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肛管疾病教学授课教案

结直肠肛管疾病教学授课教案
结直肠肛管疾病教学授课教案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二、结肠、直肠和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

1. 结肠的详细解剖结构:

成人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

二个解剖标志:结肠带、结肠袋、脂肪垂

腹膜内位器官: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活动度大、肠扭转)

腹膜间位器官:升、降结肠(活动度小)

2. 直肠的详细解剖结构:

长度约12-15cm

作用:暂存粪便的部位

分类:以腹膜返折为界:上段直肠、下段直肠

距齿状线上

临床分类:上段直肠0-5cm

中段直肠6-10cm

下段直肠11-15cm

直肠系膜、肛垫的定义

3. 肛管的详细解剖结构:

齿状线至肛缘长约1.5-2cm

齿状线(上下的A、V淋巴来源不同),括约肌间沟

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肛管外括约肌深部、直肠壁纵肌的下部、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控制大便)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

4. 肛管直肠环及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肛管外括约肌深部、直肠壁纵肌的下部、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控制大便)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

5. 结直肠、肛管的血供、淋巴和神经。

25分钟示意图

示意图

示意图

示意图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直肠肛管疾病试题

直肠肛管疾病 (一)名词解释 1.肛门周围脓肿 2.肛瘘 3.血栓性外痔 4.息肉病 (二)填空题 1.齿线上________是内痔发生的部位,回流至_________;齿线下____________是外痔发生的部位,回流至 __________。 2.齿线上淋巴主要流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淋巴结;齿线下淋巴主要流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淋巴结。 3.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A型题 ⑴.直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 A.脑B.纵隔C.肝D.肺 E.脊柱 ⑵.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直肠镜B.乙状结肠镜C.钡剂灌肠D.B型超声检查 E.直肠指检 ⑶.混合痔是指 A.分别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B.多个内痔同时存在C.不同期的内痔同时存在D.痔和瘘同时存在 E.直肠上下静脉丛吻合处静脉曲张形成的痔 ⑷.对便血者做直肠指检的目的是 A.进一步确诊内痔B.了解内痔的数目C.诊断肛周脓肿D.排除肿瘤 E.排除炎症性疾病 ⑸.对便血的中老年门诊病人,首先要做的是 A.腹部X线照片B.纤维结肠镜检查C.CT检查D.腹部B超E.直肠指检(6)肛裂“三联佂”是指 A.肛裂、内痔、肛瘘B.肛裂、“前哨痔”、肛瘘C.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D.肛裂、外痔、肛瘘E.肛裂、环形痔、混合痔 (7)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改变,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B.病变主要是扩大肥大肠管的肌肉发育不良C.根本病变是扩大肥厚肠管中的肠壁神经发育不良D.扩张肠管的先天性发育障碍 E.病变的原发部位是扩张肠道的收缩机制异常 (8).直肠癌DuckesB期是 A.癌肿侵犯在直肠壁内,无淋巴结转移B.癌肿侵犯超过浆肌层,无淋巴结转移C.癌肿侵犯超过浆肌层,有淋巴结转移D.癌肿侵犯在直肠壁内,有淋巴结转移E癌肿伴有远处转移 (9).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检不包括 A.便血B.排便习惯改变C.腹胀、腹痛等不全性肠梗阻 D.直肠指检可发现病变 E.腹部可触及包块 (10).挂线疗法是治疗哪种疾病 A.内痔B.外痔C.混合痔D.肛瘘 E.肛裂 2.B型题 (题(1)-(4)) A.局部持续性跳痛,排便时加重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最可能是B.局部从持续性胀痛而逐渐加重为显著跳痛,全身感染症状较重最可能是C.局部症状体征不明显,全身感染症状很重最可能是D.疼痛,便秘和出血最可能是 E.排便不适,便血,慢性肠梗阻 (1).肛门周围脓肿 (2).肛裂 (3).骨盆直肠窝脓肿 (4).坐骨直肠窝脓肿 (题(5)-(7)) A.治疗痔的术式B.治疗肛裂的术式C.治疗肛瘘的术式D.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式 E.治疗直肠癌的术式

