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泌激素血症

肾上腺肿瘤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可影响促性腺激 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 雌激素水平升高。
肾上腺肿瘤可分泌过多的雄激素,进 而转化为雌激素,导致高泌激素血症。
0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 泌激素血症在女性中 存在一定的关联。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 分泌,减轻症状。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或消瘦。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 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0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护理与保健
两者在生理和病理机 制上存在相互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是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 个症状或并发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加重围绝经 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出 汗、情绪波动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女性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引发 高泌激素血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女 性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的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
至出现闭经。
经前期症状加重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不孕
乳房胀痛、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等症状在月
经前加重。
非月经期出现阴道出血, 或月经淋漓不尽。
由于激素水平异常,影 响排卵和受孕。
高泌激素血症的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高泌激素血症的常 见病因,由于卵巢功能异常,导致雌 激素水平升高。
围绝经期是什么意思?带你了解专业知识

围绝经期是什么意思?带你了解专业知识女性朋友到了一定年龄时就会出现绝经的情况,这个年龄一般在45到50岁,每个女性的情况不一样,而绝经前后的时期一般称之为围绝经期,每个女性的围绝经期长短同样不同。
★一、围绝经期是什么意思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
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二、症状1、月经改变:大多数妇女月经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绝经年龄平均为49.5岁。
少数妇女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造成严重贫血。
2、泌尿生殖道改变: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性交疼痛,憋不住尿等。
3、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为潮红、阵阵发热、出汗等血管舒张症状。
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抑郁多烦、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4、皮肤皱纹逐渐增多,有的出现瘙痒、毛发开始变白脱落。
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发胖。
5、心血管系统变化: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上升。
6、骨质疏松:从40岁左右起,女性骨质开始脱钙,每年钙丧失1%,如不补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其后果是脊柱的压缩,身材变矮,脊柱后突和行走困难,严重时产生脊柱压缩性骨折,容易发生骨折,常见于上肢桡骨远端及下肢股骨。
女性骨折的发生率为男性的6~10倍。
★三、围绝经期饮食1.香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当女性体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会维持经前稳定的情绪。
由于维生素B6可以进步神经传送素的分泌,可有效缓解经前各种焦虑症状。
2.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减少前列腺激素的分泌,而前列腺激素就是引起痛经的因素之一,因此摄入足够的维生素E 可有效缓解痛经。
3.吃鱼可以补充更多的赘-3脂肪酸,研究表明,赘-3脂肪酸可缓解40%的痛经,同时赘-3脂肪酸可减少女性经期荷尔蒙的分泌,起到舒缓痛经的作用。
围绝经期有哪些症状及护理

围绝经期有哪些症状及护理围绝经期不是病症,而是女性的必经生理过程,具体是指从接近绝经期至最后1次月经后的1年,这期间女性的相关临床症状、内分泌及生物学特征等均被称为围绝经期症状。
处于围绝经期女性,通常其生理、心理等均会产生不同反应,女性需加强对其生理与心理反应关注度,避免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文章主要介绍围绝经期具体临床症状及对应护理措施,促使人们健康知识水平可被有效提升。
