据的象似性关系。
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象似性辩证说与任意性支配说之间的差异和优劣。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观点的理论基础、解释力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将揭示象似性辩证说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优势地位。
我们也将对两种观点进行辩证看待,认识到它们各自在不同语言层面和语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1. 介绍象似性与任意性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与争议在语言学领域,象似性与任意性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这两种观点在语言学中各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它们的对立与争议,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视角和思考。
任意性原则,由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他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符号的选择和使用主要基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而非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
索绪尔的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基石。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象似性理论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

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任姹婷【摘要】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是基于不同语言体系之间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
皮尔斯提出的语言象似性是基于某一语言体系内部的元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
因此,象似性与任意性并非对立,并非孰对孰错,语言研究者应该明确二者在语言系统中的层面问题,以及对语言符号概念的界定问题。
%Arbitrariness by Saussure i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of linguistic sign in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s . Iconicity by Peirce i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of meta -sign in one language system . Consequently ,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re not opposite , not right -and-wrong question . Language researchers are supposed to clarify the different level of language system of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nd define linguistic sign .【期刊名称】《焦作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35-36,50)【关键词】语言符号;元符号;任意性;象似性;能指;所指【作者】任姹婷【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20世纪上半叶在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鼻祖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任意学说。
语言任意性与像似性之辩

语言任意性与像似性之辩摘要:语言像似论者反对语言任意性,反对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非必然联系。
本文分别从词层面和句层面入手,重新考查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发现像似性不构成对任意性的挑战。
而且,像似论者常犯如下错误:偷换概念,将理据性等同于像似性;扩大能指与所指的外延。
关键词:任意性;像似性;理据;外延一、问题的提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将语言系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独立出来研究,让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而被称为语言学之父。
既然语言系统不再由语言之外的世界决定,语言符号的价值与功能只能由该单位与其它单位的关系所决定,正所谓“关系决定价值,结构决定功能[1]”。
就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而言,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音响形象(sound image)”和“概念(concept)”相结合的产物,分别称作“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
能指与所指分别指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都不直接与外界相连——两者都是心理实体,一体两面——与柏拉图的理(eidea)式(morphee)之分不谋而合。
问题是,能指和所指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索绪尔及其后继者坚持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认为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许多功能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像似性(iconicity),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任意。
二、语言任意观与像似观的交锋认知语言学家王寅教授曾指出,汉语在字层面、词层面和句层面上的像似性情况十分突出[2]。
为了弄清楚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任意性与像似性之间的分歧,本文将分别词层面和句层面上展开讨论。
(一)词层面的交锋像似论者常用拟声词来反驳任意性。
比如,“妈”这一概念在很多语言中都有相似的发音,如汉语“ma”,英语“mom”。
理由是刚出生的孩子常常由妈妈喂养,而孩子一张嘴最容易发的音就是“ma”,所以“妈”这一实体自然就被赋予“ma”这一发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11-18作者简介:刘再雄(1966-),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与文化。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刘再雄(南华大学外语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摘 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以久。
本文在分别阐述任意说、象似说的主要观点之后,指出这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并存的。
象似说是对任意说的一种补充,二者只是讨论的角度不一样,任意说讨论的是单个符号,而象似说讨论的是符号组合。
并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是普遍的,对符号组合来讲,象似性是普遍的。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3)01-0078-03 1 引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
最近一二十年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尤为热烈。
索绪尔(saus 2sure )的任意性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语言符号具有高度象似性的观点似乎占据明显的优势。
为了更客观地研究这一问题,增进对语言符号性质的认识,笔者将力图阐述以下几个问题:(1)索绪尔的任意说到底指什么?(2)象似说讨论的是什么?(3)任意说与象似说的关系到底如何? 2 索绪尔的任意说索绪尔说:“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他把语言符号看作是由所指(概念)和能指(音响形象)构成的心理实体,并指出语言符号最重要的性质是任意性。
任意性是指所指和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索绪尔指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头等重要”原则,它“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研究”,“事实上,整个语言系统都是以符号任意性的不合理原则为基础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在论述“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时,索绪尔举例说,表示“姐妹”(sister )的观念,在法语里的符号能指是“s -o -r ”,这一串声音和它的所指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
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指代同一个人或物。
又如所指同样是“牛(ox )”,法语用“b -o -f ”,英语却用o -k -s 。
在论述“社会上使用的所有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体的行为为依据,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这一观点时,他以中国古代官员朝拜皇帝时需要三拜九叩为例。
他认为:这种礼仪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而这种程序是由人们指定的规则(rule )所决定的。
