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房颤动的进展
他汀类药物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function,“・platelet aggregation锄d
tlle incidence of AF
of“eviating
illn舢atI叫y
e饪bcts,st“ns
may decTe鹊e t11e
pa山ological
substrate 0f
neuroh唧onal
activity,decre鹳ing oxidative str_ess,impmVing endo—
nicotinamide adenine djnucleotide phos—
增加血管紧张素Ⅱ(an西otensinⅡ,AcEⅡ)活性Ⅲ。“。Y晒
等【32 o发现,ACEⅡ灌注造成左心房扩大、间质纤维化、心肌细 胞肥大和房颤发生率增加,而匹伐他汀和自由基清除剂可以
抑制这些变化。临床已证明,在心脏超负荷、房颤时,血液循
3.1
3。4改善内皮功能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原因
之一。心房肌缺血时可能会发生房颤,而提高一氧化氮合 酶的表达和功能,可以使心肌获得快速的缺血/再灌注,从 而防止房颤的发生”“。近年不断有研究数据显示"”“,房 颤与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而且心内膜一氧化氮合酶的 表达和心房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下降都直接参与房颤病理 发展过程。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功 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心肌灌注,从而预防房颤发生 的风险‘竹-3s】。 3.5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有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 房颤有很强的相关性¨…。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发挥稳 定斑块的作用,在稳定斑块的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 汀类药物主要通过减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减弱单核细 胞的趋化作用,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目,抑制巨噬细胞及 平滑肌细胞合成、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使斑块趋于稳定,减 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减少脂核中脂质,使斑块的脂质核心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90例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90例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用于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本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90例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瑞舒伐他汀+曲美他嗪实施联合治疗,并对半年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90例患者治疗半年后,显效43例,有效3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5.6%。
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结论:以瑞舒伐他汀+曲美他嗪联合治疗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仅对心房的颤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且安全性很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高血压患者较健康人群更易病发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也是高血压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且危害性较大[1],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可引发心脏栓塞等疾病,造成生命威胁。
临床研究证实,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是炎症,曲美他嗪具有相关抗炎作用,对细胞内钙超载具有减少作用,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确切[2]。
本文主要就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应用于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本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90例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47~84岁,平均(64.3±4.6)岁;高血压病程3~19年,平均(8.8±3.1)年;心房颤动病程1~5年,平均(2.2±1.3)年。
入选患者均排除了妊娠、血液疾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梗死、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首先以利尿剂与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对90例患者进行降压处理;并采用阿斯利康公司产的瑞舒伐他汀给予口服治疗,10 mg/d;采用法国施维雅公司产的曲美他嗪给予口服用药,20 mg/d。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

集 和 稳 定 斑 块 等 , 中抗 心 律 失 常更 是 其 中 的热 点 之 一 。本 其 研究 探讨 瑞 舒 伐 他 汀 对 慢性 心 衰 患 者 伴 房 颤 的 预 防作 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选 择 20 0 6年 1 O月 ~2 0 0 8年 1月 在 我 院 住 院及 门 诊 的
统 计 学 意 义 。对 照 组 常 规 服 用 强 心 、 尿 、 酸 酯 类 、 利 硝 B受 体
合 成 减 少 , 且使 细胞 合 成 辅 酶 Q1 而 o发 生 障 碍 , 制 能 量 代 抑
谢 , 响 心肌 收缩 功 能 , 致 心 房 压 力 负 荷 改 变 , 测 这 可 能 影 导 推 是 瑞 舒 伐 他 汀 减 少 房 颤 发 生 的 原 因 之 一 。( ) 低 斑 块 中 的 2降 脂 质 , 于稳 定 斑 块 、 少 缺 血 事 件 再 发 , 善 心 肌 缺 血 , 趋 减 改 使 心 肌 细 胞 复 极 更 均 一 , 少 房 颤 的发 生 ( ) 能 通 过 调 节 减 3可 C反 应 蛋 白和 炎 性 因 子 , 自主 神 经 产 生 作 用 , 而 影 响 心 对 进