1.围绝经期临床症状1.情绪不稳定处于围绝经期女性,其体内雌激素水平通常呈不断下降趋势,内分泌紊乱等,进而易使女性表现出愤怒、坐立不安、情绪激动、多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症状,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如下图1中所示)。
当女性情绪不稳定症状较为严重时,还会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易导致其出现高血压病症。
图1 围绝经期女性的焦虑症状1.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是围绝经期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女性年龄越大、越接近绝经期,其体内卵巢功能、排卵数量、雌激素分泌量等均呈不断下降趋势,进而女性也因此而表现出严重的月经不调症状,具体表现为月经持续时间较长、月经频率异常等。
1.身体潮热处于围绝经期女性,受卵巢功能下降因素影响,促使女性血管出现舒缩症状,此症状通常被称为身体潮热,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胸闷气短、身体排汗异常、面色发红且呈湿润状,同时女性睡眠质量较低、夜间多梦、食欲也因此而下降,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1.腰酸背痛女性体内雌激素不仅对内分泌功能、月经、情绪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具有促进人体钙吸收的功能,而当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时,其钙吸收能力也随之显著下降,进而导致女性出现各种关节疾病,其中腰部、背部、腿部疾病最为常见。
1.阴道不适当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其生殖器官功能不断下降,阴道黏膜逐渐变薄,且呈干燥状,会影响女性性欲,且当其发生性行为时,常有疼痛感产生,进而对女性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易导致女性产生尿痛、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其产生尿道感染。
围绝经期综合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①月经周期延长或间歇闭经,月经量及行经时间逐渐减 少变短,最后至绝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②月经周期缩短、频发,月经量增多,甚至出现阴道大 出血的情况,经期延长甚至为不规则的淋漓出血,以后逐渐 减少至绝经。 ③月经突然停止,此种较为少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月经变化因人而异,在同一个体不同 时期,可出现多种不同变化,但是月经稀发、或功血最终均 走向绝经。一般在月经停止一年或以上方能回溯性地诊断为 绝经。与月经变化的同时,绝经前因雌激素引起的如乳房胀 痛、头痛、烦躁等周期前期症状亦随之消失。
• 2.精神、神经症状。如妇女在围绝经期 综合征中表现有忧虑、记忆力减退,注意 力集中,失眠或极易烦躁,甚至喜怒无常 等,尤其是在过去精神状态不稳定,性格 多变的妇女表现更为明显,这些与雌激素 对患者全身与精神的平衡良好作用有关, 也与围绝经期妇女工作、生活、环境等因 素有关。 •
• 3.月经及生殖器官。
• •
• (2)生殖器官的变化。由于雌激素为女性生殖道 的主要促生长因素,因此绝经后各生殖器官均 会受到影响。 ①阴道:上皮萎缩变薄,皱褶变 平,上皮细胞糖原减少,毛细血管趋于表面, 因而极易创伤而出现充血或出血点,进一步阴 道上皮萎缩,血管减少则变为光滑、苍白。由 于阴道黏膜变薄,弹性消失,分泌物减少可引 起性交疼痛及困难。由于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 少,因而不能保持阴道的正常酸度,易招致细 菌感染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色黄有 臭甚至带血,自觉阴道烧灼疼痛.
临床表现
•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几乎涉及全身各系 统。症状持续时间一般在2~5年,严重 者可达10余年,具体差异很大。 •
妇女围绝经期特征及保健

1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萎 缩 症 状 ( ) 尿 系 统 : 经 后 因尿 道 变 短 、 . 4 1泌 绝
停止 。此期除了有月经紊乱外 , 约有 1%~3 %的妇女有 比较明 0 0
显 的心血管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 , 表现为潮热 , 即突然感 到发热
黏膜变薄 , 括约肌松 弛 , 现为尿急 、 表 尿频 、 排尿 困难 、 夜尿 或张
岁; 以改 良的 K p e a u p m 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
为 8 . 其中 , 33 %, 重度 占 5 %。 . 4
2 围绝经期综合 征的影 响因素 . 2 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内分泌
【 华嘉增. 2 】 妇女保健新编. 海: 上 复旦大学出版社 ,0 1 14 20 , . 9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 1 年 1 月中 第 2 第 3 期 00 1 卷 2
0co e 2 1 tb r 0 0 VO12 . No3 -2
3 8・ 0
Ju n l f hn rdt n l hn s dcn no t n o r a o iaT a io a C ie eMe iieI fr i C i ma o
后 随年龄 的增加 , 围绝 经期症状发生 明显 ; 体重指数与 围绝 经期 综合 征各症 状呈正相关 , 重指数越高, 体 围绝 经期综合征症状越
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 。近期症状 主要 以 自主神 经和 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 泌尿生殖系统萎缩 。远期症状主要 是骨质疏松 、 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 。 11 月经紊乱 此期 由于卵巢内卵泡数 目减 少及 卵泡对垂体促 .
