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失去维持正常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能力,导致氧合功能下降和呼吸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
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纠正基础病因、维护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控制感染、支持治疗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1.纠正基础病因: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呼吸麻痹、神经肌肉疾病等,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由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该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由心衰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该进行心衰治疗等。
2.维护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对于可逆的气道梗阻,如支气管哮喘等,应该及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患有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或放置气管插管来维持通畅。
3.改善气体交换功能:针对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以通过给氧、机械通气等方法来提高氧合功能和排出二氧化碳。
给氧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高流量给氧等方式进行给予。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进行,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和病情进行选择。
4.控制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所以,对于有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5.支持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肺膨胀治疗、体外膜肺氧合等。
此外,呼吸衰竭患者还需要进行疾病管理和康复治疗。
包括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病因,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日常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基础病因、维护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控制感染、支持治疗以及进行疾病管理和康复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诊疗指南

呼吸衰竭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一)原发疾病的表现。
(二)缺02和C02潴留所致表现:①呼吸困难:气促常是主要的症状,体检可见呼吸费力,辅助呼吸肌肉动用,呼吸频率加快域减慢,呼吸节律异常。
②紫纟出是缺02及高碳酸血症的皮肤粘膜表现。
高碳酸血症可致皮肤多汗,肤色潮红,头颈表浅静脉怒张,球结膜水肿。
③精神神经症状: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可有记忆或定向功能障碍等表现。
慢性C02潴留留早期可引起兴奋,后可见抑制的现象,可出现昼夜颠倒现彖等。
亦可岀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扑翼样震颤,锥体束征阳性,精神错乱等。
④血液循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损害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脉搏洪大;严重患者可引起心肌损害、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慢性缺02和C02潴留岀现皮肤温暖、颜面红润和搏动性头痫。
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伴有体循环。
严重缺氧和酸中毒会引起心肌损害、淤血体征(肺心病).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PH<6.8)O⑤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腹胀、胃纳差、上消化道岀血,还可致尿少,肾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及诱因。
(二)有缺02和(或)C02潴留的临床表现。
(三)动脉血气分析能确定呼吸衰竭的性质及程度。
动脉血气分析PaO2<8kPa,可伴或不伴PaC02>6. 67kPa (海平面呼吸空气时)。
还需排除原发性心排血量下降和心内分流等情况方能诊断。
分型I型:缺氧而无C02潴留留(PaO2V8kPa, PaC02降低或正常)。
II 型:缺02 伴C02 潴留(Pa02<8kPa, PaC02>6. 67kPa)。
【治疗】(二)改善通气功能一、原则(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 和纠正C02潴留。
(三)纠正缺02和改善氧合功能。
(四)保护器官功能,防治合并症。
(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和营养支持。
(六)防治感染。
(七)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因的处理。
静脉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f urinl e le ho i os ut ep l oayd e e ( O D)pt ns o n tt a ydpe dc rn bt ci um nr i a r io l t c r v ss CP a et i .Meh d F r -v anu se ae t to s o yf em or hdp t n ti l i i s wt C P dr prt i r w r rn o i dit aprne l u t n( N)gopo o ・aet a n tt n( P i O D a e i o f l e ee ad mz o aetr t i h n s a r au y e n an ro P i ru rannprn r u i el i r o N N)
【 摘要 】 目的
观察静脉营养 支持对慢性 阻塞性 肺病( O D 呼吸 衰竭 患者营养 状态的 影响 。方 法 CP)
观察 C P OD