肌缺血性 损 伤 。最 近 的 研 究 显 示 , 没 有 心 血 管 疾 病 、 在 L L C正 常 , C反 应 蛋 白升 高 的 患 者 中 , 用 瑞 舒 伐 他 汀 D — 但 使
颤 分别 为 5例 (. ) 3例 (. ) 对 照 组 分 别 为 1 94 和 57 , O例
率 , 而 降低 了缺 血事 件 的发 生 。其 机 制 如 下 : 1 他 汀 类 药 从 () 物 能 抑 制 羟 甲基 戊 二 酸 单酰 C A 的活 性 , 仅 使 细 胞 内 T o 不 C
分析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价值及房颤复发的预防作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3126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分析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价值及房颤复发的预防作用李岩(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甘河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5465)0 引言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优于心脏的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而造成的无法将血液充分的排出心脏,造成患者静脉系统出现血液的淤积现象。
从最近的数据分析统计来看,老年患者出现慢性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概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针对心力衰竭及房颤现象,通过他汀类药物能够达到较高的免疫效果和作用,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现象。
目前阶段针对老年慢性心衰以及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意义,同时本次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可以通过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进行测定,判断患者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及价值[1]。
本次研究主要就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患者慢性心衰竭合并房颤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和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慢性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取单双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我院关于慢性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对本次实验研究不同意。
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50名,男性33名,女性17名,年龄为67-87岁,平均(74.4±6.1)岁。
观察组人数共计50名,男性35名,女性15名,年龄为64-83岁,平均(73.1±6.3)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治疗方式为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利尿剂及常规性慢性心衰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
他汀类药物抗房颤作用研究进展

复发和维 持 。Y o u n g—X u等 对 4 4 9例稳 定型冠心 病患者 进行 了平均随访 5年 的 研究… , 发 现规 律 服用 他 汀类 药 物 治疗 组中有 8 % 发 展成 A F , 间断 服用 组 中有 1 0 %发 展成 A F , 而 不服 用他 汀类药 物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01 . 0 0 7
0 . 9 0 ) ; 复发 A F 5 7 %( O R 0 . 4 3 , 9 5 % C 1
0 . 2 4~ 0 . 7 9 ) ; 电复律后复发 A F 5 8 %( O R
最 常见 的并 发症是 脑栓 塞 , A F使 患 者发 生脑卒 中的危 险性 增加 1 . 6~ 3 . 5倍 , 而 且后果更 为严重 , 致 残率 、 致死 率均 大大
炎作用 ; 改变心 脏离 子通道 与载 体 ; 延缓 心肌组织 、 电重 构 ; 改善 自主神 经功 能 以 及其他作用等 实现抗 A F作用 。 抗炎作用 : 有 人对 1 2例阵 发性 孤立
增加 。他 汀类药 物 , 由于其可明显降低心
血管事件 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 , 在冠心病 的
一
级、 二 级 预 防 中有 着 重 要 的作 用 。研 究
证明, 他汀类 药物 除了降脂 作用 外 , 还具
有 多效 性 , 其 中之 一 就 是 可 能 预 防 A F的
有孤立性 A F患者都 有组织学 异常 , 而对 照组 1 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肌解剖 正常。这 一发 现 为说 明 A F存 在 炎 症提 供 了重要 的病 理依据 。心 房组 织 的炎症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5年,观察治疗前后房颤复发率。
结果:治疗1.5年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21%,对照组39.4%,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房颤复发率。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阿托伐他汀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同时又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易引起各种栓塞等并发症。
胺碘酮是最为常用的预防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效率仅为40%~60%[2]。
最近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预防房颤的发作有一定的作用。
现将我科应用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房颤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選择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68岁。
入选条件:①房颤发作频繁(>2次/月);②有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昏等;③排除未换瓣或球囊扩张的瓣膜性心脏病;④左室前后径<44mm;⑤具备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指征;⑥排除甲状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服用三环抗抑郁药者。
