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运动之晏阳初

合集下载

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1893~1988),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 京。1929年,河南村治学院成立,梁氏受聘任教务长, 并接办北京的《村治月刊》,开始投身社会改造运动。 村治学院不到一年停办。1931 年,梁氏到山东邹平创 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下设训练部和研究部,他任研究部 主任。本来,“村治”意即“求治必于乡村”,但他提 出“乡村建设”,因为他认为这比“村治”通俗易晓。 后来“乡村建设”便成为这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改良运动 的代名词。
其次,如何解释近代中国所遇到的困境,特 别是乡村衰败的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在“帝国 主义与军阀”,又有人说是在“贫、愚、弱、 私”,梁漱溟认为这二说都不正确。他提出,外 界问题(帝国主义)虽是有的,但中国内部问题 大过外界问题;个人的不健全也是有的(贫、愚、 弱、私),但社会的不健全大过个人的不健全。
费孝通“团体格局”
中国人则崇拜祖先,以家族体系形成宗法社会。 中国人徇情,缺乏组织能力,毫无纪律,个个都是 顺民,又个个都是皇帝,国家观念淡漠。中国不是 靠法律,而是靠伦理维系的社会,国和家一体。中 国社会不存在阶级,因为土地可自由买卖;土地集 中垄断情形不显著,存在着大量的独立生产者;有 科举制度保证政治上的人才流动。中国疏于国防, 缺乏户籍和地籍,一切国势调查不清,重文轻武, 因此不像一个国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社会 循环于一治一乱之周期而无革命发生。
“愚”是指人民不识字,缺乏知识,更谈不上享 受文化。“穷”即在生计上,大多数人民生产低 落,经济困难,挣扎求存,没有增加生产、改善 经济组织的知识和能力。“弱”意味着人民身体 衰弱,对 于公共卫生毫无办法,是一个病夫的国家。“私” 即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的陶冶和 公民的训练,不能自立自强。
在乡村中培养新组织,使其生根发芽,吸收先进的生 产技术、组织方式。除了从乡村着手以外,其他没有合 适的地方。将所要做的工作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新文化, 救活旧农村,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因此,乡村建 设运动起源于救济乡村运动,或乡村自救运动,起源于 积极建设的要求、重建一新社会构造的要求。

晏阳初到民间去

晏阳初到民间去

晏阳初(1890-1990),别名晏遇春,四川巴中人,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1926年在河北定县开展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平民教育达70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为“南陶北晏”。

EDUCATOR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EDUCATOR设运动,陶行知在江苏南京开展教育实验,卢作孚在重庆开展平民教育活动……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备受国际推崇的赤脚医生制度、广为国内非政府组织采用的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国务院扶贫办近些年的“整村推进”计划、联合国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定县实验”的身影。

20世纪80年代,晏阳初重返定县,那里已更名为定州,乡建繁盛。

面对大多数陌生的村民,他用高音喇叭说了句:“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

”就此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的思想有着人类的情怀,尽管他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感,但他扬弃了狭隘的国家主义。

“明智的国家主义就是国际主义”,他说,“‘富有’的人民和‘富有’的国家必须认识到,只有当‘贫穷’的人民和‘贫穷’的国家满足了,你们才是安全的。

”1934年,一本英文版的《定县实验》在海外广为流传,晏世界的劳苦大众服务1955年10月,美国为当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学家与人道主义者”一个具有坚定信仰和丰富想象力的英勇学者,苦平民心智与精神的解放者”1989年10月25日,初,祝贺他99岁寿辰,展中国家的乡村平民,通过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多的自由和机会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您已使无数人认识到:一张吃饭的嘴,而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手的、有价值的人。

教育学知识点-晏阳初

教育学知识点-晏阳初

教育学知识点-晏阳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学知识点-晏阳初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晏阳初是教育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考生以客观题的形式备考即可。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晏阳初“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

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

五岁启蒙,就读私塾。

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

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

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

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

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

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

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

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四大教育思想简论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沈洁摘要:作为平民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晏阳初,提出了针对中国农村的四大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的风潮,这场运动的主旨就是将目光聚焦在乡村。