这样,索绪尔就对符号使用的规则和符号内在的价值作了区分,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在强调任意性的同时也看到任意性也有例外情况,如象声词和感叹词,并且他还认为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或一个词根87第23卷第1期2003年2月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Vol 1231No 11Feb 12003加一个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非完全任意,而是带有一定的理据。
索绪尔还注意到,并非所有的符号都是完全任意的。
他甚至明确承认,“符号的特征之一是非完全任意性”。
他进而解释说,“符号不是空的,因为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一点自然联系的残余”。
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他举的例子是在天平这个符号和它所象征的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能以马车取而代之,因为马车与公正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
3 象似说一般说来,象似性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似关系(Noth1990)。
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视觉通讯中,还包括在符号学的一切领域中,包括语言在内。
皮尔斯(Peirce)把象似性归纳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有特征。
他把符号分成象似符(i2 con)、标志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三种。
象似符指的是具有复制性质的符号,这些符号与客体之间有着明显的象似性。
标志符指的是可以作为客体标记的符号,如水银柱的升降与温度高低之间的关系。
象征符指的是那些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如图腾象征氏族,天平象征公平。
Hainman把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成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他还对后一种象似现象做了进一步分类,如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等。
G ivon多次论述过语言的象似性问题,他明确指出:“人类语言有一定程度的非任意性,即象似性。
”Wallis(沃利斯)认为,象似性存在于无和有这两极之间的各个阶段之中,象似性无所不在。
在语言的单词中,有拟声词、联觉音组(phonaes themes)、联觉对应(synaesthetic cor2 respondence)等声音象征现象。
在语言结构方面,语言结构与所指之间有同形关系。
这种同形关系存在于文本中和语言系统中。
在文本中,词序和事件的叙述顺序形成对应关系。
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同形关系。
在数量上,有比较关系(high,higher and highest)和复数形式(girl2girls、child2children)中音素数目增加与所指数目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质量上,有表示时间、位置远近的成对的词之间的声音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英语中,here-there, this-that,freeze-froze,see-saw等成对的词中,前者舌位高,后者舌位低。
4 任意说和象似说的关系象似现象无非是两种东西构成的,一是象似符号,如象形文字、拟声词、感叹词、联觉音组、联觉对应词等。
这些象似符号在语言中是极少数的,甚至是想象的,不构成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则可以说是符号组合体或称之为语言结构,如肖像、图画、图表、代数公式等,都可以看作符号的组合体,一个句子、一段文字更明显是语言结构。
因此,象似现象在单个符号中是少量的,偶然的,从整个语言系统看,这种象似符号不构成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与所指意义之间的自然联系,即象似性,则是普遍存在的。
当谈及索绪尔任意说时应特别注意的是: (1)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是单词(sister,ox)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2)而且这种任意性存在于两个语言系统(英语与法语)之间;(3)当他谈到例外情况时,他指的也是单词(拟声词和感叹词)。
总之,索绪尔谈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单个符号中能指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任意性。
索绪尔当初给任意性下定义时,指的只是语言单个符号所含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并且他所说的任意性,既不包括象声词和感叹词,也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
这就意味着,他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或符合结构的角度来论述任意性的。
由此可见任意说与象似说并不矛盾,前者讨论的是单个符号,后者论及的是符号组合。
另外,任意性有绝对与相对之分,这是索绪尔公开承认而且交代得十分清楚的。
他所说的相对性存在于符号结构中的不同成分之中,如apple-tree 中的apple和tree,hydro power中的hydro和power。
但索绪尔对象似性的论述甚少。
“皮97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尔斯提出了关于象似性的最完备的理论。
但是他并不反对索绪尔关于符号任意性的理论。
皮尔斯认为象征符号(symbol)是一种主要的符号形式,社会规约性是符号赖以存在的基础。
这表明,皮尔斯对符号的某些根本原理的看法与索绪尔有相当的一致之处”(周晓风《现代诗歌符号美学》)。
因此,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对象似性的探讨是完全可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人们从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语言符号的特征。
所以象似说应该是对索绪尔相对任意性思想的一种拓展和贡献,是对索绪尔任意说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挑战或彻底否定。
对符号组合(语言结构)来讲,理据性和象似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是普遍的。
这就是说,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一方面,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
理据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任意性又受到理据性的有力制约,二者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它们共同成为语言符号的同等重要的,辩证统一的自组织原则。
”(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 5 结束语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至于任意性和象似性各占多少比例,实在是难以量化。
因为语言符号作为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比其它所有符号系统都要复杂。
而任意性与象似性又是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复杂问题之一。
况且,即使能弄清楚任意性与象似性在语言符号中的比例,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任意性的比例高而否定象似性的存在,也不能仅仅因为象似性的比例高而否定任意性原则。
参考文献:[1]G ivon,T.Mind,C ode and C ontext[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1989.[2]Haiman,J.Natural Syntax[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a.[3]Noth,Winfried.Handbook of Semiotics[M].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4]Peirce,c.s.C 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Peirce.8vols[c].ed.by c.Hartsborne,P.Weiss&A.W.Burks:MA,1931.[5]Saussure,F.de.C ourse in G eneral Linguistics[M].Tr.by Wade Baskin London:Peter Owen Limited,1916.[6]郭鸿.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J].外语研究,2002,(1).[7]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周晓风.现代诗歌符号美学[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5.【责任编辑:罗曼菲】On the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ignsLIU Zai2xiong(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 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421001,Hunan China)Abstract:Whether Linguistic signs are arbitrary or not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This article clarifies what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refer to and points out that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re not contradictory but coexsist in languages.It also stresses that arbitrariness is mainly found in single linguistic signs whereas iconicity is mainly found in the combination of signs.K ey words:Linguistic sign;arbitrariness;iconicity08第23卷 刘再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