急性 加重 、 存在 呼吸 衰竭 伴营养不 良患者营养 支持 ( A组) 非静脉 营养支持 ( 和 B组 ) 人体测 量、 生化指标 、 血 免疫功能 、 呼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在一次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中,整个氛围就像一场重要的交响乐。
大家都是乐手,目标一致——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
咱们从头开始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了解病人的情况是重中之重。
呼吸衰竭,听起来很吓人。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胸闷,甚至有点恐慌。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安全感。
医生跟护士的沟通至关重要,确保大家在同一个频道上,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再说说评估,得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
听诊器是我们的好伙伴,透过它,我们能听到肺部的声音。
有时候,那些细微的杂音能告诉我们,问题可能在哪里。
监测生命体征,比如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这些都不能忽视。
有时,简单的一次问诊就能让病人觉得安心,毕竟,心情好,身体才能好。
接着,我们得考虑护理方案。
呼吸衰竭的护理,除了氧疗,还得有适当的体位。
这可是个小技巧,合理的体位能帮助患者更顺畅地呼吸。
比如,坐着或半坐着,有时候患者会觉得呼吸更轻松。
这些小细节,往往能让病人觉得不那么痛苦。
护理过程中,沟通是关键。
我们不仅要跟患者说话,还得跟家属沟通。
他们常常担心不已,传达正确信息,能让他们心里踏实。
让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像帮忙翻身、调整氧气浓度,增加他们的参与感,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
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传递温暖。
再说一下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的患者,往往食欲不振。
我们得确保他们的营养摄入,帮助他们增强免疫力,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营养师的建议,千千万万别忽视。
精致的小餐,可能就是一剂强心针。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心理支持。
很多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给他们药物,更是倾听他们的声音。
让他们聊聊自己的感受,像朋友一样,耐心陪伴。
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往往比药物更有效。
最后,教育患者及家属也很重要。
告诉他们如何在出院后继续进行自我管理,认识到症状的变化,学会如何使用氧气设备,甚至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
总结一下,呼吸衰竭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探讨

疗, 改善 C P 可 O D合 并 呼 吸 衰竭 病 人 的 营 养 状 况 , 短 住 院 时 间 , 缩 降低 病 死 率 。
早期合理 的营养 支持 治
【 关键词 】 慢 性 阻塞性肺疾病 ; 衰竭 ; ; 呼吸 老年 营养 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O D) C P 是老 年人 的一种 常见 、 多发病 , 00 ) . 5 。而对照组较 前亦 有上 升 ,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P > 但 00 ) . 5 。但两组治疗后 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 < . 1 , P 0 0 ) 见
发病率 高达 1.4 它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和劳动能力 , 0 5 %,
老 年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合 并 呼 吸 衰 竭 病 人 的 营 养 支 持 探 讨
陈 芬 金 燕芬 田陆 云
( 昆明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干 疗科 , 南昆 明 60 3 ) 云 50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 ( O D 合并呼吸 衰竭病人的营养 支持 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 C P CP ) O D合并呼 吸衰竭的病人 6 0例 , 随机分成营养 支持组 (8例 ) 2 和对照组 (2例 ) 给 予综合治 疗。营养组在 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加 用 3 ,
疗 。营 养 组 在 综 合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用 营 养 疗 法 :0 中 长 链 加 2%
脂肪乳 20m ,. %复方 氨基酸 ( 8 A) 5 l5 5 l8 5 1A 20 m , %葡萄糖 液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5 A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P< . 00 ; 0 叭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教案

1、健康史:病人是否存在感染、高浓度吸氧、手术、创伤等诱因;是否存在慢性支气管-肺疾病。
2、身体状况
(一)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表现,表现为呼吸浅速、出现“三凹征”,严重者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呼吸中枢受损时,呼吸频率变慢且常伴节律的变化,如潮式呼吸。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表现,可见口唇、指甲等处发绀。但伴有严重贫血者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慢性代偿性呼吸衰竭者,由于红细胞增多,血氧饱和度大于80%,也会出现发绀。
(四)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心率减慢、血压学教育网原创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五)其他——器官、系统损害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蛋白尿、红细胞尿、尿素氮升高。若治疗及时,随着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上述症状可消失。
