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各类经典试题汇总

行程问题各类经典试题汇总
行程问题各类经典试题汇总

1、一列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要8个小时,一列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要12个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开出,相遇时客车行了264千米,求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2、某船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两港之间,顺水而下要10个小时,逆水而上需要用15个小时。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该船顺水而行只需9个小时,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多少个小时?

3、甲乙两个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两车在距离B 地7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往前走,一直到达对方后立即返回,返回时在距离A地4千米处又相遇了。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0千米,丙每分钟走80千米,甲乙从东镇,丙冲西镇,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了乙后,再经过了10分钟遇到了甲,请问两镇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5、在10千米赛跑中,当甲到达了终点时,超过乙千米,超过了丙4千米,当乙到达重点时间,丙离重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6、晚上8点钟刚过,不一会儿小华开始做作业,一看钟,时针和分针正好合成一条直线。做完了作业再看钟,还不到9点钟,而且分针和时针恰好重合了,小华做作业花了多长的时间?

7、甲乙两汽车同时从同地背向而行,2小时相距250千米,如果同时同向而行,3小时后甲车在乙车前面45千米,两车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8、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时跑,则他们每隔3分20秒就相遇一次。如果是反向行的话,则每隔40秒就可相遇一次,请问跑得快的人的速度是多少?

9、刘明从甲骑自行车到县城,每小时速度是18千米,回来时因逆风每个小时行12千米,请问他往返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个地方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个小时行使50千米,比乙车快1/4,如果甲车先行1.5小时,甲乙两车再同时行使几个小时,两车还相距未60千米的距离?

1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个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120千米,回来的时候都督提高了50%,那么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多少千米每个小时?

12、一辆客车和火车分别从甲乙辆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客车行3小时,火车行2小时,两车还会相距全程的11/30。问,客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的时间?

13、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耳性,甲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两人相遇时所行的时间之比是3:2,这时甲比乙多行了18千米,求乙的速度?

14、一列火车通过120千米的大桥用21秒,通过80米的隧道需要用17秒,请问这列火车的车身是多长?

15、一列火车从某站匀速地驶过,陈站长在站台旁,从车头经过到车尾驶过看了表,共用了24秒:张站长在车站入口处,看着火车进入站台到车尾离开站台一共花了50秒的时间,已经知道站台长325米,求火车车身长多少米?火车的速度是每个小时多少千米?

16、甲乙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都是7:5。如果是相向而行,那么0.5小时后就可相遇,如果按照从A 到B 地方向同向而行,请问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呢?

17、甲乙两车分别从两个城市相对地开出。已经知道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甲车先从A地开出30千米后,乙车从B 城出发。相遇时甲出比乙车少行了20千米。请问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8、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地出发,甲行完全程的5/8时与乙相遇。乙继续以每个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进,用2.5小时骑完剩下的路程。求甲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19、甲骑车去上下班,下班的速度比上班的素慢了1/6,因此下班比上班多用了5分钟,求他上班需要多少时间?

20、甲乙两人同时骑车由相距60千米的A 到B地。甲每个小时比乙每个小时慢4千米,乙先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离B地12处的地方与甲相遇。则甲的速度驶多少千米每个小时?

2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12小时后来年感车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使了15个小时到达了B 地,问相遇后乙车经过了多少个小时到达A 地?

22、甲乙两车从A地B 地去,他们的速度相等,甲车先走了12千米后,乙车才出发,驾车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在距离B 地1/4处(B地到A地的1/4)碰到了乙车,AB 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23、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个站相向而行,甲走到全程的5/11的地方与乙相遇。如果甲每个小时走4.5千米,乙走完全程要5小时。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4、某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7.6小时行完了全程的90%,余下的33千米,以后又以每个小时27.5千米的速度行完全程。它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驶多少千米每个小时?

25、以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个小时。飞机去时是顺风的,时速为1500千米,回来的时候是逆风,时速为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

26、时针和分针在12点重合在一起,请问下一次重合是几点几分几秒?(秒数要保留整数)

27、一段路分成了上坡、平路、下坡,上坡路驶平路长的一半,下坡路是上坡路长的3倍。甲骑自行车走上坡路用的时间是平路的4/5,走平路所用的时间是下坡路的5/6。甲骑车上坡的速度是每个小时4.8千米,走完全程一共用了1又1/24小时,这段路程全长是多少?

