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9·11事件”之后,这一调整进一步加深。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它对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这一调整的走势和结果,对于各国外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9·11”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9·11”后,大国关系调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总的趋向来说,它是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继续和深入,基本动力和基本方向没有改变。(注:美国政府20XX年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说:“20XX年的‘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与其他主要世界力量中心的关系,并且开辟了广阔的新机会。”实际上“9·11事件”更多改变的是美国对其他大国的态度,而不是其他大国对美国的态度。无疑,“9·11事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是否是根本的改变还需观察。)“9·11事件”的突出影响在于它有力地强化了其中的两个动力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全球化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即是最突出的表现。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反恐对大国关系的支撑意义,不仅体现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中的合作。事实上,在阿富汗塔利班被摧毁之后,国际反恐已经从具体行为抽象为共同接受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国际反恐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为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的升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这对于大国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反恐不仅使大国的共同利益面增加,而且使国家利益的传统形态和对它的传统理解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矛盾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减小或是退居次要地位。以美俄关系为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地缘政治利益来说与俄罗斯的政治和安全利益相矛盾,但从反恐利益来说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反恐利益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碰撞既没有抵消前者,也没有使后者消失,它们处于矛盾的状态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交叉融

合。

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美国和俄罗斯的调整幅度最为显著。由于在反恐目标之下的合作受到了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度支持,俄罗斯与美国在“9·11事件”后大幅度改善关系,打破了两国关系自1993年以来徘徊不前的僵局。俄美关系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大国关系的再调整,它是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的核心环节,整个大国关系的调整实际上围绕着俄美关系的变化而展开。

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大国关系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快速调整时期之后,失去了强劲的动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滞。“9·11事件”的发生重新激活了已经有些冷却的动力源,并且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在性质上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集团因素进一步减弱。大国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而且具有深厚的国家集团背景。冷战时期五大国中的四个国家分属不同的国家军事政治集团,中国虽在其外,但与其他大国的双边关系亦受到大国集团因素的作用。在后冷战时期,苏联集团瓦解,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尽管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扩大,但对大国间双边关系的作用明显减弱,双边关系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驱动力。大国关系也越来越成为比较单纯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与国家集团的直接联动效应趋弱,特别是负面效应,如俄美关系的恶化并不直接带动俄欧关系的紧张,俄罗斯与北约集团的矛盾对俄欧的关系也没有造成严重障碍。“9·11”之后,中、美、俄、欧、日等大国越来越主要是从双边的角度考虑相互关系,“非集团化”倾向更加明显。非集团化一方面使大国关系简单化,另一方面也使大国关系出现了更多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可能。

二是非敌对性趋势进一步加强。非敌对性是后冷战时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主要特点。冷战之后出现的“冷和平”使原处于敌对状态的大国关系的性质含糊不清,出现了“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状态。在大国关系整体走向改变的情况下,冷战遗留的大国对立的阴影仍时隐时现,南斯拉夫危机、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和美国试图退出反导条约都带有明显的冷战遗风。“9·11事件”改变了这种状况,大国关系性质逐渐清晰,非敌对性趋向增强。美俄宣布相互不视为威胁和结成新战略关系即是最好的印证。有学者对这种现象评价道:“现在的情况几乎是300年来国际关系中独一无二的现象,大国中的战略对手消失了,没有一个大国把另一个大国作为主要安全威胁,没有一个大国努力蓄积军事力量去反对另一个大国,没有一个大国要竭力组成联盟去反对和遏止相互针对的侵略意图。”(注:

Robert Legvold,“All the Way-Craf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s,Winter 20XX/20XX,)

三是互动性出现增强趋势。大国相互关系越来越接近均同的关系,大国之间因某一具体问题可以形成某种短暂的联合,但形成持久的反对某一国的联合可能越来越小。每两个大国之间都可能有矛盾,但同时也有合作和利益关系,每一个大国对待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立场,都尽力避免被利用来反对第三国,既合作也竞争成为大国之间普遍的规律。俄罗斯在保持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情况下,不仅与美国建立了新战略关系,而且推进了与印度和日本的战略合作;欧洲国家作为美国的盟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德法等欧洲大国与美国的立场分歧严重,而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相近,这在过去是十分少见的。

二、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动力

现阶段大国关系的调整始于冷战结束。后者有一个持续的过程,柏林墙倒塌是其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从最直接根源来说,1987年戈尔

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启动了冷战走向结束的过程。“新思维”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世界的整体性、相互依赖性、安全的共同性、国际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以及苏美从对手转为合作伙伴等概念。(注:М·Горбачев.“Перестройкаиновое

