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试题

2002年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2003年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2004人文地理试题

一简答

1 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分析说明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2 运用美国学者巴罗斯人类生态论的观点,说明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特点。

3 根据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分析综合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社区有哪些功能?

5 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异同点。

6 比较书面调查与口头调查的优缺点。

7 举例说明人文现象的时空特性。

二论述

1 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试以一个具体问题为例,说明人地相关论是如何分析并解释人地关系的。

2 阐述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人本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举例说明其基本方法。

3 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联系实际,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05人文地理试题

一简答

1 从观点、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等方面对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可能论和文化决定论进行比较,并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价。

2 画出经济主义方法论的模式图,说明人文地理学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特征,并对这种方法论进行评价。

3 概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几层含义。

4 从文化的结构分析出发,谈谈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

5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理解“适度人口”的概念?谈谈适度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6 试分析文化扩散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文化扩散的影响。

7 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分析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二论述

1 运用科学发展观,评价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本主义方法论。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应用科学发展观,利用人本主义方法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该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某个关键问题的对策。

2 概述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协调之间的关系。试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从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中选择对该区域特别重要的某个统筹问题,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

3 什么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为什么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4 从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分析人口、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之。

2006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

1.环境决定论

2.人生地理事实的三纲六目

3.文化的刺激性扩散

4.形式文化区

5.实力适度人口

6.环境问题

问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2.举例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文化整合的关系。

3.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资源问题的内涵与实质?

4.阐述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及其促使其人口转变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题

1.什么是人口迁移?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2.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在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谈谈文化景观建设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之间的

2007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5分)

1.文化适应

2.制度文化

3.人文地理学

4.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5.麦金德的“大地腹地说”

6.人口的两重性

7.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8.罗士培的适应论

二、问答题(共100分)

1.试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10分)

3.怎样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分)

4.试析新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10分)

5.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异同。(15分)

6.试以中国的某个特区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15分)

7.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举例说明区域人地关系协调的复杂性。(20分)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实际,评述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20分

2008年人文地理

1农村聚落体系2人口年龄构成3文化史层4文化生态论5 行为地理学 6 国际人口迁移7 城市景观8 多核心城市40分

1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0分

2试结合中国的一个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20 分

3什么是经验主义方法论?试结合一实际例子说明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它?20

4试结合实际例子说明为什么区域人文地理学研究要从区域人地关系研究为出发点?20 5结合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文化扩散的形式及特点?15 分

6什么是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有何意义?15 分

2009人文地理试题

一问答

1 何谓人口构成?试析人口构成对社会经济大战的影响。09——

2 如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什么?09——

3 试述我国汉语方言的空间

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形成的地理背景。09——4 辨析人文地理学中经验主义研究方法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二综合分析题题

1 1949年以来我国省际人口空间迁移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试析这种空间模式转变的动力

机制。

2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我们对整个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试从人地关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恩格斯人地观的科学意义,并谈谈对当前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作用。

3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什么?试述这些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0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20世纪50年代人文地理学方法论新发展,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千城一面”的地理学分析。

4.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趋显著,试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点及成因,并谈谈对策建议。

二.论述题

1从人口地理学角度分析民工潮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作用,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2.“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不同城市战略的城市化作用。

3.福建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人文地理学

简答题

一: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简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四: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论述题

一:根据中国的某个城市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动力。

二:用文化生态学的观点论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根据人文地理学文化扩散和文化区理论论述闽台文化区的形成及特点。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人文地理复试题

08年城资系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复试试题 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你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 2、什么叫资源型城市,你怎么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3、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布局的特点 4、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怎么对区域发展条件作出评价? 6、怎么理解城乡统筹的关系? 第五题好像是人文地理在发展中的作用什么的吧,因为是六选五,所以我就不太记得了 09城资区域经济复试 一共就四个论述: 1.以你熟悉的城市或者区域为例,谈谈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谈谈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3.比较沿海的内地的城乡关系,谈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最后一个好像是谈谈金融危机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2009人文地理复试题目(回忆版) 四个论述: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0分) 2、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简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40分) 3、根据你所熟悉的城市或区域,论述技术创新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4、根据我国三大经济区的特点,论述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0分) 一、英语词组 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 西部大开发the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城乡协调发展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城乡一体化the urban - rural integration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层面上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economy, ecology and culture 制度创新system innovation 人地关系manland relationship

关于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于2017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

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 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②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 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 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了共 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3、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 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 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发展 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 手段。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是可 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③与 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 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 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游业相关的 行业就业。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 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的同时还能带 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 收入。⑤与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能 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 发生改变。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 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 其它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专业词汇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地理科学考研学校排名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 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 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2021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的时光我永远铭记,今天我把考研经验和大家做个分享吧。 我政治一是11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其实不用太早复习,10月份之后开始都可以。政治由于时间不够我是倍速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一套,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熟悉知识点。11月份的时候,重点就是做政治里的选择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选择题研究透彻。12月份,背诵了《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大题一定要花时间背诵。虽然我政治准备的晚,最后我该花时间背诵的,我都背诵了,分数也达到预期的。 英语在3月份之前,我已经用《一本单词》将考研单词背了一遍,不是让你光记住单词,是单词的词性与用法。 3-6月看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课程,背单词继续。 7-9月我开始用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最早几年的题型太老了,失去的价值,我把他作为长难句解析,一句一句的分析,用本子记下来后对答案,过程会很痛苦,但是这样四五年的真题后你会突然发现你都看得懂了。开学后我开始刷第二遍真题阅读+背作文。 11月份,我开始关注新题型+完形填空,看了老师的视频,把前面的新题型+完型做了两遍。然后复习到最后一个月,每晚睡觉前刷下木糖英语公众号和蛋核英语公众号里的推文,里面都是考研相关的文章,看了收获很大。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如果看书看不明白,就去问在校授课的专业课老师,老师会慈爱地给你详细解答。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做笔记,做完笔记印象更深刻。 第三遍再返回去扫一下课本,可以结合真题去针对性地复习,真题的答案试着自己去总结,有个自己的答题思路是最好的。反反复复把课本多看几遍,做到尽可能的充分理解(不要觉得自己看过两三遍就能记得全部内容啦,指不定考试那天没睡醒或者天气太冷,脑袋短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就真的玩完了),看到考试前你都不记得你看过多少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真的真的不骗你),

考研六大热门专业利与弊人文地理

考研六大热门专业利与弊人文地理 ◆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人本主义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二、简答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的意义与不足。[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研] 答: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1)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

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①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 ②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地理学的诸多弊端。 (2)意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①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 ③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3)不足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①经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然而,人的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 ②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

人文地理学考研总结+试题

yyyyy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2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12、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区位论: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某种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分析区位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预测其发展,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有计划地选择最优活动场所。 13、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1)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4、文化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变迁性、稳定性、积累性、多层次性、滞后性。 15、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1)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特点是空间上的相对联系性,速度的差异性;A、接触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B、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C、刺激扩散stimulus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2)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