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李晓杨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0136)

艺术传媒嗣中图分类号:J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9)们一269-02

摘要当大自然中的一切,运动的,或静止的,出现在镜头中时,风光摄影便开始了,并以一种与自然同在的姿态,伴随着人们对自然无限的崇敬和欣赏。随着摄影的发展和进步.风光摄影所彰显的差学价值,已经不仅仅在真实、逼真地记录自然。更在对事物内在特征及其价值观念的表现.而美学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实现,并发生作用。而我国的风光摄影依然容易走进唯姜主义的审美误区。需委着眼干本国的美学基础慎重思考。

关键词风光摄影美学特征意境社会价值唯美主义

1客观世界主观化:人与自然的对话

1.1纪实摄影的早期影响

风光摄影有着一个画意的开端。在掇影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人们为摄影的纪实能力惊叹彳:已,将拍摄题材基本固定为两种:自然风景和人丁建筑物;这一时期的风光摄影,主要【1『以分为两大风格体系,一个足欧洲摄影家的作品,以细腻优美见i丈;另一个就是美圈西部摄影家的作品,以粗犷豪爽令人瞩月。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风光摄影家/fi仅从优秀的占典风景绘画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使风景摄影一上来就达到r相当高的水准,同时风光摄影的各种实验性创作手法.也大大影H臼了一批风景厕家的创作实践。

由于与科学和理性主义兴起在同一个时代,风景摄影的创作在走向群体行为时Jf始真实地记录社会和历史的痕迹,例如以美国的西部Jr发为背景,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风光摄影家。不管他们带着一种怎样的“狂热”,都同样是崩照相0L自"J镜头,为我们留下了那段特定时期和历史.事件中的自然罔景。纪实摄影深刻地影响着风光摄影的审美选择,、纪实摄影把现实世界视为真实的母体,因此,在作品中要求把真实性放在目位,把形象的真实感作为艺术美感最匝霞的内容和标准。传统的艺术意识倾向于追求善和美.有时甚至町以牺牲真实感:而纪实摄影的基本要求则在于:在真实的基础上溢美、扬善,并且用作品内容的美与丑去打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用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的荚与丑。所以.纪实摄影作品,一般都是把人们对审荚的期盼和对道德规范的向往,采用真实的、不加修饰的形象和髓托出,留给读者内已去思考、评判。纪实摄影是凭着一种直觉的敏锐与冲动,凭着一种发自生命木源的真诚和良知去追求自然,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表现。o

井小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足迹踏遍所有美丽的角落,但这个任务可以交给风光摄影家。早期的订:多摄影家拍摄中东和ElJ度风情,其中8'3-?些十脆就在著名的旅游地拍摄风光照片,然后用相纸进行大量印制,最后作为商品出售。旅游者町以通过照片永久地保存记忆中关丽的风上人情,而没有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口r以通过风景照片看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摄影家小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商、lp的需求,但好在多数摄影家具有优秀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更有像安塞尔?哑当斯这样的大师.不但给我们留下无以比拟的摄影作品,更是用自己的相机引起了政府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

纪实风格的影响也延续到了二战以后,虽然下业文明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f(i依然有一批摄影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风光摄影大师如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等人的写实摄影传统,追求对视觉世界史为完美的描摹。将摄影纪实作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2审美趋向:创造美的艺术

没有任何一|.J艺术能像摄影一样准确、完美地记录自然的面貌,这也是风光摄影能在那样长的时间里受纪实摄影影响的原因,但是,美,从来部小是单力‘嘶属性构成的,它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结果,体现在摄影发现荚、捕捉美的过程中,就是更多地在真实中“创造美”。

风光摄影的审美趋势,是将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外化。作品不仅仅是记录自然,更澜盖了艺术家的激情,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只有摄影荇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和理性思索,也就是活的“人性”投洼于静止的景物时,才能让人从照片上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借风光表达自我,将自己的哲学情思融于其问。在自然审美关照中找到物我关系。

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给人内在精神的外化提供了广阔无限tl"J¥1"部环境,我们的心灵总会在客观世界咀找到对应。秋风落卧,断壁残垣,丝瑷凄凉浸透心扉:大漠孤烟、水天一线,那份宽广浩瀚使人将宠辱成败置之脑后……其实,这正是中国人强调的“意境”.意境是中围特有的一个荚学范畴,足中同独特的关于艺术形象的一种理论,它又足传统艺术实践的总结,对我们今天的摄影创作,尤其对风光摄影创作十分黍要。在我同。自占以来,凡作文或绘画,一直,自t;-tlg意境作为文蘸和艺术作品所迫求的最高境界,古来向有“情有意中,意在育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的说法。因此,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对意境这一概念小能简单地理解为情与景、意与象的结合。意境中之“意”足摄影家的气质、情感、理想等精神世界的凶素在创作中的体现.“境”是照丰}{机面对客)c!l!形象的反映。“意”和“景”并不仅仅是景物、环境的意思,意中之境是指创作者通过艺术构思形成的一种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广阔深远的高妙境界。o世界上著名的摄影家诸如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内森?莱昂斯等的伟大之处是小仅再现了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更重耍的足创造了自然美,揭示了自然非凡的个性与思想一级人类千丝万缕的情感依恋。

2根本美学特征:探寻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2.1探寻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自然界蕴含着丰富的景物之美,我们应该将哪些摄入镜头之中?风光摄影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是不是只表现那些好看的东西呢?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就在风光摄影的根本美学特征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风光摄影讲述的足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故事——生存、抗争、死亡的全部J』J程,即辉煌Lj悲怆的故事,英困著名摄影理论家布赖恩?坎贝尔认为风光摄影“它们并小是单纯地反映现实”.表现事物的表向,其美学特征在于表现事物的内在特质和其价值观念。他精辟地阐明:“风光作品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像刮风,流水,以及生长和死亡的过程等。所以风光摄影中可表现的东西很多,绝不是那些好看的东西”④从死寂的物象中寻找令人振奋的生命奉质,就是风光摄影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内蕴。有许多摄影家乐于探索这片面的题材。如对岩白』的拍摄,就町以从它的纹珲着眼,将变化体现在对纹理图案的刻画上,同样口r以止人感受甚至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丁和生命活力。