мъппление”,Москва,Нздателвсты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145.)它在理论概念和外交实践上都是对冷战理论和冷战政策的反动。随着华约解散、柏林墙

倒塌、苏联解体,国际关系中冷战所特有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过去;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从超级大国跌落为普通大国,失去了与美国对抗争雄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不得不放弃与美国争霸世界的雄心和企图;世界大战的可能、特别是俄美之间核大战的可能微小,大国和大国军事集团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危险已为频繁不断的局部和地区武装冲

突所代替,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危险和威胁发生了改变。但后冷战时期的开始伴随着冷战的心理惯性,俄美关系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呈现一种非敌非友的状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之称为“冷和平”(注:1994年12月,在欧安

会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针对北约接收东欧国家的决定说,欧洲面临进入冷和平时期的可能。(据《新华每日电讯》,)冷和平概念基本表达了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俄与西方关系动荡不定和曲折复杂的特征。)。“9·11”后的反恐使美国和俄罗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一次重新站到一条战壕里,两国宣布相互是朋友甚至盟友,并建立起新战略关系。(注:20XX年11月,普京首次访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已经克服了冷战残

余,相互不再把对方看作威胁的来源,并将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Совместноезаяьле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лерацииВ.ВПутина

иПрезилентаСоелиненнЫх

ЩтатоьАмерикиДж.БущаоновЫх

отнощениях》,13 ноября20XXг.)20XX年5月,在布什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宣布建立新战略关系。(《Совместная

декларацияпрезидента

В.В.ПутинаипрезилентаД.ж.Буща

оновых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отнощенияхмеждуРоссиейиСЩА》,24 мая20XX г.))所以,“9·11事件”可以被认为是冷战彻底

终结的标志。(注:如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亚·弗什博认为,普京在“9·11”采取的与美国接近的战略使冷战真正画上了句号。

А.Верщбоу.“Почтинастоящий

союзник”,《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 冷战结束的过程,也即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开始的过程。这一过程延续至今,并继续发展,尽管伴随着新因素和新特点的不断产生,但其基本方向没有改变,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加深。推动这一进程的动力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特定因素,而后者往往决定着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

首先,旧国际结构的瓦解是大国关系调整的第一个动力。冷战结束使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两极国际结构瓦解,世界陷入结构无序状态。理论界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状态有多种描述,诸如多极化、单极化、一超多强等等。各大国失去原有结构的支撑,主动或被动地脱离原来的结构关系和次序,不得不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在新国际格局形成的过程中重新选择和重新定位。有的大国较为容易地确定了自己的新位置,有的大国则十分困难。美国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冷战之后的国际舞台上,由于“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注:兹比格钮·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页。)。独特的地位加之从20世纪90年代初连续十年多的经济增长使美国欣然接受了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并自然而然视冷战后的世界为单极世界,在战略思想上滑向单边主义。俄罗斯的自我定位过程最为艰难,在俄罗斯是世界大国还是地区大国甚至非大国、是欧洲国家还是欧亚国家、是面向东方还是面向

西方或是同时面向东西方之间等战略选择问题上,彷徨不定,内部精英争吵不息。由于对自身的定位不明,俄罗斯在独立之后的近十年里实际上没有形成整体和稳定的对外战略。(注:俄罗斯学术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外交在相当长时间里只是“救火”和应对,没有战略。普京也认为,20XX年新的《俄罗斯联邦安全概念》、《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念》和《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公布,是俄罗斯“在相当长时间里第一次形成明确的整个国家的外交和安全战略”。“ПрезидентВ.Путинозадачах

российскойдипломати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ъ》,20XX .2,)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副主任特列宁认为,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在对外政策上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从最初抱着实际已经失去的超级大国地位不放到希望与其他国家结成多极化的联盟以对抗美国,最终于“9·11”后在政治上把自己定位为西方世界的一员。(注:Д.Тренин“Россияиновый

миропорядок”,:s://)各大国在冷战之后国际格局中自我定位过程的不同特点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具有复杂性。

其次,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是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注:见任晓、胡泳浩:《中美日三边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12页。)后冷战时期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是非常规的:它表现为一个大国即美国的力量急剧膨胀,另一大国俄罗斯大幅度衰落,第三个大国中国迅速崛起。苏联在80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三倍,到90年代末形势完全颠倒,变为中国是俄罗斯的三倍。力量对比在短时间内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往大国对比的此消彼长往往导致大国关系的结构以及性质发生改变,而潜伏其下的、更深层次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相应改变,变化了的大国关系依然循着原来的游戏规则运行。在以两极结构为特征的冷战时期,大国关系形成的基础是地缘政治和力量平衡,基本游戏规则是“零和游戏”,大国关系的所有调整都是在这一游戏规则之内进行的。这一规律在冷战结束后被打破了,大国关系的调整既有结构上、性质上的变化,也有游戏规则的变化,“零和游戏”不再是或不完全是大国关系的基本规则,代之以互动和双赢规则。规则的改变不仅是由于力量对比因素,更是由于下面将谈到的全球化作用和国内政策作用两个因素。

