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犯罪概念
互联网与网络犯罪的关系

互联网与网络犯罪的关系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它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购物方式、工作方式等等。
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新的温床。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犯罪活动,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等。
互联网与网络犯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互联网的匿名性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
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使用虚假身份进行各种活动,这使得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蔽行动。
他们可以通过虚假网站、虚假广告等手段进行诈骗,而受害者很难追溯到真正的犯罪分子。
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使得网络犯罪分子可以更快地传播病毒、恶意软件等,给用户带来损失。
其次,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质。
互联网打破了地理限制,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地传输信息。
这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广阔的犯罪空间。
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从一个国家攻击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系统,窃取重要信息或者进行勒索。
而且,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执法水平不同,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在国际间游走,逃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多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
这些活动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攻击目标。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钓鱼、假冒网站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盗窃和诈骗。
然而,互联网与网络犯罪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各国政府和执法机构意识到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监控,追踪犯罪分子的活动轨迹。
同时,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也在不断发展,帮助用户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总的来说,互联网与网络犯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互联网的匿名性、全球性以及普及性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使得网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策略

19 9 4年 4月 2 0日中 国全功 能接 人 Itre, nent 打开 了互 联 网在 中 国发 展 的大 门 。也 从 那 时起 ,
①计算机 犯罪 与 网络 犯 罪 等 同说 , 即认 为计 算 机 犯 罪就是 网络 犯 罪 , 以计 算 机 资产 为 攻击 对 象 是 或利用 计算 机为工 具而实 施 的危害社 会并应 处 以 刑罚 的行为 ; 网络 犯罪 片面说 , ② 即是 以侵入 或者
cmmu i t n n te c ncl as o esei oio sc s S , t c ewok o n ai sadoh r eh i n , r h pc l s i c o t a me t a p t n(u ha P) at kn t r I a
i f r a in a d i f r a i n n t r s o t n o a in n t r s t o s a d i sr me t f nom t n no o m t ewo k r wi i f r t ewo k a o l n n tu n s o o h m o c i .a u e o h e t n t e i lme t t n o h n e e t p o e t d b a , a d s o l e rme b s r t r a e h mp e n a i f t e i t rs s r t c e y lw o n h ud b
益, 并应受到相关法律处罚 的行 为。认 为网络犯罪不 同于传统 犯罪 , 有特殊性 。并从 网络 犯罪 的概念 、 具 类 型、 特征人手 , 分析 了网络犯罪的成因 , 出现阶段网络犯罪 的防控策略 。 提
关 键 词 : 网络 犯 罪 ;成 因;防控 策 略
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

总之 , 在建 设和 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 中, 要在 打击和 预防计算
为人进入 明知无士 进入的重要计算机系统 的犯罪。 义 刑法 2 5条规定, 8 违反困家规定, 侵入国家事务、 国防建_ 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的计算 i 殳、 机系统的 , 处三年 以下柯期徒刑或拘役 三是计算机系统安全事故犯罪。计算机安全的法律保障不能只
犯 罪 是 《 法》 2 5条及 第 2 6所 规 定 的 犯 罪 。 义 说 , 有 人 称 为 刑 第 8 8 J 也 工 具 加 对 象 说 , 计算 机 犯 罪是 指行 为 人 以计 算 机 为 犯 罪 工 具 , 者 或
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 的犯罪 的总称 。 ( ) 算机犯 罪的主要形式 二 计 计算机犯罪 的方式归纳起来应该主要包括 3种犯罪类 型。
一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522 0)2 8 .1 10. 9(O 90- 6 O 3 o
t
、
计 算机 犯 罪 的概 况
违反国家关于计算机 安全 的法律 , 致造成计算机系统安全事 故, 造成
严 重 后 果 的犯 罪 行 为 。 二 、 何预 防 计 算 机 网 络 犯 罪 如
计算机 网络安全立法存在的问题还 不少, 需要进 一步加 以完善。 成为
打 击 网络 犯 罪 提 供 有 力 的 法 律 武 器 ! ( ) 德 遏 制 引 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 道
健会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 ) 一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围绕计算机犯罪的界定, 出现 的分 歧 也 很 突 出 。 … 般 认 为 , 于 对
世 界 计算 机 犯 罪 活 动 出现 于 2 O世 纪 6 0年 代末 ,17 代 迅 速 90年
网络犯罪发展现状及预防

•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 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 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 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 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 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 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 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 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 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 第二百八十六条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服务渎 职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 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 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二百八十五条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 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 序、工具罪】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 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 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 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
论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现状与展望

