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材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兴趣小组试用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兴趣小组

活动目的:

通过配合课堂教学,延伸课内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数学思维能力专项训练,对于进一步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数学视野、培养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具有莫大的好处,为学生中学阶段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动内容活:

自编数学思维训练教材,主要包括小数的简便运算和循环小数与计算、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因数的个数与因数的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奇数与偶数、巧算表面积和体积等。

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进行(其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复习期间暂停3次)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组织办法:

在开学第二周,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情况,选拔活动小组成员。

效果评价:以作业、上课表现和测试结果来进行评价。

参加人员:五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

第一讲小数乘法的运算技巧

探究目标:

1、能熟练的根据乘法运算的规则、数字特征、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等,进行简算和速算。

2、培养善于观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解答有关运算问题。

3、养成整体观察、深入理解、有序思考、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探究过程:

例1计算:(1)438.9×5 (2)574.62 ×25

解析:(1)由于5=10÷2,因此,可以先把438.9乘以10,再除以2,所得的商就是438.9与5的积。即

解:438.9×5

=4389÷2

=2194.5

(2)由于25=100÷4,因此,可以先把574.62乘以100,再除以4,所得的商就是574.62乘25的积。即

解:574.62×25

=57462÷4

=14365.5

或574.62×25

=574.62÷4×100

=14365.5

例2计算(1)47.39÷0.5 (2)12.348÷0.25

解析:(1)47.39÷0.5

=473.9÷5

= 473.9×2÷10

=94.78

(2)12.348÷0.25 或12.348÷0.25

=1234.8÷25 =1234.8÷25

=1234.8÷5÷5 =1234.8×4÷100

=246.96÷5 =4939.2÷100

=49.392 =49.392

例3:计算1.25×0.25×0.05×64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数字特点,为了凑整,将64分解成2×4×

8,然后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解: 1.25×0.25×0.05×64

=1.25×0.25×0.05×(2×4×8)

=(1.28×8)×(0.25×4)×(0.05×2)

=10×1×0.1

=1

例4:计算:9.728÷3.2÷2.5

解析:全面观察题目,由运算定律性质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变得简便。

解:9.728÷3.2÷2.5

=9.728÷(3.2×2.5)

=9.28÷(0.8×4×2.5)

=9.728÷[0.8×(4×2.5)]

=9.728÷(8×10)

=9.728÷8

=1.216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3.6×0.75×1.2)÷(1.5×24×0.18)=()

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运算符号。

(1)4×1.25×口×8=10

(2)4.8÷0.4÷0.12=4.8÷(0.4口0.12)

(3)32×0.125×0.25=口×0.125×口×0.25

二、选择

1.选面除法算式商最大的是()。

A. 2.021÷0.08

B.2021÷8

C.2021÷0.8 D. 2.021÷8

2.下面的乘法算式积最大的是()

A.999.9×99.99 B. 999.9×999.9

C.9999×99 D. 99.99×99.99

3. C.DE×A.B=A.CDE是用数字表示的一个小数乘法算式,题种每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数字,如果A.CDE<C.DE则,A.B这个小数是()

A. 1.5

B. 0.1

C. 1.1

D. 0.2

三、计算下列各题。

1、0.99÷4.5

2、3.6÷2.5

3、0.5×0.8×0.04×1.25×0.2×0.025

4、0.125×0.25×0.5×64

5、4.6×72×53÷4.6÷72÷53

6、(4.8×7.5×8.1)÷(2.4×2.5×2.7)

7、1.25×0.25×64×3.176×0.5

8、4.27÷26.8×3.59÷42.7×2.68÷35.9

9、0.5×2.5×96×0.125

10、5.6×16.5÷0.7÷1.1

第二讲循环小数

探究目标:

1、能根据循环小数的结构特点,正确解答循环小数问题。

2、提高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迅速解答有关数学问题。

探究过程:

例1 有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8.70,原来的三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解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四舍;②五入。

解:四舍不进位的8.70,那么原来千分位上的数字只能是1,2,3,4所以原数为8.701, 8.702, 8.703, 8.704。

五入进位后的8.70,那么原数百分为上的数字为9,十分位上的

数字为6,而千分位上的数字只能是5,6,7,8,9,所以原数为8.695, 8.696, 8.697, 8.698, 8.699。

答:原来的三位小数可能是8.695,8.697,8.698,8.699. 8.701, 8.702, 8.703, 8.704。

例2把小数0.987654321变成循环小数。

(1)如果把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加载7和1上面,则此循环小数第200位上是几?