第三,全球化给大国关系带来了深刻影响。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20世纪后半期之后,在通讯和信息技术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其影响开始超出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其他领域,并对这些领域发生深刻影响。全球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经济交往

和经济合作的极大增加造成大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大面积交叉或融合,导致国家相互依赖和共存共荣程度的实质性加深;另一方面,全球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毒品走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等等,其中对大国关系来说最突出的是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也成为各大国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利益,尽管其程度各有不同。冷战期间,由于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存在,世界被分为相互隔离的两个部分,在政治上是相互对立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全球化的影响受到制约。冷战结束后,原来的人为障碍被拆除,全球化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广的范围渗透,从而使大国共同利益在范围上越来越大,在程度上越来越深,而且具有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性质,即以两大集团对抗为基础转为大国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为基础。当然,这种性质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脱胎于冷战的母体,不能以冷战结束划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第四,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形成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国内动力,它对大国关系的影响极为巨大。苏联国内政治的变化开始于冷战结束之前的1985年,即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苏联国内改革迅速带来了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并最终导致冷战结束,而冷战后全新的国际环境又反过来促使大国国内政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俄罗斯国内进行了革命性改造,接受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并最终在政治和文化上把自己定位于欧洲和西方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在外交上以融入欧洲和西方为导向。(注: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属于欧洲,他认为“我们是西欧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Отпервоголица.“Разгов

орысВладимиромПутиным”,

《ИздателъскийдомВагриус》,20XX.С.156.)普京20XX年5月29日在会见欧盟代表团记者招待会上再次说,“无论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国家”。(《人民日报》20XX年5月31日)按照俄罗斯的政治传统,在文化上认同俄罗斯与欧洲的同一,意味着其政治上的西方主义。)其他大国国内政治虽然没有发生制度性变革,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都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调整的共同特点是改变或减少敌对性,增加合作性。大国国内政治变化与全球化作用相辅相成,不仅对大国关系、而且对大国关系的游戏规则产生了最深刻影响。

以上四种动力相互、相互作用,并与其他传统因素组合形成一种合力,推动着冷战之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运动方向。

三、中近期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

对于大国的概念,各国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一般所指不外乎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现在印度也越来越被提及。大国关系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双边结构,也可以是多边结构。在多边结构中,又以三边结构为最常见,如中俄美、中美日、美俄欧、中美印、中俄印等。本文仅对中俄美三大国关系的未来走势做一分析。

后冷战时期大国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种积极趋势,即过去绝对你死我活的利益对立消失,相互间的合作面扩大。“9·11事件”进一步强化了积极因素,使大国关系中的冷战属性减少,新质增加。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国家利益并未完全融合,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不意味着一种更“优越”的国际结构的自动出现,不意味着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自动形成和理想的和平时代的自动到来。因此,大国关系的前景并非是给定的,它取决于积极趋势与消极因素的竞争,同时调整过程依然复杂和曲折,充斥着矛盾性。

在可见的未来,中美关系是最具挑战性的双边关系。对于中国而言,它也是最重要、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挑战性在于其发展所包含的矛盾性。中国实力的上升一方面将使两国合作的平台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美国感到了更大的挑战威胁,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将加大。因此,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的矛盾中发展。由于两国基本观念和战略追求的差异,中美很难成为深层次相互信任的伙伴,两国关系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冲突,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未来几年内,美国在战略思想上可能完成一个转变,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革命可能会出现突破,其超级大国地位仍将保持,军事上更加强大,对其他大国地缘政治的优势还会扩大和发展。在这一态势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单边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强,追求单极霸权的势头会更为强硬。中国未来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都会继续增强,外交上会比在20世纪后半期更加积极进取。两支处于迅速发展的力量将制造出更多合作的机会和必要,同时迎头相撞的可能也越来越大。恐怖主义和国际反恐是其中的一个变数。恐怖主义对美国将是一个长期的和琢磨不定的威胁,它对美国进行新的打击的可能及程度无法预料,对美国外交政策可能造成的冲击程度也无法确定,美国对外政策存在着突发性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但是,正如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杰西卡·T·马修斯所指出:恐怖主义和反恐需要并“没有改变中美最基础性的结构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它只是暂时地搁置了其中的一些根源。在台湾问题、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人权、反导、美国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作用等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互不信任。即使