论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现状与展望摘要:网络犯罪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而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而逐渐形成的,我国刑法立法中并无专章专节规制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下的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
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立法存在滞后性,分散性,并且刑法立法模式单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网络犯罪的刑法立法应紧随时代步伐,予以更加完善,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新时代的要求。
同时,应当将刑法的谦抑性与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相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刑法的性质与机能。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现状及展望一、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网络犯罪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而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而逐渐形成的,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型网络犯罪随之而来。
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立法始于97刑法,后通过刑法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两次修改:97刑法规定的网络犯罪包括两个,分别是第285条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第286条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对第285条第一款进行了修改,又增加了第285条第二款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285条第三款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对第285条增加了第四款,第286条增加了第四款,增加了第286条之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第287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第287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第288条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我国刑法立法中并无专章专节规制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下的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
同时,根据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犯罪,应当构成其他相应的犯罪,如利用网络实施盜窃的,应构成盗窃罪。
二、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的问题滞后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立法者在进行立法的时候往往难以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往往都是当有关的法律问题出现之后,才考虑该问题的立法,所以立法本身就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对于网络犯罪而言,用“立法落后于社会发展”这一理论却并不能有效地解释通。
论我国网络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的完善

论我国网络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的完善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对受害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网络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的完善势在必行。
一、我国网络犯罪现状简述1.网络侵犯个人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交换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各种社交应用和平台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许多黑色产业、黑客、网络钓鱼等都在利用人们对信息披露的需求,进行网络侵犯。
未经个人同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不相关的人,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种种问题,如个人名誉、财产等的受损。
2.网络财产犯罪网络财产犯罪是网络犯罪中相对常见的类型,包括网络钓鱼、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等行为。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家和个性人士的经济利益以及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感,影响着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3.网络违法犯罪网络违法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甚至包括某些人将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网络上,或者利用网络平台来发布、传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
这些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
4.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一种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行为,如病毒攻击、黑客攻击、DoS/DDoS攻击等。
网络攻击直接威胁甚至瘫痪网络系统,导致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对政府、企业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现状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网络安全,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其中,刑法针对63种犯罪类型做了明确的规定。
2018年,我国将《反诈骗法》列入法律体系,严格规范和打击各种诈骗行为。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基础法律依据。
三、我国网络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需要完善的地方网络犯罪涉及的领域广泛,犯罪类型多样,违法者层出不穷,针对网络犯罪的打击需要不断完善。
【开题报告】网络犯罪及法律对策

开题报告法学网络犯罪及法律对策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电脑和网络飞发明并快速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文明的进步,也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但是,关于网络领域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千变万化,给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建设带来了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因此,各国对网络犯罪的规制及预防作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但这是一条漫长的完善之路。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并且困难的课题。
有鉴于此,我就这一课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二)选题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现象不断出现。
由于我国刑法典出台的较早,并且也未出台关于网络犯罪的单行刑法或者法规。
针对我国关于网络犯罪方面立法的缺陷,做了粗浅的分析并作出个人见解的法律对策。
望对我国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有点作用,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一)研究目标拟对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刑法立法的缺陷进行个人的分析并借鉴国外的立法不同,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及建议。
(二)主要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现象不断出现。
由于我国刑法典出台的较早,并且也未出台关于网络犯罪的单行刑法或者法规。
针对我国关于网络犯罪方面立法的缺陷,做了粗浅的分析并作出个人见解的法律对策。
(三)论文提纲一、网络犯罪概述(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二)网络犯罪的特征(三)网络犯罪的分类二、网络犯罪的立法缺陷(一)保护范围太窄(二)犯罪主体缺失(三)刑法配置不合理(四) 罪名规定不科学三、网络犯罪的法律对策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理论论证法、文献资料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总结法(二)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理论论证法把握主流观点。
由于我国刑法典出台的较早,并且也未出台关于网络犯罪的单行刑法或者法规。
针对我国关于网络犯罪方面立法的缺陷,做了粗浅的分析并作出个人见解的法律对策。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网络诈骗的概念、主要表现及犯罪构成研究