(2)如果要第100位上数字是5,那么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应分别加在哪两个数字上面?

解析:(1)由于循环节的两个点加在7和1上面那么循环节应是7位数。因为(200-9)÷7=27……2(即循环节的第二位),所以此循环小数的第200位上的数是6.

(3)由已知可知,第100位上的数字是5,则后面四位的数字应依次是4,3,2,1。那么(104-9)=95位包含的是若干个完整的循环节。又因为95=5×19,所以循环节应是5位,即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应加在5或1的上面。

答:(1)第200位上的数字是6.(2)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因分别在5和1的上面。

例3一个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除,其和、差、商相加和为8.6,这个数是几?

解析:一个数与它自己相减的差等于0,一个不等于0的数与它自己相除的商等于1.根据“和、上、差、商相加的和是8.6”这一条

件可知

解:一个数×2+0+1=8.6

(8.6-1)÷2=3.8

答:这个数是3.8。

例4 循环小数0.2837564(2837564循环)与0.2837564(2837564循环)在小数后面第几位时,在该位上的数字都是6。

解析:循环小数0.2837564(2837564循环)的循环节是七位与0.2837564(2837564循环)的循环节是五位,7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35,所以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面第35位上的数字都是6。

例5 两个小数相乘,他们的乘积四舍五入后是60.0,这两个数都是一位小数,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7,那么两个小数的乘积四舍五入以前是多少?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带小数在7.1到7.9之间,又因为60.0÷8=7.5,所以这两个数都必须大于7.5,即在7.6到7.9之间。对此进行逐个检验:7.6×7.9=60.04;7.6×7.8=59.28.则这两个小数的乘积四舍五入前是:60.04.

巩固练习:

1、在混循环小数3.62890123(3循环)的某一位上再添一个表示循环的点后,使得:(1)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2)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分别求出新的循环小数各是多少?

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30

3.49,若果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那么甲、乙数各是多少?

3、有一个四位数在他某位数上加以个小数点,在和这个四位数相加得1258.46,问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4、一个小数,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增大了42.84,问原数是多少?

5、循环小数0.28375463(28375463循环)与0.4972163(72163循环)在小数点后几位时,在该位上数字是3?

6.在小数0.7082169453中,添上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使它变成循环小数。

(1)如果把两个点加在8和3的上面,那么第100位的数应该是几?

(2)如果要使第100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表示循环节的两个点应分别加在哪两个数字的上面?

第三讲灵活求和差积商

探究目标

1、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运用“凑整”“拆数”“等积变形”改

变运算顺序和方法,进行速算和巧算。

2、培养整体观察,综合运用知识及合理灵活的理解能力。

3、养成对任何一个算式,都要作整体观察,全面统筹,深入理解,不盲目硬算,在千变万化的运算过程中,随时注意运用简算,速算的良好习惯。

探究过程

例1 计算:7.46×36+74.6×64

解析:通过整体观察,将6.4扩大10倍,74.6缩小10倍,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解:原式=7.46×36+7.46×64

=7.46×(36+64)

=7.46×100

例2计算:1240×3.4+1.24×2300+12.4×430

解析:先把题中的1240,1.24和12.4转化为124,然后再想有多少个124.