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和胺碘酮联用,而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
胺碘酮用法:第1周600mg/日,第2周400mg/日,此后200mg/日至试验结束;阿托伐他汀用法:20mg/日,每晚睡前服用。
所有患者每月查1次肝功;观察组每3个月查1次甲功和胸片。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疗效分析:1.5年后,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1%(8/38)与39.4%(15/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他汀类药物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天津药学TianjinPharmacy2009年第21卷第5期综述他汀类药物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范耀东(天津市第二医院,天津300141)摘要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下调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抑制房颤的发生与复发等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抑制房颤发生与复发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约物,房颤,炎症中圈分类号:R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09)05-0048-03RecentStudiesontheEffectofStatinTherapyoRAtrialFibrillationFanYaodong(TheSecondHospitalofTianjin,Tianjin300141)ABSTRACTStatintherapyhasbeenfoundtobeeffectiveinanti—inflammation,oxidationresistance,reninangiotensinreduc‘tion,andatrialfibrillationreduction.Thisreviewcoversrecentstudiesonthereductiveeffectofstatintherapyontheincidenceandrectm-enceofatrialfibrillation.KEYWORDSstatintherapy,atrialfibrillation,inflammation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具调脂作用外。
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应激、抗增殖和稳定斑块、调节一氧化氮依赖的内皮舒张功能、调节神经张力以及下调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
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还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心房纤颤(Af)的作用综述如下:l心房颤动与炎症Af主要由单个或多个异位兴奋灶快速发放冲动及多子波折返引起,异位兴奋灶快速发放冲动及多子波折返分别构成Af的始动机制和维持机制。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基础医学2005级张迪刘璐陈霁晖郑森峰[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不齐,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冠状动脉分流移植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可达30%,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发生率更是高达60%,房颤的发生常常伴随着中风,血栓形成,因而增加了致死率。
术后的房颤还跟长时间的住院相关,从而更增加了额外的开销。
所以预防房颤,尤其是对心脏手术的病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是非常有效的降脂药,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
近年来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通过降低胆固醇外,还能直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氧化应激,瘢块形成,炎症以及血栓,从而成为潜在的预防心房颤动的药物[2]。
1.他汀类药物预防房颤的生化机制他汀类药物预防房颤主要是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途径中一些重要的异戊烯化产物,如图1所示。
他汀类药物通过侧链与HMG-CoA还原酶结合从而抑制了底物与酶的结合,进而直接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甲羟戊酸合成下降抑制了Akt/PI3K通路,导致eNOS合成下降。
同时,他汀类药物还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其他一些重要异戊烯化中间产物如法尼焦磷酸、Geranylgeranyl-PP,这些中间产物对Ras,RhoA,Rac1等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有重要影响,后者导致eNOS的合成下降,NAPDH氧化酶升高,氧化应激加剧[2]。
2.1 内皮NO与房颤很多研究发现房颤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甚至在非高血压和心衰的病人中也有关联[3]。
最近的数据表明,心内的NO合成酶表达下降和心房NO生物利用度的下降直接与房颤的发生相关[4]。
他汀类药物能改善心衰动物模型的内皮功能,心房的缺血导致房颤,提高NO合成酶的表达和功能可以提供心房更好的血供,预防房颤的发生。
2.2 他汀类药物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明显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并发现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善早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的下降[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徐琦苏国海(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250013)〔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房颤动;炎症;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541-04;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114通讯作者:苏国海(1965-),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研究。
