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23份)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精品教学课件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PPT课件23 人教版

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⑴ 木炭(碳)在氧气中燃烧,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C O2 CO2
⑵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Fe O2 点燃
第三节
氧气
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1L水约溶解30mL氧气) 沸点是-183℃、熔点是-218℃
液态氧为淡蓝色,固态氧为淡蓝色雪花状
1、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B )
A.易溶于水
C.可供呼吸
B.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O2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CO2 H2O
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 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纯氧中:氧气浓度大; 与氧气接触面积大。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非 化合物,且其中一 C O2 CO2 点燃 金 种元素是氧元素。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属 P O2 P2O5 单 点燃 氧化物 水 质 氢气 + 氧气 H2 O2 H2O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 金 铁 + 氧气 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O2 Fe3O4 属 Fe 单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氧化性 质 Mg O2 MgO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石蜡 + 氧气 化 O2 CO2 H2O 氧化反应 合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物 甲烷 + 氧气 CH4 O2 CO2 H2O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教学课件

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请列举一些实例。
水变为水蒸气或冰
铁 生 锈
木 柴 燃 烧 食 物 腐 烂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水的沸腾
现象:加热后有 水蒸气放出,水蒸气
遇玻璃片变为液体。
无新物质产生
(2)胆矾的研碎
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实验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观察和 描述;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
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2015年3名学者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其DNA修复研究
重复的实验探究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古代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发展成一门科学做出了贡献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 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 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交流讨论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2.燃着的小木条在氧气中继续燃烧,且燃烧更旺。在 二氧化碳中很快熄灭,说明两种气体分别具有哪些化 学性质?
燃着的 小木条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中 国 古 代 炼 丹 设 备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你会观察实验吗? 实 验 前 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密度等物理性质。
实 验 时 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 体等现象的产生。 实 验 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知能训练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 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认为应该用下列 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 ) A.调查取证 B.上网查资料 C.做实验 D.组织讨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全册教学课件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探究
➢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 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 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思考 这些金属制品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有光泽
能够 导电
新课讲解
能够 导热
有延 展性
有延 展性
能够 弯曲
新课讲解
归纳 金属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 ②有金属光泽; 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 ④有延展性。
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 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 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 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新课讲解
1.如何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新课讲解 归纳
常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1:利用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依据现象判断:放出气 体速率越快,其金属活动性越强。没有气体产生的,其金属活动性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
金属与氧气 的反应
金属与盐酸、 稀硫酸的反应
置换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铁、铜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探究
➢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 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 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 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思考 这些金属制品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有光泽
能够 导电
新课讲解
能够 导热
有延 展性
有延 展性
能够 弯曲
新课讲解
归纳 金属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 ②有金属光泽; 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 ④有延展性。
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 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 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 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新课讲解
1.如何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新课讲解 归纳
常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1:利用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依据现象判断:放出气 体速率越快,其金属活动性越强。没有气体产生的,其金属活动性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
金属与氧气 的反应
金属与盐酸、 稀硫酸的反应
置换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铁、铜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

神舟飞天祖国强
新知探究
知识点1、金属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
新知探究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纯金属:由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如铁、铜、铝等。
合
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
征
特别提醒! 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铝合金、生铁、钢等。
(1)镁、铝比较活泼;
(2)铁、铜次之;
(3)金最不活泼(“真金不怕火炼”)。
新知探究
归纳结论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可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不同进
行判断。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
氧气发生反应
新知探究
典例1 下列有关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黄铜
铜
焊锡
锡
有金属 有金属光 有金属光 有金属光
光泽和颜色 光泽、 泽、紫红 泽、灰白 泽、灰白
黄色
色
色
色
硬度
结论
黄铜比铜硬度大
焊锡比锡硬度大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大
新知探究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熔点
新知探究
现象
焊锡最先熔化,锡次之,铅最后熔化
结论
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熔点不同
铅
纯金属
镉
3.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4.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
理性质差别较大。
新知探究
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
性为100作标准)
密度/(g·c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 用物质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 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 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 学科学的发展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 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规律性知 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 规律可循。
三、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 质的 以及
性质
、
组成
结构 __ 、____
变化规律
的科学。
四.现代化学的发展—微观探索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变化后的 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 状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 气体等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无 无
1-3
有蓝色沉淀生成有 有1-4有气泡放出和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2.近代化学的发展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越王勾践青铜剑
唐代蜡染屏风
火 药
造
纸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
氧化汞
汞+氧气
阿伏加德罗
物质是由 原子 和 分子 构成的, 分子 中
原子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
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 近代化学 的基础。
(2)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其中很多是 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 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 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一次小下载 安逸一整年! (共23套)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 精品教学课件PPT汇总
如果暂时不需要,请您把我收藏一下。因为一旦 关闭本页,可能就永远失去我了哦!
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目
录
绪
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 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一、物质的变化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 物质的颜色、状态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1-1: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 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 沸腾。 (3)把一个洁净的玻璃片移近 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 的现象。
5.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 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C ) 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6.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 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D
化学的重要性
性
组
质
成
化 学
研 究 对 象
物质
结
化学的发展
构
变化规律
【课堂反馈】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的 性质 、 组成 、
2.英国科学家
结构 与 变化规律 的科学。
道尔顿 和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__________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 阿伏加德罗 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____ 俄 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和元素周期表。
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 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 习化学的方法。
1.知道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一.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 关系
二.化学的发展史
1.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化学家们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 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使人 类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粒子呈现在我 们面前,并对其进行操作。
扫描隧道显微镜
现代化学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制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 子薄膜做的鸟笼
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 直径6mm的尼龙绳 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 能吊起质量为2t的汽车 倍而不出现裂纹
(1)将少量的颗粒状石灰石(或大
理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2)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 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 察现象。
•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序号 1-1 1-2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的胆 矾溶液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 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
液。
(3)向其中分别滴入氢氧 化钠溶液,观察试管 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课 题 1
物 质 的 变 化 和 性 质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初步认 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 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 于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 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依据。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物理变化
⑴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特 征: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了变化 ⑶形 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
成,只是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 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