解:原式=124×34+124×23+124×43

=124×(34+23+43)

=124×100

=12400

例3计算:43×11.8+860×0.91

解析:将860分解成43×20,43是两个乘法计算的共同因数,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解:原式=43×11.8+43×20×0.91

=43×11.8+43×(20×0.91)

=43×11.8+43×18.2

=43×(11.8+18.2)

=43×30

=1290

例4计算:7.5×2.3+1.9×2.5+12.5×0.4

解析:7.5与2.5互为补救,将2.3拆成1.9+0.4,得7.5×1.9+7.5×0.4,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解:原式=7.5×(1.9+0.4)+2.5×1.9+12.5×0.4

=7.5×1.9+7.5×0.4+2.5×1.9+12.5×0.4

=(7.5×1.9+2.5×1.9)+(7.5×0.4+12.5×0.4)

=1.9×(7.5×2.5)+0.4×(7.5+12.5)

=27

例5计算:0.16×9.85+264×0.0985+72×0.985

解析:先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再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解:原式=1.6×0.985+26.4×0.985+72×0.985

=0.985×(1.6+26.4+72)

=0.985×100

=98.5

巩固练习

1. 1 5

2.3×4.8—4.8×31.15—4.8×21.15

2. 6.3×27+1.9×21

3. 2.4×7.6+6.5×7.6+0.76+7.6

4. 0.0495×2500+495×0.24+51×4.95

6. 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7. 15.37×7.88—9.37×7.88—15.37×2.12

8. 4.65×32+2.5×46.5+0.465×430

第四讲数的整除

探究目标:

1.在掌握能被2、3、4、5、7、9、11等特殊数整除特征的基础上,能判断整除,并根据整出性求整数。

2.灵活运用数的整除概念、性质及特征,熟悉数的整除的主要问题及其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

探究过程:

例1:在568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能分别被3.、4、5整除,并且要求这个数值尽可能小,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解析:“首先根据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确定这个六位数的个位是0或5。根据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数的未两位数能被4整除,确定这个六位数的个位只能是0,十位可能是0、2、4、6、8。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

5+6+8=19,且“这个数尽可能小”,19+2=21, 21能被3整除则百位上数字与十位上数字和最小为2,所以百位上数字是0,十位上数字是2.

解:根据能被3、4、5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最小是

568020。

例2:5月25日是星期六,问在经过2003 2003 2003……2003天是星期几?

解析:这道题首先考虑2003 2003 2003……2003能否被7整除,或者被7除余数是几。

解:200320032003

=2003×100010001

=2003×(7×14287143)

所以,200320032003可以被7整除,从而可以把3个2003看成一“节”,2004÷3=668,共688节,每一节能被7整除,688节也可以被7整除。

所以再过2003 2003 2003……2003天仍然是星期六。

例3:超市里有6筐货物,分别重16、19、20、18、15、31千克。两顾客买走其中5箱货物,而且一个顾客的货物重量是另一个顾客的2倍,超市里剩下的那箱货物是多少千克?

解析:由“一个顾客买的货物重量是另一个顾客的2倍”,可知,两个顾客买走的5箱货物总量应是(1+2)=3的倍数,6箱的总重量是16+19+20+18+15+31=119(千克)119+3=39……2,因为卖出的5箱货物总量是3的倍数,所以剩下的那箱货物重量除以3应余2,6箱中只有29除以3余2,所以剩下的货物时20千克。

解:(16+19+20+18+15+31)÷(1+2)=39 (2)

20÷3=6 (2)

答:剩下的那箱货物重量是20千克。

巩固练习

1、一个四位数9□2□既有因数2,又是3的倍数,同时又能被5整除。这个四位数最大是多少?

2、把789连续写几次得到的数,能被9整除,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3、7箱油分别是汽油、柴油、机油,它们的容量分别是12升、13升、16升、17升、22升、27升和32升。现在知道汽油有一箱,而柴油总量是机油的3倍,但不知哪箱是什么油。请判断出每只箱里装的各是什么油?

4、一个五位数,能被3整除,而且读这个数时必须读出两个零,这样的五位数最小是什么数?