作为其中代表人物的晏阳初,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尤其是他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当时众多乡村建设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当然,无论是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还是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是十分庞杂的,这里只想就其中的重要内容,即四大教育思想作一简单分析。

一晏阳初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

要解决这四大病象,就要进行四大教育,“所谓四大教育就是针对着多数民众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而设立。

”1具体而言,就是:“(一)因为中国人愚昧,所以要培养知识力来功愚,这就需要——文艺教育。

(二)因为中国人贫穷,所以要培养生产力来功穷,这就需要——生计教育。

(三)因为中国人多病,所以要培养健康力来功弱,这就需要——卫生教育。

(四)因为中国人散漫自私,所以要培养团结力来功私,这就需要——公民教育。

”2明确了四大教育的针对问题,我们再来看这四大教育的具体方面:(一)文艺教育这又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两方面。

(1)文字教育晏阳初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切建设都需要力,也就是需要知识,人民如果没有知识,那么任何方案、计划和政策都只能见之于纸墨,而不能实现于民间。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尽管是多样的,但是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读书,而读书就必须先认识文字。

他说:“文字教育是培养知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就在文字的有无。

”3他并且提出三个最低目标:①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②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③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

这其中又以第三个目标最为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晏阳初是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的,他认识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中精英层对于知识的垄断,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专业的观点。

浅谈晏阳初之“平民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晏阳初之“平民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文化 自觉的心理所推动” 《 ( 十年来 的 中国乡村建设》 。所 ) 谓 民族 自觉 , 即是要反求诸 己, 自力 更生 的觉悟。所谓文 有
【 作者简介 】 卢

毅(94 )女 , 1 8一 , 湖北武汉人 , 陕西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助教 。
98 ・
化 自觉 , 即是 有 鉴 于 近 代 中 西 文 化 的 接 触 后 , 成 文 化 混 形
命 ,它对 于民族 的衰老 , “ 要培养他 的新生命 ; 于民族的 对
堕落 , 要振拔他的新人格 ; 对于 民族 的涣散 , 要促成他的新
团结新 组织 。” 《 ( 农村运 动的使 命 及其 实施 的方法 与步
骤》 )他又进一步阐明 :乡村 精神之产生是 由民族 自觉与 “
和妇女的教育为工作重 点 ,后来把工作重点转 向农 村 , 认 为 中国农 民普通存在 的四大病害是 “ 、 、 、 , 四 愚 穷 弱 私” 而
治协调 。 晏阳初牢记“ 民为邦本 , 固邦宁” 本 的中国古训 , 他
致 力 于平 民教 育 与 乡 村 建设 运 动 , 用 意 就 是 在 治 本 固本 其
尊称为“ 世界平 民教育之父” 。宴 阳初无疑是 2 0世纪 中国
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人物 , 他第一个将产生 于中国本 土的平 民教育理论 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 国外 , 使之在国外 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
者 又是相互影响的。针对上述 四大病害 , 主张采取学校 他
式 、 会式 、 社 家庭式 三种方式 , 实施 四大教育 : 以文艺 教育
治愚, 以生计 教育治穷 , 以卫 生教 育治弱 , 以公 民教 育治 私。进一步主张“ 除天下文盲 , 作世界新 民”要使全世界的 , 平 民都有 “ 免于愚昧无 知的 自由” ,而且 都成为具有知识 力、 生产力 、 健康力和团结力 四力 “ 兼备” 世 界新 民” I 的“ 。【 1 ( ) 二 以定县为 “ 社会试 验室” 治本 固本 , , 使学术 与政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

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

晏阳初这个中国四川巴中县人的名字,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

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

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

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

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

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

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

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标是适应、改良、创造实际生活,以全体人民的全部生活为起点,以改造民族(或民族再造)为目标。

所以,在农村办平民教育,仅仅教农民识字取得工具而不使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乡村建设是没有用的。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一、晏阳初简介: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之路1913-1945于国外学习,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

1936年,日本对华侵略,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遭到拒绝,又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三、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意义:(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