(完整word)直肠肛管疾病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四十章直肠肛管疾病 一、填空题 1.肛管上自___齿状线_____,下至肛缘,长约3~4cm。 2.肛裂,__前哨痔__,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3.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____齿状线____之间的癌4.外科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癌(距肛门___5cm _____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肛门____5~10cm ____cm以内);高位直肠癌(距肛门____10cm ____cm以内)。 5.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称为__肛柱__。__肛柱__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称为___肛瓣__。___肛瓣__与_肛柱_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为__肛窦__。 二、判断改错题 1.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是有直肠乙状结肠镜检。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项不对____E____。 A.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B.齿线以上主要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 C.齿线以下的静脉从属直肠下静脉丛 D.齿线以下的淋巴液主要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 E.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2.肛管的长度为____C____。 A.0.5cm B.1~2cm C.3~4cm D.4cm E.4~5cm 3.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交界处称之____D____。 A.齿状线 B.半月线 C.粘膜线 D.白线 E.肛瓣 4.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最易发生的危险是____D____。 A.直肠大出血 B.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 C.内痔出血 D.直肠、乙状结肠破裂穿孔 E.交叉感染致癌细胞种植性转移 5.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____D____。 A.前正中位 B.左侧位

(完整word版)外科学题库及答案-直肠肛管疾病,推荐文档

直肠肛管疾病 一、填空题 1、肛管上自,下至肛缘,长约3~4cm。 2、肛裂,,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3、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之间的癌 4、外科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癌(距肛门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 肛门cm以内);高位直肠癌(距肛门cm以内)。 5、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称为。基底之间有 半月形皱襞,称为。与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为。 二、判断改错题 1、1、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是有直肠乙状结肠镜检。 2、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项不对。 A.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B.齿线以上主要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 C.齿线以下的静脉从属直肠下静脉丛 D.齿线以下的淋巴液主要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 E.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2、肛管的长度为。 A.0.5cm B.1~2 cm C.3~4 cm D.4 cm E.4~5 cm 3、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交界处称之。 A.齿状线B.半月线C.粘膜线 D.白线E.肛瓣 4、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最易发生的危险是。 A.直肠大出血B.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 C.内痔出血D.直肠、乙状结肠破裂穿孔 E.交叉感染致癌细胞种植性转移 5、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 A.前正中位B.左侧位C.右侧位D.后正中位E.左前位 6、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继发于。 A.肛裂B.肛瘘C.肛窦炎D.内痔注射E.直肠息肉 7、肛瘘多由哪种手术引起。 A.内痔注射疗法B.肛裂切除法 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子 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E.内痔环切术 8、肛瘘的手术疗法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 A.要进行广泛切除瘘管周围的疤痕组织 B.切除瘘管后应一期缝合 C.正确的找到内口,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并且不损伤括约肌 D.必须用探针穿入肛瘘内口再切开

考点 直肠肛管疾病

考点直肠肛管疾病 [A1型题] 1.有关齿状线解剖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B.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 C.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血,以下由肛管动脉供应 D.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人髂外淋巴结,以下入腹股沟淋巴结 E.齿状线以上受植物神经支配,以下属阴部内神经支配 答案:D 考点:齿状线的意义 解析: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疼痛感;齿状线以下是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敏锐。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由肛管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以下是直肠下静脉丛通过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齿状线以上淋巴回流入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以下淋巴回流人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故选D。 2.距肛缘4—5cm的直肠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 A.直肠前切除术 B.经腹直肠癌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 C.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D.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 E.经直肠镜肿瘤切除术 答案:C 考点:直肠癌的术式选择 解析:早期瘤体小、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适用于局部切除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或病变距肛门<5cm,无条件放、化疗的;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于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经腹直肠癌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故选C。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肛裂、内痔、前哨痔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相应位置的肛乳头肥大 E.肛裂、外痔、前哨痔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精华版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纲】 第一节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下段位于腹膜外。 极其重要!——【齿状线】TANG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的一个齿状环。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易发生感染。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第二节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1.痔 2.肛裂 3.肛周脓肿 4.肛瘘