5、五年级有72名学生每人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共交书费□

43.5□元。首位数字被污迹遮盖。每本新字典多少元?

6、植树节那天,学生把55棵树分给三个班栽,一班分到的棵树是二班的2倍,三班最少,但也多于10棵,这三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第五讲质数与合数

探究目标:

1.掌握指数,合数的定义。

2.养成准确掌握数学概念、区分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良好习惯。

探究过程:

例1:判断119和227两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解析:先找一个大于119且接近119的平方数a2,再写出比a 小的所有质数,然后判断119能否被这些质数整除。

解:因为119小于11, 质数有2.3.5.7。119是合数。因为227小于16,小于16的质数有2.3.5.7.11.13。227不能被2.3.5.7.11.13整除所以227是质数。

例2:A是一个互质数,而且A+6,A+8,A+12,A+14都是互质数,则A最小是多少?

解析:这道题可从最小的质数试算,A=2不可能,因为偶+偶=偶数,不是质数。A=3,则A=6=9,9是合数,所以A#3,。A=5,则A+6=11,A+8=13.A+12=17,A+14=19,11、13、17、19都是质数,所以A=5。

解:试算A=2、A=3、A=5

可知A=5

答:A最小是5.

例3:三个质数的和为38,求这三个质数的乘积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三个质数的和是偶数,所以这三个数中必有一个是偶数,在质数中只有2是偶数,那么三个数中一定有一个质数是2.另外两个数的和是36,要使乘积尽可能大,那么这两个质数尽可能接近。

解:38=2+17+19

2×17×19=646

答:这三个质数的乘积最大是646。

巩固练习

1、判断437、541是质数还是合数?

2、N是质数,并且N+4、N+6、N+10都是质数,求N最小是

多少?

3、两个质数的和为5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最大是多少?

4、判断299和461两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5、有这样一个质数,它分别加上2、8、14、26后,得到的仍为质数,这个质数最小是多少?

6、将80分成8个质数的和,要求其中一个质数尽可能大,那么这个最大的质数是多少?

第六讲分解质因数

探究目标:

1.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能用质因数的积的形式表示一个合数。

2.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答综合问题。

探究过程:

例1:长、宽均为自然数,面积为105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解析:面积为105,105是长与宽的乘积。可把105分解质因数,再写成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

解:105=3×5×7

=1×105=3×25=5×21=7×15

答:面积为105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有4种。

例:2:用216元去买一种拖鞋,正好将钱用完,如果每双拖鞋便宜1元,则可多买3双,钱正好用完,求一共买了多少双拖鞋?

解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将总价216元分解质因数,再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解:216=2×2×2×3×3×3

216=(3×3)×(2×2×2×3)

=(2×2×2)×(3×3×3)

=9×24

=8×27

答:一共买了24双拖鞋。

例3:在1×2×3×4×5×…×200的末尾连续有多少个

零?

解析:2×5=10,22×52 =100,23×53 =1000……在相乘的各个因数中,如果把它们分解质因数,产生一个2和一个5,末尾就会出现一个0,在这一串因数中,含有因数2的个数远多于含有因数5的个数。因此,只需求出乘积中有几个5的因数,就只有几个零。

解:200÷5=40(个)

200÷(5×5)=8(个)

200 ÷(5×5×5)=1(个) (75)

40+8+1=49(个)

答:积的末尾有49个零。

巩固练习

1、学校进行大型团体操表演,用180名学生参加,现在排成每行人数在10至20之间,共有几种排法?