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增加,这些分歧也仍将存在”(注:

See Jessica ,“September11,One Year Later:A world of Change”,Policy Brief,Special Edition 18,Carnegi 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20XX.)。因此,中美关系的内在矛盾性将是一个长期特征,它将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稳定的不稳定状态中,或说是不稳定的稳定状态中。

俄美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大的变数,这既是指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是指俄美关系对大国关系的不

确定影响。在当今世界各力量中心中,俄罗斯是唯一一个尚未在战略上完全定型的大国。虽然在政治和文化上基本确定了面向西方的归宿,但俄罗斯尚不能完全确定在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中对它最有利的位置在哪里和它应以什么姿态占据这个位置,国内精英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依旧。(注:如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弗·卢金提出俄罗斯有可能重新成为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大国。(В.Лукин.“Росийскиймостчерез

Атлантику”,《Россиявглобалъной

политике》,,)而另有学者则认为,俄罗斯必须放弃大国情节,甘做一个普通国家。参见下注。)这意味着存在变化的可能。同时,由于俄罗斯已不是超级大国,它在冷战后国际格局中已不是核心结构支点,大国关系框架也不再是围绕着俄美关系构筑,因此,俄罗斯对大国关系减少了核心支架作用,增加了平衡作用,如同冷战时期的中国。俄罗斯需要作出的最根本性的选择是如何自我定位。俄罗斯自我定位主要有两种可能:大国或一般国家。定位于大国,俄罗斯将保持作为独立的世界力量中心之一,积极参与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构成和游戏规则的制订;定位于普通国家,俄罗斯将自动退出大国之间的游戏,依附于某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下,放弃作为独立的力量中心之一。在国家定位的选择之外,俄罗斯还面临着在国际体系中方位的选择,即在战略上面向东方还是西方,或是作为欧亚大国独立与东方和西方之外。方位选择与定位选择之间存在着某种,方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定位的选择。俄罗斯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力量,主张俄罗斯放弃大国地位,成为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并与美国和西方结成战略联盟。(注:如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弗·伊诺杰姆采夫认为,如果俄罗斯准备加入欧洲或美国世界经济政治力量中心,俄罗斯就必须放弃大国幻想。与中国的战略结盟不会使俄罗斯经济发展,而只会使俄罗斯继续走粗放式发展的道路。В.Иноземцев.“Россия

всистеме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отношений

21 Века”,《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ъ》,,)不过,基于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国家综合实力和潜力、地缘政治环境和地缘政治遗产,俄罗斯很难使自己变成一个欧洲“小国”。从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中近期俄罗斯对外战略可能会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努力融入西方,二是仍希望保持作为独立的国际力量中心。这种选择从理论上说不是没有矛盾,因此蕴涵着较大波动空间。

影响俄美关系发展方向和深度的更大因素是美国对俄政策,俄罗斯比美国对发展俄美关系有更大的政治预期、政策准备和利益需要,关键在于美国将如何回应。只要美国愿意向前走,两国关系就会发展。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认识正在发生变化,“9·11事件”之后,这一过程加快了。总的趋势是美国对俄罗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价值给以更大重视,这在20XX年9月美国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有显露。(注:20XX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俄罗斯已不是美国的战略对手,美俄正在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报告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在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美国将努力把美俄关系建立在新的和潜在的共同利益和应对共同挑战的基础之上,促进俄罗斯融入西方的

进程。报告对于中美关系的表述是美国将谋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参见任晓、胡泳浩:《中美日三边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美国学术界也有主张美国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对付中国崛起的强烈舆论。(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Andrew 认为,俄罗斯对于美国

实现四个战略目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打击国际恐怖主义。2.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3.和平地应对中国的崛起。4.保障国际能源供应稳定。(“Summit with Substance:Creating Payoffs inan Unequal Partnersh ip”,Policy Brief,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Peace,May 20XX,)美国外交政策学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高级研究员JamesGoldgeier认为,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和俄罗斯共同的威胁。如果美国准备把资源用于反恐和对付中国的崛起,就不能轻视俄罗斯和与俄罗斯发生冲突。(Russi

a after the Fall,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

al peace,20XX,Washington ,))由于俄美在相互关系上的战略性趋近,俄美关系在中近期总体趋势将向好。但是,俄美之间基础性的重大矛盾依然存在,且难以消除。因此,俄美关系将始终处于合作与冲突的矛盾状态中。同时,在俄罗斯恢复到具有对美国进行严重挑战的能力之前,将保持战略收缩和守势,美国也将不把俄罗斯作为最主要的挑战对手。