28、某人坐上了公共汽车后,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后,他瞎扯去追小偷,如果其速度比小偷快上了一倍,比汽车速度慢了4/5,则追上小偷需要多少秒?

29、小明绕一个圆形长廊游玩,顺时针走,从A地到C处要12分钟,从B 地到A 处要15分钟,从C 处到B处要11分钟。从A 处到B 处需要多少时间?

30、李平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原计划用5小时30分钟,由于途中有3又3/5千米的道路不平,走这段路时,速度相当于原来速度的3/4,因此晚到了12分钟。李平家到县城有多少千米?

31、甲乙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比是3:4,已经知道甲行了全程的1/3,离相遇地点还有20千米,相遇时间甲比乙少行了多少千米?

32、摩托车与小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长方形的路两边行使,结果在C地相遇。已知B地与C地的距离是4千米,且小汽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2/3。这个长方形的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33、客货两车的速度是每分钟700米,每天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前进。一天,由于货车速度加快,为每分钟800米,所以两车相遇的地点就比平常偏离了600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34、甲乙从A地上山翻过山顶下山到B地,共走了23.5千米,用了6小时30分钟。已知上山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他从B 地经原路上山翻过山顶返回A地需要多少时间?

35、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相距120千米。甲城汽车站每隔15分钟依次向乙城发出一辆车,车速都是每个小时40千米。某日,当甲城发出的第一辆汽车行使到距离乙城还剩下1/6处时,发现公路桥被洪水冲断,便以原来快1/5的速度返回甲城报信。问这辆汽车在往返中一共遇到了多少辆本站发出的汽车?3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了20%,乙的速度增加了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甲乙两个人分别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5,相遇时间甲比乙上行使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个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个小时行使6千米,乙每小时行使5千米,他们在离中点500米的地方相遇,请问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王华从A镇到B镇探望外婆,去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返时每小时4千米,往返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4、客车货车两个车子同时从甲乙两地方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少行了32千米,已知客车的速度的2/5等于货车速度的1/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某人从山脚到山顶上去每分钟行使50米,从山顶原路返回山脚每分钟行使70米,他上山、下山一共用了48分钟,从山脚到山顶的山路一共是多长?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除,甲车每个小时行使了5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4/5,相遇后甲车继续行了2.4小时到达B 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点距中点320千米,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5/6,甲每分钟行了800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小王从A城区骑自行车到B 城区办事,每小时行了16千米,回来时乘车,每小时40千米,乘车比骑自行车少用了1.8小时,AB两城区相距多少千米?

9、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3:2,甲乙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一个小时后相遇莫若是同向而行,甲要几个小时追上乙呢?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与行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之比是5:4,请问,行前一半路程和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11、小明从家李出发到商店,去时每分钟走75米,回来时每分钟走50千米,因而去时比回来时少用了4分钟,小明家离商店多少米?

12、两列对开的货车相遇了,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从旁边开过去,一共用了6秒,已经知道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求乙车的长度?

13、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走完全程的5/11的地方与乙相遇,如果甲每个小时行4.5千米,乙走完全程需要5小时,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镇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使,3小时后甲车到达A地,乙车离B地还有30千米,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4,AB两地之间的相距多少千米?

15、某个小学组织学生排队去交游,队伍的步行速度是1米/秒,队尾的老师以2.5米/秒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一共用了10秒钟,请问队伍的长度是多少?

16、铁路旁有以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驶去,8点时追上向东行使的以个工人,15秒后离他而区域,8点6分时遇到以个向西行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这个学生,工人和学生什么时间相遇?

17、甲乙丙三车的速度分别是60千米/小时、48千米/小时、42千米/小时,甲车和丙车从A地,乙车从B 地同时相向出发,乙车遇到甲车后30分钟又遇到了丙车,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达山顶时乙人距山顶还又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了半山腰。求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

19、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间,甲乙的速度之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地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0、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之间不断地往返行使,已经知道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 两地之间的距离?