【】 l曹缵孙 , 陈晓燕. 妇产科综 合征 . 北京: 民卫生出版社 ,0 3 16 18 人 20 ,4 — 5 .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perimenopausal syndrome【缩写】【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ICD号】N95.8【概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本征。
绝经年龄的早晚与卵泡的储备数量、卵泡消耗量、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因素无关。
用避孕药抑制排卵并不能使绝经延迟,因为卵子的消耗并不主要依靠排卵,大量卵泡通过闭锁而消失。
【流行病学】绝经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停经12个月方可判定绝经。
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47.5岁;美国中位绝经年龄51.3(48~55)岁。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
绝大多数妇女能顺利渡过,但也有10%~15%的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因】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生理阶段,女性在45-55岁之间,是处于围绝经期的时期,标志着女性即将迈入中老年的年龄阶段,此时女性身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该阶段女性要正确的认识围绝经期,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本文介绍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症状,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围绝经期指的是女性从接近绝经的一段时间,处于该时期的女性会出现与绝经有关的特征,包括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均可能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女性一般从40岁以后开始将会进入围绝经期,这是一种女性正常的生理变化。
该阶段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改变,雌激素降低,有些女性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例如阴道干涩、潮热、月经失调、情绪变化等。
症状轻微的女性是不需要接受治疗的,若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对生活质量形成了影响,需要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围绝经期可持续平均时间为4年左右,也有一些女性只持续了几个月的围绝经期时间,不过也有女性的围绝经期长达10年,当女性连续一年没有来月经时,意味着围绝经期结束,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表现。
(一)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可出现潮热,这一症状又被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这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绝经症状,也是围绝经期内最常见的症状,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可以发生短暂、反复出现的颈部皮肤发红、面部发红,伴有出汗、红热、潮热,可出现在绝经之前、绝经同时或绝经之后,症状的持续时间不等,从数月到数年均有可能,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二)围绝经期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因为随着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月经将会逐渐失去规律,直到变少,永久停止,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为经量过少或过多,经期不规律,经期时间延长,阴道发生了不规则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月经紊乱期间,经量过多会导致女性发生贫血,若是出现了月经量过多的情况,应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后逐渐上升,45~55岁达高值 ➢ 随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的普及,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 ➢ 村地区,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趋势并不显著
治疗-乳腺癌
-雌激素和孕激素均每天给
单用孕激素
➢ 适用于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围绝经期症 状严重且有雌激素禁忌证的妇女
➢ 子宫已切除者,勿需用孕激素配伍
治疗
原则
➢ 不能滥用 ➢ 合理剂量、平衡调节 ➢ 及早开始补充 ➢ 高品质的激素
HRT的最佳剂量
治疗目的:临床效应的最低有效量, 阻止子宫内膜增生,血中E2含量为 绝经前卵泡早期水平
临床表现-症状评分
Kuppermann评分
治疗-HRT
HRT目的 (激素替代疗法)
从根本上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预防因女性激素下降造成的远期严重健康风险 抗衰老
➢ 改善肤质,使皮肤光润、细腻、柔滑,充满弹性 ➢ 推迟绝经,延缓衰老
改善阴道干涩,提高性生活质量
治疗
HRT (激素替代疗法)
生理性补充
临床表现
看得见的症状
➢ 营养和保护神经 ➢ 扩张血管,改善大脑血液供给 ➢ 促进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
• 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而不能控制,发脾气后又有自责,神经质,固执, 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症状,严重者似精神病表现
• 失眠,头痛,神经衰弱 • 记忆力下降,早更更容易患绝经后老年痴呆症
➢ 家中突然事件,如亲人死亡、离婚、退休、子女离家等,都可能加重症状
临床表现
看得见的症状