中俄关系在中近期可望保持相对稳定,两国已经建立起相当稳定的对话和协商机制,能够将两国关系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不对两国关系形成结构性破坏的程度。从理论上说,对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未来构成威胁的可能有两个:一是俄罗斯在中俄美三边关系中放弃独立游戏者的地位,依附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不仅不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甚至将出现战略矛盾。二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增长,俄罗斯把中国转视作战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并不一定会依附于美国,但可能与美国形成战略联合,中俄战略合作框架将破裂。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种情况可能较小。第二种情况在将来有发生的条件,即中俄力量对比出现巨大差距。不过,即便条件生成,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只有一种选择。况且,随着未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的增长,考虑到其国土、资源、军事力量等因素,中俄实力差距不至于十分悬殊。在中近期内,中俄关系发展的向好因素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经济利益融合的增强方面,特别是两佃之间大型能源项目如能按计划实施将对两国关系长久稳定起到基础性作用。

在中近期未来,中俄美三边关系作为系统构成因素在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意义将更为重要。这不是说中俄美关系将恢复为整个国际格局的基本框架,但其作用可能将比冷战后的前十年更大,基本依据是中俄美三国、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分量将更趋突出,而俄罗斯在中美关系的平衡中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以后,中俄美关系的运动已经基本摆脱了“零和游戏”规则,三边关系正朝着更完全的多边互动方向发展,形成两国针对一国的机制性联合的可能越来越小。经常有舆论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反美指向,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和俄罗斯都追求一种多元化的国际体制,并在这一体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对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看法与中俄存在基本矛盾,其建立单极国际霸权的追求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相冲突,这是造成中俄与美国形成矛盾之势的根本原因。未来这种态势仍将难以改变,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注:俄罗斯对此持相同看法,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不久前写到,“在建设新世界秩序的原则和方式上的一致把我们在一起……正是这种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共同看法奠定了俄中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见ИгоръИванов.“Соснаибамбук”,《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ъ》,,)但是,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反美的战略意愿和战略目标,美国在两国的外交中实际上都占有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俄合作没有也不可能阻止对方与美国发展关系;中俄国际合作是松散的、没有法律责任和约束力的协作,没有固定具体合作议题,更多是根

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需要随机确定;中俄的国际合作限于两国利益共同所涉及的问题和领域,在涉及程度出现差异或者仅有一国利益被涉及的情况下,另一国一般不会卷入其中;中国和俄罗斯都小心地尽量置身于另一国与美国的矛盾和冲突之外。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追求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立角色和最大自由机动空间,全方位地发展大国关系。“9·11”后的调整在实践上是更加接近美国,对华和对美相对平衡。在俄美关系改善的情况下,俄罗斯外交的这一过程更加明显,(注:俄罗斯主流派战略家多主张俄罗斯在中美之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如俄罗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维.特列季亚科夫认为,俄罗斯应当“小心地在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时不处于它和美国之间……俄罗斯应当成为能够领导一个新的“不结盟运动”的最强大的中立国。我认为,不过加入哪一方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В.Третъяков.“Прагматизм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В.Путина”,《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0 ,)20XX年11月3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第二轮东扩后,俄官方通讯社俄新社评论说,这使俄罗斯有可能真正成为东西方的桥梁。俄罗斯官方媒体的这种评论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北约东扩首先对中国构成潜在问题,而不是与俄罗斯有最大和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俄罗斯希望隐于中美矛盾之后。(:s://)中俄美关系在中近期未来将向更平衡的互动关系发展。