2、刘聪是个小学生,他对妈妈说:“这才考试(百分制),我的名次乘以我的年龄再乘以我的考试分数,结果是5335分。”你能算出刘聪的名次、年龄与他的考试分数吗?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水平,没有思维水平,什么数学问题也解决不了。若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实行教育,则是少、慢、差、费,事倍功半。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为标志的。它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必须代之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实行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渠道。要增强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都是以自己原有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实行编码(即对各种感官通道输入的信息实行加工,使之成为人脑能够接受的形式的加工方式)进而构建自己理解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遵循思维训练规律。采取合理的导课方法,使学生思维由旧知向新知转换。在复习导课时,可适当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通分”课时,可设计几道分数大小比较的复习导入题。 ①4/1( )7/11 ②7/9( )7/10;③7/8( )8/9 在这三道题中,①②题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实行比较,孰大孰小。但第③题不能,教师能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能不能使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转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设计学习“通分”新知识的悬念。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的“高潮”。如教“计算思维训练”课时,设计新颖的、有趣的,又富有思考挑战性的游戏型题目: ①找规律填数:2、5、10、( )、26、( )……. ②计算:1+2+3+……+49 ③计算:100—98十96—94+……十4—2 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有层次的练习中持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由易到难的解题中得以发展和提升。复习导课时,只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合适的导人新课的方法,不拘一格,就能达到思维转换训练的要求。 二、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实行思维训练。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大全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答案: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答案:3×(12-1)=33棵。 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答案: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答案: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答案: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答案:[(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答案: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答案:(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答案: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答案: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担任了趣味数学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能力而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我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首先我感觉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学生做到了“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并且使我们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清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使团日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 、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 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 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 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 训。 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总结和对下学期的畅想,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的 摸索进步。我一定会扬长避短,逐渐完善,争取把下学期的健美操活动 做得有声有色。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教学 对象的注意、思维和意志状态。我们提倡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就是教 师要以自己的教学机智,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 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知、情的发展,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 予肯定。比如关注儿童的注意是否最佳状态;关心学生的思维程度;关注 学生意志力水平等。 总之,在趣味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把教学过程诸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和谐地运用,才能使教学过程产 生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的课堂 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生动 活波、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调查问卷的设题不够全面客观,市民回答较难。在问卷中,由于干 部的粗心,出现了一个错别字,虽然事小,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十佳题”(1)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

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_1855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第一课小熊开店 (3) 第二课巧测金字塔高度 (4) 第三课硬币问题 (5) 第四课挂钟上的数学 (6) 第五课牛吃草 (7) 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 (8) 第七课老寿星故事 (10) 第八课请示国王 (11) 第九课找规律 (12) 第十课高僧下棋 (13)

第一课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想一想: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从这个故事,你得 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巧测金字 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 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 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 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 时不晚。”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 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共10篇)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共10篇) :教学计划趣味校本课程数学小学校本教材教学工作计划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

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3、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 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 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 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 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 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 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 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 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 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 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 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 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 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 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

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 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 课程内容: 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 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 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 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 三、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单元导读 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我来帮忙: 小猴上山去玩,看到树上结满了桃子,数了数,有150个,馋嘴的猴子一口气吃了若干个,还剩多少个? 方法指导: 1、理解题意:共有150个桃子,吃了若干个,还剩多少个。 2、分析关系:150-吃了的个数=剩下的个数 如果吃了的个数用x表示,那么剩下的个数用式子表示为:活学活用: 1、小丽的储钱罐有n元钱,她买钢笔花去7.5元。储钱罐现在有多少钱? 2、少年宫买了一些足球,每个48.5元。 (1)买x个足球多少元? (2)当x=10时,买足球共花多少钱? 展示提升: 有红花a朵,黄花比红花的一半多8朵,两种花共有多少朵?本节小结:小小字母作用大,代表数据全靠它。

实践活动: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拍球游戏吧! 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游戏发现皮球下落高度与弹跳高度的关系 如下: 如果用b表示下落高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应的弹跳高度。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窗】 1、方程的意义:像x+2=10、20-x=8、3x=9.9、50÷x=25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等式的性质:①等式的左右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②等式的左右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这样两边仍然相等。 我敢尝试: 爸爸与小明的年龄和是4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求爸爸和小明的年龄各是多少? 思路导引: 1、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小明的年龄+爸爸的年龄=42。 2、会设未知数: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设小明的年龄是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训练12题(有答案)