但是,悉数地i己录自然是小现实的,这意味着要提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而取舍的杯准还是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即突出主题的主体本质美。我闲著名风光摄影家陈长芬先生拍摄的《大地》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以中困哲学情思为创作动机,赋予“大地”以人体美的象征性意念。《淮南子?精神训》中有对天地人的描绘:“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王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陈先生的《大地》与占人同意,将自然审美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哲学境界。

2.2创造自然审美价值

风景的荚学化是自然的人化之表征.自然物和大地使用的科学性,娱乐性都倚重于风景的美学化达到目的。自然的人化正是典型的启蒙主义自然审美观,它错误地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欣赏自然。是因为人类实践活动已经在-;L-'程度上征服了自然.人勺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凶此自然变得亲近,不再是外在异化力量,不冉是令人恐惧、敬龆的对象。照此逻辑,自然美也就意味着按照人类的意志.情感、想象使自然“变美”.或者}兑,在自然中只有“宜人”.“愉悦性情”、“有补于世”的那些方面。才会有价值。问题是自然荚和艺术美并非一回事,艺术美的原因,根源在艺术家的所谓主体性那啦.风景摄影家想象自然的荚往往是根据町人嘲的风景画套路来再现或虚构的,从风景摄影的普遍创作方法即可说明问题,诸如:景点的优先性;从表现意图出发确定相机的拍摄点;选择一天中最柔和的光线;在不同的方向选择光的效果:为消除远景、高11I和天空“过多”的蓝紫光曼加滤光镜;利崩风雨云雾烘托气氛,增强画面美感等等。这些方法产生的影象既不“自然”,也不是

(下转第276页)

吖致‘‘‘269

万方数据

强艺术传媒’

权会受到的影响和以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5结语

目前,人们对新媒体的未来抱着乐观态度。国外也有学者从人际领域、广播领域、文献领域对新媒体进行了预言。也有专家将新媒体的未来特征从收受者角包、传播内容和传播核心技术上进行了预测。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专家们对数字化新媒体的探究也在口益深入,新媒体的每一步发展都带动其研究的进步,研究成果会在吏高的起点上推动传播内容、机制体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注释

①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1国际新闻界,200S(06).

⑦陈力丹.i毛露.06年我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U1.新闻界,

2007(1).

③吴静.数字化新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一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fJl新闻知

识.2007(2).

④欧阳斌.互联网冲击中国社会生态.IJJ.凤凰周刊,14l

参考文献

…新媒体?新机会,新伙伴fJl.中国科技信息,1999(13).

【212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M.【f{勋:新闻羿,2008106).

【31曾丹.2007年新媒体f々播研究热点述评【J|新闻战线.200so).

(4l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蝶体变迁【JIf§媒观察,2007(5).

㈣5卢宏,牟婕新蝶体发展现状‘ofj;:f昭…现代观听.2007(3).

f616欧阳斌.瓦联网冲dj中国衬=会生态IJl风凰_}古I刊.141.

川李小翠.唐俊.新媒体.关注和热议中前行——2005新媒体研究综述闭新闻记者.2006(3).

【8l吴睁擞7化新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Ⅲ.新闻知

识.2007(2).

f9】陈力丹艇露.06年我圜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fJl新闻界2007(1).

责任编辑时枫

舢n-‘也“舢舢舢掣.‘止舢扯址驰耻jlL“越舢““舢J止一‘止舢JlL.‘屯舢“_‘‘舢J上.皿耻舢皿舢—U-J止“JIL““舢?“?(上接第269页)

自然,自然的现实不在场,只是人对自然的复制与模仿。

自然荚Ufj自然整体存在的自由之荚,其审美价值永远高于艺术及其它人造物,自然荚的本质即自然全美,自然是荚的本体,亘古而浑然,流变而常新,自然美不是圳的,乃是A然的自有自在,是自由的最高象征。再则,视觉艺术审美是有限的,它主要f}I视觉经验构成,很少关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两自然审美则会激发感觉整体的存在,人有一个身体,本身是自然存在,而属灵之人本心清净,在自然中物我两忘,复归于朴。人与道、天.地四元和许存在。根本不必也小呵能Ⅻ道自然和自然物是如何产生的,或究竟是谁刨造出来的,如禅师所寿,‘珲艰郇黄花。尤{}殷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3社会价值建构:山脉摄影与民族个性

就当摄影家ff】力湖从纪实性风光摄影的局限中跳跃出来,将客观的自然世界升华为主脱的自然世界,升腾为像自然一样缤纷绚妒的艺术精神时,摄影的壬t会价{A等多元价值也在不知小觉中得到彰显。本文在这甲举一例说明,它就是l…泳摄影在斯洛文尼亚民族个性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这里的…脉町以说是阿尔卑斯Ill脉,斯洛文尼亚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并一直缩亘}lJ眶锝哩弧海沿岸。靳洛文j已贬人的祖先在东部5u『尔卑斯1IJ和潘诺iJI三弧平原‘奠家。在阿瓦尔人的强制下,他们又向东迁人弧得咀亚海和巴拉顿湖沿岸,并于7世纪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斯拉夫人的闷家。到10世纪时,法兰克人)r始拓殖这块属于斯洛文尼哑部落的领土。然而,一直到1918年南斯拉大同家的形成,威胁斯洛文尼亚民族生存的一直是强悍的德围。最初以斯洛文尼亚语言问世的一些书籍于5个世纪以前出版,从那时起,尤其是从19世纪未以来,一种民族意识jF始在史加广泛的基础上存在。但是,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意大刹获取了一大部分斯洛文尼亚的