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经济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其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从2008 的31.8%下降到2013年的22.7%。美国国债从2008的10万亿美元蹿升至如今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相当于美国财政收入的7倍。从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及动力分析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及动力分析 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关乎着国际体系的总体稳定。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辟了大国关系的新阶段,后危机时代大国数目的大幅增加,大国身份的日趋多元,中国的崛起也成为触动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体系已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9·11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两个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逐步显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在金融危机中尤其凸显。全球化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全球经济呈现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都是突出的表现。而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在当今的后危机时代的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ISIS等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在原有的一些基地组织被摧毁之后,国际反恐已经从具体行为抽象为共同接受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国际反恐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预防国际恐怖主义升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变得尤为突出,这对于大国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反恐不仅使大国的共同利益面增加,而且使国家利益的传统形态和对传统理解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矛盾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减小或是退居次要地位。以美俄关系为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地缘政治利益来说与俄罗斯的政治和安全利益相矛盾,但从反恐利益来说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反恐利益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碰撞既没有抵消前者,也没有使后者消失,它们处于矛盾的状态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交叉融合。 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美国和俄罗斯的调整幅度最为显著。由于在反恐目标之下的合作受到了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度支持,俄罗斯与美国在反恐合作后大幅改善了外交关系,打破了两国关系自1993年以来徘徊不前的僵局。俄美关系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大国关系的再调整。 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集团因素进一步减弱。大国关系越来越倾向比较单纯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与国家集团的直接联动效应趋弱,特别是负面效应,如俄美关系的恶化并不直接带动俄欧关系的紧张,俄罗斯与北约集团的矛盾对俄欧的关系也没有造成严重障碍。二是非敌对性趋势进一步加强。美俄宣布相互不视为威胁和结成新战略关系即是最好的印证。 三是互动性出现增强趋势。大国相互关系越来越接近均同的关系,大国之间因某一具体问题可以形成某种短暂的联合,但形成持久的反对某一国的联合可能越来越小。每两个大国之间都可能有矛盾,但同时也有合作和利益关系,每一个大国对待与其他大国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立场,都尽力避免被利用来反对第三国,即合作也竞争成为大国之间普遍的规律。比如俄罗斯在保持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情况下,不仅与美国建立了新战略关系,而且推进了与印度和日本的战略合作;欧洲国家作为美国的盟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德法等欧洲大国与美国的立场分歧严重,而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相近,这在过去是十分少见的。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既有传统因素,又有时代特定因素,而后者往往决定着现阶段大国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应根据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二、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冷战结束以来,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导致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对大国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大国互动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1. 大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与过去那种单向的、垂直的依赖关系不同,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双向的、平行的相互依存模式。世界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定意义上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冲突和对抗对任何大国的代价都将日益高昂,各大国都更加倾向以和平手段谋取战略优势。 2.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不论一国国力如何强大,都难以单枪匹马进行应对,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渡难关。各大国共同应对挑战的愿望上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维方式也逐步由“零和”向互利共赢转变。总的看,当代大国关系正从一种利益相悖或相同的简单敌友关系逐渐向互利合作与利益竞争并存的关系深刻演变,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在今后一定时期可能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方面。(二)大国关系结构出现三方面的新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21世纪头10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经济增速超过6%,其中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平均增长率超过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6%的增长。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据全球工业产值的52%、出口总值的48%和外汇储备的80%。二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西方列强,比如英国、法国等,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是上亿级的。而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规模是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口,将给国际关系带来结构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迅速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机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三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这次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不局限于某几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是遍及亚洲、非洲、拉美各地。亚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据统计,到2050年,亚洲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各大国争相加大关注和投入的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不少都在7%-8%,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在非洲。各大国对非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 一)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五个力量中心说”美中日苏欧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 美国实力下降,多国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超多强”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谈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谈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当然,在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中还表现出了以下新特点。 1新兴大国,包括发达的日本、德国与发展中的中国、印度等都尚未在军事上以及其他领域里对传统大国(主要是美国)形成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各新兴国家对军事实力的追求与军事发展的进程和潜力已经让传统大国充满疑虑,在若干敏感的地区已经对地区战略均势构成了明显的影响,地区性的军备竞赛也隐然成型并不断发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使大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资本的利益已经超越国界,战争已很难成为大国间进行全球利益调整的手段,甚至可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破坏者。另一方面,大国在资源、市场、技术、资本等领域的激烈竞争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若干局部战争的巨大灾难,国际社会对人权的进一步关注,以及世界和平、民主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使大国国内抑制战争的因素和力量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又成为后冷战时代全球主流思潮中的一个鲜明的特色。甚至共同的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背景也并不能必然地可以防止战争。 4国际安全机制进一步健全,国际磋商、对话渠道和方式进一步畅通、便捷,处理危机的手段、经验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性、战争与攻击手段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危机爆发的偶然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程度。 5“核武器的问世以及它具有的将任何交锋变成相互摧毁的内在威胁,的确最终制止了在大国力量对比缓慢变动中诉诸武器冲突的习惯性做法”。另一方面,“相互害怕核武器也只可能确保未来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发生在大国之间)继续保持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即使如此,由于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这些冲突也将是可怕的流血冲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交也快速地走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时代赋予中国外交新的使命。中国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用战略和长远的眼光,来谋划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中国应当拉近同各大国之间的距离,将同他们的关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运筹,在全球下一盘更大的棋。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 计132-1 张玉昊201358502150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变化。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需求萎缩,迫使已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调结构、转方式”。许多对人类安全和生存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显,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但是,另一方面,大国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发的摩擦与斗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斗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作与斗争并重,合作掩盖不了斗争,斗争又保持适度,不致引发关系破裂,这是冷战后出现的大国博弈的新情况。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为了占据战略制高点,大国之间合纵连横,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竞相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牵制与反牵制、制衡与反制衡的大戏。一些大国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又成为战略对手。无论是气候变化、反恐,还是伊核、朝核、叙利亚等问题,大国立场的变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运而生的“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美日澳印四国战略对话机制”、“美日+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大国关系的各种排列组合,无一不是在新形势下大国外交纵横捭阖的新表现。