一、痔 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一)病因、病理 ①肛垫下移学说; ②静脉曲张学说。直肠上静脉属于门静脉系统,因无静脉瓣使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曲张。 长期坐位、便秘等。 肛周感染——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壁组织纤维化,失去弹性——回流障碍和静脉扩张。 病理——内痔、外痔、混合痔。 (二)临床表现 1.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 好发于:直肠下端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内痔的好发部位:截石位3、7、11点。

主要表现——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 【小结】内痔的分期TANG 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 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2.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在肛缘呈局限性隆起,常无明显症状。 当肛缘皮下静脉丛形成血栓时,出现肛门剧痛,肛管皮下可见暗紫色肿物,边界清楚,触痛明显——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 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致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而形成。 临床上兼有内、外痔的特征。

【外科学总结】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外科学总结】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第一节先天性巨结肠 一.病因 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壁肌层的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内的神经节细胞缺如,致肠管持续痉挛,形成功能性肠梗阻,引起近端结肠继发扩张。 二.临床表现 1.顽固性便秘:常需灌肠、开塞露 2.呕吐 3.腹胀,有时可见肠型 4.全身营养不良 三.诊断 1.临床表现有慢性不全性肠梗阻 2.腹部X-ray 检查 可见扩张充气的结肠影 3.钡剂灌肠 钡剂残留超过24小时,同时观察痉挛肠段的长度

4.活体组织检查 取直肠粘膜下及肌层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神经节细胞存在。 四.并发症 多见于出生后2月内。主要有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和小肠直肠炎,以后者为最常见和最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高热、严重脱水、呼吸窘迫、中毒症状。病死率高。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用术前准备扩肛、灌肠、补充营养。 2.手术治疗: (1) 根治术 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和明显扩张肥厚、神经节细胞变性的近端结肠。 (2)结肠造口 用于病情过重者。 第四节结肠癌 一、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 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 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 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 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 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③未分化癌:易侵入,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二、临床病理分期 三、★临床表现

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转移情况 1、右半结肠癌 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肠梗阻出现时间晚。 2、左半结肠癌 以大便习惯改变、脓血便和肠梗阻为显著。血便易误诊为痔,且这些病人常合并有痔。脓血便和直肠刺激症易误诊为慢性菌痢或肠炎。诊断中要注意指检。 四、治疗原则 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 右侧结肠癌作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再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第五节直肠癌 一.病因和病理 1.病因:不清楚。 ①高脂高蛋白食物 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诱发直肠癌 ②直肠慢性炎症 粘膜反复破坏、修复而癌变。

直肠肛管疾病

(直肠肛管疾病) 1、混合痔是指【C】 A、痔与瘘同时存在 B、两个以上内痔 C、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相通所形成的痔 D、内痔与外痔分别在不同位置存在 E、内痔多发,遍置一周 2、内痔的常见早期症状是【B】 A、肛门疼痛 B、大便时滴血 C、痔核脱出 D、粘液血便 E、肛门周围红肿 3、关于痔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E】 A、单纯内痔可用注射疗法 B、二期内痔可用单纯结扎法治疗 C、嵌顿内痔可先做湿敷再复位 D、环状内痔可行环形切除术 E、外痔可用枯痔钉疗法 4、患儿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大便外面,考虑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大【D】