仅包括 《 刑法 》第 2 5 8 条和第 2 6条规定的非法 侵人计算 机信 息系统罪 和破坏 计算机信 息系统罪 ,而且包括第 2 7 8 8 条规定的利用
计算机实施的诈 骗罪 、贪污罪 、盗窃罪等传统罪名。第二种观点认 为,所谓 网络犯罪 ,是指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 的危害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行为。认为不仅 《 刑法》第 2 7 8 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诈 骗罪、贪污罪 、盗窃罪等传统罪名不属于网络犯
e r a h e ta d m a n e o e m e h d o n e e d p i n v r u l a to on e l n r e f c s t ha i r nc o c m n n ki g us ' t t o fl t m t o to it a c rc c a me ttu a t , hebe v o fh a f oft e de a d o u n i i g rma eprv t e lh a d p o e te . h ou d to fn t r c i e n to f u f q a tt b g e l i a e w a t n r p r i s On t e f n a i n o e wo k rm o i n, h r y
11网 络 诈骗 的概 念 .
网络诈 骗 属 于网 络犯 罪 的典 型形 式之- ,在 界定 网络诈 骗 的概 念 之前 ,有必 要对 网络犯 罪 的 概 念进 行 界定 。关 于 网络 犯罪 , 目
前我国学界基本形成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工具或以网络为侵害对象实施 的犯罪行 为。认为网络犯罪不
罪,而且网络犯罪不仅以网络为侵害对象 ,还必须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操作 ,而非其他工具来实施这些犯罪。也就是说 ,网络犯罪指的 《 刑法》第 2 5条和第 2 6条规定的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仅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为侵害对象 , 8 8 而且必须通过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来实施这种犯罪 。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它们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 第一种观点 的缺陷在于,混淆 r“ 利用计算机实施的犯罪”和 “ 计算机犯罪” 的区别。《 刑法》第 2 7条规定 :利用计算机实施 金融诈骗 、盗 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犯罪概念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
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
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消除了国界,使得犯罪行为的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分离,甚至跨越国界的现象为多。
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世界里,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码数据,这类网络犯罪几乎没有任何的目击者,给案件的发现和侦破带来极大的困难;比如时下比较流行的“发帖子”,有些人遇到自认为是不顺心的事,便在网络上发贴子侮辱、诽谤他人,他人浏览网站后精神上遭受极大的痛苦,依照其行为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完全可以对实施行为的人以诽谤罪起诉,但是网络上能找到只是IP地址,至于行为人是谁真的很难查找,或者说根本找不到。
当前,由于网络所派生的各种诱惑错综复杂,导致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特别是很多青少年,或是为了追究经济利益,或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或是二者皆有之。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电力、国防、银行、航运、通讯系统等国家的重要领域来看,均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一旦这些部门的网络系统遭到入侵和破坏,对国家和人民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者是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非常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了解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
只要他们能够借助本身技术优势对网络系统发动攻击和入侵,对网络信息进行侵犯,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虽然网络犯罪近些年来越发猖獗,但是我国法律在对这方面的限制与打击力度明显不足。
也就是说,相对于网络犯罪而言,司法规定及立法工作还存在相对滞后性。
网络犯罪的出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必须要综合利用各方面的手段,制定多方面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社会的危害性。
要有效地防治网络犯罪,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防范体系。
在社会对策方面,既要加强“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又要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和安全;在刑事对策方面,既要加强刑事立法方面的建设,又要加强刑事司法方面的建设。
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施的高科技犯罪,因此,防范网络犯罪首先应当依靠技术手段,以技术治网。
主要措施有:防火墙(Firewall)技术。
该软件利用一组用户定义的规则来判断数据包(Package)的合法性,从而决定接受、丢弃或拒绝。
数据加密技术。
在计算机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漏的可能,因此需要通过加密来防范。
掌上指纹扫描仪。
该仪器可以将用户的指纹记录下来,存入指纹档案库。
当用户登记使用该电脑系统时,扫描仪还会将用户的指纹与库中的指纹相对照,只有当指令与指纹均相符时,才能进入系统。
通信协议。
通过改进通信协议增加网络安全功能,是改善网络措施的又一条途径。
如果仅从技术层面来防范网络犯罪,还是不够的,因为再先进的技术,总有破解的方法,而一旦陷入攻防循环之中,就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而且达不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所以,要更有效地防范网络犯罪,还得靠法律,实行依法治网。
我们要清楚,从技术上,法律上限制网络犯罪,还往往只是外部的手段,可能会有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公民从个人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上加以规范,要有一定的日常行为规范。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人格虚伪。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预防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开展网络行为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就是要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内容作为网上道德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利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广大网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网民能识别和抵制网上的黑色、黄色和灰色信息,主动选择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地遵守有关网络规则,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断推动网民的道德自律。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犯罪的不良影响,还网络一个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