当前大国关系特点

当前大国关系特点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都在上升。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 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校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 主线。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委内瑞拉加强与古巴、玻利维亚的联系;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等非洲产油国政治外交上更为活跃与独立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会持续作用于西西、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英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国情各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扼守战略航道,地处反恐前沿的“不稳定槐,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深浅不同,大国更加重视与之对话与磋商。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着力反恐的同时,向传统安全观回摆,加强了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G8加强了与新兴工业国进行对话,北南大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呈上升态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 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各种地区多边组织空前活跃,各大国和新兴力量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加大投入,直接或间接卷入,并争相发挥影响,区域内外国家间力量分化组合继续深化发展。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英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亚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我们要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教组织的巨大社会危害,擦亮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

当前大国关系

当前大国关系 进入21世纪,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旋律,几乎无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把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以便赢得尽可能多的好处,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新阶段,大国关系将以一超和多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称霸与反霸的矛盾、一极与多极的矛盾,将构成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大国之间已经形成诸多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其间,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相互封锁和相互防范的境况,更难以承受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局面。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随着经济因素的作用飙升,大国之间的竞争(涉及市场、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变得日益激烈。同时,各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也越来越凸现,这首先是要协调经济利益。调整与磨合的结果,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等。战略合作而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的新鲜事物,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一种过渡现象。 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专题教学大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大纲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 教学大纲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当前大国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要点 (一)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1.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调整,多极进程明显加快 2.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战略博弈持续加强 3.大国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战略走向渐趋明朗 4.争夺重心发生重大调整,地缘较量深度展开 5.战略部署发生重大调整,军事竞争更趋激烈 (二)当前大国关系 1.西方大国的新联合 2.新兴大国的大合作 3.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大博弈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中国面临的机遇 2.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大国关系; 2. 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2. 课时安排

(1)讲授2小时; (2)讨论2小时。 五、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2.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六、参考文献 1. 戚建国,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学习时报2013-01-21; 2. 潘维,正在崛起的“新型大国关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6-01 3.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建构,国际问题研究,2013-05-15; 4. 纪明葵,2013年的中俄战略协作深入发展,观点中国 2013-02-02; 5. 贾秀东,新十年的中国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2-12。 执笔人:黄秋生 2013年9月8日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格局继续在朝着有利于多极而不利于单极的方向演变,这是当前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 战胜全球恐怖主义。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大国关系的多样化 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 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 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这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从美国的对华战略来看,它一方面意识到与中国存在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与中国建立一种“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由于担心中国的崛起而要把中国看作“未来竞争对手”加以防范与遏制。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演变典型地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多样化这样一种新的特点。 (三)国际体系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几乎惟一和最基本的行为体,因为很难设想还存在组织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其他形式。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形式不仅存在,而且其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大体上,活跃于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国际组织。从性质上,它们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IGO)和非政府组织(NGO);从层次上又可以分为全球性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北约、欧盟、东盟)。另一种类型是跨国公司。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也更为重大。第三种类型情况比较复杂,很难明确划分。各类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分裂势力,当然还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都可以划入这个类型。 新的非国家行为体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个方面是如全球性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地区性组织(北约、东盟)这样一些非国家行为体,它们从“上层”限制和影响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权国家,比如政府间国际组织(IGO)在某种条件下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一般政府职能。另一个方面是许多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甚至包括恐怖主义和各种极端势力,它们则从“下层”或“侧面”与国家竞争,形成新的挑战甚至威胁。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