A、痢疾 B、痔 C、直肠癌 D、直肠息肉 E、肛周脓肿 5、男性,肠镜发现距肛门20cm左右有一单个基底较宽肠息肉,选用下列哪种治疗最好【B】 A、圈厌器切除 B、电灼 C、剖腹息肉单纯切除 D、部分结肠切除 E、观察随诊 6、患者56岁,直肠癌,距肛门5cm,未侵出浆膜,经病理检查回报病理类型为腺癌,应选择哪种治疗【C】 A、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 B、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C、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D、保留肛门,直肠癌切除,腹壁造瘘 E、姑息乙状结肠造瘘术 7、女性,47岁,直肠指诊发现距肛门7cm处环形肿物,术中发现肿物巨大,与盆壁及骶部固定,最适宜的手术是【D】 A、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B、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 C、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D、乙状结肠造口术 E、扩大直肠癌根治术 8、36岁,男性,畏寒发热3天,觉肛管内胀痛,排尿困难,继之肛周发红,出现压痛区,切开后排出脓汁60ml,应诊为哪种脓肿【B】 A、肛门旁皮下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D、直肠后间隙脓肿 E、以上都不是 9、患者40岁,排便后肛门外剧烈疼痛,并出现一触痛性明显的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内痔脱出嵌顿 B、直肠息肉脱出 C、肛周脓肿 D、血栓性外痔 E、肛裂并前哨痔 10、女性,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B】 A、肛旁疖肿 B、肛瘘 C、混合痔 D、血栓性外痔 E、肛旁慢性肉芽肿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之外科护理学第二十一章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十一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 一、A1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D、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脓肿 2、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排便 B、吸收少量钠离子及排便 C、吸收大量液体及排便 D、吸收少量钾离子及排便 E、吸收葡萄糖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前哨痔、外痔、肛裂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E、前哨痔、内痔、肛裂 4、直肠与肛管周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排便器官,易污染 B、血运丰富,营养充分 C、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正常肠道菌群 D、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 E、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淋巴血管与脂肪组织 5、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钡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查 二、A2 1、男性,30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3天来诊。查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 B、肛裂切除 C、切开引流 D、结肠造口

E、局部温水坐浴 2、男性,24岁,2天前肛门周围持续性跳痛,皮肤硬结红肿,并有局部压痛,可能出现了 A、肛裂 B、内痔 C、外痔 D、直肠脱垂 E、肛门周围脓肿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水肿形成袋状皮垂,称为前哨痔。肛裂、肥大乳头和前哨痔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在肛腺感染或肛管直肠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

第29章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29章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1.关于齿状线的解剖意义中,错误的是 A.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B.齿状线以上为直肠上动脉供血,以下为直肠下动脉供血 C.齿状线以上静脉回流到门静脉,齿状线以下回流到腔静脉 D.齿状线以上淋巴液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以下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或髂内淋巴结 E.齿状线以上是植物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下为脊神经支配 2.肛管周围脓肿是指 A.内痔合并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B.外痔合并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C.直肠膀胱陷窝内的脓肿 D.肛门旁粉瘤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E.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所形成的脓肿 3.肛门周围脓肿的临床特点是 A.鲜血便 B.大便失禁 C.排尿困难 D.肛门部明显红肿 E.全身感染症状明显 4.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临床特点是 A.排尿困难 B.局部外观炎症明显 C.直肠下坠感 D.便后滴血 E.全身感染症状明显 5.肛瘘常继发于 A.肛裂 B.血栓性外痔 C.肛窦炎 D.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E.直肠息肉感染6.肛周脓肿自行破溃后形成 A.肛裂 B.肛瘘 C.前哨痔 D.肛窦炎 E.外痔 7.最常见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D.直肠后间隙脓肿 E.直肠黏膜下脓肿 8.挂线疗法最适用于 A.复杂性高位肛瘘 B.复杂性低位肛瘘 C.单纯性高位肛瘘 D.单纯性低位肛瘘 E.结核性肛瘘 9.肛裂常发生于肛管的 A.前正中位 B.后正中位 C.左侧 D.右前位 E.左后位 10.肛裂的临床主要特点为 A.便中带血 B.常引起便秘 C.肛门周围瘙痒 D.大便习惯发生改变 E.便时及便后肛门部周期性剧烈疼痛 11.肛裂的主要特点是 A.无痛性便血 B.肛门部下坠感 C.疼痛性便血 D.肛门有脓性分泌物 E.经常有稀便 12.肛裂最常见于膝胸位 A.12点 B.3点 C.6点 D.9点 E.3点和6点 13.内痔的特点是 A.肛门部有异物感 B.易形成血栓 C.无痛性便血 D.无明显自觉症状 E.易引起便秘 14.下列关于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扩张、迂曲而形成的静脉团 B.齿状线是区别内、外痔的主要标志