领土,而这部分S肚直到1943年以前还一直处于意大利的缅台之卜.。o从斯洛文尼哑人和德闻人早期就试罔象征性地占领阿尔卑斯山脉,到他们后来在汁歌和艺术上利用摄影队【lJ脉的再现,都加强了Iij脉的“真实性”作用,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山脉成为民族个性和民族起源地的形象。}h于可以赋予1II脉儿乎无限的和互不矛盾的意义,III脉在斯洛文尼亚这个渴求独立的弱小民族眼中有着一种非凡的象征性价值。

在最近的一d年中,斯洛文尼亚的【ll景摄影无疑促进了加强山脉作为比族个性和民族起源地形象的作用。原因有几点:一是。风光摄影的主体可控制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者,叮以通过赋予照片人为的特定含义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如,表现…脉的崇高。摄影师要表现这点轻而易举,而这样的信息会很容易激起淡瞢心中的崇高感;二是,摄影作品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也无形中加强了某些信号的放用。比如,由于照片展现空问有限.就很容易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几个甚军是一个点上,传递出的信息就史有冲击力,像贾卡?科酱的《tlI之黎明》,整张相片的主体就足一棵光秃的树.在山脉和蓝天的背景映衬下孤独地站立着。我们在这幅作品中看到的是树在为生存而抗争。看到的是…脉中生命的顽强不矗E。但是。如果这样的事物放在实际的大空间中.等待人们去发现、去捕捉和感悟,就不太容易了。再比如,摄影可以以连载的形式在村{同的出版物上连续刊登。并且展现给同一批大众读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价值y-4断的目的。

从这个典划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风光摄影美学价值更加深远的延伸和扩展,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食粮,摄影艺术会为我们社会的进步贡献积极的力量。

276钟缸≈(‘4对极端“唯美主义”的警惕

风光摄影在记录A然的基础上,以崭新的观念“创造美”。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哩的“创造美”与唯荚主义的“造荚”区分看来。

中嘲人对茭的追求历来很强烈,反映在摄影艺术中也是如此,这使得摄影刚传人中闲就被涂上了一层唯美的色彩。后来竟发展出一食“造美”的理论,而它的实质就是地道的唯荚主义思想。风光摄影也难逃奠幼,成千上万的摄影爱好者在胀花缭乱的竞赛里你争我抢,甚下使风光摄影成为-}t,x,f自然最直接的破坏。

有人将中用摄影的唯荚主义归结为历史文化的影n向.认为我国占{弋作文就讲眷法.讲词钙、讲意境、讲韵昧,写i予填词讲韵脚、讲声调、讲对仗,连宁数上都有严格限定,这鄙是把肜式看得比内容更蕾要的表现。诚然,这样的"j史遗留确实存在着,fEl是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占代的自然美学观一直是建立在中【嗣哲学、荚学的基础上的。庄子浣:“天地有大荚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议,万物有理而不说。”庄子认为“大美”存在于A然之中。与人相比,自然的美德就在“无寿”。庄子在《天一r-"》篇中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人们受深入到自然中去寻求美,观察荚只有“备于天地之美”,遵循A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领tg自然之真滞,才能开启人的心钾,“神明”人的思想。嗵“天人会一”的思想更是【}J喇哲学、美学和中图文化艺术特有的审美客体。我们应该将这种传统审美意旨发扬下去:将自然与入的精神联系在一起,侣导人们用理性的眼光玄审视A然荚,在自然审美【|J获墩情感趋向。这样,睢荚主义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如此打来,不是我仃J的传统不够好,而是我们忽视了这门来自西厅的年轻艺术受想在中嗣发展需耍适宜特定环境的土壤。著名美籍7#裔摄影家参元先生说:“在中咽,风光摄影是承袭了一个具有悠久"j殳的艺术传统,而且观众对风光摄影的评价和欣赏与西方也有所不同。”o以中同传统自然芙学为基础,J{:深刻钡悟自己特有的艺术聿彳学,这/{‘是达到艺术极致的正确途径。我们一味地追求西力风光摄影的色彩、形象等外象,却忽略了西办文化、历史、哲学、美学与中同的差异。其实,当年Hp便是以哑肖斯等人为核心卓然独立的F64小组也绝不是什么唯荚主义的摄影团体,而是一个追求摄影终极目标——客观纪实的闭体。这些以“纯影派”或者“直搂摄影”命名的创造者,试网通过照相机的物理和化学功能精确地展现自然尽nf能多的细节魅力。从而传递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只要我们在举起相机时,框住的是精神和自然的辩证融合,而不是空洞无蛛的“荚”,就瓜易进入极端唯美主义的误区了。

注释

①林路.风光摄影的历史与m路.巾冈摄影报,2006-12—22(3).

⑦杜宁.纪变摄影美学特征断心.鼍代{S摇。1997(1).

③黄云裕风光摄影浅议瑚建艺术,1997(I).

④李撤万.风光摄影的美学意蕴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世纪摄影论坛精粹.

北京:中l}4摄影H;版计.2001:90

⑤(斯)阿策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图像时代.长春:占林人民卅版社。

2003:l14.115

⑥拿撤万.风光摄影的美学意蕴.巾围摄影家协会理论部.世纪摄影论坛精粹.

北京:中1日摄影m版社,2001:183.

⑦李元.漫画中困摄影巾圆摄影,1986(6).

