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对策论文

试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60-01【摘要】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
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或离心分离血清时速率过高等造成红细胞破坏,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使血清呈红色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本文就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预防对策标本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或离心分离血清时速率过高等造成红细胞破坏,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使血清呈红色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由于红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清,势必会对某些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
1 溶血产生的原因引起溶血产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采血过程操作不当: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过紧,瘀血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采血过程中因抽血时未擦干消毒液,抽血不顺,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从血肿处采血,血液注入真空管过快或产生气泡;直接从输液处放血;血加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等原因致标本溶血;(2)检验过程操作不当: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标本离心时速率过快;离心管和套管底部有硬物使红细胞过度挤压产生溶血;(3)医疗器械质量不过关:标本试管质量不合格;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采血针质量差或密封不好等原因均可造成标本发生溶血现象。
2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溶血使血细胞的一些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去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溶血后检验结果增高幅度非常明显的有血清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p(总蛋白)、alb(清蛋白)、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dh(乳酸脱氢酶)、ua(尿酸),分析原因为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酶如ldh、ast 等,且含量较高,红细胞破坏后,含量较高的这些酶释放到血清中,势必引起血清中这些酶的浓度增高;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释放大量血红蛋白中的球蛋白可造成tp、alb测定值增高;同时血红素为红色有色物质,这种红色对比色分析产生正干扰,虽可用标本空白或两点比色法等得以部分消除,但由于其增加了光的吸收,对一些波长相近的终点比色试验还是造成一定的正干扰;血红素中的正铁离子可被测定试剂中的一些氧化剂如亚硝酸钠氧化成高铁血红素成为黄褐色,对两点法造成一定的正干扰。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
60例患者均抽取10mL 空腹静脉血,放在两个试管中,人为溶血的作为观察组,未溶血试管作为对照组。
针对未溶血标本、溶血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标本的静脉尿酸、总蛋白、肌酐等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
结论:溶血将对生化检验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容易使临床诊断出现误诊、漏诊,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干扰和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临床生化检验中,因血液标本不易保存而极易出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情况,进而影响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度。
本文主要分析样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60例健康体检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血液类疾病等,其中女25例,男35例,年龄31~56岁,平均(40.5±2.3)岁。
1.2溶血制备空腹抽取60例体检者静脉血5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按照常规负压缓慢加入血液,另一支试管将试管帽去除后用力挤压注入试管,循环10次导致溶血。
两种溶液经3800r/min离心10min后,分别作为正常管和溶血管。
选用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化试剂、日本JCA-BM601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朗道RANDOX定标液定标后测定总蛋白质(TP)、K+、N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
AST、HBDH、CK-MB、CK和LDH采用速率法测定;TP采用双缩脲法测定;ALB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K+、Na+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TG采用终点法测定。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五)溶血对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葡萄糖(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GLU的特异性
较强,干扰物较少,但过氧化氢酶易 受到其它物质的影响,如维生素C、谷 胱 样品苷中肽某均些因强能的竞酶争会H促2O2使而G导LU致降负解偏而差导致,
测定值明显下降的。如果在血清或血浆
加入NaF、KF作为酵解抑制剂样品收集 后立即去蛋白时,溶血样品也可以用 。
第十八页
有报道表明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在
2.5~2.8g/L时血清钾增高14%~16%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达6.6g/L时血 清钾增高可达41%,所以应在样品采 集后1h内应将红细胞与血清分离。 并且在分析血清钾的结果时应引起 高度注意。
第十九页
2、氯(CL-) 血浆中氯约为103mmol/L,红细
第八页
6、总胆红素(TBIL) 重氮法测定TBIL,最后生成红紫色的
偶氮胆红素,主要在波长为540nm~560nm 处有光吸收。而Hb在波长540nm~550nm处
有光吸收,恰与偶氮胆红素的比色波长相近
。因此溶血后细胞破裂时大量Hb进入血清, 势必造成TBIL测定值的升高,是TBIL测定的
正向干扰因素。
可见与AST相比,ALT受溶血影响轻些 。
第五页
3、乳酸脱氢酶(LDH) 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
红 细 胞 中 LDH 的 含 量 是 血 清 的 160 ~ 200
倍,故受溶血影响最大。在测定环节上都 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破坏,而影
响LDH测定,使其测定结果偏高。
第六页
4、谷氨酰转肽酶(GGT) 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
第十一页
2、甘油三酯(TG) 除去上述如总胆固醇影响因素外,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摘要:溶血是指红细胞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
而这些溶出物会对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各种酶、红细胞等等产生影响。
因此,对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的分析检验结果,进而更为准确的把握患者的身体状况。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结果生化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溶血标本是常见的干扰生化检验的一个重要因素[1]。
为了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40名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
并将溶血前后的两个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做统计学意义上的检验。
现报告如下。
1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分析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各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为及时、准确的提供生化检验结果提供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 方法2.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的40名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25-40岁之间,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
每人抽取两个血液样本,分别作为对比样本和观察样本。
2.2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值的检验,并将P值小于0.05作为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2.3 检测过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试剂对样本进行检测,并就对两组标本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测,这些项目包括:血血清硒(Se),血清锌(Zn),血清镁(Mg2+,Mg),血清钙(Ca2+,C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清黏度(SV),血清触珠蛋白(Hp),血清总蛋白(TP,TP0),血清白蛋白(ALB,A),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蛋白电泳(SPE),血清粘蛋白(SM),血浆铜蓝蛋白(CP),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胆碱脂酶(CHE),AST/ALT,a-L-岩藻糖苷酶(AFU),血氨(AMM),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症,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对比两组标本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和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造成部分检验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对检测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病情分析和治疗不利。
本文将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标本溶血。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12±0.3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4.32±2.45)岁。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乙型和丙型肝炎、有溶血或血沉增快的几类疾病患者。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影响及对策论文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目的标本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
方法将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11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溶血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酸、谷草转氨酸以及乳酸脱氢酶、钾离子、总胆固醇的含量检测结果,明显要比正常血清样本中检测结果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溶血发生降低变化。