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的解剖和生理】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正常成人的结肠总长约150cm 。 结肠左、右侧的血液供应不同:右半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出回结肠动脉、结肠右动脉和结肠中动脉;左半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分出结肠左动脉和数支乙状结肠动脉。结肠的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门静脉。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吸收功能主要在右侧结肠。结肠能分泌碱性的粘液以润滑粘膜。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能发酵、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复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直肠肛管的解剖和生理】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 在直肠与肛周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形成肛周脓肿的常见部位。①骨盆直肠间隙;②直肠后间隙;③坐骨肛管间隙;④肛管周围间隙。 直肠肛管有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脉丛;②直肠下静脉丛。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粪便贮存于乙状结肠。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perianorect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病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多数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由肛周皮肤感染、损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因脓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1.肛门周围脓肿以肛周皮下脓肿最多见,位置表浅,全身症状常不明显。肛周可有持续跳动性疼痛,排便时加重。病人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局部红肿,有压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直肠与肛管疾病

直肠与肛管疾病 直肠肛管疾病是肠道常见的疾病。多因病人不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供,该病发病率直线上升。 分类: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肛瘘 肛管或直肠下端与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称肛瘘。 肛裂 肛裂为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所形成的慢性溃疡,好发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中青年多见。 痔 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在齿状线附近淤血扩张、迂曲而形成的静脉团。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2临床表现 编辑 一、直肠肛管脓肿临床表现 (1)肛门周围脓肿(肛旁皮下脓肿):最常见,持续性疼痛或跳痛,局部表现为主,表现为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下,表现为局部红肿、胀痛,可有直肠刺激征或排尿困难,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上,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直肠刺激症,排尿排便困难更明显。 二、肛瘘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甚至有气体和粪便排出,可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潮湿和瘙痒。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时,可出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疼痛、发热等表现。

肛门检查可见肛周皮肤上有一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或肉芽组织突起,挤压外口时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排出。 直肠指检可触及较硬的条索状瘘管和硬结样内口。指检不能确定时,可用白湿纱布填入肛管至直肠下端,由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然后抽出纱布,观察纱布条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 三、肛裂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便秘和出血、肛裂三联症。 (1)疼痛:肛裂最主要的症状是排便时肛管裂伤疼痛及便后肛门括约肌挛缩痛。疼痛特点为两次高峰,故又称马鞍型。排便时因肛裂部位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出现肛门剧烈疼痛。 (2)便秘:由于排便时及排便后疼痛,病人惧怕排便,有意推迟排便时间,使原有便秘加重,致排便时疼痛更加剧烈,肛裂更重,形成恶性循环。 (3)出血:排便时肛管损伤,创面可有少量出血,可见粪便表面带有鲜血或滴血,但大量出血者少见 (4)肛门检查:以手轻轻分开臀部肛门皮肤,新鲜肛裂边缘整齐,基底红色,陈旧肛裂底深而不整齐,较硬,基底苍白,可见前哨痔、梭形裂口、肥大肛乳头(肛裂三联征),急性期应避免直肠指诊或直肠检查,以免引起疼痛。 四、痔临床表现 (1)内痔: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便血和痔核脱出。根据病变程度将内痔分为3期。 (2)外痔: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肛门异物感。因便秘、排便用力过猛,可引起外痔静脉丛破裂,血块凝结于皮下,形成血栓性外痔,出现肛门部剧烈疼痛,咳嗽、排便或行走时加重。检查可见肛门表面暗紫色硬结,压痛明显,此外,尚有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 (3)混合痔:兼有内、外痔的特征。 3诊断 编辑 1、不舒适:疼痛、瘙痒等,与内痔嵌顿、血栓性外痔、肛裂、肛瘘或手术创伤有关