责任编辑叶枫

万方数据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作者:李晓杨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0136

刊名:

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林路风光摄影的历史与出路 2006

2.杜宇纪实摄影美学特征断思 1997(01)

3.黄云裕风光摄影浅议 1997(01)

4.李根万风光摄影的美学意蕴 2001

5.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图像时代 2003

6.李根万风光摄影的美学意蕴 2001

7.李元漫画中国摄影 1986(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36741851.html,/Periodical_kjwh200903246.aspx

授权使用:聊城大学图书馆(lcdx),授权号:ab01d5ff-ef3d-43f0-be67-9e9901769779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日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一段文字可以记录一个故事,一段声音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而一张孤零零的图片却只是故事里某个瞬间的再现,这样的瞬间呈现叫做摄影。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有人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是的,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想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 摄影师能够还原瞬间真实的再现。严格意义上的摄影无疑是真实的,由于摄影师心中的悸动而促使他把眼中的真实保留下来,这个过程是去功利化的。而且作为第三只眼睛的镜头是没有丝毫偏颇的。就算拍出的照片有优劣之分,那也是当时的光线、景物、角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摄影是一种瞬间的真实,它反映的不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故事,而只是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真实有无限多个过去,有无限多个未来,当它孤零零地摆在那里,很少有人能猜出整个故事的全面真实。然而这样的真实性还是拥有巨大的魅力的,一方面观者希望看见这种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这种视听媒介比报纸、广播更大众化的原因,因为它对真实的还原度更大,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使摄影更迷人的原因也许就是它本身的不完整性吧!这种片面的真实往往是一种悬念、一种诱惑,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测和向往。

摄影是一种向善的诉求。美学中有移情之说,摄影中同样有移情的存在。事实上,摄影大部分时间是在把他者“我化”,当你看到小路旁一朵漂亮的花儿,当你看到夕阳下牵手散步的老夫妻,当你看到草坪上亲密无间的母女…如果你手中刚好有摄影设备,你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把她们拍下来装进永恒。摄影是人性之善的外现,是一种美的冲动。再或者,当你看到满目苍夷的灾难现场,当你看到悲伤失望、充满不安的人群,当你看到残暴血腥、不忍一睹的场景,你会因为心中悲伤而举起相机,对这样的瞬间的凝固,是你对镜头里“他者”产生悲悯之情的体现。同样的,一张引起轰动的摄影作品,之所以引起观者的共鸣,必定是因为它从正面或反面提出了向善的诉求。人无法对不能引起自身情感触动的事物产生关注,对于一个摄影者而言,让他打开镜头凝固眼前的事物必定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把他者“我”化过程中的触动,而这种触动,触及的是主体一条向善的神经。 摄影也会造成美的假象。摄影追求的是一种瞬间的永恒与不朽,正如世间万物没有不消逝的一样。这种永恒和不朽理所当然的是一种假象。没有不凋谢的花朵,没有不老去的美人,摄影却妄想把种种的美种植到相框里。当人们沉浸在这种永恒的美的假象里时,作品的现实里的主体已经不见了,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已经严重脱离互不相干,摄影之初震撼摄影师的那种真实之美已经被一种假象之美所代替。这种假象之美是经过了观者的注视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流逝、经过了空间的变迁之后所产生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折射出的情感意向早已被观者的主观倾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什么是美?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美可分为感性美和理性美,美是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与美学无关。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德国诗人诺瓦利说:“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中存在着美。 什么是数学美呢?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 数学具有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表达形式和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例如:人们用0到9十个数字加上位置计数法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复杂的地图用简洁的四色表示,只有数学能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莱布尼茨用“”这一简捷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的丰富的思想,刻画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因此,有些数学家把微积分比作“美女”。 数学具有对称美。 对称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关。”数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称如:数的对称,包括整数、有理数等;形的对称,包括直线、圆、正多边形等;式的对称,包括对称矩阵、求导与积分等。现实生活中,建筑、宫殿、园林就很好的应用了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具有统一美。 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经历了无数次坎坷,范围不断扩大了,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属性和规律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系中。数学美的统一性正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数学具有和谐美。 所谓和谐即雅致,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谐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无论从局部或整体来看,都让人体会到平衡协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黄金分割比”是最能体现数学的和谐美,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生活中也常常利用黄金分割如:小康型购物价格公式、合理睡眠时间、饮食饮水问题等等。可见数学的和谐美无处不在。 数学具有奇异美。

论文论美学和人生

论审美与人生 【摘要】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的时间不是重复循环的圆,而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我们的人生以时间为度量衡,也是如直线般向前延伸。表面上,我们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人生似乎是一条曲线;本质上,一切的欢乐与不幸,得意与失落都将随时间匆匆流去,如直线飞速向后,永不复返。 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关键词】人生,得意与失落,境界 Life with aesthetic theory [Abstracts] Milan kundera, say, of life is not to repeat the cycle time round, but the fast forward in a straight line. Our life in time weights and measures, such as straight line is a straight line. On the surface, we experienced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bumpy, life seems to be a curve; In essence, all th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proud and loss will be in a hurry to flow over time, such as linear rapid back, never return. A wise man says, life three levels. A writer will the three levels of statements with general full of zen to illustrate: see mountain is mountain, see water is water; See mountain is not a mountain, see water not water; See mountain or mountain, see water or water. [Key words] Life, proud and lost, realm 1.审美的魅力 1.1 审美的理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

(完整版)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人物摄影构图技巧全解
篇一: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十种摄影构图方法详解 摄影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包括曝光、用光、 构图等等,当一个新手拿到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学习的时候,从构图入 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构图是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但在摄影的过程 当中,人的思想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曝光、用光、构图或是其他什么拍摄方式,无非 是以照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拍摄前构造画面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然很多风景照拍摄时 人为不可控,需要更多的是实地发挥。 相对于曝光、用光等更复杂的摄影技巧,构图显然是最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方面是 由于构图不需要依托什么特殊的设备,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指搭框都可以构图,平时练习构图 也很方便,甚至不需要什么器材都可以学习。另一方面,摄影构图的严谨性却是很难掌握的。 数码化后的相机让人们在拍摄前缺乏思考,构图也变得随意起来。所以想要拍出有点水平的照 片,构图技巧还是要学会的,下面我们介绍 12 中创意摄影构图,看一遍只需 5 分钟,把它记 住灵活运用则是一辈子的本领,是摆脱新手的最佳训练要素。 1、三分法构图 将画面分割为三等份,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 1/3 放置天空或者 1/3 放置地面都是风景摄 影师常用的构图方法。1:2 的画面比例可以有重点地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天空比较漂亮的 话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天空元素。整体画面也显得更为融洽。 2、井字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 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3、对角线构图 2 对角线构图可以获得有趣的风景画面,以往水平线为主的风景照,在对角线构图下显得更 为生动活泼,画面被对角线构图切割后呈现两部分的照片内容。而对角线拍摄人像也是常用的 手段,让死板的人像照片更具有想象空间,画面也更活泼一些。 4、两分法构图 两分法构图就是将画面分为等份的两部分,这在风景照的拍摄中经常使用。将画面分成相 等的两部分,容易营造出宽广的气势。风景照中,一半天空一半地面,两部分的内容显得沉稳 和谐。这样的照片四平八稳,容易出好片,但画面冲击力方面略欠。
1/6