第一作者:徐琦(1985-),女,硕士,主要从事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
心房颤动(AF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1,2〕。
AF 的发生及维持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近来的研究〔1,3,4〕表明,AF 的发生与炎症和氧化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单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的抑制剂,除具有高效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一系列非调脂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和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AF 的作用作一综述。
1AF 的机制以往认为AF 的发生是由于异位兴奋灶快速发放冲动和心房内引起多子波折返引起。
近几年研究〔3,5〕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作为始发因素,引起L 型Ga 2+通道的改变,从而导致心房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
1.1炎症与AFC 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酸性热敏感蛋白,是人类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检测不出,仅感染早期、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时可检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P 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也直接参与炎症过程。
几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阐明CRP 与AF 的关系。
Aviles 等〔5〕研究发现,AF 患者的CRP 水平远高于正常窦性心律组,而且还可以预测AF 患者未来AF 的发展情况。
血浆CRP > 3.41mg /L 患者AF 发生率远高于CRP <0.97mg /L患者(7.4%vs 3.7%,P =0.002)。
Conway 等〔6〕研究表明,慢性AF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炎症与慢性AF 的血栓状态有关。
Psychari 等〔7〕研究发现,90名持续性AF 患者的血浆CRP 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CRP 和IL-6水平与左房直径成正相关(P <0.001,R =0.37;P <0.001,R =0.46),与左室射血分数成反比,AF 患者在电复律之前IL-6水平与AF 的持续时间成正比(P =0.02)。
Marcus 等〔8〕研究结果示,AF 患者IL-6水平明显升高,AF 患者血清IL-6值为3.76pg /ml ,而对照组患者IL-6值为2.52pg /ml (P =0.0005);而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0配体、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MCP-1)等其他炎症因子与AF 不存在关联。
1.2氧化应激(OS )与AFOS 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OS )和活性氮自由基(RNS )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1.2.1NADPH 途径由NADPH 氧化酶途径介导生成的氧自由基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9〕。
Kim 等〔10〕取170例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测定其NAD-PH 途径介导生成的超氧化物,并检测血清中脂质和蛋白质氧化物的标志物浓度。
结果术后42%患者发生AF ,其心房NAD-PH 氧化物活性明显高于术后仍然窦性心律的患者(P <0.0001),且心房NADPH 氧化物活性是术后AF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001);血清中脂质和蛋白质氧化物浓度再灌注后明显升高。
Chang 等〔11〕取16例(8例AF ,8例窦性心律)有严重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和5例对照组患者的左心耳和右心耳,采用光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PCR 分别测定超氧负离子和NADPH 氧化物mRNA 中的nox2亚单位,结果显示经NADPH 氧化酶途径介导生成的超氧化物量在AF 患者左心耳(P =0.08)和右心耳(P =0.08)组织中明显增高;另外,AF 患者左心耳组织中超氧化物量与左心房直径大小有明显的关联性(r =0.683,P =0.062)。
1.2.2离子通道功能失调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 )和L-型钙电流(ICa ,L )出现异常是心肌电重构的重要特征。
张光伟等〔12〕通过研究H 2O 2对患者心房肌细胞IKur 和ICa ,L 的浓度依赖性双向影响,得出AF 患者的IKur 和ICa ,L 电流密度均明显降低(P <0.05),动作电位时程也明显缩短(P <0.05)。
AF 时心肌电重构与H 2O 2诱导正常人心房肌细胞发生电生理活动相似,表明ROS 可能诱发AF ;而H 2O 2又能加重AF 时心肌电重构,此外,对实验中维生素C (ROS 清除剂)组结果分析得出,维生素C 可以逆转H 2O 2的作用,表明ROS 清除剂对预防和治疗AF 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Carnes 等〔13〕通过测定AF 患者手术后心房标本中谷胱甘肽和ICa ,L 水平发现,持续性或阵发性AF 患者左心房谷胱甘肽含量明显低于非AF 组,而且谷胱甘肽含量的降低与ICa ,L 水平衰减关系密切,此外,用生物素标记技术检测钙通道上S-亚硝基水平,结果发现S-亚硝基含量与左心房组织中谷胱甘肽量呈负相关,推测S-亚硝基可能与谷胱甘肽和ICa ,L 衰减有关。
2他汀类药物与AF他汀类药物抗AF 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有资料显示,他汀类除具有强大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炎和氧化应激、调节神经体液系统等一系列非调脂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参与对抗AF 。
2.1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心房缺血时可能会发生AF ,而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表达和功能,可以使心肌获得快速的缺血再灌注,从而防止AF 的发生〔14〕。