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检验标本溶血发生,以避免检验样本溶血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发生。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清标本;溶血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26-02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由于检验血液样本采集不当,或者是样本容器污染、检验操作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样本溶血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基层生化检验中,检验样本溶血情况发生更加常见,而样本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的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容易产生不利的作用影响。
1 基本资料与检验方法11 基本资料通过抽取某医院体检资料中50例体检者的5毫升血液标本,然后分别放置25毫升在两支试管中,将这两支试管中的一支,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分离,将分离后的血清,取一部分作为正常血清样本,进行检验备用;然后再将另一支试管中采集的血清样本使用人工方法进行溶血,并分离收集检验备用。
12 检验方法使用专用的生化分析仪以及试剂,对于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葡萄糖等10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含量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操作方法过程以相关仪器的说明为主;然后,在使用电解质分析仪以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对于钾离子进行检测,每一份检测样本需进行10次检测,以所有检测次数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然后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根据上述检测方法,实际检验中,溶血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酸、谷草转氨酸以及乳酸脱氢酶、钾离子、总胆固醇的含量检测结果,明显要比正常血清样本中检测结果高,并且生化检验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溶血发生降低变化,见表1。
浅谈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元~3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0 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正常和溶血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C、TG、IP 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C、TG、IP 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BUN、Cr、Ca 的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所有單位均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
3 讨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患者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要。
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诸多干扰和影响因素之一,溶血[2]一般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 体内溶血的原因有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恶性疟和药物毒性反应等; 而体外溶血的原因有抽血时负压过大、机械性振荡、水浴温度高、突然低温冷冻、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等。
由于一些物质在红细胞内外的含量有差异,故一旦红细胞破裂,其细胞内的成分势必进入血清,对生化指标造成影响[3],但究竟对生化指标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没有明确。
发现标本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如从方法学上对轻度溶血标本结果进行较正,建立较精密的控制程序,通过对统一发放的质控品进行测定评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为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注意溶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 压脉带不可扎得过紧过久; 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在皮下反复穿刺3 次以上,过度损伤组织,抽出的血液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或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 溶血会引起临床常用生化指标的误差,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失误和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现溶血标本,应主动与临床联系,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溶血,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李艳毕玉珍(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高336400)【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来上高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血液60份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血液平均分为2份,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血液试管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血液试管进行常规处理,在室温下,对2组试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2组血液标本各项指标。
结果溶血组DBiL、TBiL、ALB、TP、CK、AST、ALT、Ca22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溶血姐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2组BUN与Cr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带来重要影响,应加•防范采取有效指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4-2020-02DOI:10.19435/j.1672-1721.2021.14.050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科室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血液标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从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上分析,主要有抽血过快、血液流入试管泡沫较多、试管不清洁、过度振荡等因素,另外有研究旨在果离心过快也可能导致标本中的红,导致溶血叫本研究究标本溶血检验果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间上高县人民医院检的60临床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分(n=30)(n=30)。
在其中观察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包含了男12例、女18例v 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6士7.4)岁;对照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14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2±6.8)2组一般资料学(P>0.05),有可1.2方法抽取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8mL,分别装入2支不同的试管内,试管本4mL,其中一上检测,另一时,在时检,在本离心,分析(本7600,分有检的标较1.3标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ALB)、(TP)、(CK)、天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钙(CA)、尿素氮(BUN)、肌作者简介:李艳,女,本科,主管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体检的68例正常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该次研究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常规生化检测溶血前后的指标包括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质(TP)、血钾(K+)、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以及总胆固醇(CHO)。对比溶血前后各项指标发生的变化。 结果 溶血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其中CK、CK-MB、AST、LDH、TP、K+、HBDH的测定值,溶血后高于溶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HDL、TG、CHO等未见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K、CK-MB、AST、LDH、TP、K+、HBDH等的指标和溶血相关。 结论 标本溶血对多数生化检验项目如CK、CK-MB、AST、LDH、TP、K+、HBDH有明显的影响,要求医护工作者在采血时规范操作,严格把关。可利用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校对。
标签: 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and strategy of sample hemolysis on the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Methods 68 cases of normal people receiving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indexes including ALB, CK, HDL, TG, CK-MB, AST, LDH, TP, K+, HBDH and CHO before and after the routine biochemical test hemolysis were tested by the automatic analyzer, and the change of various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molysi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easurement values of CK,CK-MB,AST,LDH,TP,K+,HBDH after hemolys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hemolysis,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ALB,HDL,TG,CHO,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which indicated that CK,CK-MB,AST,LDH,TP,K+,HBDH were related to the hemolysis. Conclusion The sample hemolysis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multiple biochemical test items such as CK,CK-MB,AST,LDH,TP,K+,HBDH, and 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when collecting the blood, and they can use the serum hemoglobin for proofread.