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9·11事件”之后,这一调整进一步加深。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它对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这一调整的走势和结果,对于各国外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9·11”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9·11”后,大国关系调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总的趋向来说,它是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继续和深入,基本动力和基本方向没有改变。(注:美国政府2002年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说:“2001年的‘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与其他主要世界力量中心的关系,并且开辟了广阔的新机会。”实际上“9·11事件”更多改变的是美国对其他大国的态度,而不是其他大国对美国的态度。无疑,“9·11事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是否是根本的改变还需观察。)“9·11事件”的突出影响在于它有力地强化了其中的两个动力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全球化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即是最突出的表现。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反恐对大国关系的支撑意义,不仅体现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中的合作。事实上,在阿富汗塔利班被摧毁之后,国际反恐已经从具体行为抽象为共同接受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国际反恐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为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的升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这对于大国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反恐不仅使大国的共同利益面增加,而且使国家利益的传统形态和对它的传统理解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矛盾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减小或是退居次要地位。以美俄关系为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地缘政治利益来说与俄罗斯的政治和安全利益相矛盾,但从反恐利益来说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反恐利益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碰撞既没有抵消前者,也没有使后者消失,它们处于矛盾的状态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交叉融合。 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美国和俄罗斯的调整幅度最为显著。由于在反恐目标之下的合作受到了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度支持,俄罗斯与美国在“9·11事件”后大幅度改善关系,打破了两国关系自1993年以来徘徊不前的僵局。俄美关系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大国关系的再调整,它是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的核心环节,整个大国关系的调整实际上围绕着俄美关系的变化而展开。 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大国关系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快速调整时期之后,失去了强劲的动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滞。“9·11事件”的发生重新激活了已经有些冷却的动力源,并且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在性质上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集团因素进一步减弱。大国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而且具有深厚的国家集团背景。冷战时期五大国中的四个国家分属不同的国家军事政治集团,中国虽在其外,但与其他大国的双边关系亦受到大国集团因素的作用。在后冷战时期,苏联集团瓦解,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尽管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扩大,但对大国间双边关系的作用明显减弱,双边关系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驱动力。大国关系也越来越成为比较单纯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与国家集团的直接联动效应趋弱,特别是负面效应,如俄美关系的恶化并不直接带动俄欧关系的紧张,俄罗斯与北约集团的矛盾对俄欧的关系也没有造成严重障碍。“9·11”之后,中、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3班 201221121073 兰金森 论文摘要:当前,国际格局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一超多强”的一极化格局了,在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大国关系在变化中基本保持稳定,在竞争与合作中富有弹性,但同时大国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相互竞争也更加激烈,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各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不得不费尽心机。当前,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首先,就叙利亚国内来说,是叙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这是叙利亚问题由来的主因与核心,本质上为政权之争。其次,是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如以逊尼派为大的沙特阿拉伯,与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均想借叙利亚问题牵制并压倒对方。再次,是大国,尤其是美国与俄罗斯,围绕传统“势力范围”展开的角逐,美国欲借“人道危机”推动叙“政权更迭”,而俄罗斯则为保持其在中东地区传统影响力的最后据点不遗余力。 关键词:国际形势、叙利亚危机、教派之争、大国博弈、大国关系 正文: 一、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 当前的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正在呈现的是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世界上的各方势力竞相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实力。 虽然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 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新变化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变化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1班 1750300039 沈燕茹随着时间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逐渐从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春风化雨沐华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自信起来了。如今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多元化科技大国。 大国关系的整体结构是世界格局。当今大国政治已不再归结为国际政治,但大国关系的影响依然非常重要。如今的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啊崭新时代。我国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科学判断,我国安全环境总体的把握,也是对加速推进世界多级话的战略构想。 在国际力量方面 世界重心逐渐从欧美转移至亚洲。虽然从历史上大国权利都是在西方国家内部进行的。如今趋势显示,欧美生产总值和世界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发展较快。分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虽然他们还面临这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总体来说实力在逐渐增强。 在价值体系方面,力量重心逐渐转向多元化国家。西方民主价值体系已不再受用。如今的经济强国已不再是与西方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力量多元和文化多元发展趋势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称为中国崛起改变力量格局的重要因素。 如今各国不论大小国家,不论强弱,其国家意识,强国意识,民族意识都在不断强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也逐渐形成。新兴大国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前。随着新兴打过的崛起,美国主导,美欧公治的局面已被打破。新兴大国站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未来大国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1.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支撑,制度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文化因素是把国家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3.发展动力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从经济全球化以来,中国建立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同时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并抑制核武器发展。只有自己国家实力强大,我们才会更有信服力,影响力。作为世界大国,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反思,开放思维,虚心学习,努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利益就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只有两国之间互利共赢,才能走向合作,正如中美经济合作,谁都离不开谁。其次国与国之间要以诚相待。大国间要起到表水作用。要拥有一颗包容性,共建和谐社会。当今世界,在人类逐渐成为整体的过渡期,我们要便显出更大的合作诚意,体现我国的发展文化,发展我国的创新技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改变,学习新精神,接受新时代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