浅析后现代美学在人像摄影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6741851.html, 浅析后现代美学在人像摄影中的运用 作者:赵丽平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2期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者审美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事物,而后现代美学作为流行元素在艺术领域逐渐兴起。本文将运用后现代的摄影创作理念,从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两方面,探讨后现代美学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 关键词:后现代美学;摄影;人像;应用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像摄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人像拍摄上开始由理性向感性转变,拍摄者开始从个人的角度解读和宣扬自己对世界的特殊理解,主观地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后现代人像摄影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新鲜感”。在现今社会人们一般都比较注重具有新鲜感的事物,越来越多的观赏者在看到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会更加关注这幅作品主题的表现手法是否够有创意、够新奇,而不仅仅是这张照片是否符合大众审美。 一、后现代人像摄影表现手法的创新 后现代主义摄影倾向于自我价值观的体现,它不仅能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又使人对摄影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知,在拍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摄影作品,使作品呈现独特的审美追求。 双重曝光在摄影中是常用的拍摄手法,笔者在拍摄时巧妙地运用双重和多重曝光,将后现代主义拍摄观念融入人像摄影,以此展现当今社会人们情感的复杂多样。从宏观层面分析,人们的认知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正在不断地更迭、交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每件事有不同看法的人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但在如今这个社会中,人们在生活压力下通常带着“面具”生活,外在和内心想表现的可能不单单只是看到的一面,人内心的复杂程度,有时作为“自己”也会感到疑惑。笔者从这一主观情绪出发,运用创作拍摄,在同一张照片里展现同一人物的不同情绪,或悲或喜、或张扬或消极,还有迷茫、忧郁。 二、后现代人像摄影表现形式的创新 (一)从颜色搭配上体现后现代摄影 從表现形式来讲,可表达的内容是多样性的,但在颜色的选择上要做取舍。《思考者》,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张扬不羁,而蓝色又表现了沉稳内敛、纯净安详。两个色系的视觉语言和画面的渲染表述看似不太搭,但却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且毫无违和感,这样可以让画面效果更加激烈,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本身,而不是只观看照片里的人物有多美丽。

浅谈数学中的美学体现

浅谈数学中的美学体现 【摘要】: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美,也都能在数学中体现出来,并且显示出它独有的特点。主要包含了统一美,简约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美,统一美,简约美,对称美,奇异美 【正文】: 一.数学与美学的关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广义上的美学是这样定义的: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世俗的观念,往往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与美学无缘。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数学是科学的经典学科,而且几乎与科学的所有学科都相关甚至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美,也都能在数学中体现出来,并且显示出它独有的特点。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就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德国诗人诺瓦利说:“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说:“古今中外的杰出数学家和科学

家都莫不高度赞赏并应用了数学科学中的美学方法。” 并且说:“数学园地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它是一片灿烂夺目的花果园”。这就是说,数学中存在着美。 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对立面的统一是万物生长发展的动力,美是和谐,是对立统一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运动呈现多样性与规律性,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属性和规律的数学,它反映了这一统一性,其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系中。 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统一于数。数学的统一美,既表现在宏观上,也表现在微观上。数学的统一美大致可分为各数学分支之间的统一和数学运算的统一。 数学拥有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由于近代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分支愈来愈多,各时代数学家都试图统一各数学分支。笛卡尔用解析几何把几何学、代数学、逻辑学统一了起来;高斯用曲率把欧几里得集合、罗巴齐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统一起来。微分和积分开始是作为两种数学运算、两类数学问题分别加以研究的。当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将微分和积分真正沟通,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将两种运算统一起来,明确地找到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微分和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微积分学才真正的建立起来。射影几何的建立是数学统一的典型成果。与欧氏几何相比,射影几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点与直线的对称统一。由于引进了无穷远点,在射影几何中点和直线的地位就是完全对称的,这也促使了射影几何的建立。统一是数学家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 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运算。我们对运算的认识是从“数”的运算开始,后来,知道运算不仅仅局限于“数”,“式”也可以进行运算。进而学习到向量的运算、排列组合的运算、矩阵的运算,这说明运算不仅可以在数之间进行,而且可以在数以外的其他对象之间进行。实质上,运算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集合,从一般意义上说,G上的一个二元运算是G×G到G的一个映射。由此可见,运算不一定是加法、乘法,它可以是更一般意义上的运算,其实它是一种映射:对G中任意两个元素a、b,由运算可唯一确定G中的元素c。因此,一般运算的概念是指一个或几个集合到一个集合的映射。数学美的统一性正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在数学中,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可以化归为整数的四则运算,而整数的四则运算又可归结为表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1) (1)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 1 【单选题】(2分) “美学之父”是(C)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鲍姆嘉通 D. 莱辛 2 【单选题】(2分) 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B) A. 《纯粹理性批判》 B. 《判断力批判》 C. 《实践理性批判》 D. 《反思批判》 3 【单选题】(2分) 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D) A. 哈奇生 B. 夏夫兹博里 C. 休谟 D. 博克 4 【单选题】(2分) 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 A. 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B. 美是和谐 C. 美是鲜明的颜色 D. 美是数的和谐 5 【单选题】(2分) 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C) A. 别林斯基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马克思 D. 列宁 6 【单选题】(2分)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D) A. 毕达哥拉斯 B. 德谟克利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7 【单选题】(2分) 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 A. 亚里士多德 B. 伊壁鸠鲁 C. 巴门尼德 D. 朗吉弩斯 8 【单选题】(2分) 庄子的美学观是(B) A. 君子成人之美 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 充实之谓美 D. 美在虚实 9 【单选题】(2分) 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希特 D. 叔本华 10 【单选题】(2分) 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D) A. 羊人为美 B. 羊综合感觉为美 C. 羊生殖崇拜为美 D. 羊大为美 11 【单选题】(2分) 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B》 A. 《诗经》 B. 《尚书》 C. 《庄子》 D. 《论语》 12 【单选题】(2分) 强调“尽善尽美”的是(B)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13 【单选题】(2分)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一、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 按下快门后: (1)后幕帘开启 (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 (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 (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