9、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两个相遇时距中点2千米,请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小刚和小明进行100米的赛跑,当小刚跑了90米时,小明距终点还又25米,那么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明距离终点还又多少米?

11、甲乙两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跑完80千米时,乙在甲身后10米,如果甲乙继续以原向前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又多少米?

12、甲乙丙三个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乙距终点还又5米,丙距离终点还有10米,当乙

到达终点时,丙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3、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当甲跑到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25米的,当乙跑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4、从甲地到乙地去快车要6小时,慢车需要8小时,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当甲车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1:2,乙车距离A地还有全程的4/15,那么,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乙车已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16、快车从甲城到乙城去需要15小时,慢车从乙城到甲城去要2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慢车距甲城还有2050米,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17、在以条道路的两旁等距离地栽一些树,小明和小英同时出发,从第一棵树向第二棵树的方向走去。小明每分钟走84千米,小英每分钟走36千米,小明走到第22棵树的时候,小英走到了第几棵树了?

18、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1/5,乙的速度提高了3/1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19、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训练,。甲乙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同时背向出发,从出发到相遇乙跑的距离是甲派的距离的7/9。相遇后甲继续向前跑,而乙则反向跑当甲追上乙后到训练结束。那么,在这个训练中,甲一共跑了多少米?

20、从甲地到乙地快车要6小时,而慢车要8小时,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上午8时,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经过了6小时相遇,已知汽车行完全程需10小时,问摩托车什么时间才能到达A站?

22、某人由甲地去乙地,如果他从甲地骑摩托车行了12小时,再换骑自行车,9小时,恰好到达了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自行车21小时,再换乘摩托车行8小时,也恰好到达了乙地,问全程都骑摩托车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乙地?

23、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乙车先出发,从B 站开往A站,当火车走到距离B 站只有72千米地方时,甲车从A站出发到B 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的距离的比是3:4,那么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24、乐乐放学回家需要走10分钟,晶晶放学回家需要走14分钟,已知晶晶回家的路比乐乐回家多走了1/6,乐乐每分钟比晶晶多走了12米,那么晶晶回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5、甲乙丙三只蚂蚁爬行速度的比是8:6:5,他们沿一个圆圈从同一个地点同时同向爬行,当他们首次同时回到出发点的时候,就结束爬行。问蚂蚁甲追上蚂蚁乙一共有多少次?

26、甲乙二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在甲后面20米处,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要使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终点,那么甲的起跑线应比原起跑线后移多少米?

27、某司机开车从A 城到B 城去,如果按照原来的速度前进,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行使到一半的时候,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的平均速度只是原定速度的11/13。现在司机想准时到达B 城,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应该与原速度的比是多少?

28、甲乙两人进行1760米的竞走比赛。最初甲乙速度的比是11:9,当甲到达中点后,甲乙的速度比变成了9:11,那么谁会比谁先到达终点几米?

29、甲乙两车AB 两城市间对开,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甲车先从A 城开出55千米后,乙车才从B 城出发,两车在距离中点15千米处相遇,AB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0、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6小时,飞机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

1、李经理的司机每天早上7点30分到家接他去公司上班,有一天李经理7点出发步行去公司,路上

遇到按时来接他的车,他乘车去公司,结果比平时早到公司5分钟,请问李经理在什么时间遇见了汽车?汽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几倍?

2、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王辉和李明骑车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王辉每分钟行200米,李明每分钟行250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还相距2700米?(分析各种情况)

3、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而甲速快于乙速,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离B点240米的地方。两人分别到达BA地就立即以原速度返回,第二次相遇在距离A地120米的地方。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4、甲乙两个班的学生到离学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每一辆车子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地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的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车子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已知甲乙班步行速度是一样的,车子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应该在距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到了乙班的学生,才能使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到达机场呢?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了180千米,又过了3小时,还是相距180千米,请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6、在一条公路上,汽车以每个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城出发朝东边的B 城开去,同时B城有甲乙两个人分别骑自行车向东西两个方向行进,而且甲乙的速度是相同的,甲行了3千米恰好与汽车相遇,又过了12分钟汽车追上了乙,求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甲、乙、丙三人都要从A地到B地去,但是现在只有两辆自行车,而自行车又不许带人,但可以放在途中某处,后面来的人可以接着骑,现在已经知道三人行走的速度每个小时4千米,骑车每小时可以行12千米,A地到B地的路程为24千米。求三人最快多少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