➢ 阴道皱襞变平,上皮萎缩变薄:老年性阴道炎(十分常见) ➢ 卵巢萎缩:如摸到卵巢,应注意肿瘤 ➢ 泌尿系统萎缩:尿频、尿急和压力性尿失禁 ➢ 生殖器萎缩:性交痛、性生活困难,而出现继发性性欲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 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 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 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 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 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1]。围绝经期妇女最 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 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 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 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1·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 在围绝经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变化首先发生在卵巢,由 于卵巢的衰老,卵泡不可逆地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变 化。据一项人类卵巢的研究表明:正常妇女37~38岁时卵 泡数目降至25000个,此时卵泡闭锁开始加速,40岁时降 至8300个[2]。有研究表明: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最早期的 内分泌改变是经前期抑制素-A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 (FSH)可正常,如月经第3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目 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早指标[3]。在卵泡数目下降 的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n)敏感性降低,卵巢内卵泡 发育缓慢或不充分,可出现排卵正常但黄体功能不全,血孕 激素水平降低;随着卵巢储备的功能继续下降,血雌激素明 显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亦减弱,使FSH、黄体生成激 素(LH)分泌增加,在高Gn作用下,卵巢间质分泌雄激素增 多,卵巢内相对增高的雄激素/雌激素比例的内环境进一步 阻碍卵泡正常发育而无排卵,同时加快剩余卵泡的闭锁,使 卵巢分泌雌激素出现波动性不稳定状态,无孕激素的对抗, 临床上可表现月经稀发或发生功血。当卵巢内残留卵泡对 Gn不反应,卵泡活动即停止,此时FSH、LH继续升高,卵 泡分泌雌激素甚微,不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达出血阈值 以上,临床上表现为绝经。 绝经后卵巢内虽有少量卵泡但活动停止,此时性激素 合成极微,虽然雄烯二酮是绝经后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但 它大部分来自肾上腺,仅一部分由卵巢分泌,
且循环中雄烯二酮水平仅是绝经前的一半,绝经后血睾酮产生总量下降 约25%,而大多数妇女绝经后卵巢睾酮分泌量多于绝经前 期,原因是伴卵泡和雌激素的消失,升高的Gn促使卵巢间 质组织分泌更多的睾酮。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 故血循环中雌激素从绝经前雌二醇为主过渡到绝经后雌酮 为主,雌酮主要由雄烯二酮与睾酮在脂肪、肝脏、肾、脑等非 内分泌腺部位芳香化而来,而雌二醇大都在周围脂肪组织 由雌酮转化而来,血循环中雌二醇在绝经后约40~ 70pmol/L,这种低水平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周期性负反 馈消失,从而使FSH、LH进一步升高,绝经后1~3年达高 峰,这时FSH可达育龄妇女的10~20倍,LH可达育龄妇 女3~5倍,致FSH/LH比值升高。绝经后Gn分泌处于较 高水平,但其分泌仍呈脉冲式,FSH与LH的脉冲释放反映 下丘脑弓状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式释放, 且绝经后下丘脑GnRH释放增加。 1·2 卵巢生殖功能的衰退 妇女一生卵巢生育功能变化 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据文献报道,与25岁相比较,女 性在35岁生育力下降50%,45岁时下降95%,随着年龄 增长,卵巢产生卵子能力减弱,同时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形 成胚胎后非整倍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产生增加,使生育能 力下降,但绝经过渡期由于月经不规则,此时妇女可出现排 卵不规律仍有意外受孕的可能,此期如妊娠,易发生病理性 妊娠,严重危害围绝经妇女的身心健康,在绝经过渡期采取 适宜的避孕措施如安全套避孕是必要的。至绝经后无卵泡 发育,生殖功能亦停止。 1·3 生殖系统的萎缩性改变 在绝经过渡期,由于卵巢功 能尚未完全衰退,仍分泌一定雌激素,此时除卵巢形态老 化、体积减小外,其他生殖器官无显著性改变。绝经后由于 激素水平低下,此期妇女可出现第二性征的萎缩。 1·3·1 外阴 围绝经期妇女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和脂肪 而萎缩,阴毛脱落,变为灰白,外阴皮肤干燥,阴道口缩窄。 1·3·2 阴道 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日益低落,使 阴道缩短、变窄,皱褶减少,弹性降低,易出现性交疼痛或不 适,同时E2减少抑制阴道黏膜角化,细胞内糖原减少,抑制 乳酸产生,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而发 生感染或老年性阴道炎。 1·3·3 子宫 宫颈开始萎缩,表面苍白,宫颈腺体分泌减 少,宫颈管狭窄,易发生粘连,同时子宫肌层逐渐发生纤维 变性退化,胶原物质及弹性蛋白减少,子宫体积缩小,内膜变薄;