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 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 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 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1、视角 焦距越小,我们称为广角,如18mm。广角的视角大,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拍摄到更多的内容。 焦距越大,我们称为长焦,如300mm。长焦的视角小,可以拉近放大拍摄主体。

2019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A A.甲骨 B.金 C.小篆 D.隶书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D A.毛苌 B.荀子 C.董仲舒 D.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鲍姆嘉通 B.克罗齐 C.柏拉图 D.维科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 A.毕达哥拉斯 B.莎夫 C.笠原仲二 D.苏格拉底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 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着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 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怎么办》 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第二章测试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 A高尔吉亚 B苏格拉底 C芝诺 D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着作是B A《法哲学》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私有制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 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 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事物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 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着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 A《克拉底鲁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小希庇阿斯篇》 D《曼诺篇》 第三章测试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 A屈原 B王维 C辛弃疾

摄影美学——从哲学到美学的研究

摄影美学从哲学到美学的研究 一、什么是美 这是美的本质问题。从本质论讲,我认同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吕荧的观点,即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吕荧是中国当代唯物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吕荧对美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以及他为人类美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无疑是人类美学思想史上迄今为止最辉煌的一页。 1.美是主观的 为什么美是主观的,是人的社会意识呢?吕荧讲: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美是人的一种观念。而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观念。 当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时,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反映、判断或评价。当然,这种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美。如果自然美与人无关,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那么它对人作为审美主体而言就是无,即没有意义,还怎么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美感享受和精神满足呢? 吕荧在论述美是人的社会意识时,还深刻揭示了美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他说:美随历史和社会生活本身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并且反作用于人的生活和意识,这就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不仅前所未有地赋予了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以一种辩证、历史的性质和特点,使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更加具有科学品格和真理品格,而且也极大地推进了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的研究进程,是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和重大发展,具有无可争议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美是客观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不断深化,这种对美的主观论的看法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如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上,有人就明确提出不同意见:美在主观意识,不能认为是唯心主义美学观点。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也详细地分析了美学史上的一些具体事实后声明:在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和美学上的主观论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种变化就不断得到扩大和加强。 我认为,对美的主观论看法这种明显变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美学的进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伴随着人们对美的主观论看法上的这种不断变化,伴随着人们对美是人的社会意识观点的重新发现和再次确认,我们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美学理论无疑将面临一次非常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面临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绝好时机。相信以美是人的社会意识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作为我们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基本指导思路和理论出发点,我们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一定会一路高歌,大放光彩,从而实现自己伟大的现代化和历史振兴。 二、美学与审美观念 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 1.美从哪里来 这是美的根源问题。我认为,从根源论意义讲,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本身来自客观,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所内在固有的审美价值的一种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 审美价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审美价值的本质就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 2.审美观念

摄影构图要点——经典摄影构图赏析分析

摄影构图要点——经典摄影构图赏析 精美的照片#1(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俄亥俄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 ●视平角。(Full - shot) 17mm

在色彩的配置上下了较大的功夫。水平布置蓝天后增加了稳定感,湖水安排在画面的左侧三分法横线上。加上构成斜线的绿草地又衬托人物的活动,形成了童话中所描绘的画面。 精美的照片#2(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俄亥俄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视平角。(Full-shot)17mm

●视平角。(Full-Shot)17mm 蓝天和绿色草地占据画面的3/5,在画面的右侧以斜线布置了

异国风情住宅。此外,为了增添画面的活力,在左侧安排了孩子和母亲,并利用人物衣服的颜色进一步调和了色彩。总之,妈妈和孩子可爱的动作与清透的背景相互协调后形成了洁净、温暖的摄影作 品。 精美的照片#3(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月亮公园 Sudoguksan博物馆 摄影重点:把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融入到蓝天背景中。低角。(Full -shot)18mm ● Canon EOS 300D, 1/640s, F3.5, ISO 100, 18mm