思维训练 1、父亲和儿子今年共有60负,又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儿子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4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60-4×2=52岁,4年前儿子的岁数为52÷(1+3)=13岁,那么儿子今年的岁数是13+9=17岁。 2、快车与慢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如果慢车先开2小时,两车相遇时慢车超过中点24千米,若快乐先开出2小时,相遇时离中点72千米处,如果同时开出,4小时可以相遇,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设全程的一半为x,两次行驶中快车行驶的路程为:x+72+x-24=2x-48,慢车行驶的路程为:x+24+x-72=2x-48,快车比慢车多行驶的路程:2x+48-(2x-48)=96千米,把两次行驶可以看作两车同时出发行驶全程,则时间是4×2=8小时,那么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为96÷8=12千米。 3、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第一堆的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一样多,第三堆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第三堆黑子占全部黑子的,那么,第一、二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又因为第一堆里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相同,则第一、二堆里的黑子数正好等于第一堆棋子数,把每堆棋子数看作3,三堆棋子总数则是9,黑子有5份,那么白子有9-5=4份,所以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 4、早晨8时多钟,有甲、乙两辆汽车先后从化肥厂开往县城,两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行驶48千米,8时32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5倍,到了8时44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恰好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2倍,那么甲车是8时几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分析与解答: 12÷3×(3+5)=32分钟,8:44-32分=8:12分,故甲车是8时12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5、有60个不同的约数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60=2×2×3×5=(1+1)×(1+2)×(2+1)×(4+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29×32×5×7=5040 6、1!+2!+3!+……+100!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与解答:1!=1 2!=2 3!=6 4!=24 ,而5!6!7!……100!的个位数字全是0,1+2+6+4=13,所以1!+2!+3!+……+100!的个位数字是3 7、一间屋子里有1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00盏灯排成一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编上号1、2、3、4、5……99、100,每盏灯都有一个开关,开始全都关着,把100个学生排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案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强烈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0题(含答案)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 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8+4=12(块)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答:6+5=11(支)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8+8=16(人)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答:大华有10-2=8(张),小刚有10+2=12(张),12-8=4(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

七彩数学七彩校园 一、七巧板简介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七巧板是一种拼图游戏,它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将一块正方形的板按图所示分割成七块,就成了七巧板。用这七块板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如猫、狗、猪、马等;或者是桥、房子、宝塔,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符号。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1、以七巧板拼图为操作内容,使学生手、眼、脑等感觉器官协调运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一七巧板拼图为手段,整合各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除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之外,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在文学素养方面,通过对拼图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力求培养学长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

3、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校本课程的所有素材均来自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合作创作,校本课程的教材将由我们的学生共同完成, 4、创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用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装饰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校园充满协调的科学文化氛围,浓郁的人文色彩。 基本原则 内容的设计遵循以下十条原则,也是要达到的十项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培养学生感官协调能力 7、培养学生视觉分辨记忆能力 8、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 9、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10、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三、基本构思 指导思想:以开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逐步掌握七巧板的拼图原理和技巧。体现学科综合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展学生全方位的潜能、将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语文基本素养、审美基本要求有机整合。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学习交流网络。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未来数学教育正朝着“大众数学”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必须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过滤器”。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使课程结构从单一模式朝多元模式发展.提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积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为此,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我校决定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加以开发。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数学课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一是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二是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四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1.数与代数:找规律、数的运算、数的游戏、估算、近似值、应用题、探索规律等。 2.空间与图形:画示意图、观察图形、认图形、画图形等。 3.统计与概率:调查身高、调查体重、掷硬币等。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1、小明原来有图书35本,后来,爸爸买给他18本,小姨又送给他12本。 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一般解法:①爸爸买给他18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 35+18=53(本);②小姨送给他12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53+12=65(本); ③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65-35=30(本)。这道应用题用一般方 法解答,既麻烦又费时。可运用方法简便的“华罗庚法”解,只需一两步 就可以解答出来。华罗庚法: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的本数就等于爸爸和 小姨送给他图书的本数的和。18+12=30(本) 2、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B。 ×× [分析与解答]由“分配律”×ד两数的和一定时,两数的差越小积越 大,相等时积最大”—— [分析与解答] 4、看谁能最快指出下面四道题中哪两道的计算结果相同。 ①48×6÷4×7×4÷8 ②128×9+72×9 ③48×4÷6×7×6÷8×8 ④342×9-9×142 [分析与解答]题目要我们找出哪两题计算结果相同,那我们就可以找一 找哪两题形式相同,然后再仔细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结果上会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初步估算出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了。例如,第①、③ 两题,都是48与4、6、7、8几个数相乘、除,我们把这两题中相同的数 以及相同的运算符号划去。①48×6÷4×7×4÷8、③48×4÷6×7×6÷8