8、小明放学回家,他沿着电车的路线步行,他发现每隔6分钟,又以辆电车迎面开来,每隔12分钟背后就又以辆电车开来,已经知道电车的速度是相同的,从终点站与起点站的发车间隔也是相同的,那么一路电车每隔多少分钟发车一次?

9、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已经知道AB两地之间的公路长12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在AB 之间不断地往返行驶,当两辆车第一次同时回到了出发点时,乙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10、某个科研所每天派小汽车在早上8点准时到总工程师家里去接他去上班,今天早晨总工程师临时决定想提前去办一件事情,没等小汽车来接,他就急忙地从家步行去科研所。步行途中遇到了来接他去上班的小汽车,立即乘车去单位上班,结果比平时早到单位40分钟,问:总工程师上小汽车是几时几分?

11、某城市举行万人申奥长跑活动。长跑队伍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长跑开始时,两名电视记者小张和小李分别从排头和排尾同时向队伍的中间行进,报道这次活动,校长和小李都是乘摩托车每小时行10千米,他们在离队伍中点900米的地方相遇,求长跑者的队伍又多长?

12、甲乙两个人从以条圆形跑道的以条直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跑出120米与乙相遇。相遇后两人的速度保持不变,第二次相遇时距甲出发点40米处,求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13、甲乙丙三人都要从A地到B地去,甲拥有一辆摩托车,每次只能带1人,甲每小时可以行36千米,乙丙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36千米。求三人同时到达的最短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14、一条马路上一行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行人速度的3倍,这条马路上的一路汽车按照相同的间隔发车匀速前进。已经知道每隔10分钟就有一辆汽车超过行人,每隔20分钟一辆汽车超过骑车人,求1路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车一辆?

15、有一路电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隔5分钟发车一趟,全程只需要15分钟,小张从乙站骑自行车沿着电车线路去甲站,出发时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又遇到了8辆对面开来的电车,到达时恰好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他从乙站到甲站共用了多少分钟?

16、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一共用了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了18千米,那么甲乙码头相距多少千米?

17、学校提前放学,女儿自己回家,走了10分钟后碰到来接她回家的父亲,坐父亲的摩托车回家,结

线性回归分析练习题

§1 回归分析 1.1 回归分析 1.2 相关系数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 A.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c是已知常数,取b为自变量,因变量是这个函数的判别式Δ=b2-4ac B.光照时间和果树亩产量 C.降雪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D.每亩施用肥料量和粮食产量 2.在以下四个散点图中, 其中适用于作线性回归的散点图为(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下列变量中,属于负相关的是( ) A.收入增加,储蓄额增加 B.产量增加,生产费用增加 C.收入增加,支出增加 D.价格下降,消费增加

4.已知对一组观察值(x i,y i)作出散点图后确定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对于y=bx+a,求得b=0.51,x= 61.75,y=38.14,则线性回归方程为( ) A.y=0.51x+6.65 B.y=6.65x+0.51 C.y=0.51x+42.30 D.y=42.30x+0.51 5.对于回归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回归分析中,变量间的关系若是非确定关系,那么因变量不能由自变量唯一确定 B.线性相关系数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C.回归分析中,如果r2=1,说明x与y之间完全相关 D.样本相关系数r∈(-1,1) 6.下表是x和y之间的一组数据,则y关于x的回归方程必过( ) A.点(2,3) B C.点(2.5,4) D.点(2.5,5) 7.若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0,则相关系数r=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8.某医院用光电比色计检验尿汞时,得尿汞含量(mg/L)与消光系数计数的结果如下: 若y与x 9.若施化肥量x(kg)与小麦产量y(kg)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50+4x,当施化肥量为50 kg时,预计小麦产量为________ kg. 10.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做了4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完整版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奥数行程问题 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 ×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七年级第十讲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 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 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 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 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 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图1