作者去了一趟仁川东区的Sudoguksan 博物馆。该博物馆重现了能够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的月亮村原貌。恰好碰到的蓝天非常美丽,这使作者想到为孩子们创作出回忆的一页。蓝天为背景,以低角拍摄了穿着不同衣服的两个孩子的侧身,画面的下侧以线条为主安排了博物馆建筑,并布局大幅蓝天后,表现出清爽感。此外,把孩子安排到右下侧的三分法交点和画面的中心上,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 精美的照片 #4(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国际机场 摄影重点:摄影意图在于表现时间和空间效果。高角。(Full -shot)23mm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浅析风光摄影的美学价值 李晓杨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0136) 艺术传媒嗣中图分类号:J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9)们一269-02 摘要当大自然中的一切,运动的,或静止的,出现在镜头中时,风光摄影便开始了,并以一种与自然同在的姿态,伴随着人们对自然无限的崇敬和欣赏。随着摄影的发展和进步.风光摄影所彰显的差学价值,已经不仅仅在真实、逼真地记录自然。更在对事物内在特征及其价值观念的表现.而美学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实现,并发生作用。而我国的风光摄影依然容易走进唯姜主义的审美误区。需委着眼干本国的美学基础慎重思考。 关键词风光摄影美学特征意境社会价值唯美主义 1客观世界主观化:人与自然的对话 1.1纪实摄影的早期影响 风光摄影有着一个画意的开端。在掇影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人们为摄影的纪实能力惊叹彳:已,将拍摄题材基本固定为两种:自然风景和人丁建筑物;这一时期的风光摄影,主要【1『以分为两大风格体系,一个足欧洲摄影家的作品,以细腻优美见i丈;另一个就是美圈西部摄影家的作品,以粗犷豪爽令人瞩月。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风光摄影家/fi仅从优秀的占典风景绘画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使风景摄影一上来就达到r相当高的水准,同时风光摄影的各种实验性创作手法.也大大影H臼了一批风景厕家的创作实践。 由于与科学和理性主义兴起在同一个时代,风景摄影的创作在走向群体行为时Jf始真实地记录社会和历史的痕迹,例如以美国的西部Jr发为背景,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风光摄影家。不管他们带着一种怎样的“狂热”,都同样是崩照相0L自"J镜头,为我们留下了那段特定时期和历史.事件中的自然罔景。纪实摄影深刻地影响着风光摄影的审美选择,、纪实摄影把现实世界视为真实的母体,因此,在作品中要求把真实性放在目位,把形象的真实感作为艺术美感最匝霞的内容和标准。传统的艺术意识倾向于追求善和美.有时甚至町以牺牲真实感:而纪实摄影的基本要求则在于:在真实的基础上溢美、扬善,并且用作品内容的美与丑去打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用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的荚与丑。所以.纪实摄影作品,一般都是把人们对审荚的期盼和对道德规范的向往,采用真实的、不加修饰的形象和髓托出,留给读者内已去思考、评判。纪实摄影是凭着一种直觉的敏锐与冲动,凭着一种发自生命木源的真诚和良知去追求自然,追求对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表现。o 井小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足迹踏遍所有美丽的角落,但这个任务可以交给风光摄影家。早期的订:多摄影家拍摄中东和ElJ度风情,其中8'3-?些十脆就在著名的旅游地拍摄风光照片,然后用相纸进行大量印制,最后作为商品出售。旅游者町以通过照片永久地保存记忆中关丽的风上人情,而没有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口r以通过风景照片看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摄影家小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商、lp的需求,但好在多数摄影家具有优秀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更有像安塞尔?哑当斯这样的大师.不但给我们留下无以比拟的摄影作品,更是用自己的相机引起了政府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 纪实风格的影响也延续到了二战以后,虽然下业文明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f(i依然有一批摄影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风光摄影大师如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等人的写实摄影传统,追求对视觉世界史为完美的描摹。将摄影纪实作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2审美趋向:创造美的艺术 没有任何一|.J艺术能像摄影一样准确、完美地记录自然的面貌,这也是风光摄影能在那样长的时间里受纪实摄影影响的原因,但是,美,从来部小是单力‘嘶属性构成的,它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结果,体现在摄影发现荚、捕捉美的过程中,就是更多地在真实中“创造美”。 风光摄影的审美趋势,是将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外化。作品不仅仅是记录自然,更澜盖了艺术家的激情,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只有摄影荇将自己的感受、情绪和理性思索,也就是活的“人性”投洼于静止的景物时,才能让人从照片上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借风光表达自我,将自己的哲学情思融于其问。在自然审美关照中找到物我关系。 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给人内在精神的外化提供了广阔无限tl"J¥1"部环境,我们的心灵总会在客观世界咀找到对应。秋风落卧,断壁残垣,丝瑷凄凉浸透心扉:大漠孤烟、水天一线,那份宽广浩瀚使人将宠辱成败置之脑后……其实,这正是中国人强调的“意境”.意境是中围特有的一个荚学范畴,足中同独特的关于艺术形象的一种理论,它又足传统艺术实践的总结,对我们今天的摄影创作,尤其对风光摄影创作十分黍要。在我同。自占以来,凡作文或绘画,一直,自t;-tlg意境作为文蘸和艺术作品所迫求的最高境界,古来向有“情有意中,意在育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的说法。因此,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对意境这一概念小能简单地理解为情与景、意与象的结合。意境中之“意”足摄影家的气质、情感、理想等精神世界的凶素在创作中的体现.“境”是照丰}{机面对客)c!l!形象的反映。“意”和“景”并不仅仅是景物、环境的意思,意中之境是指创作者通过艺术构思形成的一种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广阔深远的高妙境界。o世界上著名的摄影家诸如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内森?莱昂斯等的伟大之处是小仅再现了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更重耍的足创造了自然美,揭示了自然非凡的个性与思想一级人类千丝万缕的情感依恋。 2根本美学特征:探寻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2.1探寻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自然界蕴含着丰富的景物之美,我们应该将哪些摄入镜头之中?风光摄影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是不是只表现那些好看的东西呢?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就在风光摄影的根本美学特征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风光摄影讲述的足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故事——生存、抗争、死亡的全部J』J程,即辉煌Lj悲怆的故事,英困著名摄影理论家布赖恩?坎贝尔认为风光摄影“它们并小是单纯地反映现实”.表现事物的表向,其美学特征在于表现事物的内在特质和其价值观念。他精辟地阐明:“风光作品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像刮风,流水,以及生长和死亡的过程等。所以风光摄影中可表现的东西很多,绝不是那些好看的东西”④从死寂的物象中寻找令人振奋的生命奉质,就是风光摄影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内蕴。有许多摄影家乐于探索这片面的题材。如对岩白』的拍摄,就町以从它的纹珲着眼,将变化体现在对纹理图案的刻画上,同样口r以止人感受甚至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丁和生命活力。 但是,悉数地i己录自然是小现实的,这意味着要提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而取舍的杯准还是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即突出主题的主体本质美。我闲著名风光摄影家陈长芬先生拍摄的《大地》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以中困哲学情思为创作动机,赋予“大地”以人体美的象征性意念。《淮南子?精神训》中有对天地人的描绘:“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王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陈先生的《大地》与占人同意,将自然审美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哲学境界。 2.2创造自然审美价值 风景的荚学化是自然的人化之表征.自然物和大地使用的科学性,娱乐性都倚重于风景的美学化达到目的。自然的人化正是典型的启蒙主义自然审美观,它错误地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欣赏自然。是因为人类实践活动已经在-;L-'程度上征服了自然.人勺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凶此自然变得亲近,不再是外在异化力量,不冉是令人恐惧、敬龆的对象。照此逻辑,自然美也就意味着按照人类的意志.情感、想象使自然“变美”.或者}兑,在自然中只有“宜人”.“愉悦性情”、“有补于世”的那些方面。才会有价值。问题是自然荚和艺术美并非一回事,艺术美的原因,根源在艺术家的所谓主体性那啦.风景摄影家想象自然的荚往往是根据町人嘲的风景画套路来再现或虚构的,从风景摄影的普遍创作方法即可说明问题,诸如:景点的优先性;从表现意图出发确定相机的拍摄点;选择一天中最柔和的光线;在不同的方向选择光的效果:为消除远景、高11I和天空“过多”的蓝紫光曼加滤光镜;利崩风雨云雾烘托气氛,增强画面美感等等。这些方法产生的影象既不“自然”,也不是 (下转第276页) 吖致‘‘‘269 万方数据