×8;结果第①题只剩下“÷4”,第③题剩下“÷6”和“×8”可见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而第②题和第④题都是9的倍数的计算,第②题是128个9加上72个9,一共是200个9;第④题是342个9减142个9,得200个9。所以这两道题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5、今有甲乙丙丁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甲:2 分钟;乙:3 分钟;丙:8 分钟;丁 10分钟。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走法才能在 21 分钟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分析与解答]先是甲和乙一起过桥,然后将乙留在对岸,甲独自返回。甲返回后将手电筒交给丙和丁,让丙和丁一起过桥,丙和丁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乙,让乙将手电筒带回,最后甲和乙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6、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目初看起来似乎难度较大。如果我们采用“假设 ──计算──排错──验证”的方法,问题就会很快得解。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743219,则有743219÷4321=172…7,余数小于9,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7=743212。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l时,经计算可知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要求的六位数只能为743212。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1、开发原则: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去发现、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之事,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2严密的逻辑性,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5 / 1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

供了极大的所具有的特点,空间。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 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 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二、课程主题与内容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内容:、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1、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2、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3、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45、通过学习了 解转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 理能力;6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三、课程目标5 / 2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使学到的、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1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克服、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2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从而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发挥学生的特长,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的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 一、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 加减法,要()计算,如 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二、口算: 36÷3 100-62 24-8+10 75× 30 371-371 35+24-12 200÷40 84 ÷ 4 48÷8 ×9 三、比一比,算一算: 49+ 17 - 25 240 ÷ 40 × 5 300 - 50 × 2 49-(17 + 25)240 + 40 × 5 300 - 50 × 20 × 0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1- 111 ÷ 37 (121 - 111 ÷ 37)× 5 280+ 650 ÷ 13 1000 -(280 + 650 ÷ 13)707- 35 × 20 (120 - 103)× 50 760÷ 10 ÷ 38 (95 - 19 × 5 )÷74

45× 20 × 3 (270 + 180)÷(30 - 15) 五、解决问题: 1.商店里有彩电80台,卖出25台后,又运来40台。商店现有多少台彩电? 2.一箱可乐72元,一箱24瓶,欣欣要买三瓶,需要付多少钱? 3.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 4.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四则运算(二) 一、请你来当小裁判: 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3+6÷2 () ②(34+16)÷(18-8) (34+16)×(18-8)()③240÷20-5 240×(20-5)()2、小医生看病。(纠正运算错误) 23+7×(12-4)改正: =30×8 =240 25+75÷75+25 改正: =100÷100 =1 二、用心选一选: 1、下面各题中,()的运算顺 序是减法→除法→加法。 A、37-12÷3+11 B、30+(24-6)÷9 C、(24+124)÷(35-20) 2、已知△+○=□。下面算式正 确的是()。 A、○=□-△ B、○=□÷△ C、○=□×△ 3、小强掷垒球,三次的成绩分别 是29米、30米、28米,小强 掷垒球的平均成绩是()。 A、28米 B、29米 C、30米 4、要改变75+36÷20-5的运算 顺序,使最后一步计算除法, 正确的是()。 A、75+36÷(20-5) B、(75+360)÷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