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与肛裂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长期饮酒B.进食辛辣食物C.长期排尿困难 D.大便干硬E.肛管慢性感染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原因是 A.直肠炎B肛窦炎C.肛裂D.外伤E.内痔 3.关于肛门周围脓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肛周疼痛不剧烈B.是慢性化脓性感染C.常自行破溃,可形成低位肛瘘 D.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中较少见E.多有高热、寒战、全身疲乏不适 4.肛裂多见于下列哪种病人 A.肛窦炎B.混合痔C.长期便秘

D.内痔E.腹泻 5.与痔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直肠静脉无静脉瓣B.直肠上、下静脉丛畸形C.直肠肛管慢性感染 D.久站久坐E.便秘 6.混合痔是指 A.环形内痔B.内痔、外痔在不同位置同时存在C.瘘与肛门旁脓肿同时存在 D.痔与肛瘘同时存在E.直肠上、下静脉丛相互吻合形成的痔 7.以下哪种情况可行直肠镜检查 A.肛管狭窄B.急性感染C.肛裂D.妇女月经期E.内痔 8.肛门坐浴的时间一般为 A.5min B.10min C.15~20min D.30min E.60min 9.肛裂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排便时和便后肛门剧烈疼痛B.经常便秘C.排便后粪便表面有血迹 D.便后鲜血滴出E.肛门瘙痒10.内痔早期常见症状是 A.肛门疼痛B.痔核脱出C.便血D.便秘E.腹泻 11.直肠肛管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伤口出血B.排便失禁C.肛门狭窄D.切口感染E.切口裂开 二、A2型题 12.某男,28岁,排便时肛门滴血,有痔核脱出,便后自行回纳。属哪一种疾病 A.一期内痔 B.二期内痔 C.三期内 D.嵌顿性内痔 E.血栓性外痔 13 .40岁男性。腹泻后3d出现发热,里急后重,排便时肛门部疼痛加重,应考虑为 A.内痔 B.外痔 C.肛裂 D.坐骨直肠窝脓肿

第七章直肠肛管疾病

第七章直肠肛管疾病 △大纲要求 1.解剖 (1)直肠的解剖(2)肛管的解剖 2.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和直肠息肉 (1)概念(2)诊断(3)治疗 3.直肠癌 (1)临床表现与诊断(2)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第一节解剖——重要! (一)直肠的解剖 ·直肠全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 ①直肠上段:其前面和两侧均有腹膜覆盖,并与膀胱或子宫之间形成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 ②直肠下段:全部位于腹膜外。 ·男性: ①上部前方:隔以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 ②下部前方:借直肠膀胱膈与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及输尿管相邻。 ·女性: ①上方:隔着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颈、阴道后穹隆相邻。 ②下部:借直肠阴道膈与阴道后壁相邻。 ·上部与结肠粗细相同,下部扩大成直肠壶腹。 ·该处有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直肠横壁,称直肠瓣。 ①肛柱:直肠下端黏膜处的纵行皱襞。 ②肛瓣:相邻肛柱的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 ③肛窦:肛瓣与肛柱下端围成肛窦,是肛门腺的开口处,囊内易存粪屑,继发感染易发生肛窦炎。 ④肛乳头:肛柱与肛管的相连处有三角形的肛乳头。 极其重要!——【齿状线】TANG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的一个齿状环。 ·是直肠肛管的交界线,也是内、外胚层的交界处。 ·既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齿状线本质神经动脉静脉淋巴引流至 以上黏膜自主神经支配,无疼痛感直肠上、下动脉经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 以下皮肤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锐肛管动脉经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白线】 △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为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交界处; △指检可触及一浅沟——括约肌间沟。 (二)肛管的解剖 ·起自齿状线,止于肛门缘,全长1.5~2.0cm。 ·上部内衬移行上皮,下部为角化的鳞状上皮。 ·周围被内、外括约肌所环绕,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 ·【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痔区,为一宽约1.5cm环状海绵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 ·Treitz肌呈网状结构缠绕直肠静脉丛,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上,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并感受肛门精细感觉。 第二节痔、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 (一)痔——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1.概念: ①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