3、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出现记忆、思维、定向力、性格等精神紊乱症状;情绪低落、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三)精神神经症状——缺氧早期脑血流量增加,可出现搏动性急性头痛;轻度缺氧可出现注意力分散,智力定向力减退;缺氧程度加重,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兴奋症状,如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神志淡漠,间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现象,称“肺性脑病”。
七、护理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呼吸衰竭的分类及综合护理措施,重点是病情监测及氧疗护理。
【学习评价】
1.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病人的整体护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呼吸衰竭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基础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营养与康复护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01
呼吸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机体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 ,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 管疾病、胸廓外伤、胸廓畸形、 神经肌肉病变等。
病理生理
肺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弥散功能障碍等导致缺氧和二 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护理评估卷、肺功能检测等工 具,全面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
评估流程
从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呼吸衰竭 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护理诊断
01
02
03
气体交换受损
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 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
活动无耐力
由于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 症,病人容易出现疲劳和 乏力。
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心理疏导
与病人进行沟通,倾听其诉求,给 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 缓解不良情绪。
家属支持
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共同促 进病人的康复。
06
健康教育与管理
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是否均匀。
监测生命体征
02
密切监测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察意识状态
03
意识状态是反映脑部缺氧的重要指标,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
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表现。
急救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吸氧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给予不同氧流量吸氧, 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断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呼吸衰竭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典型表现。因此,对于 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胸廓和肺血管病变等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血气分 析检查以明确诊断。
02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病情观察与评估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01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是否正常,节律是否整齐,以及呼吸深浅度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以及 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包括剂 量、使用时间等。
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 状,及时处理。
在紧急情况下,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定期随访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定期进行电话或面对面的随访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
氧疗与机械通气的应用
氧疗适应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氧疗。对于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一般采用长
期家庭氧疗(LTOT)。
氧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 吸氧等。同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及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李彤
2011 ICU临床营养培训班
营养代谢变化特点
•肺部疾病
–肺泡结构改变(肺气肿)限制气体的流动
–慢性支气管炎导致小气道狭窄
–ARDS的特征是严重低氧血症、肺脏的广泛
浸润和肺顺应性的下降
•营养不良发病率高24~71%
营养代谢变化特点•胃肠道功能障碍:右心功能不全,胃肠道淤血、水肿•摄入不足: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气管导管•呼吸功增加–肺过度充气,阻力负荷增加–呼吸功效率下降,氧耗增加–营养不当,过多碳水化合物•应激•肺动脉高压,重要脏器缺氧体重下降脂肪动员加速LBM分解营养代谢变化特点