奥数题行程问题完整版

奥数题行程问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行程问题 1.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 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3.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11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12千米,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 甲、乙两站相距486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1.7千米,两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5.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52千米,4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才能相遇

6. 大陈庄和小王庄相距90千米。小刚和小牛分别由两庄同时反向出发。2小时24分后两人相距46.6千米,如果小刚每小时行9.9千米,小牛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 学校距活动站670米,小明从学校前往活动站每分钟行80米,2分钟后,小丽从活动站往学校走,每分钟行90米,小明出发多少分钟后和小丽相遇相遇时二人各行了多少米8. 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多挖2.5米。两队合挖8天后还差52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9. 张、李两位叔叔计划共同生产一种零件300个,二人一起生产了5小时后还差40个没完成。已知张叔叔每小时生产24个,李叔叔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10.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每小时修126米,乙队每小时比甲队多修48米,求完工时两队各修路多少米 11. 东西两村相距64千米。甲、乙二人同时骑车从东西两地相对出发,2.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12.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带答案)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 1.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9岁的身高,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为 93.7319.7?+=x y 用这个模型预测这个孩子10岁时的身高,则正确的叙述是() A.身高一定是145.83cmB.身高在145.83cm 以上 C.身高在145.83cm 以下D.身高在145.83cm 左右 【答案】D 【解析】解:把x=10代入可以得到预测值为145.83,由于回归模型是针对3-9岁的孩子的,因此这个仅仅是估计值,只能说左右,不能说在上或者下,没有标准。选D 2.对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 y = a +b x ,关于回归系数b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可以小于0;②大于0;③能等于0;④只能小于0. 【答案】① 【解析】由b 和r 的公式可知,当r =0时,这两变量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但b 能大于0也能小于0. 3.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 i ,y i )(i =1,2,…,10),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是 y =3x +20,若10 1 i i x =∑=18,则10 1 i i y =∑=________. 【答案】254 【解析】由 10 1 i i x =∑=18 1.8. 因为点在直线 y =3x +2025.4. 所以 10 1 i i y =∑=25.4×10=254. 4.下表是某厂1~4 由散点图可知,用水量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y =-0.7x +a ,则a 等于________. 【答案】5.25 2.5 3.5, ∵回归直线方程过定点, ∴3.5=-0.7×2.5+a. ∴a =5.25. 5.由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y =b x + a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奥数行程问题(含答案)

行程问题 讨论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 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可用字母公式样表示为:s=vt。 行程问题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主要有一个物体的运动和两个或几物体的运动两大类。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又可以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类。 这一讲我们学习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题与方法 例1.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如果他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如果他往返都步行,需多少分? (90-30÷2)×2=150 例2.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原定用8小时从甲城开到乙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在中途停留30分。如果汽车要按原定时间到达乙城,那么,在行驶后半段路程时,应比原来的时速加快多少? 280÷2÷﹙8÷2-0.5﹚-280÷8=5 例3.一列火车于下午1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当天下午6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6-1.5=4.5 ﹙60+60﹚×﹙4.5-1﹚+60=480 例4.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题目是: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带答案

1 / 3 数学必修三回归分析经典题型 1.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9岁的身高,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为 93.7319.7?+=x y 用这个模型预测这个孩子10岁时的身高,则正确的叙述是( ) A.身高一定是145。83cm B .身高在145.83cm 以上 C .身高在145。83cm 以下 D 。身高在145.83cm 左右 【答案】D 【解析】解:把x=10代入可以得到预测值为145.83,由于回归模型是针对3—9岁的孩子的,因此这个仅仅是估计值,只能说左右,不能说在上或者下,没有标准.选D 2.对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y =a +b x,关于回归系数b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可以小于0;②大于0;③能等于0;④只能小于0. 【答案】① 【解析】由b 和r的公式可知,当r =0时,这两变量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但b 能大于0也能小于0。 3。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 i ,y i)(i =1,2,…,10),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是y =3x+20,若101 i i x =∑=18,则10 1 i i y =∑=________. 【答案】254 【解析】由 10 1 i i x =∑=18,得x =1.8。 因为点(x ,y )在直线y =3x+20上,则y =25.4. 所以 10 1 i i y =∑=25.4×10=254. 4。下表是某厂1~4 由散点图可知,用水量y 与月份x 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是 y =-0。7x +a,则a 等于________. 【答案】5.25 【解析】x =2。5,y =3。5, ∵回归直线方程过定点(x ,y ), ∴3.5=-0.7×2.5+a. ∴a=5。25. 5.由一组样本数据(x1,y 1),(x 2,y2),…,(xn ,yn )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 =b x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部分 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第一部分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