[Key words] Sample hemolysis; Biochemical test; Effect; Strategy 標本溶血是指标本在采集、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被损害混入血清中,使血清变红的一种现象[1]。溶血后的标本会对生化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化验结果不准确。该研究对溶血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溶血对化验结果的产生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体检的68例正常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37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47.5±2.7)岁。避免患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和患有乙型、丙型肝炎的患者。所有患者无导致溶血和血沉的疾病。
1.2 方法 将该次研究纳入的68例正常人得8 mL全血,平分成两份,再注入两支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1支采用常规的负压注入法,1支采用快速抽出注入10次以上导致人工溶血。然后采用速度为3 000 r/min的离心操作,5 min后作为未溶血管和溶血管。应用BECK-MAN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专用试剂和定标液以及德国朗道RAN-DOX检测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质(TP)、血钾(K+)、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以及总胆固醇(CHO)等指标。测定方法:TP采用双缩脲法测定;K+用离子选择电极法;AST、LDH采用速率法;CK、CK-MB、HBDH采用重氮盐法;ALB用溴钾酚绿法;CHO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2]。1.3 观察指标
观察溶血前后ALB、CK、HDL、TG、CK-MB、AST、LDH、TP、K+、HBDH、CHO等生化指标。观察溶血后哪些指标发生变化,并分析血清Hb浓度校对结果。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血前后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 溶血后的ALB、HDL、TG、CHO的测定值与溶血前无明显变化,溶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K、CK-MB、AST、LDH、TP、K+以及HBDH等的测定溶血后明显比溶血前高,溶血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比较 血清Hb浓度越浓,TP、CK、CK-MB、AST、HBDH、K+、LDH等指标也越来越高。血清Hb浓度与TP、CK、CK-MB、AST、HBDH、K+、LDH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3 讨论 标本溶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采血器具的材质。目前多采用的是一次性的塑制采血器具,其中的增塑剂稳定剂不合格,或有毒性都会导致样本溶血。②真空管采血。由于真空管内负压过大,血液细胞进入后容易发生碰撞产生细胞破裂,导致溶血。③采血過程中的操作不当。采血过程中绑带扎得太紧,或抽血量不足,抽血时间过长,消毒不当,反复拍打等都会导致溶血。④分离。在离心过程中提速过快或者套管内部有硬物,会造成外力挤压血细胞产生破裂,导致溶血[3-4]。该研究为了检测溶血后的变化值,抽吸挤压,让血液细胞产生破裂,导致溶血。溶血时会将血液细胞中的血红素、血红蛋白以及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清中,使生化检测的最终数据不准确,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此次研究中,发现CK、CK-MB、AST、LDH、TP、K+以及HBDH在溶血前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溶血后的测定值要明显高于溶血前。分析指标增高原因是红细胞中含有的大量酶类的浓度高于血清,溶血后,红细胞破裂使其中含有的大量酶类释放到血清中,呈现出溶血后指标上升的现象[6],从而使数据采集结果失去准确性。
溶血对血细胞数据产生的诸多影响,会导致误诊。因此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很重要。①一般采用静脉血,婴儿采用颈外静脉,抽血时间不宜太长,不要反复拍打针刺部位。血管充盈后方可抽血。②保证采血器具和真空管的干燥清洁。③妥善保存血样,运输过程不宜颠簸。④标本离心前自行凝结,勿使用器具[7-8]。采血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有报道曾说[9]Hb浓度为208 g/L时,溶血标本中的LDH为268 IU/L,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我们也看到TP、CK、CK-MB、AST、HBDH、K+、LDH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轻度的溶血现象也可以使用回归方程式进行校对。所以血清回归方程式具有一定的校对效果,但是重度溶血最好还是重新采集,以求准确。
综上,标本溶血对多数生化检验项目会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对疾病的误诊和错误治疗。当出现轻度溶血时,可使用血清浓度Hb进行校对,但是该方法对重度溶血意义不大,所以医护工作者在采血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出现,严格控制采血过程和规范操作。
[参考文献] [1] 谢小文.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2] 赵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3] 沈爱永.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120-121.
[4] 刘晓光,尤忠孝,张俊平,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