方案-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数学美育的丰富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精心提炼,设计出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美、理解美、鉴别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出一些数字、公式、定理、定律等所蕴涵的数学美,学生一定会在享受美的同时,爱上数学,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就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学好数学。 利用数学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去认识数学美。数学既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创造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曾留下了许多数学家呕心沥血、执着追求数学真理的动人篇章和趣闻轶事,将这些名人轶事引入课堂,可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结合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各种数学美,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惊叹“如此绝妙”之后,为之折服,从而产生追求数学美的欲望。 通过介绍数学美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著名的“黄金分割”揭示了线段比例关系中的和谐美,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音乐、 、 、 、生物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 。此外,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体现了数学的精确美;数学家用笔“算”出了海王星的奇迹,电子 神奇的功能都是以表明数学的奇异美。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代化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激发学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生认识数学美的浓厚兴趣。 二、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培养学生数学美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是数字和符号的堆砌,线段单调、枯燥,但是,就是这些数学和符号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数学美。英国人的学界老大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这样阐述数学美,“作为科学原理的数学,具有一般 与 所共有的特点。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数学美。它主要包括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美、形式美、符号美、机智美等等”。这些美遍布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人类 的发展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带有哲理性的美,不容易为中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作耐心细致的剖析,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美。数学中,还有许多美的命题、美的方法。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对称美,圆幂定理的和谐统一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洁美等等,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中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和谐统一的简洁式子、比例结构的匀称协调、命题或定理间的关系相似、对称、奇异等唤起学生美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医学美学论文

医学美学论文 很难过这门课那么快就结束了,记得刚选上着医学美学这门课的时候,自己还不清楚到底要学什么,只想着这应该就是关于医学的一些东西吧,本来就对医学充满着憧憬渴望,想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医学有所了解,有所探索。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发现虽不是我当初想的那样,但我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很喜欢老师的教学。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内容的简要总结以及我对它的认识理解:整个课程共分为五讲。 第一讲:美学概论。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主要讲的是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美的基本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 第二讲:美感。 美感就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美感的特征是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第三讲:人体美。 狭义人体美主要指形体容貌的形态美。广义人体美包括身材、面容、肤色、发式、举止、服饰等外在美,也包括气质、心灵、性格、情志等内在美。健美是人体是指在健康的状态下的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适应等层面上全方面合乎目的的协调、匀称,和谐及统一的有机整体。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躯体美是人体美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颈部、肩(圆润、不下榻)、胸、乳房(丰满、匀称、柔韧、富有弹性、位置相对较高、不下垂)、背、腰(比例适当、粗细适中、圆润灵活)、腹(腹部平坦、皮肤坚韧)、臂(手臂洁白细嫩、肩到手过渡舒缓、线条柔和)、手(修长、皮肤光滑、线条柔滑)、臀(圆滑、丰润、富有弹性、曲线柔和流畅)、腿(白皙丰满、细腻有弹性、小腿浑圆适度、脚跟结实)、足、皮肤(色泽、质地、弹性美)、毛发(清洁整齐、自然、光泽、有弹性、疏密适中)。 第四讲:容貌美。 1、容貌是人体审美的核心。容貌美的整体特征有:对称美、比例美、和谐美 和曲线美。主要表现形式有:眼睛(大小适中、清澈明亮)、眉、鼻(鼻梁挺立、鼻尖圆润)、耳朵、口唇(唇峰优美、颜色红润、唇角微微翘起)、牙齿 (牙齿形态完美、牙齿颜色洁白)。 第五讲:医学美学的形式美。主要分为医学环境美、艺术基础、语言影响和审美疗法。医学美学的产生是美学应用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和典范。医学的艺术:真善美。 下面我阐述一下通过学习者门课程的心得体会,认识及感想。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美有了重新的认识,对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境界,我的眼光视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人们不断的追求着自身之美,奋力创造着社会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的审美意识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层次演进,激励着人的生命意识的强化,内在情感的升华,无限生命力的高涨。因此,当代人对美有了更高更广泛的追求。美,生活中处处都是,只要善于发现,世界便是多彩的。健康是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健康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健康基础上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失去了健康的人体不可能美。这便是美与健康的联系。 最后是对老师的看法。首先,老师个人和蔼可亲,特别爱笑,平易近人,能够和同学们融洽的沟通,感觉有孩子般的性情,这是我最喜欢的。然后就是在教学方面,老师教学态度严谨,课上很认真很有激情的为我们授课,并积极与学生沟通。教学内容也很广泛,很有趣。经常讲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有意思的东西,吸引到很多同学的眼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如果老师真的很想得到我的一些建议的话,我也只能说您不是严肃的,但我就是很喜欢您的这种教学方式的,我喜欢您讲课的那种热情,那种投入,喜欢您讲课说话时的微笑,喜欢您讲课举例子的那种幽默传真。 好了,就是这些了,以上便是我这一学期对医学美学,对医学美学老师的认识,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