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 (四)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 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 (五)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它比普通的行程问题多了一个元素——水速。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其中,顺(逆)水速度:指船顺(逆)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指船本身的速度,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另外,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一个变向思维,流水问题也便转化为普通行程问题。 由前面两个基本公式,可推得: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回归分析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知识点及习题集锦

回归分析的基本知识点及习题 本周题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本周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与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区别; (2)尝试做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 (3)能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体会回归分析的实际价值与基本思想;了解判断刻画回归模型拟合好坏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本周难点: (1)求回归直线方程,会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分析. (2)掌握回归分析的实际价值与基本思想. (3)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检验与说明. (4)残差变量的解释; (5)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本周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回归直线: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作回归直线。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作出散点图(由样本点是否呈条状分布来判断两个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存在线性相关关系→②求回归系数→ ③写出回归直线方程,并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说明. 2.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是: 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是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是预报变量; ②画好确定好的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 ③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 ④按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最小二乘法); ⑤得出结论后在分析残差图是否异常,若存在异常,则检验数据是否有误,后模型是否合适等. 3.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 (2)收集数据; (3)分析整理数据; (4)进行预测或决策。 4.残差变量的主要来源: (1)用线性回归模型近似真实模型(真实模型是客观存在的,通常我们并不知道真实模型到底是什么)所引起的误差。 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函数能够更好地描述与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却用线性函数来表述这种关系,结果就会产生误差。这 种由于模型近似所引起的误差包含在中。 (2)忽略了某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变量的因素不只变量一个,可能还包含其他许多因素(例如在描述身高和体重 关系的模型中,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会受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长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通常它们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可能都是比较小的,它们的影响都体现在中。 (3)观测误差。由于测量工具等原因,得到的的观测值一般是有误差的(比如一个人的体重是确定的数,不同的秤可 能会得到不同的观测值,它们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这样的误差也包含在中。 上面三项误差越小,说明我们的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奥数:行程问题(6题)_非常有用、经典!

奥数:行程问题(6题) 例1:某校和某工厂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点钟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较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点钟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上车去学校,在下午2点40分到,汽车速度是劳模的几倍 解:汽车行驶全程时间是1个小时,现在情况汽车2点出发,2点40分回来,说明汽车行驶40分钟,也就是说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二。在不管单位的情况下可列式:车速*20min=三分之二路程(因为往返用了40min,所以单程是20min),人步行的时间是1点走到2点的60min,再加上汽车行驶三分之二路程用的20min,即80min,可列式:人速*80min=三分之一路程。两式相除车速=8倍人速 8倍 例2、自行车队出发24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通信员立即回出发点,然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的速度。 答案:与例1类似,摩托车24分钟行9千米×2,所以速度为9×2×(60÷24)=45(千米/小时) 摩托车行9千米用12(=24÷2)分钟,比自行车快24分钟,所以自行车36(=12+24)分钟行9千米,速度为9×60÷36=15(千米/小时) 例3、刘江骑自行车在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上行驶。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间隔相同的时间发一次车,并且车速都相同。他发现从背后每隔12分钟开过来一辆汽车,而迎面每隔4分钟有一辆汽车驶来。问汽车是每隔多少时间发一辆车? 答案:由于每隔12分钟,背后开过来一辆车,而每隔4分钟有一辆车迎面驶来,所以每经过12分钟,恰好有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驶过身边,不妨假设一开始就如此。设相邻两辆车的间隔为1个单位,到开始时,刘江背后的一辆车与刘江相距1个单位,刘江前面的在第三辆车与刘江相距3个单位,经过12分钟,这两辆车从不同方向驶过刘江身边,由于这两辆车之间相距4个单位,车速相等,所以各驶过2个单位,而刘江则走过1个单位,这表明车速是刘江的2倍,于是汽车6(=12÷2)分钟驶过1个单位,即每6分钟发一辆车。 例4、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 答案:20÷10×3=6,所以骑车人20分钟所走距离是步行人的6倍,多出5倍,也是汽车在20-10=10分钟内所行距离是步行人的5倍。所以两辆汽车(即步行人与身后第一辆车)的间隔是步行人10分钟所走距离的5-1=4倍,汽车10分钟行5个间隔,行4个间隔用10÷5×4=8分钟,即每8分钟发一辆车。