近年不断有试验〔15,16〕证明,在不合并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时,AF 仍然与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而且,心内膜NOS 的表达和心房NO 生物利用度下降都直接参与AF 病理发展过程。
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NOS 活性和NO 生物利用度,对于缺血再灌注后造成心力衰竭的实验模型,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17,18〕。
Napoli 等〔17〕给予缺血再灌注的Wistar 大鼠3w 瑞舒伐他汀(0.2 2mg ·kg -1·d -1)治疗,用PCR 和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内皮型NOS (eNOS )和诱生型NOS (iNOS )的表达,结果显示给予0.2mg ·kg -1·d -1和2mg ·kg -1·d -1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的损害和血管通透性,同时也减少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损害;给予2mg ·kg -1·d -1时,eNOS mRNA 和蛋白的量明显升高,而iNOS mRNA 和蛋白的量降低,这提示在心肌缺血之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通过NO 介导机制保护冠脉的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Land-messer 等〔18〕给予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野生型和eNOS 大鼠4w 阿托伐他汀(50mg ·kg -1·d -1),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增加野生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内皮祖细胞和心肌新生血管的表达量,而对eNOS 大鼠不起明显作用;野生型大鼠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和间质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最重要的是,阿托伐他汀显著提高野生型大鼠心肌梗死后4w 的生存率(P <0.01)。
NO 生物利用度是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重要治疗目标,试验中通过测定内皮祖细胞、心肌新生血管和间质纤维化等,得出心肌梗死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2.2改变心脏离子通道他汀类药物既可直接影响心房肌细胞膜上的离子流〔19〕,又可减少心肌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改变其理化性质和成分蛋白的活性,调整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从而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20〕。
Tesfamariam 等〔21〕通过研究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在血胆固醇正常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发现高浓度的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由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平滑肌收缩和由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而任何浓度的普伐他汀对此作用都不明显。
Hool 〔22〕指出高浓度的超氧化物可以升高ICa ,L ,而试验中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却能够降低ICa ,L 。
Laszlo 等〔23〕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快速心房起搏兔模型心房肌细胞离子流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前技术测定ICa ,L 和外向电流(Ito ),发现给予阿托伐他汀可以减低ICa ,L ,对快速起搏24h Ito 无影响,但对120h Ito 有减少作用,这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AF 时主要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离子流起作用。
2.3抗炎和氧化应激对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的患者,他汀类药物都能够快速而有效地降低CRP 水平,有效地减少全身炎症反应〔24〕,此外,还可减少TNF-α、IL-1、IL-6等前炎性因子的生成〔25〕,从而防止AF 的发生和维持;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还可阻止Rac1的类异戊二烯化,并减少NADPH 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减少ROS 的产生。
Kumagai 等〔26〕在无菌性心包炎犬模型上进行试验,术前1w 开始给予试验组阿托伐他汀2mg ·kg -1·d -1,测定术前及术后2d 的血浆CRP 水平、诱发AF 的持续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及房内传导时间,结果显示术前各项指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而术后第2天,试验组CRP 水平降低(P <0.0001)、AF 持续时间缩短(P <0.0001)、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P <0.01)及房内传导时间缩短(P <0.01),这表明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防止AF 的发生。
Dernellis 等〔27〕给予阵发性房颤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血浆CRP 水平发现治疗组浓度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转复率(65%)高于对照组(10%),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P <0.001)。
Patti 等〔28〕自术前7d 开始给予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阿托伐他汀(40mg /d )治疗,观察术后AF 的发生率和CRP 浓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F 的发生率(P =0.003)和CRP 浓度高峰(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