由于子宫腺体和肌层萎缩,部分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 子宫肌瘤的妇女因此而免去手术痛苦。 1·3·4 卵巢 围绝经期妇女最突出的变化是卵巢的老化, 卵巢重量从约10g逐渐减至4g,体积亦减至育龄妇女的 1/3~1/2,表面皱缩不平,质地变硬,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 余卵泡对Gn丧失反应。 2 围绝经期妇女的病理变化及表现 2·1 围绝经期月经紊乱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卵泡对 Gn敏感性降低使卵泡发育障碍,多数不能排卵使内膜受单 一雌激素影响而增生过长;或即使排卵,往往黄体功能不全 而导致围绝经期功血。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经量 增多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尽,亦可月经完全丧失规律,或表 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使生育力下降。据统计,70%妇女围绝 经期可发生月经紊乱。 2·2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 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症 候群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是由于雌激素下降, 下丘脑中酪氨酶羟化酶(儿茶酚胺合成的限速酶)活性增 加,去甲肾上腺素转化率增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调, 加上脑内5-羟色胺(5-HT)的下降,导致脑内β-内啡肽异 常,产生精神神经症状及血Gn水平升高[4]。主要表现为 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或抑郁,心悸,胸闷,少数有 血压波动,用雌激素治疗症状可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出 现的严重程度与体重、健康状况、心理、情绪、环境、性格和 文化修养等有密切关系。对我国围绝经期症状及有关因素 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妇女更易患本病,初潮 年龄早,月经周期短、不规律或有痛经者,症状发生率高,而 周围环境安定,家庭和睦则发病率低,因此该症的发生与社 会、家庭及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 2·3 心血管疾病增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妇女冠心病平 均较男性晚发生10~15年,绝经前妇女极少数患心肌梗死 与心绞痛,50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 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两性发病差异减少,其原因与绝经 后雌激素缺乏有一定关系。绝经后由于雌激素下降,使与 雌激素有关的载脂蛋白-AI合成及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 转移酶活性下降,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样失去 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另外随年龄增加血甘油三 酯升高,血甘油三酯升高可促进血液凝固与血小板聚集,加 速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加上绝经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 因子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Ⅰ(PAI-Ⅰ)等促凝血物质 增多,抗凝血酶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蛋 白等抗凝物质增高其结果是增加了血液黏度,促进了动脉 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对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是值得 考虑的,且有资料显示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冠心病发生 率降低50%[5]。 2·4 骨质疏松症 女性骨质疏松高发与卵巢功能的衰退 或停止有密切关系,雌激素的减少是已公认的重要因素。
近年研究表明低雌激素状态下的骨吸收细胞因子(IL-1、 IL-6)分泌增加可能与骨局部吸收亢进有关[6]。另外闭经 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活性维生素D分泌减少,消化道钙 吸收也降低,加上降钙素分泌减少使骨吸收更为加速,有报 道自然绝经早期松质骨骨丢失每年为5%,目前我国妇女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50%,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 及老年人面临的最普遍的医疗问题,其特征是矿物质和基 质成比例减少,导致骨量减低,骨小梁稀疏,皮质变薄,骨脆 性增加,甚至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创伤即可发生骨折。 2·5 生殖道肿瘤 不同年龄期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生类型 亦不相同,在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长期卵巢激素作用和其他 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殖道肿瘤是保障围绝经妇女健康 的主要关键。 2·5·1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生殖器官中常见的一种良 性肿瘤,以40~50岁妇女最常见,属激素依赖性肿瘤。绝 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可逐渐缩小,因此对围绝经 期妇女患子宫肌瘤不必过度紧张,如肌瘤不大,症状不明显 可随访观察,必要时用GnRH-a3~6个月使肌瘤缩小,诱 使提早绝经,避免外科手术。但对腹痛或肌瘤增大迅速者, 则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肌瘤变性或恶变。 2·5·2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 20%~30%,子宫出血为最突出症状,多发生于围绝经期或 绝经后妇女。长期持续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是子宫内 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若具有肥胖、不育、延迟绝经者发病 危险性增高10倍,因此对围绝经期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需 提高警惕,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2·5·3 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50岁左右,其发生 过程缓慢。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与早婚、早产、多产、 性卫生条件差、性关系紊乱、炎症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