•ARDS
–应激、炎症介质高分解代谢
–REE↑,150%‐200%;
–糖异生增加,血糖↑,利用障碍
–脂肪动员增加,游离脂肪酸↑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负氮平衡,低蛋
白血症,急性期蛋白增加
•营养不良、游离
脂肪组织减少—
与慢性呼吸功能
不全的不良预后
有关
N=968
Chest 2004;126;540-546
营养不良与急性呼吸衰竭
•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摄入减少→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增加肺炎,呼吸衰竭
和ARDS的发生率增加
•呼吸肌肌力的受损→呼吸驱动力及对缺氧的反
应力↓→脱机困难
•免疫机能的降低→严重的肺部感染,加重呼吸
衰竭
营养支持带来益处
营养支持的目标•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蛋白合成,肌力恢复,降低代谢紊乱•增强呼吸功能•调节免疫及抗感染能力营养支持方式
首选EN
EN+PNPN
营养支持方式•首选EN:减少并发症更经济–符合肠道生理过程,避免PN对肝脏的营养–降低COPD呼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操作技术及护理要求相对简单–无证据显示COPD患者肠功能损害•ARDS–注意原发病–急性期评价胃肠道功能营养支持方案
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H-B公式
营养支持方案•葡萄糖过量,增加CO2的产生,加重呼吸的负担,并增加脱机难度,葡萄糖<150~250g/d•脂质作为主要能量来源,有助于减少C02的产生•蛋白质补充:–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可刺激呼吸驱动力而导致呼吸肌疲劳,代谢率上升–氨基酸另一作用:提高呼吸肌肌力及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营养支持方案
•纠正低磷:正常的膈肌收缩有赖于足
够量的磷
•锻炼,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强肌力、
增加肌肉组织
•富含鱼油的营养配方有助于减少ARDS
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
营养支持原则
•急性呼吸衰竭、COPD病人EN时
–反流误吸风险高
•床头抬高30‐45度
•空肠喂养
–胃肠耐受性
•腹胀、腹泻
•胃排空监测(体征、GRV、超声)
•促动力药物
–控制液体总量
CASE
•女性80岁,结肠息肉恶变行肿物局部
切除术H 160cm W
T
60kg BMI 23.4
•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PO+6突发喘憋,低氧血症(PaO
2
60mmHg)转入ICU
入ICU前液体平衡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PO+0PO+1PO+2PO+3PO+4PO+5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每日
累积
•HR 95bpm
•Bp 180/85mmHg
•SpO2 90%
•RR 30bpm
•肺部罗音
•CXR 双肺纹理粗,肋
膈角钝
•腹胀
•BNP 1137pg/ml
•急性左心衰
–低氧血症
•结肠癌术后
•高血压极高危组
•高脂血症
•2型糖尿病
•无创机械通气
•利尿扩管
•营养支持
ALBBUNCrP尿NCRPBNP
Pre PO
PO+6278.1730.72951137
PO+7308.4880.8169993.1
PO+813.11150.965.5253.6
PO+915.21086.977169.6
PO+12339.8950.679.822189
PO+15278.9680.8437
入ICU后液体平衡
-2500-2000-1500-1000-500050010000-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平衡
总平衡
EN or PN ?
Intensive Care Med (2011) 37:35–45
PN or EN ?
•CHF→肠道灌注减少,肠壁水肿,吸收不良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心源性恶液质病人,
EN仍为第一选择
•对于已出现CHF,同时存在吸收不良者可考
虑PN (B).
‐‐ESPEN
N EnglJ Med 2001;345:1223–9.
PN or EN ?
•CASE
–心衰、低氧血症
–无肺部病史
–结肠术后,肠功能恢复欠佳(专科因素)
营养支持方案
•方式选择—PN
•寻找腹部阳性情况
–腹部B超、平片
–引流的观察
–体征
•辅助治疗:促进肠功能恢复
–药物促进肠功能恢复
–灌肠
–足三里注射
营养支持方案PO+9PO+611.4%乐凡命500ml20%MCT 250ml50%GS 200ml5% GS 500ml1600ml1000kcal104:17:511.550g175g20kcal/kg热卡15kcal/kg1200kcal总液量1800ml葡萄糖125g50%GS 250ml10% GS 500ml脂肪50g20%MCT 250ml氨基酸911.4%乐凡命250ml8.5%乐凡命500ml糖脂比1:1热氮比110:1营养支持情况
PO+6PO+7PO+8PO+9PO+10PO+11PO+12PO+13PO+14PO+15PO+16PO+
17
PN1000kcalPN1100kcalPN1100kcalPN1200kcal1400kcal百普力500ml1200kcal百普力1000ml1200kcal百普力1000ml1500kcal百普力1500ml1500
kcal
百普力
1500
ml
瑞能600ml口服瑞能800ml口服瑞能
400
ml
口服
间断
脱机
完全
脱机
EN—鼻空肠管
•心功能下降→水潴留
•制剂选择: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EN初期(PO+10~14)–肠功能未完全恢复–百普力1000‐1500(注意液量问题)–应用3天达TEN (1500kcal/d, )•肠功能完全恢复后(PO+14~16)–PO+12间断脱机,PCO2 44~50mmHg–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整蛋白:瑞能600‐800‐加口服•过渡口服饮食(PO+17~)短肽配方高能量高脂肪ω‐3脂肪酸胃肠不耐受的原因
•肠道缺血
•低蛋白
•动力障碍
•原发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胃肠不耐受的表现
•腹胀•胃残余量增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EN实施管理•床头抬高
•空肠喂养
•胃残余量监测
•促动力药物,足三里,促进排便
TPN→TEN达到目标喂养量判断EN耐受性尽早开始EN疾病危重阶段TENEN逐渐加量PN+ENTPN小结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首选EN,反流误吸风险高可行空肠喂养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
–常合并心功能问题,液体量需要考虑
–胃肠不耐受的观察与处理是实施EN的关
键
–EN过程的合理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