行程问题案例分析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图和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老师将请一个“演员”和我一起走一走: 请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最左和最右。说:他站的地方是他家,我站的地方是我家,中间是学校。早上我们同时从家出发来学校。(开始走,直到相遇) 放学后,我们又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 2、看完我们的表演,你知道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 (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板书关系式)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指板书问:如果要求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怎么算?要求×××家到学校的路程呢?算出这两个路程后,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老师家到×××家的路程)老师给你相关的具体信息,请你用线段图表示出来,行吗? 2、指导画线段图: 先确定两点分别表示老师和×××家,再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点一点表示学校,学校离×××家稍近一些。

把老师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4分钟时间。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3、看线段图,你能说说信息和问题吗?你能把相关信息列成一张表吗? 学生尝试列表,出示该表,检查表中的有关信息。 4、学习解答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或是列表,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了题目的信息和问题。现在请你解决这个问题,把它写下来。 交流:方法一:70×4+60×4=520(米) 方法二:(70+60)×4=520(米)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先求得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 比较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联系? 指出:我们以前研究一个对象的行程问题时,就考虑它的速度×时间=路程。而现在我们遇到的行程问题有2个行动对象,除了可以分别算出两个路程再相加,还可以把速度先加起来,求出速度和(板书成:速度和×时间=路程)读一读。 三、应用拓展 1、放学后,我们两个同时从学校出发,分别向东去新华书店,向西去文具店, 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不同? 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比较两题,找联系。 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 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 课后反思:

行程问题7类经典题型汇总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例题1 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客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开出后几小时与客车相遇? 习题: 1、甲、乙两地相距1160千米,小明以每分钟30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6分钟后,小华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 2、甲、乙两地相距108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4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

3、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5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红一人去14千米远的叔叔家,她每小时行6千米。从家出发1小时后,叔叔闻讯立即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来接她,几小时后可以接到小红? 例题2 六(1)班同学徒步去狼山看日出。去时每小时行8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千米。他们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一艘船从A地开往B地。去时每小时行2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这艘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

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客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艘轮船,静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现在从下游开往上游,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请问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去时每小时行120千米,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150千米。这列火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题3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中点40千米出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

回归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上海 22460 11226 34547 4851 5444 2662 4549 7326 4490 11546 2396 2208 1608 2035 求:(1)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绘制散点图,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0.05 α=)。 (6)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7)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解:(1) 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2)相关系数:

(3)回归方程:734.6930.309 y x =+ 回归系数的含义:人均GDP没增加1元,人均消费增加0.309元。%%%%%%%%%%%%%%%%%%%%%%%%%%%%%%%%%%%%%%%%%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排版。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B 标准误Beta 1 (常量)734.693 .540 5.265 0.003 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0 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 (4)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98a.996 .996 247.303 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GDP。 人均GDP对人均消费的影响达到99.6%。%%%%%%%%%%%%%%%%%%%%%%%%%%%%%%%%%%%%%%%%%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排版。 模型摘要 模型R R 方调整的 R 方估计的标准差 1 .998(a) 0.996 0.996 247.303 a. 预测变量:(常量), 人均GDP(元)。%%%%%%%%%%%%%%%%%%%%%%%%%%%%%%%%%%%%%%%%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解: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 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根据总结: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这样根据总结: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